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瓷器纹饰
论中国传统陶瓷装饰—凤纹的研究
论中国传统陶瓷装饰—凤纹的研究一、综述中国传统陶瓷装饰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
其中凤纹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装饰图案,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
本文旨在通过对凤纹在中国传统陶瓷装饰中的研究,探讨其演变过程、象征意义以及在现代陶瓷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凤纹起源于远古时期,最早的凤纹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
随着历史的推移,凤纹逐渐成为中国古代陶瓷装饰中的重要元素。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凤纹的形式和表现手法都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和谐、优雅的美感。
在唐宋时期,凤纹达到了顶峰,成为了当时陶瓷装饰的主流图案之一。
元明清时期,凤纹继续发展壮大,与其他图案相互融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陶瓷装饰风格。
凤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首先凤作为吉祥的象征,代表着美好的愿望和幸福的生活。
在古代人们常以凤为图腾,祈求神灵保佑国家安宁、家庭幸福。
其次凤作为皇室的象征,反映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特点。
在封建时代,凤被视为皇帝的专属图案,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此外凤还象征着女性的美丽和高贵,因此在古代女性的服饰、饰品中也常常出现凤纹图案。
在现代陶瓷设计中,凤纹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装饰元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设计师将传统凤纹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陶瓷作品。
同时凤凰图案也被运用到建筑、家居等领域,为现代生活增添了一抹古典韵味。
凤纹在中国传统陶瓷装饰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美学价值使其成为值得深入研究的艺术现象。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传统陶瓷的发展,其装饰技艺也逐渐成熟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其中凤纹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陶瓷装饰图案,不仅在艺术价值上具有极高的地位,而且在文化内涵方面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因此对凤纹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陶瓷的历史演变、审美观念以及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研究凤纹有助于揭示中国传统陶瓷装饰的技艺特点和审美价值。
明清官窑瓷器的纹饰
明清官窑瓷器的纹饰瓷器上的纹饰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明、清官窑瓷器纹样较之民窑的严谨工整。
它们都以物言志,画必有意,表达着皇族对世界的理解,寄托着他们对生活的企盼,同时也是他们宣传封建意识的工具。
在明、清官窑瓷器纹样中,龙纹、花卉纹是其大宗,婴戏纹、狮子纹常用。
纹饰的画面依时代的变迁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如气势磅礴的寿山福海纹,明代宣德朝的含蓄典雅,而请康熙朝的则加绘鹿、松树、月亮、蝙蝠、云朵等点缀物,尽力将对吉祥的企盼表露。
清代官窑瓷画特别讲究吉祥图案的运用,寓福禄寿之意的尤甚。
一、人物纹1、八仙传说中的道教神仙。
画面有八仙过海、八仙祝寿、八仙捧寿等。
后两种纹饰有时另多两人,一位是肩扛桃枝或手捧寿桃的东方朔,另一位是高颅顶的老寿星。
2、和合二仙传说中的两位神仙,又称和合二圣,各代表一位高僧(名叫寒山,拾得),是传统的象征性神名。
画面上,两位胖和尚,一位手持捧盒,另一位拿一柄莲花,笑容可掬,取和谐和好之意,故在民间举行婚礼时喜欢陈列和合像,以求吉利。
有时,捧盒半开,飘出的云气中圈着五只蝙蝠,意为五福。
3、福禄寿三星画面多作苍松下三、四位老者相聚。
一位是鹤发童颜的老寿星(面前往往加绘东方朔献桃),一位后随一只鹿,取鹿的谐音,寓"禄"之意。
另一位是福的化身,有时还绘有蝙蝠相衬,以寓"福"意。
4、四妃十六子传说中帝王的四位妃子与她们的十六个儿子,有时仅绘十六子。
5、婴戏纹婴戏纹有许多不同的画面,也各有祥瑞之意,有时甚至十分牵强附会。
如童子持莲,寓意为连生贵子;三个孩子在缸边玩耍,意为三纲(五常);十六子即代表四妃十六子;另外还有百子图。
6、麻姑献寿麻姑的传说出自葛洪的《神仙传》。
传说麻姑在牟州东南姑余山修道。
成仙后住在蓬莱岛,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
三月三日王母寿辰,设蟠桃盛会,众花仙子邀麻姑同往祝寿。
