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如何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德育教育机制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引言: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小学德育工作而言,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小学德育工作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积极向上、独立自主的人格,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小学德育工作需要建立一个有机的、协调的“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本文将对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三位一体”构建模式进行探讨。
一、概念与理论探讨1. “三位一体”的含义“三位一体”的含义来源于哲学中的“三位一体”学说,指的是事物实际存在于三个方面,但又构成一个整体,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指的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机结合,共同育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模式。
2. “三位一体”构建模式的理论基础(1)教育生态系统理论教育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是一个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系统,彼此之间通过各种纽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2)社区教育理论社区教育理论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教育中的协同作用,认为教育是社区的共同责任。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形成一个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合力,为学生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三位一体”构建模式的主要内容1. 学校学校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场所。
学校要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和教学活动,组织开展各种德育活动。
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全德育评价体系,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行为。
2. 家庭家庭是孩子德育的第一课堂。
家庭要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教育环境,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素养,倡导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孩子的德育教育。
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积极引导、激励孩子的成长。
3. 社会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社会应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发展机会,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社会也应该加强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支持和促进,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小学德育工作提供资源和支持。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指的是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融合为一个整体,共同育人的一种工作模式。
在这个模式下,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合作,共同承担起培养小学生德育素养的责任,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家庭是小学德育工作的基础和起点。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社会的环境,也是孩子性格形成和人格塑造的最主要因素。
家庭对孩子的德育教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家庭要成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习惯,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学校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也是孩子接受德育教育和塑造品德的重要场所。
学校要通过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品德培养和价值观引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优秀的道德品行。
社会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支持。
社会是孩子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重要场所,也是孩子学习实践道德原则和形成良好道德习惯的重要环境。
社会要积极支持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适宜的社会环境和资源,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社会各界要共同参与德育工作,关心孩子的成长,传播正能量,共同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在“三位一体”构建模式下,小学德育工作应注重三者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家庭、学校和社会需要密切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
家庭要和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互相了解孩子的情况,共同制定德育教育方案,共同促进孩子的德育发展。
学校要积极与社会各界联系,邀请社会力量参与德育工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社会经验。
社会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德育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小学德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是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理念和实践方向。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环节,他们共同构成了学生德育的全方位培养体系。
本文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角度,对小学德育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为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学校德育模式的构建学校是学生德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德育模式的构建对于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个性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学德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良好习惯和合作精神为主要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和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尊重师长和团结友爱,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规范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1.1、德育活动多样化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如组织德育主题班会、励志演讲比赛、德育故事分享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和心灵的震撼,使德育工作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1.2、德育课程全面化学校应该在德育课程设置上注重灌输和实践相结合,注重普及道德知识、提高道德情操、培养道德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道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1.3、德育督导评价科学化学校德育模式的构建还需要重视德育督导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的德育督导评价体系,加强德育成果的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全面提高,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二、家庭德育模式的引导家庭是学生德育的第一课堂,家庭德育模式的引导对于学生的德育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家庭是学生身心健康和道德素质的摇篮,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是学生心灵成长的源泉,家庭德育需要关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规则,培养良好的家风和家教。
2.1、家风的力量家庭德育模式需要强调家庭文化和家风的塑造,以身作则,做孩子们的行为和品德榜样,引导孩子们感受家庭的温馨和和睦,懂得珍惜和关爱亲人,养成优良的家庭美德和家庭价值观,促使孩子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最初的力量和支撑。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三位一体”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结合,构成了小学德育教育的基本模式。
学校、家庭、社会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各自担负着不同的责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指导孩子健康成长。
学校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注重学生的德育素质。
学校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开设德育课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建立日常行为规范,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提高自我管控和自我约束能力。
家庭是孩子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孩子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孩子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家庭。
