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总复习资料(阅读理解一)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2——课外阅读理解(一)(含答案+详细解析)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2——课外阅读理解(一)(含答案+详细解析)期末复习专项训练02——课外阅读理解(一)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五彩池我小时候听奶奶讲,西方有座昆仑山,山上有个瑶池,那是天上神仙住的地方;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
奶奶是哄着我玩儿,我却当作了真的,真想有一天能遇上神仙,跟着他腾云驾雾,飞到那五彩的池边去看看。
没想到今年夏天去四川松潘旅游,在藏龙山上,我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
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mǎn shān bi àn yě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
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
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更使我jīng qí的是,所有的池水来自同一条溪流,溪水流到各个水池里,颜色却不同了。
有些水池的水还不止一种颜色,上层是咖啡色的,下层却成了柠檬黄;左半边是天蓝色的,右半边却成了橄榄绿。
可是把水舀起来看,又跟pǔtōng的清水一个样,什么颜色也没有。
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
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的透明的石粉。
阳光透过池水射到池底,石笋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
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màoshèng,五光十色的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
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mǎn shān biàn yějīng qípǔpōng mào shèng(___) ( ) ( ) (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论含训练及答案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论含训练及答案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总复习资料(一)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复习要求:能准确领会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复习提示:由于词语的多义性和使用上的灵活性(可以临时改变用法和词性),有些词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往往难以理解。
因此,必须在复习中着重指导学生“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其方法大致有:1、找出前后文中的有关语句——明确词义。
这是指有些词义已包含在或直接出现在文章里,只要联系前后文加以明确就行了。
比如:《马踏飞燕》中的“构思奇妙”这个词,只要引导学生读读后一句“让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在快速奔跑”,学生就把握住词义了。
有时,这种情况还有些变化,比如《将相和》中有“完归赵”这个词语,但课文中只有“把和氏璧送回赵国”,那就“完”没有解释,其实转个弯词语的意思也就有了。
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想一想送回的“和氏璧”怎样的?学生就能归纳出完整的词义:把和氏璧完整无缺地归还赵国。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有了变化。
对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变化。
例如:“他借到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来。
”“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
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不通。
引导学生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会这里的“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的意思了。
3、借助前后文决定取舍——选准义项。
有些词有多种义项,在文章中究竟取何种解释,就地“借助”前后文,把词义与具体的语言挂上号,要注重让学生有一个根据查字(词)典得到了多种义项,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对照文章,恰当选择的思维过程,并注重培养学生把选择的词义,放到句子中检查是否合适的学习习惯。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复习要求:领会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复习提示:理解句子的含义,主要指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修辞方法的理解,对句子作用的分析,对作者用意的解说。
小学语文总复习资料-阅读复习
小学语文总复习资料-阅读复习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
看书报能力是指能够掌握学过的常用词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够给课文分段和层次,概括段落大意和文章的中心;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理解主要内容,有初步的分析能力。
认真阅读的习惯主要是指边读边想的习惯。
查字典和运用其它工具书的习惯以及质疑问难的习惯等。
一、划分段落层次段有自然段和意义段。
