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似乎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东西,但是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些令人惊喜的事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互相影响。
一、现代科技在传统文化中的应用现代科技已经逐渐渗透到了传统文化中。
例如,现在的文物保护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采用传统方式来保存文物,而是应用了许多现代科技手段。
比如,在文物修复中,人们现在可以使用激光和高清相机等设备来测量文物的形状和尺寸,以及对文物进行数字还原,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保护文物。
另外,现代科技对于传统文化旅游也有重要的作用。
在一些古代城市中,人们可以通过使用VR技术来了解那些已经不存的历史建筑,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了解整个城市的历史文化。
此外,传统文化艺术的表演也在通过现代科技得到更好的呈现。
比如说,在传统京剧中,演员的嗓音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音色,在现在的京剧表演中,人们可以通过使用现代的音频处理技术来使观众更好地听到唱腔,这样就能更好地推广传统京剧。
二、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科技的影响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科技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探讨:1、对于科技设计的影响:传统文化可以为现代科技的设计提供灵感和启示。
例如,古代中国的观音石像,其独特的姿势和线条对于现代科技的设计师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启示。
现在,很多的手机壳和家具设计中都有这种线条的融入。
2、对于科技使用的影响:传统文化可以为现代科技的应用提供一种更加合适的方法。
比如,在一些农村地区,人们习惯使用太阳能照明灯,可以在日出时开始充电,并在晚上使用。
这种使用方式非常适合农村地区的环境和生活习惯。
三、总结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作为两个本来互相矛盾的东西,在互相结合的过程中,却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令人振奋的事情。
无论是在文物保护上,还是在旅游推广和艺术表演中,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相互融合,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文化享受。
关于中国现在最先进文化科技制度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事例
关于中国现在最先进文化科技制度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事
例
中国现在最先进的文化科技制度社会生活例子
文化:
中国传承着悠久的文化,这些文化仍然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
中国
近年来在促进Belt and Road Initiative(“一带一路”倡议)中,在
世界各地展示了古代文化的智慧。
在一多市,今年一月开设了中国古代四
大发明的展览。
其中有活动,如中国传统艺术展示,让游客更深入地体验
中国文化。
除此之外,中国还在大力发展其他文化领域,例如今年的2024年北
京冬奥会和2024年杭州“世创会”,将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创新实力,提
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世界各地游客的参观将为中国的文化增添更
多的活力。
科技:
中国在技术创新和科技发展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中国正在大力
推广数字经济,打造“数字中国”,实施跨界科技如人工智能(AI),物
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智慧城市,5G通信,云计算,无人驾驶等新技术,在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之间营造出一个动态平衡的创新生态系统。
最近,中国在研究和应用机器人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中国
是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去年中国研发和投入使用的机器人数量居全球首位。
此外,中国也在加快实现自动化,让自动化技术能够更有效地融入现代生活,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36课时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含解析)
专题四近现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化第36课时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选择题1.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是()①为适应探索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提出②在艺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在学术问题上百花齐放③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化发展客观规律的方针④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的根本保证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④D.③④解析根据所学史实应该是在艺术上允许各家各派竞相开放即百花齐放;在学术研究上应该畅所欲言,允许发表不同见解和主张即百家争鸣;故②错误,此题应该选择B项。
答案 B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的客观要求。
”这里“客观要求”指的是()A.发展科技文化B.确立社会主义制度C.避免学术问题政治化D.实现“科教兴国”战略解析注意题干的“客观要求”。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针对科技文化领域提出的方针,故A 项正确。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双百”方针的背景;避免学术问题政治化是双百方针在实施过程中的教训;“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
答案 A3.1967年,有位作家说:“曾经有人说过,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
我却要说,做文人难,做作家尤难。
”这位作家这样说的原因是()A.20世纪60年代缺乏创作素材B.作家搞创作比较辛苦,得不到社会的认可C.“文革”期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D.改革开放以后,“双百”方针没有得到及时恢复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67年”“作家”“做文人难,做作家尤难”,从时间上看出“文革”期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不利于文学作品的创作、发展,故选C项。
答案 C4.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需要而提出的是() A.“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D.“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解析A项体现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劳动者的需要,符合题意;B项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教育思想,C项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教育思想,D项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教育思想,均不符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时代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的结合例子
我国传统文化与科技的结合例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在当今社会,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充满创意和智慧的传统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的例子,它们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科技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下面,我们将就我国传统文化与科技的结合例子展开讨论。
一、传统文化与科技的结合在建筑领域的应用1. 传统建筑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传统的我国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结构,常常给人一种沉稳和神秘的感觉。
而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传统建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新建筑中不仅保留了传统风格,还融入了现代科技的元素。
