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德国与北约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邦德国与北约发展
历史学2班
201403010101
孙伟娜《联邦德国与北约发展》一书,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主要内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崛起的联邦德国虽然没有摆脱战败国的阴影,但在北约的共同核力量建设、常规武装力量建设、战略调整、危机处理、北约对华约均势的重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选题主旨及意义
在长达40多年的冷战中,北约与华约的斗争为焦点,并且北约最终取得了胜利,成为了当今世界无可挑剔的政治军事组织。因此,在探讨和总结这一局面的形成原因时,诸如“北约在冷战中何以抗衡华约并取得胜利,其成员国在这一过程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这样的问题就凸显出来。联邦德国是北约成员国,而且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在北约抗衡华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而研究其特殊地位和作用对于深入研究冷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并且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来看,尽管有些学者对个别问题作看有益的探讨,却不够深入,更缺乏全面的、系统的研究。基于上述原因,作者希望本书的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内容
一、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联邦德国加入北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联邦德国建国时,背负着战败国的历史负担,丧失了大量主权,特别是国防权和外交权。在军事上,联邦德国不仅被解除了武装,而且还被禁止重新武装,其安全完全有西方占领国的驻军负责;在外交上,联邦德国建国时的外交权基本上被盟国高级委员会控制。西方占领国虽然由于历史原因,处于安全考虑,对联邦德国进行抑制,但为了维持欧洲的均势,也在经济、政治上逐渐扶持它的发展。冷战开始后,由于其处于与苏联对抗的前沿,为在与社会主义阵营的斗争中取得优势,西方国家需扩大其阵营,增强其联盟的军事实力。因而,重新武装联邦德国问题逐渐被提出。起初,北约许多国家反对德国重新武装,尤以美国、英国、法国为主。但随着德国经济的恢复,
实力的增强,以及美国为维持西欧的和平与稳定,重新武装联邦德国的政策开始酝酿,不过主要原因还是由于联邦德国处于靠近社会主义阵营的前沿位置,北约害怕联邦德国与苏联联合,其主要目的在于抵制苏联。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成为冷战大背景下的一场具有重要影响的“热战”,成为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一次战争,但是资本主义阵营在本次战争中失利。1953年8月份,有
谣言称苏联即将对南斯拉夫采取军事行动,并称苏联给民主德国5万人的军事化警察部队运去进攻性的装甲车。西方猜测:苏联有可能通过民主德国向联邦德国发动进攻而在西线大举进攻美国和西方。在上述背景下,重新武装联邦德国的政策被正式提出。
联邦德国最初对这一问题并不热情,甚至很多民众强烈反对。二战后的联邦德国存在严重的经济问题,并且由于多年的战争,联邦德国男性大量减少,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以及二战后处于被盟国压制的状况,具有极其强烈的民族情感。正是由于二战的深刻教训及现实中面临的严峻问题,重新武装和参加德国防务的想法在联邦德国是普遍不得人心的。但后来联邦德国对这一问题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这是多方面的原因决定的。联邦德国人特别是当时的领导人阿登纳对共产主义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对苏联有着根深蒂固的成见,这成为其精神动力;阿登纳强烈反对中立化主张是促使联邦德国赞成重新武装并皈依西方的重要因素;朝鲜战争的爆发成为催化剂;重新武装对联邦德国在保证其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民主自由,获得西方国家的信任,有效抵制东方,为德国统一提供重要条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联邦德国提出与其他欧洲国家同样享有完全平等的地位,争取充分的主权的要求被允许。
尽管这一问题看似已没有任何阻碍,完全可以实施,但其最终因为未满足法国的要求遭到法国的强烈反对而最终夭折。这时候美国的作用充分显现,早在建设欧洲防务集团的计划夭折之前,美国就已开始进行将联邦德国加入北约的计划。在美国的推动下,1955年,通过了《伦敦——巴黎协定》,联邦德国正式北约正式成员。联邦德国虽然加入了北约,能够行使完全主权,但其实际上受到种种限制。值得一提的是联邦德国加入北约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首先,这是西方在冷战中的重大胜利,因为这一事件提高了西方因在两大阵营第一次公开军事较量的朝鲜战争中遭受挫折而低落的士气,壮大了声威。其次,它的加入使北约的总体
实力特别是在东西方对抗的中心——欧洲大陆的实力。再次,联邦德国加入北约协调了美、英、法的利益,增强了联盟的凝聚力。最后,联邦德国的加入,壮大了对抗社会主义阵营尤其是对抗苏联的力量,使西方在冷战中逐渐占据优势。二、联邦德国与北约核力量建设
北约核力量建设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多边核力量计划的出台;第二阶段为多边核力量计划的流产和核计划小组的成立。联邦德国在这两个阶段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都参与其中。在第一阶段,多边核力量计划的初衷是在里斯本计划不能实现以至于北约常规武装力量在东西方对比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通过建设北约组织的核力量,来弥补总体上的不均衡。对联邦德国来说,由于处于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一旦两大集团之间爆发战争就会毫无遮蔽,但由于《伦敦——巴黎协定》的有关规定,其不能建立一支独立的核力量。因此,多边核力量计划提出后,联邦德国不仅高度重视,而且把防务政策的重心从常规防御向核防御转变,强烈要求在北约框架内对国防军进行原子武装和参与控制核武器。最终,在美国和北约高层的推动下,北约最终制定了多边核力量计划的具体方案。
而在北约核力量建设的第二阶段,整个过程几乎都是围绕联邦德国进行的。多边核力量计划遭到英法两国的极力反对德国以任何形式“染指”核武器,并且美国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在英国看来,“一提起核武器,德国人的胃口就大了”,并且,如果让联邦德国分享和参与控制北约核力量,那么不仅会导致东西方共处的结束,而且会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推动因素。法国认为多边核力量会增强“德国人对核武器的胃口”,强调德国是一切“不扩散”努力的真正对象,“在这方面存在着对德国人的真实恐惧”。美国在这一阶段在多边核力量问题上的政策是表面上一开始支持,并采取具体行动来推动,但是,在“和平战略”的指导下,美国为了避免刺激苏联,对多边核力量的热情大减。以上种种原因最终导致多边核力量计划破产,然而联邦德国并没有彻底的离开核力量计划,反而成为多边核力量计划替代方案——核计划小组的常任成员国,这也表明其在北约中的作用在增强、地位在提高。
就联邦德国而言,整个事件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多边核力量计划的流产反映了北约盟国对加入北约后的联邦德国仍存戒备心理,联邦德国在北约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内在的弱点;另一方面,作为多边核力量计划替代方案的核计划小组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