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孩子学会尊重父母、帮助他人、团结友爱等行为。
同时,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自我修养,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树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孩子的责任感。
社会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环境,社会教育为孩子提供了广阔的学习资源和成长空间。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给孩子提供不同的教育体验,如博物馆、图书馆、艺术展等,让孩子在参加各种活动中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提高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
同时,社会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不良影响的源头,家庭和学校应该引导孩子正确应对各种社会风险和负面影响,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我保健意识,从而防范各种安全风险和身体伤害。
以“三位一体”为基础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要求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互协作,彼此支持,构建起一个合理的德育教育体系。
这一模式能够让家庭、学校和社会各发挥其优势,形成全方位的德育教育环境,最终实现孩子全面发展的目标。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学德育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本文将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并分析该模式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
学校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知识和道德的地方,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一项基本任务。
学校通过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如德育主题班会、德育课程、德育讲座等,向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学校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深刻认识到社会责任和使命意识。
学校还要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积极倡导“尊师重教、尊重学生”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学校中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习惯。
家庭在小学德育教育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孩子道德情感的摇篮。
家庭应该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地方,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榜样,注重自身的修养和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处理问题,培养孩子的一系列良好的品质和道德观念。
家庭中的父母、长辈、亲人都应该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才能使孩子在德育教育中获得更好的成果。
社会也是小学德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会是孩子了解和体验社会风情的地方,社会环境应该为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道德价值观提供保障。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循环,让孩子在这个循环中得到充分的教育和培养。
社会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小觑,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对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为培养健康、快乐、有理想、有爱心的新一代人才而奋斗。
希望未来,在“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能够更好地成长,为建设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小学德育模式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通过共同努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
学校在小学德育模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庭,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价值观的责任。
学校要制定科学的德育方案,包括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等,以确保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校还要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机制,设置德育科、德育委员会等,负责德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在确保学生德育教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的还要兼顾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家庭作为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对于孩子的德育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良好榜样。
他们应当关心孩子的成长,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家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公民意识,通过家庭教育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庭可以通过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形成家校合作的局面,共同促进孩子的德育发展。
社会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也对孩子的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价值观念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社会应该加强对孩子德育的引导和培养。
社会可以通过加强对教育机构的监督和评估,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落实。
社会可以举办各种德育活动,如义工活动、社会实践等,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激发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是一种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实现孩子全面发展的目标。
学校通过制定科学的德育方案和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机制来推动德育工作的进行;家庭通过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价值观和参与学校德育活动,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社会通过加强对教育机构的监督和推动德育活动的开展,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这样的德育模式将为孩子的德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工作。
在实践中,德育工作需要“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即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协调,共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环境。
在这个模式中,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扮演重要的角色。
首先,学校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基地。
学校要积极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设置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课程,如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责任感。
此外,学校还应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制度,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律意识。
这样学校就能为学生提供稳定、安全、和谐、有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其次,家庭是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庭教育既是学校德育的补充,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支撑。
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要关注孩子的思想、行为,倡导诚实、勤劳、友爱和自律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指导孩子认识自我、认知世界、接纳他人,增强孩子自我意识、自信心和自信心,加强家庭教育力度,从家开始教育,扩展到社区和单位,形成全社会的教育合力。
社会是学生的另一个重要教育环境,家庭与社会的相互融合,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和了解社会,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各界,如媒体、公共机构、社会组织等,要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让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总之,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理念,能够从多个层面培养孩子的道德思想和意识,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
这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彼此协作,相互支持,共同建设和谐校园,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品德发展,努力为孩子的美好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并协同推进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一种模式。
该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领域的资源,通过相互融合、互动和互补,全面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以下将对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进行详细分析。
