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数学广角——集合(3)-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数学广角——集合(3)-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数学广角——集合(3)-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集合中元素的特点。

3. 集合的分类和性质。

4. 集合的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集合中元素的特点。

2. 教学难点:集合的分类和性质,集合的运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讲解集合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等。

(3)讲解集合中元素的特点,如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等。

3. 案例分析结合实例,让学生分析集合的分类和性质,如子集、真子集、并集、交集等。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元素特点及分类和性质。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集合知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掌握集合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集合中元素的特点。

3. 集合的分类和性质。

4. 集合的运算。

七、课后拓展1. 让学生了解集合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数学、物理、化学等。

2. 引导学生探讨集合与其他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函数、方程等。

3.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练习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集合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资源1.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第2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第2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第2课时练习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口诀的复习与应用。

2. 利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课课堂数学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口诀的熟练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复习乘法口诀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复习乘法口诀,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利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出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并让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4. 练习课堂数学活动教师设计一些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与乘法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4. 课后作业要具有针对性,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 教案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 教案数学广角——集合

第9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案)教材分析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

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必备的能力之一。

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维恩图进行推理、判断,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维恩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要求:1. 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体会集合的思想,经历维恩图的产生过程。

2. 能借助直观图,利用几何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 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集合”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是小学阶段集合思想的教学。

集合思想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以往的题型中有过接触,只是无意识地形成了一些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本节课所要学的是含有重复部分的维恩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

教材要求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为后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引导学生理解维恩图各部分的意义,培养学生应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集合思想的奇妙与作用。

教学策略1. 体会集合思想。

在学生解决“求两个集合的并集的元素个数”问题时会用到多种方法,如画图或列算式等,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并充分展示学生的方法。

2. 把握好教学要求。

集合思想虽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广泛的渗透,但并不是必须掌握的内容,本单元教学的落脚点不是掌握与集合有关的概念,也不是熟练掌握计算的方法,而是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集合思想,并获得有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

集合(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104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 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体会集合的思想,了解维恩图的产生过程。

2. 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 第1课时 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 第1课时 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学会用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

2.能够进行简单的集合分类和交集并集操作。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集合的概念进行问题求解。

二、教学重难点1.集合的概念和符号表示。

2.集合的分类和交集并集运算。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集合的定义、符号表示、相关示例等。

2.教具:数学教具、图片或实物用于教学辅助。

3.板书:整理清晰的板书内容,包括定义、示例、计算方法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学生通过回顾前几课学习的内容,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集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授课1.理解集合:讲解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用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

2.集合的分类: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如何对集合进行分类。

3.集合的交集并集:讲解集合的交集和并集操作,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这些概念进行计算。

3. 操练1.分组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集合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2.综合练习:布置综合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集合的概念、符号表示以及集合的分类和交集并集运算。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集合有了基本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六、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预习下节课内容,做好相关准备。

七、板书设计•集合的定义•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的分类•集合的交集与并集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符号表示以及分类和运算方法。

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上就是今天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都能够掌握好集合的相关知识,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

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集合(1)》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集合(1)》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集合(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

2. 集合的表示方法。

3. 集合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集合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果摊上的水果、文具盒里的文具等,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集合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讲解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集合是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

(2)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等。

(3)讲解集合间的关系,如包含、不包含、相交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如将不同物品进行分类,用集合表示并分析集合间的关系。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对集合概念、表示方法和集合间关系的理解。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板书设计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等。

3. 集合间的关系:包含、不包含、相交等。

七、课后评价课后评价旨在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建议。

本教案根据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集合(1)》的内容编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是整堂课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对集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步骤。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4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4页“数学广角”单元之“集合”。

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

例1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了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教学要使学生理解用直观图(集合圈)表示“重叠现象”的方法,了解到直观图各部分的意义,特别是重叠部分(交集)的意义,掌握根据直观图列式计算总数(两个集合的并集)的方法。

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本课中,仅仅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教学时不需要使用集合、集合的元素、基数、交集、并集等数学化的语言进行描述。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这部分内容,思维力度较强,有一定的挑战性。

