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专题训练-高二
高二化学高中化学综合库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化学高中化学综合库试题答案及解析1.实验室现有三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如下: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用0.1000 mol·L-1 NaOH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 CH3COOH 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做指示剂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做指示剂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做指示剂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做指示剂【答案】D【解析】NaOH+CH3COOH=CH3COONa+H2O,反应恰好完全时,生成CH3COONa溶液,水解呈碱性,用酚酞做指示剂;若用甲基橙做指示剂,则误差太大2.下列事实一定能说明HF是弱酸的是①常温下NaF溶液的pH大于7;②用HF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③HF与NaCl不能发生反应;④常温下0.1mol/L的HF溶液的pH为2.3;⑤HF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⑥HF与水能以任意比混溶;⑦1mol/L的HF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A.①②⑦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④【答案】D【解析】①说明NaF为强碱弱酸盐,正确;②只能说明溶液里离子浓度很小;③说明HF的酸性弱于HCl,但不能说明HF是弱酸;④说明HF部分电离,正确;⑤说明HF的酸性强于H2CO3;⑦只能说明HF具有酸性3.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上列结论正确的是()A.反应Ⅰ:△H>0,P2>P1B.反应Ⅱ:△H>0,T1>T2C.反应Ⅲ:△H>0,T2>T1;或△H<0,T2<T1D.反应Ⅳ:△H<0,T2>T1【答案】C【解析】解答图像题要注意曲线的起点、终点、转折点、变化趋势。
反应Ⅰ可采取定一议二法,由图知压强不变,A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表明平衡逆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来知逆向是吸热反应△H<0;温度不变,若P2>P1,由图知A的转化率随压强的升高而升高,符合反应,A错;反应Ⅱ由图知先拐先平,即曲线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快,对应的温度高:T1>T2,再根据图T1到T2降温,C的物质的量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向为放热反应,B错;反应Ⅲ若T1>T2,则T1到T2降温,C的平衡体积分数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即正向为放热反应C正确;反应Ⅳ压强对平衡无影响,若T2>T1,则T1到T2升温A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表明平衡正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来知正向是吸热反应△H>0,D错。
2021人教版高中化学高二上化学能与热能专题训练

化学高二(上)2021人教版高中化学高二上化学能与热能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CO和O在钉催化剂的表面有“线式”和“桥式”两种反应方式,其中“线式”反应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2和CO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B.该过程中,CO先断键成C和OC.状态Ⅰ→状态Ⅲ是放热过程D.钉催化剂降低了该反应的焓变2、以下反应可表示获得乙醇并用作汽车燃料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6CO2(g)+6H2O(l)==C6H12O6(s)+6O2(g) △H1②C6H12O6(s)==2C2H5OH(l)+2CO2(g) △H2③C2H5OH(l)+3O2(g)== 2CO2(g)+ 3H2O(l)△H3A.2△H3=-△H1-△H2B.△H3、△H1、△H2均为△H<0C. 在不同油耗汽车中发生反应③,△H3会不同D. 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反应①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3、我国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利用二氧化碳催化氢化获得甲酸,利用化合物1催化氢化二氧化碳的反应过程如图甲所示,其中化合物2与水反应变成化合物3,化合物3与HCOO-的反应历程如图乙所示,其中TS表示过渡态,Ⅰ表示中间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平衡移动的角度看,升高温度可促进化合物2与水反应变成化合物3与HCOO-B.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16.87kcal/molC.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最终提高二氧化碳的转化率D.化合物1到化合物2的过程中存在碳氧键的断裂和碳氢键的形成4、已知:①I2(g)+H2(g)2HI(g)+26.5kJ、②I2(s)+H2(g)2HI(g)-9.5kJ,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①是放热反应,无需加热即可发生B. ②需持续不断加热才能发生反应C. I2(g)和I2(s)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D. 1molI2(s)和1molH2(g)的能量之和比2molHI(g)能量高5、与如图图像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H2O(g)的能量低于H2(g)和O2(g)的能量之和B. 表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H2O(g)+241.8kJC. 表示1molH2(g)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吸收241.8kJ热量D. 表示2molH2(g)所具有的能量一定比2mol气态水所具有的能量多483.6kJ6、在298K、100kPa时,已知:2H2O(g)=2H2(g)+O2(g)△H1H2(g)+Cl2(g)=2HCl(g)△H22Cl2(g)+2H2O(g)=4HCl(g)+O2(g)△H3则△H3与△H1和△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 △H3=△H1+2△H2B. △H3=△H1+△H2C. △H3=△H1-2△H2D. △H3=△H1-△H27、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
