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析跑步运动过量同样对心脏不利
体育锻炼对人的心肺功能的影响
![体育锻炼对人的心肺功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5c3856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4.png)
体育锻炼对人的心肺功能的影响体育锻炼被普遍认为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除了增强肌肉力量和提高身体灵敏度外,它还对人的心肺功能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体育锻炼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一、体育锻炼对心肺功能的直接影响体育锻炼对心肺功能具有明显的直接影响。
首先,通过运动,人体会加快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力,从而提高心脏的供血能力。
其次,体育锻炼还能促使肺部充分运动,扩大肺活量,提高呼吸频率和深度,增加氧气的吸入量,有助于充分供给身体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这些直接的影响使得体育锻炼成为提高心肺功能的有效方法。
二、体育锻炼对心肺功能的间接影响除了直接的影响外,体育锻炼对心肺功能还具有一些间接的影响。
首先,体育锻炼能够增强肌肉耐力,使得身体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强度的运动。
这种长时间的运动也能够增加心肺系统的负荷,从而促使心肺功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其次,体育锻炼有助于减轻身体的压力和焦虑感,缓解压力对身体的不良影响,进而改善心脏和呼吸系统的健康状况。
三、体育锻炼对心肺功能的科学原理体育锻炼对心肺功能产生的影响是基于一些科学原理的。
首先,身体参与运动时,会消耗更多的能量,促使心脏跳动更快,增加心肌收缩次数。
这种加速的心率会逐渐增加心脏的容量和力量,使其更加强健。
同时,运动还会促使呼吸更加急促,使肺部扩张和收缩更加频繁,提高肺部的功能。
其次,体育锻炼通过增加体内氧气供给和碳 dioxide排出,改善身体的供氧状态,使身体各个系统更加协调高效地工作,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提高。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对人的心肺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作用于心脏和呼吸系统,体育锻炼能够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和耐力。
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以促进心肺功能的发展和身体健康的提高。
运动过于剧烈对身体不好
![运动过于剧烈对身体不好](https://img.taocdn.com/s3/m/7da9f172284ac850ac024247.png)
很多年轻人因为工作或者上班的原因都没有办法经常运动,因此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就要把之前的运动缺失都补回来,加大了运动强度其实对身体特别的不好。
1.关节损伤:平时少运动,到了周末才“急磨刀”上阵搞对抗性运动的年轻小伙最容易患这种损伤,特别是膝关节和踝关节这两大“薄弱环节”,在大量猛烈的跑跳当中更是“首当其冲”。
2.肌腱拉伤:不少白领一到周末就喜欢上健身房,但往往不做充分的热身准备就开始锻炼,而且一练就是大半天,肌腱在过大幅度、过长时间的伸拉中受伤。
“此外,长期‘暴练’还会造成隐性伤害。
”专家指出,即使是年轻人,如果经常在周末过量地“暴练”,超出了正常生理负荷,必定会加重脏器的负担,长期可令心肺功能受影响,引发心肌劳损等。
休息后不觉得累说明运动量适中无论运动量多大,过后只要睡一觉就能及时恢复体能、不觉得累,说明基本上是适量的。
可不少喜欢将锻炼集中在周末的“运动达人”却经常是周一甚至周二还觉得累、浑身酸痛,这是因为运动后产生的代谢物质仍积聚在体内未能及时排出所致。
他建议这类人最好从两个方面找原因:一是运动量可能过大;二是选择的运动类型可能不合适。
专家指出,很多人选择运动类型都是根据爱好,而不懂得和体质、体能相结合。
他建议,体质相对弱、平时又较怕冷、多汗的人不能选择强度太大、节奏太快的运动。
忙人锻炼身体最好选择慢运动专家指出,忙人锻炼的目的是为了健康,没必要选择“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运动,完全可以选择没有对抗性而且节奏慢、强度不大的“慢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台球、练瑜伽、打太极拳等,或是周末去放风筝、钓鱼……“许多年轻人认为‘慢运动’似乎是老年人才干的事,达不到运动效果,其实这是误解。
”黄枫认为,都市忙人适当选择“慢运动”其实能“减压”,更有益于身心健康。
因为这类运动不少是多人参与,在动动身子骨或是动脑的同时没有半点压力,还富有娱乐性,同时又能享受到亲情和友情,令人心情舒畅,对身心都能起到较好的调节作用。
千万别再乱跑了!健康跑步的最少、最佳、最高跑量标准
![千万别再乱跑了!健康跑步的最少、最佳、最高跑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b5217f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0.png)
千万别再乱跑了!健康跑步的最少、最佳、最高跑量标准适度合理的运动能带来最佳的健康收益,通常来说,运动量与健康之间存在量效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运动量越多,健康收益越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鼓励大家多运动。
随着运动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最新研究发现即便是短时间、碎片化比如几分钟的运动也是有益健康的,所以并不存在运动量不足不能带来健康收益这样的说法。
也就是说,认为运动必须达到一定量才有效果的观点已经过时了,但如果仅仅只是碎片化运动,而没有整段时间的运动,那么前者的健康收益也肯定不如后者,所以我们还是需要安排更多专门时间进行积极的体育锻炼。
另一方面,虽然运动越多健康收益越多,但相对而言,运动越多发生运动损伤以及其他问题的概率也会有所升高,运动员往往受到伤痛困扰就是证明,很多跑者发生的伤痛很大程度上也跟跑量有关。
所以,把运动量保持在合理限度,不仅能取得最佳的运动效果,也能有效避免伤痛。
对于绝大多数大众跑者而言,如何根据个人情况合理的控制跑量,在保持健康、提升耐力、避免伤痛等方面实现最佳平衡仍然是对于跑者的考验。
保持健康的最低跑量根据2018年美国身体活动指南,世界卫生组织身体活动指南的一致要求,为了保持健康所需要的最低运动量标准为:每周积累150分钟中等强度或者75分钟大强度活动,走路是最常见的中等强度活动,而跑步通常来说属于大强度活动的范畴,也就是说每周跑步总时间达到75分钟就足以有益健康。
75分钟对于很多成熟跑者来说,只是一次跑步的正常跑量,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周跑步总时间达到75分钟就相当不错了。
这也就意味着每周跑步3次,隔天跑步,每次介于20-30分钟,大约3-4公里左右,周总跑量达到10-12公里,月跑量达到40-50公里左右就能够达标。
所以,对于初级跑者来说,从走跑结合开始,逐渐让自己达到每周积累75分钟跑步,应该是一个重要目标。
提升健康的最佳跑量同样根据2019年美国身体活动指南要求,如果能达到建议活动量的一倍,那么就能够获得理想的健康状态,由于建议活动量是每周积累150分钟中等强度或者75分钟大强度活动。
偶然大量运动,当心身体“受伤”
![偶然大量运动,当心身体“受伤”](https://img.taocdn.com/s3/m/096094d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1.png)
偶然大量运动,当心身体“受伤”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于运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而偶然大量运动也被一些人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健身方式。
尽管这种方式看似简单而便捷,但在进行偶然大量运动时必须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避免“受伤”。
偶然大量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冲击。
