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商山早行》赏析

合集下载

《商山早行》诗词赏析及译文

《商山早行》诗词赏析及译文

《商山早行》诗词赏析及译文《商山早行》诗词赏析及译文唐朝: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古诗简介《商山早行》描写了旅途中冰冷凄清的早行风光,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言外之意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落和无法。

整首诗正文尽管没有呈现一个“早〞字,可是经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拂晓特有的风光,细腻而又精美地描绘出来。

全诗言语洁白,结构细致,情形交融,宛转有致,言外之意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向来为诗词选家所注重,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妇孺皆知,备受推重。

《商山早行》翻译/译文拂晓起床,车马的铃铎已轰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土。

鸡声响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脚印模糊,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艳丽地敞开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此想起昨晚梦见杜陵的夸姣情形;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曲折的湖塘里。

《商山早行》注释⑴商山:山名,又叫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脱离长安,经过这儿。

⑵动征铎:轰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⑶槲: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季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每当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征。

⑷枳花明驿墙:单个版别(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作“枳花照驿墙〞,有人以为“照〞是过错的(见《枳花明驿墙——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指瑕》)。

明:使……艳丽。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行吃,可用作中药。

驿(yì)墙:驿站的墙面。

驿:古时分投递公函的人或交游官员暂住、换马的场所。

《商山早行》温庭筠 全诗赏析

《商山早行》温庭筠 全诗赏析

《商山早行》温庭筠全诗赏析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作品赏析《商山早行》是唐代著名的羁旅行役诗之一,为诗人离开长安时所作。

其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已成为众口传诵的名句。

“早”字是这首诗所描写的中心,诗中的一切动作、场景、情绪都围绕着它而发出,为镜头焦点之所在。

首联“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叙述了诗人启程的时间和心情。

诗人已经起床而后驿站催人登程的铃声才响,从此足可见出诗人急于登程、上路之早的情态。

“悲故乡”三字则点出了诗人早行的原因,表现了其寝不安眠、倍加思乡之情折磨的内心痛楚。

次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写诗人初离驿站之所见。

这里,诗人用感情的红线穿起了一串名词之珠,为我们构成了一幅别具情彩的早行图:雄鸡啼鸣,昂首啄开了新的一页日历,正在此时,一轮残月却仍悬于西天上方,清冷的月光伴随着早行人的脚步踏上旅途。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铺满银霜的店前木板小桥上,已经留下行人的依稀可见的足迹。

经过诗人这样一词一景致的层叠皴染,一幅凄清有致的霜晨图便跃然纸上了。

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净天沙》中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名句,如果追流溯源的话,不能不说其秋景图深得温庭筠这幅霜晨图之妙趣。

次联写鸡啼,状残月,描人迹,绘银霜,有声、有色、有光、有温度,但所突出的重心还是在一个“早”字上,只不过诗人把“早”字巧妙地形象化、具体化罢了。

三联“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是写早行一路之所见。

“槲叶”凋零,“枳花”盛开,点出了早行的节令是在早春。

早春之中的“早行”,晨霜凝地,槲叶满路,当有春寒料峭之感,但一个“明”字却别开境界,它打破了拂晓时分的凄冷、昏暗,给人以迎接红日喷薄而出的信心和力量;同时,“明”字在后,也暗示出先行时天光之暗,从而反衬出始行之“早”。

有人把上联与这一联看成是绘写“秋天景色”,显然是因为其身处南方,不知北方初春尚有寒霜及槲、枳生长的规律。

《商山早行》原文及赏析

《商山早行》原文及赏析

《商山早行》原文及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商山早行》原文及赏析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初中语文 文言文 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 文言文 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噹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赏析: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

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

“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进一步分析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若强排硬叠,不论其字面之清浊,音韵之谐舛,而云我能写景用事,岂可哉!”“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

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

《商山早行》诗词鉴赏

《商山早行》诗词鉴赏

《商山早行》诗词鉴赏《商山早行》诗词鉴赏1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明驿墙一作: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及注释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注释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⑵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⑶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⑷枳花明驿墙:个别版本(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作“枳花照驿墙”,有人认为“照”是错误的(见《枳花明驿墙——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指瑕》)。

