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26.《灰雀》【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灰雀》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4.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教学重难点:
1.读好对话,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
2.感受列宁和小男孩的优秀品质及他们对灰雀的喜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走进列宁
1.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结合你手中搜集的资料,谁来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灰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导识字与写字。
重点指导识字:
“宁、仰、诚”都是后鼻音,借助动作理解“仰”的意思;
辨析字形:仰——迎、柳或——成;
“渣”字,出示“面包渣、豆腐渣”等词语识记;
重点指导写字:
“雀”下面部分为“隹”,要和“住”区分开;
“或”不要少写右边的一撇和一点。
3.借助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出示“列宁、灰雀、惹人喜爱、仰望、面包渣、或者、可惜、诚实”等词语,选择其中几个来说说课文内容。
教师随机梳理,图示板书故事大意:
灰雀不见了——列宁找灰雀(男孩捉灰雀)——男孩放回灰雀
三、抓住对话,揣摩人物想法
1.这是怎样的三只灰雀呢?指名读第一段。
抓住“粉红的、深红的、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等描写性词句感受灰雀的可爱。用活泼的语调、稍快的语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灰雀这么可爱,课文中列宁和小男孩都喜爱它们吗?
(允许学生出现不同的答案,不急于下结论,提出进一步的要求。)(1)默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你的依据,画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并
有感情地读一读。
(2)全班交流,指导体会列宁爱灰雀:你从哪儿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的?先读句子,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重点体会以下语句:
①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会。
②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感受列宁的急切心情。)③列宁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引导、鼓励学生想象列宁说这些话时的心情,体会列宁寻找灰雀时的着急和对丢失的灰雀的担心、惋惜。)
(3)根据体会读出语气。
(4)刚刚我们抓住了列宁的动作和语言就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想法和心情,也体会到了他对灰雀的喜爱。我们再用这样的方法继续感受男孩对灰雀的感情。
3.默读3-10自然段,抓住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心理。
(1)默读3-10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画出列宁和男孩的对话。边读边思考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
(2)出示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心理。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没……我没看见。”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
①“没……没看见。”
男孩怎样地说?(加提示语)什么时候会吞吞吐吐?/男孩为什么会紧张?(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追问)男孩在想什么?(感受男孩爱灰雀,把灰雀捉回了家。想独占灰雀,谎称没看见。)
②“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一定会飞回来的!”
听了列宁的话,男孩在想什么?他为什么这么肯定呢?(体会男孩鼓起勇气,下定决心放回灰雀的心情。)
(3)根据体会读好男孩的话。
4.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恰当的语气。
刚刚我们联系着上下文,结合着列宁和男孩的对话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会给没有提示语的句子添加提示语。
恢复课文原貌,分角色朗读对话。
5.讨论:列宁和男孩都喜爱灰雀,但是爱的方式不同。你更欣赏哪
一种爱?
6.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灰雀的对话,紧接着就写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填空(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男孩回到家,来到鸟笼边。只见那只______的灰雀,不再______地唱歌,显出很不安的样子。男孩想起刚才与列宁的谈话,______地说:“我真不该把它捉回来。明天我______把它送回树林里去。”
(生交流答案:深红色胸脯、婉转、自言自语、肯定)
四、合作交流,感受人物美好品质
1.男孩真的把灰雀放回公园了吗?师读第11自然段“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1)哪个词语证明了?(果然)结合上下文理解“果然”的用法。(2)男孩说这么想的、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这里,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男孩?(感受男孩的诚实、知错就改)
2.自由读12、13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
预设: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列宁为什么没再问那个男孩反而问灰雀?灰雀并不会说话。
3.学生讨论解答。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喜爱。
4.指导朗读:爱的力量使灰雀重归大自然,男孩改正错误,这多么让人高兴!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积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