在平时很少运动或运动不规律的人,突然进行大量运动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心血管负荷加重,甚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在进行偶然大量运动前,最好要进行一定的身体检查,确保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合进行大量运动。
过度运动会给肌肉和骨骼带来较大的负担。
如果在平时缺乏运动的情况下,突然进行大量运动,肌肉会处于未适应状态,容易出现肌肉拉伤、骨骼损伤等情况。
进行高强度运动还可能导致韧带和关节的损伤,甚至引发严重的运动损伤,如骨折等。
尽管想要通过大量运动快速达到健身目标,但要注意控制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造成身体损伤。
过度运动还会对内分泌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进行大量运动可能导致身体代谢产物过多,使体内的荷尔蒙水平发生变化,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特别是女性朋友在生理期过后进行大量运动,容易导致内分泌紊乱,引发妇科疾病。
在进行大量运动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避免在身体处于敏感期时过度运动。
过度运动还会导致免疫力下降。
身体进行大量运动时,免疫系统消耗的能量也会增加,容易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从而使身体更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侵害。
当人的免疫力下降时,容易导致感冒、发烧等疾病的发生。
在进行大量运动时要注意合理安排,避免对免疫系统造成过大压力。
尽管偶然大量运动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健身方式,但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避免“受伤”。
在进行大量运动前,最好进行一定的身体检查,确保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合进行大量运动。
要注意控制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造成肌肉和骨骼损伤。
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运动,避免在身体处于敏感期时过度运动。
健康的偶然大量运动有益于身体,但合理的运动安排才是最重要的。
“运动心率”过高会伤身
![“运动心率”过高会伤身](https://img.taocdn.com/s3/m/0c66cef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d.png)
“运动心率”过高会伤身运动对健康的益处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有氧运动。
但是,如果我们的“运动心率”过高,就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那么什么是“运动心率”,为什么会过高,又会对身体产生哪些危害呢?“运动心率”指的是在运动时达到的心率水平。
通常,很多人根据年龄和性别,按照220减去年龄,再乘以0.6-0.8就可以得到自己的“目标心率区间”。
这个区间被认为是有氧运动的最佳心率区间,即我们的身体需要燃烧更多的脂肪和能量,而不是依赖于糖原。
然而,如果我们的运动强度过大,我们的“运动心率”就会超过我们的“目标心率区间”。
这会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比如头晕、口干、呼吸急促等。
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身体崩溃、心脏病发作、晕厥和甚至死亡。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运动心率”过高的问题呢?首先,过度训练可能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处于极度的应激状态,产生过多的催化剂和激素,导致我们的心脏负担过大。
其次,过度训练可能会破坏我们的心血管系统。
当身体处于负荷过大的运动状态时,我们的心脏会被迫承受更多的工作量,这可能会引起心肌问题。
长期来看,过度训练还可能导致系统性炎症反应和中风风险的增加。
最后,过度训练还可能导致我们的免疫系统受损。
一些研究表明,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可能会导致过度疲劳,削弱我们的自然免疫功能和增加感染风险。
综上所述,保持适当的“运动心率”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身体反应来判断自己的运动强度是否过大,比如头晕、乏力、心悸等。
在进行高强度训练时,我们应该注意饮食和休息,让身体得到足够的恢复和修复。
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才能让运动真正成为健康的“良药”。
十种运动信号要警惕
![十种运动信号要警惕](https://img.taocdn.com/s3/m/89e9f67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4.png)
十种运动信号要警惕
当下运动健身已成为一种习惯,有关专家提醒户外运动的人们,健身运动要适度,运动时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1、运动时心率不增:
人在运动时心跳会加快,运动量越大,心跳越快,如果运动时心率增加不明显,则可能是心脏病的早期信号,预示着今后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危险。
2、运动中出现心绞痛:
运动时会使心肌负荷增加,使心肌耗氧量增多。
特别是一些伴有不同程度血管硬化的中老年人,在运动时会使心脏发生相对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而产生心绞痛。
遇到这种情况时要及时中止运动,经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后,心绞痛一般即可消失。
3、运动中出现头痛:
少数心脏病患者在发病时不感到胸部有异常,但在运动时会头痛。
多数人只以为自己没有休息好或得了感冒。
因此,提醒那些参
加运动的朋友,如果在运动中感到头痛,应尽早去医院做检查。
4、运动中出现腹胀痛:
在运动过程中,突然出现腹部胀痛,多因大量出汗丢失水分和盐分所致腹直肌痉挛。
发胜腹痛时应平卧休息做腹式呼吸20-30次,同时轻轻按摩腹直肌5分钟左右,即可止痛。
在运动中出汗过多时,及时补充盐水200-300毫升是预防的关键。
“运动心率”过高会伤身
![“运动心率”过高会伤身](https://img.taocdn.com/s3/m/22b20ce7cc1755270622082a.png)
“运动心率”过高会伤身作者:王晓华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6年第4期王晓华运动心率,即人体在运动时保持的心率状态。
不管是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只有达到一个合适的心率才能获得较佳的运动效果。
保持最佳运动心率对于运动效果和运动安全都很重要。
“三高人群”锻炼中尤其应关注的是心率。
如果运动心率过高,会对身体健康不利,导致恶心、头晕、胸闷,使糖尿病患者血糖急剧降低,而且减脂效果也不好;运动心率低虽对身体没有危害,但是锻炼效果不好。
找到“有效心率区”,好把控运动强度正如人体其他器官一样,心血管系统也只有在一定的运动强度刺激下才能得到改善,但这个强度又不能太高,否则就变成无氧代谢运动。
这个心率范围叫做“有效心率区”。
掌握了有效心率区后,就能在从事不同运动时控制好自己的运动量和强度了。
首先,记住安静时的脉搏数,可以在颈部(锁骨上面)、腕部或直接在胸部摸到心跳,然后数15秒钟,再乘以4,这样一来就知道自己安静时的心率了。
第二,按年龄确定最高心率,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心率越高。
计算公式是这样的:男子最高心率=205 -年龄÷2。
女子最高心率=220 -年龄。
第三,确定运动时的有效心率范围。
对普通锻炼者来说,最高心率的60%~85%是合适有效的运动心率范围。
对老年人来说,有效心率每分钟在130—140次之间是最合适的。
不管是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都要有一个合适的心率,才能达到较佳的运动效果。
按个人身体状况,做个性化运动设计近几年,因心脏疾病突然猝死的事件屡见报端。
谈到心绞痛、心律不齐、房颤这类心脏问题,许多人似乎都能“对号入座”。
生气时心脏难受,高兴时心脏也难受;运动快了心脏吃不消,不运动心脏也受不了。
