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知识目标:
1、了解遗传、生理成熟、家庭教养、学校教育、社会传媒基本概念。
2、熟悉和掌握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3、熟悉和掌握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会传媒等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技能目标:
1、在熟悉和掌握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遗传和生理成熟因素的基础上为学前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2、在熟悉和掌握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会传媒等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基础上,为学前儿童创造有利于其发展的生活环境。
学
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生物因素
环境因素
遗传
生理成熟
学校教育
家庭教养
社会传媒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
一、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物质前提
遗传是指遗传物质由上代传给下代的现象。遗传因素则是指由先天继承的、与生俱来的机体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通过基因传递的生理解剖特点,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
生理成熟是指生理发展,是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体各器官的成长与变化。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与过程,同时遗传和生理成熟奠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身体素质和大脑的发育上,身体素质和大脑发育是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没有这个物质前提,任何心理都无从产生,如儿童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其动作发展的重要前提,而动作发展又为其认知和社会性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二、遗传和生理成熟奠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遗传和生理成熟的不同是造成学前儿童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每个孩子在其出生时就已经具有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基因,存在不同的发展可能性,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研究表明,如果4个月大的婴儿对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境报以弓背、踢腿或哭闹的行为反应,那么到2岁时他们通常表现得胆小、拘谨,性格比较内向。而如果4个月大的婴儿对同样的反应报以轻松的微笑,那么到2岁时他们表现得通常大胆、合群、好交际。
行为遗传学家用“遗传力”来说明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遗传所起的重要决定作用。遗传力是指不同遗传基因所造成的个体差异度,即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多大程度上归功于遗传。如智力的遗传力为50,但这并不说明50%的智力来自于遗传,而是说明可观察到的变异的50%可归于遗传的影响。我们不能过分地夸大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实际上,遗传和环境对于心理发展同样重要,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奠定了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环境作用于并塑造了遗传所赋予的生物前提,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
设想有两个婴儿其中一个在遗传上更具有吸引力、更合群、更随和,而另一个在这些方面都不及前者。再进一步假定,第一个婴儿比第二个婴儿得到更多的关爱与照顾,因而成长为较热情、友善的人。随着两个孩子渐渐长大,天生更友善的这个儿童更多地寻求各种活动,结交朋友,由此又进一步促进其社会自信心。
是什么导致他们具有这样的人格差异呢?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个体人格的百分之X取决于基因,百分之Y取决于经验,因为遗传和经验都不能单独起作用。受基因影响的特质会引起其他显著的反应。
因此,从受孕时开始,人就是基因和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基因会影响他人对我们做出反应的方式。生理外表有着各自的社会结果。要问基因和经验哪一个更重要,就想询问开车时发动机和方向盘哪一个更重要一样。要问人格更多是基因的产物还是环境的产物,就像问水的湿度更多取决于水中的氢还是氧一样,就像问土地的不同面积更多的是取决于其长度还是宽度一样,因此人的心理发展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请不要认为天性和教养互不相容,要记住教养要经由天性得以实现。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
一、家庭教养
家庭教养,特别是父母的教养对于学箭儿童的影响是最直接且最为重要的。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在教育抚养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教养情感与态度的综合体现。父母的教养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一旦形成不易发生改变,不随家庭情境的改变而改变,且教养观念在家庭教养方式中占有核心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教养行为
和教养情感与态度。
对于家庭教养类型的划分,目前学术界最为接受的划分类型就是鲍姆林德等人(1991年)提出的家庭教养类型理论。他们认为,家庭教养方式包括权威型、专制型、放任自流型和漠不关心型这四种类型。
(一)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父母表现:在这种家庭中父母处于平等地位,相互之间互相尊重,经常进行平等的交流协商。他们对于孩子表现出热情和爱心,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且经常鼓励孩子自己去尝试,鼓励他们参加家庭的决策,培养孩子独立自主个性。
影响:在学前期,权威型教养方式下,幼儿情绪愉悦,性格活泼;女孩子独立自主能力强,男孩子友善合作性高;高水平的自尊和自我控制能力。青春期:高水平的自尊;社会和道德意识高;学业成就高;人际关系和谐。
(二)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父母表现:父母往往表现出缺乏热情的情感反应,很少考虑儿童自身的愿望和要求;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横加限制,要求孩子无条件地遵循有关的规则,如果违反规则,父母就会采取强硬措施,有的甚至动用暴力。
影响:童年期:幼儿存在焦虑、退缩和抑郁的特征;男孩子易怒并伴随攻击性,女孩子依赖性强,面对挑战采取回避的态度。青春期:心理适应能力不如权威型,学业成绩平平,但较放任自由型和漠不关心好。
(三)放任自流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父母表现:父母在孩子还没有能力做出决策时就把自主权交与孩子,让孩子随意实施决定。这样的教养方式是将孩子视为花朵,不对孩子提出任何的要求也不进行适时的管教。教养出来的孩子往往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们不按时睡觉父母不会阻挠,他们说话伤人,激怒他人父母也不会制止。这类父母在管教孩子时大都会产生一种对孩子管教缺乏信心的无奈感。
影响:童年期:冲动、反抗和叛逆;对成人既苛刻又依赖;责任心差,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同伴间合作意识差。青春期:低劣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学业成绩;容易误入歧途,如沉迷网游、犯罪、吸毒。
(四)漠不关心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