高二化学基础训练及能力提升专题005----溶度积常数

高考热点——溶度积常数(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属于新课标教材调整后新增加的知识点。
一、溶度积常数定义及表达式前提: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时,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用K sp 表示。
对于下列沉淀溶解平衡:M m A n(s)mM n+(aq)+nA m-(aq) 溶度积常数K sp=二、有关溶度积常数的注意事项1、K sp只与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的离子的浓度无关。
2、一般来说,对同种类型难溶电解质,K sp越小,其溶解度越小,越易转化为沉淀。
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不能根据K sp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3、可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 c)的相对大小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的沉淀生成或溶解情况:Q c﹥K sp,向生成沉淀的方向进行,有沉淀生成;Q c﹦K sp,达溶解平衡,溶液为饱和溶液;Q c﹤K sp,向沉淀溶解的方向进行,沉淀逐渐溶解。
三、溶度积常数的应用1、基本概念的考查例1已知25℃时,K a×10-4mol·L-1,K sp[CaF2×10-10mol3·L-3·L-1·L-1CaCl2溶液,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5℃·L-1HF 溶液中pH=1B.K sp(CaF2)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而变化C.该体系中没有沉淀产生D.该体系中HF与CaCl2反应产生沉淀2、利用溶度积常数的概念判断沉淀的生成、溶解及转化例2(山东高考)在25℃下,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__________沉淀(填化学式),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已知25℃时K sp[Mg(OH)2×10-11, K sp[Cu(OH)2×10-20。
高中化学(八)属的腐蚀与防护高二4化学试题

实蹲市安分阳光实验学校课时跟踪检测(八)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金属腐蚀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腐蚀的实质:M+n H2O===M(OH)n+n2H2↑B.金属的化学腐蚀的实质:M-n e-===M n+,电子直接转移给还原剂C.金属的化学腐蚀必须在酸性条件下进行D.在潮湿的中性环境中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解析:选D 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的如果是吸氧腐蚀,则不生成氢气;金属发生化学腐蚀时,电子直接转移给氧化剂;金属的化学腐蚀不一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2.关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就是阳极B.负极就是阴极C.阳极上发生氧化反D.正极上发生氧化反解析:选C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就是原电池的负极(阳极)的金属发生氧化反被腐蚀,作为正极(阴极)的金属不被腐蚀。
3.下列举措不能防止或减缓腐蚀的是( )A.在制品表面镀一层金属锌B.将制品放置在潮湿处C.在中加入锰、铬金属,以改变结构D.将制品与电源负极相连解析:选B A项,在表面镀锌,使内部金属被保护;B项,在潮湿空气中易发生吸氧腐蚀;C项,在中加入锰、铬金属,制成不锈钢,能有效防止被腐蚀;D项,电源负极能为制品输入电子,防止Fe失电子被腐蚀。
4.下列事实不能用电化学理论解释的是( )A.轮船水线以下的船壳上装一数量的锌块B.铝片不用特殊方法保护C.纯锌与稀硫酸反时,滴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后速率加快D.镀锌铁比镀锡铁耐用解析:选B A项,在船壳上加锌块构成ZnFe原电池,锌作原电池的负极,从而保护正极铁不受腐蚀;B项,铝在空气中形成氧化膜,可保护铝,与电化学理论无关;C项,由于发生反Zn+Cu2+===Zn2++Cu,生成的铜附在锌表面构成了原电池,从而加快了反的速率;D项,一旦金属镀层受损后,分别形成了ZnFe原电池和FeSn原电池,前者Zn被腐蚀从而保护了铁,而后者Fe 首先被腐蚀,所以镀锌铁比镀锡铁耐用。
全国高二高中化学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二高中化学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地球的表面积被水覆盖着约有()A.51%B.61%C.71%D.81%2.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是什么?()A.江湖B.海洋C.冰川D.溪流3.淡水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A.2.23%B.2.33%C.2.43%D.2.53%4.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A.第二位B.第四位C.第六位D.第八位5.据《中国环境报》报道,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某市一条长约50公里的河水受到严重污染,对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危害。
经环保部门测定,被污染的河水pH在1~4之间,其他水质指标也严重超标。
