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之路
探索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之路
![探索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007019b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9.png)
Exploring the Path of China's Own Brand of
Automobile
作者: 宋丹妮[1]
作者机构: [1]北京工业大学,北京100022
出版物刊名: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页码: 38-40页
主题词: 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政策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亮点.与此同时,中国如何实现汽车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创建问题也成为关注的热点.通过借鉴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发展汽车自主品牌的经验,对比我国汽车产业现状,我们提出了加快创建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策略和政策建议.。
关于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探讨
![关于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d92f9292f60ddccda38a0cb.png)
发一款新车等 。而 目前我 国国 内最大的汽车生产商的生产规 模也不 超过 i0 0 万辆 ,某著名 的汽车技术 开发机构 也仅仅拥 有高级技术人员4 人 、中级技术人员8 人的规模 。因此 ,靠 O O 摘要 :2 0 年 1 月1 日,中国正式加入世 贸组织 , 自此 01 2 1
单个企业的 自发研制是不可能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的,这
主 研 发 能 力 的 自主 品 牌 是 没 有 生 命 力 的 。然 而 ,我 国汽 车 产
业通过2 多年来 “ 0 以市场换技术 ”的合资发展模式并没有如 愿 以偿地换来核心技术与 自主研发能力 。据专家统计 ,从产 品的技术性能来看 ,我 国整体轿车水平几乎落后于发达 国家 1 年,生产工艺水平落后2 年 ,开发设计水平则落后3 年 。 0 0 O 跨 国公司在汽车整车 以及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总成 的设计 开发领域 ,一直不愿在合资企业开展实质性 的研发工作 ;在 技术转让费 、关键设备及零部件供货价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面 ,也提 出了
目和 服 务 内容 的深 度 与 广 度 上 扩 展 ,才 能赢 得 客 户 的 长 期 信
在产 品质量 、性 能及服务上不断地 改进 提高 ,不断提升 其产 品的品牌形象 。要注 意增加汽车技术 的研 发投入 ,通过技术
进 步 使 品牌 变 得 厚 重 和 有 所 依 托 ,增 强 品 牌 的 抗 风 险能 力 ,
国内 自主 品牌 ,但产 品都是 引进 国外成熟车型技术 ;另一类 是使用 自主开发车型技术的 自主 品牌 ,其产品是 由国内企业 开发且掌握完全知 识产权 ,这类被视为 中国民族汽车工业 的
代表 。
率来降低成本。虽然 自主发展模式 比合资企业更节省投资和
浅析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发展现状
![浅析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f34e77f1700abb68a982fb5f.png)
浅析我 国汽车 工业 自主品牌 发展现状
张 文嘉 陕西 师 范 大 学 国际 商 学 院 7 1 O 0 6 2
摘要: 从远 古时候 , 我 国的制 车 业就是一 个集 大成的 手工业体 系, 世界 上 第一辆 “ 车” 、第一辆 “ 计程 车” 、 第一
甚至 不 能得 到 国人 自己的认 可 。 自8 0 年 代起 , 在 国家鼓励 自主 创新 的 大背景下 。吉利 、奇瑞作 为 自主 品牌 的先行 者, 已经 开始 发展 自己的核心技 术 , 自主 研发新 车。 关键 词 : 手工业体 系; 自主 研 发 ; 核 心 技 术 中国汽车产业在2 0 0 9 年开始就成为了国内四大明星产业之一, 发 展速度超越了家电行业, 但是随着当今世界的发展, 能源危机、新能源 的研发等问题又对国内汽车市场展开了一系列的考验。汽车业是工业 很多技术的集成, 无论是管理的难度、技术的难度, 还有对最终消费品 市场的一种把握 , 是一种充分竞争的。如今的国内汽车市场面临着许 多竞争和挑战, 所以国内汽车的发展还要经历许多的挑战。
1 9 5 3 年中国汽车开始起步 , 1 9 5 3 年到1 9 7 8 年中国人创建了一系列的 自主品牌如解放、东风、跃进、黄河、红旗等, 但产量很低。1 9 7 8 年 引进国外技术, 形成合资企 业, 1 9 s 4  ̄后政府决定发展轿车。1 9 8 6  ̄前 , 中国轿车 —直呆在5 O [ x 】 台左右, 1 9 8 6  ̄突破_ _. 万台。 8 0 年代初期 , 部门 主管提出 “ 以市场换技术”的产业发展思路。永市场换技术加快国内 汽车工业的发展 , 尽量缩小距离, 发展自主的品牌 , 因为每—个品牌都 有它 自己的祖国, 代表这它 自己民族或国家的利益。 ( 一) 自主品牌的发展之路。1 9 5 3 年到1 9 5 8 年为中国汽车 自主品牌 的创建时期; l 9 5 8 年到1 9 8 4 年为 自主品牌的发展时期 , 1 9 8 4  ̄第一家合 资企业在北京诞生 ; 2 0 世纪8 咩 代 中期为对外开放阶段, 此阶段把轿车 作为重 发展项 目。之后, 诞生了一大批合资企业。 近年, 国内汽车 品牌异常活跃, 像吉利刚刚收购沃尔沃酒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不 仅吉利, 像奇瑞、比亚迪、夏利等车品质也逐步提升 , 这预示着中国自 主品牌的发 ^ . 了—个 决速发展阶段。 ( 二) 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指的是获得创新能力和 自主竞争的优势 的路径。 东风汽车就加深了对 自主创新的理解: 自主出创新是在 自 主 掌控下, 利用一切可用资源 , 形成体制、机制和产品、技术上的竞争 , 并形成持续的竞争能力。创新不仅是指技术上的创新 , 还包括管理机 制和商业模式。自主创新 的目标时: 控制价值链的核心部分— 建立
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发展历史
![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b5e8204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f.png)
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发展历史
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1958年,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第一汽车”诞生,标志着中国自主汽车工业的起步。
之后,中国陆续成立了其他汽车厂,如东风、长城等。
1960年代至1980年代,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主要生产军车和商用车。
这段时期,汽车产业受制于计划经济体制,发展相对较慢。
1994年,中国政府提出“西部大开发”计划,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
这一计划吸引了国际知名汽车制造商的投资,从而推动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2000年代初,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开始崭露头角。
一些公司如奇瑞、比亚迪、长安等推出了自主品牌车型,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中国自主汽车品牌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随着技术和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自主品牌汽车在品质和性能方面逐渐得到改善。
