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与剂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中药制剂与剂型
讲人:马秀红
(一)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与选择
1.中药制剂的原料: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
2.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
(1)按物态分类:液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气体剂型。
(2)按分散系统分类:真溶液型液体制剂、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乳浊液型液体制剂、混悬液型液体制剂。
(3)按制法分类:浸出制剂、无菌制剂。
(4)按给药途径与分类方法:经胃肠道给药的极性、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3.中药制剂的剂型选择:
(1)剂型与疗效
(2)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①根据药物性质
②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
③根据生产及“五方便”要求(服用、携带、生产、运输和贮藏)
(二)中药制剂卫生与稳定性
1.中药制剂卫生:(1)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标准(表格);(2)中药制剂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途径。
2.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1)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①易水解和易氧化的药物类型;②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③制剂的包装与贮藏要求。
(2)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方法
①延缓药物水解的方法;②防治药物氧化的方法;
(三)散剂
1.散剂的特点
2.散剂的分类:按医疗用途分类;按药物组成分类;按药物性质分类;按剂量分类。
2.散剂质量检查项目与要求:
(1)粒度;(2)外观均匀度;(3)水分;(4)装量差异;(5)装量;(6)无菌;
(7)微生物限度:
(四)浸出制剂
1.特点与分类:水浸出制剂、醇浸出制剂、含糖浸出制剂、无菌浸出制剂、其他浸出制剂
2.汤剂与合剂的特点及质量要求。
3.糖浆剂与煎膏剂的特点及质量要求。
4.酒剂与酊剂的特点及质量要求。
5.流浸膏剂、浸膏剂、茶剂的特点与质量要求。
(五)液体制剂
1.液体制剂特点与分类
2.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分类和应用。
(1)表面活性剂中亲水、亲油基团对油和水的综合亲和力,称为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2)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吐温、司盘)。
(3)毒性大小: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4)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常用做增溶剂、起泡剂、消泡剂、去污剂、抑菌剂或消毒剂、乳化剂、润湿剂等。
3.真溶液型液体制剂特点与分类
(1)特点: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相液体制剂。
(2)分类: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
4.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特点与分类
(1)特点:质点大小在1~100nm范围内的分散相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制剂。
(2)分类:高分子溶液剂、溶胶剂。
5.乳剂型液体制剂特点与分类及乳剂不稳定现象
(1)特点:两种不相溶的液体,经乳化制成的一种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的液体制剂。
(2)分类:水包油(O/W)型、油包水(W/O)型或复乳(O/W/O或W/O/W)(3)乳剂不稳定现象:分层、絮凝、转相、破裂、酸败。
6.混悬型液体制剂特点与分类及常用附加剂。
(1)特点: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的液体制剂,或干混悬剂。
(2)常用附加剂:润湿剂、助悬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7.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装量差异、装量、干燥失重、沉降体积比。
(六)注射剂
1.特点与分类:注射液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注射用浓溶液。
2.热原的基本性质及去除方法
(1)基本性质:耐热性、水溶性、不挥发性、滤过性、被吸附性、其他性质。
(2)去除方法:高温法、酸碱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凝胶滤过法、超滤法、反渗透法。
3.注射剂的溶剂
(1)制药用水的种类及应用: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灭菌注射用水。
(2)注射用水与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
4.注射剂的附加剂及应用:
(1)增加药物溶解度的附加剂及其应用
常用的增溶剂:聚山梨酯80、胆汁。
常用的潜溶剂: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300或400.
