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体系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体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工作调研》报告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我校针对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需要,按照《末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的要求,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互动互促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网络。
一、突出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1、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
认真落实中央8号文件,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性。
一是实施整体规划,明确工作目标。
为把“中央8号文件”落在实处,学校明确了德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并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任务进行分解,层层抓好落实。
二是建立领导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和考核办法,引入激励机制。
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实行责任分工,并加强与关工委等部门密切联系、积极配合。
三是规范德育行为,制定德育系列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几年来,学校坚持中小学德育工作目标管理评估制度,并将评估结果纳入量化考核,促使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不断走向正常化、规范化。
2、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活动。
一是切实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学生入学时开展为期三天的入校教育,集中学习学校自编的《德育读本》和《学生成长指南》,开展法律法规教育,严格执行《高级中学一日常规要求》,使学生明确到校、升国旗、上课、课间操、课外活动、自习、就餐、离校等常规要求。
学校坚持以规范班、先进班、文明班集体的建设、评选、表彰为平台,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针对高中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使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高二学生顺利过渡高中学习中浮躁期,高三学生学会应对高考、规划人生。
二是发挥课堂学科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学校要求授课教师将德育资源的挖掘和体现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按照新课程要求,把渗透德育教育(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纳入评价教师是否成功上好一堂学科课程的标准之一。
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网络的意见
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网络的意见新乡XXX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网络的方案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认真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上根据新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为进一步健全我校“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完善全方位育人的格局,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目标任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动员全体力量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任务的主要途径和重要保证。
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积极配合各部门在工作机制上相互衔接,在教育内容上相互贯通,在教育层面上相互补充,形成“三位一体”综合育人的整体效应,全面提高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水平,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办法措施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把德育工作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摆在工作的首位,贯穿、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德育工作制度化。
坚持立德树人,防止和纠正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成绩轻综合素质的倾向。
要建立德育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
要改进学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丰富和创新“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和社会锻炼。
2、把德育工作向家庭辐射。
建立完善家访制度,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建立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校同家长的联系与- 1 -沟通,请家长为学校管理和德育事情献计献策,同时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通互动。
学校每周要通过校讯通向学生家长发送家教知识短信,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家长委员会会议,加强教育效果。
3、要积极组织开展教师进村庄活动。
动员选派事情责任心强、教育经验厚实的优秀教师走进村里做志愿者,担任辅导员,帮助村里组织开展活动,举办村家庭教育讲座,传播家教知识,为家长教育孩子解疑释惑。
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格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格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摘要:如何“立德树人”,整体提升学生思想工作水平,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人生的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就应该切实提高对青少年学生工作的认识,确保思想上摆正位置、行动上积极参与、工作上大力投入,注重学校的主导作用、家庭的基础作用和社会的平台作用,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立德树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营造教育环境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要完成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是习总书记对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总要求。
“立德树人”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升华,是当前社会发展的时代需求,学习习总书记讲话,不仅要有思想认识上的提高,更要有行动执行上的雷厉风行。
贯彻落实好习总书记的要求,以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有效地进行立德树人教育,规范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行为准则,达到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健康发展。
我们如何“立德树人”,整体提升学生思想工作水平,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人生的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就应该切实提高对青少年学生工作的认识,确保思想上摆正位置、行动上积极参与、工作上大力投入,注重学校的主导作用、家庭的基础作用和社会的平台作用,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一、依靠学校的主导作用,有序开展教育活动事实证明,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学校教育至关重要。
作为主阵地,就要千方百计达到工作主题,起到主导作用。
1.以常规活动为抓手,参与日常的教育活动,关心学生。
我们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日常的活动中参与教育。
构建学校社区家庭
