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纹样的变迁
中国传统纹样发展进化史(一)

中国传统纹样发展进化史(一)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纹样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是装饰和美化的手段,更是古代文化与审美观念的结晶。
中国传统纹样丰富多样,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与进化,对后世的艺术和设计影响深远。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线索,论述中国传统纹样的发展进化史。
商代纹样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商王朝的兴起标志着古代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在商代,纹样的应用开始出现明显的特点和规律。
商代青铜器上的纹样以动物、神话人物、贝壳和几何形状为主要元素,线条简练,寓意丰富。
例如,常见的纹样有蛇纹、龙纹、云纹等,它们象征着财富、权力和神秘力量。
这些纹样的运用不仅让青铜器具有实用的功能,也赋予了它们一种神圣和神秘的气息,体现了人们崇拜和敬畏自然的心理。
周代纹样周代是中国历史上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一个时期,它是中国传统纹样发展进化史的重要里程碑。
周代的纹样以《周礼》为参考,注重礼仪的规范和秩序的建立。
在铜器上,出现了象征国家力量和威严的纹样,如锥纹、羽纹等,它们传达了统治者的权威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同时,周代纹样中仍然保留了商代纹样的某些元素,如蛇纹、龙纹等,但其线条更加清晰流畅,寓意更加深远。
汉代纹样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之一,它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在纹样的发展进化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汉代纹样注重对自然的描绘和表达,大量运用了植物和动物的形象,如桃纹、莲花纹、云纹等。
这些纹样细腻而繁复,体现了汉代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和享受。
此外,汉代纹样还注重对物质生活的描绘,如丝缎、器皿等,给人一种富贵和奢华的感觉。
唐宋时期纹样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巅峰时期,也是纹样发展最为繁荣的阶段之一。
唐代纹样注重线条的曲线美,以花鸟、人物为主要元素,形象生动,寓意丰富。
花纹中的花卉和植物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唐朝诗人们也给予了它们深情的赞美。
宋代纹样则更加注重形式的规整和结构的均衡,以几何图形和线条的排列为主要手法,如鱼纹、兽面纹、云纹等,给人一种秩序和和谐的感觉。
中国古代纹样的演变

中国古代纹样的演变中国古代纹样的演变是一个丰富多样的过程。
古代中国的纹样起源于早期的部落纹身和面纹,随后逐渐发展成为各种纹样的艺术形式。
最早的古代纹样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壁画和陶器纹饰。
这些纹样主要采用基本的几何形状,如点、线、圆等,并通过简单的排列组合来表现自然事物的特征,如太阳、月亮、山川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纹样逐渐融合了其他文化的影响。
商代的青铜器纹饰中出现了更复杂的纹样,如龙、凤、云纹等。
这些纹样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神话和宗教信仰。
到了战国时期,中国的纹样开始展现出更多的细节和装饰性。
汉代的丝织品和陶瓷器上出现了更为精致的纹样,如云纹、水波纹、锦纹等。
这些纹样不仅仅用于装饰,还有着象征意义,如云纹代表吉祥和祝福,而龙纹则象征着皇权和权力。
随着中国古代帝国的兴起,纹样的演变呈现出宫廷艺术的风格。
唐代的壁画和瓷器纹饰中出现了更为华丽的纹样,如花卉纹、凤凰纹、人物纹等。
这些纹样展示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丰富。
宋代的纹样则更加注重细腻和精湛的工艺。
宋瓷的纹样多采用自然景观的描绘,如山水、花鸟等。
纹样的构图更加精细,层次感更强。
同时,纹样在丝织品上的应用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云锦、绣花等。
元代的纹样则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蒙古人的传统图腾纹样和波斯的花纹元素融入中国的纹样中,形成了独特的样式。
这些纹样在元代的瓷器和织物上都可以见到,如铁边花纹、云龙纹等。
明清时期,纹样的演变呈现出更为繁复和精细的趋势。
明代的瓷器纹样多表现出中国古代诗词和宫廷生活的题材,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清代的织物和屏风上出现了更多的花卉和山水纹样,以及寓意深远的寿字纹、福字纹等。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纹样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吸收和融合各种文化风格的过程。
从简单的几何形状到复杂的图案纹饰,中国古代纹样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力。
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的演变

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的演变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的演变,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的演变,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密不可分,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的起源和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特色纹样以及纹样的意义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展现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的丰富多彩和文化魅力。
一、装饰纹样的起源和发展古代中国的装饰纹样起源于生产生活的需要。
最早的装饰纹样是原始部落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它们具有原始朴素的特点,大多表现了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生活的热爱。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装饰纹样逐渐开始呈现出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色。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装饰纹样已经出现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如龙纹、凤纹、鱼纹、鸟纹等,这些纹样成为了古代中国艺术的基本元素。
而到了商周时期,装饰纹样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和陶器等装饰作品,这些作品中的纹样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形式多样,表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丰富想象。
在秦汉时期,中国的装饰纹样经历了一次革新,出现了大量具有浓厚民族风格和文化特色的纹样,如云纹、波纹、亥纹、凤纹等,这些纹样不仅丰富了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而且为后世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装饰纹样更是达到了巅峰,出现了大量精美绝伦的装饰作品,如青瓷、唐三彩、宋金银器等,这些作品中的纹样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成为了古代中国艺术的典范。
此后,中国的装饰纹样虽然经历了一些变革,但其基本特征和审美风格基本保持了稳定,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不同历史时期的特色纹样中国古代的装饰纹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色,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和包容。
在古代中国,装饰纹样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龙纹:龙在中国古代被视为神物,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之一。
装饰纹样的历史变迁

