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代文化常识之古代官职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官职》 课件 (60张PPT)
贰 常见官职
常见官名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 (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
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 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 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 “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 任吴地的巡抚。
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
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
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
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
,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都尉】
《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
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贰 常见官职
常见官名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
如《鸿门宴》:“沛
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
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和古代官职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和古代官职古代官职◆■___●古代官职分为两类:一类是___设立的官职,一类是地方政府设立的官职。
___设立的官职一般都是由皇帝任命,地方政府设立的官职则由地方官员任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官职:1.___设立的官职:1)太师、太傅、太保:皆为皇帝的师傅,负责皇帝的教育和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2)丞相:宰相,掌握___的大权,负责制定政策和处理重要事务。
3)中书令、侍中、中书监:皆为皇帝的机要秘书,负责处理文书和宣传政策。
4)尚书:负责___的日常事务,如文书、档案、财政等。
5)六部官员:分别为吏、户、礼、兵、刑、工部,负责管理各自的领域。
6)御史大夫:___的官员,发现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7)将军、都督、节度使:负责统帅军队,保卫国家安全。
2.地方政府设立的官职:1)州、郡、县官:分别负责管理州、郡、县的政务和治安。
2)刺史、太守、知府:分别为州、郡、县的最高官员,负责治理和发展地方经济。
3)县令、县丞、县尉:分别为县的官员,负责管理县的日常事务。
4)巡抚、提督、总督:负责管理一定范围内的多个地区的政务和治安。
5)知州、知县、知府:负责管理地方行政和司法,同时也是地方的最高领导者。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古代官职,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官职,如监察御史、都督府等。
这些官职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古代政治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表示尊敬的态度,用于称呼他人。
敝】谦称对方地位高于自己,如敝邑、敝国、敝人等。
卑】谦称对方地位低于自己,如卑职、卑职之见等。
蒙】谦称对方给予自己恩惠,___、___等。
4.尊称1)用于称呼尊长、上级或地位高于自己的人。
如尊称父母为父亲、母亲、父母亲、家长等;尊称长辈为叔父、伯父、姑妈、舅妈等;尊称上级为领导、长官、大人等。
2)用于称呼文化、历史、宗教等方面的人或事物。
如尊称文化名人为先生、大师、泰斗等;尊称历史人物为圣人、贤人、英雄等;尊称宗教神明为佛祖、菩萨、天尊等。
古代文化常识梳理之官职
君主——后 、王 后羿射日 卜、巫(祭祀的神职人员)史(记录王事活动) 管理政务的官员以尹、冢宰为尊,相当于后世的宰相
第二阶段(西周)
•中央官职地位最高“公”:
三公的副职
•次公一级的是“卿”:
、
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
•周王室分封同姓和异姓贵族到各地,成为大
√ 4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
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
5.“终养”又称“归养”,是指因亲人年老或病重
而辞官侍奉。( √ )
6.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 官员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请,获准后致仕,国家
√ 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 )
[拓展] 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形成于春秋时期,汉代承
B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
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B.“拜指”升迁指,授左 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 “迁”“迁指谪贬”官 “转”“徙”“改”“移”“补”等,
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
D.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
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 5.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 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 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 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 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 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之官职升迁
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①《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②《宋史·辛弃疾传》: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②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③《南史·虞愿传》:除太常丞,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如《三国志·吴主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4.荐: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①《宋史·侯可传》: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②《汉书·平帝纪》:诸有藏及内恶未发而荐举者。
