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政热点与历史结合专题复习:东亚共同体原则

合集下载

专题11: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课件)2023年高考政治重大时政热点

专题11: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课件)2023年高考政治重大时政热点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 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我们真诚呼吁,世界 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 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专题11: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热点背景】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 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
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 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 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 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 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 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 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 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 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7 第17单元 第53讲 当代中国的外交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7 第17单元 第53讲 当代中国的外交

一、中国现代史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改革开放后,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开展全方位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二、世界现代史1.基层治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与货币体系:二战后,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西方主要国家建成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20世纪中期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体系,许多国家和地区注重公共卫生的建设;美国利用两次世界大战使经济实力一次又一次地飞跃,为纽约成为世界性的金融中心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战后,美元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击败英镑,成为货币霸主。

2.食物生产、经济生活与科技进步: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食品供应。

科学技术的进步,增加了粮仓仓容量,实现了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

冷冻食品工业迅猛发展。

现代科技进步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了世界各地间的经济联系,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国际分工的变化,国际合作加强。

3.人口迁徙、多元文化、战争与文化交锋:20世纪以来人口迁徙分布不均衡,主要是向发达国家和地区迁徙。

一战进一步激发了亚欧非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二战从政治理论上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

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第53讲当代中国的外交课标要求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主要外交成就。

考点定位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2.改革开放时期的外交成就。

主题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方针(1)提出: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

(2)内容①“另起炉灶”的核心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之时政专题(第二集):7 聚焦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含答案)

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之时政专题(第二集):7 聚焦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含答案)

热点专题七聚焦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背景材料】2017年8月6日至8日,中国-东盟(10+1)、东盟与中日韩(10+3)、东亚峰会(EAS)、东盟地区论坛(ARF)外长会在马尼拉举行。

今年适值东盟成立50周年、10+3合作启动20周年,在东亚合作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意义。

与会的王毅外长与东亚各国外长聚焦合作议程,凝聚发展动力,并为年底的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调音对表”、预作准备,成果满满,不负众望。

今年以来,东亚合作加速提速势头上升,地区国家加强合作积极性高涨。

究其原因,首先是地区优势明显。

与中东、非洲一些地区的“变”与“乱”相比,东亚局势总体保持稳定,联动融合发展态势良好,亚洲依然雄踞“全球稳定板块”、“发展引擎”和“合作高地”的“宝座”。

“大河涨水小河满”,地区各国对自身未来发展抱有信心,对当前和平稳定局势备加珍惜,对推进东盟共同体建设和东亚区域合作势头的政治意愿不断增强。

其次是各方抱团取暖需求强烈。

世界经济依旧复苏乏力,美欧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逆全球化”风潮为区域合作前景蒙上了阴影,但也激起了地区国家共同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维护开放型经济、加快区域合作步伐的迫切要求。

【考点链接】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1.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东盟共同体建设的不断深化,其在本地区的地位也越发重要。

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经贸合作不仅符合双方利益,也有利于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实现本地区的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顺应了经济全球化。

2.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目前,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东盟最大贸易伙伴。

对于中国与东盟来说,迈向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经贸合作是重要内容,双方既要巩固传统优势,又要努力拓展新领域,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复苏。

3.随着世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已成为全球性不可逆转的趋势。

借助产能合作拓展双向投资。

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一直保持良好势头,东盟对华投资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特别是2015年一些成员国对华投资增长较多。

东亚共同体

东亚共同体


障碍
1.“东亚共同体”的文化认同度较低,

共 同价值基础相对薄弱, 有待重塑与提升。
东亚各国政治制度不同 社会治理方式迥异 共同的价值基础也相对薄弱。
2.东亚地区历史遗留问题长期存在,
经济
议题和安全议题背离。

东亚是诸多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 Nhomakorabea中存在的地区, 也 是大国利益交汇的地区。
东亚因冷战而导致的分裂结构并未随经济合作的开 展而彻底消除,冷战遗产和积怨依然存在。 朝核问题、日本侵略历史问题、领土和海洋权益争 端等不时激化, 损害了地区各国的政治互信和国民感 情。
3.“美国因素”成为牵制东亚合作的重
要外部变量。