(2)防止药物氧化的附加剂及其应用
抗氧剂、惰性气体、金属离子络合剂。
(3)调节渗透压的附加剂及其应用
常用的调节渗透压的附加剂有:氯化钠、葡萄糖。
调节方法有:冰点降低数据法、氯化钠等渗当量法、等渗与等张溶液。
(4)调节pH 的附加剂及其应用
调节pH 的常用附加剂:盐酸、枸橼酸、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
(5)抑制细菌微生物增殖的附加剂及其应用
常用的抑菌剂有:苯酚、甲酚、三氯叔丁醇等。
(6)减轻疼痛的附加剂及其应用。
常用的止痛剂有:三氯叔丁醇、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利多卡因等。
6.输液剂、乳状液型注射剂与中药注射用无菌粉末的特点与分类。
(1)输液剂的分类:电解质输液剂、营养输液剂、胶体输液剂、含药输液剂。
(2)中药注射用无菌粉末的分类:注射用无菌冻干粉末、注射用无菌喷干粉末。
7.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七)眼用制剂
1.特点与分类:
(1)眼用液体:滴眼剂、洗眼剂、眼用注射溶液。
(2)眼用半固体制剂:眼膏剂、眼用乳膏剂、眼用凝胶剂。
(3)眼用固体制剂:眼膜剂、眼丸剂、眼内插入剂。
2.眼用制剂的附加剂:渗透压调节剂、pH调节剂、抑菌剂、黏度调节剂、其他附加剂。
3.眼用制剂的质量要求:
(1)眼用制剂生产与贮藏的有关规定。
(2)眼用制剂质量检查项目与要求。
4.眼用制剂中药物吸收的途径及影响吸收的因素。
(八)外用膏剂
1.特点与分类
(1)特点
(2)分类:软膏剂与乳膏剂、贴膏剂与贴剂、膏药。
2.药物透皮吸收的途径及其影响因素:皮肤条件、药物溶解性、基质的组成与性质。
3.软膏剂基质的特点、代表品种及应用
(1)油脂性基质:油脂类、类脂类、烃类和硅酮类。
(2)乳剂型基质:水包油型(O/W)、油包水型(W/O)。
(3)水溶性基质:纤维素衍生物、聚乙二醇。
4.膏药特点及种类:
膏药分为黑膏药(植物油与红丹炼成)、白膏药(植物油与官粉炼成)两类。
5.贴膏剂特点与组成:
(1)橡胶膏剂:背衬材料、膏料、膏面覆盖物。
(2)凝胶贴膏:背衬层、药物层、保护层。
6.贴剂特点与组成:
背衬层、药物贮库层、黏胶层及临床前除去的保护层。
7.外用膏剂的质量要求。
(九)栓剂
1.分类、作用特点与吸收途径及影响因素
(1)分类:直肠栓、阴道栓、尿道栓、鼻腔栓、耳用栓等。
(2)特点:不受胃肠道影响、无肝脏首过效应等。
(3)吸收途径:
①经直肠上静脉吸收②经直肠上静脉和肛门静脉吸收③经直肠淋巴系统吸收。
(4)影响因素:生理因素、药物因素、机制因素。
2.栓剂的基质种类、代表品种及应用
栓剂的基质主要分为油脂性和水溶性基质。
(1)油脂性基质包括可可豆脂(有α、β、γ三种晶型)、半合成脂肪甘油酯类(有半合成椰子油脂、半合成山苍子油脂、半合成棕榈油脂等);
(2)水溶性基质包括甘油明胶、聚乙二醇类(聚乙二醇1000、4000、6000等)。
3.栓剂的质量要求与贮藏。
(十)胶囊剂
1.分类与特点
(1)分类:硬胶囊、软胶囊(胶丸)、缓释胶囊、控释胶囊和肠溶胶囊。
(2)特点:
①掩盖不良气味,减少刺激②崩解、溶出快、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③药物稳定性高④可制成不同释药速度和方式。
2.胶囊剂的囊材与质量要求:
①明胶是空胶囊剂的主要囊材。
②软胶囊的囊材主要由胶料(明胶、阿拉伯胶)、增塑剂、水及防腐剂、遮光剂等附加剂组成。
3.空心胶囊与质量要求
(1)明胶空心胶囊与质量要求:崩解时限:10分钟内应全部溶化或崩解。
(2)肠溶明胶空心胶囊及其质量要求。
4.胶囊剂的质量要求
(1)崩解时限:硬胶囊的崩解时限为30分钟,软胶囊的崩解时限为1小时;