面对这么多的心脏问题,怎样运动才更科学呢?其实,找到有利于心脏健康的运动并不难,难的是怎样掌握好运动的“度”。
当你开始运动之前,最好为心脏健康做个“运动设计”,即根据个人的体质、病情、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等,“设计”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案。
运动员心脏
![运动员心脏](https://img.taocdn.com/s3/m/3681bc0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2.png)
运动员心脏运动员心脏是一种经过自然锻炼,特别适合进行体育竞技的心脏。
运动员心脏具有明显的生理变化,包括心室壁肥厚、心脏重量增加、左心室壁厚度和质量增加等,这些变化也反映了运动员心脏的适应性和优越性。
运动员心脏的生理特征运动员心脏的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心室壁肥厚运动员心脏的左室壁肥厚度大于一般人。
这是因为长期高强度运动会引起心肌细胞增生,使得心肌细胞数量增加,从而引起心肌肥厚。
心肌肥厚会使心脏的收缩力增加,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耐力和爆发力。
2.心脏重量增加运动员心脏的重量比普通人的心脏重量要大。
这是因为运动会引起心肌细胞增生和心室壁肥厚,从而使得心脏重量增加。
心脏重量的增加也意味着心脏排出血液的能力增强,可以更好地适应高强度运动的需要。
3.左心室壁厚度和质量增加运动员心脏的左心室壁厚度和质量比普通人要大。
左心室壁厚度和质量的增加表明运动员心脏的收缩力更强,可以更好地适应高强度运动的需要。
4.心率变慢运动员心脏的心率比普通人要慢。
这是因为在长期高强度运动的过程中,人体会逐渐适应并优化心肺功能,使得心脏不必频繁地进行收缩和舒张,从而降低心率。
这也是运动员能够保持高强度运动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5.心律不齐运动员在竞技状态下,由于运动引起的心脏负荷过大,容易引发心律不齐。
这种情况在比赛时尤其常见,因此运动员需要在平时加强心理素质训练,保持心态平稳,从而降低心律不齐的风险。
总的来说,运动员心脏的生理特征表明,经过长期高强度运动的锻炼,心脏可以适应更高的负荷和更强的运动强度,从而充分发挥人体的运动潜力。
运动员心脏的健康问题虽然运动员心脏具有适应性和优越性,但运动员在高强度运动的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健康问题,其中心脏问题是最为严重的。
1.运动员心脏病运动员心脏病是指由于长期高强度运动所导致的心肌病变,是运动员最为常见的心脏问题之一。
运动员心脏病的症状包括心率不齐、疲劳、呼吸困难、胸痛等,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心脏骤停甚至死亡。
微信疯传 “跑得快死得快”靠谱吗
![微信疯传 “跑得快死得快”靠谱吗](https://img.taocdn.com/s3/m/c65d1bbe3b3567ec102d8aff.png)
微信疯传“跑得快死得快”靠谱吗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5年第6期李钢跑步,作为一种最简便易行的锻炼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在省城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崔先生就是位“跑步爱好者”,他参加过多次马拉松比赛,然而近日朋友圈疯传的一则消息让崔先生开始纠结。
“报道说最新研究表明跑得快死得快,跑得多死得多。
”崔先生所说的消息显示,丹麦科学家做了一组长达12年、涉及近1500名研究对象的跟踪调研。
研究人员追踪了两组不同人群的健康状况。
一组是1098名跑步爱好者,对比组是413位每日久坐、不参加运动的人,在12年的追踪中,跑步者组已有128人死亡,不运动组里死亡28人,前者的死亡率要远高于后者。
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不少“跑步爱好者”的担心:这到底靠不靠谱?专家:过度跑步不仅伤“心”还伤“关节”“无论是什么运动,过度肯定有害。
跑步过度,同样会加重心脏负担。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内专家蔡卫东主任表示,跑步过度确实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不仅不能锻炼身体,反而可能增加健康风险。
蔡卫东建议,跑步时应该将心率控制在一定范围,最好不要超过每个人的最大运动心率。
只有这样才能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这就要求控制跑步量、跑步时间、跑步速度等。
丹麦这项持续十几年的研究也表示,过量运动,会让心脏负担过重,从而造成心脏与主动脉的结构变化,引发猝死危险。
马拉松不断发生选手猝死事件,也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个结论。
过度跑步除了会伤“心”,还可能会损伤关节等其他方面。
济南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专家张宝峰表示,人体过度跑步就和汽车过度行驶的道理差不多,过度跑步会对关节软骨面有一定的磨损,容易导致退变性关节炎等疾病。
如果是中老年人,这种磨损可能会更甚。
专家表示,想既锻炼身体又无副作用,每个人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跑步量、跑步时间、跑步距离以及跑步速度等。
建议:跑步目的不同,方法也不一样蔡卫东表示,每个人的个体情况千差万别,因此没有固定的标准运动量。
运动与心脏健康的关系分析
![运动与心脏健康的关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13b067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e6.png)
运动与心脏健康的关系分析引言:心脏健康是人类重要的健康指标之一,而运动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也对心脏健康起着关键性作用。
本文将对运动与心脏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以帮助读者了解并改善自己的心脏健康状况。
第一部分:运动对心脏的影响1.1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益处运动可以明显提高人体内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等部分的功能和弹性。
通过有氧运动,身体可以更高效地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组织和器官,提高代谢率,并加快血液循环。
这些积极变化有助于降低患上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等)的风险。
1.2 运动促进心肌收缩力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使人体产生适应性调节,增强心肌收缩力,并提高每一次心跳所泵送出去的血液量。
这就意味着心脏可以通过较少的跳动次数泵送更多的血液,从而降低了心脏负荷,减轻了血压。
1.3 运动降低心脏疾病风险科学研究发现,经常从事体力活动和运动的人群患上心脏疾病的风险要明显低于缺乏运动的人群。
适度的运动能够改善血脂 profile(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例),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其他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问题。
第二部分:合理安排运动计划2.1 量身定制运动方案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同,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体能教练,根据自己目前身体情况、年龄、性别和健康目标来制定一个合理可行、符合个人情况和需求的运动方案。
2.2 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结合一个全面有效的运动计划不仅包括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等,也应该包括一些无氧运动如力量训练等。
这样可以提高身体的整体耐力和肌肉循环系统强度,在促进心脏健康方面收到更好的效果。
2.3 渐进式增加运动强度适度且渐进性地增加运动强度是建立持久健康健身习惯的关键。
开始时,可以选择轻度到适中强度的锻炼,然后根据个人情况逐渐调整到更高难度的活动。
定期检查自己的心率和身体反应来确保在安全范围内进行运动,并避免过度疲劳或超负荷。
跑步的害处是什么?