【设计理念】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学生只能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种思想与方法。

因此,本节课准确把握了教材的意图,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经历用直观图表示“重叠现象”的探究过程,了解直观图(集合图)各部分的意义,特别是重叠部分(交集)的意义,掌握根据直观图列式计算总数(两个集合的并集)的方法。

基于这样的理念与思路,我将教学预设分两个版块展开:第一版块,让学生经历韦恩图的形成过程,理解韦恩图的内在思想。

第二版块,巩固了解韦恩图,感受韦恩图的价值。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感受交集的含义。

使学生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通过活动,丰富学生对直观图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集合。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集合的分类和性质3. 集合的运算和运用教学重点: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集合的分类和性质3. 集合的运算和运用教学难点: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理解2. 集合的分类和性质的应用3. 集合的运算和运用的灵活运用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集合的概念和相关知识的讲解材料。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如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集合,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讲解集合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如用花括号{}表示集合,元素之间用逗号分隔。

2. 教师通过举例说明集合的分类和性质,如空集、有限集、无限集等。

3. 教师讲解集合的运算和运用,如交集、并集、补集等。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概念和性质进行解答。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四、合作交流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的概念和性质的重要性。

2. 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基本知识。

通过课堂练习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集合的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讲解详细补充和说明: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知识的基础。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九单元《 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九单元《 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九单元
《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集合的概念,能正确运用集合的基本概念进行简单的分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思维变换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乐于合作,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及集合的分类。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并能运用集合概念进行简单的分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集合示意图。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完成课前预习,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呈现实际生活中的集合概念,引导学生认识集合的概念并促使学生思考。

2. 学习(25分钟)
(1)集合的定义
教师向学生介绍集合概念,并通过示意图加深学生对集合的理解。

(2)集合的分类
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集合进行分类,让学生理解集合分类的基本逻辑。

3. 操练(15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分类练习来巩固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4.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在概念的建立,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集合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以上就是本次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对集合的理解和运用。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使学生能够用集合的语言描述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和属性。

3. 集合的运算。

教学难点:1. 集合的表示方法和元素的理解。

2. 集合的属性和运算。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集合的例子和运算。

2. 练习题或活动材料,用于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观察一些事物的共同特点,例如水果、颜色等。

2. 引导学生用集合的语言描述这些事物,例如“这是一堆水果”、“这是一组颜色”。

二、讲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1. 讲解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元素是集合中的个体。

2.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例如用大括号{}表示集合,用逗号分隔元素。

三、讲解集合的元素和属性1. 讲解集合的元素是集合中的个体,可以是数字、字母、图形等。

2. 讲解集合的属性,例如集合的元素个数、集合的并集、交集等。

四、讲解集合的运算1. 讲解集合的并集,即两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的总和。

2. 讲解集合的交集,即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

3. 讲解集合的差集,即一个集合中除去另一个集合的元素。

五、巩固练习1.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问题。

2. 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集合的例子,进行运算和描述。

六、总结和拓展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

2. 引导学生思考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用集合表示家庭成员、学校科目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通过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元素和属性,学生能够用集合的语言描述事物,并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练习题和活动,以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运用。

【精选】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优秀教案

【精选】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优秀教案

【精选】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优秀教案本单元教材第一次安排了简单的集合思想的教学。

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虽然学生在计数和计算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集合思想,但学生在低年级接触的集合思想更多是一一对应的思想,对于两个集合间的运算,尤其是交集的体会并不多。

学生在早期学习数学时就已经开始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如:分类的思想与方法。

一年级时接触过这样的题目:“有一列小朋友,从前数明明排第5,从后数明明排第3,这一列有几人?”对于“重复的人数要减去”,学生是有经验的,能够列式解答。

集合这一数学思想的引入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在今后的学习经常运用到如:三角形的分类、各种四边形的关系等,都是让学生在体会运用上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1课时集合【教学导航】教材第104~10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圈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重叠部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情境导入】师:老师先给大家出一道脑筋急转弯: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