(2)释放度(3)装量差异限度。
(十一)丸剂
1.丸剂的分类及特点
(1)按赋形剂不同,丸剂可分为水丸、蜜丸、水蜜丸、浓缩丸、糊丸、蜡丸、糖丸等。
(2)按制法分类:泛制丸、水蜜丸、塑制丸、滴制丸。
2.水丸特点及常用赋形剂
赋形剂:水、酒、醋、药汁。
2.蜜丸(含水蜜丸)及蜂蜜的选择与炼制
据炼制程度分,炼蜜有嫩蜜、中蜜(炼蜜)、老蜜三种规格。
3.浓缩丸、糊丸、蜡丸、滴丸、糖丸的含义与特点。
3.丸剂的包衣的目的及材料:药物衣、保护衣、肠溶衣。
4.丸剂的质量要求
丸剂的外观检查、水分、溶散时限、重量差异、装量差异、装量、微生物限度、药物的定性鉴别与含量测定等均应符合各品种项下的有关规定。
(十二)颗粒剂
1.特点与分类:颗粒剂可分为可溶颗粒(通称为颗粒)、混悬颗粒、泡腾颗粒、肠溶颗粒、缓释颗粒和控释颗粒等。
2.颗粒剂的质量要求:颗粒剂的外观、水分、粒度、溶出度、释放度、溶化性、装量差异、装量微生物限度、药物的定性鉴别、含量测定与含量均匀度等均应符合各品种项下的有关要求。
(十三)片剂
1.特点与分类:
(1)特点:①剂量准确②质量稳定③机械化生产④服用、携带、贮运方便⑤品种丰富
(2)分类:
①口服片剂:口服普通片、咀嚼片、分散片、可溶片、泡腾片、缓释片、控释片、肠溶片、口崩片。
②口腔用片剂:含片、舌下片、口腔贴片。
③外用片:阴道片与阴道泡腾片等。
(3)中药片剂的类型:全浸膏片、半浸膏片、全粉末片。
2.片剂的辅料:
(1)稀释剂与吸收剂:淀粉、糊精、可压性淀粉、糖粉、乳糖、甘露醇、硫酸钙二水物、磷酸氢钙、其他。
(2)润湿剂与黏合剂:水、乙醇、淀粉浆、糖浆、胶浆类、微晶纤维素、纤维素衍生物。
(3)崩解剂:干燥淀粉、羧甲基淀粉钠(CMS-Na)、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泡腾崩解剂、崩解辅助剂。
(4)润滑剂:硬脂酸镁、滑石粉、聚乙二醇(PEG)、桂醇硫酸镁(钠)、微粉硅胶。
3.片剂的包衣目的:
①隔绝空气、避光、防潮②掩盖不良气味③控制药物在肠道定位释放④包缓控释制衣,改变释药速度⑤隔离配伍禁忌成分⑥改善外观。
4.片剂的质量要求:片剂外观、重量差异、崩解时限、融变时限、发泡量、分散均匀性、脆碎度、微生物限度、溶出度、释放度。
(十四)气雾剂
1.气雾剂与喷雾剂特点与分类
(1)特点:
①速效和定位作用②制剂稳定性高③给药剂量准确、副作用小④局部用药刺激性小
(2)气雾剂的分类:
①按用药途径,气雾剂可分为吸入气雾剂、非吸入气雾剂;
②按处方组成,气雾剂可分为二相气雾剂(气相和液相)和三相气雾剂(气相、液相或固相或液相)。
溶液型气雾剂属于二相气雾剂,乳浊液和混悬液属于三相气雾剂;
③按给药定量与否,气雾剂可分为定量气雾剂和非定量气雾剂。
吸入气雾剂:系指经口吸入沉积于肺部内的制剂,通常也被称为压力定量吸入剂。
揿压阀门定量释放活性物质。
鼻用气雾剂:系指经鼻吸入沉积于鼻腔的制剂。
揿压阀门定量释放活性物质。
(3)喷雾剂的分类:
①按内容物组成,喷雾剂可分为溶液型、乳状液型和混悬型喷雾剂;
②按用药途径可分为吸入喷雾剂、鼻用喷雾剂及用于皮肤、黏膜的非吸入喷雾剂;
③按给药定量与否,喷雾剂可分为定量喷雾剂和非定量喷雾剂。
2.吸入气雾剂与喷雾剂的吸收与影响因素:药物的脂溶性及分子大小、雾滴(粒)粒径大小。
3.气雾剂与喷雾剂的构成:
(1)气雾剂由药物与附加剂、抛射剂、耐压容器和阀门系统组成。
(2)喷雾剂由药物与附加剂、容器与手动泵构成。
4.气雾剂与喷雾剂的质量要求
(十五)胶剂、膜剂、涂膜剂剂、涂膜剂及其他传统剂型
1.胶剂、膜剂、涂膜剂特点与分类及辅料
2.其他传统剂型:锭剂、灸剂、线剂、熨剂、糕剂、丹剂、条剂、钉剂、棒剂。
(十六)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与制剂新技术