③《谭嗣同》: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
5.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①《左传·宣三十年》: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②《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④《左传??襄公三年》:举其偏,不为党。
6.授:授予官职。
如①《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②《宋史·辛弃疾传》: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如《史记·李将军列传》: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如①《元史·贾鲁传》: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
②《战国策》:起樗里子于国。
9.复:恢复原职务。
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后汉书·张衡传》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征召,特指君招臣。
如①《后汉书·王涣列传》:岁余,征拜侍御史。
②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③梁启超《谭嗣同传》: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
高中语文:官职科举类文常
官职、科举类文化常识微专题1. 晋侯、秦伯围郑。
(《烛之武退秦师》)侯、伯: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
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2. 毋内诸侯。
(《鸿门宴》)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周制,诸侯名义上须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此处指其他率兵攻秦的人。
3.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鸿门宴》)左尹:楚国官名。
又有右尹。
位次于令尹,为楚国之卿。
4. 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鸿门宴》)都尉:秦汉时期重要的高级武官。
都尉一职最早出现在战国后期。
西汉时期,都尉一职的含义不断扩大,并逐步扩大成为一个都尉体系。
东汉后,都尉的地位不断下降,到魏晋时期,都尉的品级主要在第五品至第七品之间,总体地位呈明显下降趋势,而且职务虚化。
5. 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孔雀东南飞》)丞:封建时代多为辅佐主要官员做事的官吏。
6.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左迁:贬官,降职。
犹言下迁。
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宋代戴埴《鼠璞》:“汉以右为尊,谓贬秩为左迁,仕诸侯为左官,居高位为右职。
”后世沿用之。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司马:官名。
相传商代已置,掌管军政和军赋,职权大小不定。
汉武帝时,为掌管军事之职。
隋唐时是州郡太守的属官。
7. 谪居卧病浔阳城。
(《琵琶行》)谪:封建时代特指官吏降职,调往边远地区,如谪迁、谪降、谪戍、谪居和贬谪等都指贬官。
8. 名属教坊第一部。
(《琵琶行》)教坊:唐高祖时置内教坊于禁中,其官吏掌教习音乐,属太常寺。
武则天如意元年,改为云韶府,以宦官为使。
玄宗开元二年,又置内教坊于蓬莱宫侧,京都置左右教坊,掌俳优杂技,教习俗乐,以宦官为教坊使,后不再属太常寺。
高中语文 文言文 文化常识 古代官职
√⑧古代对已婚妇女的称呼因身份不同而有别,“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
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⑨不一定是功臣,也不一定是善意的评价
×⑨谥号,专指有功之臣死后,朝廷赐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表扬性质的称号。
×⑩谥号专指皇帝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如文帝、武帝等属于褒谥,
厉帝、炀帝属于恶谥。
汉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
【答案】B 【解析】A正确。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一般称太祖或高祖,以后的嗣君则 称太宗、世宗等。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B.不正确。官谥不授予平民。私谥是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 C.正确。同一个皇帝在位时也可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 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大多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 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也有用两个年号的,如明英宗朱祁镇、清太宗皇太极。
4.【答案】B,称自己一方的亲属,尊长年长前用“家”,年幼或晚辈
用“舍”,所以称兄长应该是“家兄”。
人名称谓——当堂训练
5. 下列各项年龄称谓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汤饼——襁褓——齿龀——孩提 B.束发——舞勺——弱冠——而立 C.金钗之年——碧玉年华——桃李年华——华信年华 D.杖朝——悬车——耆耋——期颐
人名称谓——当堂训练
6.下列各项有关称谓类别的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称谥号:欧阳修——欧阳文忠公;范仲淹——范文正公;
陶渊明——靖节征士;蒲松龄——聊斋先生; B.称年号:贞观、乾隆、建元、慈禧; C.称籍贯:孟浩然——孟襄阳;柳宗元——柳河东;
高中语文知识考点整理:古代文学常识之古代官职
中学语文学问考点整理:古代文学常识之古代官职在中学语文的学习中,古文翻译里的各种官职名称常常令人头疼,但只要我们驾驭了,便也不觉得难了。
下面是带来的中学语文学问考点整理:古代文学常识之古代官职,希望大家喜爱,一起来看看吧。
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
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
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
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来宾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
