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民法典散布他人的隐私会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民法典散布他⼈的隐私会承担什么法律责任个⼈的隐私是需要得到尊重的,侵犯个⼈隐私权是会受到惩罚的,那么散布他⼈隐私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呢?对于这个问题,店铺⼩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散布他⼈的隐私会承担什么法律责任隐私权受损害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侵权⼈承担侵权责任,具体内容如下: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隐私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款、⼗⽇以下拘留。
《民法典》第九百九⼗条【⼈格权定义】⼈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命权、⾝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
除前款规定的⼈格权外,⾃然⼈享有基于⼈⾝⾃由、⼈格尊严产⽣的其他⼈格权益。
第九百九⼗⼀条【民事主体的⼈格权不受侵害】民事主体的⼈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不得侵害。
第⼀千⼀百⼋⼗三条【精神损害赔偿】侵害⾃然⼈⼈⾝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因故意或者重⼤过失侵害⾃然⼈具有⼈⾝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第⼀百七⼗九条【承担民事责任的⽅式】承担民事责任的⽅式主要有:(⼀)停⽌侵害;(⼆)排除妨碍;(三)消除危险;(四)返还财产;(五)恢复原状;(六)修理、重作、更换;(七)继续履⾏;(⼋)赔偿损失;(九)⽀付违约⾦;(⼗)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本条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式,可以单独适⽤,也可以合并适⽤。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条规定有下列⾏为之⼀的,处5⽇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以上10⽇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隐私的。
侵犯别⼈隐私的可能会处进⾏拘留处罚,如果上诉到法院去,可能会让侵犯⼈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如果您对此依旧感到困惑,或者您还有什么相关法律问题需要解答,欢迎您到店铺进⼀步咨询。
民法典对个人隐私的规定
民法典对个人隐私的规定个人隐私是指个人私生活、个人信息和个人财产等事项,这些事项是个人自主权的重要体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个人隐私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
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在《民法典》中设置了多项规定,以下是对这些规定的详细介绍。
一、个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在《民法典》中,个人隐私权属于个人权利,由法律保护。
第二十二条规定:“民事权利的保护应当尊重和保障人的人格尊严和自主权”。
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公民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等不可侵犯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侵犯。
”通过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对个人的隐私权非常重视,将其列为不可侵犯的人格权之一。
二、个人信息保护个人信息是指可以识别个人身份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个人信息的泄露、盗用等问题越来越普遍,为此,《民法典》对个人信息进行了专门的保护。
第一百零七十五条规定:“个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经个人同意或者法律规定。
未经个人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
”此外,第一百零七十六条还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技术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毁损、丢失。
”这些规定为个人信息的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
三、个人财产保护个人财产也是个人权利的一部分,是人民群众合法财产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个人财产安全面临着不同形式的挑战和威胁。
为了保护公民的个人财产权益,《民法典》对个人财产保护作出了规定。
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公民因自己的过失侵害他人财产权益的,应当承担侵害责任。
没有过失或者过失责任已经减轻的,不需要承担侵害责任。
”同时,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非法侵入或者非法搜索。
”以上规定保障了公民的个人财产权益,让每个人都能够在合法的范围内享有自己的财产。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中的个人隐私日益受到侵犯。
为了保护公民的个人权益,各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法律规定,以防范和打击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家和地区关于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一、美国的隐私权法律规定美国是世界上隐私权保护最完备的国家之一,其法律体系包括了针对不同方面的隐私权保护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保护了公民的隐私权,禁止不合法的搜查和拘捕。
此外,美国还有《电子通信隐私法》、《个人信息保护与电脑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用于规范网络空间中的信息收集、存储和使用。
二、欧洲的隐私权法律规定欧洲各国在隐私权保护方面也具备较为严格的法律规定。
其中,欧洲人权公约第八条规定了个人的隐私权,强调了个人数据的保护。
此外,在欧洲,各国还分别制定了适用于本国法律体系的个人数据保护法,比如英国的《数据保护法》、德国的《隐私权与信息自主权保护法》等。
三、中国的隐私权法律规定在中国,《刑法》第253条规定了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属于侵犯隐私罪,并规定了最高刑罚。
此外,中国还有《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用于规范和保护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使用。
四、其他国家的隐私权法律规定除了上述几个国家,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都制定了相应的隐私权法律规定。
比如加拿大的《个人信息保护与电子文件法》、澳大利亚的《隐私法》、新加坡的《个人数据保护法》,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综上所述,针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各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保护和打击,以维护公民的个人权益。
在网络时代,我们应当加强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意识,并妥善处理个人信息,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隐私权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社会安全和公众利益的最大化。
2000字。
参考资料:1.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The Right to Privacy.2.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Justice. Privacy Laws and Regulations.3. European Parliament. Charter of Fundamental Rights.4. Information Commissioner's Office, UK. Data Protection Act 2018.5. Government of Canada.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and Electronic Documents Act.6. Government of Singapore. 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Act 2012.。
