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活动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活动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
作者:朱霞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第07期
摘要:人的活动的价值取向贯穿于人的活动过程的始终,本文立足于全球化的现实背景,从哲学层面系统研究人的活动价值取向的基本内涵、辩证特性及其演变趋势和作用,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人的活动本质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引导人们进一步确立科学理性的价值取向,从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价值人的活动价值取向历史演变商品经济价值取向自然中心主义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反人类中心主义全球化价值取向
人的活动总是具有一定价值取向的活动,价值取向贯穿于人的活动过程的始终,直接影响着人的活动目标的确定和活动方式的选择,也关系着人的活动及其结果是否既合目的性又合规律性。在当代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作为活动主体的人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人类、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导致了人的活动价值取向的演变。
一、人的活动价值取向的内涵和辩证特性
(一)人的活动价值取向的内涵
马克思曾说过:“‘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在马克思看来,价值是指活动客体的特定属性对于满足活动主体需要的意义和效用。价值取向是价值主体在进行价值活动时指向价值目标的活动过程,反映出主体价值观念变化的总体趋向和发展方向。因而,我们可以对人的活动价值取向界定如下:人的活动价值取向是指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基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处理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体倾向性。2、人的活动的价值取向的产生和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人们现有的需要得到满足,新的需要又同时被创造出来,于是又开始产生和追求形成新的价值取向。所以,马克思说:“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3、人的活动价值取向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目的范畴。人的活动价值取向是作为活动主体基于目的而在思维中形成的一种观念创造。
(二)人的活动价值取向的辩证特性
1、客观性与主体性。客观性指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在对形成和确立价值立场、价值选择标准和价值实现方式进行事实表达时都体现出来客观属性。同时,客体价值的有无和大小要受主体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2、社会性与历史性。人的活动的价值取向受社会影响和制约,受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和制约。同时,价值是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的,因而具有历史性。
3、相对性与绝对性。相对性是指人的价值取向是相对
于一定主体而言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发展的。绝对性是指人的价值取向作为客体对主体的效应存在着普遍性、无条件性、恒常性、客观性。 4、多元性与一元性。多元性是指同一客体对不同主体或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同一主体的价值不同,甚至有多种价值。同时,客体对同一时期的社会主体或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的具体主体、对某一主体的某一方面的具体的价值是确定的、单一的,而不是多元的,因而具有一元性。
二、人的活动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
(一)渔猎文明时期萌芽状态价值取向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始生态价值取向。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类只能通过简单的采集、捕鱼、狩猎等活动形式直接接受自然界施予的物质和能量,也使人时时感到自己的生存对自然界的须臾不可离之的依赖性。但同时,人们过分依赖于自然的恩赐,人的主体性主导地位没有得到发挥。
2、原始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类活动的形式相适应的社会结构只能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类共同体——氏族部落。在这个形态中,形成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共同劳动、共同享受劳动成果的原始集体主义价值取向。
3、单一物质需要的价值追求。人类只能通过简单的活动形式来满足衣、食、住等基本生存条件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单一物质需要的价值追求。
4、对巫术鬼神崇拜的一种理想主义价值取向。巫术实际上是原始人类希望同自然沟通并控制自然使之适合于人的愿望和需求的一种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对巫术和鬼神的崇拜,使人类具有较为开阔的世界观。但同时,使人的活动价值取向呈现出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二)农业文明时期小农经济价值取向
1、以权力为主导的价值取向。这一时期,人类从此开始了奴隶制和农奴制生活,逐步形成了以权力为主导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它也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2、精神价值取向。由于社会生产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价值,天文、哲学、数学、艺术、宗教等精神活动呈现繁荣景象。
3、宗教价值取向。人们虽然还敬天地、敬鬼神,但已经把它们作为一种客体,作为一种宗教信仰,从而普遍形成以对神的崇拜为主导的宗教价值取向。
4、以封建为主导的价值取向。封建社会以封建道德为主导价值取向严重影响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且是后世形成“无为”、“出世”等颓废哲学流派的思想根源。
(三)近代工业文明时期商品经济价值取向
1、以“物”为中介的社会价值关系。“物”成为左右和支配人的价值实现的主要因素和决定性力量。由此,人的价值实现蜕变成了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和占有。
2、科学主义价值观。文艺复兴运动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两次工业革命的爆发,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大工业的兴起,科学主义价值取向开始确立,这为当代科技革命的兴起奠定的物质基础。但同时,科技的双刃剑的作用也日益显著,
3、功利主义价值观。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导致了商品经济的产生,利已主义、拜金主义等功利思想逐步盛行,导致了人类道德意识的丧失、伦理思想的滑坡。4、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近代人类中心主义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当代科技革命条件下人的活动价值取向
当代科技革命条件下,伴随新一轮全球化进程,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多元价值观念是以冲突的形式存在并表现的,它们之间的冲突带有日趋明朗化、尖锐化、复杂化的特征:①特殊主义和普遍主义。特殊主义认为,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普遍、永恒不变的终极价值体系及其标准。普遍主义是坚信人类生活中存在着“终极”的、绝对合理的、普遍适用的价值及其标准。②自然中心主义、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和反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中心主义主张,人生活在环境系统中,生态系统有其自身的权利和价值,因而理应受到道义上的尊重。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则放大了人的主体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人是唯一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它是导致现代工业文明走向衰退的理论根源之一。反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危机的确与漠视生态价值有直接关系,人类在建构新的生态环境伦理过程中,的确有必要强化生态价值意识。但同时,明显带有消解人的主体性的倾向 3、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坚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永远是主体,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人的活动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对人的活动的影响
(一)、规范作用。人的活动价值取向,不仅引导着人的活动方向,而且引导着人的活动轨迹,规定着人的活动方式和方法,使之实现预期的目的。人的活动价值取向随着主体能力的提高和人的活动的发展而不断演变,这本身既是对人的活动的适应,同时也是对人的活动的规范和引导。
(二)驱动作用。价值取向的驱动功能在于通过人们对价值理想的追求,以激发社会个体内在或潜在的各种能力,并使之集中到实现价值理想的实践活动之中。
(三)调节作用。价值取向的调节功能首先是对自身观念的调节,其次是对行为的调节,也就是强化或增加一些符合自身价值观念的行为,抑制、克服一些与自身价值观念相矛盾的行为。
四、构建全球化的价值取向,合理引导人的活动
(一)构建全球化共同的价值取向
全球化时代,从哲学的角度看,就是突出人类主体和人类共同利益。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以人类主体为价值主体的价值体系,倡导一种站在全人类利益立场上看待和思考问题的价值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