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蓝藻爆发原因与解决办法
水产养殖池塘蓝藻爆发原因及防治措施
2020年m月刊|技术水产养殖迪塘蓝勰縱文I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罗志平黄聪灵李勇骆明飞古群红广东粤海饲斜集团公司陈光立珠海市金湾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您曾荣蓝藻又叫蓝细菌、蓝绿菌、蓝绿藻,是单细胞原核生物。
蓝藻在自然水体中分布广泛,多现于盛夏高温期、水质欠佳的水产养殖池塘。
生产上由于管理疏忽、处置不当而导致藻情反复,蓝藻灭而不尽、捞而不绝,甚至大面积爆发,在池塘下风口水表层形成一层厚厚的类似于油漆样带有腥臭味的浮沫物质(被称为“绿潮”“水华”),从而引发养殖品种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做好蓝藻综合防控,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保障养殖生产顺利开展,是养殖生产中的一大关键技术问题。
一、蓝藻产生的原因1.蓝藻喜欢生活在有机质丰富且pH值较高的水体中,夏季水体高温、富营养化、受污染等是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
一般的,蓝藻受其它藻种的生长制约不会大规模爆发,但当水温25~35七时,蓝藻的生长速度比其他藻类快。
2.乱用、滥用杀虫杀菌药物破坏池塘菌相、藻相平衡。
乱用生物制剂,水质管理不到位,造成蓝藻爆发。
3.添加的外源水中富含蓝藻,造成蓝藻爆发。
半封闭、不经常换水的池塘,气温升高后易造成蓝藻爆发。
4.蓝藻的发生和水体的营养元素比例失衡有很大关系。
蓝藻中某些种类具有固氮能力,能够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合成自身需要的氮肥,从而改变水体中的氮磷比。
二、蓝藻的危害1.造成水体缺氧,从而导致水生动物死亡。
蓝藻大量繁殖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大量消耗水体中氧气使水体缺氧而造成鱼虾等养殖品种死亡;死亡藻体被分解时又消耗氧气,造成恶性循环。
2.蓝藻产生的毒素能直接或间接通过食物链危害水生动物,如微囊藻会产生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简称MCs),会对鱼类、虾类产生毒害,蓝藻毒素量多时可直接造成养殖对象中毒死亡;也可通过食物链积累效应危害养殖对象,乃至危害人体。
3.蓝藻繁殖过盛会抑制其它有益藻类生长,破坏水体菌相、藻相平衡,造成溶氧、pH值等昼夜变化剧烈。
如何应对高温天气池塘蓝藻泛滥
如何应对高温天气池塘蓝藻泛滥如何应对高温天气池塘蓝藻泛滥引言:随着气候变暖,高温天气日益常见。
许多地方的池塘也开始出现了蓝藻泛滥的问题。
蓝藻泛滥不仅影响了池塘的美观,还给生态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带来了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高温天气池塘蓝藻泛滥问题。
一、了解蓝藻泛滥的原因蓝藻泛滥主要是由高温天气、水体富营养化和水体流动性差等因素综合作用所引起的。
高温天气会使水温升高,加速蓝藻繁殖;水体富营养化会提供蓝藻生长所需的养分;而水体流动性差会导致蓝藻的聚集和泛滥。
因此,要应对蓝藻泛滥问题,首先需要针对这些原因采取措施。
二、加强水体循环和处理为了改善水体流动性,可以采取增加池塘水流的方式,例如安装喷泉、瀑布等水景设施。
这样可以增加水体的氧气含量,提高水质的流动性,减少蓝藻聚集的可能性。
此外,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淤泥,也能有效改善池塘水质。
三、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蓝藻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控制水体富营养化,首先需要避免过量施肥,特别是化学肥料的使用,因为化学肥料中的氮、磷等元素是蓝藻生长的主要养分。
此外,要加强水体管理,定期检查水质,控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四、引入适量的水生植物适量引入水生植物可以有效控制蓝藻的生长。
水生植物具有吸收有害物质和养分的能力,可以减少水中富营养物质的含量,从而抑制蓝藻的繁殖。
选用适宜生长的水生植物,并进行合理的布局,可以同时美化池塘环境,提高水质。
五、定期监测池塘水质定期监测池塘的水质状况是及时了解池塘蓝藻泛滥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监测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溶解氧含量、叶绿素浓度等指标,可以快速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
建立一个完善的监测体系,对于池塘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六、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蓝藻泛滥问题的认识和重视度,是应对池塘蓝藻泛滥的关键之一。
政府、媒体、社区组织等应加强相关宣传,向公众传递防控蓝藻泛滥的知识和方法。
同时,还可以开展生态保护主题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蓝藻爆发的原因有哪些该如何治理
蓝藻爆发的原因有哪些该如何治理蓝藻也被称为蓝菌门,是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的细菌门,蓝藻的爆发很有可能是预兆着环境污染问题。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析蓝藻爆发的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蓝藻爆发的原因1. 化肥流失,化肥是很多富营养化区域的主要养分来源,例如在密西西比河流域,67%的氮流入水体,随之流入墨西哥湾,波罗的海和太湖中超过50%的氮也来自化肥的流失。
2. 生活污水,包括人类的生活废水和含磷清洁剂。
3. 畜禽养殖,畜禽的粪便含有大量营养废物如氮和磷,这些元素都能导致富营养化。
4. 工业污染,包括化肥厂和废水排放。
5. 燃烧矿物燃料,在波罗的海中约30%的氮,在密西西比河中约13%的氮来源于此。
6.蓝藻使水体缺氧,使动物死亡,分解者分解是又消耗氧气,造成恶性循环。
蓝藻的介绍蓝藻植物体有单细胞的、群体的和丝状体(filament)的,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质,但存在环状DNA——质粒。
蓝藻(Cyanobacteria)和具原核的细菌等一起,单立为原核生物界。
所有的蓝藻都含有一种特殊的蓝色色素,蓝藻就是因此得名。