目前,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部分自主品牌车型也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然而,自主品牌汽车仍然面临着竞争激烈的国内外汽车市场和品牌认可度不高等问题。
为了
提高竞争力,中国自主汽车品牌正在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努力在国际市场立足。
中国汽车品牌与自主开发之路
![中国汽车品牌与自主开发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d836c0d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6.png)
中国汽车品牌与自主开发之路一、引言中国汽车工业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步以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
特别是在近几十年里,中国汽车品牌凭借自主开发和创新,逐渐在全球汽车市场上崭露头角。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汽车品牌的发展路径与自主开发的历程。
二、中国汽车品牌的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汽车工业与国际汽车制造工业还处于脱节的状态。
然而,在1958年,新中国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红旗牌高级轿车正式诞生,填补了新中国不能自主生产高级轿车的空白。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
2.合资带动阶段:进入八十年代,中国乘用车的发展主要以合资方式为主。
世界主流汽车品牌以合资的方式进入中国,推出的产品叫好又叫座。
与此同时,自主品牌也在合资企业的带动下逐渐发展起来。
3.自主品牌崛起阶段: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汽车品牌开始崛起。
奇瑞、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凭借自主开发和创新,逐渐在市场上取得了一席之地。
这些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成功,还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三、自主开发的历程1.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在起步阶段,中国汽车工业主要依赖技术引进。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汽车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汽车品牌逐渐建立了自己的生产体系。
同时,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中国汽车品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术特色。
2.自主研发与创新: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汽车品牌开始注重自主研发和创新。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团队、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式,中国汽车品牌在动力、底盘、电子控制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同时,一些汽车品牌还积极推进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等领域的研发和应用。
3.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随着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中国汽车品牌开始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
通过提升品牌形象、加强营销宣传、拓展海外市场等方式,中国汽车品牌逐渐获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
四、结论在当今的汽车工业领域,中国汽车品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这背后离不开其坚定的自主开发之路。
质量定乾坤——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之路
![质量定乾坤——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81d0c55bf01dc281e53af011.png)
飞 、夏 利 、长 安和五 菱等微 车企
业 , 自主 品牌 在逆境 中开始 了艰 难 的创业 历程 。 0 6 , 发展 自 20 年 “ 主 品牌 汽车” 已经被 提到 国家战略 的高度 。
准。 长城 汽车公 司总裁王 凤英表 示、“ 次 及 最新 的造 型 、构 型设计 。此次 参展 的 自 这 是长城汽 车 品牌 蜕变 的一次公 开展示, 我 主 品牌 概念 车 ,集 中体现 了绿色 环保 、节 们 已经 正式进军 轿车领 域,要 让消 费者看 能 减排 、安全 、高 科技 的开 发理 念, 也标 到一 个立 足本土 、 志在全 球 的品牌形 象, 在
世纪 是质量 的世 纪 。 ”不 久前 ,力帆 汽车销
今 年 1 月 2 日, 年一 度 的广 州车 展 1 0 一
一直 以来都 备受 瞩 目, 外观上 来 从 售有限公 司总经 理胡祺在接 受媒体采访时就 如期 而至 , 在琶 洲 国际会展 中心迎 来八 方宾 端 车型 , 对外 宣布 :“ 力帆 的愿景 是做质 量最好 的 自 1 客。 中国 自主 品牌作 为车坛 生力 军, 头迅 看, 比亚迪 F 前 灯 的设计很 时 尚,底盘 采 势
这 次车 展上 ,江 淮 汽车 发布 了旗 下首 款 自主 品牌 轿 车—— 江 淮 宾悦 。 了解 , 据 它
搭载 5 手动 变速 箱,配备 2 0 和 2 4 两 速 .L .L
到 国外市 场参与竞争? 首先 自然是要有 自己
的 品牌, 让你 的产 品有 辨识度 , 让消 费者 能 愁 中国汽车 自主 品牌 在国际市场上没 有竞争 款发动 机 。 携旗 下全 系车型 亮相外 , 除 江淮 记住 你的产 品 。 毫无 疑问, 量 问题 是 自 而 质
中国汽车自主创新的4条路径
![中国汽车自主创新的4条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120d2114c5da50e2524d7f60.png)
利 、 城 、 帆 等为 代 表 的民 营企 业 , 始 长 力 开
为曾经 “ 固” 的中 国车 市带来 “ 鱼效 凝 鲶 应” 。而这 些企业 本身 , 以贯 穿 始终 的 自 也 主品牌 诉 求实现 了 自身 的发 展 。 进入 2 1世纪 初期 , 眼见 被后 起之 秀抢
去 市 场 和 口 碑 的 大 型 国 有 汽 车 集 团 ,也 在
6 O万 平 方米 的基 地 , 有 包 括概 念 设 计 、 O 拥
双龙 都成 为其 中 的典 型案例 ,也 被原 南汽
集 团董事 长王 浩 良称 为“ 三条 道路 ” 第 。 最后 一个 同样诞 生 在 南汽集 团内部 的 模式 ,是如 今 已归入 南 京依 维柯 的跃 进 品 牌. 也被 其 总经 理 周亮称 为 “ 第四 条道 路 ” 。 这个 已有 5 0年 光荣 历史 的轻 卡 品牌 , 今 如 正借 助依 维柯 的全球 研 发 、生产 、渠 道 资
自主汽 车品牌 的 发展模 式 的探索 ,已在 时
的企业成 为现 实 ,殊途 同归 ”已经 成 为未 “
来的趋 势 。 5月 3 目 , 庆 长 安 汽 车 集 团 的 “ 0 重 伊
间轴线 上被 明显 的区 分出 4条风格 鲜 明的
道路。 改革 开放 以来 ,至今仍 旧 占据 中国汽
开始 用一 种更加 开阔 的眼 光为 自身 寻找 出
路。 而在 此之 前的 3 0年 , 甚至 5 0年 间 , 对
合资 企业 的多年 反哺 积 累之下 .作 出了 另
一
恩等 汽车 巨头 悉数 到场 ,创 下了 中国 车 展 “ 佬 ” 席数 量之 最 , 当多年 后 人 们 回 大 出 但
“ 理念 ” 牌为 代表 , 品 用本 土化 的生产 、 研发
上海汽车——自主品牌之路
![上海汽车——自主品牌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77a915661eb91a37f1115cf0.png)