这是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大家的猜测都有自己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暂时不公布答案,我想通过下面的活动,大家一定能自己找到答案的。

【探究新知】1.想一想。

师:学校准备从每个班中选几名热爱运动的学生参加体育训练,为下学期的校运动会做准备。

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表格)师:数一数,参加跳绳的有几位同学?参加踢毽的有几位同学?生:参加跳绳的有9人;参加踢毽的有8人。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9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9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9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了解集合的组成和特点。

2.能够掌握集合中元素的增减运算。

二、教学重点1.集合的概念。

2.集合中元素的增减运算。

三、教学难点1.理解集合的概念的抽象性。

2.掌握集合元素的增减运算规则。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教学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引言•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集合的知识。

2.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元素组成的整体。

元素是集合中的个体,而集合是元素的总体。

3. 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表示,里面列举出集合中的元素,如集合A={1,2,3,4}。

4. 集合的运算4.1. 集合的元素增减运算•集合的元素增减运算包括添加元素和删除元素两种操作。

添加元素时,将新元素加入到集合中;删除元素时,将指定元素从集合中去掉。

4.2. 集合的并运算•集合的并运算指的是将两个集合合并成一个新的集合,新集合中包含原有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

4.3. 集合的交运算•集合的交运算指的是找出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组成一个新的集合。

5. 练习1.已知集合A={1,2,3,4},集合B={3,4,5,6},求A和B的并集。

2.已知集合C={2,4,6,8},集合D={3,6,9},求C和D的交集。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集合的概念及运算规则,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练习,掌握集合的相关知识。

七、作业1.完成练习题目。

2.思考集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内容,希朓同学们认真学习、积极思考。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1课时 集合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1课时 集合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1课时集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彼此不同的对象构成的整体。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集合的方法进行解决。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介绍集合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彼此不同的对象构成的整体。

2. 集合的表示方法: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和描述法。

3. 集合的运算:介绍集合的并、交、差运算,让学生理解这些运算的含义和规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

2. 教学难点:集合的运算,特别是并、交、差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果摊上的水果、文具盒里的文具等,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集合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彼此不同的对象构成的整体。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和描述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用集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班级中喜欢足球和篮球的学生。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用集合的方法,描述自己家里的家庭成员。

2. 请学生用集合的方法,找出班级中喜欢唱歌和跳舞的学生。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用词严谨,讲解清晰,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

2. 在案例分析环节,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在实践操作环节,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出错,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在课后作业环节,要注重作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集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对《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1课时集合人教版》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简单的组合(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者112页例1简单的组合。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准备:每生准备主题图中相关的学具卡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老师漂亮一点呢还是喜欢老师丑一点?生:大多数的小朋友说喜欢老师漂亮。

师:那你们帮助老师打扮打扮。

我最喜欢红色体恤和这三件下衣,到底怎样搭配最漂亮呢?请小朋友们给老师出出主意。

小朋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师:谢谢。

你们的建议都不错。

那我这一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老师接着问:那我有两件上衣、三件下衣又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有说4种、有说5种、也有说6种的,到底有几种呢?(二)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试一试师:请同学们也试着想一想,如果你觉得直接想象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卡片摆一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了,有的漏写了。

3.小组讨论师:每个同学算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算出两件上衣、三件下衣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1)、无序的。

用学具卡片或实物摆,然后再数。

(2)、用连线的方法算出。

(3)、用图式的方法算出。

引导学生及时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使其把适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来。

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见课本112页。

(三)拓展应用数字2、3、4、5、6、7写出不同的两位数?写完交流。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第一课时】 集合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第一课时】 集合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第一课时】:集合》本教案根据人教新课标编写,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与相关操作,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的基本性质。

2.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学会使用集合运算符。

3.能够应用集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集合的含义和运算规则。

•难点:掌握复杂集合运算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学内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运算规则。

2.教学资源:黑板、彩色粉笔、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

3.学生准备:课前复习相关知识,做好听讲准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举例引入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集合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第二步:讲解1.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若干个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