法律规定偷看别人隐私(3篇)
第1篇导语:在信息化时代,个人隐私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偷看别人隐私是违法行为。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偷看别人隐私的行为,探讨其法律责任及防范措施。
一、隐私权的法律地位1.隐私权的概念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自己的个人秘密和个人私生活进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隐私权包括个人生活秘密权、个人生活自由权、个人通信秘密权和个人隐私保护权等。
2.隐私权的法律地位我国《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这为隐私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此外,《民法典》第1032条也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二、偷看别人隐私的法律规定1.偷看别人隐私的定义偷看别人隐私,是指未经他人同意,以窃听、偷窥、偷拍等方式获取他人隐私信息的行为。
2.偷看别人隐私的法律规定(1)我国《刑法》第253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侵入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规定:“偷窥、偷拍、窃听他人隐私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3)我国《民法典》第1032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三、偷看别人隐私的法律责任1.刑事责任对于偷看别人隐私的行为,如果构成犯罪,将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253条的规定,偷窥、偷拍、窃听他人隐私的行为,可能被认定为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2.行政责任对于偷看别人隐私的行为,如果情节较轻,未构成犯罪,将承担行政责任。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可以对偷窥、偷拍、窃听他人隐私的行为进行处罚。
民法总则隐私权纠纷有哪些规定
民法总则隐私权纠纷有哪些规定在网络时代,由于我们使用电脑以及手机的频率很高,并且,在各大软件以及银行卡上都绑定了身份证、手机号、银行卡的账号。
所以,对于个人隐私问题,我们十分关注,尤其是泄露隐私问题的情况十分猖獗,打击隐私泄露的行为是十分重要的。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民法总则隐私权纠纷的规定,一起看一下吧。
在网络时代,由于我们使用电脑以及手机的频率很高,并且,在各大软件以及银行卡上都绑定了身份证、手机号、银行卡的账号。
所以,对于个人隐私问题,我们十分关注,尤其是泄露隐私问题的情况十分猖獗,打击隐私泄露的行为是十分重要的。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民法总则隐私权纠纷的规定,一起看一下吧。
一、民法总则在人的权利保护方面有哪些创新1、在法律结构上更加突出了对民事权利的保护。
1986年颁布施行的《民法通则》把民事权利放在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之后,在民事权利一章中,把人身权放到财产权、债权、知识产权之后。
《民法总则》在立法时调整了顺序,把民事权利放到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的前面,而且把人身权放在财产权、知识产权的前面。
这不仅仅是顺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立法理念的改变,突出了人是第一位的,人身权高于财产权,对人的终极关怀的立法理念。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充分证明,人是第一位的,再发达的经济、再多的财产,没有人都是没用的。
过去拜金主义、守财奴的思潮和现象,已经被大多数国人所摈弃。
近年来兴起的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思想和理念,通过各种形式在中国大地上广泛传播,足以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在经历了从贫穷到富裕后的理性回归和人文复兴。
全国人大正是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唤,树立先进的立法理念,调整法律结构,让《民法总则》起到应有的引领示范作用。
2、扩大了权利保护的范围。
《民法通则》在第一章基本原则中没有涉及民事权利,是个遗憾。
《民法总则》吸取教训,把民事权利旗帜鲜明地规定在第一章基本规定中,起到了提纲挈领作用。
第3条规定:“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偷拍女人隐私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摄像头、手机等设备的普及,偷拍行为日益猖獗。
其中,偷拍女性隐私的行为更是令人愤慨。
在我国,偷拍女性隐私不仅道德层面受到谴责,更是触犯了法律。
本文将探讨偷拍女性隐私的法律后果,以期提高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二、偷拍女性隐私的定义偷拍女性隐私,是指未经女性同意,擅自使用摄像头、手机等设备拍摄女性私密部位或敏感场景的行为。
这种行为侵犯了女性的隐私权、肖像权等合法权益。
三、偷拍女性隐私的法律后果1.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偷拍他人隐私,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如果偷拍女性隐私,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侵犯他人隐私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如果偷拍女性隐私,给女性造成精神损害的,受害者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
3.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偷窥、偷拍他人隐私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如果偷拍女性隐私,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4.名誉权、肖像权等权利的保护偷拍女性隐私,不仅侵犯了女性的隐私权,还可能侵犯其名誉权、肖像权等权利。
受害者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四、案例分析某地发生了一起偷拍女性隐私案件。
犯罪嫌疑人王某利用手机偷拍一名女性在卫生间内的隐私部位,并将视频上传至网络。
该视频迅速传播,引发公愤。
警方迅速介入调查,将王某抓获。
经审理,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侵犯他人隐私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一年,并赔偿受害者精神损害赔偿金。
五、结语偷拍女性隐私的行为,不仅是对女性尊严的践踏,更是对法律的挑战。
我国法律对此类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对侵权人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处罚。
我们应当提高法律意识,共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女性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
个人隐私权相关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引言个人隐私权是指个人享有的对其个人信息、私人生活以及个人身份的自主保护权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个人隐私权日益受到重视。
我国法律体系对个人隐私权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宪法、民法、刑法、网络安全法等多个法律文件中。
本文将对我国个人隐私权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宪法层面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最高的法律,对个人隐私权进行了原则性规定。
第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39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40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这些规定为个人隐私权的保护提供了宪法依据。
二、民法层面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民事法律的基础,对个人隐私权进行了详细规定。