画面上所画即为此意。
故旧时庆女寿多画麻姑像以贺。
二、动物纹1、龙:帝王的象征。
中国古代瓷器常见纹饰的喻意
中国古代瓷器常见纹饰的喻意在我国古代瓷器上常见纹饰有:百花、山水人物、渔樵耕读、耕织图、十六子、百子图、博古、八仙、八宝、三星人、云龙、穿花龙、九龙、九龙闹海、海水龙、云鹤、团鹤、云凤、凤穿花、云蝠、团蝶、牡丹、凤牡丹、丹凤朝阳、水仙、兰草、兰石、石榴、莲池荷花、并蒂莲、秋葵、菊花、月季、海棠、四季花、玉兰花、团花、团菊、折枝、牡丹、缠枝莲、山石芭蕉、山石.牡丹、秋叶怪石、山石竹鹊、花卉蝴蝶、喜鹊梅花、海马瑞兽、雄鹰独立、鹰石、三鱼、荷花翠鸟、花鸟、锦维牡丹、松鹿、松鹤、松鹰、松下老人、二老赏月、人鹿、仕女、牧牛图、三羊开泰、五子登科、米带观砚、山高水长、万寿无疆、安居乐业、歌舞升平、双燕、五谷丰登、年景、松寿梅、重阳菊花、七夕图、狮球、海兽、天鹅、天马、花蝶、葫芦、竹石、菊石、松石、折枝花、折校果、灵芝、葡萄、蟠躏螭、朵花、梧桐、缠枝花、团莲、把莲、勾莲、冰梅、草虫、鱼藻、蝈蝈、蛐蟀、佛手、白菜、西湖十景、庐山十景、羊城八景、太白读书、仕女歌舞、印谱、秦砖汉瓦、金石文字、皎洁明月、银河在天、七珍八宝、寿星、钟尴、罗汉、二老图、五伦图、太平有象、蝴蝶探花、喜字、八仙庆寿、眼麟、福禄寿、蜂蝶、梅雀、杏林春燕、水浮莲、西蕃莲、苟药、芙蓉、富贵白头、松下三老、合和二仙、刘海金瞻、竹兰梅菊、子孙葫芦、竹林七贤、四灵、十鹿、百鹿、三秋、九秋、八桃、九桃、西厢记、三国演义、封神榜、文王访贤、水浒、空城计、隋唐演义、陈平卖肉、木兰从军、加官进爵、赤壁赋、饮中八仙、大乔二乔、四妃十六子、婴戏百子图等。
许多装饰图案的构思,有着耐人寻味的深刻寓意和表达人们内心对幸福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祝福。
下面重点介绍20种我国古代传统瓷器纹饰及其喻意。
1、二龙戏珠为二条云龙一火球;龙据说是“四灵”之长,“四灵”为龙、凤、龟、麟。
《广雅》载“有鳞曰蛟龙,有冀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蜻龙,末升天曰蟠龙。
”在传说中龙珠被认为是一种宝珠,可避水火。
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纹样
三国两晋南朝北时期(220年—589年) 忍冬纹、狮子纹、莲花纹、树纹、八
宝纹、飞天纹、鹿纹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上
升时期,装饰纹样的图题材内容 比春秋战国时期更加丰富,装饰 包括劳动场景、贵族生活、乐舞 杂技、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自 然天象等许多方面。反映了当时 人们对从天界到世俗的关注。装 饰形式从写实到写意抽象发展, 注重气势的描绘。
万 岁 文 字 瓦 当
千 秋 万 岁 文 字
瓦
当
钱 币 上 的 文 字 纹
秦汉时期经济发展迅速,工艺制 作技术明显提高,装饰图案因织 机的改进而更为丰富和多边,锦 的织造一般已用四、五套色织成。 漆器了除继承传统的彩绘、针刻、 浮雕、铜扣和银扣等工艺外,还 新创了“金扣器”与镶嵌工艺, 图案细如游丝,表现高超的技艺。 特别是漆器和丝绸上的云气纹, 形象多样而生动,布局紧密而均 匀,飞扬的气势体现了汉代图案 特有的韵味和风格。
神佛纹
龙凤纹
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 描凤和龙虽然都是祥瑞之 物,但二者的形象和内涵 却截然不同。龙给人威严 而神秘,不可亲近,只可 敬畏。凤象征着和美、安 宁和幸福,乃至爱情,让 人感到温馨、亲近、安全。 凤纹在青铜器上的流行, 是青铜器开始具有一些人 性的色彩,世俗的愿望开 始占据着宗教巫术的地盘。
汉代石刻构图中, 把上下左右和对角 线,结合构成一个 有多方位的空间
汉代 南京砖画
竹林七贤
中国魏晋时期七位 名士(嵇康、阮籍、 山涛、向秀、刘伶、 王戎及阮咸)的合 称。
邓县画像 砖
孝子故事
孝子图
古代纹饰在现代的应用
三国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分裂和战乱的时代, 这时的政权更替频繁,战乱不断是这时的社会 特征。
中国传统纹样及图片
中国传统纹样及图片1.云雷纹云雷纹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表现技法,在构图上通常以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式展开。
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而来。
至商代晚期,云雷纹已经比较少见,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云雷纹仍是主要纹饰。
2.祥云纹“祥云”图案最早出现在周代中晚期的楚地。
从周代中晚期开始,逐渐在楚地形成了以云纹特别是动物和云纹结合的变体云纹为主的装饰风格。
寓意祥瑞之云气,表达了吉祥、喜庆、幸福的愿望以及对生命的美好向往。
3.蟠螭纹蟠螭纹是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是中国青铜器上的装饰。
螭是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蟠屈。
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
一般都作主纹应用。
盛行于战国时期。
在当时的玉器上,亦常见雕琢有蟠螭纹,表现形象有的有所不同。
4.环带纹环带纹是青铜器纹饰之一,常雕刻在铜壶、簋的腹部,盛行于西周中,后期和春秋初期。
环带曲折如波浪起伏,故又称“波纹”。
以前亦有称“山云纹”和“盘云纹”的,因其如山之起伏,云绕其间。
现也有称为“波曲纹”的。
