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仪光谱检测作业指导书【最新版】

合集下载

NITON XL2光谱仪作业指导书

NITON XL2光谱仪作业指导书

1为规范光谱检测工作,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适用于电力系统光谱分析人员与相关人员进行混料分选、粗定材质和材质复核等工作。

3编制依据DL/T 991/2006《电力设备金属光谱分析技术导则》《NITON XL2光谱仪用户手册》4光谱检测试验作业流程4.1检测前的准备工作4.1.1试验委托单上基本信息是否与样品信息一致。

4.1.2委托检测项目是否在本业务范围内。

4.1.3待测样品检测面如有油污或腐蚀,应适当打磨清理。

4.1.4检测前必须认真阅读《NITON XL2光谱仪用户手册》,熟悉仪器各种功能菜单和操作。

4.2检测阶段4.2.1开启仪器按照《NITON XL2光谱仪用户手册》所述,装好电池,按住开机/关机键,待LED警示灯闪烁后松开,仪器将自动启动,并进入登陆界面,任意点击触摸屏,出现警告(小心辐射),点击“是”继续,输入初始密码“1234”,再点击“进入”,系统进行自检,待自检结束后,即登陆仪器,进入主界面。

4.2.2选择样品类型在主菜单中选择“样品类型”,例如:选择“金属”,再选“常见金属”就可以分析金属样品了。

下次开机后直接选择“分析”,仪器就进入常见金属的分析界面。

4.2.3确保光谱仪状态良好,无异常现象。

4.2.4对标准钢样进行检测,以确定光谱仪的示值偏差。

4.2.5对样品进行光谱检测,检测的结果仪器会自动保存,并生成唯一性试验序号。

4.2.4检测中,发现操作失误或数据异常应放弃本次试验结果,重新进行试验。

4.3试验结束4.3.1试验结束后,接连点击“返回/退出”键,屏幕返回到登陆界面时,按住开机/关机键,待仪器自行关闭。

4.3.2认真填写《光谱仪使用记录》。

4.4检测数据的处理、记录和保存4.4.1试验员填写光谱检测报告,光谱检测原始记录(包括试验序号)纸质版和电子版,按照要求填写,字迹工整、准备、清楚、不得涂改。

4.4.2审核人员负责校对报告。

4.4.3负责人要对光谱检测报告全部负责,如对报告单中的数据和内容存在质疑,可以根据情况,要求重新进行试验。

光谱仪光谱检测作业指导书【最新版】

光谱仪光谱检测作业指导书【最新版】

光谱仪光谱检测作业指导书【最新版】光谱仪光谱检测作业指导书(ISO9001-2015)1.0总则(1)为了规范光谱检测工作,保证检测工作质量和安全操作,特制定本检测工艺。

(2)本工艺适用于ARC-MET930、NITON XLT800光谱仪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产品的光谱检测工作。

适用于碳、硫、磷、硅、锰、镍、铬、钛、铝、钨、铜、钼、铌、钒和钴等元素的定量或半定量测定。

其他型号的光谱仪的光谱检测工作可参照本工艺,编制相应的专用工艺或检验方案。

2.0依据(1)相关的规程、材料标准等(2)ARC-MET930光谱仪使用手册(3)NITON XLT800系列合金分析仪使用手册3.0方法、程序、内容和要求3.1 要求3.1.1安全要求(1)环境要求:对于易燃易爆环境中的作业,应当具备动火条件。

(2)位置要求:要求工位易于操作,即够得着。

(3)空间要求:打磨的空间,放置仪器设备的空间。

(4)安全措施不到位,不准进行检测工作。

3.1.2 人员要求负责资料审查的人员必须具有3年以上特种设备设计、制造经验,材料专业,大专以上学历,且具有工程师及以上职称;负责检测的人员必须具备特种设备检验人员或材料检验资质。

3.2 程序、方法、内容3.2.1 资料审查(1)审查试样的设计、材料牌号、规格等资料。

(2)审查试样以往的检测、运行资料等。

3.2.2 检测准备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做好仪器开机启动工作。

对于有辐射影响的,要做好防护工作。

3.2.3 试样准备:(1)平面试样直接用标准探头适配器,圆棒、管、螺栓等选择适当的适配器。

(2)打磨试样时,一定要将氧化层锈层打磨掉,全部露出金属本体,打磨面积φ30mm左右。

被测点要干净,不能有手印、锈迹、油污、裂纹。

(3)有些试样可以用酒精清洗。

(4)不同基体的被测材料最好用不同的砂纸打磨,以免影响测试精度。

(5)测点要能代表被测材料的成分含量。

3.2.4 取样(1)现场装置上的设备、管道等,由于其在役的状况,进行宏观检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相关部位(2)出于安全的原因,在上条所确定的部位中,选择可安全操作的位置。

