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以下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的复习资料:一、生命科学:1. 动植物生长发育的特点和环境要求;2. 动植物的分类及其特征;3. 动物的饮食习性和消化道结构;4.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5. 杂草的危害和防治方法;6. 温室的结构和作用;7. 病虫害的防治方法;8. 永续发展的意义和方式。

二、力学:1. 物体的位置和方向的描述方法;2. 物体的运动和速度的测量方法;3. 物体的力的作用和效果;4. 物体的重力和浮力;5. 物体的平衡和不平衡;6. 物体的简单机械;7. 物体的机械能及其转化;8. 重力的应用。

三、能源与材料:1. 太阳能、风能、水能和化石能的利用;2. 电能的产生与利用;3. 能源的合理利用;4. 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别和应用;5. 材料的物性和用途;6. 电流的传导和控制;7. 电灯的原理和使用;8. 电池的原理和应用。

四、地球与空间:1. 地球的形状、转动和季节变化的原因;2. 太阳的运动和地球自转的影响;3. 天空的变化和星座的观察;4. 日月星辰的周期和现象的解释;5. 太阳风和太空站的作用;6. 地理位置和地图的使用;7. 地球上的气候和气象现象;8. 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五、科学实验:1. 观察和实验的基本步骤;2. 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3.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4.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5. 实验原理和变量的控制;6. 安全实验的意义和注意事项;7. 实验的设计和改进;8. 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的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得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与适宜得温度。

不需要阳光与土壤。

2、在种子发芽需要得条件中,光、温度、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得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得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生长需要一定得环境,植物生长得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得温度、阳光、土壤。

5、植物得生长需要一定得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得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得适应环境得能力。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得环境里,不同得动物对环境有不同得需求。

生物与环境之间就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与相互制约得.7、生物得生存除了需要一定得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就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得。

8、食物就是动物生存最重要得需求之一。

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得交换关系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得肉食动物终止.10、减少水与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得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得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就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得一种恶劣天气.13、猎隼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得土壤中.15、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她多种生物得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二、解释概念.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得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得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得食物得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得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得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得这些生物与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得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瞧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瞧成一个生态系统。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全册知识点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全册知识点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全册知识点教科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发芽实验〔一〕〔二〕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2.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3. 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要可以控制实验的条件,例如:要看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温度、空气、营养〕,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加过量的水,另一组种子坚持枯燥〕;要看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温度、水、空气、营养〕,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遭到光照,另一组种子不遭到光照,放在黑暗的中央〕;要看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水、空气、营养〕,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下,另一组种子放在高温下〕。

4. 种子发芽阶段需求的养料由〔子叶〕提供,不需求施肥。

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 植物生长需求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植物生长需求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2. 种子发芽可以不需求阳光,但生长需求阳光。

3.香蕉树、松树、仙人掌三种植物生活在什么中央?它们的叶同它们生活的环境有什么关系?香蕉树生活在热带,长着宽叶,可以更多的蒸发水来顺应炎热。

松树生活在平地上少水,叶子是针状叶,这样可以增加水分蒸发顺应缺水,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干旱的中央,叶子是刺状叶,增加水分蒸发,顺应干旱。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湿润的环境中。

2.各种植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不同的植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3.动植物都会对它们需求的〔生活环境〕停止选择。

4.请你说出企鹅、青蛙这两种植物各是怎样顺应环境的?企鹅生活在冰冷的南极,它们混身长满了厚厚的毛,身上有厚厚的脂肪,这样可以顺应冰冷的气候。

青蛙,生活在水里和陆地上,到了秋天,它就会钻到泥土里冬眠,这样它就可以平安的过冬了,来年春天它就会回到空中下去。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以下是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的知识点复习整理:第一单元:变化中的世界1. 物体的三种基本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2. 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3. 物体的颜色、气味等性质可以通过感官来感知。

第二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 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 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3.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4. 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能量1. 能量是物体发生变化所需要的,也是物体进行工作所需要的。

2. 能量的形式有:光能、热能、声能、电能和机械能。

3. 能源是供给物体能量的来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第四单元:物体的运动和力1. 物体的运动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循环运动。

2. 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作用才能发生。

3.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物体下落的原因。

4. 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第五单元:力的作用和效果1. 力的大小可以用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位置来表示。

2.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状的变化和位置的变化。

3. 力还可以使物体停止运动或改变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4. 力是向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第六单元:生活中的光和影1. 光是物体发出的电磁波,具有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