美国东亚政策的核心目标是防止地区大国崛起, 防止 独立的排他性的地区合作, 维持美国东亚事务主导权。 美国对东亚合作历来持警惕和反对立场。马哈蒂尔 的“东亚经济集团”构想、日本的“亚洲货币基金 组织”倡议以及鸠山的“东亚共同体”构想在一定 程度上都主要因为美国的反对而未能落实。
目前世界上的地区性组织,
都是在地缘上相对接 近的国家组建的。目前这些地区基本上己经或正 在酝酿建立地区性的国际合作组织。如欧盟、北 美自由贸易区等。
2.共同命运

维护共同安全是共同体建立的又一个重要动因。有些 地区合作组织主要是基于共同安全利益的考虑而建立 的, 如上海合作组织、非洲统一组织等。 目前, 东亚国家面临着许多共同的安全问题, 如恐怖 主义袭击、海盗、走私、毒品、环境污染等非传统安 全问题。而这些问题也需要各国通力解决。
2.经济合作与安全合作“两轮驱动”

由于经济议题与安全议题的背离, 东亚合作呈现出 “ 经济先行、安全滞后”的局面, 困扰着“东亚共 同体”建设。 需要在“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指 导下, 构建“全面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 继 续巩固和扩大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成果, 启动在 传统安全领域的安全合作。 安全合作可以在中国—东盟和中日韩等小多边框架 内循序渐进展开。

2010年高考时政热点与历史结合

2010年高考时政热点与历史结合

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6:温家宝出席东亚峰会提出建东亚共同体原则【背景材料】第四届东亚峰会10月25日在泰国华欣举行。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六十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走向成熟,日益密切;中国参与和见证了东亚合作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的发展历程。

东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各国的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休戚与共,这也有力地推动了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

温家宝提出,本地区各国要秉持相互尊重、睦邻友好的原则,求同存异,妥善解决分歧,维护稳定、安宁大局;要发扬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精神,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能源粮食安全、贫困和疾病等各种挑战,推动地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本着兼收并蓄、相互借鉴的理念,促进文明的多样性与和谐共存;要遵循开放包容、循序渐进的原则,凝聚共识,深化合作,朝着建立东亚共同体的长远目标不断迈进。

【课标链接】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东亚共同体形成中的若干重要因素分析

东亚共同体形成中的若干重要因素分析

东亚共同体形成中的若干重要因素分析李罗力2007-06-05摘要:“东亚共同体”从概念的提出到真正成为东亚各国共识的10年,是东亚各国之间经济依存度和互补度不断提高的10年。

中国已成为推动东亚共同体加速成长的积极中坚力量。

由于中国参加东亚共同体进程的势头只会增强不会减弱,因而其他国家的态度也会越来越积极。

尽管推动东亚共同体进程的核心和主导力量是东盟国家,但起决定因素的还是中、日、韩之间的合作关系。

关键词:东亚共同体,区域合作,经济依存度,区域内贸易,经济增长,跨国公司一、“东亚共同体”辨析与建立东亚共同体的基本原则目前世界上所称的“共同体”机制,以欧洲共同体为代表。

欧洲共同体以关税同盟为基础,机制以封闭性和约束性为特征,以政治和经济的高度一体化为目标。

而其他发展中国家所组成的地区合作组织,也有称为“共同体”的,例如“东非共同体”、“南美共同体”等。

但由于这些区域内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受资源不足影响较深,因此都远未达到欧盟那样的水平(柴喻,2005)。

东亚地区的情况也是如此,那种政治经济高度一体化的共同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很难被东亚地区的各国接受。

因此尽管现在东盟或10+1、10+3的文件中以及许多媒体用语中,都经常提到“东亚共同体”,但迄今它仍然只是个概念,在今后可预见的历史进程中,也依然是一种非约束性的、开放式的地区主义。

它是地理邻近的东亚各国希望通过长期的相互合作和一体化进程而形成一个紧密整体。

它建立在共同利益和地区认同的基础上,并非一个排他性的集团,也不针对任何区域外国家。

它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基石,通过自由贸易区、经济共同体、货币联盟等形式,由低级到高级,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交织、相互联结而成一体的关系状态,并由此进一步发展为安全共同体和社会共同体(黄柯方,2005)。