第一编总则:第一百一十条:民事主体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第一百一十一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第二编人身权:第九百九十条: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过度处理个人信息,并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其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损毁、篡改等。
第九百九十一条:个人信息处理者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第九百九十二条:个人信息处理者违反本法规定,侵害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三、刑法层面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行为进行了刑事处罚的规定。
第二百五十三条: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隐私权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对其个人信息、私生活、名誉、荣誉等不受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权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个人隐私权的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保障公民的隐私权不受侵犯。
本文将从隐私权的定义、法律依据、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隐私权的定义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对其个人信息、私生活、名誉、荣誉等不受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权利。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 个人信息保护权:公民有权对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进行保密,他人未经本人同意不得收集、使用、泄露。
2. 私生活保护权:公民有权对自己的生活、工作、社交等私生活领域进行保密,他人未经本人同意不得非法侵扰。
3. 名誉权保护权:公民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他人不得捏造事实、散布谣言、诽谤他人,损害其名誉。
4. 荣誉权保护权:公民有权维护自己的荣誉,他人不得侮辱、诽谤、诬告陷害,损害其荣誉。
三、隐私权的法律依据1. 宪法:我国《宪法》第四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2. 侵权责任法: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侵害他人隐私权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 个人信息保护法: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收集、使用、存储、传输、公开等环节进行了规定,明确了个人信息主体的权利和保护义务。
4. 网络安全法:我国《网络安全法》对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进行了规定,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和责任。
5.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如《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也涉及隐私权的保护。
四、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责任1. 民事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偷拍偷录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摄像和录音设备越来越普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依赖这些设备。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偷拍偷录现象的增多,这不仅侵犯了个人隐私,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法律问题。
本文将从偷拍偷录的定义、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案例分析以及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偷拍偷录的定义偷拍偷录是指未经他人同意,以隐蔽、秘密的方式,擅自拍摄他人肖像、录音他人声音或视频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还可能涉及其他法律问题。
三、我国相关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规定:“偷窥、偷拍、窃听、窃录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三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偷窥、偷拍、窃听、窃录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偷窥、偷拍、窃听、窃录他人,情节严重的;(二)偷窥、偷拍、窃听、窃录他人,情节较轻,但造成他人名誉、隐私等权益损害的。
”四、案例分析1. 案例一:偷拍女生宿舍某高校男生偷拍女生宿舍,并将视频上传至网络,导致多名女生名誉受损。
此案中,偷拍者因侵犯他人隐私权,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案例二:偷拍公交车乘客某公交车司机偷拍乘客,并将视频上传至网络。
侵犯个人隐私赔偿标准
侵犯个人隐私赔偿标准
1. 违法所得赔偿,如果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导致了侵权人获得
了不当利益,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返还所得,这部分赔偿是为
了消除侵权行为所带来的不当利益。
2. 经济损失赔偿,如果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导致了被侵权人的
经济损失,比如因隐私泄露导致的财产损失,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
权人承担经济赔偿责任,赔偿被侵权人的实际经济损失。
3. 精神损害赔偿,侵犯个人隐私可能给被侵权人造成精神上的
痛苦和折磨,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赔
偿被侵权人的精神损害。
4. 名誉权、人格权赔偿,如果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涉及到侵犯
被侵权人的名誉权、人格权,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名誉权、人格权赔偿责任,赔偿被侵权人的名誉权、人格权受到的侵害。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对于侵犯个人隐私的赔
偿标准和具体计算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具体的赔偿标准需要根据当
地的法律法规来确定。
当然,赔偿标准的确定也需要考虑到侵权行为的具体情况、侵权行为的后果以及被侵权人的诉求等因素。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我们都知道,每个公民的隐私都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现实中,隐私往往也就是当事人最为重要、也是最为看重的部分。
不少人为了利益不惜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那么大家知道侵犯隐私权的法律条文都有哪些吗?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行为具体包括哪些吗?今天,律伴网小编将在下文中对这个问题作出详细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1、《宪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2、《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人格权就包括隐私权】3、《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4、《侵权责任法》第二条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第三条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注:目前盛行的网络“人肉搜索”,也会造成侵权。
法律中指出:“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而民事权益则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和隐私权等权利。
“人肉搜索”中,难免会涉及到当事人照片、阅历等内容,其间不乏个人隐私,网络公开之后又常为当事人带来负面影响。
】第六十二条【患者的隐私权】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保密。