2. 光的传播有直线传播和向外扩散的特点。

3. 镜子可以反射光,产生影子。

4. 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会分成七种颜色的光谱。

第七单元:动物和植物的适应环境1. 动物和植物适应生活环境的方式有避暑、冬眠、迁徙等。

2. 不同的动物和植物适应不同的环境,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特征。

第八单元:物质与能量的变化1.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是物质发生变化时伴随的能量的变化。

2. 物质的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与能量转化的过程。

3. 燃烧需要燃料、氧气和适当的温度。

以上是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的知识点复习整理。

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发芽实验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对比实验中,我们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这样才能准确地找出这个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二、绿豆芽的生长1、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和土壤等。

2、绿豆芽在黑暗的环境中会长得细长,茎是白色的;在有阳光的环境中会长得粗壮,茎是绿色的,并且叶子会展开。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2、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比如候鸟会根据季节迁徙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食物链和食物网1、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3、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五、生态瓶1、制作生态瓶时,要考虑放入的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要让生态瓶中的生物能够生存下去。

2、减少水和增加动物的数量都会破坏生态瓶的平衡。

六、改变生态瓶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增多,这是因为水中的氧气减少了。

2、增加生态瓶里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和食物。

七、维护生态平衡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人类的活动会对生态平衡产生影响,比如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

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第二单元光一、光和影1、影子产生的条件是要有光源、遮挡物和屏。

2、光源位置的变化会导致影子方向和长短的变化。

二、阳光下的影子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早上太阳在东边,影子在西边,影子较长;中午太阳在南边,影子较短;傍晚太阳在西边,影子在东边,影子较长。

(完整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完整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要点知识复习纲要第一单元1.种子抽芽的一定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合的温度。

2.种子抽芽能够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合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爱生活在灰暗、湿润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爱生活在必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计除了需要必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相互之间也是相互依靠,相互影响的。

7.食品是动物生计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类像链环同样的食品关系叫食品链。

9.食品链中能自己制造食品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花费他人制造的食品的生物叫花费者。

10.食品链往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狠的肉食动物停止。

11.同一栽种物会被不一样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品。

生物之间这类复杂的食品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构造,叫食品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密不行分的整体,我们能够把它们当作一个生态系统。

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大海。

13.自然界里某一地区的生物形成一个均衡和睦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 假如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遇到了损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掉均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同样 , 假如环境条件遇到损坏 , 生物的生计就会遇到影响。

16.写食品链:草、兔、蝗虫、鸟、蛇、鹰1、草→兔→鹰2、草→兔→蛇→鹰3、草→蝗虫→鹰 4 、草→蝗虫→蛇→鹰5、草→鸟→蛇6、草→鸟—→蛇→鹰第二单元1.像电灯这样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一样侧面照耀获得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一定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地点、方向相关。

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相关。

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耀的物体侧面的形状相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察仪(日晷)计时。

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地点变化而变化,太阳地点最高时影子最短。

影子的方向老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光以直线的形式流传,速度约每秒 30 万千米。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一、生物1. 动物进食动物有不同的进食习性,其中包括:•肉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来源,如狮子、老虎等;•植食动物:以植物为食物来源,如牛、马等;•杂食动物:既以植物为食,也以其他动物为食,如猪、狗等;•草食动物:以草本植物为食,如羊、鹿等。

2. 植物生长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包括:•光照:植物需要充足的光照来进行光合作用;•温度:不同的植物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20摄氏度左右是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水分:植物需要适量的水分和湿度来维持生长;•养分:植物需要充足的养分来满足生长需要。

3. 繁殖方式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不同的形式,其中包括:•萌芽:植物从根和茎的部位形成新的芽,逐渐长成新的植株;•切芽:植物通过将茎部分离开原来的植株,形成新的植株;•种子繁殖:植物通过种子来繁殖,种子会发芽生长成新的植株。

二、物理1.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空气中的震动传播的,传播速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介质密度:密度较大的介质声音传播速度较快,例如固体和液体;•温度: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气压:气压越大,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2. 热的传递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

•传导:热传导是在固体和液体中的热传输方式。

热会从高温区域自然流向低温区域,直到两个区域的温度相同。

•对流: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无论是自然对流还是强制对流,都是透过液体或气体来传递热量。

•辐射:热辐射是从任何物体的热能中产生的电磁波,传播速度非常快,能够穿越空气和真空。

三、化学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三种类别:•元素:指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

即: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化学元素。

•化合物: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结合而成的物质,可以用分子式表示。

•混合物: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自由移动的物质。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包括氧化、还原、酸碱反应等。