5.蒲纹蒲纹,即蒲席的纹样,由三种不同方向的平行线交叉组织,用浅而宽的横线或斜线把玉器表面分割成近乎蜂房排列的六角形的纹样,六角形有时还琢有阴线的谷纹。
此样纹流行于汉代,宋明之间也有少量制作。
6.忍冬纹古代寓意纹样。
忍冬为一种蔓生植物,俗呼“金银花”、“金银藤”,通称卷草,其花长瓣垂须,黄白相半,因名金银花。
凌冬不凋,故有忍冬之称。
又称卷草纹,六朝时期流行的一种植物纹样。
7.象纹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
多见于青铜器、玉器、陶瓷上。
《说文》:“象,长鼻牙,南越大兽。
”殷商时期,中国中原地区尚有野象。
8.蟠虺纹蟠虺纹,传统寓意纹样,青铜器纹饰之一。
又称“蛇纹”。
以蟠屈的小蛇(虺)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
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
一般都作主纹应用。
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有三角形或圆三角形的头部,一对突出的大圆眼,体有鳞节,呈卷曲长条形,蛇的特征很明显,往往作为附饰缩得很小,有人认为是蚕纹。
青花瓷纹饰种类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中的一种传统瓷器,其以青花色彩的纹饰装饰而闻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青花瓷纹饰种类:
1. 花鸟纹:花鸟纹是青花瓷中最常见的纹饰之一。
它通常以花朵、枝叶和鸟类为主题,绘制出细腻而生动的自然图案。
2. 水陆纹:水陆纹以水中和陆地上的景物为主题。
常见的水陆纹包括江河流水、山峦、岛屿和人物等,形成了一幅富有动态感的场景。
3. 龙纹:龙纹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象征之一,也经常出现在青花瓷上。
龙纹通常描绘神龙盘旋、张牙舞爪的形象,具有威严和神秘感。
4. 云纹:云纹是一种抽象的纹饰,常用来装饰瓷器的背景或纹饰之间的填充。
云纹以曲线和卷曲的形式呈现,营造出一种柔和而神秘的氛围。
5. 水波纹:水波纹是一种具有流动感的纹饰,通常用于装饰器物的边缘或器身。
它们以曲线波浪的形式表现,给瓷器增添了动感和生气。
6. 双鱼纹:双鱼纹是一种象征着吉祥和幸福的纹饰。
它通常以两条游动的鱼相互环绕的形式出现,寓意着团结、和谐和繁荣。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青花瓷纹饰种类,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纹饰形式。
每个纹饰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艺术风格,展现了中国古代瓷器的精湛工艺和美学价值。
缠枝纹简介
缠枝纹缠枝纹是中国古代传统纹饰之一。
是瓷器上最常见的纹样。
盛行于元代以后。
明代或称为“转枝”,以植物的枝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循环往复,变化无穷。
缠枝莲、缠枝牡丹、缠枝草蔓均属此类。
缠枝纹,全称“缠枝纹样”,俗称“缠枝花”,又名“万寿藤”。
因其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寓意吉庆。
缠枝纹是以藤蔓卷草经提炼变化而成,委婉多姿,富有动感,优美生动。
缠枝纹与莲瓣纹、卷云纹、如意纹、回字纹等一样,都是中国古代艺术品的重要装饰纹样,广泛用于雕刻、陶瓷、家具、漆器、编织、刺绣、玉器、年画、剪纸、碑刻等,甚至连糕饼木范都离不开缠枝纹。
缠枝纹约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清。
明代或称为“转枝”,以植物的枝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循环往复,变化无穷。
缠枝莲、缠枝牡丹、缠枝草蔓均属此类。
缠枝纹以牡丹组成的称“缠枝牡丹”;以莲花、葡萄组成的称“缠枝莲”和“缠枝葡萄”;以人物和鸟兽组成的称“人物鸟兽缠枝纹”。
缠枝纹纹它是一种以藤蔓、卷草为基础提炼而成的传统吉祥纹饰。
缠枝纹所表现的“缠枝”,常常以常青藤、扶芳藤、紫藤、金银花、爬山虎、凌霄、葡萄等藤蔓植物为原型。
这些植物本系吉祥花草,多为世人所赞咏,例如金银花,又称“忍冬”,李时珍《本草纲目》载:“久服轻身,长年益寿。
”再例如凌霄,宋代杨绘《凌霄花》诗云:“直绕枝干凌霄去。
”对于该花的勇于攀登,凌云直上的品质,清人李笠翁评说道:“滕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
”缠枝纹就是这些藤蔓的形象再现,它委婉多姿,生动优美,富有动感,故寓意生生不息,万代绵长的美好愿望,从而跻身于中国吉祥物。
中国传统纹样——几何纹样篇
样,都凝聚着相应时期独特的艺术审美观。
式,传统华夏艺术思想与外来形式的结合,丰富了唐代的⽂化。
清初⽩⽟连珠纹⽯花鸟牌明和阗青⽟连珠纹转⼼佩西汉连珠纹昭明镜2、云雷纹陶瓷器装饰的⼀种原始纹样,图案呈圆弧形卷曲或⽅折的回旋线条。
圆弧形的也单称云纹,⽅折形也称雷纹,云雷纹是两者的统称。
云雷纹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表现技法,在构图上通常以四⽅连续或⼆⽅连续式展开。
出现在新⽯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来。
⾄商代晚期,云雷纹已经⽐较少见,但在商代⽩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云雷纹仍是主要纹饰。
商周时代云雷纹⼤量出现在青铜器上,多作衬托主纹的地纹。