一、学校:德育基地和主体学校是德育的重要基地和主体,承担着初步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任务。
学校通过德育教师的专业指导和管理,组织开展各类德育活动,如班级会议、集体活动、德育主题讲座等,借助课堂教育、学习评估等手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学校中,德育活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如诚实守信、勤奋努力、团结友善等。
学校也应加强学生的道德引导和行为规范,提供适宜的德育环境,如建立德育处罚机制、监督学生的行为等,并通过班主任、学生会等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二、家庭: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家庭是孩子德育教育的第一场所,也是孩子性格、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家庭应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为其提供爱的滋润和安全感,促进孩子的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通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地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父母也应积极参与孩子的学校教育活动,与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孩子的德育素养。
三、社会:德育教育的拓展平台社会是孩子德育教育的重要拓展平台,通过社会参与,可以加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社会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来提供丰富多样的德育教育资源。
组织学生参观社会企业、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并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也应提供良好的道德榜样和正面引导,倡导公正、正义、勤劳等社会价值观,为小学生的道德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实践机会。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是一种促进小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在我国,小学德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作为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教育环节之一,小学德育旨在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行为规范等品德素养。
实践证明,小学德育成功的关键在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作。
下面将分别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角度来探讨小学德育模式的具体实践及其效果。
一、学校角度学校角度是小学德育模式的核心,学校不仅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学生品德道德的培育基地。
学校德育工作应该分为硬件层面和软件层面。
1.硬件层面硬件层面主要是关于教学设施,并利用一些通过绘画、拼图、雕刻等方式的感性体验项目作为德育教育的辅助工具。
实例包括:(1)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与校园硬件建设同等重要的任务,从校园形象设计、标志设计、指示标语、悬挂画横幅、风景和水系的建设等方面着手,创造一个协调、美观、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以此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
(2)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也是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注重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体育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场馆、自然环境中广泛接触、参与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和课外辅导班等活动,从而全面锤炼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和思想潜能,而不仅仅是注重考试成绩。
(3)讲究师生的生活仪式正确的生活仪式也是小学德育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养成一些积极向上、敬重师长的生活习惯,如仪式仪表、日常行为的讲究、课间、午饭时间的安排、放学后的自主学习等等,以此来激发孩子们的敬仰之心和责任心。
软件层面就是关于学校德育教学制度及德育教育的落实规范。
实例包括:(1)学校开齐多样的德育课程德育之于小学生至关重要,学校应该把德育课程纳入到必修课程之内,建立一个完整的德育体系,课程内容可以包括社会公德、劳动教育、生活规范、学科道德等等。
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德育活动,如整顿班级卫生、开展减负陪伴行动等,来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品德观念和品德素养。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小学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影响学生德育的重要因素,三者之间的关系被称为“三位一体”。
在小学德育中,要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本文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小学德育的模式,以探讨如何构建良好的小学德育体系。
一、学校德育的功能和特点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校德育有以下几个功能和特点:1. 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一项重要职责。
学校德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2. 效果显著,影响深远。
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学校的德育工作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深远。
通过学校德育,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组织有序,制度完备。
学校德育工作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学校德育管理体系和德育活动主体制度分明,德育工作的开展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具体的操作程序。
二、家庭德育的作用和特点家庭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家庭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家庭德育的作用和特点如下:1. 在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家庭是学生最早接触的社会单位,家庭对学生的德育影响深远,家庭德育的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情感态度等方面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 教育方式多样,效果直接。
家庭德育的方式和方法多种多样,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言传身教等方式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这些教育方式直接面对学生,效果更加直接和明显。
3. 与孩子的教育联系最为密切。
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成长场所,家庭德育是与孩子的关系最为密切的德育形式,家长是孩子最亲密的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德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已经不再是简单地在学校教育孩子知识,而是在全社会范围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在小学德育方面,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作用至关重要,三者之间的协作和互相支持,将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本文将围绕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展开分析。
学校在小学德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是孩子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不仅承担了教学任务,更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责任。
学校通过课程教学和校本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学校还要注重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建立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加强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解决与同学、老师、家长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学校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这些都是小学德育中学校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学校在小学德育中所应承担的重要作用。
家庭在小学德育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更是孩子德育的第一道防线。
在家庭中,孩子在与父母、兄弟姐妹的相处中,形成了他们的人格和品质,培养了他们的道德感情。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父母要给予孩子关爱和支持,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家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父母还要注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成长需求,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
家庭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生活技能,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
这些都是家庭在小学德育中应承担的重要作用。
社会在小学德育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社会是孩子成长的大舞台,也是孩子德育的重要来源。