例如:•氧化反应:指某个化合物与氧气反应,生成新的物质。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基础知识梳理(复习提纲)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基础知识梳理(复习提纲)
•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夜空中的星星很多,有些是恒星,恒星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有些是行星,行星能反射太阳光但自己不能发 光,所以不是光源。
.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没有处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它们没有处在发光的状态,所以不 是光源。
.中国古代把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两个小时。 .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同一支香,燃烧相同长度所用时间大致相等。
.蜡烛也可以用来计时。 3.2用水计量时间 1.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古代的水钟分为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类型。 .泄水型: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自上而下刻度越来越大。 .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自上 而下刻度越来越小。 .水位的高低会引起水流速度的变化,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流速度会越来越慢。 .孔径大小和初始水位高度保持不变,从而控制水流速度不变。 3.3我们的水钟 .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 ①容器的形状:如果容器的形状不规则或横截面过大,就容易造成刻度标识不准确。 ②水流的速度:每次向容器里加水后,水位的不同会导致滴水速度不同。 ③孔径的大小:孔过小会导致水流速度较慢,进而使容器中水位上升较慢,这样会影响标刻度时的准确性;孔 过大则滴漏的水容易很快到瓶盖。
.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1)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2)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
里待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
9.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 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1.2光是怎样传播的 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以波的形 式传播的。 .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1)生活中看到的手电筒、激光笔的光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 (3)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纵队看齐、射击瞄准等。 .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 (2)当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后,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没有形成光斑。 (3)实验中要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总结一、种子发芽实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2. 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和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 在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应该保持一致。

4. 在做水是否会影响绿豆种子发芽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水分,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是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5. 做种子发芽实验时,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一般在每个盒子里放三粒种子。

6. 水是否会影响种子发芽实验的具体实验步骤。

(1)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2)在盒内垫纸巾并按三个洞(3)在纸巾上各放三粒绿豆(4)往一个盒子里的纸巾上滴水,另一个不滴7.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8. 在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中,发生的第一个变化是种子膨大。

9. 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实验中我们需要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

10. 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绿豆幼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11. 在做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时,观察发现靠近水源、水分充足的生长得最快最好,离水源最远的生长的最缓慢。

12.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蚯蚓的选择1.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2. 同学们设计的“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实验中,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的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将捉来的蚯蚓5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观察到大多数蚯蚓待在盒子的盖子没有剪下的部分。

3. 在做“把蚯蚓放在干土和湿土之间,观察蚯蚓往哪边爬”实验时,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将捉来的蚯蚓10条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到大多数蚯蚓都爬向湿润的土壤一端。

4. 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以下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的复习资料:
一、生命与健康
1. 身体的结构和功能:头部、躯干、四肢、五官等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2. 不同器官的保护:头部戴安全帽、眼睛佩戴护目镜、身体穿安全带等。

3. 各种感官的功能: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舌头尝、皮肤触感等。

4. 健康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卫生等。

二、物质的变化
1.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了解不同物质的状态变化。

2. 物质的溶解:溶解的条件、可溶性和不溶性物质。

3. 物质的熔化和凝固:加热后物质由固态到液态,降温后由液态到固态。

4. 物质的沸腾和凝结:加热后物质由液态到气态,冷却后由气态到液态。

三、生物的分类
1. 动物的分类:鸟类、鱼类、昆虫等不同种类的动物。

2. 植物的分类:耐寒植物、耐旱植物、一年生植物等不同种类的植物。

3. 生物的特征与习性:动物口有翅膀、鱼有鳞片、植物有根茎等。

四、京剧
1. 京剧的起源和发展:知道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了解其起源和发展历史。

2. 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四大基本表演手法。

3. 京剧脸谱的意义:不同颜色、图案的脸谱代表不同性格、身份的角色特征。

以上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的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
继续提问。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太阳和影子(1)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太阳在南,影子在北;太阳在西,影子在东。

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

(2)太阳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影子越短。

一天中,从早到晚影子的长短依次是:长——短——长。

一天中,我们看到的太阳运动是从东往西。

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轨迹呈半圆周形。

(3)、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

(4)一天中气温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气温也越高。

(5)我们用平臂叠拳法测量太阳高度2、太阳钟(1)人们利用太阳的变化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规律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

(2)日晷是古代人民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举例说明不同形状的日晷(课本4页)(3)古代计时器还有:沙漏、有刻度的蜡烛、中国古代铜壶滴漏、牛顿钟等。