日本国际经济交流财团会长岛山襄撰文指出,“共同体”的主要特征是其中的人拥有相同的价值观,能共同为伙伴承担责任。

专题26:中国智慧和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课件版)高考政治重大时政热点预测

专题26:中国智慧和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课件版)高考政治重大时政热点预测

2.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的知识பைடு நூலகம்说明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重大贡献 。
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 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 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4.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弘扬全人类共 同价值,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依据是( ) 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②世界各国都是联合国成员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④通过伙伴关系应对全球性挑战和第三方威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有利于维护各国的共同利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①正确。 ②:目前个别国家还没有加入联合国,②错误。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当今时代主题,③正确。 ④:材料涉及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材料并未涉及伙伴关系,且我国奉行不结盟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不通过伙伴关系应对第三方威胁,④排除。 故本题选B。
1.运用当代国际政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障本地区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稳 步提升各国协同发展水平,实现一体化。有利于顺应时代主题,引导世界文明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 ②国家利益是一国对外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化我国与成员 国之间的经济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维护我国的 国家利益,特别是维护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侵犯。 ③我国的外交政策。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这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高考政治长效时政热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精选文档

高考政治长效时政热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精选文档

高考政治长效时政热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精选文档2019高考政治长效时政热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时政背景当前国际形势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

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

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

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资源短缺、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

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何如、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

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

在这样的历史方位之中,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国别、党派和制度的异同,反映了大多数国家的普遍期待,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使中国的政策和理念占据了人类道义的制高点,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有能力有意愿为解决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回答的是“中国追求建设什么样的世界”这一重大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作出了明确阐述,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这旨在解决我们这个星球面对的各种全球性挑战,建立在中华民族崇尚世界大同、人类一家的优秀传统文明基础之上。

这不仅是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应当为人类社会发展承担的历史职责,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应当推进的历史使命,必将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高考政治两会时政专题与热点考法专题13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高考政治两会时政专题与热点考法专题13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专题13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热点背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完善,坚定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加强与主要大国沟通对话与协调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拓展与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

积极为妥善应对全球性挑战和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提供更多中国建设性方案。

中国愿与各国携手合作、同舟共济,为促进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考点链接】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当前,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向好,和平与发展的势头依然强劲,这是当前全球格局中的稳定板块。

促和平、求稳定、谋发展是多数国家的战略取向和共同诉求。

世界各国间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大国互动频繁并总体保持合作态势。

2.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多次在不同场合阐述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推动构建澜沧江-湄公河国家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亚太命运共同体建设等等。

这是由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决定的。

3.中国坚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对于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应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直接相关的主权国家间的对话谈判寻求和平解决。

4.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全面参与区域合作,积极应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挑战,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不懈努力。

5.发挥负责任的大国作用。

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基本方向不会改变,致力于同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谈判和平解决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的政策主张也不会改变。

中国积极推动朝核、叙利亚、委内瑞拉等地区热点问题和平解决,努力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加强国际交流 展现大国担当(含练习题及答案)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加强国际交流 展现大国担当(含练习题及答案)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加强国际交流展现大国担当基础必背必背答题观点答题角度具体内容经济全球化1.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紧密联系的世界。

(当今世界的特征)2.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3.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加深。

4.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既要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也要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注重国家安全,为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做好准备。

5.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

2.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3.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的一致行动,努力扩大利益交汇点,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需要各国人民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共同担当。

5.面对全球性挑战,各国应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担当1.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赢得了广泛国际赞誉,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显著提升。

3.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4.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5.中国积极主动地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

文化(文明)交流1.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东亚共同体的政治整合问题

东亚共同体的政治整合问题

第22卷第2期2011年4月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Tongji U 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 SectionVo l.22No.2Apr.2011东亚共同体的政治整合问题刘渝梅(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上海200092)摘 要:政治整合是建设东亚共同体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建设东亚共同体的难点所在。