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计划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策部署,以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构建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的未成年人大教育网络,共同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主要措施:1、成立学校领导小组2、成立家长委员会3、制订家长委员会章程。
4、主要教育活动(1)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和德育基地,将学校教育延伸向社会,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训练,着重进行意识、品德方面的培养和锻炼。
(2)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联系镇派出所、工商、文化稽查等单位,对辖区的游戏机房进行整顿,派出所派民警值巡,维护交通秩序及防止闲散人员闯入学校。
(3)学校主动联系文化站、派出所、社区、敬老院等单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法制教育等。
(4)加强家庭教育功能,把住家庭影响关,切实办好家长学校,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学校领导小组组长:翁天德副组长:张瑞华叶广文组员:黄少晖张本发江振建范美生叶小英魏有柏江越盛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家长委员会名单组长:张木生(房道中心小学)副组长:杨盛(房道镇政府)组员:王江平(房道中学)雷清财(房道镇房道村)黄启明(房道梗尾村)夏道伟(房道吴大元村)孟庆辉(房道七道村)吴瑞春(房道尤墩村)家长委员会章程第一章宗旨为增强学校教育的社会合力,发挥会员在学校决策和发展中的特殊作用,进一步与家长增加信息交往、全方位沟通,使家长更好地支持学校工作,共同把我校办成一所高(高质量、高效益、高品味),特(校有特色、教有特点、生有特长),谐(协调、平等、宽容、情挚),美(校园环境集自然美、艺术美、人文美为一体)的新世纪文明学校,充分体现“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章组织机构由班级推荐,个人自愿,学校确定的方式产生家长成员。
每届家长委员会会员任期两年,会员应具备下列条件:1、具有阶层的代表性;2、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3、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和育人经验;4、具备参与家长委员会工作的时间和精力;5、具有一定的出谋划策、参政议政的能力。
努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努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众所周知,现代教育体系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
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和要求。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仍然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学校教育孤位、社会教育错位、家庭教育缺位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市“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还需建设。
一、学校教育孤位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学校教育显得很孤立,主要表现在:1、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是不够充分的。
尤其是对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缺乏应有的认识。
他们常常习惯性地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对教育应有的投入、解决了应该解决的问题就是对教育的重视、支持。
他们常常表现出对教育指责的多,关心的少。
2、许多家长也对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教育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
孩子行为有偏差,认为是学校没有教好,有的甚至认为是被学校教坏了。
把自己应负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3、就学校本身而言,管理者往往将学校定位为一个“小社会”,把教育的责任全部往自己头上加,缺少与社会、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忽视了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封闭式教学、军事化管理等模式,在给学校管理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学校与社会、家庭更加孤立起来。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够,家庭教育的作用也得不到真正地发挥。
二、社会教育错位从目前社会环境来看,存在着两多两少:一是不良的社会环境因素多,包括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洗头房、美容店、城市“牛皮癣”、淫秽光盘、淫秽图书、学生彩票、非法饮食摊点等等。
相对而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社会活动场所明显不足。
让我们细数一下孩子值得去的活动场所或回顾一下我们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尴尬就一目了然了。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教育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教育教育关乎国家、民族和每个家庭的未来,未来合格人才的培养,需要家庭、社会的基础,需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教育网络。
如何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教育?笔者对此进行了论述。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是社会环境的一个特殊成分,学校教育中应建立优良的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获得健康的发展。
学校要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畅通的联系渠道和途径,如可以对家庭和社会公布联系电话、设立公共邮箱、建立博客等,将学生的表现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和社会。
学校需要发挥主动性,去挖掘社会和家庭的可利用资源,设法“为我所用”。
如成立社会、家、校共同教育指导委员会,邀请各行各业和学生家庭以及其社会关系中有代表性的人员参加,共同研究、指导学生教育。
可邀请社会上的各类优秀人物、家长中的正面成功典型等来校演讲、与学生座谈,以尽可能地放大正面影响、缩小负面影响。
学校要完善校友(毕业生)档案,经常邀请各类具有代表性的校友回校演讲或与学生座谈,为在校学生树立榜样,加强校友(毕业生)与在校生的联系、沟通。
学校要广泛建立学生帮扶与结对制度,鼓励、邀请校内外人员、社会各界人士和学生家庭及其社会关系中的各类人员,根据自身特点、优势等,到学校中选择自己的帮扶、结队对象,可以是经济上的、学习上的、专业爱好与发展上的,也可以是道德教育方面的、问题学生转化方面的,等等。
总之,要尽量化社会、家庭的各类力量、资源和优势为学校所用,为培养学生所用,多方面弥补学校自身教育的不足,或者是达到优势互补。
学校要主动加强与所在社区(居委会、街道)或乡镇、村组的合作,建立学校、社区(村组)合作网络;加强与能够提供教育帮助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的联系与合作,如政府的宣传部门、司法部门、环保部门、科技部门等,以及一些有特色的学校、企事业单位等,或是共建,建立学校道德教育基地、实践基地等。
构建三位一体德育网络_高一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构建三位一体德育网络_高一体育教学工作总结近年来,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
体育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高中体育教学工作更是要承担起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
高中体育教学工作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即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
学校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高中体育教学工作来说,学校应该注重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和全面发展。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让学生从中找到乐趣,从而形成长期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在体育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坚持锻炼不放弃,教育学生勇于挑战自我,保持意志力和毅力,让品德的阳光照亮每个学生的成长之路。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家庭的影响尤为重要。
