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合集下载

《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陵》全文及注释

《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陵》全文及注释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文及注释
1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11 注释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前两句点明送行的地点和时间,后两句描绘了友人乘船离去的情景,以景衬情,余味无穷。

《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陵》全文及分析

《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陵》全文及分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文及分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

先来看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这里的“故人”指的就是孟浩然,李白称其为故人,可见二人情谊深厚。

“西辞”二字表明孟浩然是向西离开黄鹤楼。

黄鹤楼作为武汉的名胜古迹,自古以来就有众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诗篇。

这一句交代了送别的地点。

“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四个字描绘出了春天的美景,那是繁花似锦、如烟如雾的美好时节。

“下扬州”则点明了孟浩然此行的目的地。

扬州在当时是繁华之地,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

这一句不仅展现了春光的灿烂,也暗示了孟浩然此次行程的美好与令人期待。

“孤帆远影碧空尽”,诗人的目光紧紧追随着友人所乘的帆船。

“孤帆”并非真的只有一艘帆船,而是诗人的视线中只关注着这一艘载着友人的船。

随着船渐行渐远,帆影在碧蓝的天空中逐渐消失不见。

这里通过对孤帆远影的描写,烘托出诗人凝望时间之长,以及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唯见长江天际流”,当孤帆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所能看到的只有滚滚长江水在天际流淌。

这一句以景作结,将诗人的离愁别绪融入到这无尽的江水之中,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

整首诗的意境开阔,情感真挚。

李白没有用过多的直接抒情之语,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友人离去场景的刻画,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惜别之情。

从语言上来看,简洁明快,生动形象。

“烟花三月”这样的词汇,极具画面感,让人仿佛能看到春天的绚丽多彩。

而“孤帆远影”“长江天际流”等表述,则展现出一种宏大而悠远的境界。

在结构上,前两句叙事,交代了送别的人物、地点和时节以及友人的去向。

后两句写景,通过对孤帆远影和长江水流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整首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从情感表达上,李白没有沉浸在悲伤之中,而是在不舍中又带着对友人的祝福。

这种情感既有离别的伤感,又有对友人未来旅程的期待和祝福。

再深入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的社会风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全诗翻译赏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全诗翻译赏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全诗翻译赏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此诗的相关诗句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

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意思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意思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意思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意思是:我与朋友在黄鹤楼道别,他要在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三月去扬州。

出自:唐代·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原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我与朋友在黄鹤楼道别,他要在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三月去扬州。

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而我只能目送看着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注释: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赏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赏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赏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欢迎阅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⑵,烟花三月下扬州⑶。

孤帆远影碧空尽⑷,唯见长江天际流⑸。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译文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

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在天边奔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作背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赏析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赏析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是唐朝文学家李白所著。

其全文古诗如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前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全诗没一个“离别”,但又句句写着离别;没有直接抒情,但却处处透着深情。

“言有尽而意无穷”、“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明方孝孺《吊李白诗》云:“诗成不管鬼神泣,笔下自有烟云飞。

”以此来括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的神韵,也是很合适的。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⑶辞:辞别。

⑷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⑸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座“碧山”。

⑹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翻译】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思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思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思“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⑶辞:辞别。

⑷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⑸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座“碧山”。

⑹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翻译】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向往去广陵(即扬州),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及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注释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

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

这时他正想出游吴、越一带,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著名诗篇。

诗题中“之广陵”的“之”就是至的意思。

诗中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意思是老朋友要告别黄鹤楼向东远行了。

因为黄鹤楼在广陵之西,所以说西辞那么去的地方也就必然是在东面了,接着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既广陵,由武汉乘船到扬州是由长江下行所以说“下扬州”。

这句说孟浩然在阳春三月的时节去,那景如烟花的扬州。

扬州本来就以风景美丽而著称,特别是春天花木繁盛,景色艳丽,所以李白用烟花来形容孟浩然即将去到的地方,也多少透露了孟浩然对此行的羡慕之意。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思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思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思《“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思》“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的意思是:友人在黄鹤楼向我辞行,朝着西方离去,在这繁花似锦、如烟如雾的阳春三月前往扬州。

一、衍生注释- “故人”:指老朋友。

在这首诗里指的是孟浩然,他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李白是好友。

- “西辞”:黄鹤楼在扬州的西边,孟浩然要去扬州,所以是向西告别黄鹤楼。

这里的“西”点明了方向。

-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

传说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又云费祎登仙驾鹤于此,因此得名。

它是文人墨客的汇聚之地,很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名篇。

- “烟花三月”:形容暮春时节,扬州那繁花盛开、如烟如雾的迷人景象。

“烟花”不是指我们现代意义上的烟花,而是像烟雾一样朦胧的繁花盛景。

- “下扬州”:“下”在这里表示前往的意思,因为扬州在长江下游地区,地势相对较低,所以用“下”字。

二、赏析这两句诗犹如一幅生动的送别画卷的开篇。

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点明了送别的地点(黄鹤楼)、时间(烟花三月)和友人的去向(扬州)。