东亚共同体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现实基础,但在政治整合上还存在地区国家间安全互信的缺乏、合作模式的复杂性、地区认同的薄弱等诸多问题,而在对东亚共同体政治整合的路径探索中,以金融合作和地区共同治理为契机推进政治合作,以 10+3 作为政治合作模式的主体,整合东南亚和东北亚的政治安全合作机制,并发挥大国主导作用,同时重视增强地区认同等,都不失为合适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东亚共同体;地区合作;政治整合中图分类号:D81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60(2011)020073072009年10月在泰国华欣召开的 10+3 领导人会议的主席声明指出,各国领导人重申将 10+3 机制作为实现东亚共同体长期目标的主要载体。

自2002年 10+3 领导人会议通过东亚研究小组提出的报告、确立 东亚共同体 目标以来,东亚地区合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条件还远未成熟,而如何推进东亚地区的政治整合,是东亚共同体建设一个无法跨越的课题。

一、东亚政治整合的基础1.东亚的经济活力及合作成果经济合作往往是建设地区共同体的首要步骤。

东亚经济合作及其成果为东亚地区实现政治整合提供了条件:首先,东亚国家已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地缘经济关系,由于东亚国家处于不同的经济结构层次,各国在资源、劳动力、市场、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发展水平和程度不一,经济互补性强。

经济相互依赖成为东亚合作的动力机制。

其次,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催生了 10+3 机制,十多年来,东亚经济合作最突出的成果就是东盟和中日韩三国在加强双边贸易的同时,加强了东亚地区的货币和金融合作。

东亚共同体

东亚共同体
如果其成员国是依照东亚峰会成员的话,则其潜在成员包括: 潜在成员 国地理分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菲律宾、越南、泰国、缅 甸、韩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新西兰、文 莱
东亚=东北亚5国+东南亚10国=15国,17亿人口,GDP总值7万亿美元。
东亚共同体建设的路径
自由贸易区
东亚共同体” 以区域经济一 体化为基石
经济共同体
由低级到高级, 形成一种你中 有我、我中有 你、利益交织、 相互联结而成 一体的关系状 态,并由此进 一步发展为安 全共同体和社 会共同体。
货币联盟
东亚共同体合作理由和优势
各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的需要
东亚共同体合作理由和优势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 断进步,“地球村” 的概念越来越明显, 这加快了人类文明的 融合和发展,地区经 济政治一体化也更加 突出。
三 保持本地区无核化,支 持民主、法制与宪政, 为成员国提供公正、民 主与和谐的和平环境.

增强合作互助,在本地 区消除贫困,缩小贫富 差距。
东亚经济一体化前景
首先,东亚各国在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尚需“磨合”。
其次,应该将“亚洲统合”作为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战略理念。
Hale Waihona Puke 再次,维护和发扬中日经济政策互动的“稳定性”,对于东亚 经济一体化的成败具有关键作用。
一体化进程不可阻 挡
东亚国家的经济文 化交往历史悠久, 起源于中国的儒教 文化深深影响着东 亚各国。这种文化 的近似是东亚合作 顺利展开的基础
地理位置毗连是东 亚合作的先天优势, 也是区域一体化的 前提条件。
东亚共同体合作难点
第一,政治军事上各国矛盾突出; 第二,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就存在相当 差距,其他成员国之间差距更大 第三,社会制度不同,价值观相异;. 第四, 历史上有政治领土纠纷;

2020高考政治时政热点: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共14张PPT)

2020高考政治时政热点: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共14张PPT)

创新演练
5.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引用了《孟
子·藤文公上》中的名句:“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下列
选项与该名句所蕴含的哲理相符的是( )
①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②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③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④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时政速递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新闻播报
新闻播报
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 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习近平强调,亚洲各国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有着相似的历史境 遇、相同的梦想追求。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 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 而发展。亚洲各国应该,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与时俱进,加强 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 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体现的文化观点是( )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世界上多姿多彩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③文化交流互鉴是各个民族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是多彩的、文化是平等的、文化是包容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创新演练
2.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下列说法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与这一论述相符的是( )
热点解读
4.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亚洲人 民期待一个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亚洲, 需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 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 同体的人文基础。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一集十三共同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一集十三共同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一集十三共同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微专题十三共同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背景材料】2016年4月28日,第22次中国—东盟高官磋商在新加坡举行。