大众系
上 海大众销售
上汽汽 车
6 % O
1O O % 5 .9 % 00 8 5 % O 8 % O
负责上海大众全部车型销售 自主 品牌乘用车生产基地 ,目前主
要是荣威系列 微型客货车及微轿S A K PR 客车 设备及零部件制造
自主 品牌主体 上 汽通用五菱 商用车和机械 上海 申沃 制造 彭浦机 器厂
¥ 4 4 5 552 8 575 545 781 64 44 7 5546 3253 2
’682 ■ ・143■| i 65■业 545曩■ 8 6 _ _1 474■ ■ 564 ■. 351 ■ — 225■ ■ 4 47 ■_ 9 76 ■ ■ 2 63 l 3 4 ! s 17 _ 55 ■一 2 】 8 42 _ 6 5 I 4 4 77 5 3 - 5 8 6 4 6 6 4 1
图 2: 海通 用历年轿 车销量及 同比增 速 上
5 0 0 0 0 0 4 0 0 0 0 0 3 0 0 0 0 0 2 0 0 0 0 0
1 00000 0 10O% 80% 60% 40% 20% 0%
牌 ,市场 表现 尚可 。斯柯 达 品牌是 大众继 大众 和奥 迪 之后 的引进 中 国的第 三个 品牌, 大众在 中国轿车 市场 受 到 日美 车系 强力挑 战 的情况 下,具 有百 年历 史 的斯柯达 品牌 的引进对 大众 而言具 有相 当重 要 的 战略 意义 。在 未来几 年 内,上 海大众 将 陆续推 出更 多斯 柯达 品牌 车型, 这些 车型 也将成 为上 海大众 未 来利润增长 的主要 贡献力量 。 基于行业 的增长预期和新品牌斯柯达更多车型的 推 出,预计 未来两三年内上海大众将维持略高于行业 相 当的增长速度。
国有自主品牌汽车发展道路探究
![国有自主品牌汽车发展道路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214fe1d7a58da0116c174968.png)
摘
要: 汽 车 工 业 作 为 我 国重 要 的 经 济 支 柱 性 产 业 , 是 经济 体制 改 革的核 心 。纵观 我 国汽车 工业 , 不 难 发 现 大 多数 汽
车 企 业 为 国有 企 业 , 而发 展 国 有 品 牌 汽 车 的 关 键 在 于加 快 汽 车 核 心 技 术 的 研 发 以 加 大 汽 车 企 业 的 创 新 能 力 和 核 心 竞 争 力 。 就 扩 大汽 车产 业规 模 , 推 动汽车产 业重组 , 培 育核 心 竞 争 力 三 个 方 面 , 探 讨 如 何 推 动 国有 自主 品 牌 汽 车 的 发 展 。 关键词 : 自主 品 牌 ; 核心 竞争力 ; 汽 车 产 业 重 组 中 图分 类 号 : F 2 文献标识码 : A
培育产业 核心 竞争力 。
目前 我 国 大 多 数 汽 车 公 司 属 于 合 资 模 式 , 一 方 面 在 于 我 国汽 车 制 造 产 业 的 核 心 技 术 不 够 , 需 要 外 国 汽 车 企 业 的
2 扩 大 汽 车 产 业 规 模
合 资 模 式 带 来 的 好 业 绩 迎 合 了 国 有 2 0 1 2年 我 国全 年 的 汽 车 产 量 为 1 9 2 7 . 1 8万 辆 , 居 全 球 技 术 支 持 。另 一 方 面 , 合 资 公 司 外 资 第 一 。但 是 这 1 9 0 0多万 辆 汽 车 却 是 由全 国 1 0 , 5 6 9 . O 0家 汽 汽 车 公 司 的短 期 利 益 。为 了谋 得 更 多 利 润 , 车制造公 司共同完 成 的 , 并 且 这 些 汽 车 公 司 均 为 全 国 规 模 方 采 取 在 外 方 研 发 , 为 了防 止 技 术 扩 散 , 东 道 国 连 一 个 小 零 我 国众 多 的 数 千 亿 投 资 的 汽 车 公 司 , 以上 的 汽 车 公 司 , 我 国的汽车制 造公 司之 多堪 称世 界之最 。 件 都 不 能 改 动 。这 样 , 而 不 是 竞 争 力 强 大 众多 汽车公司分 这 一 杯羹 , 所 得 利 益 之 少 也 显 而 易 见 。汽 形 成 了数 百 万 辆 生 产 能 力 的 装 配 车 间 , 车工 业是讲求规 模效 益 的行 业 , 一 个 基 本 车 型 应 有 上 百 万 的 汽 车 工 业 。这 种 合 资 模 式 不 仅 对 我 国 的 自 主 品 牌 汽 车 的
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品牌发展战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品牌发展战略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1760886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a.png)
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品牌发展战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中国汽车市场一直处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同时也面临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中国政府也一直把汽车产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积极扶持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
本研究的背景是探究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以及如何制定战略推进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优势;2. 分析当前国内外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汽车自主品牌的竞争态势;3. 研究汽车自主品牌的营销策略和品牌建设,推进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率;4. 提出对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品牌发展的战略建议。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的内容包括:1.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历程和现状通过对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其发展的优势、问题和趋势,掌握其当前市场占有率和发展方向。
2. 国内外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汽车自主品牌的竞争态势通过对国内外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汽车自主品牌的竞争态势进行分析,掌握当前市场的情况和竞争态势,并对国际市场遇到的挑战和机遇作出评估。
3. 汽车自主品牌的营销策略和品牌建设通过对汽车自主品牌的营销策略和品牌建设进行分析,掌握其市场营销的策略和营销手段,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使汽车自主品牌在市场上获得更好的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4. 对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品牌发展的战略建议通过对以上研究内容的分析和总结,提出对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品牌发展的战略建议,以帮助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品牌快速实现发展目标。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文献、报刊杂志和学术研究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对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的历程、现状、市场竞争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
2. 调查研究法通过对汽车自主品牌消费者、汽车生产企业、专业机构等方面的调查分析,了解当前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的态度倾向。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模式探索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模式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8ab19cf4910ef12d2af9e73b.png)