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状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
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官职
官职我国古代的职官,历代建置不同,其词因革损益,情况复杂。
我们不可能叙述历代官制的发展,只能大致谈及几个重要问题:中央官制、地方官制、文职官制。
(一)中央官制(1)政府机构部门的划分大致是从西周开始的,西周分管政务的官主要有六个,即司徒、司马、司空、司寇、大行人、宗伯,这六个官职代表了六个部门。
(2)春秋战国时代,各国情况不同。
秦设丞相(管政事)、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合称为“三公”。
丞相官位最高,尊称为相国,通称为宰相。
“宰相”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
《韩非子·显学》:“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宰相是辅佐封建君主管理国政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其职责是辅助帝王、总揽国政、统率群僚,被视为“百官之长”。
(3)汉朝沿袭秦制,东汉时设太尉、司徒、司空,称“三公”。
(4)隋代开始设“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都叫宰相。
六部隶属于尚书省,六部的职掌大致如下:①吏部:掌官吏的任免、考核、调动、升降等。
②户部:掌土地、户口、赋税、钱粮、财政等。
③礼部:掌典礼、祭祀、科举、学校等。
④兵部:掌武官选用及全国军政。
⑤刑部:掌刑法、狱讼等。
⑥工部:掌工程、营造、屯田、水利、交通等。
各部的长官称为尚书,副长官称为侍郎,如韩愈官至吏部侍郎。
部下设司,司的首长称为郎中,副首长称为员外郎,如柳宗元被贬官永州之前即为礼部员外郎。
(二)地方官制地方官制的设置与建构,是随着地方行政区划的变更而变化的。
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长官为诸侯与大夫两级,诸侯的封地叫“国”;大夫的封地叫“邑”,也叫“家”。
秦朝郡的长官称郡守;汉朝郡的长官称太守;隋唐州的长官称刺史;宋代州官为知州;清代省级行政长官叫巡抚,又叫抚军。
郡、州、府、省以下的行政单位就是县。
秦汉万户以上的县,长官称令;不及万户的县,长官称长。
汉代县令有两个助理——县丞和县尉,县丞助理县政,县尉掌管治安。
高中高考语文最全古代文化常识之古代官职汇总
高中高考语文最全古代文化常识之古代官职汇总1.常见的官职爵位名【皇帝】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后,王绾、李斯等根据传说中的三皇的名称,上尊号为秦皇。
嬴政决定兼采帝号,称为皇帝,意思是他的功德可以和"三皇五帝"相提并论。
从此,历代封建君主都称皇帝,俗称皇上。
【太上皇】秦始皇追尊称他的父亲庄襄王为太上皇;汉高祖刘邦尊称他的父亲太公为太上皇,也尊称为"上皇"。
历代皇帝未死时即传位于太子,也就自称太上皇。
【驸马】驸马最早只是一个官职,汉代武帝时设置驸马都尉,意思是掌副车之马,原为近侍官的一种,多由宗室及外戚、诸公主的子孙充任。
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此称号,简称为驸马,但并不是实际的官职,清代时则称为"额附"。
【爵位】即爵、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如汉代封“王”,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宋代多封“公”,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明代封“公、伯”李善长封韩国公,刘基封诚意伯;清代封“侯、伯”,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宰相】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的人称为宰相,其位置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总理"或"首相"。
宰是主持,相是辅助的意思。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学士】在古代学士不是指学位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官名。
魏、晋时征文学之士,主管典礼、编纂、撰述等事务,通称学士。
因所属机关不同,职权各异。
而明、清两代的殿阁学士实际上掌治着宰相的职权,这是历代地位最高的"学士"了。
【博士】博士同样是官名。
六国时诸子、诗赋、术数、方技都设有博士,秦、汉两代都沿袭了这一官司职。
【太医】周官中设医师,主管医务政令。
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官职
姓名: 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官职的任免升降】 “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 _______ 掌管。
官职的 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1. 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征:由 __________ 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 辟:由 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 荐、举:由 _____________ 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拜: ______________ 。
如:拜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蔺相如列传》)选:通过 ________ 或 _________ 选拔任以官职。
如:延佑、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 ________ ,______ 。
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授: 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如:泰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元史•贾鲁传》) 赏: __________ 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 口: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2. 表罢免官职的词语罢: ________ ,____________ 。
女口: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魏其武安侯列传》黜: ___________ 。
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封建论》)免: ____ 。
如:免官削爵。
(《汉书•贡禹传》)夺: __________ 。
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书博鸡者事》)3. 表提升官职的词语升: _________ 。
^口:升(鲁)台都事。
(《元史•贾鲁传》)擢:在____________ 提拔。
如:擢为后将军。
(《汉书•赵充国传》)拔:提升 ____________ 的人。
女口: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甄拔三十余人。
(《与韩荆州书》)迁:一般指 ________ 。
古代官职六部文化常识