2002年6月1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地表水质量作了明确规定,部分指标如下(除pH 外,各项目的单位: mg/L):A.石蕊试液B.酚酞试液C.pH试纸D.碳酸钠溶液【2】材料2中所指出的“氮”、“磷”、“锌”、“铅”,是指()A.单质B.元素C.离子D.分子【3】经测定,该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铅的质量分数为(1×10-5)%。
则该污水的水质属于(设该污水的密度为1g/cm3) ()A.I类B.Ⅲ类C.Ⅳ类D.V类6.不属于天然水净化混凝剂的是( ) A .硫酸铝 B .硫酸亚铁C .硫酸镁D .聚合铝7.FeSO 4·7 H 2O 用于天然水净化混凝剂,要调到pH 为9左右的主要原因是( )A .Fe 2+在碱性条件下易被氧化成Fe 3+B .FeSO 4·7 H 2O 溶于水后显碱性C .FeSO 4·7 H 2O 溶于水后显碱性D .以上都不对8.离子交换树脂能是一种( ) A .非电解质B .有机高分子电解质C .易溶于水的物质D .在溶液中能与异性离子交换的电解质9.硬水中溶解有较多的( ) A .钠的化合物 B .镁的化合物C .铝的化合物D .钙的化合物10.水污染主要来源于( )A .天然水跟空气、土壤长期接触B .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C .水生植物大量繁殖,海水大量蒸发D .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的排放11.适宜离子交换树脂再生的条件是( ) A .5%~8%的食盐水 B .5%~8%的硫酸溶液 C .5%~8%的碱性溶液D .5%~8%的硫酸铜溶液12.下列有关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色透明的水一定为软水 B .把井水过滤一定得到软水C .矿泉水一定为软水D .从盛有热水的锅盖上得到的水为软水13.下列有关硬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B .硬水中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C .硬水易生水垢,与肥皂作用不易起泡沫 D .硬水可以软化为软水二、填空题1.在一条鱼虾几乎绝迹的小河边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四座工厂,甲,乙,丙,丁四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Na 2CO 3,FeCl 3,Ca(OH)2,HC l 中的一种;某中学环保小组对河水检测时发现:甲处河水呈乳白色,乙处河水呈红褐色,丙处河水变浑浊,丁处产生气泡,河水仍然澄清,试回答:(1)四处河水排放的污染物分别是:甲 _,乙____ ,丙 ,丁 。
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二专题训练带答案(二)

一、填空题
1.下图为几种晶体或晶胞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晶体中,属于离子晶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冰、金刚石、MgO、CaCl2、干冰5种晶体的熔点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Cl晶胞与MgO晶胞相同,NaCl晶体的键能______(填“大于”或“小于”)MgO晶体。
(2)石墨晶体呈层状结构,层内每个正六边形拥有的碳原子的个数是________,层与层之间的作用力是______________。
(3)C60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只跟相邻的3个碳原子形成共价键,且每个碳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Co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_____。
5.GaAs的熔点为1 238℃,密度为ρ g·cm-3,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体的类型为___________,Ga与As以___________键键合。Ga和As的摩尔质量分别为MGag·mol-1和MAsg·mol-1,原子半径分别为rGapm和rAspm,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为NA,则GaAs晶胞中原子的体积占晶胞体积的百分率为___________。
(3)(全国Ⅲ高考改编) 具有 型结构(如图),X射线衍射实验测得 的晶胞参数为 ,则 为______nm。 也属于 型结构,晶胞参数为 ,则 为______nm。
8.碳元素的单质有多种形式,下图依次是 、石墨和金刚石的结构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属于______晶体,石墨属于______晶体。
(2)在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数与化学键数之比为______。
(2)一种四方结构的超导化合物的晶胞如图丙所示。晶胞中 和 原子的投影位置如图丁所示。
高中化学-高二复习题1、2

武汉外校2021级高二化学《选修2》期末复习题(一)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能够证明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分层排布的事实是( )A.电负性B.电离能C.第一电离能D.原子半径2.某元素原子3p能级上有一个空轨道,则该元素为( )A.Na B.Mg C.Al D.Si3.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其对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周期的是( )A.两种原子的电子层上全部都是s电子B.3p能级上只有一个空轨道的原子和3p能级上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离子D.原子核外的M层上的s能级和p能级都填满了电子,而d轨道上尚未有电子的两种原子4.下列电子排布式中,原子处于激发状态的是( )A.1s22s22p5B.1s22s22p63s2C.1s22s22p63s23p63d44s2D.1s22s22p63s23p63d34s25.下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W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B.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C.P能级未成对电子最多的是Z元素D.X元素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6.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Y原子B.