中国汽 车工 业 , 头 垄 断 的趋 势 越 来 越 明 显 , 寡 国有 品 牌 汽 车厂 商 的生存 空 间 已经 受 到 挤 压 在 这 种 局 面 下 , 奇 瑞采 取 的对 策 是 与 国 内外 的设 计 公 司 合 作 设 计 开 发 车
退 出 了历史 舞 台 。
2 新 品牌 实力 薄 弱 , 履蹒 跚 。 、 步
根据 本 文 自主品牌 的 定 义 , 们 强调 的是 品牌 与技 我
术 的 产权 、 控制 权 , 这是 自主 品 牌健 康 发展 的 观念 基 础 。
在 保 证 自主 品 牌 和 技 术 绝 对 控 制 权 的 前 提 下 , 以 根 据 可
维普资讯
中 国汽 车 自主 品牌 发 展 模 式 探 索
。 于 方 庄 晖
摘要 本 文通过 对 中 国汽车品 牌发展 及 其现状 的分 析 , 结合 目前 中 国汽 车 市场 的 实际情 况 , 过对 品牌 通 和技 术 两个 因素 的分析 , 出 中国汽车 自主 品牌发展 的三种模 式 。 提
提 供 自主品牌 的 中国 企业 , 多 实 力 不 足 。但 从 长 远来 大
看 , 国庞 大 的汽 车 消 费 潜 力 , 及 汽 车 产 业 对 国家 经 中 以 济 的 发展 所具 有 的 战 略意 义 , 求 中 国应 该 有 自己强 大 要 的 自 主 品 牌 。 从 国 内 现 有 的 汽 车 企 业 来 看 , 论 是 实 力 无
较 弱 , 要 迈 上 品 牌 成 功 之 路 还 须 经 历 更 多 的 严 峻 考 想
验 。
在 早 期 的 自 主 品 牌 中 , 旗 轿 车 最 具 有 代 表 性 。红 红
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发展历程
![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252bf95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65.png)
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发展历程
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以下是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发展的主要阶段:
1. 1950年代-197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有汽车制造企业开始出现,如一汽、二汽等。
同时,政府扶持国内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起步。
2. 1980年代-1990年代:中国汽车市场逐渐开放,这促使一些企业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国际合作伙伴合资生产汽车。
这一时期,一些合资品牌获得了较好的市场表现,如上汽与大众合资生产的桑塔纳。
3. 2000年代-至今: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并推动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发展。
一些中国自主品牌开始崛起,并逐渐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份额。
比如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和奇瑞汽车等。
在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品牌逐渐实现了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例如长城汽车推出了SUV车型,吉利汽车实现了电动汽车技术的突破。
同时,一些自主品牌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在海外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销售业绩。
总体而言,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起步到崛起的过程。
尽管在国内市场上依然面临外资品牌的竞争,但中国自主品牌逐渐成为国内消费者的选择,同时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从上海车展看自主品牌发展之路
![从上海车展看自主品牌发展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4294193ea32d7375a41780bb.png)
5只有民族的、自主的,才是世界的。
透过上海车展,我们深信,中国汽车走向世界也许并不遥远。
从上海车展看自主品牌发展之路文雷丽图王丹Lo o k in d e p e n d e n t a u t o m o b ile development from Shanghai autoshow55是一届全民的盛会,也是一次与全球顶级豪车零距离接触的绝佳时机。
当更多人关注第十四届上海国际车展上那些价值千万的名门豪车时,作为一名汽车从业者,笔者更加关注的是展馆内那些真正亲民的自主品牌车型。
也许,它们才是真正实在的生活用品,才是中华民族汽车工业由大到强的核心力量所在。
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了1800万。
随后,各种对2011年产销量的预测声随至而来。
尽管随着国家优惠政策的退市,各地限购限牌限行政策的不断出炉,让各大自主车企为2011年的产销捏了一把冷汗,但第十四届上海车展的火爆无疑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本次车展,自主品牌汽车可谓是集体发力,鼎力出击上海车展。
透析上海车展,不难看出,自主品牌汽车正在努力缩短与世界知名品牌的差距。
众所周知,发动机等核心技术的研发,一直都是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软肋,但在长城汽车内部,这种局面却在逐渐扭转。
腾翼轿车用的全是自主研发的高性能VVT 发动机,而哈弗SUV 和风骏皮卡使用的所有型号的柴油发动机也都是自主研发的。
长城汽车技术中心动力研究院总监刘震博士告诉《时代汽车》记者,目前,长城汽车动力研究院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自主研发体系,融合了b en chm ark 、设计、CAE 、NVH 、标定和试验六大核心能力。
2010年,长城自主研发的1.3VVT 和2.0VGT 发动机获得“中国十佳发动机”称号;长城自主研发的1.5VVT 和2.0VGT 发动机通过了欧盟认证。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认为,不掌握核心技术,就只能永远受制于人;没有高附加值产品,就只能在低端市场徘徊;不走自主发展之路,中国的民族汽车工业就没有未来。
积极探索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新思路
![积极探索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新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2972dfa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a1.png)
在当今世界汽车产业风云变幻的时代,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势头日益强劲。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我国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