在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过程中,科技的应用可以更加精确和高效地进行施工,同时保留了传统建筑原有的特色和韵味。
2. 传统建筑材料的科技创新传统的建筑材料如青砖、木材等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得到了改良和创新,不仅具有传统建筑的特色,还具备了现代建筑所需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节能环保的理念下,科技改良后的传统建筑材料使用起来更加安全、方便,同时也保留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传统文化与科技的结合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应用1. 传统艺术与数字技术的融合传统的我国书画、剪纸、刺绣等艺术形式经过现代科技的改造和创新,不仅使得传统艺术形式更具时代感和现代气息,也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数字评台来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通过数字技术创作的书画作品、数字化的剪纸艺术作品等,为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传承传统文化。
2. 传统文化与科技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应用在当今文化创意产业中,传统文化与科技的结合可以谓是互相促进,互相融合。
通过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利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意设计、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
传统的我国元素可以结合VR/AR技术,进行文化传播与体验,也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定制化的传统文化产品销售。
这些都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三、传统文化与科技的结合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应用1. 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虽然现在科技日趋发展,但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却不曾受到太大的影响。
大多数中国人仍然坚持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其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
第一个例子是,各行业在利用科技来增强文化传承,传统文化被发挥到最大的效用,从而使传统文化可以延续。
在教育领域,用科技的手段也可以更好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比如教授中国剪纸,绘画,篆刻等。
尤其是文化智能化,电脑可以将传统文化载入系统,加快中国的文化传播程度,并使传统文化存活下来。
第二个例子是,传统文化和科技在生活实践上互相促进。
当代人利用科技将传统文化元素加入到日常生活中。
比如,用信息技术来发布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以及许多中国传统服装、家具和表达方式等,都会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技术有机结合。
这有助于普及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加熟悉、受欢迎和繁荣发展。
第三个例子是,通过科技的运用来发展传统文化。
通过科技的应用,百艺工大家可以用更高效的方式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比如,许多中国传统音乐,可以在网络上的平台上存储,活跃的传播,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通过科技还可以通过分析,定义中国文化中不同文化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元素之间的优劣势,可以更好的发展和认识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中国科技的发展,给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播和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不仅可以更有效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播和发展,而且能够有效地增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实践意义,使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当代生活中,从而普及传统文化,以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
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交融作文素材
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交融作文素材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交融】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是怎么交融在一起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新奇有趣的科技产品层出不穷。
手机、平板电脑、无人机等等,真是太神奇了!有了这些高科技产品,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也越来越有乐趣。
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看似很先进的东西,其实都源自于我们祖先积累下来的文化智慧呢?比如手机,它的原型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空杯"。
空杯就是一种用两个小型口器互相传声的简易通讯工具。
当时的人们用它在室内长距离对话,就好像我们现在用手机打电话一样。
手机虽然比空杯先进多了,但两者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声波传播。
再说无人机,你知道最早的无人飞行器是谁发明的吗?那就是我国古代的"木鸡尝"了。
相传木鸡尝是从西汉时期的南越国传入中原地区的,它有4个小型推进器,可以在空中飞行一段时间,非常神奇!虽然木鸡尝还达不到今天无人机的高度,但已经展示了人类对飞行的向往和智慧。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许多具有前瞻性的发明和理念,为现代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比如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古人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探索,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则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可见,现代科技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它们的思想源头,往往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之中。
我们应该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些宝贵遗产,让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继续发扬光大。
另一方面,新兴的科技也在不断融入传统文化之中,焕发新的生机。
比如一些博物馆和展馆,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能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体验古代生活场景,观赏国宝级文物。
这无疑加深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程度。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得到了科技的传承和弘扬。
中国现代科技文化
中国现代科技文化
中国现代科技文化是指中国近代以来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经济社会变革、文化品位提升影响的现代文化发展现象。
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来讲,它
聚焦于新的科学技术突破、新的产品技术创新、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新的
知识产权管理等。
从经济社会角度来讲,它致力于经济体制的、社会发展
的深化、社会矛盾分析的完善以及部门之间的协调等。
从文化品位角度来讲,它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开发出更加先进、新颖、多元、富有创造力、有情怀的新文化。
现代科技文化的实践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技术革新。
中国在机器研制、芯片设计、专利保护、智能信息
化等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不断为人类提供技术支持,带来社会发展和
进步的历史性变革。
其次,社会发展。
近年来,中国在建设新型城镇化、电子政务、大数
据分析、互联网技术、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并受到国际社
会的好评。
第三,文化传播。