2.集合的表示方法:用大括号{}表示,例如:{1, 2, 3}。

3.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差集等。

第三步:练习1.基础练习:计算给定集合的并集、交集。

2.拓展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明有5本书,小红有3本书,他们一共有多少本书?第四步: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发言总结集合的基本知识点。

五、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集合的应用场景,分享自己的见解。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并设计一个集合问题,下节课进行分享讨论。

七、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表现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集合的基本知识,为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第9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学案)- 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 人教版 (图片版)

第9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学案)- 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 人教版 (图片版)

第9单元数学广角—集合(学案)- 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 人教版(图片版)教学内容本单元数学广角聚焦于集合概念的学习,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基本特性,包括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以及无序性。

教学内容涉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集合问题,如水果集合、文具集合等,并通过这些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运用集合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集合的语言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情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运用集合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1. 集合概念的内化:学生需要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和互异性,以及集合的无序性。

2. 集合语言的运用:学生需要学会使用集合的语言来描述和表达生活中的具体情境。

3. 集合问题的解决:学生需要掌握解决集合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集合卡片、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集合,如水果篮、文具盒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集合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集合的基本概念,包括集合的定义、元素的特点等。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如水果集合、文具集合等,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集合的特点和运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5.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

板书设计1. 数学广角—集合2. 内容:集合的定义、元素的特点、集合的表示方法等。

3. 结构:清晰、条理分明,突出重点。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设计一些基础的集合概念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 总复习 第五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 数学广角》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 总复习 第五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  数学广角》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总复习第五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1. 分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 分数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1. 分数加减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

2. 案例教学: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分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 讲解分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运算。

3. 课堂练习:- 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5. 总结与反思:-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收获。

- 通过反思,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2.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

2. 课件。

3. 练习题。

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拓展1. 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数学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使学生能够用集合的语言描述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和属性。

3. 集合的运算。

教学难点: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和属性。

3. 集合的运算。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教学卡片。

3. 学生用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物品,如水果、文具等。

2. 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都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3. 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知道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二、新课讲解1. 讲解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等。

3. 讲解集合的元素和属性,让学生知道集合的元素是组成集合的基本单位,集合的属性是描述集合特征的语言。

4. 讲解集合的运算,如并集、交集等。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用集合的语言描述一些事物,如教室里的物品、家庭成员等。

2. 让学生进行集合的运算练习,如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等。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元素和属性、运算等。

2. 强调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知道学习集合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用集合的语言描述一些事物,如学校的建筑物、家庭成员等。

2. 让学生进行集合的运算练习,如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学生熟悉的物品,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概念,使学生能够用集合的语言描述事物。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讲解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元素和属性、运算等,让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知识。

同时,要加强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集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集合》人教版
2.教学难点
(1)元素与集合关系的理解,特别是符号“∈”和“∉”的使用;
难点解释:学生对新符号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理解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可能存在困难。
(2)集合的分类及规律发现;
难点解释:学生在对集合进行分类时,可能会受到已有知识经验的限制,难以发现集合中的规律。
(3)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问题转化为集合语言进行表达;
(2)掌握集合的分类方法,能够对集合进行观察、比较和分类;
举例:通过比较不同图形的集合,如三角形集合、正方形集合,使学生理解集合的分类。
(3)解决与集合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集合中元素的数量、找出共同元素等。
举例:给定两个集合,如集合A={1, 2, 3}和集合B={2, 3, 4},求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和并集。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活动,探讨集合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解决集合问题时,尝试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集合的定义及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学会使用符号“∈”和“∉”;
举例:如讲解自然数集合时,明确集合包含的元素,如{1, 2, 3, ...},强调数字4∈自然数集合,而π∉自然数集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由一些特定性质相同的元素组成的整体。它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组织世界。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我们有一组图形,包括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它们都属于“四边形”的集合。这个案例展示了集合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2104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2104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2104秋)教学内容本单元围绕集合的概念展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集合的定义、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分类及特点、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等。

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抽象概念,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集合,并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1. 集合的抽象概念理解:由于集合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教学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集合的内涵。