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节。
它是作者在表达内容时,围绕一个意思说一句话或几句连贯的话,是构成篇章的最小单位。
意义段又叫逻辑段,它可以由一个自然段组成,也可以由几个相关的自然段合并而成。
自然段着重文字表达的需要,意义段着眼思想内容的划分。
我们学习段,一是弄懂怎样把话一句一句地连起来,表示一个主要意思;二是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概括能力。
自然段如何分层和概括段意呢?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通过对一段话的分析,看出这段在有个意思,这几个意思又是怎样一层一层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自然段常见的组合方式有:1、顺承式。
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表达。
例如: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
//400多名官兵闻讯赶到。
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
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
嶙峋的片儿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
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勇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层意思,把四层意思归纳起来概括段意:当九江赛城湖大堤塌陷时,官兵们闻讯赶到,扛沙包,筑人墙,终于保住了大堤。
小学语文经典阅读题资料(课外语段阅读复习题)练习题有答案_1
小学语文经典阅读题资料(课外语段阅读复习题)练习题有答案课外8:父亲的名片父亲整天只知道干活,我便少了管教,成了小狗一条,整天上房爬坡,撵鸡赶狗,无所不为。
这时,村里人每见父亲,总是笑着打趣:“老三,你可养了个好儿子!”父亲脸一红,摇头叹息:“别提了,败家子,丢人现眼!”言罢,还恭恭敬敬给人家递上一支烟。
上学后,依然顽性难改,有一回竟严重到请家长的地步。
当那位戴着瓶底的老师见到父亲的老实相识惊讶地险些把瓶底晃下来您就是他的父亲不像不像您那宝贝儿子哪一点像您把您的脸都丢尽了打架逃学剪女孩的头发我不记得是怎样回家的,但见父亲不言不语不吃饭时,才真正明白:我的好坏就代表着父亲的脸面,是父亲向外人展示的一张“名片”。
汗与泪的付出,终有收获的时候。
小学升初中,我全乡第一,初一、初二均全届第一,参加竞赛获二等奖。
“名片” 变了,父亲也变了。
当父亲被请到颁奖大会上时,激动得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我就是这娃的爹。
”全场笑了,我也笑了。
我终于成为父亲引以为豪的“名片”了,父亲也终于可以在众乡邻面前提起自己的儿子,可以在一片啧啧称赞声中坦然接过别人递过来的一支烟了。
1、给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①打趣:②坦然:3、“汗与泪的付出,终有收获的时候。
”这句话在文章的表述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这句话的含义是()①因为付出了汗与泪的代价,总是会有收获的时候。
②因为付出了汗与泪的代价,终于有了收获成功和喜悦的时候。
③因为付出了汗与泪的代价,终于到了收获成功和喜悦的时候。
4、文章中所说的“名片”是指5、从文中找一句比喻句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6、你有当“名片”的经历么?说说你的感受或看法吧!解题指导:完成阅读测试的核心是具有较好的理解、感悟和表达能力。
正确的做法是:先浏览全文,大致了解文章,然后读题,了解检测内容;之后要再次品读全文,深层次理解文章,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感悟文章的情感;最后再逐题去做。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 阅读技巧及解答 (1)
阅读技巧及解答11.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2.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5.某段起什么作用:(1)开头,作用:A、引起下文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C、照应文章标题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B、揭示文章主旨C、照应前文D、照应题目E、引人深思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作用: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9.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课外阅读理解。总复习资料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课外阅读理解。
总复习资料短文分析方法指南本文介绍了如何回答短文中的问题,主要包括理解短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方法、回答问题的注意事项、找出过渡句、总写句以及其他一些技巧。
在理解短文中词语时,可以用日常生活中的体会和经验来解释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串讲字意,解释完了再代入文章中检验答案是否恰当。
而理解短文中的句子,则一般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进行。
回答短文中的问题时,需要把短文读懂以后才答题,把握问题的关键所在,尽量用短文中的原句来回答问题,用自己的话来回答一定要言之有理,语言通顺。
在短文中找出过渡句,可以帮助理解文章的结构和逻辑。
此外,还可以找出总写句、给没有标点的句子打上标点、给划线句子划出动词、在文中找出几组近义或反义词,以及在文中划出比喻句或者拟人句。
最后,可以根据短文的内容,提一个问题并进行解答,或者找出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1、给第一自然段加上标点。
这段话写了几种海鸟。
最多的是野鸭,最大的是海鹰,最勇敢的是海燕。
2、海燕是最勇敢的海鸟是因为。
海燕是最勇敢的海鸟,因为它们可以在风暴中飞翔。
3、哪句话最能看出白鸟很多,“_______ ”划出来。
这段话并没有提到XXX,无法回答此题。