明:使……明艳。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yì)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⑸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

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这句意思是说: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⑹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

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⑺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鉴赏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商山早行》原文及赏析

《商山早行》原文及赏析

《商山早行》原文及赏析《商山早行》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

这首诗描绘了旅途中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咱们先来瞅瞅这开头“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这大清早的,就听见车马的铃铎响起来啦,咱这位旅客呀,心里头正为离开故乡而悲伤着呢。

就好像我有次出差,天还没亮就得出发,那种离开家的感觉,心里空落落的,特别不是滋味儿。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一句简直绝了!鸡在叫,月亮还挂在茅店的上空,木板桥上覆盖着一层寒霜,留下了行人的脚印。

我想起有一回在乡下住,也是这么个大清早,被鸡叫声吵醒,出门一看,月亮还在天上挂着,地上那霜白花花的,走上去嘎吱嘎吱响。

那情景,跟诗里写的简直一模一样,特别有画面感。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槲叶纷纷扬扬地飘落在山路上,枳花明晃晃地开在驿站的墙边。

这景象,有点小清新呢。

就像我有次春天去山里踏青,路边的野花野草,各有各的姿态,让人看了心情都变好啦。

最后“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因为思念故乡,在梦中都看到杜陵那片地方,鸭子和大雁在池塘里欢快地游着。

这多像我们在外打拼久了,晚上做梦都梦到小时候在家乡玩耍的场景呀。

整首诗啊,温庭筠把早行的情景和思乡的情感融合得恰到好处。

他没有用那些华丽的词藻,就是普普通通的景象,却能让咱们读着读着,就感受到那种游子的心情。

从语言上来看,这首诗朴素自然。

比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简单几个字,就把那种清冷、寂静的氛围给营造出来了。

而且,诗人特别善于捕捉细节,像槲叶飘落、枳花开放,这些小细节让整首诗更加生动、真实。

再从情感上来说,这首诗里的思乡之情特别真挚。

咱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离开家乡的时候,那种对家乡的牵挂和想念,在这首诗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商山早行》这首诗,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堪称经典。

它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依然能感受到温庭筠那颗漂泊在外的思乡之心,也让我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的眷恋。

商山早行比较赏析

商山早行比较赏析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旅途早行旳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 现旳家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 家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 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走。 “杜陵梦”,补出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间在茅店里思家旳心情, 与“客行悲家乡”首尾照应;而梦中旳家乡景 色与旅途上旳景色又形成鲜明旳对照。眼里看 旳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旳是“凫雁满回 塘”。“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旳体 现。▲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 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 装,起身赶路旳特征都有声有色地体现了出来. 一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旳人 迹也都是有特征性旳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 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 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 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构成旳 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 象具足”旳佳句。
商山早行 唐代: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家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
• 黎明起床,车马旳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 游子悲思家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旳余辉;足 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旳寒霜。 枯败旳槲叶,落满了荒山旳野路;淡白旳 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旳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旳美妙情景;一群 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旳湖塘里。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 写旳是刚上路旳景色。商县、洛南一带, 枳树、槲树诸多。槲树旳叶片很大,冬天 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 枝将发嫩芽旳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 候,枳树旳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 大亮,驿墙旁边旳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 所以用了个“明”字。能够看出,诗人一 直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2023年《商山早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3年《商山早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3年《商山早行》原文及翻译赏析2023年《商山早行》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明驿墙一作: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赏析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

“晨起动征铎”,写早晨旅店中的情景。

“晨起”,点题“早行”。

诗人在开首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叮当的车马铃声。

这一句话极为简练概括。

从“征铎”声我们可以联想到,旅客们有的正在忙着套马,有的正在驾车向外走,热闹非凡。

“客行悲故乡”,这句虽然出自诗人之口,但代表了许多旅客的心声。

过去交通不便,身处他乡人情浅薄,总之,当时人们安土重迁,怯于远行。

“悲”字,表明客人们离家渐远、前途未卜的悲凉心情。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两句诗皆用名词,代表了十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内容涵盖丰富,画面多重组合,可以形成各种景象。

