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全册)---副本讲解学习
2018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学案[全册]
第一讲、机械运动课时:第____课时时间:________【考点聚焦】测量的初步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长度的测量。
2.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体积的测量。
3.误差和错误。
4.长度的测量方法。
【知识结构】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 Km=1000 m;1 dm=0.1m;1 cm=10-2m;1 mm=10-3m;1μm =10-6m;1 nm =10-9m常考的物理长度估测课桌的高度约0.75 m,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 cm,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为20~30 cm,一支铅笔长度约20 cm, 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1.5 m,教室每层楼高约3 m,一张纸的厚度约0.1 mm(3)测量: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行);会看(视线与尺面垂直);会读(数据包括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单位);会使用磨损刻度尺进行测量。
2.时间的测量特殊的测量方法:长度的测量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用积累法测微小长度,比如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用尺规配合法测硬币直径、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棉线)法测量地图上铁路长度、圆的周长;用滚轮法测量操场的周长、从家到学校的距离.(1)测量工具:秒表、手表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1h= 60 min= 360 s.(3)测量:累积法估测时间,比如测脉搏跳一次的时间:先用秒表测脉搏跳若干次所花的时间,再用时间除以次数得到脉搏跳一次所花的时间。
常考的时间估测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0.4 s;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 s;普通中学生跑完100 m用时约15 s;脉搏1 min内跳动的次数约75次.考点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2.参照物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完整版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主要涉及教材第二章《力和运动》和第四章《热学》。
详细内容包括: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机械能、内能、热量传递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的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实验器材(滑轮、小车、弹簧测力计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如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相互推开,让学生感受力和运动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牛顿三定律的应用:分析一个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讲解如何运用牛顿三定律求解。
(2)动量守恒:讲解一个碰撞问题,说明动量守恒的条件和求解方法。
(3)能量守恒:以一个物体自由下落为例,解释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换,强调能量守恒。
3.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典型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难点:针对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行详细讲解。
六、板书设计1. 牛顿三定律2. 动量守恒3. 能量守恒4. 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物体沿斜面向下滑动,已知斜面倾角和物体质量,求物体滑到斜面底部的速度。
(2)两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发生弹性碰撞,已知两物体质量、初速度,求碰撞后的速度。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1)研究物体在复杂力作用下的运动,如圆周运动、抛体运动等。
(2)探讨动量和能量的守恒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应用,如天体运动、化学反应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牛顿三定律:理解每个定律的含义,能熟练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完整版)2018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全部)
间内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甲车的速度.由图得出甲车追上
乙车的时间(20 s),再行驶30 s两车行驶的路程,求出两车距
离。
学生随堂巩固
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A.课桌高度约为80 cm B.考场内的气温约为50 ℃ C.一份理化试卷的质量约为80 g D.初中生跑50 m所需时间约为3 s
四、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易错警示]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是针对由于测量的 人导致的误差而言,且最后结果保留的有效数字的位数与测 量过程量应保持一致.
★常考点二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 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或静止时,必须选择另一个 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 参照物 .
[帮你归纳] 1.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2.15 ℃时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3.自行车的速度为5 m/s.
3.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 不变 的运动,叫 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 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为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图像.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 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变化的,即在相等 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不相等 ,这种 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看图回答: 1、此时汽车的速 度是多少?
2、汽车的行驶总 里程是多少?
3、此次汽车的行 驶里程是多少?
★典例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例1 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2.50 cm.如图乙 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337.5 s.
例1 图
解析:这把刻度尺零刻度已经磨损,它把刻度线1当作0, 则物体右边所对的3.50要减去当成0刻度线的1 cm即2.50 cm.秒表读数时先看小圈,它每一大格表示1分钟,大圈每 一大格表示1秒,每一小格表示0.1秒,从小圈可以看出分 针超过5分钟且在后0.5分内,而没有到达6分钟,则应该 读成5分37.5秒,即为337.5 s.
