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商业街区开发模式与民间商业文化的契合与发展
历史街区商业运营模式的发展现状与改革建议研究——以杭州河坊街为例
历史街区商业运营模式的发展现状与改革建议研究——以杭州河坊街为例作者:徐意孙卓佳漏思颖来源:《经营者》 2017年第5期在历史商业街区纷纷被改造成商业步行街的同时,其共有的问题逐渐显现。
“不好玩”“没特色”是大部分游客对它们的评价。
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历史街区的发展现状入手,来对其运营模式提供一定的建议。
一、河坊街的发展现状通过实地走访,以及对游客和商户的问卷调查,本研究归纳了河坊街目前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仿古商业街泛滥,独特性缺失河坊街是经过修复的历史街区,并且在其定位为商业步行街的基础上,除了保留原有的一些老字号店铺外,也引入了很多带有品牌连锁性质的商业店铺。
因此,游客在游览河坊街时,只能注意到热闹的街市风光,无法感受到本地老居民和地道的杭州风俗。
并且,随着外地业主、客商和打工者的涌入,河坊街的商铺装修和整体风貌都呈现出一种缺乏历史依托的仿古状态,许多店铺只是套上“老字号”和“杭州特色”的外壳。
(二)河坊街开发与传统历史文化相割离河坊街的历史文化氛围有所缺失,前文所呈现的特色性的缺失也是原因之一。
河坊街的建筑风貌、旅游产品的设置等硬件条件方面缺乏特色,使得游客无法从客观环境上体验其历史文化氛围。
同时,在对河坊街经营的商户的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河坊街的开发过程中,对其人文历史环境的建设也有所欠缺。
商户对河坊街历史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学习意愿都不是很高。
(三)游客消费体验满意度不高对商户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反映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观光游客多,购买人数少”、“商品没有足够吸引力”。
此外,对进店客流量、成交顾客数以及经营过程中所遇困难三个方面的调查,可以发现河坊街游览游客的商品成交率与游览情况相比,并不十分乐观。
从游客角度看,河坊街的商品存在价格偏高的问题。
河坊街人气很旺但销售不旺,上档次的艺术品、收藏品价格偏高,档次不高没有特色的商品又引不起人们购物的欲望,无论旅游者还是本地人都是看的多买的少,一些店铺逐步发展成精美古建筑内的小商品市场摊位,从而导致历史街区品位有所下降。
城市历史街区商业业态及古建利用情况分析——以北京南锣鼓巷为例
2、发展与建议 依据规划,建议南锣鼓巷文化创意产业街区的发展模式 应采取公共游憩空间模式与博物馆模式相结合,突出地区 历史文化底蕴,建设保护风貌、发展经济和谐统一的产业
街区。 今天的南锣鼓巷已经基本结束了改造阶段,大体具备了完
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的投资环境。在历史风貌保护和环境 整治的同时,街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得到了完善。
2014年6月下半月刊
城市旅游规划
城市历史街区商业业态及古建利用情况分析
——以北京南锣鼓巷为例
陈康琳 陈 琳 张雨生
历史街区是城市文化的载体。本文以北京的传统历史街区——南锣鼓巷为例,通过实地 调研和分析,从街区商业业态入手,探讨传统历史街区在保护、商业利用方面的现状与发 展,总结经验和问题,以此对历史街区的后续发展问题进行初探,同时也为类似的街区保护 提供借鉴。
的商户,且在古巷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大。 3、现状与定位 南锣鼓巷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里坊制”胡同院落
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 1990年11月列入北京市第一批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现有国 家、市、区文物保护单位21处。
南锣鼓巷的形象定位是“大都之心、元生胡同、民居风 情、创意空间”。“大都之心”表明了南锣鼓巷作为元大都几 何中心的重要区位地标的意义,“元生胡同”体现了城市肌理 与格局的历史价值,“民居风情”蕴含着北京典型传统四合院 民居的怀旧情怀,“创意空间”展示着传统文化与创意文化的 结合与提升。
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特点及趋势
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特点及趋势历史文化街区发展趋势及特点在经历了同质化放量增长阶段之后,商业地产竞争的惨烈使“主题化”成为开发商关注的焦点,体育地产、旅游地产、文化地产和影视地产等主题地产应运而生。
其中,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商业街区开发备受青睐。
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使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得以融合,既体现本土传统文化,又展现现代时尚生活。
当前,体现本土文化认同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商业街区,如香港兰桂坊、上海新天地和南京1912等,成为城市的商业文化名片和现代城市运营的点睛之笔。
其实,商业街区自古以来就有,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但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与一般的商业街区和商铺是有很大区别的。
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底蕴决定其特定的生存条件和获利方式,在商业地产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只有采取符合其内在规律的开发策略才可能取得成功。
目前,以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形式出现的地产开发模式,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
那么,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的开发有怎样的特点?典型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经历了何种涅槃才换来如今的光彩?未来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将朝着怎样的趋势发展?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在对商业地产创新模式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特点、运营模式和发展趋势等。
今精选部分成果与您分享,希望对志于商业地产的业界同仁有所帮助。
历史文化商业街区,指的是在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特色的区域地段,注入“文化、休闲、创意”元素,将其策划改造成为具有“国际性、文化性、时尚性”的休闲娱乐场所。
历史文化商业街区让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得以融合,既体现本土传统文化,又展现现代时尚生活。