战国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11
在图案得装饰上,一改商、周代中 心对称、反复连续图案得组织形式, 而就是以重叠缠绕、上下穿插、四 面延展得构图出现了,并以幻想和 浪漫主义手法,不拘一格地进行变 形,形成了活泼得云纹、鸟纹和龙 纹图案。其特色就是用流动得弧线 上下左右任意延伸,转折处线条加 粗或加小块面,强调了动态线,丰富 了形象。
就是,这一时期得服饰纹样在设计上注意了艺术得表现,
作为一种文化表现来看,表明人们得审美意识有了很大得
提高。
周代服饰
周代
这个从墓中出土得玉人,就是 西周得贵族男子,戴着一顶方 帽,穿着窄袖衣服,可以看出她 得腹前加了一条 「韍」 。
东周男子服饰还原图
周代
战国时期,正就是中国古代社会得大变革时期,在意识形态
(二)宝相花纹 (三)瑞锦纹 (四)散点式小簇花、小朵 花
(五)穿枝花 (六)鸟衔花草纹 (七)狩猎纹 (八)几何纹
隋唐
联珠团窠纹
宝相花纹
瑞锦纹
隋唐
散点式小簇花、小朵花
穿枝花
狩猎纹
鸟衔花草纹
几何纹
隋唐
唐代舞女服饰
唐代文官大袖礼服
对襟半臂
隋唐
襦裙(交领版)
套头半臂
宋代得服装面料,讲究得以丝织品为主,品种有织锦、花绫、
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出土折枝 茶花纹亮地纱
宋代
海棠花罗纹
福州南宋黄升墓出土得一 年景花卉绶带及双凤纹金 佩
明初编绣龙纹方补 明早期六品文官鹭鸶纹缂丝方补 明万历灯笼景刺绣圆补
明中期织锦斗牛纹补
明朝
十二章纹
戴展角幞头、穿织 金蟒袍、系白玉腰 带得官吏 (明人《王鏊写真 像》)
唐朝纹样发展历程简述

唐朝纹样发展历程简述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而繁盛的朝代,其在艺术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尤其是纹样的设计与应用方面,堪称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的珍品。
唐朝纹样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初唐、盛唐和晚唐三个阶段。
初唐时期,由于唐朝刚刚建立,文化艺术仍处于发展初期。
此时纹样的设计依然受到隋朝以及前代艺术的影响,纹样在形式上多为简洁流畅的线条和基本的几何图形组合,如锦文、石灰纹等。
初唐时期的纹样多以装饰陶瓷、雕塑以及宫殿壁画为主,具有古朴雅致的特点。
随着社会稳定和国力增强,盛唐时期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鼎盛时期。
盛唐时期的纹样在形式上更加复杂多样,大胆运用了更多的动植物和自然元素,并更加注重色彩的鲜艳和层次感。
宫廷绘画和雕刻、宫廷家具的纹样设计达到了巅峰,如云纹、莲花纹、鸟纹等,这些纹样承载着盛唐时期对世间万物的观察和描绘,不仅展现了壮丽的气势,更展示了唐朝文化与艺术的独特魅力。
至晚唐时期,国家开始进入相对衰落的阶段,纹样的设计逐渐趋向简约与朴实。
晚唐时期的纹样多体现了悠闲自然的意境,对自然景物的表现更加考究细致,如山水纹、花鸟纹等。
晚唐时期的纹样不再过于华丽和浮夸,而更加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的来说,唐朝纹样的发展历程表现出由简到繁、由朴实到精
美的趋势。
这种艺术演进的变化不仅是时代背景、社会文化的变迁的反映,也是古代中国艺术美学持续迭代和创新的产物。
唐朝纹样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内涵,更为后世的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灵感和借鉴。
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的演变

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的演变中国古代装饰纹样是中国文化艺术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变历程悠久而丰富多彩。
古代装饰纹样的演变不仅是美术史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演变的历史表现形式。
在中国古代美术中,装饰纹样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表现形式,几乎在所有的美术领域都有,不论是陶瓷、织物、雕刻、书画等都能看到精美的装饰纹样。
这些装饰纹样都代表着各个时代的时尚和文化风格,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价值观、审美观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1、商周时期的装饰纹样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中国装饰纹样的起源时期。
商代青铜器的纹饰以人面兽身、兽面人身、雷纹、云纹、采花纹等为主,这些纹样是由当时人们对自然环境和宗教信仰的理解而产生的。
周代青铜器上的纹饰更为复杂多样,常见的有神兽、神人、鸟兽、鱼虫等纹样,这些纹样细腻,因此被誉为“周代纹样盛行之时”。
2、唐代的装饰纹样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唐代艺术美学领域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装饰纹样。
唐代壁画中的云纹、瑞兽、凤凰、百花、玉兔等纹样反映了当时宫廷文化的高雅,同时又带有浓郁的民间色彩,这一时期的装饰纹样对后来的历代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的陶瓷器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装饰纹样,常见的有佛像、图案、瑞兽等,这些纹样是唐代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同时也是中国装饰纹样的重要发展时期。
明清时期的瓷器上的装饰纹样发展至极繁复的程度,形态各异,精美绝伦。
其中,明代装饰纹样以“混融”为主要特点,代表了明代恢复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努力。
清代装饰纹样则融合了民族传统和外来文化的元素,呈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魅力。
中国现代时期的装饰纹样,受到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呈现出了多种风格和形式。
例如,民间艺术家的手工绣品中,出现了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鸟虫鱼兽、寿字、吉祥图案等装饰纹样。
同时,在现代建筑中,也广泛使用了传统纹饰且呈现出新的风貌,如建筑立面的雕花、铜锁、闭月羞花等,这些纹样同样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感受到了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中国古代纹样的变迁