到了汉代,随着青铜器的衰退,陶瓷器上的云雷纹也消失了。
青铜器上⼀种典型的纹饰。
基本特征是以连续的“回”字形线条所构成。
有的作圆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云纹”;有的作⽅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雷纹”。
云雷纹常作为青铜器上纹饰的地纹,⽤以烘托主题纹饰。
也有单独出现在器物颈部或⾜部的。
盛⾏于商代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仍见沿⽤。
在粤系的铜⿎上,云雷纹是作为主导纹饰应⽤的,常见密布于⿎⾯中⼼太阳纹的周围,象征太阳与云雷共存于天际,这是南⽅民族对云雷崇拜的⼀种反映。
春秋战国云雷纹⽟璧战国云雷纹镜3、回纹回纹---瓷器的⼀种辅助纹样,因纹样如“回”字,故名。
有单体,⼀正⼀反,,相连成对和连续不断的带状形等,多于妆饰器物⼝部或颈部。
宋代吉州窑、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泛采⽤,元明清沿⽤。
传统寓意纹样。
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来的⼏何纹样。
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
回纹图案在明清的织绣、地毯、⽊雕、瓷器和建筑装饰上到处可见,主要⽤作边饰或底纹,富有整齐、划⼀⽽丰富的效果。
织锦纹样中有把回纹以四⽅连续组合的,俗称为“回回锦”。
补充:瓷器装饰的⼀种传统纹样,因纹样如“回”字⽽得名。
线条作⽅折形卷曲,回纹与雷纹同源同义,也是雷纹形象的⼀种,有单体间断排列的,有作⼀正⼀反相连成对的,俗称“对对回纹”,也有连续不断的带状形等,多⽤于装饰器物的⼝部或颈部。
瓷器基本纹饰—杂宝纹的种类与含义
瓷器基本纹饰—杂宝纹的种类与含义
杂宝纹,瓷器装饰纹样之一,元明清瓷器纹饰常见题材。
杂宝纹作为瓷器纹饰最早出现于元代,因所采用的宝物较杂,故名杂宝。
多作辅助纹饰,多绘于器物边沿,肩部或颈部,也有绘于瓷器中心位置的。
如上图元青花大盘上的杂宝纹有:
火珠:代表光芒四射,为普施众生之物
法轮:犹如车轮不停转动,为圆转万劫不息之物
法螺:象征佛法音闻四海,为降魔灭罪的妙音吉祥物
法伞:为张驰自如曲覆众生之物,亦象征权威
双鱼:为坚固活泼鲜脱禳劫之物,象征自在解脱
盘肠:为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物,亦代表《梵刚经》
莲花:为出污浊世无所染着之物,亦象征修成正果
双角:在西藏称“吞热”,属护摩法器,常常为法王所佩戴所取宝物形象。
有的元代瓷器上杂宝纹还有双角、银锭、犀角、火珠、火焰、双钱、珊瑚等。
明代增加了祥云、灵芝、笔、磬、葫芦、鼎等,还有以杂宝作为器型的,如隆庆时期的方胜形盒等。
明代多将杂宝纹在主题纹饰之间绘画,清代既有将其作为主题纹饰也有作为边饰之物,更有将其作为器型,如法轮、法螺状瓷塑等。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古今官职对照表》。
中国传统纹样整理
莲花纹
• 自南北朝后流行 。多出现在瓷器 上,作为装饰。 其变化丰富。有 独立纹样,也有 四方连续。南北 朝至唐代,莲花 纹常作为瓷器的 主题纹饰,碗、 盏、钵、盘的外 壁或内划复线仰 莲,有的盘心还 饰蓬莱纹,酷似 盛开的莲花。亦 见雕刻成立体状 的莲花。
莲瓣纹
• 莲瓣纹是古代陶瓷最为流行的花 纹装饰,始于春秋,盛于南北朝 至宋,流行于整个封建时代。春 秋战国多用立体莲瓣作壶盖上的 装饰。魏晋至隋代,莲瓣纹常用 堆塑手法装饰在器物腹部,有的 分几层装饰在器物的颈、腹、足 各个部位,使器物显得繁缛华丽。
绣球花纹
• 一种瓷器装饰 纹样,因花朵 形状颇似绣球 而得名,常以 大小不等的花 头或龙凤等主 体形象,做圆 形或椭圆形的 适合构成,疏 密均匀的排列 在器物的装饰 带中,适用于 各种造型的器 物。
兰花纹
• 传统寓意纹样。 《本草经》: “兰草主杀虫毒, 辟不祥,久服轻 身不老。”《楚 辞》:“级秋兰 以为佩。”古人 认为:“德芬芳 者佩兰,古之佩 者,各家其德。” 故而古人以幽谷 兰喻隐逸之君子。
卷草纹
• 中国传统图案 之一。多取忍 冬、荷花、兰 花、牡丹等花 草,经处理后 作“S”形波状 曲线排列,构成 二方连续图案, 花草造型多曲 卷圆润,通称 卷草纹。因盛 行于唐代故名 唐草纹
缠枝纹 • 缠枝纹是中国古代传统纹饰 之一。是瓷器上最常见的纹 样。盛行于元代以后。明代 或称为“转枝”,以植物的 枝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 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 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循环往 复,变化无穷。缠枝莲、缠 枝牡丹、缠枝草蔓均属此类。
柿蒂纹
• 古代寓意纹样。顾 名思义如同柿子下 部之蒂子一样,四 瓣或五瓣。俗谓之 柿盘。”建筑图案 多用柿蒂纹,寓意 建筑物的坚固、结 实。柿蒂纹起源极 早,我国古代的陶 器、青铜器上已可 见到。在汉代的玉 剑首上也常有发现, 在汉代以后就不多 见了。
中国历代瓷器纹饰特征
中国历代瓷器纹饰特征唐代瓷器纹饰特征:唐代瓷器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是三彩瓷器。
唐代的瓷器纹饰以自然景物、人物图像为主题,奇特的造型和绚丽的色彩充分展现了唐代的艺术风貌。
纹饰常用的图案有云纹、雷纹、水波纹等。
宋代瓷器纹饰特征:宋代是中国瓷器的繁盛时期,特别是南宋的青瓷和定窑瓷器。
青瓷器以薄胎、青绿釉和淡雅纹饰为其特点,纹饰多为植物、花卉和花鸟等图案,形式简洁大方。
定窑瓷器的特点是采用白地青花纹饰,纹饰细腻,图案清晰,常以人物故事、神话传说为题材。