但是蓝藻也不全是蓝色的,不同的蓝藻含有不同的色素,有的含叶绿素,有的含有蓝藻叶黄素,有的含有胡萝卜素,有的含有蓝藻藻蓝素,也有的含有蓝藻藻红素。
红海就是由于水中含有大量藻红素的蓝藻,使海水呈现出红色。
蓝藻是单细胞原核生物,又叫蓝细菌、蓝绿菌、蓝藻或蓝绿藻,或称为蓝菌门。
虽然传统上归于藻类,但有研究发现因为没有核膜等等,与细菌非常接近,因此现时已被归入细菌域。
蓝藻并不是绿藻。
蓝藻是一类藻类的统称,其标志便是单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真核)。
常见的蓝藻有蓝球藻(色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等。
蓝藻都为单细胞生物,以细胞群形式出现时才容易看见,也就是我们通常见到的“水华”。
衣藻属于绿藻,真核生物,不同于蓝藻。
一般来说,我们用肉眼是分辨不清蓝藻细胞的。
但当它们以细胞群形式存在时,如水华(由于淡水水水域污染,富营养化引起),才可看见。
污水排海引发的海洋蓝藻爆发事件分析
污水排海引发的海洋蓝藻爆发事件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一些沿海城市,由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不完善,污水被直接排放到海洋中,引发了海洋蓝藻爆发事件。
本文将从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污水排海引发海洋蓝藻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污水中的营养物质过量。
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进入海洋后,为蓝藻提供了丰富的生长条件,导致其大量繁殖。
其次是污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这些有机物和重金属会累积在蓝藻体内,进而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此外,污水排放还会导致海水中的溶解氧降低,进而影响海洋生物的呼吸和生存。
其次,污水排海引发的海洋蓝藻爆发事件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是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蓝藻爆发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导致海洋中的氧气含量降低,造成海洋缺氧现象。
这将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其次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蓝藻爆发会释放出一种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此外,蓝藻爆发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海水富营养化、海滩污染等,给沿海城市的旅游业和渔业带来损失。
针对污水排海引发的海洋蓝藻爆发事件,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首先是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提高处理效率和处理水平,确保污水得到合理处理。
其次是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和预警体系,可以及时掌握海洋环境的变化,预测蓝藻爆发的可能性,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还应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减少污水排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污水排海引发的海洋蓝藻爆发事件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带来了重大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和预警体系,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共同保护好我们的海洋环境。
夏季精养鱼池蓝藻泛滥预防措施
高密度放苗、集约化投饵、生物排泄、代谢物量大等多种因素往往导致精养鱼池富营养化,藻类大量滋生;尤其是蓝藻门藻类大量繁殖,如铜绿微囊藻、念珠藻,颤藻等蓝藻品种繁殖迅速,并短时间内在水中占有优势。
蓝藻的危害,一是释放有毒成分;二是抑制其他有益藻类生长繁殖;三是遇阴雨天以及连续高温天气、气候突变时,容易导致水转现象。
水转现象发生时大量藻类死亡、腐烂分解,水色往往转清或转浑,光合作用的藻类大大缺少,水中溶解氧含量极大降低,加之死亡的藻类腐烂分解又大量消耗氧气,极易导致鱼类浮头泛池以及藻毒素中毒死亡现象。
一、精养池塘蓝藻暴发的原因1.池塘环境条件差养殖初期,水中蓝藻品种本身占有一定数量,加之使用肥料不科学,池塘内繁殖的藻类种群以及数量少,蓝藻占有优势;池塘内氮磷比例失调,蓝藻暴发,形成水华;水质恶化,溶氧降低,恶劣的环境造成其他藻类无法正常生存,而蓝藻成为最后的优势种群导致暴发。
应对措施:对于水质中蓝藻占有量较多的池塘,在肥水前应适当杀灭蓝藻后再进行肥水;池塘初期肥水时使用渔用生物肥,并投小球藻或硅藻类等有益藻类藻种,使池塘初期有益藻类种群以及数量占有优势,蓝藻门以及其他有害藻类处于劣势,避免养殖过程中蓝藻大量繁殖以及泛滥。
2.投饵不科学以及不改底每年7、8月份气温较高,养殖鱼类新陈代谢加快,投饵量也加大,残饵、粪便增多,鱼类排泄大量含氮代谢物,造成水体中氨氮含量超标;富营养化、氮、磷过量积累或比例失衡的水体易暴发蓝藻。
应对措施:科学投饵以及定期改底,尤其养殖中后期,投饵量加大时,更要科学投饵。
根据季节、天气、水○陈萌2021-8--29质、水温、以及鱼类活动情况,灵活、科学投饵,分配好每天的投饵次数、投饵量。
一般晴天正常投饵、阴天少投、雨天不投饵;每次投饵以大部分鱼吃完游走为宜,尽量做到没有残饵;建议定期使用池塘底质改良剂,5-7天改底一次,降低池塘底部污染,避免蓝藻泛滥。
3.外源水带入外源水中有大量蓝藻时,养殖户通过加换水把蓝藻带入池塘,再加上长期低氧、水草活力差、底部污染严重的环境,导致池塘蓝藻暴发。
蓝藻爆发原因分析及其防控措施
蓝藻爆发原因分析及其防控措施蓝藻是一种分布广、适应性很强的藻类,常见蓝藻主要有微囊藻、念珠球藻、颤藻、项圈藻、鱼腥藻、胶鞘藻等。
蓝藻爆发原因蓝藻爆发是由于残饵粪便等有机物过多,水温高、光照强、pH值高、氮磷比例失衡、藻相菌相不平衡、日常管理不当等造成的。
蓝藻的危害1、蓝藻大量繁殖,最终形成优势种群,在此过程中蓝藻会大量产生蓝藻毒素,限制其它藻类繁殖,从而使水体藻相结构不正常,藻相单一,最后只剩蓝藻。
2、pH升高(9.0以上),养殖动物长期生长在这种水体里生长速度会减慢,时间久了还会出现碱中毒的现象,苗种成活率降低。