中国古代纹样的变迁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化传统的艺术大国,装饰纹样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恢宏的成就。
我国传统装饰纹样千变万化、绚丽多彩。
因其附着载体的不同从而产生了陶器纹样、青铜纹样、织绣纹样、玉器纹样等;因其装饰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动物纹样、人物纹样、植物纹样、生活场景纹样等;按其装饰手法又可将其分为抽象纹样、具象纹样等。
从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角度来看,它大概经历了一个从简洁抽象到繁缛,从狰狞严肃到活泼和生活化,从简单的动物植物到寓意丰富的装饰吉祥纹样占居主流这样一个历史发展演化的脉络。
早在几千年前的陶器时代,先民们就开始运用图案来装饰自己的生活,利用装饰语言来表达对美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彩陶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中一种卓越的创造。
它的图案组织和表现手法的出色成就在装饰艺术领域中放射着灿烂的光彩。
从彩陶图案整体看,是以丰富多彩的集合图案为主体,但也有山纹、花瓣纹。
几何印纹陶的制作,有手制、模制和轮制集中,几何形花纹常见的有水浪纹、米字纹、回纹、方格纹、编织纹、绳纹等十种。
这些几何纹连续反复,系那个成了一种规律的图案美。
所以被誉为是最优秀的东方沿海的古代文化。
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花纹,多流行想象的动物纹。
例如,饕餮纹、夔纹、龙纹、凤纹等。
其主纹常见的饕餮纹,多饰在器物的显要部位。
龙纹是我国装饰纹样中应用最久的一种,最早见于青铜器。
商代青铜器的图案纹样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多采用对称的格式。
尚待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
后期出现了三层刻画,即除主纹和地纹外,还在较粗的花纹或主体花纹上,再勾刻以细线。
周代纹样打破了商代一直线为主的特点,也打破了对称的格式,一般都组成S形,但又未完全摆脱直线的雏形,因此形成直中有圆、圆中有方的特点,窃曲纹就是代表性的一种。
周代盛行鸟纹,环带纹应用也较多。
另外,还有重环纹、瓦纹等。
周代的装饰特色是不用地纹,装饰画纹中,在商代成为主体花纹的饕餮纹已退居次要地位;装饰格式御用二房连续的带状纹样以取代商代的单独适合对称形式。
中国古代纹样有哪些

xx古代纹样有哪些1、新石器时期,劳动者创造了彩陶艺术,不仅造型别致,而且纹样独特,实用美观,艺术之光生生不息。
主要纹样有:鱼纹、鹿纹、狗纹、人面纹、花卉纹、网纹、水纹、海贝纹、编织纹、火焰纹及历象日月星纹等。
先民们把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可视物象,按照自己的理解,巧妙地组织运用到各种器皿器物上,形成了庄重大方、自然谐调的装饰花纹,开创了一代风格。
2、商、周奴隶社会时期,青铜艺术为其魁首。
无论是造型多样的食器、酒器、乐器等,还是各种纪念性陈设器皿,都装饰着精美的花纹图案。
有的还直接借用动物形象作造型,如大象尊、四羊尊等。
常用的装饰纹样有:饕餮纹、夔龙纹、夔凤纹、蝉纹、玉带纹、重环纹、鳞纹、乳丁纹、窍曲纹、云雷纹、涡纹、冏纹、四瓣花纹及象形文字纹。
图案适应铸铜工艺制作要求,多为非常工整的阳纹或阴纹图案。
纹样精细,组织严紧,具有神奇感。
考古学者称之谓“灿烂的青铜艺术”。
3、战国、秦汉时代,铁器兴起,金银错和漆器等新展起来,营造业大兴,砖石雕刻也兴旺起来。
装饰图案的题材更为广泛,较之以前有巨大突破。
主要装饰纹样有:怪兽纹、蟠螭纹、虺纹、龙凤纹、各种动物(鹿、马、牛、羊、虎、雁、鱼……)纹及四神纹等。
“四神纹”也秒“四灵纹”,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四种动物形象作标志。
青龙为我国传说中的东方之神,朱雀为南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它们标志了四个方向。
又标志了四种颜色:青龙—表色;朱雀—赤色;白虎—白色;玄武—黑色。
此外,人物纹空前繁多,突出的是汉画象石、画象砖、瓦当,题材直接反映了人类生活、生产、战争的场面。
笔简意繁,以少胜多,为以后各代的装饰开辟了新途径。
4、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不安,佛教艺术兴旺起来。
图案同样也受到了宗教的影响,这时期的题材、内容许多都与佛经故事有关。
常用的纹样有:忍冬草(即xx,也称:宝花,四季常青不枯,取其吉祥之意)、莲花纹(别名“芙蓉”、“鞭蕖”等,取其出污泥而不染和“守—茎—花之节”之意,是美德的象征)、玉鸟纹(玉鸟也称迦陵频迦,吉祥鸟,传说人是玉鸟脱生出来的,故而图案中常有人面兽身之图像)、鹿纹(亦曰“天鹿”、“白鹿”,祥瑞的象征)。
中国家具装饰纹样的演变