在社会中,孩子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和影响,不仅受到了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更受到了社会的熏陶和塑造。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道路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这里,我们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以期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
这一模式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起德育教育的责任,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协作,共同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全方位、多层面的支持和引导,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育模式。
学校在小学德育教育模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场所,学校不仅要负责传授学术知识,更要承担起学生思想道德的塑造和引导责任。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如班会、主题班会、读书分享会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接受品德教育,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学校还可以通过设置德育课程,选修一些与德育教育相关的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到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除了学校的教育之外,家庭也是孩子德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是孩子品德成长的最重要的场所。
家长在孩子的德育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
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孩子的道德价值观,比如遵守规则、讲诚信、尊敬他人等。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需要扮演好引导和榜样的角色,和孩子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社会也是孩子德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社会是孩子成长的大舞台,孩子在社会中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社会的多元化、复杂性给孩子的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义工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孩子了解社会的运作和规律,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社会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向学校、家庭传递积极向上的教育观念,共同为孩子的德育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模式,这一模式不仅着眼于学生认知、情感、意志、品德等多方面的培养,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行动方案,为孩子的全面成长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多样的资源和支持。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小学生的品德素养和道德观念。
这种模式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负责,共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对这一模式的详细分析。
学校在小学德育模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学校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可以通过教育活动和课程设置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主题班会、道德讲座和德育活动,通过讲故事、讲道德、讲规则等方式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培养正义感。
学校也可以通过开设道德经典文化课程,如国学、诗词教育等,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良好品德。
家庭在小学德育模式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初社会环境,家庭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影响巨大。
父母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来培养孩子的品德,例如分享生活经验,传递正能量。
家长还可以通过组织家庭活动和亲子互动来促进家庭教育的有效进行,比如共读书籍、一起参加公益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家庭可以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
社会在小学德育模式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是孩子接触到的更广阔的环境,社会舆论和社交圈子对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有很大的影响。
社会可以通过各类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参与小学德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社会也可以通过开展道德评选、德育竞赛等活动,树立道德典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是一种全方位的德育培养模式。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相互合作,共同培养小学生的品德素养和道德观念。
学校通过课程设置和活动组织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家庭通过家庭教育和亲子互动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社会通过社会实践和道德评选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合作,才能共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小学德育工作的“三位一体”构建模式,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参与、协同配合的德育体系。
它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共同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人格,全面发展孩子的能力和素质。
学校作为小学生德育的主要场所和教育机构,承担着教育孩子的责任。
学校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计划和教育方案,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学生个性特点的了解,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指导和管理。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也是孩子德育的第一责任人。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德育教育需求,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成为孩子的榜样。
家长要注重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素质,教育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社会是小学生德育的重要外部环境和社会化的重要力量。
社会提供了许多德育资源和学习机会,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社会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经验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各界要加强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对学生的关心和支持,为小学生的德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积极的社会氛围。
在“三位一体”构建模式下,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要加强合作与协同,形成育人合力。
学校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互动平台,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培训等活动,促进学校与家庭的紧密联系。
学校和社会各界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社区服务站等,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社会资源,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会尊重、合作和奉献。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该模式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机结合,共同育人、共同育德,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
本文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探讨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一、学校:做德育的“家园”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场所,承担着重要的德育教育责任。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中的“学校”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园,学校必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学校中,教师是德育教育的主体,他们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做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教师们要积极利用课堂、操场、宿舍等教育场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氛围。
学校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制度,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校园秩序和安全,确保学生在一个阳光、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家庭是学生德育教育的第一课堂,也是学生品德修养的重要源泉。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中的“家庭”环节是至关重要的。