当前,体现本土文化认同和生活方式的商业街区,已经被广泛认为是更具亲和力和更可持续发展的经典模式,如香港兰桂坊、上海新天地、南京1912等。
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侧重文化脉络和历史传承,通常以所在区域的历史资源和元素为文化类型,适当划分各区域功能,建设一流现代化基础设施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同时,借助历史文化的传播性、感染力以及先进设施的便捷性、现代感,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创造了一种新的休闲娱乐体验方式,让人们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感受历史,品味过去。
文旅融合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策略
文旅融合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策略在文化和旅游两者融合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发展也必须从文旅融合的视角下进行考量。
当前,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往往较为丰富,但是开发技巧性不足导致历史文化街区发展前景堪忧。
鉴于此,笔者从当前历史文化街区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而分析文旅融合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策略,目的是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发展规划更具合理性。
标签:文旅融合;历史文化;旅游街区当前,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旅游景观的一种形式,开始受到产业界和学界的重视,主要分为商业类型的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类型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两者之前并非相互隔离的关系,而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发展的关系。
历史文化街区主要通过商业、康养、学习、休闲等要素的集聚实现产业街区的转型和发展。
1、文旅融合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现状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来临,游客对于旅游体验的需求与日剧增,同时对于文化追求和学习需求也在提升,经济利益不断扩张和不同文化不断交融的背景下,文旅融合对于旅游整体产业格局也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1]。
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格局、街景式样、区域风貌、文化传统等环节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问题的涌现和矛盾的突出,进而导致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状况不尽如人意。
1.1 历史文化街区开发成本较高产权结构复杂当前,为数不少的历史文化街区都是旧有的建筑实施休整完善后开发,通常年代比较久远,产权的结构在历史上也经历了种种变动,要进一步开发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基础上,产权问题也因地制宜,管理和沟通的难度非常大。
从当地社区的角度而言,居民也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管理的责任意识较差,对于自行维护修缮较为缺乏概念[2]。
因此,当前的资金管理仅仅局限于在维持现状的阶段,对于进一步的修缮管理和建筑质量保证则难以为继。
这也直接导致了很多单位不愿意实施进一步的历史文化街区管理,产生负面循环。
1.2 历史文化业态的交错发展与乱象历史文化业态本身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其中历史文化街区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这一业态本身还具有交错发展的特征,发展的乱象数量较多,还没有能够形成一种集中性的产业链条。
历史文化街区的分类
历史文化街区的分类历史文化街区可以分为几种类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1. 旅游目的地型古镇:这类街区通常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古镇或古村。
它们经过修缮和改造,并植入休闲旅游等功能后,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这些街区的特点是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建筑的风貌、规划和特色,业态上属于典型的旅游目的地业态。
2. 商业文化型街区:这类街区以商业活动为主,同时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
它们不仅是购物消费的场所,也是体验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空间。
3. 居住生活型街区:这类街区更多地体现了居民的日常生活状态,保留了传统的居住模式和社会结构。
它们展现了城市的历史面貌和居民的生活方式。
4. 产业遗产型街区:这类街区往往与特定的产业或手工艺有关,如陶瓷、织造等传统工艺街区。
它们展示了城市的产业发展历程和技术传承。
5. 宗教文化型街区:这类街区通常围绕宗教建筑发展起来,如寺庙、教堂周边的街区。
它们反映了宗教信仰对城市空间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
6. 综合功能型街区:这类街区包含了上述多种功能,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综合体现。
它们往往具有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多样化的空间形态。
7. 文物保护型街区:这类街区集聚了大量的文物建筑与传统建筑,如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
它们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8. 现代都市型街区:这类街区虽然可能历史不长,但因其独特的现代都市文化而被划入历史文化街区,如一些有着特色现代建筑或艺术装置的区域。
9. 民族风情型街区:这类街区通常位于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展现了特定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生活方式。
10. 水乡古镇型街区:这类街区位于水网密布的地区,以水乡特色和古镇风貌为特点,如江南地区的一些古镇。
每种类型的历史文化街区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社会经济特征。