中国家具装饰纹样的演变1.夏商周时期在夏商周时期,中国的家具装饰纹样主要体现了原始社会对自然的崇拜和祭祀活动的特点,这一时期的家具装饰纹样以器物纹为主,例如鱼纹、龙纹、凤纹等。
这些纹样常常被运用到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古代器物中,展现出当时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夏商时期的家具装饰纹样简单朴实,富有原始生活的气息,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自然的依赖和崇敬。
2.秦汉时期随着秦汉时期的到来,中国家具装饰纹样开始呈现出了更丰富的艺术特色。
在这一时期,家具装饰纹样主要以龙凤、花鸟、人物等图案为主,这些图案多是古代宫廷文化的象征,寓意着对国家的忠诚与忠诚。
秦汉时期的家具装饰纹样还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工艺和精湛技巧,各种精美的浮雕和鎏金工艺成为了当时家具装饰的主要表现形式。
3.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家具装饰纹样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国家具装饰纹样开始呈现出了更加丰富的图案和更加精致的工艺。
唐宋时期的家具装饰纹样主要表现为细密、柔美的线条及深刻的浅浮雕,多以自然界的花鸟、山水、人物等图案为主。
这些图案多以意象化的手法呈现,寓意着家具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唐宋时期的家具装饰纹样也开始注重对材质的运用,常常在家具表面进行绘画、雕刻等处理,使得家具的装饰更加立体化和丰富多彩。
4.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家具装饰纹样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家具装饰纹样达到了艺术的高度,成为了中国古代家具文化的典范。
明清时期的家具装饰纹样以龙凤麒麟、花卉、山水、人物等图案为主,这些图案多以传统文化的象征为主,深刻地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
与此明清时期的家具装饰纹样还大量运用了贴金、漆彩等工艺,使得家具的装饰更加绚丽多彩,展现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5.近现代时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家具装饰纹样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与创新。
近现代时期的家具装饰纹样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图案和工艺,开始融合了西方艺术的元素,并加入了新的设计理念和工艺技术。
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的演变

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的演变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的演变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先秦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朝代和地区的特点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装饰纹样。
先秦时期的装饰纹样主要以简约的几何图案为主,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这些几何图案常常被用于陶器、玉器等艺术品上,表现出古代人民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感悟。
随着历史的变迁,汉代的装饰纹样逐渐丰富起来。
在汉代的陶器上,可以看到动植物的形象被用于装饰,如麒麟、凤凰、高脚盘等。
汉代的装饰纹样还常常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团扇、丝带、鱼等。
隋唐时期,中国的装饰纹样进一步繁荣。
唐代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高度发展时期,各种装饰纹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唐代的壁画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纹样,如云霞纹、云龙纹、云鹤纹等。
唐代的装饰纹样还融入了佛教的元素,表现出宗教信仰的影响。
宋代以后,中国的装饰纹样逐渐趋于细腻和精致。
在宋代的瓷器上,可以见到多种多样的纹样,如青花纹、刻花纹、彩绘纹等。
青花纹是宋代瓷器上最为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它以蓝色为主色调,融入了植物、花卉、山水等元素。
元明清时期,中国的装饰纹样继续发展,并且呈现出了独特的特点。
元代的瓷器以蓝白纹样为主,明代的瓷器则以五彩纹样和釉上彩纹样为主,清代的瓷器则以珐琅彩纹样和粉彩纹样为主。
在元明清时期,中国的织锦和刺绣艺术也达到了巅峰,装饰纹样更是多种多样,如花卉纹、图案纹、动物纹等。
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的演变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它反映了时代背景、地域文化和人们审美情趣的变迁。
这些装饰纹样不仅为古代的艺术作品增添了魅力,也成为了后人研究和欣赏的重要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纹样及图片

中国传统纹样及图片1.云雷纹云雷纹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表现技法,在构图上通常以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式展开。
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而来。
至商代晚期,云雷纹已经比较少见,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云雷纹仍是主要纹饰。
2.祥云纹“祥云”图案最早出现在周代中晚期的楚地。
从周代中晚期开始,逐渐在楚地形成了以云纹特别是动物和云纹结合的变体云纹为主的装饰风格。
寓意祥瑞之云气,表达了吉祥、喜庆、幸福的愿望以及对生命的美好向往。
3.蟠螭纹蟠螭纹是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是中国青铜器上的装饰。
螭是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蟠屈。
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
一般都作主纹应用。
盛行于战国时期。
在当时的玉器上,亦常见雕琢有蟠螭纹,表现形象有的有所不同。
4.环带纹环带纹是青铜器纹饰之一,常雕刻在铜壶、簋的腹部,盛行于西周中,后期和春秋初期。
环带曲折如波浪起伏,故又称“波纹”。
以前亦有称“山云纹”和“盘云纹”的,因其如山之起伏,云绕其间。
现也有称为“波曲纹”的。
5.蒲纹蒲纹,即蒲席的纹样,由三种不同方向的平行线交叉组织,用浅而宽的横线或斜线把玉器表面分割成近乎蜂房排列的六角形的纹样,六角形有时还琢有阴线的谷纹。
此样纹流行于汉代,宋明之间也有少量制作。
6.忍冬纹古代寓意纹样。
忍冬为一种蔓生植物,俗呼“金银花”、“金银藤”,通称卷草,其花长瓣垂须,黄白相半,因名金银花。
凌冬不凋,故有忍冬之称。
又称卷草纹,六朝时期流行的一种植物纹样。
7.象纹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
多见于青铜器、玉器、陶瓷上。
《说文》:“象,长鼻牙,南越大兽。
”殷商时期,中国中原地区尚有野象。
8.蟠虺纹蟠虺纹,传统寓意纹样,青铜器纹饰之一。
又称“蛇纹”。
以蟠屈的小蛇(虺)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
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
一般都作主纹应用。
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有三角形或圆三角形的头部,一对突出的大圆眼,体有鳞节,呈卷曲长条形,蛇的特征很明显,往往作为附饰缩得很小,有人认为是蚕纹。
中国纹样史