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译文鉴赏

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译文鉴赏

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译文|鉴赏《商山早行》是温庭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

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

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上有太好心绪,且去国怀乡之情在所不免。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明驿墙一作: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及注释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注释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⑵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⑶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⑷枳花明驿墙:个别版本(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作“枳花照驿墙”,有人认为“照”是错误的(见《枳花明驿墙——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指瑕》)。

明:使……明艳。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yì)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⑸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

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这句意思是说: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⑹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

《商山早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商山早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商山早行》原文及翻译赏析一、协议关键信息1、诗词名称:《商山早行》2、作者:温庭筠3、诗词原文内容4、翻译内容5、赏析要点二、诗词原文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三、翻译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四、赏析11 意境营造此诗描绘了一幅旅人早行图,通过“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样独特的组合,将六种景物罗列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和寂寞。

111 动静结合诗中既有静态的描写,如“茅店月”“板桥霜”,又有动态的“鸡声”“人迹”,动静相间,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活。

112 情感表达诗人借早行之景,抒发了自己的羁旅愁思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客行悲故乡”一句直接点明了主题,而后面的景色描写则进一步烘托了这种悲伤的情绪。

12 意象选取诗中的意象,如“槲叶”“枳花”“杜陵梦”“凫雁”等,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槲叶的飘落、枳花的开放,暗示着季节的更替和时光的流逝;杜陵梦和凫雁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向往。

121 对比手法诗人将旅途的艰辛与梦中故乡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他内心的愁苦和无奈。

13 语言特色温庭筠的语言简练而含蓄,用简洁的文字描绘出丰富的景象和深沉的情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仅用十个字就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早行画面,堪称千古名句。

131 韵律和谐全诗韵律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五、总结《商山早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地展现了旅人的心境和旅途的景象,成为唐诗中的经典之作。

其细腻的情感表达、精妙的意象运用和优美的语言风格,都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欣赏。

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与赏析

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与赏析

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与赏析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我国词史上的重要人物,温庭筠诗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实在是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大损失。

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与赏,一起来看看吧。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

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凫(fú):野鸭。

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赏析】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的巧妙组合,极为凝练地勾画出了一幅山野早行图,道出了一个人生苦旅者的心音。

首联点题,直写悲情。

颔联绘景,冷寂凄清:三四句扣住“早”字,五六句点明早春时令。

尾联借梦发感,思乡心切,通过景物托寓对长安的思念。

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

【汇评】[宋]欧阳修《六一诗话》:“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愁旅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宋]周弼等《碛砂唐诗》:“非行路之人,不知此景之真也。

《商山早行》全文与赏析

《商山早行》全文与赏析

《商山早行》全文与赏析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是一首流传千古的羁旅诗,以其真切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无数读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诗的开篇就营造出了一种匆匆启程的氛围。

清晨时分,旅店外的马铃叮当响起,游子又要踏上远行的路途。

一个“悲”字,直抒胸臆,将客居他乡之人对故乡的思念和离愁别绪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这种悲伤并非强烈的呼号,而是在心底默默流淌的深沉情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堪称千古名句。

鸡鸣声从茅店中传出,天边还挂着一轮残月,板桥上覆盖着一层寒霜,留下了早行人的足迹。

诗人没有直接写“早”,但通过这几种景象的组合,生动地展现出了出行之早。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些看似平常的景物,在诗人的笔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清冷、寂静而又充满动感的画面。

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那股清晨的寒意和游子的孤独。

这两句诗不仅写景,更传达出了一种旅途的艰辛和漂泊者的无奈。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槲叶纷纷飘落在山路上,枳花在驿站的墙边绽放,洁白而明亮。

这里的景色与前面的清冷有所不同,多了一些明艳和生机。

但这种生机并没有减轻诗人内心的哀愁,反而在对比之下,更凸显出他对家乡温暖与安宁的向往。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诗人在旅途之中不禁想起了在杜陵的梦境。

