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含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最终产品:不需再加工和再出售,直接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商品。

中间产品:用于再加工和再出售,以供生产别的商品的产品。

2、货币需求:人们出于各种考虑而持有货币的需要。

货币供给: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

3、财政政策: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变动税收、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所作的决策。

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

4、充分就业:指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失业:在一定年龄以上,具有劳动能力,没有工作但是积极寻找工作的人。

5、GNP折算指数=名义GNP/实际GNP。

反映一般价格水平变化情况。

6、消费:消费者家庭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储蓄是收入中没有用于消费的部分。

自主消费:在收入为0时也要进行的消费。

引致消费:由于收入增加而引到致的消费。

7、货币的交易需求:由于个人和企业需要进行日常的交易活动而保留的一部分货币的需求。

投机需求: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需求。

8、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Ki=△y/△i
9、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10、通货膨胀:一般价格水平普遍的持续显著上涨。

通货紧缩:一般价格水平普遍的持续显著下降。

11、基础货币: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

二、判断并说明理由题
1、(√)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没有经过市场交易,不应计入GNP。

2、(×)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提高了商业银行有央行的贷款成本,会诱使商业银行减少
向中央银行借款。

3、(×)IS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效果越小,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大。

4、(√)用收入法计算的GNP中包括折旧,但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
5、(×)当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时,边际储蓄倾向大于平均储蓄向。

6、(×)菲利普斯认为在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7、只要挤出效应小于100%,政府支出的增加就能刺激国民收入的增长。

(√)
8、(×)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诱使商业银行减少向中央银行借款。

9、(×)政府用于修筑公路的支出是一种投资支出。

10、(×)通货膨胀率测定的是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的百分数。

三、计算题
1、设某二部门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实际产出为800,则企业非自愿存货为多少?
(3)若投资增致100,求增加的收入?
解:(1)均衡收入Y=750、消费C=700和储蓄S=50.
(2)则企业非自愿存货为50。

(3)增加的收入△Y=250。

2、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0年和2000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
1990年2000年
数量价格(元)数量价格(元)
书本1001011012
面包20012500.8
菜豆5000.54501
求:1、1990年的名义GDP。

2、以1990年为基期,计算2000年的实际GDP和名义GDP。

3、求2000年的GDP折算指数。

解:1、1990年的名义GDP=100*10+200*1+500*0.5=1450。

2、2000年的实际GDP=110*10+250*1+450*0.5=1575
2000名义GDP=110*12+250*0.8+450*1=1970。

3、求2000年的GDP折算指数=1970/1575≈1.25。

四、问答题
1、宏观经济政策有些什么目标,各目标的含义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稳定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稳。

充分就
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大目标,指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
加生产的状态。

充分就业不是百分之百的就业,而是存在着自然失业(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等)。

价格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二大目标,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一般用CPI、PPI、GNP折算指数来衡量。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四大目标,指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国际收支平稳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四大目标,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一国国际收支差额为0。

2、结合图形分析均衡利率的形成。

答:均衡利率的决定取决于货币市场的货币需求和供给。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货币需求L 取决于收入和利率,与收入正相关,与利率负相关,货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货币供给M 由政府货币政策决定,呈垂直线。

二者的交点决定均衡的利率。

(见图)
r M
r0L
货币数量3、用IS-LM 模型分析政府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答:r 政府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相配合,对经济的影响如图所示。

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 曲线左移(IS1到IS2);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 曲线向右移动(LM1到LM2)。

最终均衡利率下降,但是均衡收入变动取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政策力度。

4、比较自动稳定器和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答: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自动稳定器的三个工具:政府税收、政府转移支付以及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是指为了确保经济稳定,政府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使国民收入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
LM1LM2
IS1
IS2y
双管齐下刺激总需求;反之,应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

二者比较:自动稳定器一直发挥作用,是应对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

但作用有限,对应剧烈的经济波动,自动稳定器难以奏效。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是政府的主动出击,应对剧烈的经济波动往往比较有效。

5、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是什么,它们有何特点?
答:货币政策工具:(1)法定准备率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率以变动货币供给的政策。

(2)再贴现率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对商业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利率以变动货币供给的政策。

(3)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以变动货币供给。

货币政策工具特点:①公开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日常操作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具有灵活性、主动性、有效性等优点。

②再贴现率政策的作用主要是影响利率水平,同时作为向银行和社会宣布政策意向的有力工具,但是再贴现率政策不是一个主动性政策。

③法定准备率政策则是一件“威力巨大的但不常用的武器”,一般只有在发生剧烈的变化时才启用它。

6、宏观经济中,把经济社会划分为几个部门,它们通过哪些总量市场相联系?
答:宏观经济中,把经济社会划分为四个部门,即: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

它们主要通过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及资本市场相联系。

7、结合图形分析.凯恩斯理论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投资增加对产出的影响。

答凯恩斯认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即均衡产出。

具体在二部门经济条件下,总需求=消费+投资。

均衡收入的决定如图所示:总需求曲线AE和45度线交于E点,E点对应的产出Y0即均衡产出。

当投资增加时,会使AE线向上移动到AE’,均衡点移动到E’,收入增长。

(具体见下图)投资从I增加到I’,收入由Y0增加到Y1。

AE
E’C+I’=AE’
c+I=AE
E c
Y0Y1Y
8、说明温和的、奔腾的和超级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答:⑴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

西方经济学者普遍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不但对经济无害,相反还有利于收入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

⑵奔腾的通货膨胀是指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到100%之间。

这时,货币流通速度提高和货币购买力下降,公众采取种种措施来保护自己,经济中出现“皮鞋成本”和“菜单成本”,资源配置效率下降。

⑶超级通货膨胀是指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0%以上。

这时价格持续猛涨,货币流通速度极快,货币购买力猛降,各种正常的经济联系被破坏,货币体系和价格体系完全崩溃,严重情况下,社会出现动乱。

9、阐述一国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功能。

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机构中主要的组成部分。

中央银行:一国最高金融当局,它统筹管理全国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以影响经济。

中央银行的功能:(1)作为发行的银行,(2)作为银行的银行,(3)作为国家的银行。

商业银行:主要从事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的银行。

其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10、试比较分析均衡产出与充分就业产出。

答:均衡产出是指经济社会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产出或收入水平。

充分就业产出是指经济社会实现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水平。

均衡产出可以大于充分就业产出,也可小于充分就业产出,还可等于充分就业产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