在这一过程中,积极探索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已经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结合当前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新思路,旨在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概述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现状当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已经在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其中一些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与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相比,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品牌影响力、产品质量、技术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另外,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品牌同质化严重等原因,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市场上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边缘化地位。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
二、探索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新思路针对当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寻找突破口,推动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健康发展。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1. 抓住技术创新的机遇技术创新是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短板之一。
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需要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推动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不断走向世界。
2. 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上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需要加大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力度,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和提升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用户心目中的形象和信任度。
3. 加强产业协同和合作我国汽车产业链条长、分工复杂,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通常缺乏完整的产业链和核心零部件制造能力。
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需要加强产业协同和合作,拓展产业链合作伙伴,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整体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4. 加大国际市场拓展力度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知名度还比较薄弱,面临着“走出去”的挑战。
中国汽车自主设计之路兼论自主品牌与自主开发
![中国汽车自主设计之路兼论自主品牌与自主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f1e7509351e79b8968022699.png)
维普资讯
中 呈 , 年 目 ± 【计 之 路 气_
的 0浩 先 过 了 T _ 时 【 作 多 斌 l T
ORI NT ORUM E AL F SUR Y VE
挥 孙 n 计 功 效 之
筹 嚣 笺 意 臻 嚣
小 平 .而 到 2 1 0 0年 将开 成 ;
谨 路 尚非 常 漫 长
切 仪但 是 起 步而 己 。
由 4 0名 左南 i 宴其中 包 捕 了 姜 的 行 础 管 ^ 昂 以 Ⅱ
把 据 台 同 的 短 瑚 工 怍 者 , 吲 此 汽 车耐i 中 的 丰 力 伍 是 发
章土 人 才
互 适柬 幂 霹 坚 车 陷 阱 都 说 明 7擞 辛化 没 所 有 的这
气 动 力 翠 等 等 1 是 一 十 非 i
常 夸 ^ 感到 肺 癌 的 趋 向。
值 得
控的 是
任 泛 亚
10 2 0名 品 工 中
外 箱 ^ ± 似
‘ 中方系统设计团队 ( M )的设计工程师还有 ‘ ¥T 零部件的数据发布权、经签字确认后 ,数据可存储 在通用的数据库中,如果被通用在全球的其它的技 术 中心采用.还能收取知识产权费 , ,
一 朗州瓮篓 附嚣下 氟鬻 郇扎 ( 畸 一 趾 珀 旨
包 括 发动 机 的 没 开 熊 能 力在
内 .井 能 同 时i 行 2个 全 新整 址
车 车型 开 发 和 4个 车 型改 的 研 蔑 能力 厦 将 为 上海 通 用 多品 牌 战 略 的买 施 奠 定深 厚 的 垦础 面 中国 汽 车 自主 丌 牡 的庸 帆 正 茌树 立 之 中。
VS 俩 稳 j 幕 统. S C 转 C T 能 响 刮 E s发 动 机 管 理 M
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分析吉利汽车的成功之道
![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分析吉利汽车的成功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f12db64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8.png)
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分析吉利汽车的成功之道在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中,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逐渐崛起,其中吉利汽车以其独特的成功之道备受瞩目。
本文将对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进行分析,并深入探究吉利汽车取得成功的原因。
一、中国自主品牌崛起的背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崛起源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市场需求的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对汽车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政府为了促进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在政策层面对自主品牌汽车给予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税收减免、补贴等,为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吉利汽车的发展历程吉利汽车是中国汽车市场上的佼佼者,从成立之初起步较晚,却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
吉利汽车在发展过程中关注产品品质,提高技术水平,并注重品牌塑造和市场营销。
首先,吉利汽车注重产品品质的提升。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吉利汽车逐步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以满足消费者越来越高的需求。
其次,吉利汽车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技术水平。
通过与国际知名汽车厂商的合作,吉利汽车提高了自身研发能力,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再次,吉利汽车注重品牌塑造和市场营销。
吉利汽车通过大力投入宣传推广,加强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市场营销策略的落实,成功提高了品牌知名度,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吉利汽车成功之道的启示吉利汽车的成功之道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产品质量是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关键。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要通过提高产品质量,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选择。