一旦赶上“暴晴天”水体溶解氧会过饱和,导致气泡病而大量死亡,直接造成经济损失。
3、蓝藻大量死亡,沉积在池塘底部,经过厌氧菌的发酵分解,使池塘底部环境严重恶化,发热、发臭。
蓝藻在死亡以后会产生三大毒素:神经毒素、细胞内毒素和肠毒素,养殖动物摄食后,轻者出现肠炎,重者会中毒而死亡。
对虾池塘蓝藻问题处理高温季节容易出现蓝藻水华,pH居高不下,蓝藻毒素损害虾的肝胰脏及神经,对虾出现肠道弯曲、消化不良、白便等症状。
解决方案:遇到蓝藻要适度降低水位,多开增氧机,形成水流,少量蓝藻可采用以下几个方法控制:方案一:腐植酸钠1-2公斤/亩,“强效EM”1瓶配合红糖2斤发酵2-3天,泼洒2-3亩,抑制蓝藻疯长。
方案二:高浓度“利生素” “强效EM”控制,适度用“鱼虾可乐(氨基酸培藻精)”3亩/瓶“速调107” 2亩/瓶肥水。
当大量蓝藻形成水华时,可局部或全塘杀藻后,再采取以上操作。
河蟹池塘蓝藻问题处理预防方案:(1)定期泼洒“利生素”3亩/袋,配合“强效EM”3亩/瓶,补充水体有益菌,可预防蓝藻爆发。
(2)定期使用“生物底爽”10亩/袋,减少塘底淤泥的蓄积,从根本上切断蓝藻营养来源,调节水体营养比例,使水体有益藻类(如:硅藻、绿藻等单胞藻类)成为优势藻种群,有效抑制蓝藻爆发。
水域中蓝藻迅速扩散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应对?
水域中蓝藻迅速扩散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应对?摘要蓝藻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迅速扩散给水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了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水域中蓝藻迅速扩散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来应对这个问题。
1. 强化水质监测和防控机制水体的富营养化是蓝藻扩散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加强水质监测,及时发现水体富营养化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蓝藻的生长和扩散。
2.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水域中的污染物也是蓝藻迅速扩散的重要原因之一。
减少工业排放和农业化肥的使用,限制农田和养殖场的排放,可以降低水域中污染物的浓度,从而减缓蓝藻的生长速度。
3. 加强水体流动与混合水域中的流动与混合对于蓝藻的生长和扩散至关重要。
通过增加水流的速度和强度,保持水体的混合,可以有效地阻止蓝藻的扩散。
这可以通过建设人工湖泊、增加水体曝气和混合设施等方式来实现。
4. 生物控制蓝藻的生长引入一些食草性动物,如鲶鱼、草鱼等,可以有效地控制蓝藻的生长。
它们可以食用蓝藻,从而减少蓝藻的数量和密度,从而减缓蓝藻的扩散速度。
5. 探索生物技术的应用生物技术在水域蓝藻扩散控制方面具有潜力。
例如,利用天然活性物质或微生物来抑制蓝藻的生长,通过基因工程来改变蓝藻的生长特性等,都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6.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对蓝藻扩散问题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域污染和蓝藻危害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水域保护的行动中,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蓝藻的扩散。
结论水域中蓝藻迅速扩散的原因主要是水质富营养化和污染物的排放。
加强水质监测、减少污染物排放、增强水体流动与混合、生物控制蓝藻的生长、探索生物技术的应用以及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应对蓝藻扩散问题。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维护好水域的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蓝藻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蓝藻类微生物,具有光合作用能力。
当水体中营养盐和有机物质过多,加上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就会导致蓝藻大量繁殖,进而引发蓝藻爆发。
太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近年来频繁发生蓝藻爆发事件,主要起因如下:1.农业活动:农业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会被雨水冲刷到河流和湖泊中,增加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从而为蓝藻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2.城市污水:城市居民和工业活动产生的大量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其中含有高浓度的营养物质和有机废物,为蓝藻爆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3.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湖水温度升高,这是蓝藻繁殖所需的温度范围。
温度的升高还会导致湖水中的氧气含量减少,加剧了蓝藻的生长。
4.水体富营养化:过量的养分和有机废物积累在水体中,形成富营养化现象。
这些物质为蓝藻的繁殖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促进了蓝藻爆发。
为了解决太湖蓝藻爆发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1.加强农田管理:通过推广科学合理的农田施肥和耕作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活动对水体的污染。
此外,还可以推广生态农业,利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2.加强污水处理: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确保城市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后排放,防止过量营养物质进入水体。
同时,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减少污水的产生。
3.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水质监测网络,对太湖及周边水域进行常态化的监测。