光谱作业指导书

光谱作业指导书

光谱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光谱是研究物质结构和性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生物等领域。

本指导书旨在为光谱作业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光谱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常见的光谱仪器的使用方法;3. 学习光谱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 分光光度计:型号XYZ-123;2. 标准溶液:A溶液、B溶液、C溶液;3. 试剂:甲醇、硫酸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如有故障及时修理或更换;b. 清洗光学元件,确保无污染;c. 校准仪器,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2. 光谱测量a. 打开分光光度计电源,待仪器预热后进行测量;b. 调节仪器参数,如波长、积分时间等,根据实验要求进行设置;c. 使用甲醇进行基线校正,确保测量结果准确;d. 分别加入A溶液、B溶液和C溶液,记录吸光度数据;e. 绘制吸光度-波长曲线,进行光谱数据分析。

3. 数据处理和分析a. 对测得的吸光度数据进行平滑处理,排除噪声干扰;b. 计算各样品的最大吸光度和波长;c. 利用光谱数据,分析样品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五、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使用化学试剂时,注意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护目镜等;2. 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注意实验室卫生和安全;3. 注意仪器操作规范,避免损坏仪器和发生意外事故。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A溶液的光谱图显示吸收峰位于400 nm附近,推测其主要成分为某种有机化合物;2. B溶液的光谱图显示吸收峰位于600 nm附近,推测其主要成分为某种无机物;3. C溶液的光谱图显示吸收峰位于800 nm附近,推测其主要成分为某种混合物。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光谱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并成功测量了A、B、C三种溶液的光谱数据。

通过对光谱数据的分析,我们初步推测了各溶液的成分和性质。

光谱仪作业指导书

光谱仪作业指导书

光谱仪作业指导书
光谱仪作业指导书是一份指导如何操作光谱仪进行样品分析的文件。

以下是一个光谱仪作业指导书的基本内容:
1.概述:介绍光谱仪的基本原理、结构、功能以及适用范围等。

2.光谱分析前的准备:包括样品制备、仪器调整、标准品制备等。

3.施工应具备的条件:如环境要求、仪器设备等。

4.光谱分析工艺:包括样品制备、仪器调整、测量参数设置、测量方法等。

5.光谱分析质量检查与控制:包括样品制备、仪器调整、测量参数设置、测量方法等。

6.职业安全:如使用光谱仪时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等。

7.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列出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8.附录:包括一些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标准品制备方法等。

以上是光谱仪作业指导书的基本内容,具体内容可能因仪器型号和使用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优质】光谱仪作业指导书-实用word文档 (6页)

【优质】光谱仪作业指导书-实用word文档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光谱仪作业指导书篇一:光谱分析作业指导书目录1、概述2、光谱分析前的准备3、施工应具备的条件4、光谱分析工艺5、光谱分析质量检查与控制6、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1.概述1.1.工程简介:陕西府谷清水川电厂一期工程(2×300MW空冷机组)由西北电力设计院负责设计,西北电力建设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担任工程监理,我公司承担#1机组安装任务。

锅炉为上海锅炉厂生产的SG-1065/17.5-M8XX型亚临界参数、中间再热、四角切圆、固态排渣、轻油点火、自然循环汽包炉;锅炉本体为紧身封闭、全钢架悬吊结构。

锅炉参数:过热蒸汽: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 1065 t/h额定蒸发量1014 t/h额定蒸汽压力17.5 MPa·g额定蒸汽温度541℃ 再热蒸汽:蒸汽流量(BMCR) 876.5 t/h 进口/出口蒸汽压力(BMCR) 4.02/3.82 MPa·g 进口/出口蒸汽温度(BMCR)332/541℃ 给水温度(BMCR)280 ℃ (注:压力单位中“g”表示表压)1.2 本工程光谱分析工作主要范围:本工程光谱分析工作主要是锅炉部分、汽机部分、热工部分的合金设备复查和合金焊缝光谱复查。

此外,还有一些零星委托检查工作。

锅炉部分光谱分析工作为:炉顶吊挂装置、炉顶密封系统、过热器管子及附件、过热器集箱及附件、再热器集箱及附件、过热器连通管、省煤器附件、水冷壁附件、汽水取样装置等。

汽机部分光谱分析工作为:导汽管道及附件、主蒸汽管道及附件、高温再热器管道及附件、抽汽管道的合金部件、轴封管道的合金部件、汽轮机缸内外合金设备。

热工部分光谱分析工作为:附属在各个系统上的合金接管座、管子、阀门等。

本工程涉及的材质主要有12Cr1MoV、15CrMo、35CrMo、A335P91、10CrMo910、1Cr18Ni9Ti、1Cr13、16Mn、15NiCuMoNb、25Cr2Mo1V、A335P22、T23等。