❖ 叶纹
❖ 有的表现为叶芽,有的表现为五 叶,下有长方形似花盆的座,反 映出生机勃勃的形象。
叶纹
❖ 鸟纹
❖ 多见于牙骨器的雕刻上。
四 、河姆渡文化的纹样
❖ 猪纹、羊纹、狗纹
❖ 河姆渡纹样中的猪纹很有特色;陶羊多作昂首行走姿态,身体粗大;狗 纹一般捏塑成陶器的盖纽,昂首竖耳,表现出俯卧小憩的形象。
❖ 鱼纹
二、仰韶文化的纹样
❖ 后冈龙虎蚌饰纹
❖ 后冈类型以发现于河南安阳后冈 而得名。后冈彩陶纹样十分清秀, 多在红褐色陶胎上绘简略的平行 线纹,有平行竖线、平行斜线以 及平行三角形线等,有疏有密, 注意节奏效果。在河南濮阳西水 坡发现的相当于后冈类型的龙虎 图形,其龙形的发现可谓“中华 第一龙”,是我国目前见到的时 间最早的龙的形象。
五 、屈家岭文化的纹样
❖ 太极形纹 ❖ 我国装饰上所广泛应用的太
极形,最早出现在屈家岭文 化的纺轮上。 ❖ 它的出现,反映出四五千年 以前的原始氏族对生命的把 握和对生活的追求
六 、红山文化的纹样
❖ 红山文化因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而得 名,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 河北北部等地域,是我国北方的一支原 始文化,大体与中原的仰韶文化相当。
二、仰韶文化的纹样
❖ 从鱼纹的发展看,早期多 为写实,渐走向程式化、 进而抽象化,以至鱼形解 题而重新构成,如鱼头 组合、鱼身组合、鱼尾组 合,形成横式的直边三角 形的几何组织。
二、仰韶文化的纹样
❖ 庙底沟鸟纹
❖ 庙底沟型以发现于河南陕县 庙底沟而得名。鸟纹是庙底 沟型彩陶中常见的装饰样, 有写实的,也有抽象的。从 表现动态看,有的作伫立观 望状、有的展翅欲的则作啄 食状。
❖ 在良渚工艺文化中,黑陶工艺最为突出, 近年来,经过不断的发掘和研究,始发 现玉器数量之多和制作之精美,是同时 代其他文化所少有的,遂引起世界的注 意。玉器有璧、琮、璜、珠、管、坠饰 等。用大量的玉器和玉琮随葬,此种特 殊现象,学界称为“玉敛葬”。
中国古代纹样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纹样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其古代纹样文化的发展历程是其独特性的一部分。
古代的纹样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包含了丰富的图案、颜色和线条,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1. 先秦时期在中国古代的早期,纹样文化并不像后来那样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这段时期的考古证据显示,先秦时期的篆书、金文和青铜器等物品上都有纹样装饰,这些纹样一般都比较简单,多为线条和几何图形组成。
此外,在这段时期的丝绸制造中也涌现了很多有纹样图案的丝绸品。
它们不但装点了人们的生活,也成为了当时国家和个人之间的重要交流物品。
2. 唐宋时期到了唐宋时期,纹样文化开始更为繁荣。
这个时期的纹样一般是存在于器物上、书画中以及宫廷服饰等领域,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唐宋时期的纹样有两种:一种是花卉纹样。
在唐宋时期,中国花卉纹样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不论是在陶瓷、金银器、书画或者织物中都能看到各种美丽的花卉图案,如梅花、牡丹、菊花等。
另一种是动植物纹样。
唐宋时期,中国对于动植物的描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也反映在各种器物和书画作品上,如龙、凤、虎、鹿、猴等动物图案和葡萄叶、荷花等植物图案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纹样中,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观察。
3.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是纹样文化的鼎盛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纹样文化变得更加多样化、富有色彩、华丽奢华,充分发挥着作为艺术手段的作用。
其中最为具有代表性的是文人画,这些用笔墨系成的画作中,常常出现各种纹样,在简洁的笔触下表现出深刻的境界和艺术魅力。
另外,清代六朝时期,开封丝绸业繁荣发展,有“开封画绣”之美称,配上精致的纹样,丝绸品的美丽更为卓越。
此外,还有扇面、屏风、瓶罐、衣料、壁画以及各种玩赏工艺品等等,这些纹样形式相对多元,充分展示出了这个时期中国纹样文化的丰富性和发展程度。
4. 现代纹样文化进入现代以后,中国纹样文化也随着社会进步而变得更加多样化和时尚化。
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的演变

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的演变中国古代装饰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古代的建筑、工艺品、服饰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而且在当代的艺术创作中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的演变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变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和时尚的变化,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古代装饰纹样的起源、发展、演变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的演变过程。
一、起源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的仰韶文化时期。
据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上已出现了简单的装饰纹样,主要以波浪形、直线、三角形等简单几何图案为主,这些图案多半用刻线法表现,线条简洁、优美,充满了原始的工艺美感。
而后随着汉字的形成,装饰纹样逐渐融入了书法艺术,纹样的形态逐渐从简单向复杂发展,逐渐导致汉字结构和书法装饰艺术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这一时期的装饰纹样影响了后世的装饰纹样的形成及发展,对中国古代装饰纹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发展继仰韶文化时期之后,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多种风格多样的装饰纹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商代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周代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汉代玉器上的装饰纹样、唐代彩绘壁画上的装饰纹样等。
商代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主要以铭文和图案为主,铭文是在青铜器上刻写的文字,图案则是用来点缀青铜器表面的装饰纹样,主要表现为波纹、蝶纹、螭纹等,线条简洁、刻画细腻,体现出了商代艺术的特色。
周代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继承了商代的装饰传统,但在装饰纹样上更加丰富多样,图案种类更加繁多,如饕餮纹、凤纹、鸟兽纹等,线条更加流畅、线面更加丰富,在周代青铜器上可以看到后来各个朝代的装饰纹样的影子。
汉代玉器上的装饰纹样主要以玉雕为主,线条流畅、造型丰富,图案多样,如双鸟纹、龙纹、凤纹等,表现出了鲜明的汉代艺术特色。
唐代彩绘壁画上的装饰纹样受到了佛教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影响,图案多为佛教题材和风景图,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在唐代的彩绘壁画上可以看到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的辉煌发展。
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的演变