2018年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2018年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教案:2018年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讲解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九年级物理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九年级物理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九年级物理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难点: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等)。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例,如闪电和雷声的先后顺序,引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好奇心。
2. 理论讲解: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出本次课的主要概念和原理,如电流、电压、电阻等,并进行解释和讲解。
3. 实验演示:使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如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电阻器的调节等。
4. 学生自主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自主实验,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5.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引导学生思考物理规律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6. 课堂小结:7.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复习。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掌握九年级物理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难点: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是否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拓展延伸:给出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拓展题目,让学生进行课后思考和探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018年物理中考复习教案:物态变化.doc
2018年物理中考复习教案:物态变化一、单元复习目的 1、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掌握物态变化规律及特点,会画熔化、凝固、沸腾图象及其意义。
3.掌握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的吸、放热问题。
4.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
5.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6.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并能解释。
7.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开放、探究,创新能力,学生自己摄取知识,加强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1、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框架 2、解答疑难问题三、复习内容通过本章的教学,应使学生知道物质三态变化的各种热现象,知道在各种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情况,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的生活、生产中或自然界中的现象。
各种热现象中,晶体的熔化、熔点,液体的沸腾、沸点,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等讲授知识的重点。
作为预备性知识,本章开头讲的是温度、温度计。
讲授时,液体温度计是重点。
四、知识梳理定义温度摄氏度的定义工作原理测量实验用温度计种类体温计寒暑表使用定义熔化吸热晶体熔化规律非晶体熔化特点定义凝固放热晶体凝固规律非晶体凝固特点3456782018-03-04一、单元复习目的 1、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掌握物态变化规律及特点,会画熔化、凝固、沸腾图象及其意义。
3.掌握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的吸、放热问题。
4.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
5.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6.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并能解释。
7.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开放、探究,创新能力,学生自己摄取知识,加强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1、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框架 2、解答疑难问题三、复习内容通过本章的教学,应使学生知道物质三态变化的各种热现象,知道在各种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情况,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的生活、生产中或自然界中的现象。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完整版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的相关内容,主要涉及教材第十二章《电学基础知识》和第十三章《磁学基础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的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磁场的基本性质,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现象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学会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应用。
3. 了解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掌握磁场的基本性质,了解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路的分析与计算,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
教学重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磁场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演示电路板,电源,导线,灯泡,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磁场演示器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电源、导线、灯泡、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引导学生回顾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例题讲解:(1)计算给定电阻、电流和电压下的电功率。
(2)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计算相关物理量。
练习题1:根据给定的电路图,计算各电阻的电流和电压。
练习题2:已知一个灯泡的额定电压和功率,求其电阻,并计算在实际使用时,当电源电压变化时,灯泡的实际功率。
4. 知识拓展: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六、板书设计1. 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和关系。
2.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3. 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4. 磁场的基本性质,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现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给定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2)分析一个实际电路中的串并联关系,计算各电阻的电流和电压。
2. 答案:(1)电流 = 电压 / 电阻。
2018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教案:2018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力和运动2. 第二章压强与浮力3. 第三章机械能4. 第四章声现象5. 第五章光现象6. 第六章透镜及其应用7. 第七章质量与密度8. 第八章温度与热量9. 第九章电流与电路10. 第十章电压与电阻11. 第十一章电能与电功率12. 第十二章磁现象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并掌握物理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内涵和外延。
2. 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册、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根据教材内容,详细讲解物理概念、原理和规律,并通过例题进行解释和应用。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练习: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根据讲解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相关的作业题目,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 答案:提供详细的作业答案,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复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建议,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的解析1. 抽象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讲解电流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电流的本质,以及它是如何通过导体流动的。
2. 复杂公式的推导:如电能公式 E = Pt,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功率和时间如何决定电能的多少。
2018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全册)
第一讲、机械运动课时:第_______ 时时间:____________【考点聚焦】测量的初步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长度的测量。
2 •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体积的测量。
3•误差和错误。
4・长度的测量方法。
【知识结构】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n)、分米(dm)、厘米毫米(mm、微米(卩m、纳米(nn)。
1 Km=IOOO m 1 dm=0.1m; 1 Cm=IO^2m 1 mm=10m 1 卩m =1C>6m 1 nm =109m 常考的物理长度估测课桌的高度约0.75 m,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 CrrI,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为20-30 Cm J一支铅笔长度约20 Crn,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1.5 m,教室每层楼高约3 m, 一张纸的厚度约0.1 mm(3)测量: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行);会看(视线与尺面垂直);会读(数据包括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单位);会使用磨损刻度尺进行测量。
司二适时总结! 特殊的测量方法:长度的测量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用积累法测微小长度,比如细铜丝1 I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用尺规配合法测硬币直径、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棉・I线)法测量地图上铁路长度、圆的周长;用滚轮法测量操场的周长、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2. 时间的测量(1 )测量工具:秒表、手表等。
(2) 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1h= 60 min=360 s.(3) 测量:累积法估测时间,比如测脉搏跳一次的时间:先用秒表测脉搏跳若干次所花的时间,再用时间除以次数得到脉搏跳一次所花的时间。
常考的时间估测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0.4 S ;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 s ;普通中学生跑完100 m 用时约15 S ;脉搏1 min内跳动的次数约75次. 考点二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2.参照物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018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全册)
“限速 5公
里”的是( )
-3-
汾陈乡初级中学
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
9.一座大桥长 1.6Km,一列长 200m 的火车以 15m/s 的速度通过此桥,火车完全通过
此桥所需的时间为多少?