及时发现水体中过量的营养物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控。
4.利用生物控制蓝藻:引入一些天敌物种,如浅水植物、浮游动物和一些鱼类,与蓝藻竞争营养物质,从而控制其繁殖。
5.沉水植物的修复:在太湖等水体中适量引入具有吸收养分能力的沉水植物,如草鱼、水葫芦等,增加水体中的植物化竞争力,有效控制蓝藻的繁殖。
6.整治湖泊河道:加大湖泊和河道的整治力度,清理过量的蓝藻和水生植物,保持水动力环境平衡,降低蓝藻爆发的风险。
防止蓝藻暴发的根本措施为什么蓝藻爆发
防止蓝藻暴发的根本措施为什么蓝藻爆发蓝藻暴发是水体中的蓝藻数量急剧增加,导致水体呈现绿色或蓝绿色的现象。
蓝藻暴发不但破坏了水体生态平衡,还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
为了防止蓝藻暴发,需要采取根本措施,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对策。
1.养分过剩蓝藻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剩,特别是氮和磷。
这些养分可以来自农业排放、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和大规模水体养殖等。
因此,控制养分的排放是防止蓝藻暴发的关键。
-解决农业排放问题:加强农田管理措施,例如采用精细施肥技术、调整农作物类型和数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并合理收集和利用农业废弃物。
-处理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建设和改善污水处理厂,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减少养分排放。
同时,加强监管,对违规排放者进行处罚。
-控制大规模水体养殖:加强养殖管理,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废水处理措施,减少养殖废水的养分排放。
2.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也是导致蓝藻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气候变暖会导致水体温度升高,提高了蓝藻生长的条件。
同时,极端气候事件,如洪水和干旱,也可能导致蓝藻暴发。
-推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全球范围内采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如转向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加强森林保护等。
-加强水体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监测水体的环境变化,并对可能的蓝藻暴发进行预警。
3.生态恢复和生物调控改善水体生态系统也是防止蓝藻暴发的关键。
通过恢复湿地和河流的自然状态,促进水体自净能力的提高,减少养分积累。
此外,引入具有对抗蓝藻的天敌和竞争者,可以帮助控制蓝藻的生长。
-恢复湿地和河流生态系统:加强湿地和河流的保护和修复,减少养分输入,提高自净能力。
-推行生态修复技术:利用生态修复技术,如植物富营养化治理、人工湿地建设等,改善水体质量,减少蓝藻的生长。
-引入生物调控:引入一些对蓝藻有竞争和控制作用的生物,如一些浮游植物、浸水植物、底栖动物和鱼类等。
4.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公众对蓝藻暴发的认识和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可以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蓝藻暴发的防治。
太湖蓝藻爆发原因及治理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记得小时候就时常唱起这首歌,可自从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无锡人就谈水色变。
作为一名无锡人,在目睹了这一切之后更是感触颇深。
当你打开水龙头,就能闻到一股股恶臭;一盆水中有着一层绿色沉淀物时;市民开始疯抢纯净水……你就能知道水的珍贵了!太湖水污染,只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个缩影。
人类对自然的肆意破坏和祲占,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森林滥砍滥伐,矿山私自采挖,污水恣意排放,能源严重消耗-----,唇亡齿寒,太湖爆发的一场水危机,只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小小惩罚,但如若不进行深刻反思,我们将彻底砸掉子孙赖以生存的饭碗,人类社会,将自取灭亡。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蓝藻即蓝藻门,又称蓝绿藻,是一门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
蓝藻的主要特征是:植物体简单,单细胞生物,各式群体和丝状体;细胞中无真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没有核膜和核仁,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生物。
蓝藻可以分为几十个种类,其中有一种叫微囊藻,它所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在自然界已知的毒素中排名第二,仅次子二(口恶)英。
同时,蓝藻还存在着许多危害,如蓝藻可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当蓝藻大量繁殖时,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也迅速降低,造成鱼虾、螺蛳等水生生物的死亡,使水体遭受污染。
尽管是死亡的蓝藻,它在被细菌分解的过程中还是会产生毒素,同样污染水体。
河流湖泊中,蓝藻含量过高是否会对人体有影响,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从实验结果来看,它对肝、脾都有一定的影响。
而且蓝藻爆发的周边地区,其癌症爆发比例要比其他没受蓝藻污染的地方大。
自从1998年12月,国务院就发起了太湖水污染治理“零点行动”,拉开了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序幕。