“烟花三月”四个字,将暮春江南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那如烟如雾、繁花似锦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扬州的魅力。

同时,也为送别增添了一种诗意的氛围,在如此美好的季节里送别友人,既有离别的惆怅,又有对友人即将前往的美好地方的向往和羡慕。

这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三、作者介绍此诗的作者是李白,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风豪放飘逸、意境奇妙,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他一生游历四方,交友广泛。

与孟浩然的友谊深厚,从这首送别诗中可以看出他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运用片段例子1:我站在黄鹤楼前,望着那飞檐斗拱,心中就浮现出那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我的朋友啊,就像当年的孟浩然一样,要离开我,朝着那充满诗意的扬州去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注释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注释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注释及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注释及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注释及赏析1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老朋友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座“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赏析《黄鹤楼送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注释及赏析2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注释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陵》全文及解析

《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陵》全文及解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文及解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的开篇“故人西辞黄鹤楼”,点出了送别的地点——黄鹤楼。

黄鹤楼是天下名胜,传说仙人曾在此乘鹤升天,这使得黄鹤楼本身就充满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

“故人”指的是诗人的好友孟浩然,一个同样在诗坛享有盛名的诗人。

“西辞”二字,形象地描绘出孟浩然离开的方向和姿态,仿佛能看到他与诗人在黄鹤楼前拱手作别,转身踏上西行的旅途。

“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一句不仅点明了友人出发的时间——阳春三月,还道出了友人的目的地——扬州。

三月的江南,繁花似锦,如烟似雾,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

而扬州,更是当时繁华的都会,以其秀丽的风光和繁华的市井闻名于世。

诗人用“烟花”来形容三月的春色,既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又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热闹喧嚣。

友人在这样美好的季节前往这样美丽的地方,本该是令人欣喜的事情,但对于送别之人来说,心中却难免涌起离别的惆怅。

“孤帆远影碧空尽”,诗人站在黄鹤楼上,目送友人的船只渐行渐远。

江面上,只见那一片孤帆在水天相接之处逐渐消失,直到只剩下一个小点,最后完全看不见了。

“孤帆”一词,既突出了友人形单影只的身影,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目光的专注和内心的不舍。

而“远影碧空尽”则写出了诗人长时间凝望的情景,表现出他对友人的牵挂和留恋之情。

“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诗人视线的最终落点。

当友人的船只消失在天际,诗人的眼前只剩下滔滔不绝的长江水向着天边流淌。

这奔腾不息的江水,似乎象征着诗人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

他望着江水,心也随着友人一同远去。

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

李白没有过多地描写离别的悲伤,而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友人离去情景的刻画,含蓄地表达出自己的不舍和祝福。

诗中的景色描写,如“烟花三月”“孤帆远影”“长江天际流”等,不仅为诗歌营造了优美的氛围,也与诗人的情感相互交融,达到了情景合一的境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注释和翻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注释和翻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注释和翻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注释和翻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峻工于1985年。

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

之: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

尽:没了,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陆游的《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

辞:辞别。

译文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以及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以及赏析关于诗人李白,我们并不陌生。

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李白的诗歌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而以下也是李白的名作之一,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以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中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江苏省扬州市。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指帆影消失。

碧空:一座“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6)广陵:即扬州。

(7)天际:天边。

⑻西辞:孟浩然由武昌去扬州,是由西往东,所以说“西辞”。

辞:告别。

赏析一“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

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

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

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

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解析(附注释+译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解析(附注释+译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①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②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③辞:辞别。

④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⑤下:顺流向下而行。

⑥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⑦唯见:只看见。

⑧天际流:流向天边。

⑨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创作背景】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挚友。

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全诗意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全诗意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的意思: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楚的黄鹤楼;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

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
原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全诗寓离情于写景之中,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注释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注释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注释及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注释及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唐诗赏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赏析

唐诗赏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赏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唐代: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通:惟)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挚友。

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首诗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而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多了点诗意,少了份伤感。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他当年轻快意的时候,所以眼里所看到的无不是美好惬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全诗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全诗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全诗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全诗赏析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的诗许多是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全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文解释】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词语解释】1、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

之:到达。

广陵:即扬州。

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3、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

下:顺流向下而行。

4、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陆游的《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5、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的尽头。

【诗文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

李白十分敬爱孟浩然,此番送别,情自依依。

然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

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

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

【讲解】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古诗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古诗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古诗
“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唐·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原句的意思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

全诗寓离情于写景之中,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出自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通:惟)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赏析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
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

李白心里没有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