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对诗词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庭筠对诗词的贡献
引导语:温庭筠,晚唐著名诗人,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温庭筠对词的贡献是怎样的呢?
温庭筠对的贡献
温庭筠,卒于870年,享年约58岁,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今山西太原市)。温庭筠的祖父塭彦博在唐初曽官至宰相,他出生于高门富贵之家。温庭筠精通音乐,不论什么琴类、笛类乐噐都可即兴演奏,谓之“有丝即弹,有孔即吹”,无论乐器好坏,无不成调。他才思敏捷,,每次入试,按官韵作诗,八叉手而八韵成,时人又称他为“温八叉”。与当时的齐名,人称“温李”或“李温”。留世著作有《温庭筠诗集》、和《金荃集》。
温庭筠早李商隐一年出生,他擅長较多,尤具音乐天赋,生活放荡,赌博嗜酒,沉迷酒色,又恃才傲物,所以一生应進士不及第,他作诗讽刺宰相令狐淘,讥讽他无学,所以他仕途不得志,最大官曾任国子助教和方城尉,时间也不長,因终身困顿,致使他因前途无望而生活放荡不羁。
温庭筠的诗,成就上不如李商隐,《全》收录他的诗作品59首。但是他是唐代最有成就的词人,虽然在他之前早有人作词,但专为发展這种長短句便于歌妓们呤唱的新体作品,使之代表一个时期的文体,這是温庭筠的功绩。他的词集名《金荃集》,多是艳词,表现晩唐统治阶层从皇帝到各州县官员们腐朽沒落的生活和崇尚奢糜濒临崩溃的晚唐社会景象。宫体艳词经温庭筠由词的形式表现出來,是符合晩唐境况的。
唐诗到了晚唐,已经无法阻止它的分化了,按照史的发展规律,文学发展到一定时期,总有几个代表人物出现,一个是旧传统的结束者,一个是新趋势的发扬者。在晚唐,李商隐、杜牧是旧传统的结束者,温庭筠是新趋势的推动者,我们称温庭筠为词的创始人不为过。
诗的发展和进化从未停止过,东汉建安时期,曹植开始发起五言声律化运动,直到南朝和初唐,诗的声律化始终在进行中。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完成了這个运动,近体诗的律诗从此定型。说:“老來渐於诗律细”,说明诗人要经过長期历练,才能把握写律诗的真諦。所以古诗变成律诗,前后经历五百年左右时间。诗到中唐,诗的所有境界都被众多诗人开辟了,到晚唐时期,政治腐败,藩镇割据,宦官主政,政权被分割成碎块,士人在這样的环境中已无出路,晚唐诗风像政治萧条一样萧条起來,所以温庭筠的音乐天赋此时有了用武之地。
词起源于南朝的陈朝,陈朝末代皇帝陈叔宝就作过《玉树后庭花》词》,此词一直唱到晩唐,杜牧的《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可以作证。南唐诗风属于颓废派,于南朝士大夫醉生梦死的腐败生活相关,用词华丽而多淫穈,无非是“竞一韵之奇,争一家之巧,连篇累牍,不出
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月之状”的作品。此风沿袭至初唐。中国封建社会的兴衰更替证明一个朝代的衰亡都是因为皇帝昏庸无能,官场腐败引起社会风气不正,道徳沦丧,世风日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心思变,而新兴文体也就在此时蕴育而出。
唐时歌妓唱歌,多用五七言绝句,呤唱时配乐加和声,但和声词有長短,后來为倚声而改五七言中一句或两句为長短句,与曲合拍,就自然形成了一种叫词的新诗体,唐文人士大夫又称词为“诗余”,亦是为维护正宗律诗之称呼而已。唐时为官的文人家中皆蓄养歌妓,盛唐晚年尚有歌妓金陵子和歌奴丹砂等人陪同,杜甫是那样穷困,晩年也有一小妾相随,其余士大夫家中通常有一、二十个歌妓,大官宦之家甚至家妓成群。他
们留连于声色歌舞之中寻找快乐。而這些歌妓都需要新歌词以博名宠,诗:“文场供秀句,乐府待新词,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這就是证明。晩唐时期,从皇帝、宦官、到各州县有大量官妓,士大夫蓄奴成风,穷如,也养一个歌妓。這些歌妓就是新歌体词的传播者,也是创造者。温庭筠長年和歌妓生活在一起,由于他音乐专長,使他成为词的重要创始人和发扬光大者。配合歌舞的音乐自然要長短曲折,五七言绝句必须有所变动,才合歌舞,所以诗变成词是歌舞促成的。