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Y原子C.2p轨道上有一个空轨道的X原子与3p轨道上有一个空轨道的Y原子D.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Y原子7.下列表示式错误的是( )A.Na+的结构示意图:B. Na+的轨道表示式:C.Na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1D.Na的简化电子排布式:[Ne]3s1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可以有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B.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能量完全相同的电子C.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M层上的电子能量肯定比L层上的电子能量高D.如果某一基态3p能级上仅有2个电子,它们自旋方向必然相反二、填空题9.某元素原子共有3个价电子,其中一个价电子位于第三能层d轨道,试回答:(1) 该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价电子排布图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高二化学《有机化学》练习题

1、有机物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已知:① C、 E 均能发生银镜反应;②H 的结构简式为。
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 A 的分子式: ________________。
(2) 写出 E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
(3)F 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
(4)由 A 转化成 B 和 F 的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填序号 )。
①氧化反应②消去反应③加成反应④取代反应⑤还原反应(5)写出由 F 生成 H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新型锂离子电池中,需要一种有机聚合物作为正负极之间锂离子迁移的介质,该有机聚合物的单体之一用 F 表示,其合成方法如下:F的结构简式: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①⑤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A 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写出含有— OH 和— COOH 的 D 的同分异构体任意 1 种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4)写出 B→C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写出 E→F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从樟科植物枝叶提取的精油中含有下列甲、乙、丙三种成分:分子式 C 16H 14O2能使 Br2/CCl 4褪色部分性质能在稀 H 2 SO4中水解(丙 )(1)甲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
(2)由甲转化为乙需经下列过程(已略去各步反应的无关产物,下同):其中反应Ⅰ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二化学原电池测试题

高中化学原电池专题(21题)一、选择题1. 银锌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它的放电过程可以表示为Ag2O+ Zn+H2O = 2Ag+Zn(OH)2.电池放电时,负极发生反应的物质是A. AgB. ZnC. Ag2OD. Zn(OH)2解析: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对照化合价来看,负极为Zn,选B。
2. 某金属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的原电池中,锌为负极。
该金属A.铝B.铜C.铁D.镁解析: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说明该金属比氢活泼。
与锌做电池时锌为负极,说明该金属不如锌活泼。
对照金属活动顺序表的“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符合条件的有铁、锡、铅,选C。
3. 用于人造地球卫星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其电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
据此判断氧化银是A.负极,并被氧化B.正极,并被还原C.负极,并被还原D.正极,并被氧化解析:从反应来看,氧化银得电子,被还原,应为正极。
选B。
4. 发生原电池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在理论上可设计成原电池的化学反应的是A.C(s)+H2O(g)=CO(g)+ H2(g) ;△H>0B.Ba(OH)2·8H2O(s)+2NH4Cl(s)=BaCl2(aq)+2NH3·H2O(l)+8H2O(l);△H>0C.CaC2(s)+2H2O(l)→Ca(OH)2(s)+C2H2(g) ;△H<0D.CH4(g)+2O2→CO2(g)+2H2O(l) ;△H<0解析:放热反应△H<0,排除AB。
C项中无化合价变化,不能作为原电池,选D。
D项可设计成燃料电池。
5. 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A.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原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是还原反应C.原电池在工作时其正极不断产生电子并经过外电路流向负极D.原电池的电极只能由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6.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废旧电池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废旧电池的处理体现了对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ΔH4=-1367kJ·mol-1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C(s)不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s)+O2(g)===2CO(g) ΔH=-221kJ·mol-1