4、这段话写的是:这段话写的是树叶和树根的关系。
二树叶和树根太阳照在树叶上,树叶为大树制造养料。
在树上做窝的喜鹊、麻雀、乌鸦都夸树叶功劳大,想不到树叶竟因为这骄傲起来。
他常常唱到哗啦啦哗啦啦,我们树叶顶呱呱,树苗长大了全靠我们啦。
这一年,大旱,因为缺水,树叶纷纷从树上落下来。
后来,下了场好雨,树根又吸收了充足的水和养料,并把它送到树梢。
落光了叶子的树,又长出了小树叶来。
新长出来的小树叶虚心多了,因为他们懂得了不光自己有功劳,还有默默工作的树根呢!1、给第一自然段加上标点。
太阳照在树叶上,树叶为大树制造养料。
在树上做窝的喜鹊、麻雀、乌鸦都夸树叶功劳大,想不到树叶竟因为这骄傲起来。
他常常唱到哗啦啦哗啦啦,我们树叶顶呱呱,树苗长大了全靠我们啦。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单元课内阅读理解复习资料
阅读理解复习资料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一)白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莺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叫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
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一一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 文章的第一段只有一句简短的话,你认为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答:统领全文,突出了全文的中心。
2.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答: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3. 文章在着重写白鹭的同时,还写了白鹤、朱鹭、苍鹭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以白鹤、朱鹭、苍鹭等相近或同类的动物来比较,就充分表现了白鹭的“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
4. 作者说“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从全文来看,白鹭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答:白鹭的美体现在:色素配合和身段大小都适宜;恬淡、悠然的内心。
5. 如何理解“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答:可以理解为乡居的生活中因为有了白鹭而充满了生机,寂静的天空中因为有了白鹭而显得具有生命活力。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课外阅读专项练习第1套》(16篇,共5套)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总复习【专项训练】——课外阅读专项第1套(16篇共5套)学校:班级:条码区姓名:第1篇: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突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炫目的花纹……有什么事情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小小的木船,在窄窄的河道中缓缓滑行,拱形的桥孔一个接一个从头顶掠过。
贞丰桥,富安桥,双桥……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
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着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
周庄的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
然而河上有桥,石桥(巧合巧妙)地将古镇连缀为一体。
据说,当年的大户人家,能将船划进家门,大宅后院,还有泊船的池塘。
这样的(精致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一个外乡人,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景物。
1.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2.“什么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这句话是句,这句话的作用是。
3.找出在周庄泛舟有诗意的景物。
4.你如何理解“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这句话?5.给短文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A.美丽的周庄B.周庄水韵C.我爱周庄第2篇:儿子的礼物今年春节,我生平第一次收到儿子的礼物——一块德芙巧克力,把那块东西放在我手心里时,儿子的表情显现出从未有过的辉煌。
儿子二十岁了,在一个自修大专班读书,钱是他业余打工挣来的。
他在一家卡拉ok厅当服务员,从晚上6点干到午夜12点,第二天一早,赶两趟车去学校上课。
打工期间,他每晚要打扫三间包房,洗很多茶杯,给客人倒茶送水,递吃递喝,直至深夜。
他学会了简单的英语日常用语,能识别和说出各种洋酒的英语名称,还学会了做水果盘。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阅读复习资料(附答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阅读复习资料(附答案)全册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1、2单元)复资料一、《观潮》(一)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沸腾欢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仿佛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惊天动地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如雷贯耳,震耳欲聋。
1、我会在文段括号内用“√”选出合适的词语。
马上。
仿佛。
颤抖。
渐渐2、我会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mēn3、我能写近义词。