家庭是孩子情感的归宿,是孩子人格的塑造者,是孩子价值观念的传承者。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他们必须注重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生活。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孩子的爱心、责任心和自立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注重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和心理需求,给予孩子关爱和支持。
家庭成员还要互相尊重、相互理解,共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社会是学生德育教育的第三支柱,是学生品德修养的重要外部环境。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中的“社会”环节是至关重要的。
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大舞台,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德育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小学德育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机内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学生德育的发展。
本文将对小学德育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学生德育中的具体作用。
学校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是学生进行价值观、道德观养成的主要环境,承担着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良好的品德。
学校通过开展各项德育活动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在教师的引领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诚实守信的品质。
通过课程设置、活动开展,学校注重学生德育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全面性,使学生在学校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个性。
学校在小学德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家庭是学生德育的第一社会环境。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
家庭是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都会对孩子的德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社会是小学德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的德育教育需要与社会相结合,吸收社会的先进文化,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意识形态观念。
社会对学生进行价值观、道德观的引导,以及尊重个性、促进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环境中的各类活动也是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当通过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经验教育等方式,将社会因素融入到德育教育中,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小学德育模式中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和作用,缺一不可。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应当利用其教育资源和管理手段,开展各类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家庭是学生德育的第一社会环境,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德育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因此家庭应当注重家庭教育,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的德育教育需要与社会相结合,给予孩子多样化的体验和成长环境,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小学德育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它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一所小学想要将德育教育做好,必须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配合,共同关注并培养孩子的道德素养。
首先,学校作为孩子的主要教育场所,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提供优质的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等方面的养成。
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和道德,要从小学的各个方面来进行。
学校要积极组织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德育教育活动,让孩子能够真正体会到个人所作所为的重要性,以及为社会和集体做出贡献的价值。
同时,学校也应该注重教师的德育教育素质的提高,提高其带领、引导学生的能力和品德。
其次,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同样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在家庭中最早接受教育,家庭对孩子的品德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应该重视建立家庭道德教育,让孩子早学早知道,家不仅是他们的天地,更是他们学习成长的根本基础。
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的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能力,更要教会孩子道德规范,引导孩子做人的正确原则,以及尊重他人、保护自己等方面的德育教育。
最后,社会也是对小学德育教育模式的重要支持,各种社会文化活动也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社会上参加丰富的文体活动、参观社会公益活动、参观企业、学习社会名人先进事迹等,这将有助于培养孩子更多的发展潜能,营造德育教育的良好氛围。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将是我国小学教育未来发展的关键;它不仅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更需要各方面持续的努力与探索。
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健康成长,承载着美好的社会价值观,为祖国的未来做出贡献。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要构建“三位一体”模式,即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有机结合,共同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文将介绍小学德育工作中“三位一体”构建模式的意义、构建实施过程和关键要素。
1、学校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
学校应该成为学生道德修养的温床,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2、家庭家庭是学生德育的第一课堂,是学生品德养成的最重要场所。
家庭教育对学生性格的形成和价值观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的温暖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最大依靠,家长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正确发展,促使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3、社会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大舞台,是学生学习经验和实践品德的场所。
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作用是无处不在的。
社会应该成为学生德育成长的有力支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位一体”构建模式将学校、家庭和社会整合在一起,形成协同合作的德育教育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是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
二、“三位一体”构建模式的实施过程1、构建组织机制学校要建立健全校内的德育组织架构和工作制度,明确各级德育工作的责任和任务,要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教师德育联席会议等机构,形成校、班、家、社、个五位一体的立体管理模式。
2、开展课程教育学校要注重课内外德育教育相结合,把家长和社会资源引入学校,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提高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也要注重课程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打造有温情和阳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道德情感的温暖。
3、加强家校合作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学校在德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建立健全家校联系工作机制,积极组织开展家长学校教育活动,推动学校和家庭的互动融合,形成校、家共育的合力。
探讨小学如何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德育教育机制
探讨小学如何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德育教育机制摘要: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重视小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
要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机制,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水平,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三位一体机制学校德育目标明确、内容系统、途径和方法多样,对学生成长起着主导作用。
然而,据一项省级基础教育课题研究发现,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较低。
无独有偶,喻学林博士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提到,集体教育的学校在提供个体独立自主地进行道德实践能力锻炼的机会很少,难以促进学生道德自主能力经验的获得与提升,社会生活的影响合力强于学校影响力,学校只能在道德的基础方面起作用。
因此,德育教育不能完全依靠学校,需要校外德育进行补充和延伸,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合力进行。
一﹑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1.有利于传统道德思想的传承与发扬。
中国优良传统德育思想博大精深,是人类的一大瑰宝,对民族团结、国家和谐有积极的作用。
“世界普遍认为,道德的振兴,需要弘扬东方特别是中国传统的优良伦理道德。
”通过学校教育才能使中国传统道德思想以最正确的方式得以传承并发扬。