![跑步的害处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3768a9e2e3f5727a4e96217.png)
跑步的害处是什么?关于《跑步的害处是什么?》,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在很多人都会没事出去运动运动,尤其是平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一些老年人,或者年轻人,会在楼下的公园散步,跑步,现在跑步已经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运动方式了,除了晨跑,更流行的是夜跑,大家都知道跑步对身体有很多的好处,那么跑步对身体又有哪些坏处呢!第一,心脏。
布鲁克斯认为,跑步会让心脏变小。
第二,伤痛。
由于反复运动,跑步会引发伤痛,很多人的情况都证实了这一点。
跑步的结果是,很多人的膝盖和踝关节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第三,代谢功能。
与所谓任何运动都会加速代谢速度这种流行看法相反,跑步不仅不会加速代谢,而且还恰恰相反。
长跑会让能量储存消耗殆尽,没有了能量只好去分解新的肌肉组织以供身体使用。
第四,减肥。
跑步不仅不会让你苗条,相反会让你脂肪增加。
跑步不能让你苗条的另一个理由是,身体是一台神奇的机器,什么情况都要适应。
第五,脂肪团。
一般人认为,缺少适当的锻炼,淋巴和血液循环会不好,淋巴引流也不好,从而让臀部和大腿出现脂肪团。
多数人以为脂肪团是能甩掉的东西。
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
锻炼对人体来讲是一种“很好”的压力。
第六,心脏病。
当然,除了上述问题还不够,还有心区不适和心脏病,不可争辩的事实是,跑步是相当枯燥而又耗费时间的,坏处还真不少呢。
如果想要锻炼身体的话其实方法有很多,除了跑步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运动方式,尤其是一些有氧运动对人的身体还是有好处的,能够锻炼心肺功能,锻炼身体肌肉,增强身体体质,但是之前一定要注意做好热身运动,要循序渐进。
10年坚持每天10公里的深度跑步爱好者跑出心脏问题:过量负荷不可小觑
![10年坚持每天10公里的深度跑步爱好者跑出心脏问题:过量负荷不可小觑](https://img.taocdn.com/s3/m/e3f8371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e.png)
10年坚持每天10公⾥的深度跑步爱好者跑出⼼脏问题:过量负荷不可⼩觑杭州的⾦先⽣(化名),现年50岁,从40岁开始跑步瘦⾝,逐渐爱上跑步和马拉松运动。
现在保持着隔天沿钱塘江跑10公⾥的习惯,马拉松最好成绩是3⼩时20分钟,可谓相当地快!有⼀次跑了8公⾥后,突然眼前⼀⿊,晕倒了!还好很快就能起来。
过了⼏天,他进⾏了第⼆次尝试,这次他特意佩戴了⼼率带,跑了快⼀半,⾦先⽣再次感觉眼前发⿊,和上次晕倒相似的感觉袭来,他连忙停了下来,这时⼀看⼼率,速度不快⼼率竟有170。
后来,⾦先⽣到医院做了检查,被诊断为房颤,医⽣分析这与⾦先⽣长期跑步,⼼脏超负荷有关,并建议⾦先⽣要限制参加长时间剧烈运动。
此新闻的真伪尚不得⽽知,如果确有其事,虽不⾄于让跑者对号⼊座,倒也值得⼤家警惕。
⼀、什么是房颤什么是房颤?房颤是⼼房颤动的简称,是最常见的⼼律失常。
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率不断增加,房颤表现为⼼跳频率往往快⽽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正常⼈⼼跳快得多,⽽且明显不整齐,⼼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房颤本质只是⼀种临床表现,诱发房颤的病因很多,包括⾼⾎压病、冠⼼病、瓣膜病、⼼⼒衰竭、⼼肌病、先天性⼼脏病、肺动脉栓塞、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跑步是最有益⼼脏健康的运动之⼀,但这是有前提条件的众所周知,跑步是最有益⼼脏健康的运动之⼀,可以显著提升⼼脏功能,促进⼼脏节省化⼯作。
早在2007年,美国运动医学会就提出了著名的观点——Exercise is Medicine(运动就是良医),也就是说运动可以像传统的医学治疗⼿段⼀样,有效地防治⼀些常见的慢性疾病,如⼼⼒衰竭、冠⼼病、肥胖症、糖尿病、⾼⾎压、部分类型癌症和抑郁症等等。
⼤量研究也已经证实:坚持耐⼒运动的⼈群⾝体功能障碍的发病率显著低于不运动的⼈坚持耐⼒运动的⼈群⾝体功能障碍的发病率显著低于不运动的⼈⼤量研究也已经证实:群,且他们的平均寿命也⽐不运动的⼈更长。
运动中心率过快超过靶心率的原因
![运动中心率过快超过靶心率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5571544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c.png)
运动中心率过快超过靶心率的原因当我们进行有氧运动时,心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靶心率是指在有氧运动中,达到最佳效果的心率范围。
然而,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心率超过了靶心率,这可能引发一些不良的后果。
本文将探讨运动中心率过快超过靶心率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帮助我们控制心率。
运动中心率过快的原因可以有多种。
首先,一种常见的原因是过度训练。
当我们进行过多或过于剧烈的运动时,我们的心脏需要更多的供血和氧气来满足身体的需求。
这会导致心脏加速跳动以满足身体的要求,从而使心率超过靶心率。
情绪和压力也是导致心率过快的原因之一。
当我们处于紧张或兴奋的状态时,垂体-下丘脑-肾上腺(HPA)轴会被激活,导致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增加。
这些激素的释放会导致心率加快,使心率超过靶心率。
药物的影响也可能导致心率过快。
一些药物,如咖啡因和能量饮料中的成分,具有刺激心脏的作用,从而导致心率加快。
如果我们在运动前或运动中摄入了这些药物,就有可能导致心率超过靶心率。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身体的健康状况。