马上:顷刻间;仿佛:似乎;颤抖:颤抖不已;渐渐:逐渐4、我还能写出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
如洪钟声、惊天动地、如雷贯耳、震耳欲聋5、短文第一段话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闷雷滚动,又写了潮来时的形状像一条白线。
6、从第一段话中的“人声鼎沸”“沸腾欢腾”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
7、用“仿佛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这个句子具体形象地描绘了从近处观看钱塘江大潮。
(只填序号)③8、“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中的“水墙”指浪潮,说明浪潮很高。
9、短文中第二段话是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文中最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是“移来、再近些、越来越近。
”二、《鸟的天堂》(一)起初周围是寂静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一只画眉鸟飞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2——课外阅读理解(一)(含答案+详细解析)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02——课外阅读理解(一)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伤心的老婆婆宇宙博士邀(yāo)请了所有星球来家里做客。
有太阳公公、月亮姐姐、还有火星哥哥……正当大家有说有笑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老婆婆。
她的头发几乎掉光了,眼睛也瞎(xiā)了,衣服破破烂烂的,上面还有很多很多小洞。
大家奇怪地问:“你是谁?”老婆婆说:“我是地球呀!”客人们大吃一惊。
太阳公公问:“你茂密的头发呢?”老婆婆哭着回答:“人类一直砍(kǎn)伐(fá)森林,我的头发都没了。
”月亮姐姐问:“你的衣服怎么破了?”老婆婆哭诉道:“人类不断排放废(fèi)气,破坏了大气层,我的衣服.上就有这么多的洞。
”火星哥哥问:“那你的眼睛又是怎么瞎的?”老婆婆更伤心了:“人类不断地朝河里排放废水,乱扔垃圾,所以我的眼睛瞎了。
”1.短文中的老婆婆指的是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例:破破烂烂(AABB式)慌慌张张 ______ ______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哪些是老婆婆哭诉的内容?对的打“√”,错的打“×”。
(1)人类排放废气。
( )(2)人类砍伐森林。
( )(3)人类发动战争。
( )(4)人类乱扔垃圾。
( )4.这篇短文主要想告诉我们()(填序号)A.宇宙博士邀请了所有星球来家里做客B.我们要保护环境,不要再伤害地球C.由于地球生病了,太阳、月亮、火星等都不认识地球了二、快乐阅读。
动物尾巴的妙用大多数动物身后都长着尾巴,这些尾巴或长或短,形状各异,有大用处呢!猴子的尾巴是它的“第五只手”。
猴子利用尾巴在树上蹿来蹿去,有时又用尾巴拿取食物。
鸟把尾巴当作飞行器。
鸟的尾巴上,长着又长又宽的羽毛,这些羽毛展开时好像扇子,能够灵活转动,便于掌握飞行方向。
鳄鱼把尾巴当作武器。
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非洲鳄,见到牛、羚羊、鹿等动物在河边饮水时,便突然将尾巴一扫,把这些动物打入河里,然后张开大嘴,饱餐一顿。
小学四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之阅读专项练习
(一)周处改过周处是东吴名将周鲂的儿子。
他少年时体力过人,由于出生豪门,经常在乡里胡作非为,所以深为乡亲们所厌恶。
一天,周处打猎途中遇到一位老人在连声叹息,就上前询问什么缘故。
老人说:“三害不除,人心不宁。
”并说出“三害”是南山上的猛虎,长桥水下的巨蛟和乡里的恶少周处。
周处听了,犹如五雷轰顶。
他沉默了一阵,毅然对老人说:“这三害,我一定除掉它们!”周处骑着骏马向南山飞奔而去,凭一身好箭法,射死了猛虎。
第二天,他又手执长剑跃入水中,杀死了巨蛟。
两害除了,那第三害呢?周处决心痛改前非。
他专程拜访名士,专心钻研学问,认真约束自己。
很快,他成了文武双全的人才,州里府里都聘他担任要职。
周处少年知过就改的美德从此传为佳话。
1. 给划线的字选择恰当的字义,在后面的括号里画“√”。
豪门:(1)气魄大,直爽,痛快,没有拘束。
()(2)强横的,有特殊势力的。
()(3)具有杰出才能的人。
()要职:(1)索取,希望得到。
()(2)请求()(3)重大,值得重视。
()2. 写出第一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填空。
(1)老人说的“三害”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处除三害的经过”在短文中的第______________自然段。
4. 读短文后,你受到什么教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元宵观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终于来到了,我和爸爸来到杭州的西湖,也加入了欢闹元宵的人流中。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2——课外阅读理解(一)(含答案+详细解析)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2——课外阅读理解(一)(含答案+详细解析)期末复习专项训练02——课外阅读理解(一)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理解我只是想一想①路边的那片百合(hé),好美啊!我多想采一束(shù)带回家。
②树上的小鸟,好可爱呀!我多想抓(zhuā)一只,放在我家阳台上。
③草丛(cóng)里的蝈蝈,叫得好欢啊!我好像把它放进草笼里,挂在我家屋(wū)檐(yán)下,④我想一想,笑了。
百合、小鸟、蝈蝈,你们别紧(jǐn )张(zhāng),我只是想了想。
(选自《和豆豆姐姐一起读》,有改动)1.这首儿歌一共有______个小节。
2.猜一猜,儿歌中的“蝈蝈”是什么?()A.一种虫子B.一种花C.一种鸟3.根据儿歌的内容连一连。
草丛里的___ 百合___ 叫得欢路边的___小鸟___ 开得美树上的___蝈蝈___ 好可爱4.看到路边的百合,“我”想干什么?请在儿歌中用“”画出来。
5.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上。