其次,技术创新是实现自主品牌汽车崛起的重要途径。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汽车技术的升级。
再次,品牌塑造和市场营销是打造自主品牌汽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要加强品牌的宣传推广,注重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和执行,提高品牌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最后,国家政策的扶持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崛起的重要保障。
中国自主汽车品牌路径分析
![中国自主汽车品牌路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1421a0d1f34693dbef3e01.png)
奇瑞和 吉利 品牌均 是中国驰名商标 ,
在 国 内有 很 高 知 名 度 。 瑞 和 吉 利 之 所 以 奇 得 到 国人 的认 可 , 本 原 并 不 是 其 汽 车 根 质 量 好 , 而 是 其 率 先 正 面 和 跨 国 汽 车 品 牌 交 锋 , 立 自主 乘 用 车 晶 牌 , 低 了 汽 创 拉
次购 车 者 更 重 视 品 牌 声 誉 这 一 外 在 属 性 , 而再 次购 车 者 更 重 视 汽 车 的 内在 属 性 ( 内
外设计 、 做工及驾驶性 能) z 以汽车 品 。【 所
牌是影响消费者的关键 因素 。 在汽车工业全球化 的背景下 , 国汽 中
车 工 业 已处 于跨 国 品牌 包 围 中。自主 汽 车
3 通过委托开发 、 合开发和 自主研 . 联 发等方式 自创汽车品牌 典型代表 是奇瑞 、 吉利和华晨中华 。 19 9 7年 奇 瑞 汽 车 成 立 ,9 9年 l 19 2 月, 第一辆 奇瑞轿车 下线 ,0 7年 8月第 20 1 0万辆汽车 下线 。 0 浙 江 吉 利 19 9 7年进 入轿 车 领 域 以 来 ,凭借灵活 的经营机制和 自主创新 , 取 得 了快速 的发展 , 连续五年进入 中国汽 车
25 0Biblioteka 蓝 瑟 基 础 上 成 功 开 发 V 悦 , 打 造 东 南 3菱
汽车 自主 品牌 。
中 国 自主 汽 车 品 牌 路 径 分 析
口罗 强 官艳 玲 :
604 ; 10 1 606) 10 6 成都 (. 1 四川大学海外教 育学院, 四川 成都 2 四川理工 学院成都美术学院 , . 四川
行业十强。
品牌在狭义乘用车 ( 即不包括微 型客车) 领域处于绝对劣势 , 仅在商用车和微型 客 车等领域 有一定优势 。 利润丰厚的中高档 乘用车市场被 国外汽车 品牌 占据 , 自主 品 牌汽车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 。 如何打造 自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路径探索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路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93adc1617e21af45b307a8f1.png)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关
于 《 我国汽车行 业专 利 申请 与授 权情况调 查》报 告显 示 ,18 95年 至 20 0 5年 ,我 国共 受 理 国 内 、外 企 业 涉 及 汽 车 的 3 专 利 申请 种 3 7 , 1 9 件 其中国内企业申 1 66 4 请 5 8 件 ,国外 企 业 申请 1 1 58 1件 ,各
占总 量 的 5 % 。在受 理 的发 明专利 0
车辆座椅和发动机叶片。目前 ,许
多中 国合 资企业 经常 吹嘘 其整 车 国
产化率达 6 %到 8 % ,但核心 零 0 0 部件往往排除在国产化率的范畴之 外。因此 ,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建
设方 面 ,很 大程 度上 在于 培 育关键
零部件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 1 3 研 发经 费短 缺 。投入 不足 . 虽然我国汽车产业 的研发投人 数量不断增加 ,但与国外大型汽车 生产企业相比,我国整体汽车行业
瑞 、吉利为代表的国内民族汽车企
业 ,在树立 自主品牌的道路上艰难 地探索出自主研发之路 ,并取得了
骄 人 的成绩 。以奇瑞 公 司为例 ,该
1 我 国汽 车产 业 自主创 新 的
发 展 现 状
1 1 我 国汽 车 企 业发 明专 利 明 显 .
偏 少
送特殊物体 车辆 、车辆防 窃配件 、
对涉及汽车生产制造的核心技术和 关键技 术 的技 术转移 项 目实行优
惠 ,鼓励和促进更多的核心技术的 良性转移 ,并深化引进技术的扩散
效应 。 第三 ,自主研 发过程 中注 重吸
业摸索的自主研发道路 ,还是合资 新的过程中打造 自己的研发力量 , 积 企业利用合作伙伴的技术优势来推 进 自主品牌产品的开发都是有效的 路径 选 择 。对 于 不 同的 汽 车 企 业 , 可针对 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研 发模式 , 健全和完善 自主知识产权 建设 ,以增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的竞 争 力 。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及现状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及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74e1e525ccbff121dd36834d.png)
以前中国没有汽车制造业。
中国土地上第一辆汽车是1903 年输入的美国产奥斯莫比尔牌小汽车,领得第一号汽车行驶牌证,其所有者为上海富翁。
中国制造汽车的尝试是在奉系军阀张学良将军支持下,于1928 年聘请美国技师指导,在沈阳北大营军工厂成功仿造了美国万国牌载重汽车,1 年中装出10 辆。
1936 年中国政府曾有计划与德国奔驰公司合作,成立官办“中国汽车制造公司”,拟先组装汽车、后制造汽车。
翌年,抗日战争爆发,此议遂搁置下来。
直到1949 年****离开大陆,中国只有汽车使用和修理业。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汽车产业才得以建立和发展。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创建阶段、独立自主发展阶段和对外开放阶段。
1. 创建阶段1953~1958 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创建阶段,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成是这一阶段的标志。
这一阶段的特点为建设工作是在原苏联的全面援助下进行的,产品由苏联引进,工艺流程由苏联设计,主要设备由苏联提供,连厂房设计也是由苏联方面承担的。
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设计能力为年生产汽车3 万辆,产品是载重4t 的载货汽车和相应的越野车。
第一汽车制造厂于1953 年奠基,1956 年从第一汽车制造厂流水装配线上开出第一台“解放牌”汽车。
1958 年生产汽车16 000 辆。
2. 独立自主发展阶段1958~1984 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第二阶段。
1958 年左右,中苏关系恶化。
中国汽车产业与其他经济部门一起进入自力更生的时期。
在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基础工业之后,我国各地纷纷仿造和试制了多款汽车,逐渐形成了几个较有规模的汽车制造厂。
除第一汽车制造厂外,较大规模的还有南京汽车制造厂、北京汽车制造厂等。
1958 年北京汽车制造厂研制了中国人的第一辆轿车,起名“井冈山牌”开进了****。
从此,中国汽车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标志性的成果是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设。