【
教
学
反
思
】
-4-
汾陈乡初级中学
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
第二讲、声现象
常考的时间估测 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 0.4 s;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 50 s;普通中
学生跑完 100 m 用时约 15 s;脉搏 1 min 内跳动的次数约 75 次. 考点二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位置 的改 变叫机械运动)
C.听诊器减少了噪声的干扰
D.听诊器靠固体传声效果好
6.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小实验现象。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
传声能力比空气
。
4.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
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项都不同
5.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见患者心跳的声音,这是由于
〔〕
A.听诊器能自动收集有用的声音 B.听诊器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响度
2.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 (1) 在声源处减弱 ;(2)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 在人耳处减弱 。 考点四 声的利用
2018届初三中考物理总复习全册知识点回顾及训练教学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目录第一讲声、光综合复习 (1)第二讲电功率 (12)第三讲多状态电路分析 (21)第四讲力与运动 (30)第五讲质量与密度 (42)第六讲压强 (51)第七讲浮力 (61)第八讲功与机械能 (70)第一讲声、光综合复习【教学目标】1.声音的产生、传播及特征;2.光的直线传播特性。
【教学重点】1.光的折射定律;2.光的反射定律掌握及作图;【教学难点】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进门得分】1.(凉山州13题)小明身高为1.5m,站立在平面镜前2m处,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秒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1.5m,像变大B.2m,像变小C.3.6m,像不变D.4.4m,像不变2.(深圳15题)如图是蜡烛的成像规律图,它的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是()A.投影仪B.放大镜C.照相机D.潜望镜3.(凉山州12题)下列对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静海的水中可看到拱桥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B.注满水的游冰池,池底看起来变浅了,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C.人在阳光下,地面上出现影子,是光的折射现象D.雨后天晴,天空出现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教学内容】一、声现象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______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靠_________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______,在液体中较_______,而在气体中最_______。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_________m/s,_________不能传声。
考点二:声音的特征3.音调:指声音的________,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即每秒振动的次数)决定的,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越高,发出的声音音调就越_______。
4.响度:指声音的________,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有关,还跟人与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
5.音色:也叫音质或音品,它与发声体本身的特征有关,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
河南省2018届九年级中考物理复习教案:《电磁铁》
电磁铁【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磁铁;2.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过程和方法:1.通过探究电磁铁磁性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是态度,初步领会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电磁铁的概念及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难点: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教具准备】投影仪、微机;螺线管,铁棒,几个小磁针,一个线圈匝数可以改变的电磁铁,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和一小堆大头针。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讨论法、推理法、实验法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提出问题1】如果要使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应该怎么办呢?【猜想】增大电流、螺线管绕密些、中间插一个铁芯等方法。
【实验】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演示实验:先将小磁针放在螺线管的两端,通电后观察小磁针偏转的程度,再将铁棒插入螺线管,通电后观察小磁针偏转的程度。
【现象】插入铁芯的通电螺线管的磁性明显增强,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电磁铁1.【概念】我们把插有铁芯的螺线管叫做电磁铁。
【提出问题2】为什么插入铁棒后,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会增强呢?2.【原理】铁心插入通电螺线管,铁心被磁化,也要产生磁场,于是通电螺线管的周围既有电流产生的磁场,又有磁铁产生的磁场,因而磁场大大增强了。
【提出问题3】电磁铁与永磁体相比,有些什么特点呢?它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二)怎样使电磁铁的磁性强【猜想】1.电磁铁的磁场强弱可能与电流的大小有关,因为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磁场可能就越强;2.电磁铁的磁场强弱可能与线圈的匝数有关,因为一匝线圈要产生一定的磁场,匝数多,则产生的磁场也会增强。
3.电磁铁的磁场强弱可能与所插入的铁芯粗细有关,因为越粗,铁的质量越大,磁化的量越大。
2018年中考物理复习备考讲座材料
(1)由图可知,风向是 向西 ;
(2)a车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北
① a车可能 静止 在公路上;
②a车可能 向东 运动;
西
南
东
③a车可能 向西 运动,但车速 小于 风速 ;
(3)b车的运动情况是 向西 运动,且车速 大于 风速。
例3 :如图甲是一物体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
(4)实验中用到的实验器材有: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
例7 :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 系如图甲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 则: (1)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应该是乙中的( D ) (2)你选择该答案的理由是:
水的质量增加,因其它条件不变,水的沸点不 变,但加热时间延长。
立足教材 关注热点
把握基础 强化应用
—对2018届初三中考物理复习教学建议
凯里学院附属中学
万久长
一、黔东南州中考物理试题组成简介
(一)试卷结构
试卷中有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简答题和计 算题。全卷共90分。
题型及所占分值
题型 选择题 分值 24