从第④节中,我知道儿歌中的小朋友______把树上的小鸟抓住,带回家。
①会②不会二、快乐阅读。
夏天①柳树婆婆打着大伞,荷花姑姑打着小伞。
②大伞下,知了在歌唱。
③小伞下,鱼儿在游戏。
④那不怕天气热的红蜻蜓,一会儿在空中滑(huá)行,一会儿从水面掠(lüè)过,又勇敢,又机灵,苦练它的飞行本领。
⑤青蛙玩累了,跳到荷塘里洗个澡(zǎo),乐得它鼓起腮(sāi)帮子,敲起了绿色的小鼓:呱呱呱,呱呱呱,夏天到了多快活!6.这篇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
7.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滑”字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
8.短文中写到的小动物有哪些?请你用“”画出来。
9.“荷花姑姑打着小伞”,这里的“小伞”指的是()A.太阳伞B.雨伞C.荷叶10.读了短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红蜻蜓?_________________三、文段。
小学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小古文阅读(一)
小学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小古文阅读训练一)一、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说明下面加点的字。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______________(2)及日中则如盘孟及:_____________2.联系短文内容,翻译句子。
(1)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谓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小儿辩斗的原因是:一儿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儿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作答)4.从两小儿辩斗的角度,我明白(),从“孔子不能决也”的角度我明白()。
A.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不知道的东西,我们应当实事求是。
B.知识是不分年龄的,只有多听取小孩子的意见,才能有所进步。
C.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
(二)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势必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①智:聪明,这里是意动用法,意思是“认为……聪明”。
②雨(yù):下雨。
③父(fǔ):老人。
1.“其家甚智其子”中的“其”的意思是:__________,“其家甚智其子”中的“甚”的意思是:__________。
【小升初】小学语文总复习之阅读训练100篇(附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总复习之阅读训练100篇(附参考答案)1.快乐与感触依稀记得在我两三岁的时候,我天天跟着妈妈到学校里玩耍,那时妈妈在学校里给幼儿班代课。
课间一群比我大点的孩子们总是围着我说啊、笑啊、眯眯眼做做鬼脸什么的,也有不停地给我手中或嘴里塞干粮的。
他们一听到铃声嘴里“哦———”着飞也似的进了教室。
于是我便一人悠闲自在地在校园里溜达:一步一步地踱到东边看看美丽的花儿;爬到西边的球台上翻着晒晒太阳;听到南边教室里悠扬的歌声,于是又跑到窗户下踮着脚使劲儿地仰起头向里看;仰倦了头嘴里嘟嘟地哼着,若无其事的来到北面那两块瓷砖镶嵌的大地图下,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条条块块,也不知道是些什么。
如今,我已是那时年龄的四倍了,仍在这熟悉温暖的校园里,那时一切不懂的,今天都明白了。
那时的快乐依在,那时的天真依在。
不过现在我所看到的、听到的、感悟的比那时多得多了。
清晨的校园,阳光钻透东边茂密的柳林,斑驳的光点印在绿绿的草坪上。
无数只鸟儿横着或倒挂在柔柔的柳条上凑响清脆的晨曲。
在通向教师办公大楼的水泥道上,陆陆续续晃过一群高大的身影———我们的老师,他们又上班去了。
当校园正中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时,悦耳的歌声和朗朗的读书声早已把校园装点得生机勃勃。
我再不需要像过去那样踮脚仰头地去向往了。
我尽心地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聆听着老师的教诲,享受着群体的温暖与关爱。
课间,我们三三俩俩去拉着或牵着幼儿班的那些小娃娃,说啊、笑啊、眯眯眼做做鬼脸什么的,也有不停地给他们手中或嘴里塞泡泡糖的。
有一天,我把三四个小娃娃牵到北面那两块瓷砖镶嵌的大地图下,学着老师的样子摇头晃脑、指着地图比比划划地讲:“这是中国,这是长江、那是黄河……,我们的学校在这里,要记住,别忘记。
看我的手好大,把一个省都罩住了。
”小娃娃们叽叽喳喳地笑个不停,我也笑得前俯后仰。
上课铃响了,我们“哦———”着飞也似的进了教室。
那天我们进了教室,唱完了一首长长的歌,没见老师来,于是我站起来对大家说:“大家先读读书吧,我去办公室看看”。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册)复习资料(课内阅读) (1)
第十册期末复习系列之一:课内阅读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1.用横线划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把比作;把比作。
这样写你觉得怎样?(3分)2.文中哪个词语是表示人多?你还知道哪些表示人多的成语?、(至少写出2个)3.你认为儿童还会是什么?仿写句子。
(2分)例:儿童是花朵,在春天的感召下会欢畅活泼地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
儿童是,。
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
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1、“对,就是开得旺!”这句话中指什么开得旺?从哪儿看出开得旺?(2%)2、“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自己”指谁?“别人”指谁?(1%)3、花儿同儿童什么地方一样?(2%)深秋的戈壁大漠,寒风凛冽。