在实际操作中,一个街区可能会同时具备多种类型的特点,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其类型也会发生变化。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成功案例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成功案例一、上海田子坊开发背景:上海从工业城市向消费型城市转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成为工业用地转型主要策略,区政府也希望藉盘活空置厂房资源,提升地区经济简介:由上世纪50年代弄堂工厂及居民区组成,现成为具老上海风情的特色休闲商业街区区位:位于上海黄浦区中心地段投资主体:租户投资为主体,政府出资改善基础设施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商业规模:营业面积3万多平方米开发时序:210弄(1998年)-> 248弄、274弄(2004年)游客量:日均2万人次权属情况:由居民分散持有租金收益分配:按照管委会:居民 = 2:8的比例分成业态结构:目前有各类特色商户400余家♢田子坊发展历程和策略工业厂房改造,艺术家集聚(1998-2003年)1988年,陈逸飞、尔冬强、王家俊等艺术家入驻,集中于弄堂工厂,2002年,创意产业集聚,共83家艺术商店、艺术创作室和展示厅入驻;文创工厂规模效应外溢(2004-2007年)2004年,居民房开始对外出租,文创企业开始向居民区蔓延2005年,政府出台居改非政策,授牌田子坊为创意产业集聚区;外延扩大,成为城市地标(2008-至今)2008年,田子坊定位为海派文化展示地和世博主题演绎地,其范围进一步向外扩散,餐饮、服务等业态比例大大提升,成为旅游和体验式文化集聚地。
文创活化:街道办与文化商人合作创办“上海田子坊投资咨询公司”,将空置厂房使用权转租,由后者运用市场化手段招徕艺术家入驻,激发了片区活力,为后续改造树立了示范效应;适时借力突破制度边界:将公用房交由合作企业进行改造出租规避政治风险,掀开“居改非”大幕。
在政府计划对片区实施拆迁开发后,联立居户、艺术家及社会人士向政府抗辩,使得政府出台居改非政策;借势宣传:借力世博会举办契机,申报世博会旅游示范点,并邀请国内外政要精英到访,引发社会关注。
田子坊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再开发模式,其由居民及众多产业个体一起参与,按照市场导向自发调整使用功能、逐步演替扩展,进而实现再生。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现代特色小镇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现代特色小镇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品质和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小镇的文化资源成为了人们追逐的热门景点。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现代特色小镇成为了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本文将从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现代特色小镇的建设方向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瑰宝,是一个地方的记忆,它记录了地方的发展变迁,承载了地方的文化底蕴。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不仅可以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兴旺起到积极作用。
1. 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精神财富,它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民间传说,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热爱传统文化。
2.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地方的独特优势,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玩,从而带动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个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历史文化资源也可以带动当地的商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3. 塑造地方形象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和历史,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可以让地方树立起独特的形象,提升地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旅游业发展中,形象是一个地方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有了吸引人的地方形象,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二、现代特色小镇的建设方向现代特色小镇是对传统小镇进行运用现代科技和理念的再创造,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展现出现代化的景观和服务。
建设现代特色小镇,可以使传统小镇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更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以下是建设现代特色小镇的一些方向:1. 保护传统建筑小镇的特色主要在于其传统的建筑风格,保护传统建筑是建设现代特色小镇的基础。
传统建筑代表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保护传统建筑不仅可以让小镇更具历史韵味,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2. 创新旅游产品现代特色小镇要吸引更多的游客,必须要具备一些特色的旅游产品。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开发与城区产业发展的协调性研究——以静安陕西北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为例
摘要: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涵和深厚底蕴,是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及地方政府对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日趋重视,对承载着城市历史记忆及文化基因的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与开发也日渐火热。
本文以上海静安陕西北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为例,探讨在城区发展过程中,如何通过引进合宜的产业来保持历史街区的活力、如何通过历史保护建筑的魅力来反哺城市的发展,使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开放与产业协调发展。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产业发展一、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开发政策背景2017年,上海市政府接连发布《关于深化城市有机更新促进历史风貌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坚持留改拆并举深化城市有机更新进一步改善市民群众居住条件的若干意见》,提出对有价值的老房子从“拆改留并举,以拆为主”转向“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原则,自此从政府层面,以政策规范的形式,明确了历史建筑保护性改造开发的基调。