中国现代科技文化的发展,为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
有力的支持,促使世界各国的文化相互吸引、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丰富
多彩、异域情调、跨文明交流的文化现象。
综上所述。
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
3、意义:
1)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2)吸取了中国历史上学术与文化发展的经验。 3)借鉴了国外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取长补短。 4)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4、成就:
文学:
《红岩》、《红日》、《红旗谱》等
电影和戏剧:
《龙须沟》、《茶馆》、《蔡文姬》、《关汉卿》、《文成公主》
必修三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
湖州中学 孙 琦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专题的认识 1、专题内容 该学习专题主要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 学技术与文化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并讨论 有关的经验教训。
将本专题的学习放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 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这一时代背景中去考察。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兴起的有关史实,认识新中国确 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并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 教育体系。 2、了解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伟大成就,联系现实分析‚科教兴国‛ 战略的伟大意义,正确理解科技教育与政治、经济的辩证关系。
【过程与方法】
将理性分析与感性认知相结合,引导学生归纳融合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指导意见
知道‚双百‛方针的内涵;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文化艺术摧 学习 残的史实;了解改革开放后文化艺术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讨论 要求 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感受‚双百‛方针对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意义。 “‘双百’方针的提出‛一目中的‚文学艺术作品‛、‚文化体 说 明 育事业的繁荣‛一目中的‚体育事业成就‛为学生课外阅读内 容 。
三、内容的处理 专题式内容设置能更突出地体现历 内容 建国初 文革期间 改革开放以来 史发展过程中规律性和线索性。 1、重点与难点(教学指导意见) 成就 特征 成就 特征 成就 特征 2、整合与拓展 专题教学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有一定 文化事业 的矛盾。 知识内容 分阶段去整合内容,按时间顺序 教育事业 理顺专题内容的阶段特征。 整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及答案
专题五第1课1.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两个高峰,分别是()A.20世纪50年代和改革开放后B.“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后C.20世纪50年代和“文化大革命”时期D.全面建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 A【解析】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因为“双百”方针提出,改革开放后因为“二为”方针提出,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两个高峰。
2.毛泽东在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
他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讲学术,这种学术可以,那种学术也可以,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
你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多。
这一发言应该是在()A.《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提到的C.发出“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的口号中提到的D.是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逐步建立时提到的【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下列对“双百”方针中“百家争鸣”的正确理解是()A.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B.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C.政治上不同派别进行争论,自由发展D.类似于战国时期的众多学说的自由讨论【答案】 B【解析】理解“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含义分别是:“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和“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4.1956年,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正式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其目的是()A.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B.繁荣文学C.继承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优良传统D.繁荣艺术【答案】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双百”方针目的的掌握情况。
繁荣文学艺术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5.下列文艺作品、电影作品、戏剧作品出现于“双百”方针提出后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A【解析】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1956年4月,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 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 百家争鸣。 ——1956年4月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课堂演练
1、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后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2、1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 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 但无处发表。为些,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 “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 了 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 张 C、“文化革命”的观点 D、“为人民服务”
C
3、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我国科学工作者排除“文革” 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③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下列所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能直接而 充分说明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有: A.一箭多星技术的掌握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成功发射 “神舟5号”宇宙飞船 D.籼型水稻培育成功
归纳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党和政府的重视;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3、中国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 4、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5、改革开放,经济的高度发展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积极吸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 7、…… 科技进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什么是863计划?