一些心脏疾病,如心律失常、心肌病和冠心病,都可能导致心率异常增加。
如果我们在运动时已经患有这些心脏疾病,就很可能会出现心率超过靶心率的情况。
为了控制心率,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
避免过度训练和过度剧烈的运动,以免过度刺激心脏。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和时间。
我们可以通过放松和调节情绪来控制心率。
平时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的活动,如冥想、深呼吸和瑜伽,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减少情绪压力,从而降低心率。
我们还应该注意饮食和药物的摄入。
避免过多摄入含咖啡因和刺激性成分的食物和饮料,如咖啡、茶和能量饮料。
我们可以借助心率监测仪来控制心率。
心率监测仪可以帮助我们实时监测心率,并根据靶心率的范围进行调整。
通过监测心率,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心率过快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心率。
心率超过靶心率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控制心率。
男子运动瘦身10年患上心脏病,医生说:和长期跑步有关
![男子运动瘦身10年患上心脏病,医生说:和长期跑步有关](https://img.taocdn.com/s3/m/0982b5daf121dd36a22d8209.png)
男子运动瘦身10年患上心脏病,医生说:和长期跑步有关“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有研究发现,正常人活一辈子心脏跳动25亿-30亿次,因此心跳越慢,寿命越长。
许多经常运动的人,特别是长跑爱好者,心跳普遍比较慢。
但还有一种说法,经常高强度的运动,会让心脏变大,更容易得心脏病。
运动对心脏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心跳越慢的人真的越长寿吗?10年前开始跑马拉松,越来越上瘾杭州的金先生(化名),50岁,他是从40岁开始跑马拉松的。
那时,人到中年的他渐渐发福,几个月重了十几斤,于是他决定跑步瘦身。
跑着跑着就上瘾了,金先生保持着隔天沿钱塘江跑10公里的习惯。
10年间,他还成为了马拉松爱好者,参加了不少马拉松比赛,42公里跑过最好的成绩是3小时20分钟。
慢慢地,跑平地已经不能满足他,他又选择挑战山地马拉松,一边跑一边欣赏美景。
有一年在台州,从天还没亮开跑,整整跑了16小时。
心脏超负荷,跑出了房颤去年四月的一天,他跑了8公里后,突然眼前一黑,晕倒了!还好很快就能起来。
金先生吓得不轻。
过了几天,他进行了第二次尝试。
这次他特意佩戴了专业的心率带,绑在胸口测心率。
跑了快一半,金先生再次感觉眼前发黑,和上次晕倒相似的感觉袭来,头晕目眩。
他连忙停了下来,这时一看心率,竟有170多。
虽然两次晕倒都是坐下或躺着休息一会就好了,但金先生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应该出了问题。
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房颤,医生分析这与金先生长期跑步,心脏超负荷有关,医生建议他做些柔和的运动。
现在,金先生已经不敢跑步了。
长期剧烈运动,会出现无法修复的损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朱建华说,运动可以使人机体供血能力增强,心脏跳一次泵出的血多了,心跳需要跳动的次数就少了。
原先每分钟跳七八十次才能完全供血,运动锻炼后,或许跳60次就足够供血了。
但运动员的心跳慢,不一定是件好事。
朱建华提醒,运动员的那种运动和一般我们提倡的运动是不一样的。
竞技体育要求把身体功能发挥到极致去比赛,运动量超过了人体的负荷,对于重要脏器都会有影响。
跑步运动对人体心肺功能的影响分析-运动生物力学论文-体育论文
![跑步运动对人体心肺功能的影响分析-运动生物力学论文-体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bd155ebcc17552706220819.png)
跑步运动对人体心肺功能的影响分析-运动生物力学论文-体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跑步锻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的一种身体锻炼方法,这是因为跑步技术无需其他特殊要求,也没有场合限制,无论是运动场、马路或者田野、树林等场所均可进行跑步训练。
跑步锻炼和人体心肺耐力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本文旨在探讨跑步对心肺耐力的影响,在结合其他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心肺运动机理,明确跑步对人体心肺功能乃至整个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跑步; 心肺耐力; 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作压力、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绝大多数的人们都没有建立或保持日常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
机体健康指数不但持续下降,且日益不堪重负,身体潜在很多小毛病,一旦发生病变,病情一般都比较重,影响生活质量。
跑步对改善心肺功能, 增强体质具体重要作用,值得提倡。
1、分析心肺功能在人体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心肺耐力主要是指机体持续进行身体活动的一种能力。
血管及心肺功能对营养物和氧分配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将人体内的垃圾全数清除。