2.有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只是在智力上,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道德、智力、体育三方面在教育上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不应只偏于一方而忽略了其他,否则不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一个人就算智力再高,但如果缺乏道德,是很难被社会认可的。
一个人只有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了,才能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也才能够在社会上立足。
3.有利于文明社会的建设。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只有他们的道德素养得到了提高,才会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
学校教育是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要基地,加强学校德育,有利于文明社会的建设。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小学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不仅关乎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个人素质的培养,更是对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行为规范和品德修养的培养。
而在德育教育中,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三位一体”模式,并分析其在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学校德育教育学校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在学校里,德育教育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交中,以学科教育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和行为习惯。
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校风校纪建设、班级管理、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培养等方面。
学校需要建立积极向上的校风校纪。
良好的校风校纪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他们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学校通过规范的纪律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班级管理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促进学生的情感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需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校德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学校要通过课堂教育、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的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孩子道德品质的第一道防线。
在现代社会,随着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家庭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家庭德育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家庭文化和家庭关系。
家庭是孩子道德品质的第一课堂。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影响深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小学如何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德育教育机制
发表时间:2016-04-08T10:51:38.1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3期作者:刘庆慧
[导读] 山东省莘县第二实验小学重视小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
山东省莘县第二实验小学252400
摘要: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重视小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
要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机制,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水平,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三位一体机制
学校德育目标明确、内容系统、途径和方法多样,对学生成长起着主导作用。
然而,据一项省级基础教育课题研究发现,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较低。
无独有偶,喻学林博士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提到,集体教育的学校在提供个体独立自主地进行道德实践能力锻炼的机会很少,难以促进学生道德自主能力经验的获得与提升,社会生活的影响合力强于学校影响力,学校只能在道德的基础方面起作用。
因此,德育教育不能完全依靠学校,需要校外德育进行补充和延伸,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合力进行。
一﹑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有利于传统道德思想的传承与发扬。
中国优良传统德育思想博大精深,是人类的一大瑰宝,对民族团结、国家和谐有积极的作用。
“世界普遍认为,道德的振兴,需要弘扬东方特别是中国传统的优良伦理道德。
”通过学校教育才能使中国传统道德思想以最正确的方式得以传承并发扬。
2.有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只是在智力上,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道德、智力、体育三方面在教育上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不应只偏于一方而忽略了其他,否则不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一个人就算智力再高,但如果缺乏道德,是很难被社会认可的。
一个人只有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了,才能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也才能够在社会上立足。
3.有利于文明社会的建设。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只有他们的道德素养得到了提高,才会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
学校教育是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要基地,加强学校德育,有利于文明社会的建设。
二、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社会道德失衡、社会风气不正对小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心理环境。
网络使很多小学生走进了计算机网络构建的虚拟世界,在一所上千人的小学校中有20%的学生经常上网打游戏,达到痴迷的程度,一些游戏促使小学生萌生了王权至上、金钱至上、暴力崇拜等思想。
2.家庭教育指导不当。
家庭教育重智育轻德育尤其是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普遍,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家庭对孩子的智育教育抓启蒙抓起步舍得投入,无论财力和人力,只要为孩子学习什么需要都尽可能达到,而对孩子的德育则放到次要甚至近乎不管的地步。
3.学校德育抓得不够。
学校的组织活动少,尤其是校外活动基本不组织,所以小学的少先队组织在学生中的印象不深。
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普遍存在我行我素,缺乏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而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
但学校担心出现安全问题,为了安全,学校的活动宁可不搞。
三、构建三位一体德育教育机制
1.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
(1)学校要建立多种形式的家校互动方式。
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生活、学习环境,学生在家庭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等。
家长要了解学校、班级环境,了解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对家长的要求。
学校和家长要互相通报学生近期的主要活动、表现和存在的问题。
家校互访可以是教师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也可利用电话、QQ、校讯通等其他形式。
(2)学校和班级开展重大教育活动时、对学生和家长有特别要求时、学生做出突出成绩或出现较大问题时,学校应采用书面报告方式报告家长。
同时,要把家长会开成学生情况双向汇报会、问题共同研讨会、家长学习培训会。
(3)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教学开放日,举办家长学校,让家长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参与学校教育工作。
让家长通过听、看、思去感悟学校教育,了解学校、了解教育、了解孩子,进而做出评判,并向学校提出建设性意见。
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和教学条件,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教育水平,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2.提高家庭育人水平。
提高家庭育人水平,关键在于提高家长的素质,协调家育与学校德育的关系,使二者趋向一致、和谐统一。
学校应开办家长学校,遵循为社会服务、为家庭服务的办学宗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向家长宣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介绍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培养目标,解释深化教育如何与学校教育配合,从而有意识地形成积极向上的教育合力,发挥出富有成效的综合教育作用。
3.社会积极参与。
学校以社区为依托,积极开发各类教育资源。
积极动用社区力量,请各类专家和先进人物到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生理健康教育。
学校周边游戏机室和地下网吧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一方面联合社区相关单位和家长,向有关部门要求加以取缔,另一方面也通过社区向社会呼吁。
二者结合,以期取得最佳效果。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配合,建立健全德育网络体系,齐抓共管,才能营造出良好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客观环境,促使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使得青少年的身心都能够健康成长,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