1964 年开始筹建第二汽车制造厂,从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建设观点出发选择湖北省西北部山区(现今十堰市)建厂。
张健:自主品牌的担当
![张健:自主品牌的担当](https://img.taocdn.com/s3/m/b064f008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d.png)
「103」
澳大利亚作为发达国家,对于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的要求十分严格。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个别汽车品牌在澳洲上市后出现质量纠纷,被当地媒体大量曝光后,给中国汽车的整体声誉带来了负面影响,教训十分深刻。
澳洲市场,让中国汽车企业“又爱又恨”。
在这自主品牌汽车“走出去”的艰难时刻,北汽集团副总经理张健亲自出任本次“2012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澳大利亚巡回展”车队负责人,积极向澳洲市场宣传和展示真正优秀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
张健告诉记者,国际化战略是北汽集团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汽集团已经先后在俄罗斯、南非、柬埔寨、印度等近10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工厂。
目前,北汽集团的产品销售已经覆盖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的销售网络点达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张健表示,经过几十年的积淀,北汽集团的产品种类丰富,从乘用车到商用车,从轻卡到重卡,从越野车到经济型轿车,再到中高级的轿车,北汽集团提供的产品可满足客户的多种需求。
虽然北汽集团的自主品牌产品目前还在起步阶段,但明年,北汽集团的速度将进一步提升。
“从明年开始,北汽集团将把汽车出口作为一个较大的工程。
”张健认为,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国,而中国是工业产品的制造大国,中澳两国有较强的经济互补性。
北汽集团希望与澳大利亚的工商界加强合作与联系,共同发展。
“这一次我们在悉尼、堪培拉、阿德莱德、墨尔本等城市举办巡回展,向澳洲的汽车同行和朋友们展示北汽集团旗下北汽福田的这款高性能皮卡。
希望随着北汽集团海外战略的不断深入,未来,我们能够为澳洲的汽车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能够为澳洲人民带来更多的高品质的产品,希望朋友们会喜欢我们北汽集团的产品。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卷第9期(2005年9月)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S OC I A L SC I E NCES JOURNAL OF COLLEGES OF SHANX IVol .17No .9(Sep.2005) [收稿日期]2005-06-22[作者简介]宋丹妮(1978-),女,山西太原人,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
探索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之路宋丹妮(北京工业大学,北京 100022)[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亮点。
与此同时,中国如何实现汽车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创建问题也成为关注的热点。
通过借鉴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发展汽车自主品牌的经验,对比我国汽车产业现状,我们提出了加快创建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策略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政策[中图分类号]F713.5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285(2005)09-0038-03 在目前市场化、国际化的背景下,如何增强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开发能力、走自主品牌之路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通过借鉴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发展汽车自主品牌的经验,对比我国汽车产业现状,提出加快创建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策略和政策建议。
一、亚洲三国发展汽车自主品牌的经验(一)韩国:政府主导汽车国产化韩国汽车业的真正起步在上世纪60年代初。
1962年,韩国政府在“第一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中,明确提出通过以零部件组装的方式推动本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进入70年代,韩国制定了“汽车工业基本育成计划”,明确了汽车工业实现国产化的目标,并对有助于国产化的必要原材料进口予以免税等优惠待遇,韩国政府从此走上了自主发展的道路。
上世纪70年代末,韩国政府采取了强硬的行政手段,推动汽车工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集中,逐渐形成一批汽车生产骨干企业和一大批汽车零部件专业配套企业。
(二)日本:依靠自身力量的丰田汽车20世纪50年代前期,欧美汽车充斥日本市场,特别是欧洲生产的小型廉价汽车对处在半毁灭状态的日本汽车工业构成了致命的威胁。
当时的日本政府为了保护本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对进口汽车征收高达40%的关税,同时严格禁止外国资本渗透国产汽车工业。
国内一些小汽车厂家为了生存,纷纷与国外厂家联手搞“事业合作”或“技术合作”,惟有丰田依靠自身力量开发生产国产轿车。
由于自主开发能力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大力提升,丰田汽车在日本汽车企业中的竞争力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三)马来西亚:自主品牌走上收购之路1984年,在前总理马哈蒂尔的主持下,马来西亚的国家汽车项目———宝腾(PROT ON )建立,由三菱公司提供设备。
1985年开始生产第一个民族品牌宝腾Saga 车,马来西亚称之为“英雄牌”———民族的自豪。
因为它生产工序完整,肩负着提升国家工业水平的重任,并具有自主产权,所以,宝腾在税收政策和关税税率方面享受优惠。
宝腾的第一批车原准备出口美国,但没有拿到许可证,这款车在国内却大受欢迎。
随后第二款国产车Per odua 出世,两款车每年分享该国90%的汽车市场。
现在,宝腾不仅购买了美国的一家汽车研究院,还收购了英国莲花跑车。
二、中国汽车发展自主品牌的现状分析(一)发展自主品牌的条件已具备首先,国内环境和条件对汽车产业自主品牌创建越来越有利。
我国经济多年来快速增长,国力增强,科技、教育水平提高,各类基础工业获得长足的发展,与改革开放之初Research on Sust a i n able D evelop m en t of Shanx i Agr i cultureFan J i n gbo,L i u Junx i a n(1.Changzh i A gricu ltura l B ureau,Changzhi 046000,Ch ina;2.N orth ChinaIndustrail Institu te,Ta iyuan 030008,China )[责任编辑 范振杰]83相比各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其次,汽车产业进步巨大,水平明显提高,数量规模呈倍翻之势,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已基本具备了自主品牌创建的能力。
从国内几个主要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看,目前也均将更多的财力向研发倾斜。