元代瓷器纹饰特征:元代的瓷器以青花瓷为主。
元代青花瓷器的特点是纹饰线条流畅,造型简洁,纹样繁密。
纹样通常以花鸟、人物图像为主题,背后常配以树纹或云纹。
元代也有少量的铁尖纹瓷器,纹饰线条勾勒出尖形,给人以粗犷的感觉。
明代瓷器纹饰特征:明代的瓷器纹饰丰富多样。
明代的青花瓷器纹饰以纤细的线条描绘出花鸟、山水、人物等图案,细腻而清晰。
此外,明代还出现了大量的釉下彩瓷器,其纹饰更加丰富多彩,颜色鲜明。
釉下彩瓷器的图案常以花卉、瑞兽、龙凤等为主题,极富装饰性。
清代瓷器纹饰特征:清代的瓷器纹饰以青花瓷器和釉下彩瓷器为主。
青花瓷器的纹饰特点是传统的花鸟、人物等图案基本不变,但线条更加流畅,纹饰更加细腻。
釉下彩瓷器的纹饰呈现出更多的西洋风格,实现了中国传统瓷器艺术与西方工艺的结合。
此外,清代还有大量的粉彩瓷器,纹饰以精细的花卉、人物、山水等图案为主。
总的来说,中国历代瓷器纹饰特征丰富多样,虽然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特点,但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技艺的精湛。
这些瓷器的纹饰不仅是艺术家们的创作,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展现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了解中国2000年来传统瓷器中常用的24种纹饰
了解中国2000年来传统瓷器中常用的24种纹饰鱼纹广义上可包含由鱼纹和其他纹样组合而成的纹饰,如鱼藻纹、鱼鸟纹等;狭义上仅指纯粹的鱼纹或以鱼纹为主体的纹饰。
鱼纹的表现手法有深刻、彩绘、模印、塑贴等。
鱼水组合的画面称为海水鱼纹或水波游鱼纹。
如耀州窑青釉花口碗内壁上的海水鱼纹,以篦状工具左旋右转刻划细密的水波纹,以粗健的线条勾勒出游鱼,动态真切自然。
鱼与莲组成的画面,称为鱼莲纹或莲池游鱼纹;鱼与水藻相配称为鱼藻纹。
磁州窑的鱼藻纹最为生动,水藻飘动,鱼儿浮游,水藻飘指显示水的流向,令人感受到鱼逆流而上的动态。
元、明、清瓷器中鱼藻纹饰更为普遍,多用青花、釉里红、五彩表现单尾或双尾鱼纹,鲭、鲢、鲤、鳜或鲭、鲐、鲤、鲫鱼四鱼与水草组成的寓意纹饰。
明宣德蓝釉鱼藻纹盘,以晶莹艳丽的宝石蓝色釉托起洁白如玉的鱼藻,清丽动人。
鱼藻纹“鱼”与“余”同音,是“富贵有余”、“连年有余”的意思。
鱼纹几乎是每个朝代都使用的主要陶瓷装饰图案。
鱼纹种类繁多,如莲池游鱼、水波游鱼、水藻游鱼,或单或双,或三五追逐,鱼水鱼纹盘相融。
双数鱼的构图,在器壁用对称法,两两相对;若在器心,则两鱼并排而游。
三五尾单数鱼的构图,多是顺向追逐游动,空间饰以浮萍、水草、莲花之类花草。
摩羯纹摩羯本是印度神话传说中的河水之精、生命之本,公元4世纪末传入中国。
经隋唐,摩羯形象融入龙首的特征。
宋代瓷器上的摩羯纹多见于耀州窑瓷器。
往往在青瓷碗的内壁刻划头上长角、鼻子长而上卷、鱼体鱼尾的鱼形摩羯,或在碗心的莲池中盘旋,或在碗壁的碧波中对游。
摩羯纹有的作为主题纹饰出现,也有作辅助纹饰的,与水波、莲荷、荷叶等组成带状纹,衬托婴戏主题纹饰。
鸟纹广义上可包含鸟纹与其他内容组合的纹饰,如花鸟纹;狭义上仅指纯粹鸟纹或以鸟纹为主体的纹饰。
神话性质的凤纹或其他瑞禽纹也归在鸟纹类属。
鸟纹的表现技法有刻划、彩绘、模印、塑贴等。
唐宋以后,受中国画影响的鸟纹多与花卉纹相配为饰,习称花鸟纹。
唐宋瓷器中的龙纹饰品
唐宋瓷器中的龙纹饰品唐宋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瓷器艺术的巅峰时期。
在唐宋时期的瓷器中,龙纹饰品是一种非常常见且具有独特魅力的装饰元素。
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象征着权威、尊贵和吉祥,因此在瓷器上的龙纹饰品往往被视为珍贵的艺术品。
本文将介绍唐宋瓷器中的龙纹饰品的特点和价值。
一、唐宋瓷器中的龙纹饰品的特点1. 线条流畅:唐宋瓷器中的龙纹饰品通常采用流线型的线条,勾勒出龙的身姿和神态。
这些线条流畅而富有动感,展现了龙的威严和力量。
2. 纹饰繁复:龙纹饰品常常以繁复的纹饰展现龙的形象。
龙的身体上常常绘制有鳞片、鬃毛、爪子等细节,使得龙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3. 色彩丰富:唐宋瓷器中的龙纹饰品的色彩非常丰富多样。
除了常见的青花、釉里红等传统色彩外,还有釉下彩、釉上彩等多种绘画技法,使得龙纹饰品的色彩更加鲜艳夺目。
4. 寓意深远: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具有吉祥、权威和尊贵的象征意义。
因此,唐宋瓷器中的龙纹饰品往往寓意着吉祥如意、权威尊贵的寓意,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二、唐宋瓷器中的龙纹饰品的价值1. 艺术价值:唐宋瓷器中的龙纹饰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这些龙纹饰品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高超水平,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龙的崇拜和追求。
因此,这些龙纹饰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历史价值:唐宋瓷器中的龙纹饰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通过研究这些龙纹饰品,可以了解唐宋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3. 收藏价值:由于唐宋瓷器中的龙纹饰品数量稀少,且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因此在艺术品市场上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许多收藏家都对这些龙纹饰品趋之若鹜,使得其市场价值不断攀升。