光谱仪作业指导书

光谱仪作业指导书

产品prod 过程proc 1.说明:若无特殊情况(雷雨天或停电),光谱仪严禁频繁开关,在正常情况下光谱仪处于常开状态。

计算机可以关闭。

6.设备维护Equipment maintenance 6.1 测试完成每个试样后用钨钢刷清理电极表面及测试平台内电极激发粉末。

6.3 当载入数据后,标样的理论值和实测值误差超过标样范围时,需进行完全标准化。

6.4 电极每过三个月进行清除表面其他金属粉或烧灼。

2.3 每次启动设备进行试验或氩气中断后,需清理氩气通道内混杂气体,确保试验准确性。

2.4 选择与被测零件化学成分近似的标样进行测量,每次测量标样都需选择没有试验的地方,目测间隔大于5mm ,如测量面试验点较多,则需重新磨样。

3. 化学成分检测Chemical elements test 成分相补偿。

2.6 每次更换检测产品或材料时,要使用专用铁刷轻刷电极(图-5),保证无烧焦物质残留在电极上。

2.5 把被测面朝下,紧靠载物台,通过转动图-3旋钮,控制接地杆上下运动,取、装零件,每次试验之前接地杆必须落下,如图-4。

2.7按操作软件中的F2或白色按钮(图-6)进行检测,听到声音后,等到过程结束,化学元素自动显示在操作界面上。

3.1把零件装在载物台上,然后按照步骤2.5、步骤2.6、步骤2.7的顺序,注意同一个测试零件测试点之间的间距。

2.2 每次启动设备进行试验时,设备需提前预热4个小时,保证设备有预热时间。

见图-1左为氩气气压,右为瓶内气体压力1.3 光谱分析仪氩气气压为0.4MPa ,并且瓶内气体大于1Mpa2.1将光谱仪开关调至“I”档,打开光谱分析仪,打开电脑中的操作软件。

2. 校准Calibration 1.4 零件被测面经光谱磨样机打磨过,粗糙度适中,表面纹路一致,磨样时不能浸冷却物质金属材料化学元素含量参考文件 Reference document GB/T4336-2002产品或材料化学成分检测操作指导书(Operation instruction)批准Approved By 审核 Checked By 编制 Prepare By 文件编号DocumentNo.材料清单 M aterial list重要检查点 Important check point 1.1 电源接口要正常,稳压器工作正常。

光谱仪-作业指导书

光谱仪-作业指导书

产品product:过程process:1.作业准备Operation prepare2.6 每次更换检测产品或材料时,要使用专用铁刷轻刷电极(图-5),保证无烧焦物质残留在电极上。

2.5 把被测面朝下,紧靠载物台,通过转动图-3旋钮,控制接地杆上下运动,取、装零件,每次试验之前接地杆必须落下,如图-4。

2.7按操作软件中的F2或白色按钮(图-6)进行检测,听到声音后,等到过程结束,化学元素自动显示在操作界面上。

3.1把零件装在载物台上,然后按照步骤2.5、步骤2.6、步骤2.7的顺序,注意同一个测试零件测试点之间的间距。

说明:若无特殊情况(雷雨天或停电),光谱仪严禁频繁开关,在正常情况下光谱仪处于常开状态。

计算机可以关闭。

6.设备维护Equipment maintenance 6.1 测试完成每个试样后用钨钢刷清理电极表面及测试平台内电极激发粉末。

6.3 当载入数据后,标样的理论值和实测值误差超过标样范围时,需进行完全标准化。

6.4 电极每过三个月进行清除表面其他金属粉或烧灼。

6.2 每年委托有该项目实验室资格的第三方进行检定/校准。

金属材料化学元素含量参考文件 Reference document GB/T4336-2002瑞安市亚尔门窗配件有限公司批准Approved By 审核 Checked By 编制 Prepare By 文件编号DocumentNo.产品或材料化学成分检测操作指导书(Operation instruction)材料清单 M aterial list重要检查点 Important check point 1.1 电源接口要正常,稳压器工作正常。

1.2 环境要求:25℃±3℃光谱磨样机打磨过的产品或材料Q4/UV光谱分析仪、标准样块操作流程见图-1左为氩气气压,右为瓶内气体压力1.3 光谱分析仪氩气气压为0.4MPa ,并且瓶内气体大于1Mpa 4. 数据记录Data record2.8 标样测试好后,按图-7所示进入应用控样,选择对应程序后点击载入数据,把标样的理论化学成分和实3. 化学成分检测Chemical elements test 2.1将光谱仪开关调至“I”档,打开光谱分析仪,打开电脑中的操作软件。