可惜的是,九年以来,投资资金达百亿元,太湖水质却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明显改善,甚至还一度出现加重的趋势。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太湖蓝藻的爆发呢直接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过快导致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远远超过我们所做的努力。
蓝藻调研报告
蓝藻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蓝藻(algae)是一类包含了多种有机物质、蛋白质和糖类的有机生物。
它们通常生长在水体中,如湖泊、河流和海洋中。
在近年来,蓝藻频繁发生并引起公众关注。
蓝藻暴发会导致水质恶化,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针对这一问题,本次调研旨在探讨蓝藻暴发的原因、影响和可行的应对措施。
2. 调研结果2.1 蓝藻暴发的原因蓝藻暴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水体富营养化: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是蓝藻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营养物质来自于农业、工业、城市排污和化学肥料等来源。
当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剩时,蓝藻便能迅速繁殖。
- 高温和充足的光照:蓝藻对高温和充足的光照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当环境温度升高,光照充足时,蓝藻生长迅速,导致暴发。
- 缺氧环境:蓝藻对低氧环境有较高的耐受性。
当水体中的氧气含量降低,利于蓝藻繁殖。
2.2 蓝藻暴发的影响蓝藻暴发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水质恶化:蓝藻暴发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差,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 水生生物死亡:蓝藻暴发后,水体中的氧气含量骤减,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 水源污染:当蓝藻暴发发生在饮用水源中,会导致水源污染,危害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 对人体健康的威胁:蓝藻分泌出毒素,当人们接触含有蓝藻的水体时,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问题和皮肤病等。
2.3 应对蓝藻暴发的措施针对蓝藻暴发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对:- 加强水质监测: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蓝藻暴发的风险和预警,以利于采取控制措施。
- 控制营养物质排放:加强对农业、工业和城市排污的监管,减少营养物质的输入,来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 合理使用化学肥料:农业生产中合理控制化学肥料的使用量和施用时间,降低对水体的负面影响。
- 生态修复和增氧处理:开展水域的生态补偿和修复工作,增加水中氧气含量,为水生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 公众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公众的蓝藻知识普及,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降低蓝藻暴发的风险。
蓝藻产生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蓝藻产⽣的原因及处理办法!⼀、蓝藻产⽣的原因 受其它藻种的⽣长制约,蓝藻并不可能在常温条件下⼤规模暴发,⽔温25—35℃时,蓝藻的⽣长速度才会⽐其他藻类快,故温度是蓝藻暴发的主要因素之⼀。
养殖⽔体中富营养化,蓝藻⽐较容易⽣长,所以不经常换⽔的池塘往往更容易暴发蓝藻。
有机磷是蓝藻⽣长的必须因素,治理蓝藻最直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除去有机磷。
⼆、蓝藻的危害1、溶解氧迅速下降 蓝藻的⼤量死亡能使⽔中的溶解氧迅速下降,造成鱼虾等养殖对象⼤量死亡,这种现象常发⽣在连续数天阴⾬后天⽓突然转晴。
由于蓝藻的过度繁殖,抑制了其它藻类的繁殖,它的死亡造成了⽔体中浮游植物数量锐减。
⽔体中没有浮游植物,就不能实现光合作⽤产氧过程。
⽽养殖⽔体中氧的70%以上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
鱼虾等养殖对象因缺氧浮头甚⾄泛塘。
2、产⽣快速致死因⼦ 蓝藻中的项圈藻形成⽔华时,可产⽣快速致死因⼦,破坏鱼、虾等养殖对象的鳃组织,⼲扰其新陈代谢的正常进⾏,⿇痹神经,使其死亡。
3、产⽣⽣物毒素 蓝藻类的个别种类不但活体带毒,⽽且死亡个体分解也可产⽣⽣物毒素,即蓝藻素。
蓝藻素数量多时可直接造成养殖对象的中毒死亡,即使数量少,也可通过⾷物链的积累效应⽽危害养殖对象,甚⾄危害⼈体健康。
4、产⽣恶臭味,富集于池底 蓝藻⽔华出现时,⽔⾯被厚厚的蓝绿⾊湖靛所覆盖,被风吹到岸边堆积,不但会发出恶臭味,影响饲养管理,⽽且含毒素的蓝藻细胞在⽔体中漂游,当与某些悬浮物络合沉淀,或被养殖对象捕⾷后随其排泄物沉淀,在鱼池池底富集,对⽔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绿⾊⽔产品养殖的⽬标,将带来巨⼤的负⾯影响。
蓝藻在⽔产养殖池塘⾥的危害是很⼤的,也是困扰养殖⽼板最多的藻类之⼀。
蓝藻会产⽣蓝藻毒素、羟胺、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破坏养殖⽔体,毒害养殖动物。
蓝藻会造成⽔质恶化,诱发病原菌滋⽣繁殖,易使养殖动物感染疾病。
蓝藻⽣长会消耗⼤量氧⽓,导致⽔体中溶解氧不⾜,易引起养殖动物缺氧窒息。
不仅如此,蓝藻的繁殖需消耗⼤量营养物质,导致其它⽔体植物、有益藻类、浮游⽣物⼤量死亡,对⽔体的⽣态环境影响很⼤。
(整理)巢湖蓝藻爆发成因与解决方案.
摘要2013年3月份安徽巢湖蓝藻爆发再次引起社会环保业的关注。
同时揭示我国环保面临的艰难境地。
从分析巢湖的营养化的发生,发展,蓝藻水华爆发的原因机制入手,提出湖泊营养化治理和蓝藻水华控制的途径与措施。
研究表明,巢湖之所以富营养化严重且难以治理,主要是地处长江与淮河两大河流之间,属长江下游左岸水系营养本底高;由于水浅和沉水植被的退化使得频繁的风浪扰动造成内源营养盐负荷维持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平;而流域内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巢湖富营养化进程。