填空题 14--16
作图题 6
实验探究题 18--22
要善于在教学中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千方百计、百计千
方地去挖概念、扣概念,这样,你的教学才会有滋有味,也才
能将你的教与学生的学真正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例如:“热”字有多种物理含义,有时表示热量,有时表 示内能,有时却表示温度。 ① 天气很热,这里的热表示 温度 ;
② 木材燃烧时产生热,这里的热表示 ③熔化吸热,这里的热表示 热量
此时的电功率为:P高温 = 1100W
(2)开关S置于 1 时,电阻R1与R2串联,为保温焖饭档 ,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 =0.1A,
2018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全册)
第一讲、机械运动课时:第____课时 时间:________ 【考点聚焦】测量的初步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长度的测量。
2.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体积的测量。
3.误差和错误。
4.长度的测量方法。
【知识结构】考点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
1 Km=1000 m ;1 dm=0.1m ;1 cm=10-2m ;1 mm=10-3m ;1μm =10-6m ;1 nm =10-9m 常考的物理长度估测课桌的高度约0.75 m,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 cm,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为20~30 cm,一支铅笔长度约20 cm, 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1.5 m,教室每层楼高约3 m,一张纸的厚度约0.1 mm(3)测量: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行);会看(视线与尺面垂直);会读(数据包括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单位);会使用磨损刻度尺进行测量。
2.时间的测量特殊的测量方法:长度的测量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用积累法测微小长度,比如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用尺规配合法测硬币直径、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棉线)法测量地图上铁路长度、圆的周长;用滚轮法测量操场的周长、从家到学校的距离.(1)测量工具:秒表、手表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1h= 60 min= 360 s.(3)测量:累积法估测时间,比如测脉搏跳一次的时间:先用秒表测脉搏跳若干次所花的时间,再用时间除以次数得到脉搏跳一次所花的时间。
常考的时间估测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0.4 s;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 s;普通中学生跑完100 m用时约15 s;脉搏1 min内跳动的次数约75次.考点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2.参照物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全册)---副本第一讲、机械运动课时:第____课时时间:________ 【考点聚焦】测量的初步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长度的测量。
2.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体积的测量。
3.误差和错误。
4.长度的测量方法。
【知识结构】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 Km=1000 m;1 dm=0.1m;1 cm=10-2m;1 mm=10-3m;1μm =10-6m;1 nm =10-9m常考的物理长度估测课桌的高度约0.75 m,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 cm,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为20~30 cm,一支铅笔长度约20 cm, 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1.5 m,教室每层楼高约3 m,一张纸的厚度约0.1 mm(3)测量: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行);会看(视线与尺面垂直);会读(数据包括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单位);会使用磨损刻度尺进行测量。
总结:特殊的测量方法:长度的测量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用积累法测微小长度,比如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用尺规配合法测硬币直径、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棉线)法测量地图上铁路长度、圆的周长;用滚轮法测量操场的周长、从家到学校的距离.2.时间的测量(1)测量工具:秒表、手表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1h= 60 min= 360 s.(3)测量:累积法估测时间,比如测脉搏跳一次的时间:先用秒表测脉搏跳若干次所花的时间,再用时间除以次数得到脉搏跳一次所花的时间。
常考的时间估测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0.4 s;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 s;普通中学生跑完100 m用时约15 s;脉搏1 min内跳动的次数约75次.考点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2.参照物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考点三、运动的快慢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国际单位是米每秒(m/s)。
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区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求速度用v=s/t求速度用V=s/t求路程s内的平均速度常考的物体运动的速度的估测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自行车的行驶速度约为5 m/s.【链接中考】1.单位换算:8.5m= cm; 36000nm= km 15cm3= m3。
2.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A、B两个小木条的长度,其中对木条的测量是正确的,这个木条的长度是 cm。
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B.测量中误差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C.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尽量减小 D.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4.把一根刻度尺均匀但不准确的直尺跟标准直尺进行比较,当两尺零刻度线对齐时,不准确尺的30.00cm刻度线正好与标准尺的29.50cm刻度线平齐,由上面读数可知标准尺的分度值是。
若用不准确的直尺测得笔盒的长度为15cm,则用标准尺测得笔盒的长度为 cm。
5.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图中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图像,正确的是()6. 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车窗B.铁轨 C.路边的树 D.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7.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