尤其在进行强度比较大的活动时,保持良好的心肺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外呼吸作用主要依赖肺功能,以此将营养物质或氧气输送到人体各细胞或器官中,保障和维持人体新陈代谢功能。
血液循环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完成体内物质运输,确保机体新陈代谢可以持续不断的进行;血液运输各激素,将会直接对其相应的靶器官发挥作用,是机体可进行充分的体液调节,稳定和维持机体所需要的理化环境,实现血液自身带有的防卫功能。
所以,人体代谢功能强弱及锻炼之后机体恢复功能的速度快慢和心肺功能好坏密切相关,这与伏小亚等人在对于高校女学生不适合参加800m测试跑的分析研究一文中提出的观点基本一致。
肺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其主要功能就是帮助人体完成气体交换工作,整个呼吸过程完成的是否顺利,主要通过内外呼吸过程中的密切配合。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8f7c48cf121dd36a22d8203.png)
(二)体育运动与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祥硬 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胆固醇 和甘油三酯增高,是产生动脉粥样 硬化的主要原因。由于动脉粥样硬 化,可使血管腔变小,影响心脏供 血,故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当冠 状血管某些部分堵塞时,它所供血 的区域就断绝了血液供应,该部分 的心肌细胞就会因缺氧而死亡,医 学上称心肌梗塞。
2007年,美国运动医学和美国医学学会提出
2010年,美国运动医学运动测试和运动处方指南 中明确提出,运动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运动风险概述
风险,即危险因素。 运动风险(广义),是指运动对人的健康、生存与发展
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健康风险:指原有疾病和危险因素可导致问题,如
心血管事件、中凤、低血糖等 损伤风险:指可能引起腰损伤、骨折、关节扭伤等。
被西方尊称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医生
希波克拉底曾这样说过:“身体 的每一个部分都具有功能,如果这些 功能得到适度的使用并有一定的运动, 机体就能保持健康,发育良好,延缓 衰老。但如果这些功能未得到利用的 话,机体就会易于患病,有生长发育 缺陷,加速衰老。
完满生活 (wellness)
心理平衡 合理饮食
因 吸烟 素 高血压
在一级亲属中(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 ,男性亲属在55岁 之前,女性亲属在65岁之前发生心血管事件
现行吸烟者或戒烟6个月以内
SBP ≥140mmHg 或/ 和DBP ≥90 mmHg ,至少在两个不同 时间测量后确定
糖调节受损 空腹血糖≥6. 1mmol/ L (110mg/ dl) ,或者餐后2 小时血糖≥7. 8mmol/ L (140mg/ dl) ,分别在两个不同的时间测试后确定
测定血压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剧烈运动的危害
![剧烈运动的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07273d2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7.png)
剧烈运动的危害剧烈运动的危害剧烈运动的危害【1】运动员的心脏和常人是有不同的,所以运动员的运动强度实际上是比普通人要强得多的。
我们不能和运动员比,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也不能和运动员比的,因为他们的运动是无氧运动,强度高、瞬间性强。
而我们常人所进行的运动大多属于有氧运动,如慢跑和游泳等,相对温和,对心脏的刺激不大,甚至还能提升心脏功能。
如果普通人进行长时间的锻炼,或者是突然地进行锻炼,会造成心脏的血液循环出现问题,不要把我们和运动员进行比较,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训练,会导致运动员的心肌比常人要肥厚一些,也就是说,运动员心脏要更大一些。
所以要知道,平常缺乏锻炼的人,突然从事剧烈运动,会造成心脏短暂缺血,对身体的危害更大。
如果运动时候感到不适,出现一些身体报警的信号,比如说心突然跳得特别快或胸闷,一定要立刻停下来,不要勉强支撑。
如果要做一些剧烈运动,除了做好热身之外,最好也要把心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如果实在要运动的话,一定要提前热身,让身体逐渐适应。
心脏病人可以进行慢跑或原地跑步亦可改善心功能,对防治心脏病十分有益。
至于慢跑的路程及原地跑步的时间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必强求。
如果您是心脏病患者而且您也爱好运动的话,那么就请你和家人一起晚上吃完饭去散散步,或者进行一些简单的太极等锻炼,这样对于心脏病的护理也是有好处的,希望咱们记住,激烈运动对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有害。
剧烈运动的危害【2】1.口渴恶心运动后常感到口渴,这是正常现象。
但如果喝水多,仍然还觉得口渴,小便过多,这就属于异常现象,是运动过度的先兆,应立刻停止运动,如果休息后还不能缓解应该检查胰腺功能。
2.饥饿难耐剧烈运动后,暂时没胃口,休息后食欲好,这是正常现象。
如果长时间不想吃饭而且厌食则属不正常。
应去检查消化功能。
运动后食欲增加,属正常生理现象。
但若食量剧增且持续,应去内分泌科检查胰腺分泌功能。
3.头晕目眩在健身活动中,除开始练习某些旋转动作外,一般都不会出现头晕的感觉。
剧烈运动对身体有哪些害处
![剧烈运动对身体有哪些害处](https://img.taocdn.com/s3/m/63c1f51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a3.png)