蓝藻水华爆发一方面与蓝藻本身的生理特征有关,如固碳、伪空泡、光吸收及营养盐利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则与系统内物理、化学、生物环境有关,如独特的浅水湖泊水下光场结构和低的捕食压力。
巢湖的富营养化治理需遵循控源截污、湖泊生态修复和流域管理的原则,具体措施包括前置库和人工湿地的面源污染物控制技术;物理机械和生物去除内源营养盐削减技术;沉水植被恢复的湖泊生态修复技术。
而蓝藻水华的控制技术则包括围隔拦截和导流的物理工程方法、絮凝沉降和抑藻物添加的化学工程方法以及生态浮床和生物操纵的生态工程方法。
具体使用时,需要先诊断、后治理。
关键字:巢湖蓝藻富营养化治理生态一.巢湖区位中国第五大淡水湖泊。
跨巢湖市、合肥市、肥西县、肥东县和庐江县。
因状若鸟巢和春秋战国时属楚境巢国,故名巢湖;又因西晋时属庐江郡居巢县,故又名居巢湖,俗称焦湖。
大致成湖于上更新世末至全新世初期(约12 000aBP)。
初时,巢湖范围西近六安双河镇,北抵今合肥市,南与庐江白湖相连,面积逾2 000.0km2。
后因入湖泥沙的不断淤塞和围垦,湖面逐渐收缩。
底质以岩性、粘土及沙土为主;东西长54.5千米,南北宽15.1千米,最大宽度21千米,湖岸线总长184.66千米,岸线发育系数1.89,岛屿率0.13%;当水位8~10米时,面积753~774平方千米,湖容17.2~32.3亿立方米,海拔高度一般在400~500米;巢湖流域河网密布,水系发育,33条河流分属7个水系,除裕溪河为巢湖与长江唯—自然通道外,其余6个水系呈放射状入巢湖,丰乐河-航埠河水系从西、南淝河-店埠河水系从北、白石山河水系从南3个方向流向巢湖,其年径流量占全流域径流总量的72.6%。
池塘蓝藻爆发如何处理,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池塘蓝藻爆发如何处理,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人工打捞收获藻类,并经常大量更换新水;于天气晴朗时排去30-40厘米的表层水体;放养一定数量的滤食性鱼类,以延缓蓝藻的生长;培育优良的藻类,如小球藻,或者培育大量的有益菌,如芽孢杆菌等,以抑制其生长。
一、池塘蓝藻爆发如何处理
1、蓝藻的危害
(1)蓝藻是一种在夏季容易大量繁殖的原核生物,蓝藻繁殖后会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且伴有腥臭味油膜样的物体,塘中蓝藻数量比较多的话会引起水质恶化,消耗掉水中的氧气,造成池塘中鱼类死亡。
2、池塘蓝藻爆发如何处理
(1)人工打捞收获藻类,经常大量的换新鲜水。
(2)蓝藻喜欢强光,可以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排去30-40厘米的表层水体。
(3)用药物杀藻,用药物水体容易缺氧,需要在夜间抛洒氧源
和注意换水。
(4)放养一定数量的滤食性鱼类有助于延缓蓝藻的生长。
(5)培育优良的藻类,比如小球藻,或者培育大量的有益菌,比如芽孢杆菌等,以便让它们形成竞争关系,这样即可抑制蓝藻的生长
二、池塘蓝藻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1、外源水中含有大量蓝藻,在换水的时候把蓝藻带入池塘。
2、不合理的施肥,当水体中氨氮含量超标,磷肥施用过多容易爆发蓝藻。
3、池塘水质污染造成其它藻类无法生存,蓝藻成为优势种群爆发。
4、池塘水位太浅导致池塘光照强度大,水温升高快,蓝藻在强光下生长速度会比其它藻类快。
太湖蓝藻爆发原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近十几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没有同步,使得太湖的水质越来越差,特别是太湖北岸的城市——无锡从前发生了饮水危机。
临着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却没有水能够喝?——这主若是太湖水中蓝藻的大规模暴发。
蓝藻是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在距今 35亿年至 33 亿年前。
蓝藻的重要特点是喜高平易光照,高气温、高光照时,蓝藻会迅速生长,高温天气连续越长,蓝藻生长的时间就越长。
在营养丰富的水体中,蓝藻常于夏蓝藻大量生长,死亡腐败后气味难闻,破坏景观;死亡分解耗氧过多,以致其他生物缺氧死亡;分泌毒素,破坏水质,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那么太湖为什么会暴发蓝藻呢?很重要的一点是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包括气象、水文和地理条件,即是蓝藻爆发的生境。
蓝藻有合适的生境就会爆发。
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1、气温。
日均气温高于200c 利于蓝藻生长生殖;2、光照。
晴热天气光照条件好,利于光合作用,蓝藻生殖快,易上浮,易爆发;3、风。
影响蓝藻的浮沉和使蓝藻顺风向飘扬;4、降雨。
可降低水温、增氧、易于蓝藻下沉;5、水域形状。
蓝藻易齐聚于顺风向的湖湾和凹岸;6、其他。
与水动力、水温、水位、水深、气压以及水体的电导、盐度、酸碱度( PH)、扰动、水的垂直分层和牢固性有关,还与微生物、食品链的相互作用等生物环境有关。
其次是基础环境。
蓝藻爆发的基础环境条件主若是水体富营养化程度:1、水体富营养化。
依照太湖蓝藻爆发的本质情况,当氮(N)、磷( P)达到必然浓度,蓝藻即可能爆发,但水体的过分富营养化也不利于蓝藻的生长。
2、氮、磷比值。
一般认为,在水体富营养化和N/P 大于必然比值,且其他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蓝藻即可能爆发。
3、影响蓝藻爆发的其他基础环境条件还有有机质、铁和微量元素等。
物种条件。
蓝藻爆发必定有蓝藻的种子和种群存在,并有以下两个条件:1、蓝藻种源基数较高。
一年中蓝藻首次爆发的时间和生长生殖速度,与底泥中蓝藻活细胞的种类、数量、密度及其冬眠清醒时间有关。
蓝藻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蓝藻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引言:蓝藻爆发是一种常见的水生生物现象,普遍存在于淡水湖泊、河流和水库等环境中。
尽管蓝藻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提供氧气、维持水体生态平衡等,但其爆发却经常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蓝藻爆发的原因,并介绍可能的解决方法。
一、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浓度超出自然水平的现象。
常见的营养物质包括氮、磷等。
当水体中存在过多的营养物质时,蓝藻就会迅速生长和繁殖,导致爆发。