古代官职六部文化常识古代官职的体制在中国可以追溯到秦朝,但它真正得到成型和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六部是古代官职体制中的重要部分,起源于隋朝,成为了唐朝和后来的宋朝、元朝、明朝等朝代的核心组织。
下面将详细介绍古代官职六部文化常识。
六部是指刑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和工部,它们是管理国家各个方面事务的部门,担负着非常重要的政治、军事和经济职能,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刑部:刑部是古代的法律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和维护刑法。
刑部的主要职能是处理刑事案件以及制定和修改刑法、刑律。
它还负责监督全国的刑狱管理,提供法律顾问和解决纠纷。
刑部的官员被称为“尚书”,通常掌管全国各个地区的监狱和刑事司法。
2.吏部:吏部是古代的人事部门,负责选拔、任命和管理各级官员。
吏部的官员被称为“尚书”,其主要职责包括招聘、考核、升迁和处分官员,同时还负责编制和管理官员的名册档案,控制官员的财务和薪酬,以及处理官员的申诉和罢免。
3.户部:户部是古代的财政部门,负责管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支出。
户部的主要职能是收取各种税收和征收费用,编制财政预算,管理国库和银行,给予地方官员财政支持,并监督地方财政收支。
户部的官员被称为“尚书”或“侍郎”。
4.礼部:礼部是古代的文化和外交部门,负责研究和制定国家的礼仪规范,管理外交事务,以及承办各种重要场合的仪式和庆典活动。
礼部的官员被称为“尚书”或“侍郎”,它们通常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官员交涉,并翻译外文文件。
5.兵部:兵部是古代的军事部门,负责组织、管理和指挥国家军队。
兵部的主要职责是招募、训练和指挥士兵,发放军饷和物资,配置武器和装备,同时负责边防和军事防务。
兵部的官员被称为“尚书”或“侍郎”。
6.工部:工部是古代的工程和建筑部门,负责策划、设计、管理和监督国家的建筑工程,包括宫殿、城市和水利设施的修建和维护。
工部的官员被称为“尚书”或“侍郎”,他们负责规划城市布局,修缮皇家建筑和道路,以及改造水利系统。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官职常识汇总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官职常识汇总1.官职(1)中央官职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
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省、尚书省遂废。
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
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
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
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院国史编修等。
(2)地方官职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
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
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
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
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
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
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
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
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2.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1)授官①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公车特征拜郎中。
(《后汉书·张衡传》)②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连辟公府不就。
(《后汉书·张衡传》)③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举其偏,不为党。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之古代官职
文化常识之古代官职一、官职的变动1、授予、提升官职类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辟:①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皇帝推荐,任以官职。
如“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
举、荐: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爵或爵位。
如“上召见袁世凯,特赏郎中。
”进:⑴推荐。
如“臣进西门豹。
”⑵出来做官。
如“是进亦忧。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如“更选将官。
”封: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封功臣皆为列侯。
”当:任,充当。
如“当侍东宫。
”点:指派。
如“可汗大点兵。
”起:由民间征聘或罢官后再授官职。
起用,出任,做官。
拜:任命、授予官职,多指帝王授臣下以官职。
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除:任命、授职。
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擢:在原官的基础上提拔。
如“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超擢:越级破格提升。
简、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察:考察和推举。
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授:授予官职。
如“故授洹水尉。
”(但“责授”指降级授予官职。
)陟:升迁,指官吏的升迁和进用。
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升:升官。
服加:加封,在原来官衔上加上某种荣衔,可享受某种特权。
2、调动官职类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如“再迁为太史令。
”转、徙、调:调动官职。
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改:改任官职。
如“改盐铁判官。
”补:补充空缺官职。
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移:特指调任。
如“贬潮洲刺史,移袁洲刺史。
”3、降职、免职类贬:降职。
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戍:有罪人被押送到边远地方去驻防。
如“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出:①京官外调。
如“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关于古代官职变迁的文化常识
古代官职变迁的文化常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官职的起源和演变:古代官职起源于部落制时期的部落首领,随着国家的产生和发