总结:唐宋瓷器中的龙纹饰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象征意义而备受瞩目。
这些龙纹饰品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高超水平,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龙的崇拜和追求。
中国瓷器纹饰大全
鹿纹鹿在民间绘画中作为“仁”兽,以表示太平无事。
鹿与禄同音,所以也是官“禄”的象征。
定瓷双鹿盘,盘面两鹿奔跃在枝叶缠绕的石榴花丛,前鹿回首顾盼,后鹿追赶呼唤。
磁州窑瓷枕的鹿纹更多,描绘了小鹿的种种形态,或立、或卧,或奔跑于山间,或漫步于林莽,均极秀美生动。
吉州窑小鹿衔灵芝纹,风格则古朴典雅。
青花松鹿纹花瓶花鸟纹花鸟纹宋代北方民窑常用的装饰题材,笔触流利生动,风格活泼豪放。
如磁州窑残荷秋叶纹枕,枕面画野塘芦鸦、残荷败草,大雁南飞,呈现一派深秋景色。
格调与此相反的竹雀图,只是草草几笔,便描绘了白头鸟停落在挺拔的竹枝上,竹枝似在微微摇颤, 充满逗人情趣和盎然生机。
其余,小鸟琢果、鹊噪枝头,以及双系瓶上的草花飞燕等等,都各具特色。
面师们抓住了瞬间的动态,意到笔随,情景交融,颇为佳作。
五彩花鸟纹盘鱼藻纹“鱼”与“余”同音,是“富贵有余”、“连年有余”的意思。
鱼纹几乎是每个朝代都使用的主要装饰图案。
鱼纹种类繁多,如莲池游鱼,水波游鱼,水藻游鱼,或单或双,或三、五追逐,鱼水相融。
双数鱼的构图,在器壁用对称法,两两相对;若在器心,则两鱼并排而游。
三五尾单数鱼的构图,多是顺向追逐游动,空间饰以浮萍、水草、莲花之类花草。
青花鱼藻纹大罐缠枝纹明代或称为“转枝”,是最为常见的装饰纹样。
它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或用以填充装饰面。
有的还转变为散点式的二方连续形式。
二方连续形式的缠技花,在景德镇陶瓷纹样中所占比重最大、用途最广。
它的循环往复,变化无穷,婉转流动、节奏鲜明的特点,既适合陶工们挥洒自如的用笔,又利于大量生产。
青花缠枝纹大盘牡丹纹牡丹,自唐以来,被人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宋时被称为“富贵之花”,并把它作为装饰题材广泛应用在各种工艺品上。
宋瓷中的瓶、罐、盘、盆、缸、枕等器物上均有构图多样的牡丹纹。
或茎蔓缠绕,花叶连绵,或花朵环抱,或一枝独放……。
工匠们因器施画,千姿百态,极尽其华丽妖娆之美。
中华瓷纹饰——缠枝莲纹[资料]
中华瓷纹饰——缠枝莲纹[资料] 中华瓷纹饰——缠枝莲纹青花缠枝莲纹碗缠枝莲纹简介:中国传统装饰花纹形式之一。
其绘花朵上下周转,枝叶相互缠绕成图案形式,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等。
以莲花为主题者,称缠枝莲。
莲花是随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的工艺品上流行开的。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艺术在中国大为盛行,莲花便作为佛的象征而广泛出现在中国的工艺品上。
南北朝时瓷器上的莲花瓣装饰十分普遍,成为这一时期瓷器装饰的标志性的纹样。
此后,莲花就成为瓷器装饰中最普遍的纹样之一。
青花缠枝莲纹赏瓶青花缠枝莲纹赏瓶,高38cm,口径7cm,足径13cm。
瓶撇口,长颈,肩凸起弦纹,圆腹,圈足略高微向外撇。
主体图案青花绘缠枝莲,辅以海水、如意云头、蕉叶、回纹、变形莲瓣和忍冬纹等边饰。
足内有青花楷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款。
清代皇帝特制赏瓶用于赏赐有功的大臣,始于雍正,终于宣统,其器型有一定之规。
此件赏瓶十分精致,是一件标准的官窑器。
青花鸳鸯荷花(满池娇)纹花口盘青花鸳鸯荷花(满池娇)纹花口盘盘心青花鸳鸯荷花(满池娇)纹花口盘,元,高7.3cm,口径46.4cm,足径29.8cm。
盘十六瓣菱花口,折沿,浅弧壁,圈足,内外青花装饰。
内底绘两只鸳鸯游弋在莲池中,一鸳、一鸯顾盼生情。
内外壁均绘缠枝莲纹,茎上均结有六朵盛开的莲花。
折沿上绘菱形锦纹。
圈足内无釉。
圈足内墙斜削。
此盘上的主题纹饰为内底所绘人们喜闻乐见的莲池鸳鸯图,这种莲池小景是元代青花瓷器上常见的装饰题材。
有的只绘莲池,有的在莲池中绘有禽鸟(只见鸳鸯、鹭鸶),多画在大盘、大碗的内底,亦有画在八棱大罐外壁开光内者。
这种“池塘小景”即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织绣品上的“满池娇”纹样。
早在南宋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十三“夜市”条中记载当时临安夜市夏秋售卖的物品中就有“挑纱荷花满池娇背心”。
元代画家柯九思(1290,1343年)《宫词十五首》中曰:“观莲太液泛兰桡(ráo音娆,划船的桨),翡翠鸳鸯戏碧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古代瓷器纹饰xx古代瓷器纹饰【一路连科图】瓷器装饰题材。
一路连科是科举时代对赶考学生的祝颂语,谓此行可以连中三元。
科,是指程度、等级,科举制取士的规格和年份称登科。
科举考试分乡式、会试、殿试三等,乡试列为首者为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夺魁称状元。
清代瓷器上绘一只鹭鸶和莲花,寓“一路连科”之意。
此外,绘一只鹭鸶和芙蓉,称“一路荣华”,绘一只鹭鸶和牡丹,称“一路富贵”,绘一只鹭鸶和花瓶,称“一路平安”,这些题材不仅是对赶考学生的祝福,也是对人们美好未来的希翼。