光谱作业指导书

光谱作业指导书

光谱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光谱是研究物质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测量物质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可以获取物质的结构、组成和性质等信息。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光谱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谱分析技术。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某种物质的光谱测量,了解光谱仪的基本原理、熟悉光谱测量的操作步骤,并学习如何分析和解释光谱数据。

三、实验原理1. 光谱仪的原理光谱仪是一种用于测量物质光谱的仪器。

其基本原理是将光分散成不同波长的成分,然后通过检测器对各个波长的光强进行测量。

常见的光谱仪有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等。

2. 分子光谱的原理分子光谱是通过测量分子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来研究分子结构和性质的方法。

常见的分子光谱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检查光谱仪的工作状态,确保仪器正常运行。

(2)准备待测物质的样品,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处理和制备。

2. 光谱测量(1)将待测样品放置在光谱仪的样品室中。

(2)选择适当的波长范围和光强范围,并设置光谱仪的参数。

(3)开始测量,并记录每个波长处的光强数值。

3. 数据处理(1)对测得的光谱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去除噪声和干扰。

(2)根据光谱的特征峰位置和形状,分析样品的成分和性质。

(3)利用光谱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在操作光谱仪时,要注意保持仪器的清洁和稳定,避免对结果产生干扰。

2. 样品的制备要准确、均匀,避免产生误差。

3. 在进行光谱测量时,要选择适当的波长范围和光强范围,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测得的光谱数据,可以得出样品的成分和性质等信息。

通过对光谱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可以进一步探讨样品的结构和特性,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七、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习了光谱仪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掌握了光谱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光谱作业指导书

光谱作业指导书

光谱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光谱是研究物质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对物质吸收、发射或者散射光的特性进行分析,可以获取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等信息。

本指导书旨在匡助学生掌握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其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光谱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光谱仪的使用方法;3. 学会进行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的实验操作;4. 分析实验结果,理解光谱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 光谱仪:包括光源、单色仪、光电探测器等;2. 样品:如溶液、气体等;3. 试管、烧杯、移液管等常见实验器材;4. 光谱分析软件(如需要)。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确保实验室环境安全,仪器正常运行;b. 根据实验要求准备不同样品,如溶液、气体等;c. 根据实验要求调节光谱仪的参数,如波长范围、暴光时间等。

2. 吸收光谱实验操作a. 将待测样品转移到透明的试管或者烧杯中;b. 将试管或者烧杯放入光谱仪的样品槽中;c. 打开光谱仪,选择吸收光谱模式;d. 设置合适的波长范围,开始记录数据;e. 根据实验要求,可以进行多次测量或者调整参数。

3. 发射光谱实验操作a. 将待测样品转移到透明的试管或者烧杯中;b. 将试管或者烧杯放入光谱仪的样品槽中;c. 打开光谱仪,选择发射光谱模式;d. 设置合适的波长范围,开始记录数据;e. 根据实验要求,可以进行多次测量或者调整参数。

4. 数据分析与结果a. 将实验得到的光谱数据导入光谱分析软件(如需要);b.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光谱峰位、峰高、峰面积等参数的计算;c. 分析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的特征,与已知物质的光谱进行对照;d. 根据实验结果,结合已知知识,判断样品的组成、结构或者性质。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时应注意安全,避免对身体和仪器造成伤害;2. 样品的制备应按照实验要求进行,确保样品的纯度和浓度;3. 在进行光谱测量时,避免光源和探测器受到干扰,保持仪器的稳定性;4.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仪器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光谱作业指导书

光谱作业指导书

光谱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光谱学是研究物质与光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学等领域。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光谱作业的详细步骤和操作要求,匡助实验人员正确进行光谱实验,并获取准确的实验数据。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和分析样品的光谱,了解样品的组成、结构以及与光的相互作用的特性。

具体目标如下:1. 学习使用光谱仪器进行光谱测量;2. 掌握光谱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3. 理解样品的光谱特性,如吸收谱、发射谱等。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1. 光谱仪:型号为XXX,工作波长范围为XXX;2. 样品:选择适当的样品进行测试,如某种溶液、固体物质等;3. 试剂: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当的试剂,如溶剂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检查光谱仪的工作状态,确保仪器正常运行;b. 准备样品,根据实验要求将样品制备成合适的形式,如溶液或者固体;c.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试剂,如溶剂等。