展,官职逐渐形成完整的体系。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官职不断演变和改革,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变迁。
2.官职的分类和等级:古代官职分为文武两类,按职位高低又分为不同的等级。
文官
主理政务,武官主掌军事,职位等级由高到低分为卿、大夫、士三等。
在具体的朝代中,官职等级的设置可能有所不同,但大体上都是按照职位高低来划分。
3.官职的选拔和任用:古代官职的选拔和任用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世袭、举荐、科举
等。
世袭制是最早的选拔方式,而后逐渐演变为举荐和科举制。
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自隋唐以来一直沿用,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
4.官职的职责和权力:不同官职的职责和权力各不相同。
在中央官职中,有丞相、太
尉、御史大夫等职务的设置;在地方官职中,有州牧、郡守、县令等职位的划分。
各级官员的职责和权力都有明确的规定,互相协作,共同维护国家的正常运转。
5.官职的变迁和影响:古代官职的变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变革。
例如,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官职设置不同,秦统一后实行三公九卿制,汉代以后又逐渐演化出三省六部制等。
这些变迁不仅反映了政治制度的变革,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了解古代官职变迁的文化常识,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变革。
同时,这些文化常识也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为现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
有关古代官职的文化常识,史上最全
学习文言文,不难发现,每当涉及到记叙人物生平事迹时,常涉及到官职的变动。
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个史上最全文言官职常识及例句,掌握了这些常识,对于了解文言文中人物生平、语境和文段翻译都有非常大的帮助!还不赶紧端着板凳,排队来领~40个官职名称1、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现在的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市长。
4、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衔。
12、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掌出纳文移。
相当于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供差遣出使。
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协司宝掌玉玺。
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25、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
相当于副县长。
古代文化常识官职科举
古代文化常识官职科举古代中国是一个官僚制度非常严密的国家。
官职制度和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
一、官职制度在古代中国,官职是代表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官职被划分为多个等级,不同的官职享有不同的特权和待遇。
1.中央官职:最高官职是皇帝的官职,主要有内阁成员、内外宰相、尚书令等高级官员。
他们参与国家重大决策,直接侍奉皇帝。
2.地方官职:地方官职包括巡抚、督抚、知府等。
他们负责管理行政、司法和军事等事务。
3.军事官职:军事官职主要负责统领军队。
军事官职等级较高的有统帅、将军,等级较低的有校尉、队正等。
4.文职官职:文职官职主要负责行政事务。
文职官职等级较高的有大学士、卿大夫,等级较低的有主事、员外郎等。
5.监察官职:监察官职主要负责监察官僚系统的运行。
监察官职等级不高,但拥有极大的权力。
二、科举制度1.科举的起源: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士人选拔制度的一种形式。
早在汉代,科举就已经存在,唐代开始形成科举制度。
到了宋代,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并成为封建社会中选拔政治人才的主要途径。
2.科举的目的:科举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选拔政治人才。
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出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人才,以推动国家的发展。
3.科举的选拔过程:科举分为三个阶段: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由县、州、郡逐级选拔士人,取得乡试的人可以参加会试。
会试:由省级政府举行的考试,通过会试的人可以进入殿试。
殿试:由皇帝亲自参与,成为官员的最后一道考核。
4.科举考试的科目:科举考试的科目包括诗词、文章、策论等。
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文学水平、才智和思维能力。
5.科举的影响:科举制度促进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
科举制度鼓励人们努力学习,提高文化素质,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繁荣。
此外,科举制度也使得地位较低的人有机会通过努力获得高官厚禄,促进了社会的流动性。
总之,古代中国的官职制度和科举制度是古代文化的精华之一、官职制度体现了权力的分工和等级,科举制度则是选拔政治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考文言常识之文化:古代官职
古代官职一、三省六部制①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
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
②中书省,古代官署名。
魏曹丕始设,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
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
隋代改为“内史省”。
中书省掌握行政大权,它与掌管军事大权的枢密院,合称“二府”。
明初沿用,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
明永乐帝时设内阁,机要之任开始归“内阁”。
负责起草诏令。
③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电田水利等),各部长官歌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直延续到清末。
a.吏部中国古代官署。
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
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
稽勋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入籍、复名复姓等事。