2. 集合间的关系掌握:集合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掌握。

教学中需要通过图示、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集合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集合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分类及特点,通过举例、图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集合案例,让学生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并学会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分类及特点等。

板书设计1. 数学广角——集合2. 目录:一、集合的定义;二、集合的表示方法;三、集合的分类及特点;四、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五、集合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填空题:关于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分类及特点等。

2. 判断题:判断给出的集合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 应用题: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一、单元教材简析:和前几册教材的思路相同,本册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还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来介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本单元主要是结合实际,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和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

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

例如,学生在学习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又如,我们学习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集合,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难点:用集合圈(韦恩图)表示事物(元素)。

四、课时安排:数学广角2课时重复课前谈话骆老师很智慧,你知道吗?你怎么知道的?我的智慧表现在,我刚刚做了一件事,你们都知道我叫**了,可我还不了解你们对不对啊?可我用了一个小计策,一下子就知道每个孩子叫什么了,对不对***?**你看看,我智慧吧?为什么我能把每个人的名字都叫上来呢?你知道吗?(生答)对了,你们写在纸上的名字就代表了你们每一个人,明白了吗?他是你们的符号,所有同学郑重的把这两个名字放在一起,轻轻的推到桌子上面,这样我就能看到你的名字,把你叫上来了。

***,是吧?我们可以上课了吗?你们觉得自己聪明吗?刚才我们说了,骆老师怎么样?(智慧)那咱们聪明的人就和智慧的人搞些活动,看看你更聪明,还是我更智慧,行吗?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看看智慧的人给你们带来什么?多媒体出示:理发师的困惑师读题意某理发师正在给客人理发,就听一声门响,“叔叔,我和爸爸要剃头。

”又一声门响,“师傅,给我和父亲剃个头。

”这时,理发师抬头一看,他很纳闷????你知道,他纳的是什么闷吗?生答小朋友,你们真了不起,提出了那么多纳闷的可能。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理发师到底为什么纳闷,好不好?多媒体出示:为什么只有三个人?被那个小姑娘猜中了,呵呵为什么只有三个人啊?也没见谁出去啊?生回答(两对父子,爷爷、爸爸、儿子)我似乎明白点了,可我还需要动作来配合。

同学们,举起手来。

师演示:师傅,给我和父亲剃个头。

叔叔,给我和爸爸剃个头。

这四个人怎样就变成三个人了?快把手举起了我看看。

你们为什么要把这两个手指头挪到一起了?(生:)说明这两个人是一个人?他既是小孩的爸爸,又是老人的儿子。

这样他就是他的爷爷,他就是他的爸爸。

我听明白了,孩子,你真了不起。

我听明白了,第一个是因为有了动作,二还是因为感谢你们的语文老师,多好的一句话啊,那就是既……又……(板书)。

中间的这两个手指头合在一起,说明他既是小孩的爸爸,又是老人的儿子,早说呀,我不就明白了吗。

感谢我们的语文老师,一组关联词让我们了解了这里面的关系,对不对?那理发师还应该纳闷吗?行了,理发师别纳闷了,我们的小朋友把问题已经给你解决了。

理发师非常高兴,说,骆老师,替我奖励一下这些孩子们吧,想要这个奖励吗?看看理发师给同学们什么奖励?原来是一个活动:抢椅子玩过吗?会玩吗?想玩吗?咱现在就玩,行吗?抢椅子要有椅子,还要有人。

谁来贡献椅子?谁想玩?(两个同学,两把椅子)师:顺时针转,好吗?现在开始吧?师:有问题吗?(生说,应该再加人)师:哦,两个人,两把椅子,每个人都能抢到椅子,没意思。