剧烈运动对身体有哪些害处运动一定要注意运动量,有的人可能平时习惯了一些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后会感觉很累,那剧烈运动对身体有害吗?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剧烈运动对身体的害处,一起来看看吧。
剧烈运动对身体的害处1、剧烈运动反而增肥适度运动可以控制体重,起到减肥效果,但如果运动过于剧烈,反而会抑制肥胖基因,让人食欲大开。
剧烈运动一般多是无氧运动,主要作用是锻炼骨骼,肌肉,关节和韧带,强健筋骨,虽然能增强人的肌肉和爆发能力,但如果运动时间短,运动过于剧烈,导致人体的消耗量激增,这种消耗中大部分是糖分和水分,极易使人产生饥渴感,会不由自主吃进更多东西,从而导致身体发胖。
2、达不到健康减肥效果过度坚持剧烈运动,导致运动心率增加,当运动心率超过一定次数的时候,产生的疲惫感常常使人放弃运动,减肥自然无效,达不到健康减肥的效果。
3、青少年影响长高适度运动能加快身体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和骨骼系统应用,并且能刺激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加速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
但是如果运动过于剧烈,青少年反而难以长高,因为过多的消耗体力会影响骨骼和肌肉的营养供给,日常营养供给不足,就会严重影响身体正常发育和身高增长,同时剧烈运动还会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难以长高。
剧烈运动后的注意事项1、不能立即休息。
剧烈运动时人的心跳加快,肌肉、毛细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快,同时肌肉有节律性地收缩会挤压小静脉,促使血液很快地流回心脏。
此时如立即停下来休息,肌肉的节律性收缩也会停止,原来流进肌肉的大量血液就不能通过肌肉收缩流回心脏,造成血压降低,出现脑部暂时性缺血,引发心慌气短、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甚至休克昏倒等症状。
所以,剧烈运动后要继续做一些小运动量的动作,呼吸和心跳基本正常后再停下来休息。
2、不能饮酒除乏。
剧烈运动后人的身体机能会处于高水平的状态,此时喝酒会使身体更快地吸收酒精,对肝、胃等器官的危害就会比平时更甚,长期如此可引发脂肪肝、肝硬化、胃炎、胃溃疡、痴呆等等疾病。
慢跑对心脏的好处,没想到优点有这么多
![慢跑对心脏的好处,没想到优点有这么多](https://img.taocdn.com/s3/m/c15c93a9d4d8d15abe234e82.png)
慢跑对心脏的好处,没想到优点有这么多
在这么多的运动中,慢跑是非常好的一种,绝大部分人都可以做慢跑运动,不仅如此,慢跑对身体健康很有好处,比如对心脏健康就非常有利,下面为你介绍这方面专业知识。
★1、跑步对心脏有好处吗
跑步对于心脏是有好处的,适量的跑步可以促进体内新陈代谢,血液循环的速发会加快,一般安静不运动时每分钟流周身
4-5次,运动时可以加快流全身7次,血流量增多。
★2、跑步对心脏有什么好处
由于跑步之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收缩力量增强,
心脏受到一定的负荷,心跳会加快,流经供应心脏本身需要的冠状动脉血流量大大增加,心肌本身得到更多的养料和氧气的供应,心肌就会在这样的时候不断增强。
在运动之时储蓄在肝脏,脾脏和皮肤里的血都在积极的输送养料和运走废物,也对心脏也是有好处的。
★3、跑步对心脏病有影响吗
有影响;经常跑步锻炼会加强心脏机能,对于心脏不好的人,嘴还不要进行太过剧烈的跑步运动,最多只能慢跑,可以散步或者快走,对于有心脏病的人来说,跑步会增加心肺的负荷,超出心脏所能承受的运动范围。
建议:可以将跑步改为快走,然后逐渐加快,形成快走,每天坚持半个小时,这样在健身的同时不会给心脏造成很大的负担。
★4、不宜跑步锻炼人群
近3个月内曾发生过心绞痛者;作轻微动作就觉得胸痛者,重症心瓣膜病患者;患先天性心脏病,运动能引起发作者;病理性心脏肥大者,高度心率不齐者;服降压药后,血压仍较高的严重高血压病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跑否 | 专家解析跑步运动过量同样对心脏不利
每天跑7公里多吗?
专家称7公里这个数据不能用绝对值去理解,应该是一个通用的量。
运动因人而异,过小运动量不易达到运动效果,过量运动易导致机体损伤,超过每周30英里的运动对机体的损害的确较大。
如果过量运动,要及时给身体2-3天的恢复期。
廖八根建议,对于一般的人来说,每天4~5公里、每天跑20~30分钟,隔天一次,每周15~20公里的运动量较为适宜,而超过每分钟250米时,无氧呼吸增大,不宜作为建议的强度。
那么跑步是不是适合每个季节的运动?夏天跑步应该注意什么?廖教
授表示,运动量多大还与季节、天气状况有关,夏天跑步,应当选择凉快的时间段和场所跑,比如晚上或傍晚。
要在天气较为炎热的时间段跑,
则应该注意减少运动量,等身体适应了气温后再逐渐增加。
而冬天因为风速大、湿度大,也可能引发一些问题。
湿度大出汗不易干,风速大则体温下降快耗能多,严重时可导致晕厥。
跑步多大强度才合适?
廖八根说,估算运动量是否适宜除了自我感觉外可以通过测心率来简单评估。
可利用三个公式进行计算得出:“最大心跳=200-年龄”、“储备心跳=最大心跳-安静心率”、“最佳运动心跳=储备心跳×0 .6”。
对刚开始跑或跑后停了重跑的人,应先将这个运动量减小,再运动一小段时间后根据身体的反应适当加量,且每次加量不应超过5%。
比如最佳运动心跳,应先将上述所说的系数0 .6换成0 .4计算出前期的最佳运动心率,之后才调整为0 .6~0 .7计算。
年纪大的人或体质差的人,这个系数可适量减小。
体感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的方式是,跑完后的第二天不会感觉明显的不适。
跑后有点喘、出汗但还可以说话,嘴巴也不需要张得很大喘气。
廖教授表示,在运动医学上评价30岁以下人群体质时可用12分钟尽力跑的距离来划分,其对应的等级如下表所示。
这个表的概念是,在12分钟内尽力跑,看能跑多远,由此判断体质的优良。
专家@提点
体质、年龄不同,运动方式不同
女人:生理期有不良反应的不要跑步
女人在来月经的时候仍可以跑步,但应注意减少运动量。
但有生理腰酸、腹痛、头晕者,则不适宜跑。
怀孕的人应特别注意怀孕前的3个月,则应注意减少运动量,比如将15分钟,每分钟150米改为跑10分钟,每分钟跑100米。
而在孕中的3~7月则可以在前期的基础上稍增大一点运动量,并保持每周3~4次的运动频率。