家庭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个性特长和习惯养成。
家长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慢慢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成长之路。
对于体育教育来说,家长应该支持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理解和支持孩子养成长期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家长要把体育运动看作是培养孩子身心素质不可少的方法之一,不仅仅是单纯的锻炼身体,更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社会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环境。
对于高中学生,从社会角度去考虑问题能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掌握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对于体育教育来说,社会应该注重与体育相关的工作和活动,为学校和家庭提供良好的支持和资源。
社会要组织各种体育赛事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让他们从中学会协作、竞争、团结等社会价值观。
社会也应该加强体育教育的普及,让更多发展中国家贫困学生能够接触到高质量的体育课程,让更多孩子收获体育的快乐和健康。
构建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要是: 环境、 社会文化关系、 客观条件和榜样强化等是影响儿 童道德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今 , 随着“ 独身子女” 时代的到来, 一方面受当前考试制 度的影响, 学生严重脱离社会实际, 尤其是在一些住宿制的学 校, 学生可以说是几乎与“ , 世”与社会隔绝; 另一方面, 在家庭 中, 学生或者是被过分溺爱、 纵容;或者是“ 无人管” ;或者又是 管得太多, 事无巨细, 家长样样要“ , 管”学习至上, 限制其它。 其结果是学生在道德、 心智、 个性、 品行、 能力、 体质等方面, 尤 其是社会适应能力、 创新能力等呈畸形发展或得不到发展。 反过来, 学校教育也需要接受来自 社会和家庭的定期、 不定期 的监督和“ 挑剔” , 需要得到来自 社会和家庭的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理想的学校、 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构建, 将极 大地推动社会考试制度和用人制度的变革,推进多元化人才 观、 成材观的演变, 将首先有利于学校教育的目 过程、 标、 资源 和效果等方面的最优化, 有利于逐步实现我国的教育目的, 培 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合 格人才的培养, 其最终受益者则是家庭和社会。 为家庭和社会 培养了合格有用人才,反过来则又会极大地提高社会和家庭 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 从而逐步实现学校教育与社 会教育、 家庭教育的最优化的有机结合 , 形成良性循环, 达到 学校、 社会和家庭三方面的“ 三赢” 甚至“ 多赢” 。
一、 现状
英国 哲学家洛克的“ 板说” 白 和美国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J. ( R.W atson)的观点等。外砾论者强调外部力量对人的教育的 作
用, 这一观点虽然过分强调了外因的作用, 但毕竟有其可取之 处。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 教育应使学生知识的获得和在共同 的生活环境中所进行的活动和作业联系起来 ,这是其实用主 义课程论和方法论的核心。在我国与之相承的受其影响较深 的陶行知等人的农村教育研究, 主张“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 学校”强调社会、 , 家庭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职学校家校共育制度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职学生,促进中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制度目标1. 建立健全家校共育机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2. 提高家长对中职教育的认知,增强家庭教育意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3. 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
4.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职业技能和身心素质。
三、制度内容1. 家校联系制度(1)定期召开家长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学生表现、学校发展规划等,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
(2)定期家访:教师定期走访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指导家庭教育,加强家校沟通。
(3)建立家校联系网络:利用电话、短信、微信等现代通讯手段,及时与家长沟通,解决学生在校、在家的教育问题。
2. 家校互动平台(1)建立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长讲座、家庭教育培训班等活动,提高家长教育素养。
(2)设立家校沟通栏:展示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学生风采、家校互动信息等,增进家校互动。
(3)开展家长开放日:定期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观摩课堂教学、参加学校活动,感受学校教育氛围。
3. 社会参与制度(1)加强与社区、企业的联系,邀请社区、企业专家走进校园,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服务。
(2)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四、制度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家校共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家校共育工作。
2. 加大经费投入,为家校共育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3.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家校共育能力。
4.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家校共育工作纳入学校、教师、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
通过以上措施,努力构建中职学校家校共育制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为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
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二十一世纪是竞争的时代,这个世纪的竞争将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
今日的未成年人终会成为明日的主力军。
“德者,本也”,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不仅决定他们能否成才,更将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着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共处”是新世纪人才的发展目标。
当今,“培养一个成功的人才”,已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家庭有“望子成龙”的期望;学校有培育人才的任务;社会有“有用的人”的呼声;国家有“栋梁之才”的需求。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面临着艰巨的探索和实践。
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的内涵所谓“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模式”指的是以学校为基地,发挥学校德育的主导作用,充分挖掘家庭、社会的德育资源,发挥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的合力作用,使各渠道畅通,将德育的单一渠道改为多渠道,将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社会舆论导向三者结合起来,共同构建整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关系的现状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条件限制以及错误思想影响,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还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学校教育方面当前,虽然中小学都在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但是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仍困难重重: “升中指挥棒”使重智育、轻德育的局面难以改观;学生接受社会实践教育又遭遇安全责任问题;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得不到家长应有的理解和配合;学校教育效果易受社会的负面影响等。