2. 光谱测量:a. 打开光谱仪电源,待仪器预热稳定后,进行基线校正;b. 将样品放置于光谱仪的样品室中,调整仪器参数,如波长、积分时间等;c. 开始测量样品的光谱,记录测量的光谱曲线。

3. 数据处理:a. 对测量到的光谱曲线进行平滑处理,去除噪声和杂散信号;b.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峰值分析、积分面积计算等;c. 分析处理后的数据,获取样品的光谱特性参数。

4. 结果分析:a.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比较不同样品的光谱特性差异;b. 根据实验目的,结合已有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解释;c. 讨论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误差来源。

五、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在操作光谱仪器时,应注意安全防护,避免直接暴露于强光源下;2. 使用试剂时要注意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安全眼镜等;3. 实验结束后,及时关闭光谱仪电源,并对试剂和样品进行妥善处理。

六、实验结果记录实验人员应将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观察结果和分析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样品的命名和来源;2. 光谱测量的参数设置;3. 光谱曲线的绘制;4. 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5. 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

光谱分析仪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光谱分析仪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光谱分析仪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规范我所光谱分析检测工作程序,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所WX-5型看谱镜的操作。

3.工作程序
3.1.装好分析电极,调好极间距离,试样与电极间距
以2mm为宜。

将接线插头接到发生器上,将发生器接通电源。

注意用WPF-26型发生器时,必须有接地良好的三线插座,否则发生器不能正常工作。

3.2.将仪器接触板座放在试样上,按下把手上的遥控
开关,电极和被分析试样间就有电弧产生。

3.3.转动亮度调节钮,通过反射镜观察,将光斑调在
屏的中间。

3.4.将波长鼓轮放在40刻度左右,从目镜观察光谱,
转动视度调节使谱线达最清晰。

然后微动亮度调节手轮使谱线最亮,若谱线上下亮度不一样时,可调整连接筒下部的两螺钉使谱线上下都亮。

3.5.转动波长鼓轮,将被分析的光谱转动到视场中
间,即可进行分析,分析前需用砂轮或锉刀将电极和试样清理干净,分析一种试样应换一棵电极,若用圆盘电极时,每分析一次后,将电极转一个位置。

3.6.仪器用完后及时清洁,妥善放入仪器箱内。

光谱作业指导书

光谱作业指导书

光谱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光谱是研究物质结构、性质和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材料科学等领域。

本指导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光谱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步骤以及数据处理方法,以便能够顺利完成光谱相关实验作业。

二、光谱基础知识1. 光谱的定义和分类光谱是指将物质辐射或吸收的电磁辐射按照波长进行分解和记录的过程。

根据测量的目的和实验条件的不同,光谱可分为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和散射光谱等。

2. 光谱仪的原理和组成光谱仪是用于测量和记录光谱的仪器。

它通常由光源、样品室、光栅或棱镜、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组成。

光源产生光,样品室用于放置待测样品,光栅或棱镜用于分光,检测器用于测量光强,数据处理系统用于记录和分析数据。

3. 光谱的基本参数光谱的基本参数包括波长、波数、频率和强度等。

波长是指光波的长度,常用单位是纳米(nm);波数是指单位长度内所包含的波数,常用单位是cm-1;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波动的次数,常用单位是赫兹(Hz);强度是指光的能量或功率。

三、光谱实验操作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和样品首先,确保光谱仪和相关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选取合适的样品,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如发射光谱、吸收光谱或散射光谱。

2. 设置光谱仪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光谱仪的参数,如波长范围、光强范围、扫描速度等。

确保参数设定正确,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光谱数据。

3. 校准光谱仪使用标准样品进行光谱仪的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确保光谱仪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4. 放置样品并测量将待测样品放置于样品室中,确保样品与光源之间的距离适当。

启动光谱仪,开始测量。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测量模式和时间,记录光谱数据。

5. 数据处理和分析将测量得到的光谱数据导入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峰值识别、峰面积计算、光谱拟合等。

根据实验要求,对光谱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四、光谱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前,务必熟悉光谱仪的使用说明书,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光谱作业指导书

光谱作业指导书

光谱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光谱是研究物质性质和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生物学等领域。

本指导书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光谱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提供相应的实验指导,以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光谱作业。

二、光谱基础知识1. 光谱的定义光谱是指将光按照波长进行分解并记录其强度的过程。

根据波长范围的不同,光谱可分为可见光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

2. 光谱的分类根据光谱的测量方法和原理,光谱可分为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拉曼光谱等。

3. 光谱仪的构成光谱仪主要由光源、样品室、光栅、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组成。