从大清早开始,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此刻,载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来了,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来了,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为“神舟”5号飞船送行,为航天员杨利伟送行。
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
1、“寒风凛冽”是表示天气寒冷的词语,请你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
2、“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3、“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这里省略号的作用是()4、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内容。
烈焰升腾,大漠震颤。
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托举着“神舟”5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
1.从这一小节中,你感受到什么?。
(2分)2.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壮观景象的词语?;(1分)3.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令全世界华夏儿女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飞船载着航天员首次飞行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
读到课文中“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时,我心里;读到“飞行正常”、“发射成功”时,我。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2——课外阅读理解(一)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02——课外阅读理解(一)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______________①我永远忘不了发生在三年级时的一件小事。
在校节目演出中,我被选为剧中的公主,母亲煞费苦心地陪我练台词。
但不论我在家里念得多么自如,一上台,每个词都从头脑中消失了。
②老师终于把我搁在一边。
她解释说她已经为该剧设计了一个叙述者,要我担任。
她是亲切婉转地说的,但仍然刺痛了我,特别是当我看到公主的角色由另一个姑娘扮演时。
③那天中午我回家时,没有告诉母亲发生了什么。
但她很快觉察到我心神不安。
她不是建议我们一起练台词,而是问我是不是想到院子里散散步。
④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中午。
格架上的蔷薇藤正在变绿。
高大的榆树下,我们可以看到丛丛黄色的蒲公英钻出草地盛开,宛如一个画家用金色的染料在我们的风景画上涂抹过。
⑤我看到母亲漫不经心地在一丛蒲公英旁弯下腰:“我打算挖掉这些草。
”她边说边连根拔起一株蒲公英。
“从现在起,我们只在这个院子里留蔷薇花。
”⑥“可是我喜欢蒲公英!”我表示抗议,“一切花都是美丽的——蒲公英也是如此。
”⑦母亲严肃地看着我:“是的,每一朵花都以自己的方式给人以愉快,对吗?”我点点头,感到高兴,我赢了。
“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公主,这并没有什么羞耻。
这一点,对花来说是这样;对人来说,也是如此。
”她补充说。
⑧相信她已经猜到了我的痛处,我开始大哭,告诉她发生的事。
她听着,放心地笑了。
⑨“你将是一个可爱的叙述者,”她提醒我,“叙述者角色同公主角色完全同样重要。
”⑩演出的那天夜里,我很紧张。
开演前,老师走到我面前“你母亲要我给你这个。
”她说着,递给我一朵蒲公英。
它在茎上耷拉着,边已经开始卷了。
看着蒲公英,我的眼角有些湿润。
1.请给短文取个合适的题目______。
2.“在后来的几个星期里,她不断鼓励我,我逐渐为自己担任这个角色感到自豪。
中饭时间被用来念我的台词或者谈论演出时我将穿什么。
”该语段应该插入第______和第______段之间。
【语文】(完整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复习试卷
【语文】(完整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复习试卷一、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题复习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诸葛亮勤奋好学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诸葛亮学习非常(克刻)苦,勤于用脑。
不但受到司马徽的赏识,就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的少年。
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但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
为了记时,司马徽便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订)时喂食。
诸葛亮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便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这该怎么办才好呢?忽然,诸葛亮(铃灵)机一动,考虑到“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
于是在随后的日子里,适逢上学时就(带戴)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段日子,司马先生很是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查),才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
先生开始很生气,但不久还是被诸葛亮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对他更关心、更器重,对他的教育也就更毫无保留了,而诸葛亮也就更勤奋了。
通过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饱学之人。