校园学生公寓、教师宿舍的装修设计在校园内,学生宿舍和教师宿舍是校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宿舍设计的舒适度、美观度以及实用度对学生和教师的生活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装修设计上需要注重细节,给出适合每个人的个性化方案。
一、学生宿舍1.色彩搭配在学生宿舍的装修设计上,颜色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校园内的学生年龄普遍较小,色彩搭配应以活泼、清新的色系为主。
可以用淡蓝色、绿色、黄色等颜色来宣泄年轻的活力,创造出充满生气的空间感。
2.空间布置学生宿舍的空间设计需要注重实用性。
提供充足的存储空间,而且要让其易于操作。
应该让学生能够尽可能的利用空间,提供足够的书桌、衣柜、鞋柜等。
3.同学互动学生宿舍的设计应该能够鼓励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如装饰可用一些趣味性的悬挂画、共享书架、联名杯等实用的小物件。
这些小装饰能够让学生们更有归属感,更愿意参与校园的各种活动。
二、教师宿舍1.色彩搭配教师宿舍的颜色搭配可与学生宿舍不同。
可以用暗灰色、咖啡色、粉色等低调、舒适的颜色来搭配。
这些颜色能够带给人们一种平静的感受,让教师们放松心情,更好的享受居住环境。
2.空间布置在教师宿舍的布置中,应该注重实用性。
设计大气、简洁的格局,尽量利用好每一个空间,让其看上去不过于拥挤。
此外,应该提供宽敞、实用的书房和客厅,方便教师阅读、休息、接待家人和同事。
3.个性化的设计教师在学校中属于特殊群体,拥有着与众不同的地位。
因此,在教师宿舍的装修设计上应注重个性化。
以教师个人习惯、喜好为基础,根据教师的性格、爱好、收藏品等来设计装饰。
总之,好的校园宿舍设计需要注重舒适性、实用性、美观性和个性化设计。
这样不仅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起居环境,还能够激发学生、教师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中国古代纹样

饕餮纹
饕餮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青铜器常见纹饰。为一种图 案化的兽面,故也称兽面纹。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 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 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是东海龙王的第五个儿子.
饕餮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 渚文化玉器上.以鼻梁为中线,两侧对称排列,通常的下唇。饕 餮纹出现在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商周两代的饕餮纹类型很多, 有的像龙、像虎、像牛、像羊、像鹿;还有的像鸟、像凤、像人。 饕餮纹这种名称并不是古时就有的,而是金石学兴起时,由宋人 起名的,最完美的饕餮纹面具高21.0公分,现藏于美国西雅图图 书馆。西周时代,其神秘色彩逐渐减退。
回纹
回纹陶罐 马家窑马厂型
回纹是指以横竖折绕组成如 同“回”字形的一种传统几何装 饰纹样,因其构成形式回环反复, 延绵不断,回纹在民间有“富贵 不断头”的说法。根据其纹样的 特性,人们赋予了回纹连绵不断、 吉利永长的吉祥寓意。二方连续 的回纹可以呈现出整齐划一的视 觉效果,所以它常被用作间隔或 锁边图案,而在织锦纹样中出现 的回纹通常是以四方连续的形式 来进行组合的,俗称“回回锦”。
回纹
“回”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回,转也。从囗, 中象回转之形”。清段玉裁有:“渊,回水也,故颜回字子 渊……外为大囗,内为小口,皆回转之形也。”在《康熙字 典》中也有:“音洄……旋也。又低回,纡衍貌”的记载, 回在此当作“回旋”、“旋转”解。[3]关于汉字“回”的由 来,古文字学家认为:回字的字形源自于水在流动时产生的 旋涡形态。而从“回”字的字体结构来看,水的旋涡形态也 与回纹纹样的构成形式相同,两者都是呈现出一种向心回旋 的框架结构。汉字的造字规律显示,华夏文明传递信息所采 取的方式是模仿大自然并简化形态来进行“意象”的表达, 这种象形的思维方式奠定了先辈们在进行纹样艺术创造时的 意象化审美观念。
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的演变

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的演变
中国古代装饰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它既反映了古代人民的审美观念,也体现了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的特征。
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的演变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在这个时期,装饰纹样主要以几何图案为主,如方格、圆圈等。
这些装饰纹样简单而规整,符合当时人们追求秩序和和谐的审美要求。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古代装饰纹样开始融入更多的自然元素。
汉代时期,装饰纹样以云纹、雷纹、龙纹等为主,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崇拜。
花卉纹样也开始出现,如菊花、梅花、牡丹等。
这些花卉纹样不仅美丽绚烂,而且寓意着吉祥和富贵。
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装饰纹样开始追求更多的变化和流动感。
特别是当时流行的云气纹,通过错落有致的线条,展现了一种神秘而富有变化的美感。
钩纹、涡纹等也开始出现,丰富了古代装饰纹样的种类和形式。
随着唐代的到来,中国古代装饰纹样达到了顶峰。
唐代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鼎盛时期,装饰纹样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极致的细腻和精湛。
唐代的装饰纹样主要以花卉、鸟兽、山水等自然景物为主题,追求全面的自然表现和艺术效果。
唐代的装饰纹样还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如佛像、菩萨等。
这些装饰纹样的出现,使装饰艺术更加丰富多样。
宋代时期,中国古代装饰纹样开始返璞归真,追求简约和纯粹。
装饰纹样中的花鸟、山水等元素被更加简化,注重形式的清晰和线条的流畅。
宋代还出现了很多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如云龙纹、麻衣纹等。
这些装饰纹样具有简单而精巧的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的独特风格。
龙凤纹样发展历程简述