光源产生光,样品室用于放置待测样品,光栅用于分散光束,检测器用于测量光强度,数据处理系统用于记录和分析数据。

三、光谱实验操作指导1. 实验前准备a. 检查光谱仪的各部件是否完好,并进行必要的校准。

b. 准备待测样品,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处理,如稀释、溶解等。

2. 光谱测量步骤a. 打开光谱仪电源,待仪器启动完成后,进行暗噪声测量。

b. 将待测样品放置于样品室中,并调整光栅的角度和入射光强度。

c. 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吸收光谱、发射光谱等),设置波长范围和积分时间。

d. 点击开始测量按钮,记录测量数据,并保存数据文件。

3. 数据处理与分析a. 使用数据处理软件打开保存的数据文件。

b.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光谱数据的处理,如峰位分析、吸收峰面积计算等。

c. 进行数据图表的绘制,以便更直观地展示实验结果。

d. 根据实验目的,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撰写实验报告。

四、光谱实验注意事项1. 安全操作在进行光谱实验时,要注意避免直接接触光源和样品,以免造成伤害。

同时,注意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佩戴实验室所需的个人防护装备。

2. 仪器操作在操作光谱仪时,要轻拿轻放,避免碰撞和摔落。

调整光栅角度时,应注意不要触碰光栅表面,以免损坏。

3. 样品处理在进行光谱实验前,要对待测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稀释、溶解等。

同时,要避免样品受到污染,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光谱作业指导书

光谱作业指导书

光谱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光谱是研究物质性质和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测量物质在不同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发射或散射光的强度变化,可以获取物质的光谱信息,从而推断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等。

本指导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光谱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光谱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光谱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3. 学会测量和分析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拉曼光谱;4. 掌握光谱数据的处理和解读方法。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 光谱仪:XYZ型光谱仪;2. 样品:A、B两种溶液样品;3. 光谱软件:SpectraPro。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检查光谱仪是否正常工作,确保光源和检测器的连接正确;b. 将样品A和B分别注入两个样品槽中;c. 打开光谱软件,设置光谱仪的参数,如波长范围、积分时间等。

2. 吸收光谱测量:a. 选择样品A,点击软件上的“吸收光谱”按钮;b. 调整波长范围,选择合适的波长范围进行测量;c. 点击“开始测量”按钮,记录吸收光谱的数据;d. 重复以上步骤,测量样品B的吸收光谱。

3. 发射光谱测量:a. 选择样品A,点击软件上的“发射光谱”按钮;b. 调整波长范围,选择合适的波长范围进行测量;c. 点击“开始测量”按钮,记录发射光谱的数据;d. 重复以上步骤,测量样品B的发射光谱。

4. 拉曼光谱测量:a. 选择样品A,点击软件上的“拉曼光谱”按钮;b. 调整波长范围,选择合适的波长范围进行测量;c. 点击“开始测量”按钮,记录拉曼光谱的数据;d. 重复以上步骤,测量样品B的拉曼光谱。

5. 数据处理:a. 打开数据处理软件,导入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拉曼光谱的数据;b. 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峰位分析和峰面积计算;c. 绘制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拉曼光谱的图谱,并进行解读。

光谱作业指导书结束以上是关于光谱作业指导书的详细内容。

通过本指导书,学生可以了解光谱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光谱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学会测量和分析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拉曼光谱,并掌握光谱数据的处理和解读方法。