【八仙图】“八仙”即张果老、吕洞宾、汉钟离、韩湘子、铁拐李、何仙姑、蓝采和、曹国舅,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位神仙。
相传他们学道成仙,各有一套本领,故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说。
八仙所持之物:张-鱼鼓、吕-宝剑、汉-扇子、韩-花篮、铁-葫芦、何-笊篱、蓝-横笛、曹-阴阳板,被称为“暗八仙”。
明嘉靖后,八仙成为瓷器装饰题材之一,有八仙过海、“八仙祝寿”、“八仙捧寿”等内容,清初仍较流行。
【八吉祥】瓷器纹饰。
始于元,流行于明清时期。
八吉祥图案为: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结。
它们(或称八宝)是佛家常用的象征吉祥的八件器物。
《北京雍和宫法器说明册》载:法螺,佛说具菩萨果妙音吉祥之物。
****,佛说****圆转万劫不息之物。
宝伞,佛说张驰自如,曲复众生之物。
白盖,佛说遍复三千净一切药之物。
莲花,佛说出五浊世,无所染着之物。
宝瓶,佛说福智圆满,具完无漏之物。
金鱼,佛说坚固活泼,解脱禳劫之物。
盘长,佛说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物。
元代瓷器上八吉祥的排列无一定规则。
明永乐开始按轮、螺、盖、伞、花、瓶、鱼、结为序,清乾隆以后亦有不按顺序排列的。
有印花和彩绘两类,印花多见于元至明永乐年间,宣德开始以彩绘为主,有青花、斗彩、五彩等,清代出现粉彩、珐琅彩品种。
【八音图】瓷器纹饰。
钟、磬、琴、萧、笙、埙、鼓柷、圉八种乐器叫八音。
八音也是中国古代对乐器的总称,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钟、铃等属金类,磬等属石类,埙属土类,鼓等属革类,琴瑟等属丝类,柷、圉等属木类,笙、芋等属匏类,管、萧等属竹类。
清代瓷器上绘有八音图。
【三多九如图】瓷器纹饰。
流行于清代。
《随园笔记·庄子天地篇》载:“xx人xx曰:‘使圣人福,使圣人寿,使圣人多男’。
尧辞曰:‘多富则多事,多寿多辱,多男多累’”,九如:如山、如xx、如陵、如岗、xx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松柏之荫、如南山之寿,也是祝颂之辞。
瓷盘上绘佛手、桃、石榴、,喻多福(佛与福音近)、多寿、多子,绘九个如意指代“九如”,合称“三多九如”。
【三阳开泰图】瓷器纹饰。
取材于《易经》。
《易经》载:“十月为坤卦,纯阴之象。
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
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
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
”故三阳为东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
明清瓷器上绘三只羊,题三阳开泰,绘九只羊,题九阳启泰(九阳也是《易经》上说的九个阳数),均为岁首称颂之辞。
【三纲五常图】瓷器纹饰。
流行于清代。
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的一种伦理观念。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儒家用三纲五常作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道德教条。
瓷器上绘三只缸和五个人尝酒,以寓“三纲五常”之意。
【万花堆】清代景德镇窑粉彩瓷器的装饰图案。
流行于乾隆、嘉庆时期。
器身满饰各色花朵,如百花堆聚,故又名“百花图”。
图案以牡丹为主题,周围绘菊花、茶花、牵牛花、莲花、玫瑰花、百合等。
有黑地和白地两种,以黑地为贵。
画面繁密细致,五彩缤纷。
xx古代瓷器纹饰(二)【龙纹】瓷器常见纹饰之一。
龙既是古代封建帝王权威的象征,又因传说它能登天入渊、行云降雨而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形象,所以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地装饰在陶瓷上。
战国至唐代,龙多作堆贴、捏塑、范印等主体形象。
浙江上虞唐“乾符六年”(879年)墓出土的青瓷蟠龙罂,颈部堆塑一条长形的龙,张牙舞爪、腾云欲飞。
五代的龙纹多为刻划的平面图案,常与祥云、波涛、宝珠组合在一起。
宋元时代有印花、剪纸、绘画、贴花的品种。
明清两代以绘画的龙为主,亦有刻划、印花者。
除了云龙和龙涛纹题材外,还出现了花间龙、莲池龙、翼龙、正面披发龙、立龙等形式。
【平升三级图】瓷器纹饰。
流行于清代。
平升三级为旧时祝亲友官运亨通之辞。
瓷器上绘瓶(平)、笙(升)、三戟(三级),以谐音取其意。
【四季风景诗】瓷器装饰的一种。
见于清乾隆粉彩山水转颈瓶。
在器物的开光处,绘春、夏、秋、冬四季风景,每季风景画上分别题写“春到人间饶富丽,柳烟花雨总宜人”、“澹月梧桐影,轻风萝薛香”“梅帐春融雪,松窗月舞龙”等诗句,书体依次为隶、揩、行、篆四种。
【印花】瓷器装饰的技法之一。
用刻有装饰纹样的印范或印戳,在尚未干透的陶瓷坯体上印出花纹,或用刻有纹样的范制坯,直接在器物上留下花纹,称为印花。
瓷器印花始见于汉代。
宋元时期南北许多窑口的产品均盛行印花装饰,以耀州窑、临汝窑、定窑、景德镇窑较为著名。
【对联】瓷器装饰的一种。
流行于清代。
康熙五彩加金锦地瓷器中,在菱形开光中书“聪明当此发”(上联)、“步步是莲花”(下联)的对联,并书“锦地永常”横批。
【白头偕老图】明清瓷器纹饰。
白头鸟,大小如画眉,老则白头,又名白头翁,旧时既把它作为长寿的象征,又往往将之比作夫妻恩爱终生,白头偕老。
瓷器画面上绘一对白头翁,即寓祝愿夫妻“白头偕老”之意。