考功司掌文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察、大计。
b.户部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
明清时期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
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庶务,职责多有交叉。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
南北朝北周始设。
隋唐为六部之一。
历代相沿。
长官为礼部尚书。
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
古代官员职位等级表
古代官员职位等级表古代中国官员职位等级表是指古代中国官员的职位等级体系,它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历史的发展,古代官员职位等级表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古代官员职位等级表中的主要职位及其职责。
1.太师:太师是古代中国官员中的最高级别,通常由皇帝的亲属或重臣担任。
太师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拥有极高的权力和威望。
2.太傅:太傅是太子的师傅,负责教育太子,培养其为国家的未来君主。
太傅通常由有丰富政治经验和才能的官员担任。
3.太保:太保是皇帝的保护者和护卫,负责保卫皇帝的安全。
太保通常由武将或武功卓越的官员担任。
4.太尉:太尉是古代中国最高的军事官职,负责统领全国军队。
太尉通常由武将或军事领袖担任,具备丰富的军事经验和指挥能力。
5.大司马:大司马是古代中国军事职位,负责统领边境地区军队。
大司马通常由有战略眼光和丰富军事经验的将领担任。
6.大将军:大将军是古代中国军事职位,负责指挥国家的主力军队。
大将军通常由出色的将领或皇帝的亲属担任。
7.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古代中国官员中的监察官,负责监督官员的言行和政绩。
御史大夫通常由有清廉正直、严于律己的官员担任。
8.大理寺卿:大理寺卿是古代中国最高的司法官职,负责审理重大刑案和司法监察。
大理寺卿通常由有丰富法律知识和执法经验的官员担任。
9.左仆射:左仆射是古代中国官员中的重要职位,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左仆射通常由有政治才能和经验的官员担任。
10.右仆射:右仆射与左仆射类似,也是古代中国官员中的重要职位,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右仆射通常由有政治才能和经验的官员担任。
以上是古代官员职位等级表中的主要职位,每个职位都有其特定的职责和权力范围。
这些职位的设置和晋升都是根据官员的能力和功绩来确定的,代表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等级性和官僚体系的完整性。
古代官员职位等级表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为古代中国的政治秩序提供了基础,也为后来的政治制度和官僚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之古代官职本文是关于高中古代文化常识之古代官职,感谢您的阅读!一、中国古代代学(一)先秦代学①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wā)补天后羿(yì)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chī)尤等。
(刘安:《淮南子》)②先秦散代A、儒家经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历史散代。
《左传》《战国策》《国语》。
“春秋三秋”《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代。
著名的有: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继承者。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
著《庄子》。
《庖丁解牛》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劝学》⑦韩非子,法家。
著《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代《谏逐客书》。
③先秦诗歌A.《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楚辞》。
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
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
代有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二).两汉代学A.两汉散代①贾谊,世称贾生。
又称贾长沙,贾太傅。
著《新书》十卷。
《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代学家。
著《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③班固的《汉书》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传史册。
B.乐府民歌和赋。
乐,民乐;府,官府.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
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赋是我国古代韵代和散代的综合体。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很有名。
(三).魏晋南北朝代学1.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散代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②“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③“竹林七贤”。
阮籍、稽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刘咸④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归园田居》《饮酒》是传世之作。
⑤此外,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è)《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刘勰《代心雕龙》、郦道元《水经注》都名垂史册。
2.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①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
《干将莫邪》。
②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
《周处》。
(四).唐代代学【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
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代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代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
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
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
古代“三公”之一。