指1986年3月3日提出,经论证后中央 批准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是 我国高科技发展的第一个全面、规范、长 期的系统计划,有力协调和推动我国高新 技术的发展。
关于中国现在最先进文化科技制度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事例
关于中国现在最先进文化科技制度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事
例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国家,正在成为世界上先进的文化,科技,
制度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典范。
随着人民对现代化文明的追求,中国的经济
发展正在引领全球发展,正在迈向更高级的文化科技制度和社会生活方式,为世界提供了理想的范例。
从文化方面看,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
以汉字为例,随着汉字在国际上的广泛使用,汉字也正成为许多外
国人学习的文字,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文字脚本之一、再以古籍数量为例,截止2024年,中国世界上保留的古典文献已达100万种,为世界文化发
展贡献了辉煌的一页。
从科技方面看,中国正不断发展各种科技,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提高
人们的生活水平。
2024年,中国通过科技领先的方式解决了新冠病毒的
传播问题,成功打造起先进的防疫体系,并推行了多项革新政策,包括大
数据技术,智能算法,智能学习和运筹学等,这一前沿技术对中国社会和
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制度方面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从全国到地方党政机构,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制定了高标准,严格的法律法规,充分保护了国民的基本权利,极大地提高了国民的尊严和社会公正。
高考历史思想文化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第15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解析]
[答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 1978 年,而毛泽东提出
A
“双百”方针是 1956 年,故排除所有含④的选项,故选 A 项。
第16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 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 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学术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 政治主张
拨乱反正
,平反大
(3)1983 年,邓小平提出新时期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即 “教育要面向 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第30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2.成就 (1)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 青壮年文盲 。 (2)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门类齐全的 高等教育 体系。
第31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第1页Leabharlann 返回导航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专题概述 本专题主要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情 况及所取得的成就,主要包括: 1.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主要有“双百”方针的提出及作 用,“文革”对文化事业的破坏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 的繁荣与发展情况。
第2页
教育事业
拉开了序幕。
②《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
科学的 、大众的文化教育。
第23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三十五讲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单元知识结构两弹一星目的: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成就: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硕果累累 2号”出现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东方魔稻”年,“银河——I ”巨型计算机诞生 年,“银河——III ”巨型计算研制成功2003年10月,“神舟”五号宇宙飞船顺利地升入太空 中国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扫盲工作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党和政府重视扫盲工作义务教育是国家一的项战略决策,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通过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教育大革命”和“文革”对高等教育的破坏“文革”之后,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双百”方针促进了文学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 “左”倾错误持续发展,“双百”方针未能坚持进行 “文革”使科学文化事业遭受打击“双百”方针恢复为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 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银河”系列计算机“神舟”号飞船扫盲教育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的发展 “双百”方针 的提出遭遇曲折文学艺术 的春天 新 中 国 的 科 技 成 就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现 代 中 国 的 科 技 与 文 化研习课标课标1 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梳理1、成就(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美国、苏联对核武器空间技术的垄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果断作出了发展“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战略决策。
3、水稻杂交技术(1)1973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
200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4、“银河”系列计算机(1)1983年中国第一台计算程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型计算机诞生。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首先,现代中国的文化在中国不断发展,从传统的文化向现代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的元素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但是现代文化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现代中国的文化包括了西方文化,通过电影,新闻媒体等形式的传播,让更多的中国人认识到西方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使之与西方更加紧密接轨。
此外,社会的信息化也使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便捷,使得现代文化不仅影响着中国国内的社会,而且也影响着全世界。
其次,现代中国的科技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从传统的手工艺到现代科技,从传统的工具到高科技,科技的发展使得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并在经济发展领域取得巨大成功。
中国的科技走在了全球的前沿,在航空航天、国防系统、生物技术等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此来看,科技的发展对于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将是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推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而言之,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正在不断发展,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历史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n ① ③ ④