可以怎么办?加人或者减椅子,你们想加人还是减椅子?师又叫了四个学生现在可以开始了吗?还有问题?你说人太多了,椅子太少。

师:刚才因为我激动,叫的人太多了。

多了没关系,我们可以加……(椅子),我们一会椅子,一会加人。

那是不可能的。

生:可以用石头、剪子、布来决定师:多好的建议呀,和老师想的一样。

(猜拳游戏开始)现在可以玩抢椅子游戏了吗?师讲游戏规则,游戏开始掌声欢送。

现在发表一下获奖感言吧,赢了怎么样?这是一次很好的健身活动,并且这位同学勇夺金牌,抢椅子游戏的金牌,掌声呢?掌声送给谁啊?NO,NO,NO,要体现出咱们的大肚,来,你觉得掌声是送给谁的?就是送给你的?没关系,老师告诉你们,我们的游戏重在参与,我们应该把掌声送给谁?参与的同学。

上来参与游戏的所有同学,好,我们请刚才上来参加游戏的所有同学站起来,全体起立,接受大家的掌声。

等等等等,还差一位呢?差一位,一共七位同学呢?不是,玩了两个游戏的,包括第一个猜拳游戏的也算。

同学们,稍等一下,咱们算一下。

我是数学老师,知道吗?玩猜拳游戏的几个人?4个,没错吧?师板书:4玩抢椅子游戏的几个人?3个,4+3=7还差一个没站起来的。

把手放下,看来同学们对我的话还不老信呢,这样吧,我取出一样东西,见过吗?它会说话吗?它很公正对吗?我们现在也不说是你对还是我对,我们用它做个试验,可以吗?我用这个圈代表玩抢椅子游戏的人,用这个圈代表猜拳游戏的人,如果这两个圈里的人加起来是6人,就是你对,是7人就是我对,行吗?不反悔了吗?那就开始。

请玩了抢椅子游戏的人过来,请进来吧。

3个人。

请玩了猜拳游戏的人过来,4个人。

4+3,哎,怎么少一个人,那个人呢?你跑那里干什么?生:她既玩了猜拳,又玩了抢椅子。

师:哎,说的有点道理。

但是,我得看见事实啊,反正就是这个圈里有四个,这个圈里有3个,用事实来说话,让呼啦圈来说话。

生自己行动让呼啦圈说话,反正这个圈里有4个,那个圈里有3个。

让我们来看看。

用英文来数,这个圈,再说另一个圈。

师不必不如弟子吗,到咱班才知道4+3=6,我错了,我改。

还不同意,我照着你们说的改了,还不同意。

那4+3=?怎么样得6?减一。

4+3-1=6,没错吗,为什么减一呢?生:因为有一个人既玩了猜拳游戏又玩了抢椅子游戏,所以要减一。

我突然发现,刚才我们帮理发师解决问题不也用的这组关联词吗?感情这组关联词真的有用,谁是既玩了猜拳又玩了抢椅子游戏的人?师:感情你就是那个来回跑的人?他就是玩了几个游戏的?扮演了几个角色的?所以他站在一个很特殊的位置。

对不对?好了,把他减去了,就应该得6。

好了,其他同学别动,你出来。

就是你捣乱,减去了一,就应该得6,我们一起来数一遍。

开始。

(5个师:你们说的,减去了他就得6了,你看看。

谁想说?生:因为他玩了两个游戏,要算一个,所以要减一师:他说了一个词,公平。

我们要把他减去,他就没了。

公平吗?他能没了吗?那就要在他玩的两个游戏中留下一个,来代表他,对不对?在两个角色里,可以减去一个猜拳游戏的他,也可以减去一个抢椅子游戏的他,可是就不能减去他,那就杀人了,呵呵师:那我可要问了,孩子们,我忽然明白了,可是,他要是玩了三个游戏,那你认为减几合适?要是玩了八个游戏呢?总而言之,要给他留下一个游戏,减去他多玩了的,重复的活动。

谢谢你,小同学,这么有意思的一个位置,能让我们看看站在哪里吗?行吗?我们太好奇了,想看看。

生展示师:我们给它起个名字生:数学二环师:掌声鼓励,掌声响起,我们把数学二环请到我们的黑板上,看看我们的作品怎么样?行吗?呼啦圈总这么扶着太累,我们聪明的人和智慧的人总有办法,要把呼啦圈的信息留在黑板上。