以行人为参照物汽车()A.向东运动B.向西运动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8.校园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为了广大师生的安全,交警部门在校园和校园附近安放了图所示的四个标志,其中表示“限速5公里”的是( )9.一座大桥长1.6Km,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15m/s的速度通过此桥,火车完全通过此桥所需的时间为多少?【教学反思】第二讲、声现象课时:第____课时时间:________ 【考点聚焦】声现象涉及到的考点有: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声音的传播3.声速及有关计算4.乐音的三要素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
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知识结构】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1)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2)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均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1)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2)大小:15℃空气中声速为 340m/s 。
(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即: V固>V液>V气。
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1.物体发生振动且声波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2.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响度要足够大,声源距人耳不能太远;3.有良好的听觉器官。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色、响度和音调。
考点三噪声及噪声的控制1.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害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考点四声的利用1.超声波(频率高于 20 000Hz 的声音)(1)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
(2)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
2.次声波(频率低于 20 Hz 的声音)(1)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
(2)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3.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回声定位,B超。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超声波碎石。
【方法提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大。
3.利用回声可求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等问题。
4.运用声音的三要素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
5.噪声的控制方法。
【链接中考】1.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而产生的。
2.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是反映声音的,响度是反映声音的,我们通过声音区分不同乐器是靠。
3.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隔着枕头能够清楚第听到手表“滴答”声,这说明枕头的传声能力比空气。
4.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项都不同5.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见患者心跳的声音,这是由于〔〕A.听诊器能自动收集有用的声音 B.听诊器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响度C.听诊器减少了噪声的干扰D.听诊器靠固体传声效果好6.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小实验现象。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
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曲线。
7.“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杨光能模仿单田芳、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歌声是通过传播的.8.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 m/s) 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教学反思】第三讲、物态变化课时:第____课时时间:________ 【考点聚焦】本部分涉及到的考点有:1.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
2.物质三态间相互转化及吸热、放热的情况。
3.晶体的熔点,并会查熔点表。
4.液体的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5.液体的沸腾和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6.应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知识结构】考点一温度及其测量1.温度(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常考的温度估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人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18~25 ℃.2.温度计(1)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使用方法:①估:估计被侧物体的温度。
②选:据估测温度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③看: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④放: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要接触容器底或侧壁。
⑤读:待示数稳定后读取,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⑥记:正确记录测量的温度,不要漏掉单位。
考点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物体熔化时需要吸热。
2.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物体凝固时需要放热。
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非晶体熔点和凝固点有没有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物质先变稀,最后成为液体。
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吸收热量考点三 汽化和液化1.汽化: 物体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物体汽化需要吸热。
(1)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和沸腾的比较:2.液化: 物质从气 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气体液化后体积会大大地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或二者兼用。
考点四 升华和凝华1.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升华过程吸热。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 樟脑丸、钨等。
如用久的白炽灯灯丝变细,就是由于灯丝升华的缘故。
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放出热量熔化 图像凝固 图像举 例 海波、水晶、石英、食盐、各种金属沥青、玻璃、松香、石蜡异同点 蒸 发沸 腾不 同 点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 必须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 缓慢的汽化现象 剧烈的汽化现象 温度降低温度保持不变相同点 1.都是汽化现象2.都使液体变为气体3.都要吸收热量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