光谱分析仪通用作业指导书

光谱分析仪通用作业指导书

光谱分析仪通用作业指导书1、样品的准备1.1样品激发之前必须将其磨光。

对于钢和铸铁颗粒大小(钢是60目到90目之间,对铸铁是40目到60目之间),建议用适和本仪器样品的砂轮、砂纸磨削。

1.2砂轮、砂纸一定不要被高合金含量的样品污染(例如:应该先用于低合金样品,再用于高合金样品)。

1.3样品必须在清洁的、规范的砂轮、砂纸上磨(没有先前激发处理留下的激发的痕迹)。

样品表面不能被抛光(适时更新用过的砂轮、砂纸)。

1.4必须确保样品在磨的过程中没有过热(样品应该与砂轮、砂纸只有短暂的接触)。

如果需要,样品应该用水冷却,再干燥,再尽可能短的时间干磨。

1.5软质样品(例如:铜、铝、锌、铅)必须车削表面或用酒精湿磨。

1.6磨好的表面一定不要玷污(例如用手触摸)。

(砂轮或磨样机的磨样要求与以上所述相同)。

2、氩气供应要求2.1气体型号:只有纯氩气(含Ar99.999%)及更高纯度的氩气才可使用。

2.2减压阀门要求:两级减压阀门要保证纯净氩气的初始强度为3bar,流量最低要达到800L/h。

为确保精确,压力表的量程应该为4~5bar的最大范围,初始压强才会准确的表示出来。

3、日常规操3.1仪器的开机与关机用仪器内部电源接线板主开关开机与关机。

一旦光谱仪的开关置于“OFF”,仪器的所有组件都与电源断开。

警告:在维修和打开设备面板之前,主开关必须处于“OFF”位置,只有专业人员除外。

在预先知道要停电的情况下,一定要关机。

3.2分析仪状态检测3.2.1氩气的质量和压强达到标志牌的标准。

3.2.2氩气的排气管必须畅通无阻。

3.2.3光谱分析仪的温度要在允许范围之内,并保持恒定。

3.2.4光谱仪的真空值必须大于0.83.2.5样品的准备必须如前所述注意:设备启动到光学系统的温度达到稳定以及真空达到0.8,需要几个小时!3.3标准化:光谱分析仪根据两点法进行标准化每次设备内部状况和环境状况发生了对整个设备状况有影响的变化后,就要进行一次标准化,特别是下列情况之后:a、清理或修理了火花激发台;b、清理光学系统的入射窗口c、换了新的氩气瓶d、调整氩气流量e、测量控制样品时,在测量值和设置点值之间有大的偏差。

光谱作业指导书

光谱作业指导书

光谱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光谱是研究物质性质和结构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生物等领域。

本指导书旨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光谱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光谱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 学习使用光谱仪器进行实验操作;3. 掌握光谱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法;4. 分析光谱数据,得出相关结论。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光谱仪:型号为XXX,波长范围为XXX;2. 样品:可使用XXX作为样品,浓度为XXX;3. 光谱软件:使用XXX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打开光谱仪电源,预热XXX分钟;b. 启动光谱软件,确保与光谱仪的连接正常;c. 校准光谱仪,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

2. 光谱采集:a. 将样品放置于光谱仪样品槽中;b. 设置光谱仪的参数,如波长范围、积分时间等;c. 开始采集光谱数据,记录下每个波长处的吸光度数值。

3. 数据处理:a. 导出采集到的光谱数据,保存为XXX格式;b. 使用光谱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如平滑、峰识别等;c. 绘制样品的吸光度-波长曲线图,并进行数据分析。

4. 结果与讨论:a. 分析光谱图,观察波峰和波谷的位置、形状等特征;b. 根据光谱数据,推测样品的结构和性质;c. 比较不同样品之间的光谱差异,得出结论。

五、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光谱仪时,注意保持仪器的清洁和稳定;2. 样品槽中的样品应均匀涂布,并避免气泡的产生;3. 采集光谱数据时,应选择适当的波长范围和积分时间;4.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遵循软件的操作规范,确保结果的准确性;5. 实验结束后,关闭光谱仪电源,清理实验台面。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所采集到的光谱数据,我们得到了样品的吸光度-波长曲线图。

通过分析光谱图,我们可以观察到样品在不同波长处的吸光度变化情况。

根据波峰和波谷的位置、形状等特征,我们可以推测样品的结构和性质。

通过与其他样品的光谱比较,我们还可以得出不同样品之间的光谱差异,进一步研究样品的组成和特性。

机械实验室光谱仪作业指导书

机械实验室光谱仪作业指导书

机械实验室光谱仪作业指导书
1目的
确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保障设备、人员的安全。

2范围
凡本公司用光谱分析的检测作业,均适用。

3作业内容
3.1 检验频次:炉内试样的采取次数以调整到炉内化学成份达到规定出炉的成份为止(非固定取样),第一包铁水抽取的试样个数以符合浇注控制标准为止,量产时的取频次参见生技下达到作业标准。

3.2 取样规则:
3.2.1取制过程应简便而快速进行,样品要有代表性,要获得一个激冷表面,使其作为分析面。

具体制取方法为:在样品冷却一段时间后,水淬急冷分析表面,使其迅速凝固导致晶粒细化(白口化过程)且要求样品表面均匀。

3.3制样规则:。

光谱作业指导书

光谱作业指导书

光谱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光谱是研究物质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分析物质在不同波长范围内的辐射或吸收特性,可以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性质。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光谱作业指导书,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光谱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二、光谱的基本原理1. 光的性质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光的波长决定了其在光谱中的位置,不同波长的光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2. 光谱的分类根据光的波长范围,光谱可分为可见光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

其中,可见光谱是人眼可见的光谱范围,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3. 光谱的测量方法常用的光谱测量方法包括色散法、干涉法和衍射法。

其中,色散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将光分散成不同波长的组成部分,进而测量和分析。