B.CH4 的燃烧热比 CO 的燃烧热大
C.ΔH4>ΔH3>ΔH2>ΔH1
D.CO(g)具有的能量比 CO2(g)高
(3) 等 质 量 的 煤 分 别 通 过 以 上 两 条 不 同 的 途 径 产 生 的 可 利 用 的 总 能 量 关 系 正 确 的 是
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1 比 2 多 B.1 比 2 少
C.1 和 2 在理论上相同
(4)根据能量守恒定律,E1、E2、E3、E4 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的焓变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 不同
题组 2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盖斯定律
题组 4 能量变化知识的综合应用
10.煤燃烧的反应热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利用:
途径 1:C(s)+O2(g)===CO2(g) ΔH=E1kJ·mol-1①
途径 2:C(s)+H2O(g)===H2(g) +CO(g) ΔH=E2kJ·mol-1②
H2(g) +1/2O2(g)===H2O(g) ΔH=E3kJ·mol-1③
6.已知 1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 143kJ,18g 水蒸气变成液态水放出 44kJ 的热
量。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
O===O H—H H—O(g)
1mol 化学键断裂时
需要吸收的能量/kJ
496
436
x
则表中 x 为( )
A.920
B.557
C.463
D.188
题组 3 燃烧热和中和热
7.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实验测得中和热为 53.5kJ·mol -1,数值结果比 57.3kJ·mol-1 低,产生偏差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 NaOH 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 NaOH 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 NaOH 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 H2SO4 溶液的温度 8.已知:①H2O(g)===H2O(l) ΔH=-Q1kJ·mol-1
专题 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题组 1 焓变与物质能量变化的关系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热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发生 B.Na 转化为 Na+时,吸收的能量就是该过程的反应热 C.水蒸气变为液态水时,放出的能量就是该变化的反应热 D.同温同压下,反应 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 相同 2.反应 A+B―→C(ΔH<0)分两步进行:①A+B―→X (ΔH>0),②X―→C(ΔH<0)。下列 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
11.现有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C(s)+O2(g)===CO2(g) ΔH1=-393.5kJ·mol-1
②2CO(g)+O2(g)===2CO2(g) ΔH2=-566kJ·mol-1
③CH4(g)+2O2(g)===CO2(g)+2H2O(l)
ΔH3=-890kJ·mol-1
3
④CH3CH2OH(l)+3O2(g)===2CO2(g)+3H2O(l)
C.-259.7kJ·mol-1
D.-519.4kJ·mol-1
1
5.单斜硫和正交硫转化为二氧化硫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单斜,s)===S(正交,s) ΔH=+0.33kJ·mol-1
B.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
C.相同物质的量的正交硫比单斜硫所含有的能量高
D.①表示断裂 1molO2 中的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比形成 1molSO2 中的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 少 297.16kJ
4.已知:2Zn(s)+O2(g)===2ZnO(s) ΔH=-701.0kJ·mol-1 2Hg(l)+O2(g)===2HgO(s) ΔH=-181.6kJ·mol-1
则反应 Zn(s)+HgO(s)===ZnO(s)+Hg(l)的ΔH 为( )
A.+519.4kJ·mol-1
B.+259.7kJ·mol-1
CO(g)+1/2O2(g)===CO2(g)
ΔH=E4kJ·mol-1④
(1)途径 2 相比途径 1 有较多的优点,请写出其中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四个热化学方程式中哪个反应的ΔH>0______(填序号)。
2
②C2H5OH(g)===C2H5OH(l) ΔH=-Q2kJ·mol-1 ③C2H5OH(g)+3O2(g)===2CO2(g)+3H2O(g) ΔH=-Q3kJ·mol-1
下列判断正确是( )
A.酒精的燃烧热ΔH=-Q3kJ·mol-1
B.由③可知 1molC2H5OH(g)的能量大于 2molCO2(g)和 3molH2O(g)的总能量
C.H2O(g)→H2O(l)释放出了热量,所以该过程为放热反应
D.23g 液态酒精完全燃烧生成 CO2(g)和 H2O(l),释放出的热量为(0.5Q3-0.5Q2+1.5Q1)kJ
9.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ΔH 的绝对值均正确)( )
A.C2H5OH(l)+3O2(g)===2CO2(g)+3H2O(g) ΔH=-1367.0kJ·mol-1(燃烧热) B.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kJ·mol-1(中和热) C.S(s)+O2(g)===SO2(g) ΔH=-269kJ·mol-1(反应热) D.2NO2===O2+2NO ΔH=+116.2kJ·mol-1(反应热)
E.1molC2H5OH 蒸气完全燃烧生成 CO2 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大于 1367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