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与新加坡外交部常秘池伟强共同主持,东盟其他各国高官和东盟副秘书长出席了会议。

会议重点围绕今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筹备工作深入交换意见,气氛热烈友好,达成了广泛共识。

与会高官高度评价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一致认为双方关系已成为东盟同各个对话伙伴关系中最活跃、最强劲的一组关系。

双方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给双方带来切实利益,也为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国高官就中国—东盟关系、东亚合作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重点讨论了如何进一步落实好“2+7合作框架”和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第三份《行动计划》,推动中国—东盟关系提质升级。

双方同意密切合作办好2016年9月在老挝举行的第19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和其他25周年纪念活动,推动双方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深入发展。

东盟方赞赏中国“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对本地区是重要机遇,东盟国家希望从中国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中获益。

中方表示,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优先方向,中方始终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和一体化进程,支持东盟发展壮大,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发挥中心作用。

各方一致认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应以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为契机,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共同打造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考点链接】一、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1.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东盟各国赞成中国“十三五”规划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东盟国家希望从中国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中获益。

高考时政术语整理汇编2:人类命运共同体10周年纪念(1)

高考时政术语整理汇编2:人类命运共同体10周年纪念(1)

高考时政术语整理汇编2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一、时政学科术语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背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资源能源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打击恐怖主义、防范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挑战正在使人类面临严峻的考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观已成为全人类的一项重要思想共识。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被首次提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017年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意味着这个独具中国智慧的全球治理方案正日益被国际社会接受和认同,体现了国际社会的共识。

2.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原因(1)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

(2)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3)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为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提供了中国智慧,为国际关系提供了新范式。

3.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中国看待全人类发展和世界变局的一种理念、一种意识、一种思维、一种价值观,以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为根本基础。

4.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是各国平等、尊重、合作、共赢,契合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为促进全球治理困境的化解和增进21世纪人类的共同福祉作出了新贡献5.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宗旨:是“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的组成部分:双边命运共同体、周边命运共同体以及新型国际关系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组成部分。

6.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措施(1)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三集)二聚焦区域合作与安全助推东亚共同体进程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三集)二聚焦区域合作与安全助推东亚共同体进程

微专题二聚焦区域合作与安全助推东亚共同体进程【背景材料】2016年 9月8日,第十一届东亚峰会在老挝万象举行,东盟十国领导人、韩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出席。

老挝总理通伦主持会议。

在东亚峰会上,包括东盟10国以及美国、中国等8个国家领导人出席并做了会议发言。

每位领导人对问题关注的角度不同,议题也有差异。

马来西亚总理谈反恐,反对极端主义、推动合作等问题。

各国领导人谈得最多的,主要是推动区域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区域安全合作、加强海上合作。

东亚峰会后通过了三个文件,包括基础设施发展合作的声明、防扩散问题的声明以及应对移民问题紧急情况的声明,与南海问题毫不相关。

李克强表示,各方应遵循合作经验,坚持“领导人引领的战略论坛”定位,支持东盟中心地位,奉行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等“东盟方式”,积极务实推动对话合作。

李克强阐述了中方在南海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与会领导人充分肯定东亚峰会对推进地区和平与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取得的合作成果。

各方欢迎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宣布尽早达成“南海行为准则”,并通过有关海上合作的成果文件,支持各方全面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和平和外交方式解决海上争议,确保实现地区稳定与繁荣。

峰会后,李克强与东盟十国及韩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领导人共同出席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联合声明发布仪式。

本次峰会上,包括全部东盟成员国在内的绝大多数与会国家领导人认为,中国和东盟已经为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推动南海问题解决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峰会上,所有发言的东盟国家都支持中国与东盟国家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在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方面取得的积极进展,对中国—东盟领导人峰会通过的4个文件表示高度赞赏。

【考点链接】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1.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发展中国家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对发展中国来说,我们巧抓机遇,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201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复习: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201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复习: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高考时政热点: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文:高正老师热点背景:2019年5月15日上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

这是今年继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场重要外交活动,具有标志性意义。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及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主旨演讲,提出了三个期待和四个主张。

三个期待:——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和平安宁的亚洲。

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恐惧,实现安居乐业、普遍安全,希望各国互尊互信、和睦相处,广泛开展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往活动,共同维护比金子还珍贵的和平时光。