企业对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创建的愿望和意识越来越强烈,加之国家新的汽车产业政策又鼓励和支持企业形成产品创新能力和自主开发能力,这样内外两个因素结合,就给企业的自主品牌创建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最后,国际大环境也比较有利于中国汽车逐步实现自主品牌创建。
一方面,近年来,国际汽车市场总体一直处于不景气状况,尤其是传统市场和拉美等地区市场。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汽车市场一派欣欣向荣。
这就吸引跨国汽车公司来华谋求更大发展,将市场战略重点转向中国。
为了能够顺利和及早进入,中方合作伙伴提出的创建自主品牌的要求将会得到愈来愈多的尊重和满足。
另一方面,当前世界汽车工业不仅生产能力过剩,而且开发设计能力也过剩,一些汽车专业研发服务公司为求生存,也积极开拓中国市场,愿意参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研发设计和培训中国专业技术人员。
因此,可供中国汽车业利用的国际资源非常丰富,使用条件也更为优惠。
(二)当前自主品牌培育的主要模式尽管自主品牌之路走到了今天的“十字路口”,但在国内几十万汽车产业工人心中,自我开发能力的培养、自主品牌的培育这些梦想,五十年来一直未曾“泯灭”过。
最近,有业内人士总结,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中,一共出现了三种品牌培育模式,即“三大集团”模式、“奇瑞哈飞”模式和“上海通用”模式。
三大集团是指一汽、东风和上汽。
三大集团相继与两家甚至三家外国大公司合作生产汽车,从卡车(包括重、中、轻型卡车)、大客车、轿车、商用车到越野车(S UV)及多功能车(MP V)。
目前奇瑞、哈飞和吉利是国内公认的自主品牌。
在汽车产业链中,设计、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到最终产生自主品牌,都依靠自身力量完成。
尽管上海通用是一家合资企业,但合资企业也不能完全依赖外国的产品,不能成为加工厂。
上海通用汽车坚持走“以世界级眼光”整合国内、国际优势资源,不断进行“本土化创新”的发展道路。
刚开始避免不了要引进技术,但关键还是看企业的整合能力,包括对市场的把握、对项目的管理能力以及最终是否有能力成为主导力量。
三、加快创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策略与途径(一)加大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国家新的汽车产业政策明确规定要激励汽车生产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但仅仅有此原则还不够,应使企业在自身体制、外部市场机制上具有朝此方向努力的较强劲的内在动力。
为此,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则。
同时,这些政策措施不能违背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或规定,否则在国际贸易中会对国家根本利益产生不利影响。
对原创性技术和自主品牌产品,例如新型能源汽车,政府应对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各级政府、团体的公务用车也应优先采用自主品牌汽车;在市场上销售自主品牌汽车也应享受一定的优惠条件。
这对中国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会成为21世纪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及创立自主品牌汽车的一次良机,也是中国特殊国情的迫切需要。
然而,这种开发方式比传统汽车(即汽、柴油汽车)技术的研发难度更大,风险更高,必须是企业、科研机构和政府共同努力才能成功,并且要重点突出,争取在基础性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骨干企业应做好产业化准备和市场开拓工作。
(二)立足自身、结合多种开发手段这种方式多为纯粹的中资或中资处于控股地位的企业所采用,其出发点在于,一开始就谋取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的主导权,以便最终比较容易掌握产品的产权或更进一步的知识产权。
但是,依据中国汽车产业的现实技术水平,中资企业的实力较弱,因此,该模式比较适应低端、低价、技术不是很复杂的薄利多销产品,例如各类超低端乘用车、中低档商用车以及针对某个细分市场需求的边缘型汽车。
中国国内超低端汽车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尚有待开发,这为中国本土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
开发这类产品的企业可以先将规模做大,再“曲线渗透”海外中低端市场,走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其步骤是:其一,通过产业链创新在国内开辟超低端市场;其二,通过合资、独资或并购进入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超低端市场;其三,积累了相当经验和达到经济规模后再进入中国国内的低端市场,以“价值品牌”的卖点取胜;其四,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超低端产品线中加入低端产品,进一步积累经验,聚集资金,提高生产规模;其五,在中国国内已有的超低端、低端产品组合中加入中端产品,以“价值品牌”的卖点取胜。
选择这种模式,企业通常是多种开发手段相结合,或引进部分关键技术(包括硬软件);或在保证取得产权的情况下,把部分开发设计项目委托给专业研发服务公司;或聘请有经验、有资质的专家参与、指导自身的研发设计工作。
以现今国内外的资源条件而言,通过这一方式,自主开发设计出一种产品并创立一个品牌是完全可以办得到的,但要在“自主”的程度上升至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经过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同时,也充满了风险和许多不确定性。
在我国入世的大环境下,通过集成各种技术和资源而获得的产品和品牌,还要注意避免引起知识产权争端,这是自主开发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选用这一方式创建真正具有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从初创期就要建立自己的研发队伍和系统,并使之不断发展壮大,最后做到能够独立承担开发设计工作。
(三)采用战略性合作方式这种方式适合在中级及中级以上轿车产品领域采用。
合资的外方伙伴基本上都是国际知名汽车公司,资金技术93第17卷第9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5年9月第17卷第9期(2005年9月)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S OC I A L SC I E NCES JOURNAL OF COLLEGES OF SHANX IVol .17No .9(Sep.2005) [收稿日期]2005-08-26[作者简介]孙金霞(1963-),女,山西临猗人,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市场营销策略。
实施绿色营销的有效途径孙金霞(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摘 要]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最受人们关注的两大热点,而绿色营销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营销领域的体现。
目前我国绿色营销面临许多的障碍,如绿色需求不足,绿色营销观念缺乏,生产管理方式落后,营销组合策略不适应等。
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使绿色营销活动在我国能有效的开展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绿色营销;现状;对策;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71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05)09-0040-03 20世纪的70年代,随着环境问题的加重,以保护环境,保护自然为宗旨的环境保护运动在全球轰轰烈烈地发展起来,各国相继暴发了以“绿色食品”为主导的“绿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