试爆 成功 。② 1 6 97年 第一 颗氢 弹试 爆成 功 。③ 1 6 9 4年 6 月发射第 一枚 中近 程运 载火 箭 。④ 16 9 6年 导弹核 武器试
答案
A
史料研 习 一
◆ ◆史料 文本
材料一 如 果六十年代 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 氢弹 , 没
验成 功。
射成功 。④2 0 年 1 0 5 0月 1 2日,神舟” “ 六号 飞船 发射成功 。 ( )第一 , 2 社会主义制度 的确立 , 为科技 的发展 创造 了 必要 的前 提 ; 二 , 和政 府对 发 展科 技 的重视 和 正 确决 第 党
2 0 年 9月 2 日, 08 8 中共 中央 政 治局 常 委 、 务 院 总 理 温 家 宝 国
毕 业 后 分 配 到 统 计 局 工 作 , … 19 … 9 6年 至 1 9 9 7年 在 美 国 斯 坦 福 大 学 亚 太 研 究 中 心 做 高级 访 问 学 者 … … ” 教 授 履 该
历反 映 了 ( )
这 样 的 国 际地 位 。这 些 东 西 反 映 一 个 民 族 的 中国 的文 化与
有发射 卫星, 中国就不能叫有重大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
问题 突 破 一
【 应用 l “ 】 ×× ×, 教授 。15 9 0年 1 月生 ,9 8年 中 16 专毕业 ,99年作为知识青年到黑龙 江上 山下 乡。 16 17 年 3 98 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 ,9 2年 2月大学 18
( )这一系列科 技成 就的取得 , 方 面提 高 了 中国的 2 一 综合 国力 , 固了国防 , 巩 科技成果 的推广应用还创造 了巨大
的 经 济效 益 , 动 了 社 会 的 发 展 进 步 。 推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十三章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学反思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十三章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学反思近年来,中国的科技与文化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十三章《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的教学中,我们对于这一重要议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反思。
本文将分别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首先,我们来讨论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到教师主导式的讲解占据了较大比例。
这种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的被动学习和理解不深入。
因此,我们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更多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问题引导和情景模拟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在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这个广阔的主题下,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环保意识、文化创新等方面的流于表面的介绍。
相反,我们应该深入研究中国科技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挖掘其中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如中国航天事业、昆曲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等,通过深入案例研究,使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科技和文化内涵。
此外,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的研究不仅是对过去成就的总结与回顾,更是面向未来的展望和探索。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如科技发明、文化艺术创作等,让学生动手实践,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此外,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现代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涵盖众多领域,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起来,形成科学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
例如,可以通过自然科学的知识解读中国的科技创新,通过社会科学的视角分析中国的文化传承等,使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并加深对科技与文化的理解。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知识点名称: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课时:1课时考纲要求: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重、难点分析: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原子弹、氢弹。
2、改革开放后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靠的是科技,其次才是政策。
巩固练习:1、下列哪项不是改革开放前的成就()A、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B、第一颗氢弹的爆炸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D、第一次载人航天2、下列不属于“两弹一星”的是()A、原子弹B、氢弹C、导弹D、人造地球卫星3、被人们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是()A、袁隆平B、钱学森C、邓稼先D、华罗庚4、中国发射“神舟五号”载入宇宙飞船是在()A、1980年月10月B、1999年10月C、2003年10月D、2005年10月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9年11月成立了科学院,郭沫若任院长。
逐步建立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
1956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知识分子大会,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
--摘自《中国科学史》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1)分别指出材料二列举的各项重大科学技术成就的意义(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简林评价新中国的科学技术1D、2B、3A、4C、5、(1)①我国由此成为拥有原子弹核技术的国家,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生命科学的重大发展。
③我国具有了发射人造卫星的高科技。
④是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为改善人类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
⑤为我国实现载人宇宙飞船奠定了基础。
(2)原因:新中国的成立,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工作。
成就:在主要科技方面都取得重大成就,有些科技成就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存在问题:我国科学技术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科技在国民生产总值中贡献的比重低。
有些科研体制陈旧。
措施:把加强基础科学与世界理论科学的大众化普及与高水平研究相结合,进一步改革科技体制,使科技成果尽快更多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实行科技立国,科技强国。
中国现代科技和文化
1. 从整体上把握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艺2. “双百”方针的目的、实质及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双百”方针提出的目的是在文艺科学工作方面,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实质: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
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双百”方针主张“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既是对新文化运动中民主与科学精神的继承,又是在中国文化现代化中的新发展。