——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共同繁荣的亚洲。

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贫困、富足安康,希望各国合力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共同消除一些国家民众依然面临的贫穷落后,共同为孩子们创造衣食无忧的生活,让幸福和欢乐走进每一个家庭。

——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开放融通的亚洲。

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封闭、融会通达,希望各国秉持开放精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个主张: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我们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亚洲共同体

亚洲共同体

《二》中国为何应当参与构建东亚共同体?(1)中美争夺亚洲主导权,使中国不能以邻为敌,而要与邻为友;更不能四面树敌,而要尽一切努力化干戈为玉帛。

难道一群敌人会奉你为领袖吗?我之前的博文反复说过:美国控制全球的第三部是导演倚边屠龙记~就是诱使中国与周边国家蚌鹬相争而坐收渔翁之利~借战争这个魔鬼吸干东亚各国的血液。

因此我写了《釜底抽薪与围魏救赵》《蚌鹬相争~中国面临的陷阱与最佳对策》《同舟共济~解决南海问题的关键》《人有时真的比驴还愚蠢》等等一系列博文,论述用经济手段化危机为合作的契机,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因为这些博文,我被骂为自不量力的蠢才,狂妄自大的野心家,卖国贼,精神病人…但令我欣慰的是,我曾预言:不出半年,国家必将实施大南海经济圈战略(不管是否用这种提法),结果不出三个月,我相继听到中国与东盟建立了一百亿美元的共同发展基金,另外贷款一百五十亿美金(其中十七亿是优惠贷款)给东盟发展经济,中国与东盟达成一体化协议,而最近几天我偶然看到一条新闻说中国大幅下调几个东南亚国家的产品进口税…种种迹象说明我的预见已成为现实,而且日本人也惊呼:东南亚正在中国化!可以这样说:正是以经济手段化危机为合作契机,造成了一种势不可挡的局面,使日本人意识到与其逆势与中国对抗,不如顺势与中国合作~把东南亚经济圈扩展到东北亚,构筑大东亚经济圈。

如果说,东南亚经济圈有助于和平解决南海争端的话,东亚共同体将有助于和平解决从朝鲜半岛到南海到东海岛到台湾乃至藏南等等争端,意味着中国避免四面楚歌的危机,剩下的隐患就是酉藏和新姜。

而酉藏新姜问题属于中国内政,在没有其它问题制肘的情况下,中国就更容易控制局面,而美国要插手就不那么容易了。

所以说,中日共构东亚共同体,不仅对日本有利,对中国更有利。

(2)中美经济的发展模式的转变,使中国不得不开拓新的市场和吸引更多的投资。

我在本文(上)篇说过,美国对中国的经济战略将从拉拢逐渐转向遏制~即逐步收缩对中国的进口,中国不要再指望美国象以前那样支撑中国的出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6:温家宝出席东亚峰会提出建东亚共同体原则【背景材料】第四届东亚峰会10月25日在泰国华欣举行。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六十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走向成熟,日益密切;中国参与和见证了东亚合作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的发展历程。

东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各国的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休戚与共,这也有力地推动了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

温家宝提出,本地区各国要秉持相互尊重、睦邻友好的原则,求同存异,妥善解决分歧,维护稳定、安宁大局;要发扬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精神,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能源粮食安全、贫困和疾病等各种挑战,推动地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本着兼收并蓄、相互借鉴的理念,促进文明的多样性与和谐共存;要遵循开放包容、循序渐进的原则,凝聚共识,深化合作,朝着建立东亚共同体的长远目标不断迈进。

【课标链接】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知识梳理】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最明显的特征。

所谓经济全球化,指的是货物、资本、生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全球市场经济进一步形成,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大大加强。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在科技革命推动下出现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形成和发展的历程(1)16世纪开始,在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下,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开始了全球化的过程。

(2)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就证明了世界市场的存在。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近现代的发展1.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近代史上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内容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统一国内市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建立起广泛而密切的经济联系;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作为其附庸纳入其经济体系,成为其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