【纳福迎祥】清代瓷器纹饰。
画面主两个孩童将蝙蝠放入罐中,题为“纳福迎祥”。
【吉祥纹样】明清时期盛行的以寓意谐音的方式表示祝贺和象征吉祥的纹样。
如:牡丹-富贵,桃子-寿,石榴-多子,松鹤-长寿,鸳鸯-成双,喜鹊-喜庆,鹿-禄,蝙蝠-福,鱼-富足有余,鹌鹑-平安,戟、磬、瓶-吉庆平安,喜鹊踏梅枝-喜上眉梢,梅花、竹子、喜鹊-梅竹双喜,梅花、竹子、绶带鸟-夫妻“齐眉祝寿”,牡丹、海棠-富贵满堂,牡丹、月季-富贵长春,牡丹、瓶-富贵平安,牡丹、玉兰-玉堂富贵,牡丹白头翁-富贵白头,毛笔、银锭、如意-必定如意,等等。
【岁寒三友图】松、竹、梅称“岁寒三友”,是中国画的常见题材。
宋人苏东坡诗“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又如文与可画梅、竹、石题:“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友。
”竹、松经冬不凋,梅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之称。
宋以后常作为瓷器的装饰题材。
亦有用石块、柏树代替或松树而组成岁寒三友的。
【竹林七贤图】瓷器装饰题材之一。
三国曹魏晚期,政治昏暗,一些正义之士不愿同流合污,纷纷退出官场,过着纵情山水,放浪不羁的生活。
当时,文人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人、相与友善,隐身遁世,常闲聚于竹林,或醉饮奏琴,或赋诗咛咏,以发泄忿懑,号为竹林七贤。
五代时,长沙窑瓷器绘有此图。
清代景德镇窑仍有这种装饰有产品。
【竹爆平安图】瓷器纹饰。
流行于清代。
竹爆平安是古代时在节日里或喜庆有日子里,用火烧竹,发出爆裂之声,以驱除山鬼,保佑平安。
瓷器上的竹爆平安图,系绘爆竹和瓶来表示此意。
【如意图】瓷器纹饰。
流行于清代。
如意,原为僧人用具,讲经时手执之物。
后亦作为民间玩赏的吉祥物,形状如灵芝或云形。
瓷器上绘两只柿子和如意,称“事事如意”,绘松柏、柿子、灵芝,表示“百事如意”、“万事如意”、“吉祥如意”、“和合如意”、“新韶如意”等图案。
【寿山福海图】瓷器纹饰。
常见于明清瓷器。
画面绘灵芝和山石,代表“寿山”,绘蝙蝠和海水,代表“福海”。
是以象征和谐音来表意的风俗画。
【饮中八仙图】“饮中八仙”指唐代嗜酒的八位文人学士,亦称酒中八仙或醉八仙,他们是:贺知章、汝阳王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
唐代诗人杜甫有《饮中八仙歌》,对他们各自的品行、性格作了淋漓尽致的描述。
明清瓷器上的饮中八仙图,就是根据杜甫的诗绘制成的。
【伯牙携琴访友图】伯牙,春秋时人,善弹琴。
据《乐府解题》载: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
后随成连至东海蓬莱山,闻海水澎湃,群岛悲号之声,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从此琴艺大进。
与钟子期为友,所奏《高山流水》,曲意皆为钟之期悟出,世称知音。
明清瓷品上绘有伯牙携琴访友图。
以明成化图案最为精美,伯牙、琴童及所携之琴皆用青花勾勒,伯牙衣纹中填水绿彩,琴僮的衣服着矾红色。
松树、野菊亦用青花绘成,枝叶加绿色,花着以黄彩。
【鱼藻纹】瓷器常见装饰纹样。
“鱼”与“余”同音,寓“富贵有余”、“连年有余”之意。
宋代已具雏形,定窑、景德镇窑、吉州窑、龙泉窑、磁州窑的制品中均有范印或刻划的鱼纹,如:莲池游鱼、水波游鱼、水藻游鱼等。
元代景德镇窑青花瓷器上的鱼藻纹十分精美,两尾游鱼之间,布满水藻、浮萍,并以水藻的漂拂示意水的流动。
亦见磁州窑白地黑花品种。
明清时期,景德镇窑彩瓷中的鱼纹更为繁多,常在同一器上画鲭、鲌、鲤、鳜四种鱼,鱼形较肥大,空间衬以水藻、浮萍、莲花等。
【鱼跳龙门图】《xx记》载:河津县(今山西省河津县)又叫龙门,因交通不便,水险浪高,河里的鱼鳖之类游不上去,凡是能跳过去的就称龙,故有鱼跳龙门的说法。
明清瓷器上绘有此图。
xx古代瓷器纹饰(四)【和合如意图】清代瓷器纹样。
如意,僧具之一,讲经时多用之。
《释家要览》载:“如意之制,盖心之表也,故菩萨执之,状如云叶”。
民间则作为玩赏的吉祥物。
《琅环记》载:“昔有贫土,多阴德,遇道士赠一如意,凡心有所欲,一举之顷,随即如意,因即名之也。
”瓷器上绘荷花(和)、盒子(合)、灵芝(如意)、,象征“和合如意”。
【金玉满堂图】瓷器纹饰。
流行于清代。
金玉满堂是形容财富极多。
《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后又将金玉满堂称富有才学之人。
《世说新语·赏誉》载:“王长史(王濛)谓林公(支遁),真长(刘惔)可为金玉满堂”。
因鱼与玉音近,故清代瓷器以绘金鱼来比喻金玉满堂。
【独占鳌头图】瓷器纹饰。
鳌鱼,传说中的海大龟(鳖)。
一说形似龙,好吞火,故立屋脊。
亦名蛮蛤,好风雨,背负蓬莱之山于海中。
唐、宋时期实鄣钋氨萁咨巷杂芯搠。
擦盅俊⒊兄嫉裙俪实凼保⒂诒萁渍校食迫牒擦衷何削⊥贰!队窈寤啊吩兀骸白鞯怯构榉锔螅派Ⅶ⊥贰!焙蟪谱丛暗谖勒槛⊥贰C髑宕善魃匣嬗写送迹钥滴踔破肺?【祝寿图】瓷器装饰题材。
清康熙时颇为流行。
内容有“西王母祝寿”、“福禄寿三星”、“八仙庆寿”、“万寿无疆”、“寿桃”、“双螭捧寿”、“莲花八宝托寿”等。
有的碗、盘饰有用一百个不同字形的寿字组成的“百寿纹”。
此外,有的壶全器作寿字形,寓祝寿之意。
【莲花纹】南北朝以后流行的瓷器装饰纹样之一。
南北朝至唐代,莲花纹常作为瓷器的主题纹饰,碗、盏、钵、盘的外壁或内划复线仰莲,有的盘心还饰蓬莱纹,酷似盛开的莲花。
亦见雕刻成立体状的莲花,如:南北朝的仰覆莲花尊,五代的莲花形盏托等。
宋代开始变为辅助纹饰。
元至清代,莲花纹的变化较多,有缠枝莲、把莲等,并常于动物纹样组合在一起,如:莲池水禽、莲池游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