(3)经验教训:①正确贯彻执行“双百”方针能直接推动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②脱离“双百”方针就会阻碍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③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与政治的关系、与人民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3.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经验教训(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前这段时间,中国的教育经过改革,加强了党的领导,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使教育走上了为人民服务的道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教育遭到严重破坏,所谓的“教育改革”是依附“文化大革命”的政治行为。
整整一代人受到了影响,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教育界经过拨乱反正,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教育事业走上了正轨,教育体制也走上了改革的道路。
“三个面向”方针的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4)现代中国教育的经验教训:现代中国教育经过建国初期的发展、“文革”期间的曲折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辉煌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给我们揭示了如下的经验教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从基本国情出发,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北师大版学高中历史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必修
课程标准素养解读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1.从时空观念角度,综合理解新中国科技成就发展的历程。
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识记理解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3.从家国情怀的角度理解科技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一“两弹一星”和“神舟”五号1.“两弹一星”(1)含义:是指导弹、原子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目的:打破美苏两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3)成就1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66年,装有核弹头的导弹点火发射,核弹头在预定地点上空爆炸。
3中国先后建成了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实现了核能的和平利用。
4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51975年,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2.“神舟”五号——载人航天(1)1992年,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2)1999年11月至2012月,先后进行了4次无人飞船的成功试飞。
(3)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中国航天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4)10月,成功发射“神舟”六号飞船。
(5)9月28日,“神舟”七号飞船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特别提醒] “两弹一星”研制的目的(1)“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指原子弹、氢弹。
(2)“两弹一星”研制的直接目的是打破美苏核垄断,保卫国家安全。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因而其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的环境。
知识点二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1.计算机研制(1)成就120世纪50年代先后制成小型和大型电子管计算机。
220世纪70年代,中国相继研制成功若干部每秒百万次以上的大型集成电路计算机。
3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巨型计算机的研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A组对点练对点提示:1~3现代中国的科技;4~8现代中国的文学与教育1.(2014•湖北武汉调研)2012年6月16日中国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升空,并在18日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
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次进步。
中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信息的记忆能力。
B项发生于1970年,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A项发生在1964年,属于中国国防实力的体现。
C项发生在2011年,D项发生在2003年,标志着中国是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答案 B2.(2014•湖北武汉模拟)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亲自挥笔命名为“银河”,并题诗一首:“亿万星辰汇银河,世人难知有几多。
神机妙算巧安排,笑向繁星任高歌。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航天科技步入世界先进行列B.中国航天人流下了许多辛勤的汗水C.中国每秒运算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问世D.21世纪初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果令人备受鼓舞解析解题关键“银河、神机妙算”。
80年代我国研制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一号,C项正确。
答案 C3.(2014•山东烟台模拟)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D.籼型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
B项“②时期”说法错误;C项“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说法错误;D项“⑤时期”说法与史实不符。
A项说法正确。
答案 A4.(2014•广东佛山模拟)以下最能体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方向的是()。
A.“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B.“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办好样板戏,服务工农兵”解析联系所学知识,“文革”时期,在左倾思想指导下,“双百”方针遭到破坏。
“样板戏”一统天下。
排除A、B、C三项。
答案选D。
答案 D5.(2014•河北衡水月考)“它是20世纪流行于中国的八个文艺作品,其产生和发展和中央文革小组的领导和推动有直接关系,并对当时的文艺创作风格有很大影响。
”这一文艺形式()。
A.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落实B.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C.是当时中国民众的主要精神食粮D.被奉为文艺工作者占领舞台的典范解析从材料中的中央文革小组可知这一文艺形式是文革期间的“样板戏”,这种形式不利于中国文艺的发展,文革期间“八亿人民八个戏”,是当时中国民众的主要精神食粮。
答案 C6.(2014•河北保定模拟)1949年,毛泽东充满激情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
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下列促进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文化建设高潮”出现的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B.“大跃进”运动的发展C.“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D.“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出解析把握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即可,B、C两项均不利于文化建设,D项出现在新时期以来,选择A项,双百方针促进了新中国五六十年代的文化建设。
答案 A7.(2014•广东江门模拟)下表中新中国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主要是因为()。