(二)家庭教育方面因为有些家长没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随意性强,缺乏科学性,有的溺爱、娇惯,一味迁就,有的简单粗暴、棍棒教育,有的家长“重智轻德”,对孩子的智力投资不惜一切代价,而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则不同程度地忽视和排斥,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摘要:对于新时代学生而言,家长和老师如何做,才能在学生的教育方式上有一个良好的模式,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都能够游刃有余,既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又减少学生的压力。
尤其是对于青春叛逆时期的初中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教育模式对于学生而言,是成长过程中最好的帮助。
有专家提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本文主要研究其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实施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社会引言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体,初中生在学校呆的时间可能比在家里呆的时间还要久,初中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
所以,学校中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由于初中生多为人生叛逆阶段,如果家庭和社会中的事情处理不好,很容易导致学生做出一些改变人生轨迹的事情。
所以,学校,家庭和社会需要相互贯通,融为一体。
学校里的老师要和家长多进行沟通,相互监督对方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
并且,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多关注学生在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为人处事,从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一、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构建的现状(一)单向联系的独立教育阶段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对学生进行教导,但是目前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没有真正的实行起来,现在学校主要以教学生讲课为主,学校里的老师和学校工作人员认为,学生在学校里只要把学习学好就可以了,学生在家庭里大多数父母对于学习方面关注的比较少,家庭里面主要起到负责学生的生活起居。
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没有起到教育合力的作用,只起到了独立教育阶段。
(二)学校教育为主导的阶段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只有学校教育起到主要作用。
然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专家认为学生的教育不仅应该在学校,学校应该和家庭共同对于学生进行教育,尤其是目前疫情爆发近几年内,由于疫情原因学生需要时常在家里上网课,这个时候如果只以学生为主导的教育模式,那么大多数学生学习成绩就会下降很多。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体系促进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为了发挥教育的功能,我们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观念,打破学校和社会的界限,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体、社会为平台,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
因此家庭中父母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
父母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程度。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
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品质是成才的基础。
父母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适合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学习现代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和对孩子的教育能力。
对孩子因材施教,重视父母的榜样作用,养成好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按照孩子的接受程度,给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对孩子不要过高的期望.过分的溺爱.过多的干涉.过度的保护.过多的指责。
(1)加强对家庭教育指导师及家长的培养。
(2)成立各级家长委员会并及时召开家长会。
(3)教师和家长交流学生信息,探讨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艺术,增强教育效果。
(4)举办教学开放日。
学校每年以各种活动为契机,举办学校教学开放日,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教师。
(5)举办家庭教育系列专题讲座。
社会教育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实施体系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实施体系党的教育方针告诉我们,办教育的最终目的只能是“育人”,而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总趋势也说明了,实现“育人”的目标必须靠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实施三结合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施三结合教育绝不是单纯看成是争取社会对学校在财力物力上的支持,而是真心实意地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实现育人的目标,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活动长效一贯的互动式、共进式发展局面,为学生打造最优的研究成长环境,最终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开放化大教育格局,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一)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结合构建的原则:学生在家庭中接受抚养,在学校里享受教育,在社会上体验处世,其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就如同植物离不开土壤、水份和阳光。
1、目的性原则。
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国学校、家庭、社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统一的组织领导,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方针目的,保证了我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致性。
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
无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和条件,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采取具体有效措施,互相配合,共育新人。
学校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重智轻德忽视体育和劳动教育的倾向,家庭和社会教育也要克服纠正,既要重视智育,更要突出德育,还要加强劳动教育,以及关心学生身体健康,以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一代新人;2、主导性原则。
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联系中,学校要起主导作用。
一方面学校是专门教育机构,是专门研究教育问题的;另方面,我们的学校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它有根据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明确的教育目的,有既体现社会的要求,又反映时代精神和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系统的教育内容,有健全的班级和团队等完善的组织形式,有通过教学和各种活动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系统措施,还有经过专业训练、具有一定教育经验和教育水平的校长、教师,学校完全可以对学生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排除和抵制来自社会或家庭的某些不利因素。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在今天的社会背景下,教育已经成为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基石。