(1)从文章括号中选择正确的字。
(2)请写出形容人勤奋好学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选项对短文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诸葛亮学习非常刻苦,爱动脑筋。
B. 诸葛亮为了学到更多知识,想办法延长先生讲课时间。
C. 诸葛亮勤奋好学,先生对他十分器重。
D. 司马徽不如他的妻子器重诸葛亮。
(4)少年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5)诸葛亮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以聪明、机智而闻名,善于用兵。
你知道哪些有关诸葛亮的著名典故,把它们写下来吧。
2.课内片段阅读。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复习要求:
能准确领会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复习提示:
由于词语的多义性和使用上的灵活性(可以临时改变用法和词性),有些词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往往难以理解。
因此,必须在复习中着重指导学生“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其方法大致有:
1、找出前后文中的有关语句——明确词义。
这是指有些词义已包含在或直接出现在文章里,只要联系前后文加以明确就行了。
比如:《马踏飞燕》中的“构思奇妙”这个词,只要引导学生读读后一句“让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在快速奔跑”,学生就把握住词义了。
有时,这种情况还有些变化,比如《将相和》中有“完归赵”这个词语,但课文中只有“把和氏璧送回赵国”,那就“完”没有解释,其实转个弯词语的意思也就有了。
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想一想送回的“和氏璧”怎样的?学生就能归纳出完整的词义:把和氏璧完整无缺地归还赵国。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有了变化。
对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变化。
例如:“他借到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来。
”“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
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不通。
引导学生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会这里的“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的意思了。
3、借助前后文决定取舍——选准义项。
有些词有多种义项,在文章中究竟取何种解释,就地“借助”前后文,把词义与具体的语言挂上号,要注重让学生有一个根据查字(词)典得到了多种义项,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对照文章,恰当选择的思维过程,并注重培养学生把选择的词义,放到句子中检查是否合适的学习习惯。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复习要求:
领会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复习提示:
理解句子的含义,主要指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修辞方法的理解,对句子作用
的分析,对作者用意的解说。
主要方法有:
1、通过注释疏导理解句意。
对造成阅读障碍的词语,教师要加以必要的注释疏导,帮助学生扫除障碍。
如《草原》写小丘之绿,“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学生不理解“渲染”与“墨线勾勒”的意思,只要启发画过中国画的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学生就明晓句意了。
对难在“物”上的句子,可用这种方法。
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意。
关键词语,显然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关键与否,并不取决于是否属于生字新词,而是看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地位。
抓关键词语有“扣词法”、“推敲法”、“删减法”等,如《为人民服务》中有一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只要理解了“固”或“于”这句的含义也就掌握了。
3、借助句法知识理解句意。
有的句子比较复杂,可以指导学生先把构句间架勾勒出来,用缩句的方法去理解;有的句子用了修辞手法,要分析修饰成分,找出表达的重点;有的句子是复句,要理清逻辑联系准确体会。
如《桂林山水》中有一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受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它的间架简单:“漓江水静,漓江水清,漓江水绿”,针对它的修饰成分加以分析,就能明白这句话描绘了一幅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赞叹不已的思想感情。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一定的语句有其固定的句法意义,但一旦依附于具体的语言活动后,就产生了生动的情境意义,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
因此,理解句意应瞻前顾后,综观上下,这既是理解句意较普遍的方法,也应看作理解句意最基本的原则。
具体的说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作者的意图,联系人物的品格,事件的意义,景物的特点来理解。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他们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表面看来,这句话没有什么不好懂,但真正的含义需要联系上下文分析事件发生的环境,领悟文章中心的基础上方能理解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