梦中,故乡的池塘里,到处都是游水嬉戏的野鸭和大雁。

这一温馨的梦境与现实中的孤独漂泊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同时,也让读者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他对归乡的渴望。

整首诗在艺术手法上颇具特色。

首先,诗人善于选取典型的景物来烘托氛围。

无论是鸡声、月、霜,还是槲叶、枳花,都具有鲜明的季节和时间特征,有效地营造出了旅途的氛围。

其次,白描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语言简洁而生动,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用极简练的文字勾勒出丰富的画面。

《商山早行》赏析

《商山早行》赏析

《商山早行》赏析商山早行原文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商山早行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明驿墙一作:照)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省商州市东南。

⑵动征铎(duó):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⑶槲(hú):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⑷枳花照驿墙:个别版本(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作“枳花照驿墙”,有人认为“照”是错误的(见宋开玉《枳花明驿墙——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指瑕》)。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yì)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⑸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

这里指长安。

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这句意思是说: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⑹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来往北飞,秋天往南飞。

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翻译: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赏析: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商山早行》温庭筠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商山早行》温庭筠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商山早行》温庭筠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商山早行》选自《温飞卿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

作品原文:商山⑴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⑵铎(duó),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⑶(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明(照)驿墙⑷。

因思杜陵⑸梦,凫⑹(fú)雁满回塘⑺。

词语注释: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⑵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⑶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⑷枳花明驿墙:个别版本(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作“枳花照驿墙”,有人认为“照”是错误的(见《枳花明驿墙——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指瑕》)。

明:使……明艳。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yì)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⑸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庭筠《商山早行》赏析
【原诗】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温彦博之裔孙,我国古代著名词人,两《唐书》有传。

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

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

温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动好学,苦心砚席,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

《旧唐书》本传中说他“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

在当时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

《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所以时人称为“温八叉”。

在我国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之说,而象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再无第二人。

这样有才华的人,却数举进士不中第。

从56岁起,温庭筠便绝了这门心事,不再涉足名场。

他恃才傲物,蔑视权贵。

受到权贵的排挤、压制,使他仕途多舛,生活坎坷,但他们压制不了温庭筠的才华四溢。

温庭筠终于成为文学史上千古不朽的诗人。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

温庭筠诗词,在思想意义上虽大多无较高的价值,但在艺术上却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首,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诗人。

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至现在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

温庭筠对词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

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

相传宋代名诗人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

温庭筠诗词集,据《新唐书·艺文志》,当时曾有《握兰集》三卷,《金荃集》10卷,《诗集》5 卷,《汉南真稿》10卷,又有与段成式、余知古等人诗文合集《汉上题襟集》10卷,知其创作颇丰。

可惜其集不传,今所见温庭筠之诗词,唯《花间集》、《全唐诗》、《全唐文》中所保存者。

除诗词外,温庭筠还是一位小说作家、学者。

据《新唐书·艺文志》,温庭筠撰有小说《乾巽子》3卷、《采茶录》1卷,编纂类书《学海》10卷。

可惜全部亡佚,现在无从探知其详。

尤其是《学海》10卷的亡佚,实在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大损失。

如果《学海》能保存下来,必然会对学术研究和辑佚等工作大有贡献。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我国词史上的重要人物,温庭筠诗文集的亡佚,是十分
令人痛惜的,实在是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大损失。

不但诗文集亡佚,连有关温庭筠的重要史料也亡佚了,以至现在难以考知温庭筠的详细情况,《唐才子传》所载温庭筠传,也时序颠倒,舛错支离。

虽经有关专家的研究,也只能知其大概。

虽则如此,温庭筠还是在文学史上大放光辉,名垂千古。

【注释】
1、商山:又名楚山,在今陕西商州市东南。

2、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

3、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4、铎:大铃。

5、槲: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6、枳: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
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7、驿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8、杜陵:在长安城南,因汉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这里指长安。

作者此时从长
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这句说:因而思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9、凫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来往北飞,秋天往南飞。

10、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诗意】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噹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赏析】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

“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

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

“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

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

“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

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
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

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

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

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

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

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

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

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

“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