1.药物新型给药系统
(1)缓释、控释制剂的含义
①缓释制剂系指口服后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至少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的顺应性或疗效的制剂。
②控释制剂系指口服后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以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的制剂。
(2)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
①药物治疗作用持久、毒副作用小,用药次数显著减少。
②药物可缓慢地释放进入体内,血药浓度的“峰谷”波动小,可避免超过治疗血药浓度范围的毒副作用,又能保持在有效浓度治疗范围(治疗窗)之内以维持疗效。
(3)不宜制成缓释、控释制剂的药物
①生物半衰期(t1/2)很短(小于1小时)或很长(大于24小时)的药物;
②单服剂量很大(大于1g)的药物;
③药效剧烈、溶解度小、吸收无规律或吸收差或吸收易受影响的药物。
④需在肠道中特定部位主动吸收的药物。
(4)缓释制剂的类型: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膜控型缓释、控释制剂、缓释乳剂、注射用缓释制剂、缓释膜剂、渗透泵式控释制剂、胃滞留型缓释、控释制剂。
(5)靶向制剂的特点:靶向制剂可使药物浓集于或接近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提高疗效并显著降低对其他组织、器官及全身的毒副作用。
(3)靶向制剂的分类:
①根据靶向制剂释药情况分类
一级靶向制剂:系指进入靶部位的毛细血管床释药。
二级靶向制剂:系指进入靶部位的特殊细胞(如肿瘤细胞)释药,而不作用于正常细胞。
三级靶向制剂:系指作用于细胞内的一定部位释药。
②按靶向作用方式分类: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
2.中药制剂新技术
(1)环糊精包合技术及环糊精包合物的作用:
环糊精包合技术系指将药物分子包藏于环糊精分子空穴结构内形成环糊精包合物技术。
β-环糊精包合物的作用:①增加药物的稳定性;②增加药物的溶解度;③减少刺激性,掩盖不适气味。
④调节药物的释药速度。
⑤使液体药物粉末化而便于制剂。
(2)微型包囊技术的特点与应用:微型包囊技术的特点:药物微囊化后可提高稳定性,掩盖不良气味及口感,降低在胃肠道中的副作用,减少复方配伍禁忌,缓释或控释药物,改进某些药物的物理特性,如流动性、可压性,以及可将液体药物制成固体制剂。
(3)固体分散体的特点、类型:①达到不同的释药目的;②延缓药物的水解和氧化;③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和刺激性;④使液体药物固体化。
(十七)药物体内过程
1.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影响因素:
(1)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2)影响因素:①生理因素②药物因素③剂型因素④血脑屏障与血胎屏障:
2.药物动力学常用术语:药物转运的速度过程;隔室模型等。
3.常用的药物动力学参数:
①速率常数(k)②生物半衰期(t1/2)③表观分布容积(V)
④体内总清除率(TBCL)⑤生物利用速度(RBA)⑥生物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