龙凤纹样发展历程简述龙凤纹样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中非常重要的纹样之一,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装饰。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唐代,经过了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
在唐代,龙凤纹样最初出现在宫殿建筑中,作为帝王的象征,具有祥瑞吉庆的意义。
唐代的龙凤纹样作为一种吉祥装饰,主要表现为龙和凤的形象,具有很高的技艺水平和装饰效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代的龙凤纹样逐渐丰富多样化,不再局限于宫殿建筑中,而是出现在更广泛的建筑和装饰中。
宋代的龙凤纹样不仅保留了唐代的基本形态,还加入了更多的图案和元素,展现出更加细腻和精美的特点。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王朝,蒙古族在龙凤纹样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元代的龙凤纹样在保留了宋代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蒙古族纹样和元素,展现了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王朝,对龙凤纹样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的龙凤纹样在保留了元代的特点基础上,更加注重纹饰的美观和装饰效果。
明代的龙凤纹样不仅在建筑装饰中广泛应用,还出现在绘画、雕刻和服装等领域。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国的朝代,对龙凤纹样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清代的龙凤纹样在保留了明代的基础上,更加精致和华丽。
清代的龙凤纹样具有浓厚的宫廷风格,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起来,龙凤纹样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中非常重要的纹样之一。
从唐代到明清时期,经历了不同朝代的演变和发展,逐渐丰富多样化,并与蒙古族、元代和明代等其他族群和时代的文化风格融合。
龙凤纹样以其独特的形象和含义,以及精美的装饰效果,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绘画、雕刻和服装等领域。
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的演变

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的演变中国古代装饰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工艺水平。
古代装饰纹样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融合了各个时期的文化元素和艺术风格,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
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最早的装饰纹样出现在陶器上。
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装饰纹样逐渐渗透到建筑、服饰、绘画等各个方面,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的装饰纹样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神兽、凤凰、龙等图案,它们被视为祥瑞的象征,常常出现在古代建筑、器物、织锦等各种艺术作品中,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古代中国,装饰纹样的演变可以分为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个时期都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发展规律。
古代中国的装饰纹样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的装饰纹样主要出现在陶器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陶器。
这些陶器上的装饰纹样大多采用几何图案和简单的线条,反映了当时人们简单的审美观念和工艺水平。
在商周时期,装饰纹样逐渐出现在青铜器、玉器等其他器物上,演变出更加复杂和精美的纹样,如神兽、云纹、鸟兽等。
这些纹样不仅点缀了古代器物的外观,更成为了当时社会等级和宗教信仰的象征。
第二阶段:秦汉至唐宋时期在秦汉至唐宋时期,中国古代的装饰纹样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和演变。
在这个时期,装饰纹样逐渐从宫廷和祭祀用器扩展到了日常生活用品和建筑装饰上,如壁画、瓷器、丝绸等。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唐代的彩绘瓷器和宋代的青瓷,它们的纹样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如梅花、牡丹、青龙等图案。
这个时期的装饰纹样还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如佛教、伊斯兰等,使得中国古代的装饰纹样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
第三阶段: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的装饰纹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纹样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逐渐趋向于稳重和庄重,如云龙、寿纹、蝠纹等。
中国传统纹样的演变公式