然而,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很难满足现代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和个体多元化
的发展需求。
因此,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将是
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探讨这种模式的意义和具体的建设方法。
首先,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整合各方资源,提供个体全面发展需要的
各种教育内容和资源。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能够提供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学习的平台和环境;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能够提供温暖的家庭氛
围和情感关怀;在社会教育中,社会各界能够提供的实践机会和发展平台。
通过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可以提供更丰富全面的教育内容,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最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建立需要注重以下
几点。
首先,要加强各方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形成互相支持的关系。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互相了解对方的需求和目标,积极合作,共同促进个体的
全面发展。
其次,要加强教育内容的整合和衔接,形成有机的教育体系。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明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确保学
生在不同环境中获得持续的教育支持。
最后,要加强家庭和社会对学校教
育的支持和参与。
家庭和社会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提供学生需
要的资源和支持,共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社会的进步,科学的腾飞,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生紧随信息时代的步伐,过早地介入成人化的世界,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变得多元化,以致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育人标准的多元化。
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协调,这是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
几乎所有的人都已意识到,只有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方面的教育是共同协作,才有可能培养出和谐发展的人。
但事实不仅如此,我国在这三个方面的教育经常是各形其事,对学生教育根本未能形成合力,出现学校教育孤立,家庭教育的随意,社会教育无力的局面。
人们都在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一、转变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培养科学育子方法。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一个人接受的最早的教育。
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品格、情感、思想等影响非常重大,是未来生活、学习、劳动等各方面的基础。
家庭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资源,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全面发展的益友。
但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的随意性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各方面:(一)教育思想问题独生子女的出现,许多家长把子女教育问题看作是家庭生活的头等大事。
希望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上,对孩子的教育投入过高,甚至把自己当年未实现的理想、改变家庭社会地位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
他们只看重孩子的学习,缺乏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只求孩子“不惹事”,甚至有的家长教育孩子一切“向钱看”,诸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自我为中心”等个人利益为重的错误思想引导孩子,使一些学生虽然学习上去了,品德却是一落千丈,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
而现代独生子女家长们对孩子的启蒙竟是如此教育,实在令人堪忧。
(二)智育第一论长期以来家长形成了一种传统观点,凡是学习上得高分的,就是好孩子、好学生。
这样,家庭放弃了本来的教育职能,包括亲情的传授、生育、养育和人格的形成,而成了学校教育的承包机构,家长们关心的是孩子的分数,造成家庭教育学校化。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体系促进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为了发挥教育的功能,我们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观念,打破学校和社会的界限,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体、社会为平台,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
因此家庭中父母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
父母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程度。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
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品质是成才的基础。
父母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适合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研究现代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和对孩子的教育能力。
对孩子因材施教,重视父母的榜样作用,养成好惯和孩子一起成长,按照孩子的接受程度,给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对孩子不要过高的期望.过分的溺爱.过多的干涉.过度的保护.过多的指责。
- 1 -(1)加强对家庭教育指导师及家长的培养。
(2)成立各级家长委员会并及时召开家长会。
(3)教师和家长交流学生信息,商量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艺术,加强教育效果。
(4)举办教学开放日。
学校每年以各种活动为契机,举办学校教学开放日,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教师。
(5)举办家庭教育系列专题讲座。
社会教育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旨在成心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努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众所周知,现代教育体系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
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和要求。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仍然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学校教育孤位、社会教育错位、家庭教育缺位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还需建设。
一、学校教育孤位
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学校教育显得很孤立,主要表现在:
1、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是不够充分的。
尤其是对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缺乏应有的认识。
他们常常习惯性地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对教育应有的投入、解决了应该解决的问题就是对教育的重视、支持。
他们常常表现出对教育指责的多,关心的少。
2、许多家长也对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教育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
孩子行为有偏差,认为是学校没有教好,有的甚至认为是被学校教坏了。