3.昼夜交替(1)、太阳东升西落以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形成的。

(2)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是24小时,公转一圈的时间是一年。

(3)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地球绕着太阳在运动,昼夜的形成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4)当北京是白天时(中午),华盛顿是黑夜,巴黎是清晨,夏威夷是黄昏。

(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美国(华盛顿)7:00、德国13:00、澳大利亚22:00收看实况直播。

4、看月亮(1)月相变化的规律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农历十五)-残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

上半月左亏,下半月右亏。

(2)月相变化的周期是:一个月。

(3)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做月相。

月亮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4)月亮在天空中的运动:我们看到的月亮也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五上小学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教科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二课: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需要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

第三课:1、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2、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3、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提供的养料。

4、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第四课: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3、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①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

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③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

④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⑤天鹅等水鸟必须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的地方。

……第五课: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2、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3、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4、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5、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6、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主要内容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1)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月亮不是光源。

(3)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但是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

第3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能穿过透明的物体,部分穿过半透明物体。

(2)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1)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

光线可以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

(2)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

第5课《认识棱镜》(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2)棱镜可以利用光的折射定律控制改变光的传播线路。

(3)太阳光看起来几乎是白色的,其实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组成。

第6课《光的反射现象》(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形成反射现象。

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2)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第7课《制作一个潜望镜》(1)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在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上有很多用途。

(2)制作简单的潜望镜至少需要两块平面镜,让光发生两次反射传到眼睛。

(3)潜望镜里面的平面镜应该以45度角放置。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重点实验实验名称:制作一个潜望镜实验器材:牙膏盒、小平面镜、铅笔、尺子、剪刀、双面胶等。

实验方法:1. 2.实验现象:利用潜望镜,光经过两次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

反射用途:被广泛用于军事和科学研究中。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典型练习一名四年级的同学向小明请教潜望镜的做法,小明耐心地向他解释。

1.潜望镜两块镜片的镜面应该()放置。

A.相对、平行B.相背、平行C.随便2.为了使看到的视野范围最大,两块镜片应与镜筒呈()放置。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好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假如〔体积〕一样,〔重〕的物体容易沉;假如〔重量〕一样,〔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可以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一样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严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开展做出了宏大奉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小学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单元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不需要阳光和土壤。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5.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的交换关系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3.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

15.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资料第一单元一、基础知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光、温度和水是进行种子发芽实验的三个条件。

在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时,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这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减少水和添加动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二、解释概念食物链指的是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

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的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如森林、草地、湖泊、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三、举例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有香蕉树、松树、仙人掌、白杨树、橘子树等。

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适应方式。

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有候鸟、青蛙等,它们会根据自身对环境的需求进行迁徙或寻找适合的地方冬眠。

3、食物链的举例。

答:以下是几个食物链的例子:①草→兔子→鹰②蔷薇→蚜虫→瓢虫→小鸟③落叶→蚯蚓→小鸟④水稻→稻螟虫→青蛙→蛇→老鹰⑤水稻→田鼠→黄鼠狼→老鹰4、自然保护区。

答:以下是几个自然保护区的例子:①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教科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WORD格式..可编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第一单元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键。

9.食物键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备色至望宪。

1.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他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佣面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统、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可直接打印)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可直接打印)

第一单元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不需要阳光和土壤。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5、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的交换关系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3、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

15、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不需要阳光和土壤。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5、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的交换关系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3、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

15、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三、举例。

1、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④白杨树生长在多风的北方地区,所以树干长得十分高大。

⑤橘子树生长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南方才能结出甘甜可口的果实。

……2、香蕉树、松树、仙人掌三种植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它们的叶同它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长着宽叶,可以更多的蒸发水来适应炎热。

松树生活在高山上少水,叶子是针状叶,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适应缺水。

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干旱的地方,叶子是刺状叶,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

3、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

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③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

④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⑤天鹅等水鸟必须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的地方。

……4、(1)食物链的举例。

答:①草→兔子→鹰②蔷薇→蚜虫→瓢虫→小鸟③落叶→蚯蚓→小鸟④水稻→稻螟虫→青蛙→蛇→老鹰⑤水稻→田鼠→黄鼠狼→老鹰(2)写出水田中的3条食物链。

老鹰狗尾草水稻小鸟老鼠蝗虫蛇①狗尾草→老鼠→蛇→老鹰②狗尾草→蝗虫→小鸟→老鹰③水稻→老鼠→蛇→老鹰5、自然保护区。

答:①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②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56年。

③广东湛江红树林保护区(保护我国现存最大一片红树林)④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我国建立最早的四个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为主)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的生态系统)⑥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世界上最大的野生珍稀麋鹿保护区,主要保护麋鹿。