二、契合区域发展需求的产业导入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开发成功关键对标伦敦、首尔、大阪、澳门等国际大都市对历史保护建筑的城市更新案例和经验来看,政府、土地业主及设计师共同参与研讨和方案制定,在对城市历史文化和地段文脉深层次的挖掘的基础上,提升建筑的历史价值并赋予新内涵,使得建筑的更新保护与产业集聚、商业复兴以及百姓美好生活有机结合。
如伦敦牛津街建于1966 年的二级保护建筑“中心塔”,改造时注重地理位置并将其优越性放大,注重设计,外观上不做过多改变与破坏,将历史传承与当代设计相结合,建设成为伦敦西区“国宝级”豪宅;如首尔“江南清潭洞--狎鸥亭的韩流明星街”,总长1.08公里的街区形成了韩流明星衍生产品、玩具、服装、饰品、纪念品的设计师产品的著名商业街区;如大阪Grant front 商业体内形成了研发机构、设计师的最新设计产品和设计品牌的商业推广和销售平台,成为整个购物中心的主力店;如澳门的疯堂斜巷改造成为澳门文创集中地。
古镇商业街运营策划方案
古镇商业街运营策划方案一、项目背景古镇商业街位于湖南省一个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的古镇,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商业街的建设是为了进一步挖掘古镇的旅游资源,提升当地人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打造成为一个吸引游客、保留历史风貌、发展独特特色的文化旅游商业中心。
本部分将就商业街的位置、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展望,以便制定合适的运营策略。
二、市场分析1. 产业形态古镇商业街主要以贩售当地土特产、旅游纪念品、手工艺品、民俗表演和特色小吃等为主要特色。
同时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打造文化体验型的商业景观和旅游目的地。
2. 竞争态势古镇商业街周边竞争商圈影响力较大,主要包括传统商业区、旅游景区和特色小镇。
与其竞争主要是商品的吸引力和服务水平。
在商品方面,必须结合当地特色与周边商圈的“同质化商品”进行区别;在服务水平方面,要依托当地的独特文化和风土人情,提升服务水平。
3. 消费行为关注对当地特色商品的需求,即特色商品的供给能否满足需求;同时注意游客对于文化体验的需求,即当地风土人情、民俗风情等,有无满足要求。
4. 市场前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古镇商业街的市场前景较为广阔。
只要合理把握市场发展的方向,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抓住产业发展的机遇,相信将会迎来较好的发展前景。
三、运营策划1. 定位策略古镇商业街的定位是要成为一条以传统手工艺品、民俗文化、特色小吃等为主题的旅游商业街。
要充分发挥古镇的独特魅力,构建具有浓郁古镇特色的商业氛围,打造成为一个吸引游客的独特旅游商业目的地。
2. 产品策略(1)要结合古镇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挖掘当地的特色资源,打造属于古镇商业街的独特特色商品。
(2)结合当地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推出一系列的民俗表演和手工作坊,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
(3)在特色小吃方面,要联系当地的饮食文化,推出具有古镇特色的小吃,引起游客的胃口和兴趣。
商贸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小议
商贸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小议摘要:本文以海珠南——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例,探讨对于这种曾经辉煌的商贸型历史街区,在新的城市发展背景下,如何寻求兼顾物质空间形态保护与社会人文环境再生的保护与更新策略,提出针对性的保护策略,为历史街区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保护策略、商业开发海珠南——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悠久,是《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划定的第二批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这里曾是广州最繁华的商贸、商业地区,民国时期曾与中山五路、上下九并称广州三大商业中心并位居首位,博得“广州外滩”的美誉,其发展历程与广州老城地区的商贸历史息息相关。
然而,随着广州城市发展重心的东移,海珠南——长堤地区逐步丧失了其作为城市商业中心的地位,商业业态日趋低端化,居住环境逐渐衰落,基础设施和卫生水平落后,逐步走向功能衰退、风貌破败的道路。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通过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实现功能的更新再造,在维护物质空间环境的历史场所感的同时,延续地区的社会人文环境,将是本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重点所在。
一、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海珠南——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地处广州市越秀区大新路、一德路、长堤路一带,是广州骑楼的精华地段之一,区内保留有已公布文物建筑7处,包括南华医学堂旧址、博济医院教堂旧址、孙逸仙博士学医及革命运动策源地纪念碑、爱群酒店、潮州会馆、豫章书院、东亚酒店,以及保护建筑11处,包括先施公司附属建筑等。
作为珠江北岸传统商住聚落典范,该地区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方面:(1)街区发展与广州珠江北岸沿江地区的商贸发展一脉相承,是广州市城市传统商贸功能的真实见证,具有独特的传统风貌和地域文化。
(2)街区发展脉络清晰,以主要街道和自然水系为骨架组织的“街——巷/坊”系统保存完整,是广州传统商贸居住聚落的真实载体。
(3)延续至今的商业氛围和内街市场格局,以爱群大厦等为代表的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和以竹筒屋为代表的传统民居建筑形态保存良好,是广州地区传统商贸居住格局、特色建筑风貌和传统市井生活的集中、生动展现。
浅谈历史街区商业街的保护与更新
浅谈 历 史街 区商 业街 的保 护 与 更 新
侯 寅 峰
摘 要: 历史街区的商业街作为传统街巷的一种, 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针对此类商业街 , 以保护与更新为着眼点,
提 出保护与更新的理论依据 , 以期对传 统商业街 的发展有所助 益。 关键 词 : 史街 区, 历 商业街 , 保护 与更新 中图分类号 : 9 4 2 TU 8 . 文献标 识码 : A