把自己应负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3、就学校本身而言,管理者往往将学校定位为一个“小社会”,把教育的责任全部往自己头上加,缺少与社会、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忽视了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封闭式教学、军事化管理等模式,在给学校管理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学校与社会、家庭更加孤立起来。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够,家庭教育的作用也得不到真正地发挥。
二、社会教育错位
从目前社会环境来看,存在着两多两少:
一是不良的社会环境因素多,包括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洗头房、美容店、城市“牛皮癣”、淫秽光盘、淫秽图书、学生彩票、非法饮食摊点等等。
相对而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社会活动场所明显不足。
让我们细数一下孩子值得去的活动场所或回顾一下我们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尴尬就一目了然了。
二是各部门及社会各界开展的活动重形式、重政绩的多。
这几年,各部门开展的活动确实多了起来,但多注重形式,对效果却很少考虑。
往往搞一个启动议式,新闻媒体一报道就结束了,如深受社会关注的留守儿童问题,起动仪式后就几乎没有后续工作。
相对而言,真正关心青少年成长的活动少。
三、家庭教育缺位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在很大程度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
每一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但是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却认识不足,更缺乏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
家庭环境不和谐、家长不闻不问、家长不良习惯、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式等等都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如有的家长骑电动车送孩子,带着孩子天天闯红灯,驶入机动车道,能保证孩子长大以后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吗“?家长往往把孩子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对学校教育指责的多,配合的少。
还有部分家长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子女中无所适从。
特别下岗的、失业的、离异的、残疾人等问题家庭,孩子的成长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让我们的下一代健康地成长。
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形成合力,构建起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在此建议:加强领导,切实把“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建立长效机制,制定考核办法,每年对各县(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等;各部门单位要在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明确职责,按照分工,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学校、家庭和社区、村镇在工作中,要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相互补充,做到“三位一体”;抓好典型示范工
作。
一、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
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
”
1. 学校要实现德育工作制度化,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在学校课程计划中,要突出德育地位。
通过各种平台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要深化基础教育课课程改革,强化道德教育,推进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防止和纠正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成绩轻综合素质的倾向。
要建立德育教育体系,制定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规划,丰富和创新“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和社会锻炼,定期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科技教育基地、军事教育基地接受教育。
2. 学校要把德育工作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
各中小学校都要建立完善家访制度、建立家长委员会,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校同家长的联系与沟通,请家长为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献计献策,同时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实现学校家庭互动,保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连贯和延续。
学校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议,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通报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3、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校外辅导员制度和队伍。
各中小学校可聘请各有关方面有责任心、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士担任校外志愿辅导员。
二、创建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1、各部门、单位要提高认识,真正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按照职责分工,发挥各自优势,主动配合教育部门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
不搞流于形式的活动。
2、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组织文化、公安、工商等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学校周边环境建设,加大力度,整治网吧、违法歌舞厅和电子游戏厅,规范文化娱乐市场秩序。
治理淫秽光盘和淫秽图书。
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拆除了违章建构筑物,取缔校园周边的无证营业网点和流动摊贩。
3、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重点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使用和管理,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经费,建好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
三、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首先,家庭教育应该侧重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创造和谐的家庭成员的关系,使青少年心情舒畅,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健康成长。
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从细微处做起,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品行修养给孩子做出榜样。
第三,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特别是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不仅要教育孩子学习知识,更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
要让每位家长做到以上几个方面,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社会氛围。
二要加大对家长的培训力度。
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整合各种资源,精心搭建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活动平台,保障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促进,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格局。
让我们努力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落到实处,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