二、农业活动农业活动也是蓝藻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等有机物质,如果没有妥善地处理和使用,很容易进入水体,并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促使蓝藻爆发。
三、工业排放工业排放对蓝藻爆发也有一定影响。
工业活动中的废水和废气排放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进入水体后,不仅会改变水体的环境,还会提供营养物质,为蓝藻的生长创造了条件。
四、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也是蓝藻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水体温度升高,这有利于蓝藻的生长。
同时,气候变化还会影响降水量和降水分布,进而影响水体的流动和混合,对蓝藻的生长环境产生影响。
解决方法:一、水体管理对水体进行有效管理是预防和控制蓝藻爆发的关键。
包括限制农业活动引入的肥料和农药,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加强水体污染的监测和治理等。
二、改善土地利用通过合理规划农田和城市建设,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可以有效降低蓝藻的爆发风险。
三、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防治蓝藻爆发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引入其他水生植物或动物,调整水体生态环境,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少蓝藻的滋生。
四、调整氮磷比例研究表明,通过调整水体中氮磷比例,可以有效控制蓝藻的爆发。
适当增加磷的含量,限制氮的供应,可以抑制蓝藻的生长。
结论:蓝藻爆发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其主要原因包括富营养化、农业活动、工业排放和气候变化等因素。
为了预防和控制蓝藻的爆发,需要加强水体管理、改善土地利用、进行生态修复和调整氮磷比例等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蓝藻水华(1)爆发蓝藻是池塘养殖的噩梦,每年因蓝藻爆发导致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可以说,藻类控制的第一关键是如何避免蓝藻爆发。
其实,一般养殖人员所说的蓝藻爆发在学术上应称为“蓝藻水华”,其关键问题是“水华”。
水华(Algae Bloom),是指淡水水体中藻类短期内大量繁殖、老化、大量积累于水面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
池塘水华的出现表明藻类生态系统失衡、水体富营养化、自净能力降低或丧失、池塘生态系统恶化甚至崩溃。
蓝藻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据考证,大约在34亿年前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蓝藻能进行光合自养。
近代研究发现蓝藻没有细胞核、色素体、线粒体及内质网,且其细胞壁的主要组成也是粘缩肽,这些都与细菌相似,被归入原核生物,称为蓝细菌。
蓝藻本身没有多少危害,就怕蓝藻老化形成水华。
蓝藻形成水华时,蓝藻已经处于濒死状态,一方面将严重抑制浮游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另一方面也阻隔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溶解氧严重不足。
长时间出现缺氧或亚缺氧状态,会使水体持续恶化,进一步破坏水质,水生生物窒息而亡,造成生态失衡。
而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某些有毒蓝藻死亡释放大量的藻毒素,使养殖动物暴发病害或中毒死亡!养殖户需要明白的一点是,蓝藻水华的出现是水质恶化的结果,不是水质恶化的原因!当然,蓝藻的暴发也加速了池塘生态系统的恶化,尤其是老化、死亡的蓝藻释放的藻毒素对所有养殖动物都有剧毒。
因此,应该从源头上防止蓝藻水华的出现(不要让水质恶化),而不是纠缠于蓝藻水华用什么药物能处理(没有一种药物能处理恶化的水质)。
一旦出现蓝藻水华,不是杀了蓝藻就完事,而是必须重建池塘生态系统。
虽然目前蓝藻水华大多归咎于水体的氮、磷和有机污染,但在池塘养殖过程中蓝藻水华的出现也不尽是富营养化所造成的。
有些水质属性本身就更容易生长蓝藻,但只要蓝藻不老化,不形成水华,不产生藻毒素,池塘中蓝藻数量的多少并没有任何问题。
想控制好蓝藻,避免老化和形成水华,必须了解蓝藻的特性。
关于蓝藻水华(2)蓝藻水华是池塘水质恶化的最终表现,也就是说,在池塘生态环境恶化的过程中,蓝藻逐渐占了上风,单藻独大并最后导致自身老化和崩溃。
在许多物种由于环境恶化而灭绝的今天,为什么这种古老、原始的蓝藻反而生长得更加疯狂?这必须从容易形成水华的蓝藻的生物学特性去寻找答案。
(1)拥有碳酸酐酶,一种催化碳酸氢根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酶:HCO3 —> CO2 + H2O在水产养殖pH范围内,水体中溶解的无机碳(DIC:CO2 + HCO3 + CO3)的主要形态是HCO3,占DIC的90%以上。
因而碳酸酐酶赋予蓝藻极高的二氧化碳亲和力,只要水体中有那么一丁点DIC,蓝藻都能以接近100%的最高速度进行光合作用。
(2)完善的光氧化保护系统。
当水体中无机碳不足,不能满足卡尔文循环的暗反应时,暗反应酶系中的戊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就会转变成加氧酶,催化1,5-二磷酸戊酮糖氧化并裂解成磷酸甘油酸和磷酸乙醛酸,经一系列代谢后产生具有很强细胞毒性的过氧化氢。
如果没有完善的保护系统,藻类就会因过氧化氢中毒而死亡。
而蓝藻已经进化出完善的光氧化保护系统,因而赋予蓝藻具有强大的抗逆境的生存能力。
(3)具固氮酶系。
固氮酶系赋予蓝藻在氮、磷、钾失衡的条件下具有正常的生长能力。
尽管正常池塘环境下氮源并不缺乏,但在晴朗天气条件下,有可能出现局部氮源缺乏的现象,特别是藻类密度大、透光层浅的静水池塘。
(4)具伪空泡。
伪空泡可调节藻类在水体中浮力,在上午太阳出来之后,蓝藻可借助伪空泡的浮力作用快速上升到最佳光合作用光照强度的位置,有利于争夺光源。
(5)个体微小。
生物个体体积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对水体中各种营养素的吸收能力也越强,特别是在水体微量元素低于临界浓度的情况下,许多个体体积大、比表面积小的藻类就失去了竞争能力,无法生存和生长。
(6)藻毒素。
某些蓝藻处于不良环境下还会分泌藻毒素,不仅毒死滤食性生物,避免被摄食,而且还抑制其它藻类繁殖和生长,从而独占资源。
大量繁殖的结果导致池塘生态系统物质周转中断,自身老化死亡。
关于蓝藻水华(3)池塘养殖过程中,如果饲料投入量大于池塘自净能力,必然引起池塘水体逐渐富营养化,可以说,绝大多数池塘水体养殖中后期都处于“营养过剩”状态。