晩唐至上而下官场纵情声色歌舞,也是从盛唐遗传的,杜甫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就是例证。韩愈感春诗:“娇童为我歌,哀响跨筝笛;艳姬蹋筵舞,清眸刺剑戟”更贴切描绘了唐时士大夫文人阶层的声色歌舞生活。在温庭筠的带头推动下,很多晩唐诗人向他学习。
词从文人开始作者当所李白较早,全唐诗录李白词十四首,其中的《菩萨蛮》、《忆秦娥》显然是后人伪託,但是《清平乐》、《清平调》無疑是李白所作。晩唐官员文人们过着腐化没落生活,而温庭筠写作很多艳词是反映当时生活情景的揭露,风花雪月,闺情闺怨,伤春悲秋等词句也反衬出晩唐即将衰亡的情景,因此,我们不能妄评温庭筠是“浪子”,是“颓废文人”。
唐末战乱四起,唐士人多数逃往四川成都辟难,投靠王建。王建全部接纳收容,提供足够的物资享受,使他们继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使唐末风气原样能够保存在前蜀国。前蜀国灭亡后,孟知祥建立后蜀国,后蜀词人赵崇祚编《花间集》十卷,收录自温庭筠以下凡十八人词作品在卷。《花间集》为最古的词总集,這一派的作者称“花间派》,始袓就是温庭筠。欧阳炯作序说:“綺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箋,文抽丽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無清绝之辞,用助娇嬈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何止言之不文?所謂秀而不实?”所说证明花间派词就是南朝宫体的变形。温庭筠是发扬光大者之首。
温庭筠经典词句赏析
碧天如水夜云轻。
唐·温庭筠《瑶瑟怨》。本句大意是:秋天的深夜,长空澄碧,月华似水,偶尔有几缕飘浮的云絮在空中轻轻掠过。这是一幅清寥淡远的碧空夜月图,轻轻掠过的浮云更显出夜空的澄洁与空阔。可用以描写秋夜碧空月色。《瑶瑟怨》
杏花含露团香雪。
唐·温庭筠《菩萨蛮》[杏花含露]。含露:带着露珠。团:指盛开的花朵一簇簇挂满枝头,看上去好像一团团的花球。本句大意是:枝上盛开的杏花带着朝露,就像一团团洁白芳香的雪球。杏花沾露,自然特别鲜润、洁净,用“香雪”来比喻,尤其显得素净高雅。而一个“含”字,生动地描摹出杏花娇艳欲滴之色;一个“团”字,准确地刻画出杏花缤纷繁盛之状。寥寥七字,写尽了杏花盛开时的色、香、形,使其丰神秀韵,跃然纸上。可用于赞叹、描写杏花花繁枝茂,也可用于表现早春胜景。《菩萨蛮》
鬓云欲度香腮雪。
唐·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鬓云:鬓边如云朵一样卷曲轻扬的黑发。欲度:将要掠过,这里形容鬓发飘散的形状。本句大意是:鬓边的黑发像云朵那样卷曲,将要飘过她雪白的'香腮。这里描写一个贵族女子准备起床时的模样。用“云”来比喻她的鬓发,用“雪”来比喻她的腮颊,突出其年轻美貌的特点。而用“欲度”来表现鬟发的动态,就把人物晨起前鬓发散乱、慵懒娇弱的神情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了。可用来描写美丽女子梳洗前或鬓发被风吹拂的情景。《菩萨蛮》
芳草无情人自迷。
唐·温庭筠《经西坞偶题》。本句大意是:芳草本无感情,人们自己见芳草而产生丰富的感情并因而迷醉。这是一首见景生情的诗:“摇摇弱柳黄鹂啼,~。”弱柳摇曳,芳草萋萋,黄鹂啼鸣都是客观自然景物。这些美丽的景物,引起作者的主观审美情趣,不禁沉迷陶醉于美景之中。作者的“自迷”之情,是由客观的“无情”的“芳草”所引发。它和苏轼词中名句“多情却被无情恼”(《·花褪残红》)一样,是颇富哲理意趣的。~可借以比喻男女情场中,一方自作多情,恋恋不舍,单自相思;而另一方却毫无所察,根本不知道有人思恋自己。《经西坞偶题》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唐·温庭筠《商山早行》茅店:用茅草搭盖的客店。这两句大意是:天边残月犹挂,山中茅店里传来报晓的驰名中外。村外板桥上银霜未消,依稀可辨地留着行人的点点足迹。诗人摄取了料峭春寒中早行时的特有景物,诉诸视觉,形成画面,手法独特。茅店、板桥,写出山村的偏僻、古朴;残月、驰名中外,紧扣“早行”主题;霜桥、人迹,不是沓乱众多,而是稀疏的一行,再点“早行”题旨。这幅荒山早行图,表现了诗人行旅的艰辛,心中的凄冷。前人对此句全用实字,罗列名词的特殊结构,十分称道,清人赵翼称它“不着一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