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市场发达的意大利。

工场手工业时期,早期资本主义通过殖民扩张开辟了一定的市场。

工业革命既是市场扩大的需要,又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列强对外扩张加剧,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同时也传播了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19世纪末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严重依赖于世界市场,以致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帝国主义争夺世界市场的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衰也决定于市场。

英美两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就是明证。

2.经济全球化趋势在世界现代史上不断得到强化。

相关知识有: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和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20世纪90年代,区域经济集团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在这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基础上,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也形成了。

1947年成立关税和贸易总协定,1995年建立WTO(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更加密切,如1929—1933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经济圈;二战后美国对西欧各国和日本的经济援助;第三世界兴起并加强交流和合作,东南亚金融危机也是对这种情况的变相反映;第三世界国家还与发达国家展开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例如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建立。

三.经济全球化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1.经济全球化对近代中国造成了双重影响:一方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造成中国的贫穷落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瓦解了旧的社会结构,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出现了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救国救民的探索和社会实践;促使先进的中国人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对外开放,并相继加入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区域性经济集团和全球性经济组织,为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热点训练】1.东盟属于A.世界性的国际组织 B.区域性的国际组织C.联合国的下属机构 D.政治性的国际组织2.我国积极参加东亚峰会的目的是①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②充分利用东亚各国的经济资源③不断扩大在东亚市场的份额④努力减少对东亚各国的外贸逆差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3.全球经济从未像今天这样把人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人们似乎都能嗅出全球化的气息,更能体验到它裹挟而来的威力:跨国公司兼并大潮一浪高过一浪,互联网络触角已把世界浓缩成一个“村落”,国际金融资本比人体的血液流动还快……各国经济就在这种来来往往中互通着有无。

全球化乃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我们惟有顺时而动、因势利导,积极推动全球化向前发展,舍此别无良策。

(1)生产的全球化表现为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对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读“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网络”图,完成下列内容:①这种生产网络分布反映了当今世界工业分布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其经济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产此类产品的企业规模多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

(2)为现在经济全球化注入新鲜活力的是A.世界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B.金融贸易活动趋于全球化C.跨国公司经营企业全球化D.高科技迅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络的普及(3)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A.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B.金融交易活动的全球化C.贸易活动的全球化D.资源互补的全球化(4)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维护本国利益的首要措施是A.加快本国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B.积极组建跨国公司,参与国际竞争C.进一步开放本国市场,吸引外资D.加强团结,积极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批外籍劳动力被吸引到北美与西欧的原因是A.欧美各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B.国际旧经济秩序已消除C.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解放出大批劳动力D.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主要原因(6)目前,我国已树立全球找矿观念,扩大对外开放和合作,互通有无,互惠互利。

下面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可以与澳大利亚、巴西合作开采利用其铁矿资源B.我国可以与赞比亚、智利合作开采利用这两国的铜矿资源C.美国、日本可以与我国共同勘探我国的海上石油D.俄罗斯、加拿大可以与我国共同开发我国东北三江平原的土地资源(7)经济全球化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面叙述正确的是A.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有条件地实现经济持续增长B.发达国家应当停止过度消费C.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应忽视环境保护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保护环境中具有不同的责任和义务,发展中国家应当承担更大的责任(8)当前,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共同关心的三大问题是A.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B.土地、大气和水资源问题C.森林、矿产和生存问题D.人口、城市和水资源问题(9)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

但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来,世界上的亚太地区、欧洲和北美地区均出现了一些大的区域性经济集团,请你各举一例,并谈谈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之间关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材料1 发达国家掌握着制定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主导权,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多数发展中国家并未从中受益,有些甚至正在被边际化。

材料2 江泽民总书记曾说过,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①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材料2”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针对发达国家在现行国际经济“游戏规则”中的主导权,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怎样面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2.B3.(1)①由集中趋向分散提高经济效益,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或接近市场,或接近资源,或接近劳动力丰富地区,或接近技术力量强的地区②中小型(2)D (3)B (4)D(5)AD (6)ABC (7)AC (8)A(9)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

认识:从根本上说,都是现代化科技发展、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从整体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将是全球化的一个阶梯,但二者在相当长时期内将同时存在,并行发展。

(10)①从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全面影响;各国国情不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不同;机遇与挑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等三方面加以深入剖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