随着 我国社会 的不断进 步 , 尤其是 在世界经济 全球化浪 潮的 得非 常重要 。保 护好 历史街 区商业 街的传统 商业气氛 , 此基 并在
影响下 ,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人们的生活方式、 意识观念都发生了 础上进行有 机的更新 改造 , 变不 利 因素 为有利 因素 , 这些传 统 使 根本 的改变 。伴 随着 这些 改变 出现 的是 现代 商业 模式 下生产 出 商业街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与当今社会的现代文化相融合 , 使历史 来 的大厦购物 中心和综合性商住楼 , 这些新 型 的商业 模式纷 纷出 街区中的这些传统的商业街能够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这 现在古老的城市中, 它们冲击着传统的商业街, 使得一些历史街 样 , 不但可以促进商业街乃至其所在城市经济效益的增长, 而且 区中的传统商业街在功能上受到较大的影响, 甚至走向衰退。另 有利于其传统商 业文化氛围的保护 , 以及整个 历史街 区环境质量 外, 由于城市机动车辆 日益增多, 传统的街道布局已不能适应现 的提高 。 代交通的需要, 人们的步行空间被挤 占得越来越少, 尤其是在路 1 何谓“ 历史街 区商业街”
维普资讯
-
7 ・ 0
第 3 卷 第5 3 期 2007年 2月
S NXI AR HA am 兀 E I E
基于文化生态的历史街区活化路径探究——以无锡荣巷历史街区为例
Ecological Protection生态保护基于文化生态的历史街区活化路径探究——以无锡荣巷历史街区为例赵 建 张立英(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 214153)摘 要:历史街区的文化生态具有多样性、动态化的特征。
本文以无锡荣巷历史街区为例,分析其文化生态的演进、构成及面临的困境,提出活化历史街区应当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文化元素,运用文旅融合的思维,透过科技和创新手段,实现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文化生态;历史街区;活化;文旅融合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引言文化生态学源于生态学,是基于文化学和生态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文化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955年,美国人类学家斯图尔德(Steward)在《文化变迁理论》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文化生态学”的概念,标志着文化生态学的开端[1]。
之后,文化生态学不断发展。
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开始文化生态学的研究。
司马云杰在《文化社会学》一书中总结了文化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对系统中的各要素及相互关系进行了描述。
之后,部分学者又将文化生态学从人类学向地理学、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等领域拓展。
在文化生态学中,文化生态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系统,包括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圈层[2],具有稳定性、变异性和地域性等特征。
历史街区形成的典型城市文化生态,是展示城市文化的独特窗口。
1987年的《华盛顿宪章》便认定历史街区“包括城市、镇、历史中心区和居住区,也包括其自然和人造的环境”。
历史街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遗存,形成了个性化的历史风貌[3]。
从文化生态的角度研究历史街区,对保护历史记忆,构建和谐统一的历史街区文化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荣巷历史街区文化生态的演进荣巷历史街区文化生态的初步形成可追溯至明代初年。
荣氏家族的先祖迁至无锡,在梁溪河北岸定居并繁衍子息。
荣氏族人在此地耕田修竹,植桑养鱼,逐渐形成大型聚落,也就是上荣、中荣、下荣3个自然村落[4]。
历史街区的商业开发模式及其规划方法研究以成都锦里、文殊坊、宽窄巷子为例
历史街区的商业开发模式及其规划方法研究以成都锦里、文殊坊、宽窄巷子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商业开发之间的平衡问题逐渐凸显。
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实现街区的可持续商业发展,成为当前城市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历史街区的商业开发模式及其规划方法,以成都锦里、文殊坊、宽窄巷子为例,深入分析其成功的商业模式与规划策略,以期为类似的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首先概述了历史街区商业开发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元素,以及如何在商业化进程中保持街区的独特魅力等。
接着,文章将介绍成都锦里、文殊坊、宽窄巷子三个案例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特色等。
然后,文章将深入分析这些历史街区的商业开发模式,包括商业模式的选择、商业业态的布局、商业氛围的营造等方面。
文章还将探讨其规划方法,包括规划理念、规划原则、规划策略等。
文章将总结这些成功案例的经验教训,提出历史街区商业开发与保护的建议和展望。
通过对成都锦里、文殊坊、宽窄巷子等历史街区商业开发与规划方法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实践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历史街区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协调发展,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双赢。
二、历史街区商业开发模式分析历史街区的商业开发模式,是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街区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
这需要对街区的历史、文化、地理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制定出符合街区特色的开发策略。
成都的锦里、文殊坊、宽窄巷子就是历史街区商业开发的成功案例,其开发模式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代表性。
锦里作为成都历史文化名街,其商业开发模式以“文化旅游”为主导。
锦里在保持古街风貌的同时,引入了各类文化体验项目,如川剧表演、茶艺表演、手工艺术等,使游客在购物的同时,也能深度体验成都的历史文化。
锦里还积极开发地方特色商品,如蜀绣、竹编等,使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能够带走对成都的美好记忆。
沈阳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沈阳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沈阳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旅游开发问题。