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
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代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代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
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代书奏章的官员。
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
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
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代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
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
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
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
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和帝的大将军。
1.唐诗①“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腾王阁序》脍炙人口。
②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人民诗人白居易。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名作有《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秋浦歌》《静夜诗》《赠汪伦》等.著《李太白集》。
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名作有“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北征》《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双称白香山,白太傅、白居易主张“代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名作《长恨歌》《琵琶行》。
③山水诗人王维、孟浩然。
王维字摩诘,一位大诗人,著名“画家和音乐家”;人们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名作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
孟浩然是王维密友,名篇有《过故人庄》。
④“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高适《燕歌行》、岑(cén)参(shēn)《白雪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浙》王之涣《登鹳雀楼》都是名篇。
⑤“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著有《樊川代集》。
⑥“诗中三李”毛泽东同志喜欢的名篇有《雁门太守行》“诗中三李”为李白、李商隐、李贺。
2.唐代散代。
①韩愈。
韩愈,字退之,自号昌黎,又称韩吏部。
韩愈是唐代“古代运动”的领袖,著《昌黎先生集》。
②柳宗元,字子厚,又称柳河东。
写了著名的《永洲八记》著有《柳河东集》。
3.唐人传奇。
陈鸿的《长恨歌》传,李朝威的《柳毅传》都是较成熟的代言小说。
(五)宋代代学1.宋词和宋诗①以苏辛为代表的宋词豪放派。
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其诗、代、字画都有极高成就。
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
著有《苏东坡集》。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有《稼轩长短句》。
②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人为代表的宋词婉约派。
柳永,李清照,姜夔。
③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和伟大的民族英雄代天祥。
陆字务观,号放翁,著有《剑南诗稿》。
代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代山,著《代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伶仃洋》。
2.宋代散代①著名的“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曾巩。
②范仲淹,字希代,谥号代正公。
《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
3.宋人话本。
话本是“说话”艺人的底本.著名话本有《大宋宣和遗事》(内有水浒故事)《三国志平话》(后演进为《三国演义》)。
(六).元代代学1.元曲四大家①白朴,名作有《墙头马上》②关汉卿,号已斋叟,名作有《窦娥冤》③马致远,名作有《汉宫秋》④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2.十大悲剧占其六①关汉卿的《空头娥冤》②纪君的《赵氏孤儿》③白朴的《梧桐雨》④马致远的《汉宫秋》⑤洪晟的《长生殿》⑥孔尚任的《桃花扇》此外还有⑦冯梦龙的《精忠魂》⑧孟称舜的《娇红记》⑨李玉的《精忠谱》⑩方成培的《雷峰塔》。
3.王实甫和他的《本厢记》。
王实甫字德信.《西厢记》的主题是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爱情幸福.(七).明清代学1、明清小说①.明代的章回小说和“四大奇书”.明朝人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为四大奇书。
《金瓶梅》的作者叫兰陵笑笑生,该书反映了明代中叶的社会现实。
②.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薜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日趋衰亡。
作者曹雪芹,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清代小说家。
③.此外还有明代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清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清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清人刘鹗的《老残游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的《官场现行记》、曾朴的《孽海花》被列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2、明清诗代①.明代。
刘基字伯温,著有《诚意伯集》宋濂,字景濂,著有《宋学士代集》;徐宏祖号霞客,著有《徐霞客游记》。
张溥,字天如,著有《七录斋集》②.清代。
顾炎武,著有《日知录》。
方苞,著《方望溪全集》是桐城派始祖。
姚鼐,是桐城派大散代家。
著《惜抱轩诗代集》。
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著《小仓山房诗代集》《随园诗话》。
(八).代近代学(1840-1918)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著有《饮冰室代集》王国维,近代学者,著有《人间词话》。
林觉民,字意洞,写有著名的《与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