在怀孕7个月后则不适宜跑步。
年轻人:遵守过度负荷原则加大运动量
年轻人的运动量可以较大,因为对于想要提高自己身体素质的青少年来说,需遵守过度负荷原则,即要打破以前的水平和身体规则,才能让体
质水平上一个台阶。
但是这个过程应循序渐进并适当给身体一个恢复期。
循序渐进的方式是在运动时间、运动速度及运动量上逐渐加强。
中年人:45岁以后体质下降,运动量减少
45岁后人体的体质下降,应注意减少运动量。
对于负荷量的判断可用相对强度,即用最佳心跳去计算。
比如对于中年人来说,一般每分钟150米的速度就可以达到系数为0 .6~0 .7的最佳心跳。
对于以前有运动
的中年人来说,其运动量可按感觉减少,但也应控制在20~30分钟以内。
老人:65岁以上如果体质允许可以跑
对于大于65岁的老人来说,廖教授不主张跑步。
原因是老人的各方面
体质水平不高,而跑步又是对膝关节冲击较大的运动。
但是对于体力允许的、各方面身体机能没有问题的能跑得动的老人来说,仍可以跑,但也应注意降低运动量,警惕跑步带来的运动伤害。
跑步危害概率是3.5~5.5次/1000/h
廖教授表示,跑步会对身体各部位造成冲击,由此可能带来一些危害,其中包括髌骨疼痛综合征、脚底筋膜炎、跟腱炎症、跟痛征、髂胫束摩擦综合征、胫腓疲劳性骨膜炎等。
他表示,这些危害的发生率大概是3.5~5.5次/1000h。
也就是说,你跑得越多,发生这些危害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那我们要怎么样避免这些危害,规避运动风险呢?廖教授给我们支了几招。
要穿鞋跑步
有不少运动者喜欢赤脚跑步,廖教授主张穿鞋跑,因这样有利于保护踝关节。
虽然穿鞋后跑步还会冲击膝盖及髋部,但总体而言比不穿鞋要好很多。
一般来说,一双跟不高的跑鞋就能很好地缓冲跑步带来的冲击力。
控制运动量
根据个人的体质及年龄、生理状况来决定运动量,最好能到医院做一个估心功能的心肺运动功能检测,得到属于自己的运动处方。
尽量跑直线
避免在多上下坡及弯道的场地跑步。
由于弯道及上下坡时脚上受到的力量不均衡,难以控制,故教授建议尽量选择在塑胶跑道上跑,尽量跑直线。
掌握要领
正确的跑步姿势有利于减少跑步对机体的损伤。
专家表示,慢跑绝不可以踮脚跑,这样容易导致足底筋膜炎及跟腱损伤。
跑步的正确做法是脚跟先着地,然后顺势过渡到前脚掌,让前脚掌着地。
手部摆动则不必太激烈,自然、轻松、能让能量往前使、保持身体平衡即可。
及时补充水分
廖教授称,运动后饮食的方式及调节也很重要,如果是为了健身,正常的饮食便已经足够。
而运动后由于出汗、失去电解质,则需补充水分。
对于运动少于1小时并且没有大量出汗的人来说,喝点白开水就足够了。
而对于运动超过1小时,特别是出汗较多的人为了避免抽筋等不良反应,则需补充点电解质,可以喝点运动饮料或者自己调制一杯盐含量为0 .3%的食盐水。
养生@问答
Q:跑5千米以上后,右大腿根部内侧皮肤摩擦得很疼,开始以为是跑步短裤摩擦,后来发现只是右边单侧皮肤摩擦。
这是因为跑步姿势问题引起的吗?抑或是步子迈太大,扯着了?
A:可能是步子太大,拉伤了内侧的肌肉。
还应是大腿根部皮肤擦伤,不是大腿内收肌群拉伤,虽然后者相对较常见。
Q:有一周时间下楼梯时膝关节啪啪响,上楼梯和走路都没问题,还没敢试验跑步响不响。
大夫说大概是半月板的问题。
之前跑步时也没注意膝关节保护,现在练站桩来得及吧?
A:如果不痛可能是软组织变硬变脆而引起的肌肉劳损或者是关节面粗糙,如果有疼痛则可能是半月板受伤。
建议先查清楚再跑步。
站桩对髌骨疼痛及膝关节有利,可以是先靠墙练,半蹲时腿间的角度不宜过大,小于120°为宜。
Q:上月初间隔一个多星期后跑十公里,就开始有疼痛了,不得已开始休养,然后尝试性恢复跑步,跑两公里就不行了。
该如彻底解决“髂胫束综合征”的困扰?
A:可以通过做拉伸运动、降低运动量及避免跑上下坡进行理疗。
Q:左脚掌侧过来站立时后跟比较疼,这是什么伤痛?
A:这可能是跟痛症,我想你需要一双较好的跑鞋帮助减缓跑步带来的冲击力,建议咨询医生。
Q:近一两周跑两天隔一天,距离6000-8000米,时间38-50分钟。
最近的一次50分钟跑完后,左膝稍有不适,轻微酸痛,同一部位按压,则有较明显酸痛感。
A:这是髌腱炎,可以通过多走下坡或者站桩来改善。
此外热敷及贴膏药、拔罐配合使用都是不错的选择。
学点@常识
过量运动对心脏有什么危害?
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医院心血管科医学专家经过研究提道,“最近两年来,就有两位铁人三项赛世界锦标赛冠军因为需要进行心脏外科手术而被迫退役。
”
心血管专家谭宁表示,过量训练确实可能导致心肌纤维化,但不会产生冠状动脉硬化。
相反,适量的运动会有利于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过量运动对心脏不利,主要有以下问题:
心肌急性供血不足
运动时由于血液重新分配使肌肉和皮肤血管大量扩张,而内脏血流下降,冠状血管可发生一过性供血不足或者心肌肥厚达一定程度后,运动时血液供应就会发生障碍,也可引起心肌相对性局部缺血。
冠状动脉阻塞
剧烈运动时,可由于血管内膜出血、间质出血或粥样硬化物破裂堵塞冠状动脉,引起心肌缺血、坏死和严重心律失常,导致运动者猝死。
体液及神经因素
剧烈运动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儿茶酚胺明显增多,对心肌起毒性作用。
又因剧烈运动时植物神经系统平衡失调以及心肌电解质如钾、钠离子的变化,可引起心肌代谢性坏死,同时,这些因素的变化极易引发严重心律失常。
个案
跑步两年带来的是身心愉快舒畅
钟先生是典型的白领,每天不离开办公室。
前两年冬天的时候发现自己时不时就肘臂酸痛、手麻、背部肩胛骨处僵硬不适,于是坚持跑步,他时常在小区跑步,每次大约半个小时,3公里,最近还尝试在跑步后打太极,运动的时间总共约50分钟,正常每周运动3-4次。
但他并不是持续跑步,雨天或工作繁忙,不得不停下,过了一段时间再跑。
但没有运动就感觉不舒服。
跑步两年后,钟先生以前的不适症状已经很少发生,跑步后经常能带给他身心的愉悦和舒畅。
专家点评:廖八根说,他每周三四次、每次3公里的运动量是非常合适的,而且跑步后进行太极训练,相当于间歇性运动,这种方式无论对心血管疾病还是身体健康都是十分有益的。
医学指导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医学教研室主任廖八根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谭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