此外,饲料的营养组成是根据养殖对象设计的,不是根据池塘生态系统中健康藻类组成设计的,因此,对于池塘生态而言,水体的营养组成又往往处于不平衡状态。
根据蓝藻的生物学特征,在“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平衡”条件下,蓝藻具有独特的生存生长优势。
环境越是恶劣,蓝藻就越有优势。
所以,如果池塘管理者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池塘滋生蓝藻就不可避免。
滋生蓝藻对池塘养殖的危害不仅仅是加速了养殖水体的老化速度、形成水华、阻断光合作用和隔绝空气中的氧向池塘水体扩散、大量死亡藻类的分解引起池塘严重缺氧、产生藻毒素和还原性毒性物质(如硫化氢)。
其实,只要蓝藻滋生,即使池塘生态还没演化到水华形成,池塘生态系统还处于“正常”的情况下,蓝藻的危害已经开始了。
蓝藻在生长过程中会合成一些致嗅物质(如引起土臭味的地霉素(geosmim)和2-甲基异2-茨醇(MIB);以及引起泥腥味的2,4-庚二烯醛、2,4-癸二烯醛、2,6-壬二烯醛、2-辛烯醛、庚醛、己醛、壬醛等)在体内积累或分泌到水体中。
鱼类摄食或接触这些物质就会产生比较强烈的异味——“泥腥味”或“鱼腥味”。
每年由于蓝藻引起异味而导致水产品质量降低甚至不能出塘(特别是加工成肉片的鱼类,如罗非鱼、叉尾鮰等)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许比由于蓝藻导致水质恶化所造成的损失更严重。
所以,控制蓝藻的滋生远比控制蓝藻水华更为重要。
当然,控制蓝藻滋生自然也就能够避免蓝藻水华。
怎么样才能避免滋生蓝藻?必须也只须破坏蓝藻具有优势的那些环境条件,使蓝藻不具任何优势,自然就能够维持池塘生态系统中藻类组成的多样性。
关于蓝藻水华(4)池塘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其生态系统中包括藻类在内的生物组成是物竞天择的结果,谁适应,谁生存。
因此,所谓的生态养殖,就是通过对环境条件的调节,达到抑制某些“有害生物”的生长,促进某些“有益生物”的生长,以维持池塘生态系统处于一个相对健康而稳定的状态。
但是,养殖户和水产工作者必须明白,所谓“有益藻”或“有害藻”是相对的。
“生态”的本质是平衡,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里,任何生物的存在都是合理的,没有一种藻类叫“有益藻”,也没有一种藻类叫“有害藻”。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也就是说,某些藻类越来越多,而某些藻类越来越少。
那些越来越多的藻类,多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麻烦(如蓝藻),我们就希望控制它们,杀掉它们,这种藻类,我们就称为“有害藻类”;而那些越来越少的藻类,我们总希望它们多一些,甚至通过人为添加来提高它们的生物量,这种藻类(如小球藻),我们称为“有益藻类”。
所以,对于一个具体池塘,一种藻类是“有害”还是“有益”,取决于它在生态系统中是“过剩”,还是“不足”。
凡是搞生态养殖的人,都必须明白这一点,只要“平衡”,就没有好坏之分。
所以,池塘中没有一种藻类是“多多益善”的“有益藻”,任何藻类,一旦大量繁殖、失控,都会引起水华,都可能造成池塘生态系统瘫痪,都是有害的;同样,池塘中也没有一种必须彻底“清除干净”的“有害藻”,哪怕是蓝藻,只要它平衡,“不捣乱”,都是正常而健康的。
此外,生态的“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
对于出现过多的藻类,上策是通过生态条件调节,使之失去优势而降低数量,回到平衡状态,这就是日常“水质调节”的任务。
如果我们采用“药物杀灭”的方法而没有改变环境条件,药效过后长出来的还是这些藻类。
一方面,可能由于药物对其它本来就不具备优势的藻类的伤害,更加失去生存竞争能力;另一方面,想杀掉的藻类也会逐渐产生对化学杀藻药物产生抗药性。
其结果就是越杀“有害藻类”就越多。
关于蓝藻水华(5)弄懂了蓝藻的生物学特点,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削弱蓝藻的生存生长优势。
提高碱度蓝藻的最大优势是碳酸酐酶。
由于在池塘养殖水体的pH范围内,溶解的无机碳主要是碳酸氢根。
当水体的总碱度低时,水体中可供应的二氧化碳非常有限,这才赋予蓝藻的生存生长优势。
一般来说,蓝藻水华多见于“富营养化”水体,但我们也经常发现一些池塘,尽管水体看上去很清瘦,水中藻类密度也低,但主要是蓝藻,往往还能看到表面一层很薄很薄的蓝藻水华——老化的蓝藻。
这种水体是前面提到过的D区的水体——低碱度、低硬度的水体。
有人会问既然蓝藻可以在低碱度的水体中以很高的速度进行光合作用,为什么这种很难“肥”起来?这是因为虽然蓝藻可以快速光合作用,但水体中的DIC很少,只要一出太阳,水体由于碱度低,所储存的少量DIC很快被用完,光合作用的总量很少,所以,这种类型的水很难“肥水”。
根据藻类k0.5(DIC)(藻类的二氧化碳亲和力)的图示,我们不难看出,当总碱度从10毫克碳酸钙/升提高到100毫克碳酸钙/升时,二氧化碳亲和力很高的藻类(蓝藻)光合作用速度只提高了一点点,而亲和力低的藻类的光合作用速度则得到大幅度提高。
也就是说,提高总碱度,蓝藻拥有碳酸酐酶从而对二氧化碳具有极高亲和力的优势就没有作用了。
水体二氧化碳供应充裕,有利于提高藻类种群的多样性。
具体方法就是使用生石灰、碳酸钙镁(D区)或碳酸钠、碳酸氢钠(B区)。
当然,提高总碱度可以提高各种藻类的光合作用速度,意味着这种水体很容易培藻。
这又可能出现新的问题:大量藻类的快速光合作用,导致局部出现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营养素缺乏。
关于蓝藻水华(6)水体流转一般认为在高温、静水、透明度低、光照强或磷高氮低的情况下容易爆发蓝藻水华。
如果这些条件叠加起来就更容易爆发蓝藻水华。
高温:水体容易分层;静水:营养素不易扩散、水体容易分层;透明度低:藻类密度高、受光深度浅、营养消耗快而可供应营养素的水体范围小;光照强:藻类营养素消耗快而表层水温高,水体容易分层,长期强光容易导致光氧化;高磷低氮:蓝藻可固氮。
尽管整个水体各种营养素含量都比较合适,可是一旦分层,太阳出来不久,局部营养素很快就被消耗,特别是提高碱度之后,所有藻类的光合作用速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必然导致局部营养素缺乏,此时蓝藻的高二氧化碳亲和力、比表面积大、具固氮酶系、抗光氧化等优势全部得到发挥,其它藻类无法生长,只剩下蓝藻可以持续生长。
例如,池塘水体深度200厘米,而透明度只有20厘米(光补偿深度40厘米),一旦分层,可利用的有效营养素只有40/200=20%。
虽然池塘整体藻类营养素丰富,但只要出现分层,就可能发生局部营养素缺乏。
因此,只有保证光合作用期间表层各种营养素的持续供应,才能使各种藻类得以可持续生长,从而避免蓝藻一藻独大。
所以,采用机械手段“消层”,使底层的营养素连续不断向表层提供,同时使具伪空泡占据表层的蓝藻能被水流带到底层,让所有藻类都获得同等的光照条件,才能避免蓝藻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