1965年学校数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1965年在校学生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高等学校434所 1.1倍67.4万人 3.3倍中等学校80 993所14.1倍 1 432万人 6.9倍小学 1 681 000所 4.9倍116 26.9万人 3.9倍A.建立起了人民教育事业B.确定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方针C.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D.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图表分析和知识再现能力。
采用排除法,关键信息:1965年,根据所学知识,B项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C项提出于1995年,D项实现于20世纪末。
答案 A8.(2014•陕西延安模拟)大学生就业可以反映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以下属于1950年代后期大学生就业情形的是()。
A.供需见面,双向选择B.听党指挥,服从分配C.上山下乡,扎根农村D.考研出国,自主创业解析本题用排除法。
A、D两项是20世纪末以来大学生就业的状况。
上山下乡、扎根农村反映了文革时期的情形,排除C项。
答案 BB组提升练9.(2014•江苏泰兴模拟)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
”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对国家国际地位有重要影响②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是科技竞争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A.①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材料强调了两弹一星工程对中国的重要性。
答案 D10.(2014•河南开封模拟)温家宝在2009年的科技奖励大会上指出30多年来,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历史性发展。
下列各项能为温总理的讲话提供佐证的是()。
①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②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飞船③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④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④解析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是在1973年,排除①③,②④属于改革开放后的科技成就。
答案 C11.(2014•辽宁大连测试)下文摘自某书局发行的教科书前言,据此判断该教科书出版时期为()。
A.1949~1956年 B.1956~1966年C.1966~1976年 D.1978~1988年解析从材料信息中的“无产阶级”“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新事业”“革命委员会”等,可以判断是文革时期的教科书,故选C项。
答案 C12.(2014•湖南岳阳模拟)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
下列情境在电影中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科教兴国”的标语D.特写:热烈庆祝原子弹爆炸成功解析1977年,文革已结束。
A、B两项都符合,但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须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改革开放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因此,A项最可能。
科教兴国是在90年代提出的,C项排除;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60年代,D项排除。
答案 A13.(2014•吉林长春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年代科技发明(件) 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公元1~400年45 28 62% 17 38%公元401~1000年45 32 71% 13 29%公元1001~1500年67 38 57% 29 43%公元1501~1840年472 19 4% 453 96%材料二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大事记1956年10月,中国第一个火箭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确立了自力更生为主的发展方针。
1970年,中国自主研究的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85年10月,中国宣布:中国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承揽国外卫星的发射业务。
1990年4月,中国成功地把亚星公司购买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中国航天技术正式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96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国际星7A”)失败。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11年8月“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实践十一号04星”失败。
2011年10月将无人太空实验舱天宫一号送入低地球轨道,迈出建设载人空间站的关键一步。
……这将使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选编自《中国国家新闻周刊》2011年10月(1)根据材料一指出公元1~15世纪末中国古代科技的地位,以宋元时期科技成果为例,概括1001~1500年这一历史时期科技成就的共同特征。
(2)1501~1840年中国科技发明地位与以往三个时期相比有何变化?指出同时期西方最具代表性的科学理论成果的一项,并分析其对文化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解析第(1)问,“地位”从表格中的数据总结;“成就”注意时间限定,结合所学回答处于世界前列的成就,如四大发明中的成就。
第(2)问,中西方对比中国已经落后,结合所学列举西方的成就。
第(3)问,“特点”的回答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自力更生”“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失败”、“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等;“影响”要从国防、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等方面总结。
答案(1)该时期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宋元时期出现了火药运用于军事;印刷术的发展;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它们的共同特征:领先性(创新性)、实用性。
(2)变化:中国科技由领先到落后。
成就:牛顿力学体系(经典力学)。
影响:标志近代科学的形成;有利于思想的解放,推动启蒙运动的开展。
(3)特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研制;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发展过程有失败与曲折;走向国际市场,具有经济意识;由侧重军事到关注民用。
影响:巩固国防,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走向国际市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
提升国际地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14.(2014•河北保定模拟)1952年,中国政府大规模调整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形成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院系调整前后著名理、工科教授在高校(以原著名大学为中心)的分布表大学名称调整前总人数调出人数留校人数调进人数调整后总人数清华大学65 52 13 1 14北京大学52 41 11 20 31南京大学27 18 9 3 12浙江大学26 24 2 0 2私立岭南大学 6 6 0 0 取消武汉大学 5 3 2 0 2金陵大学(私立教会大学) 5 5 0 0 取消北方交通大学 5 4 1 0 1小计(所/人) 17所/271人17所/200人14所/71人10所/36人15所/107人其他大学(所/人) 32所/43人25所/32人8所/11人53所/139人58所/150人总计(所/人) 49所/314人42所/232人22所/82人63所/175人73所/257人——材料来源:《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科学出版社,1991~1994年材料二1947年中国高等院校中政法系科的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