三、光谱实验的准备工作1. 实验器材准备光谱实验需要准备的器材包括光源、色散装置(如光栅)、光电探测器和数据采集设备。

确保实验器材的正常运行和准确度。

2. 光路调整通过调整光源和色散装置之间的距离、角度以及光路中的透镜等,确保光线能够顺利通过,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3. 光谱仪的校准在进行光谱实验之前,需要对光谱仪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校准过程中,可以使用已知波长的标准光源进行参考。

四、光谱实验的步骤1. 设置实验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光源的亮度、色温等参数,选择合适的色散装置和光电探测器。

2. 测量光谱将待测样品置于光路中,调整光源和色散装置的位置和参数,使得光线经过样品后通过光电探测器。

记录光电探测器输出的信号强度随波长变化的数据。

3. 数据处理将实验得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可以绘制光谱曲线、计算峰值波长、峰值强度等参数。

五、光谱实验的注意事项1. 实验环境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避免光源和色散装置受到外界干扰,如震动、光线干扰等。

2. 样品处理在进行光谱实验前,需要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稀释、溶解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谱仪光谱检测作业指导书
(ISO9001-2015)
1.0总则
(1)为了规范光谱检测工作,保证检测工作质量和安全操作,特制定本检测工艺。

(2)本工艺适用于ARC-MET930、NITON XLT800光谱仪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产品的光谱检测工作。

适用于碳、硫、磷、硅、锰、镍、铬、钛、铝、钨、铜、钼、铌、钒和钴等元素的定量或半定量测定。

其他型号的光谱仪的光谱检测工作可参照本工艺,编制相应的专用工艺或检验方案。

2.0依据
(1)相关的规程、材料标准等
(2)ARC-MET930光谱仪使用手册
(3)NITON XLT800系列合金分析仪使用手册
3.0方法、程序、内容和要求
3.1 要求
3.1.1安全要求
(1)环境要求:对于易燃易爆环境中的作业,应当具备动火条件。

(2)位置要求:要求工位易于操作,即够得着。

(3)空间要求:打磨的空间,放置仪器设备的空间。

(4)安全措施不到位,不准进行检测工作。

3.1.2 人员要求
负责资料审查的人员必须具有3年以上特种设备设计、制造经验,材料专业,
大专以上学历,且具有工程师及以上职称;负责检测的人员必须具备特种设备检验人员或材料检验资质。

3.2 程序、方法、内容
3.2.1 资料审查
(1)审查试样的设计、材料牌号、规格等资料。

(2)审查试样以往的检测、运行资料等。

3.2.2 检测准备
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做好仪器开机启动工作。

对于有辐射影响的,要做好防护工作。

3.2.3 试样准备:
(1)平面试样直接用标准探头适配器,圆棒、管、螺栓等选择适当的适配器。

(2)打磨试样时,一定要将氧化层锈层打磨掉,全部露出金属本体,打磨面积φ30mm左右。

被测点要干净,不能有手印、锈迹、油污、裂纹。

(3)有些试样可以用酒精清洗。

(4)不同基体的被测材料最好用不同的砂纸打磨,以免影响测试精度。

(5)测点要能代表被测材料的成分含量。

3.2.4 取样
(1)现场装置上的设备、管道等,由于其在役的状况,进行宏观检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相关部位
(2)出于安全的原因,在上条所确定的部位中,选择可安全操作的位置。

(3)要详细记录取样点的位置,并绘制测点布置示意图。

3.2.5 校准
仪器出厂前不同基体的各元素曲线已经校准好并存在软件中,但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如长期搁置、长途运输等),会发生谱线的微小偏移,因此,检测前需进行校准。

校准标样的元素含量,最好与被测样相同,或接近被测试样的含量。

含量偏离越远,测量误差也越大。

3.2.6 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的操作要求,在选择好的试样上进行元素的定量或半定量测定。

每点必须检测3次,结果取其平均值。

3.2.7 检测结果出来后,可以直接进行打印,也可以存储在仪器内。

4.0结果的判定与处理
(1)当检测工作无故中止时,检验人员应重新进行准备工作。

(2)当检测结果与该材料标准要求差距很大时,应分析原因,重新进行校准和检测。

(3)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仪器、仪表有误,则应分析原因,确定是仪器、仪表有问题,则应更换仪器、仪表,重新进行校准、检测和记录数据。

(4)当三次结果都相近,且与该材料标准要求差距很大时,则该材料不合格。

(5)检验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产品有一般质量问题时,可以依据规程、标准以及受检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如果产品有严重问题时,检验人员必须向质量技术负责人汇报后,进行处理。

(6)检验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产品有重大质量问题时,检验人员必须向质量技术负责人汇报后进行处理。

(7)检测结束后,应出具光谱分析报告,报告一式三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