首先介绍了沈阳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性,强调了其对城市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然后分析了当前沈阳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接着调查了沈阳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现状,指出了发展的潜力和不足。
在对问题与挑战进行分析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包括加强监管、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
最后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沈阳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现状,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沈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旅游开发、研究、重要性、修复工作、现状、问题、挑战、对策、建议、结论、总结1. 引言1.1 沈阳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概述沈阳历史文化街区是沈阳市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随着城市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沈阳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双重挑战。
为了有效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经济的繁荣,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文旨在对沈阳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旅游开发进行系统的研究,从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性、保护与修复工作、旅游开发现状、问题与挑战以及对策与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其在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与意义,为今后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沈阳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性沈阳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其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是城市的文化遗产。
这些历史文化街区包括古建筑、历史遗迹、传统街巷等,是城市的文化名片,也是城市的精神家园。
一方面,沈阳历史文化街区代表着城市的历史面貌,反映了城市的发展演变和文化传承。
这些街区中的建筑和景观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体现了沈阳作为古都的地位和文化底蕴。
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文化与商业交融发展
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文化与商业交融发展当前,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持续发展,文化与商业交融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可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文化与商业的融合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文化与商业交融发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文化资源的概念。
文化资源包括自然文化资源和人文文化资源两个方面。
自然文化资源包括山川、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而人文文化资源则包括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技艺等。
这些资源具有独特的历史、地理、人文等价值,可以使得一些地方在发展中有着与众不同的优势。
一、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地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通过将历史文化融入商业活动中,可以使得商业发展更加丰富多样。
比如,通过举办历史文化展览、演艺活动等,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的繁荣。
同时,历史文化也可以作为商业创意的灵感源泉。
比如,许多企业可以将地方的历史故事融入产品设计中,赋予产品新的文化内涵,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这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于特色文化产品的需求,还可以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有竞争优势。
二、发挥民俗文化资源优势民俗文化是一个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通过发挥民俗文化资源的优势,可以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拓宽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
比如,可以组织民俗艺术表演、民俗游戏活动等,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提高人们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另外,通过将民俗文化融入商业活动中,可以打造特色的民俗文化街区、特色农产品市场等,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光、购物,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比如,一些地方可以推出具有当地特色的美食,吸引人们前来品尝,将美食作为一个地方的名片,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三、发挥传统技艺资源优势传统技艺是一个地方文化的瑰宝,通过发挥传统技艺的优势,可以推动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为商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城市老街区的商业开发的改造模式研讨