伸出你的右手食指,我们一起来描绘。

师用粉笔描出呼啦圈的位置。

我们多智慧啊,把呼啦圈去掉了,数学二环却留到了黑板上。

谢谢你们,谢谢。

我们多智慧啊,把数学二环的信息留到了……师皱眉等一下嘛别骄傲的太早了,我们留下的太少了,你看,这两个圈差不多,那个是抢椅子游戏的圈?下次别忘了,把它写上就可以了。

师板书师:圈的信息是有了,人的信息没了。

那怎么办呢?出个主意吧。

生回答师:你的主意出的太好了,把名字贴在黑板上。

玩抢椅子的同学,过来,贴上。

师:还让呼啦圈说话行吧?看看他们出圈没出圈?对不对?掌声他们都贴对了,贴的有点乱,我整理一下,(师把中间贴的移到一边)贴的美一些。

美了吗?你有什么问题?师:让玩猜拳游戏的同学过来。

不对,只来了三个同学,那一个呢?过来。

你怎么了?生:我已经贴过了,不能再贴第二次了。

他在中间贴了一次就表示他参加了几个游戏?好聪明的同学,不过我要挑战,智慧的人要跟聪明的人挑战一下。

这个名字,你既然参加了两次游戏,必须要贴上去,怎么办?生贴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不许拿回去,必须贴上怎么办?出出主意吧,怎么办呢?谁来帮帮他?对什么对啊?你比他更厉害,藏哪去了?孩子们,你们真智慧。

一个人可以扮演两个角色,这两个角色也可以合二为一。

谢谢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做了那么多的活动,其实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现象。

多媒体出示:重复师:现在有重复的现象吗?怎么样就有了?再填一个什么?(圆圈)听你的,多媒体出示一个圆圈重复了吗?没有怎么样才能重复?用你的小手告诉我。

哦,明白了,他们两个要交叉。

跟我一起来推一推,重复了,没有。

再来推一次现在有重复了吗?在哪里?上来指一指在这里用哪个关联词来表示?说出来,既……又……在这里用哪个关联词来表示?只……没……想不想继续来挑战?一起来看花名册里的故事多媒体出示:花名册里的故事全班有多少人?你为什么不知道?生:不知道男生有多少人?现在知道了吗?怎么算的?板书:19+17=36师:不同意,今天我们研究的是重复现象,用的是既……又……,圈是这样说的,看看,刚才这个式子里面有个减一,忘了减一了。

师板书:-1怎么回事?我明白了,男生里头没有女生,女生里头没有男生,他们没有重复现象。

我突然明白了。

孩子,谢谢你勾起了我的回忆,小时候,我的老师曾经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

想听吗?孩子们,你们每一天的学习,都是浩瀚的数学海洋里的沧海一粟,学习问题,要关注他的条件,解决问题也要关注他的条件,千万不能犯这样的错误,我学习了什么,就用什么知识去解决所有的问题,那样就要出天大的笑话了。

是不是和这个例子一样了,他有重复的现象吗?他能减一吗?减二呢?社会小调查给爸爸找位置这两个圈这样放合适吗?用小手告诉我怎么放?为什么要这样放?有一种爸爸既喝酒,又吸烟,要给这样的爸爸留个位置。

师说统计要求爸爸在中间位置的同学起立你的爸爸吸烟吗?喝酒吗?那就是既吸烟又喝酒的爸爸你的爸爸呢?这些同学的爸爸及吸烟又喝酒,是什么爸爸?坏爸爸怎么说自己的爸爸是坏爸爸呢?你来说?我们不是说坏爸爸,是说爸爸身上的坏毛病这里的爸爸是:只吸烟,不喝酒还有一种爸爸,只喝酒,不吸烟还有人没站起来啊?谁没站起来啊?你为什么不站起来呢?板书:既不……又不……这样的爸爸是好爸爸还是坏爸爸?好爸爸,好什么好,这样的爸爸没位置了?好爸爸没位置了,加个小圆圈?加个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