中国传统纹样的演变公式中国传统纹样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变迁。
这些纹样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中国文化的独特符号。
它们承载了丰富的意义和历史的记忆。
本文将揭示中国传统纹样的演变公式,带领读者一起探索这个古老而神奇的世界。
中国传统纹样的演变源于中国古代文明,其起源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最早的纹样设计是战国时期所刻的玉器和青铜器上。
这些纹样精致而古老,凝聚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标准。
随着不同朝代的更迭,纹样的风格也发生了变化。
在周朝时期,传统纹样逐渐从简单而几何的形式转变为更加复杂而富有象征意义的图案。
这些纹样通常以龙、凤、虎、鹿等动物为主题,以及云、雷纹、缠枝纹等自然元素。
这些纹样给人一种神秘而神圣的感觉,被广泛应用在宫殿、陵墓、衣物、器皿等各个领域。
随着宋朝的兴起,传统纹样逐渐趋于简洁和精致。
宋代的纹样注重对称和比例,形式上更加协调与和谐。
在此时期,著名的瓷器和织锦中出现了许多优雅的纹样设计,如“青花”、“汝窑”等,成为宋代工艺美术的代表。
明清时期,传统纹样的设计更加繁复多样。
明朝的纹样以龙凤、麒麟为主题,寓意着皇权和吉祥。
清朝的纹样则充满了宗教和民族特色,如龙纹、麒麟纹、蝙蝠纹以及云、雷纹等。
这些纹样既体现了皇家的尊贵和权威,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祝愿。
现代的中国传统纹样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也借鉴了外来文化的色彩。
如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纹样设计中结合了西方艺术的风格和技巧。
这些新的元素赋予了传统纹样新的生命和表现力。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纹样的演变公式可以概括为:从简单几何形状到复杂象征图案的转变,再到简约精致的风格,最后融合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这一演变过程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创造力。
中国传统纹样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宝贵财富,它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
通过对纹样演变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变迁。
同时,这也为我们在当今世界中继承和创新传统纹样设计提供了一种思路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纹样的变迁
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化传统的艺术大国,装饰纹样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恢宏的成就。
我国传统装饰纹样千变万化、绚丽多彩。
因其附着载体的不同从而产生了陶器纹样、青铜纹样、织绣纹样、玉器纹样等;因其装饰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动物纹样、人物纹样、植物纹样、生活场景纹样等;按其装饰手法又可将其分为抽象纹样、具象纹样等。
从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角度来看,它大概经历了一个从简洁抽象到繁缛,从狰狞严肃到活泼和生活化,从简单的动物植物到寓意丰富的装饰吉祥纹样占居主流这样一个历史发展演化的脉络。
早在几千年前的陶器时代,先民们就开始运用图案来装饰自己的生活,利用装饰语言来表达对美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彩陶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中一种卓越的创造。
它的图案组织和表现手法的出色成就在装饰艺术领域中放射着灿烂的光彩。
从彩陶图案整体看,是以丰富多彩的集合图案为主体,但也有山纹、花瓣纹。
几何印纹陶的制作,有手制、模制和轮制集中,几何形花纹常见的有水浪纹、米字纹、回纹、方格纹、编织纹、绳纹等十种。
这些几何纹连续反复,系那个成了一种规律的图案美。
所以被誉为是最优秀的东方沿海的古代文化。
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花纹,多流行想象的动物纹。
例如,饕餮纹、夔纹、龙纹、凤纹等。
其主纹常见的饕餮纹,多饰在器物的显要部位。
龙纹是我国装饰纹样中应用最久的一种,最早见于青铜器。
商代青铜器的图案纹样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多采用对称的格式。
尚待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
后期出现了三层刻画,即除主纹和地纹外,还在较粗的花纹或主体花纹上,再勾刻以细线。
周代纹样打破了商代一直线为主的特点,也打破了对称的格式,一般都组成形,但又未完全摆脱直线的雏形,因此形成直中有圆、圆中有方的特点,窃曲纹就是代表性的一种。
周代盛行鸟纹,环带纹应用也较多。
另外,还有重环纹、瓦纹等。
周代的装饰特色是不用地纹,装饰画纹中,在商代成为主体花纹的饕餮纹已退居次要地位;装饰格式御用二房连续的带状纹样以取代商代的单独适合对称形式。
周代早期的装饰大体与商代相似,而后期才形成自己的特点,趋于质朴的风格。
春秋战国时期,装饰纹样中最主要的是蟠螭纹,后期则流行蟠虺纹。
到了战国后期,出现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纹样,例如宴乐渔猎攻战纹、水陆攻战纹。
规矩镜在汉镜的发张中,是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
在这类痛经山,一般有用青龙、白虎、
朱雀、玄武神佑图案装饰。
这时期在镜缘上有这复杂的装饰,常见的有锯齿纹,卷云纹和卷草纹等。
汉代瓦当的装,可分卷云纹、动物纹、回神纹、文字等几种。
汉代的四神瓦当,在圆形中表现出几种动物的形象适合圆的要求,但无拘谨之感,既生动自然也劲健有力,是图案设计中的佳作。
六朝时期,青瓷的装饰花纹十分丰富,有铺首、朱雀、辟邪、仙佛、莲花、忍冬、联珠纹、网纹、菱格纹、波浪纹等。
铺首纹出现在六朝早起是可以看出这事汉代装饰传统的继承。
最具时代特色的是莲花纹和忍冬纹。
自东晋、北魏以后流行莲花做装饰。
它和佛教的宗教意义集合起来达到了几声。
忍冬纹通称卷草,也是六朝流行的一种植物纹,有人认为它是忍冬花的枝叶变化;也有人认为是莲叶的漫遍,这种纹样有人认为出自近东,其实我国汉代铜镜边饰称卷云纹的就是这种卷草纹的前身。
到唐代,则演变为繁复的卷草,近代也成为香草。
莲花和忍冬,是我国古代装饰中最早见到的植物纹。
这使我们看到在装饰图案发展史上,从商周到六朝以动物纹为中心的装饰题材已近尾声,即将过渡到隋唐以后以植物纹为中心的历史阶段,这种变化,反映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人们在审美领域逐渐摆脱宗教意义和神化思想束缚,而以自然花草为欣赏对象,获得思想上解放。
联珠纹是唐锦纹饰中数量最多,而且具时代特色的花纹。
团窠纹即现在团花,这是唐代丝织品中新产品。
对称纹也是唐代流行的一种花纹,多用动物组成左右相称的格式。
丝织设计家师纶常以鸡、羊、凤、麟等为题材,组成对称性是,在西方纹样的基础上创新了一种新的纹样图案,当时人称这类花纹的“瑞锦”“宫绫”为“陵阳公样”。
宋代的装饰题材喜用折枝花以及飞鸟虫鱼,纹样秀丽,线条流畅,规矩的几何纹很少,体现了清新、典雅的艺术特色。
明代的工艺美术,无论是造型还是纹样,装饰性都很强,使人感到美的样式化、程式化、图案化。
缠枝花是明代最流行的一种装饰纹样,在陶瓷、织锦上是常见的。
宝相花的花形,如意形的花瓣,构成了一种程式规格。
明锦的图案花纹,丰富多彩,可以分为云龙凤鹤,花草鸟蝶,几何形纹,吉祥器物福寿字等。
清代刺绣的图案组织,常见有团花、皮球花,多用在服饰上。
早期继承明代传统,所绣物像变化较大,多用几何图案和大型缠枝花卉;清代中期花纹图案趋向小巧精细,受西画影响,使用西洋花卉图案,用色艳丽豪华。
满地娇、万花锦是清代中期较为流行的的纹样。
万字流水、连钱、锁子、冰梅等纹样也十分盛行。
吉祥图案是明清以来最为流行的一类图案,所占比重极大。
明清时期的装饰图案,大部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吉祥图案的分类有:表现幸福者,表现美好者,表现喜庆者,
表现丰足者,表现长寿者,表现学而优者,表现升官者,表现发财者。
吉祥图案具有较强的艺术生命力,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和群众基础。
其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是传统图案中具有代表性的,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我国传统装饰纹样历史悠久,丰富多彩。
装饰纹样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不仅造型优美而且风格各异、变化多样,即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不同的时代风格,充分显示了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及各种不同的风俗民情,成为人类进化发展的真实写照。
对于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对于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研究,中国传统纹样发展的演变历程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