城市老街区的商业开发的改造模式比较分析一、城市老街区商业改造的背景随着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各地城市都将面临日益严重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尤其对于那些既拥有厚重历史文化、又在全面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大中型城市,必需要解决好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如何让历史街区在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同时,保留遗产的精神实质。
实现文化的有机演进,使城市文脉得以传承、延续,发挥其巨大价值。
历史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中历史地段的组成部分,是城市演进历程的见证和传统文化的体现,其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出于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和城市发展的必然性,对城市老街区(历史街区)进行适当的改造与更新的动态保护观念已在业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并在许多城市引入了商业开发的改造模式。
实践证明成功商业开发会在充分尊重历史遗产的基础上,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提供历史建筑、文物的保护资金,提升历史街区人气,带动旅游业发展,使地段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二、老街区商业改造项目保护模式比较早期的老街区商业项目改造多由政府主导开发,加之经济利益较低、资金投入大、资金投资回报期较长,此类项目往往成为烫手的山芋,主动请缨接手改造的开发商甚少。
众多项目大打文化继承及城市文脉牌,但所谓的老街区改造充其量是采取博物馆式的冻结保存或拼贴式的异地重建,均无法重塑历史厚重感,最终往往沦为穿衣戴帽式建筑的复古仿古比拼,无法实现预期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上海新天地改造后口碑叫好收益叫座,成都锦里、文殊坊、宽窄巷子三大改造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大幅增加旅游收益,一时间全国兴起老街区改造热潮,开发商、政府、投资商对此类改造趋之若鹜,各地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及保护更是各施各法,归纳总结基本可划分为外在的穿衣戴帽式,内在的功能置换式及内外兼修的文化复兴式。
三、老街区商业改造项目发展模式的界定3.1 老街区商业改造项目发展模式的划分对于历史老街区,启动保护改造只是第一步,后续的持续经营发展和历史文化传承才是此类项目的盘活初衷与改造难点。
交流发言:建设历史文化街区助推文化旅游经济发展032
交流发言:建设历史文化街区助推文化旅游经济发展03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此向大家介绍关于建设历史文化街区助推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文化旅游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建设历史文化街区,可以有效地推动文化旅游发展,进一步促进经济的繁荣。
首先,建设历史文化街区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瑰宝,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历史发展的见证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建设历史文化街区,我们能够有效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让后代子孙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
其次,建设历史文化街区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
历史文化街区通常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独特的文化氛围,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将这些文化资源整合起来,打造出一个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还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促进城市的经济繁荣。
此外,建设历史文化街区对于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
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了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提供就业机会,还能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通过建设历史文化街区,我们可以利用文化资源吸引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进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的繁荣。
最后,建设历史文化街区也能够促进人文交流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历史文化街区通常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汇聚地,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相互交流、互相学习。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有助于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增强城市的文化魅力,进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进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建设历史文化街区对于文化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促进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促进人文交流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建设历史文化街区所能带来的好处。
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可以建设出更多精品历史文化街区,让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
探寻传统商业街改造的历史文脉——以济南宽厚里商业街为例