)6、是什么引发了沙尘暴?答:在我国的北方,由于我们人类破坏了生态平衡,特别是草原的生态平衡,至使一些草原沙化,遇到大风就形成了沙尘暴。

四、简答。

1、哪些条件影响绿豆芽的生长?答:绿豆芽的生长受水分、温度、阳光、养分等因素的影响。

2、在食物链“草→兔子→鹰”中,如果:①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兔子会大量繁殖,草来不及长大就很快被吃光,大量的兔子会饿死,草可能重新生长,经过漫长的时间重新平衡。

或者因为没有植被,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小气候恶化,降水减少,植物更难生长,形成荒漠戈壁,兔子、老鹰死的死,迁徙的迁徙。

②如果兔子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大量的鹰会饿死,草会疯长,植被不合理,可能引发草原火灾…③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兔子会因缺少食物而减少,最后会消失。

老鹰也会饿死,草原会逐渐荒漠化…3、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鹰、兔子的减少和草的减少?答:人类对老鹰、兔子的猎杀;为防止兔子与牛羊争牧草而进行的猎杀和驱赶;为了发展经济而过度的放牧;环境的恶化导致的生长困难;等等。

4、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答:①爱护动植物,不伤害它们。

②保护森林,不乱砍滥伐。

③多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的动植物。

④保护草原,合理放牧。

……五、如何制作生态瓶。

答:(1)找一个透明的大塑料瓶,清洁干净后剪掉上部分(2)在瓶底装上淘洗干净的沙,再装大半瓶自来水(3)在瓶里种上几颗水草,再放上一些浮萍(4)植物存活后,放入一些鱼,小虾、螺等小动物。

六、实验分析。

1、在“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中,仔细观察根的生长情况,你发现了什么?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我发现绿豆芽的根都向纸潮湿的一端生长。

出现这种现象体现了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2、在“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实验中,生态瓶里的小鱼在水多时和水少时一分钟内浮到水面上来的次数有什么不同?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水多时,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少甚至没有;而水少时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较多。

这是因为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就空间减少了,氧气量也跟着减少,所以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较多。

3、在“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实验中,生态瓶里的小鱼在动物多时和动物少时一分钟内浮出水面的次数有什么不同?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动物多时,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这是因为由于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越来越多,甚至会因缺氧而死亡。

4、在“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实验中,生态瓶里的小鱼在植物多时和植物少时一分钟内浮出水面的次数有什么不同?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在植物多时,生态瓶里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这是因为水草增多,产生的氧气量增多。

但是,生态瓶里的植物并不是越多越好。

多到一定程度,影响了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小动物的活动空间,对生态系统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5、经过实验,你认为要想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更好,应该注意些什么?答:①生态瓶里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要平衡。

②必须有足够的氧气。

第二单元一、基础知识。

1、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地球、月亮不是光源。

萤火虫、太阳、电灯是光源。

2、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时候,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3、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

4、影子产生需要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和屏。

古代皮影戏需要光源、幕布和人等。

5、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太阳的位置、方向有关。

影子的长短随着太阳照射的角度改变而改变:太阳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正午最短,清晨和傍晚最长。

6、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离光源越远,被照射物体的影子越小。

7、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从不同侧面照射就会得到不同的影子。

8、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10、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11、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读作:guǐ))。

1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科学家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万千米。

13、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14、(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15、在我国古代就利用凹面的铜镜取火。

现在,人们利用凹面镜制成太阳灶,充分利用能源。

同时,奥运圣火火种就是利用凹面镜取得的。

16、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会聚光线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现了氧气。

17、太阳外部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地球只得到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18、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在阳光下,物体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升温快。

19、(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20、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21、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有关,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22、(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23、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24、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

25、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我们要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26、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集热器)、(保温箱)、(连接管道)、(支架)和(控制系统)。

27、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奥运圣火的采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28、太阳能热水器由:储水桶、加热管和通水管组成。

29、列举生活中投影的应用:几何投影、投影计算、皮影戏等30、古代人们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说说其中的道理:最古老的的天文计时器是圭表(日晷),它是利用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来计时的。

一天中,影子最短的时候是中午,影子最长的时候是清晨和傍晚。

一年中,正午影子最长时是冬至,影子最短是夏至。

31、列举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影子、针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32、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让一束光通过三棱镜,这束光居然扩展成了红、橙、黄、绿、蓝、靛(dian)、紫七种色光排列形成的美丽光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