探寻传统商业街改造的历史文脉——以济南宽厚里商业街为例陈东田;于彩云;胡瑞祎【摘要】传统商业街中的历史文脉是在城市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历史性、文化性、地域性的景观氛围和环境,是历史与文化的丰厚积淀.如何恢复传统商业街的生机,并延续其历史文脉,是传统商业街更新改造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该文以济南宽厚里街改造的实际为例,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回答了“传承什么历史文脉”及“如何传承历史文脉”两个问题,着重解决处理好商业街改造与历史文脉传承的关系问题,对传统商业街的改造模式进行探讨.【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6(000)011【总页数】4页(P149-152)【关键词】传统商业街;历史文脉;改造模式【作者】陈东田;于彩云;胡瑞祎【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3作者信息陈东田,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副教授,*************于彩云,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硕士研究生胡瑞祎,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硕士研究生在城市特色危机愈演愈烈的当今时代,传统商业街区的保护与发展已成为城市复兴运动的突破口。
随着生活的不断现代化,旧城商业街在现代生活中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其在新的时代浪潮中逐渐走向衰落。
这些历经沧桑的老街往往最具本土文化特色和地方人文思想精髓,最能唤起长期生活于此的人们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城市空间。
济南市宽厚里街正在进行改造更新工作,应传承什么样的历史文脉,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特色并赋予它们新的时代内涵是本文要讨论的话题。
济南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但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元素融入这座古城后,原滋原味的老街老巷越来越少,济南好像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当不少人意识到这一点时,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发布了:具有400年历史的宽厚所街重建之后将于28日向市民开放,正式更名为“宽厚里”。
“宽厚里”名字源自始建于清朝初年的宽厚所街,这条街都彰显了济南人宽厚、大度的历史遗风,并流传至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键 词 】 史商业街 区;商业开发 ;民间商业文化 关 历 【 基金项 目 】 浙江省商业经济 学会21年度研 究课 题 ‘ 州历 史商业休 闲街 区开发新模 式与民间商业品牌文 00 杭
2 1年 7月 00
经 济 论 坛
Ec n mi F r m oo c ol
J 1 01 u .2 0
Ge1 9 l47 No0 . .7
总第 4 9期 7
第0 7期
历商街开模 与I业化契与展 史 业 区 发 式 民司 文 的 合 发 商
文/ 衡 宇 赵 陈 琦
【 摘 要 】 历史商业街 区的开发契合 了新一 级购物休 闲的时尚理念 ,并 带来 了新商业 空间的更新升级 ,然
人们 在 感 叹各式 各样 的 ‘ 史 商业 街 区 ”开发 模式 历 使城 市 面 貌 越来 越 赏 心悦 目的 同 时, 许 不会 展 的是露天开放 的商业中心。这种露天开放的结构本质上便是传统
的 ‘ 天 市场 ” 露 ,即 以线 形 的 店铺 分 列 模 式 形 成 露
的其实并不仅仅是一条条街道 , 它还承载着人们对 于熟悉的街区的热情 、伤感和缅想 。孙施文则认为 ‘ 天地”式 的消费空 间模式全 面颠覆 了原有 的公 新 共空 间模 式 ,开 发模 式更 多地 属于 某种 异化 的嵌 入 式类 型。如何积极地保 护 自发性 的城市生活形 态, 其实是生活在全球城市化浪潮 中的人们共同面临的 难题 。 然而必须注意的是 ,传统商业街的开发模式 中 一个容易让人忽略的重要特征 :传统商业街得以存 在的内涵 的保护和对传统老字号商铺的保留。无论 是局部改造还是拆除重建 ,拆迁费用在总成本中占 据很 重要 地位 ,这样投资者为收 回成本 容易产生 ‘ ‘ ” ( 三高 拆迁开发 的高成本 + 出租 、出售 门面的
到城市空间的变化并不仅仅意味着居住空间和消费 环境 的变化。这种改变同时也带走 了人们曾经习以
为 常 的生 活方 式 和 生 存 状 态 , 中最 典 型 的就 是 旧 其
天购物步行街 。我国 目 的传统商业休闲街 区的发 前 展 在 很大 程度 上秉 承 了这 一运 作 模式 。一 方 面 ,选
变 异 问题
历史商业休闲街 区,其城市功能原型可 回归到 城市的商业街坊 ,是构成 城市基础设施 的重要元 素。其开发和人们 日常活动紧密相连, 是人们最频 繁使 用 的城 市公 共空 间 ,传 统商 业 街 由于其 历史 价
值和 独特 的地 位 ,它 的改造 与再 开 发成 为城 市 空 间
择城 市 核 心 地 带 , 宜 高 地 价 的商 业 空 间 置 换 ,以 适
城区的 日渐消逝, 以及旧城区生活形态的 日 益凋零 。 曾经 见 证 了城 市 的诞 生与 繁荣 的 旧城 故 事 , 许 有 也
一天 会 被生 活在 城市 中的人彻 底遗 忘 。 旧城 区承载
服务于高端消费用户为 目的,这种模式与都市中心 区的旧城改造并行。另一方面 ,城市郊区拓展要求 近郊 商业设施营造 出再现都市 生活场景 的街 道体 验 。 人 车 共存 的 局 面 增 添 了街 区 型 商 业 的生 活 气 息。因此 ,露天开放的传统商业休闲街区适应了正 在发生悄然转型的消费模式需求而蓬勃待发。商业 休 闲街区中的小餐馆 、娱乐中心 ,街道家居等小品 设施布置 ,使建筑空间被还原为具有人性尺度 的城 市 空间 ,不断制造 出愉悦 、新奇 与归属 的都市 感 受 。而以商业整合休闲的商业休闲街区在混合性的 功能中 ,大大增加 了餐饮 、休 闲的比例 ,降低 了购 物所 占比重 ,以餐饮和休 闲功能融人 日常生活 ,使 商业与休闲相互支撑。不仅以特色强化主题的业态
高价格+ 商品的高消费 ) 等问题 ,而使很多传统老
字 号商 铺 被 排 除在 改 造 以外 ,使 传 统 商业 街 完 成
‘ 瓶装新 酒 ” 老 。如近 年杭州 中山 中路 商业步 行街 改
化 、商业与生活模糊了界限 ,良好的历史商业街区
开发 应该 从其 文化 内涵上来 说 更加关 注 与大众 的关 系 ,其基本 属性 是人 性化 、亲 民性 的后现 代文 化表 达方式 。立 足 于传统 文化 品牌 和现代 商业休 闲空 间 消 费模 式 的机 遇 ,创 造 出富有活力 的新理念 和新空
一
、
历史商业街 区开发的时代背景
特征 ,商业休闲街区亦是一个能够满足多元需求的 休闲 目的地 ,相对于大规模 、长租期 的购物 中心 , 商业休闲街区以适宜的规模 、较短的租期在商业运 作上保障了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时尚中心。 二 、 当前 开发模 式 下 的老字 号 商业承 续与 文化
化 竞 争 力研 究 ” ( 题 编 号 :2 1SZ 7) 课 0 0J D0 。
【 者简介 】 作 赵衡 宇, 33业大学讲师 ,博士, 究方向 :城 市经济学与城 市规划 ;陈琦, 浙" 2 : 研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
设计职 业技 术学院讲 师 ,硕 士, 研究方 向:城 市环境设计与 文化 。
内部调整的一个举足轻重的热点 ,不仅可以提高城 市中心区的吸引力, 并且也达到振兴商业 和社会活 力 的 目的 。
在 欧 美 国家 ,购 物 中 心从 上 世 纪 5 0年 代 起 , 经历 了从 开放 到 封 闭再 回到 开放 的 波折选 择 。在 今
包亚明认为 , ‘ 海新天地”式的超大休闲街 ‘ 上 区, 彻底改变了传统意义上人们与街道 、店铺之 间 的血 肉关系 , 同时也 彻底摧 垮 了人 们 的空 间想象 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