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5、《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
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
偷窥别人隐私法律适用(2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隐私保护意识日益增强。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偷窥他人隐私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日益重视,对于偷窥他人隐私的行为,适用相应的法律规定进行处罚。
本文将从偷窥他人隐私的法律适用角度进行分析。
一、偷窥他人隐私的定义偷窥他人隐私,是指未经他人同意,擅自侵入他人生活空间、查阅他人私人文件、偷拍他人私生活等行为,使他人隐私受到侵害。
二、偷窥他人隐私的法律适用1. 侵犯隐私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的规定,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
偷窥他人隐私的行为,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侵犯肖像权在偷窥他人隐私的过程中,若涉及侵犯他人肖像权,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八条的规定。
该条规定,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属于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3. 侵犯名誉权若偷窥他人隐私的行为导致他人名誉受损,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的规定。
该条规定,捏造、歪曲事实,损害他人名誉,属于侵犯名誉权的行为。
4.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在偷窥他人隐私的过程中,若涉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
该条规定,未经个人信息主体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
5.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侵犯他人隐私,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偷窥他人隐私的行为,若符合刑法规定的构成要件,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 民事责任对于偷窥他人隐私的行为,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的规定,侵权人应当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三、偷窥他人隐私的防范措施1.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隐私保护公民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对于个人隐私加强保护,如设置密码、保管好私人文件等。
隐私权相关法律及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隐私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保护个人不受非法侵扰、干涉、公开、披露的权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隐私权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我国隐私权相关法律及案例,以期为读者提供参考。
二、隐私权相关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3.《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网络信息保护,防止网络信息泄露、篡改、损毁,防止他人非法获取、利用网络信息。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存储的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三、隐私权相关案例1.案例一:张某诉某科技公司侵犯隐私权案案情简介:张某在某科技公司任职期间,该公司未经其同意,将其个人信息用于广告宣传,导致张某隐私权受到侵害。
判决结果:法院认为,某科技公司未经张某同意,将其个人信息用于广告宣传,侵犯了张某的隐私权,判决某科技公司赔偿张某精神损害抚慰金。
2.案例二:李某诉某医院泄露患者隐私案案情简介:李某在某医院就诊期间,其病历信息被泄露,导致李某隐私权受到侵害。
判决结果:法院认为,某医院泄露患者病历信息,侵犯了李某的隐私权,判决某医院赔偿李某精神损害抚慰金。
3.案例三:王某诉某网站侵犯隐私权案案情简介:王某在某网站注册账号后,发现其个人信息被用于发送垃圾邮件,导致王某隐私权受到侵害。
判决结果:法院认为,某网站未经王某同意,将其个人信息用于发送垃圾邮件,侵犯了王某的隐私权,判决某网站赔偿王某精神损害抚慰金。
四、结论隐私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
了解个人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定
了解个人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定个人隐私权是每个人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也是现代社会法律保护的对象之一。
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个人隐私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威胁。
因此,各国法律都对个人隐私权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定和保护。
本文将就个人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定进行介绍。
一、法律定位个人隐私权在各国法律中都有明确的法律定位和保护规定。
例如,在中国,个人隐私权是宪法所保障的基本权利之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财产不受侵犯。
盗窃、抢劫、拐卖、走私国家禁止的物品、侮辱、诽谤他人、侵犯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以及其他非法侵犯公民人身、财产权益的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该条款明确规定了公民的人身权不受侵犯,其中包括个人隐私权的保护。
二、个人信息的保护个人信息的保护是个人隐私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各国的法律规定了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原则。
例如,在欧洲,有一项名为《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法规,该法规规定了个人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必须取得个人的明确同意,并对个人信息的安全和保护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也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提出了明确规定。
根据该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网络运营者、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丢失收集的个人信息,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
”三、视频监控与个人隐私权的平衡随着视频监控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共场所的监控设备越来越多。
这种情况引发了个人隐私权和公共安全之间的平衡问题。
在各国法律中,对于视频监控设备的使用都有明确的规定。
以英国为例,《英国数据保护法》规定,使用视频监控设备的组织必须遵守一系列法律要求,包括必须为监控区域的人员提供明确而透明的通知,以及确保视频监控设备被合法使用且不侵犯个人隐私权。
四、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个人隐私保护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给个人隐私权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各国法律中,对于互联网公司和社交媒体平台的个人信息收集和保护规定非常严格。
关于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关于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隐私权法律对个人的财产、机密性信息、公民的个人属性、企业的商业秘密等进行了全面管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法律,它明确规定了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和国家机关的隐私权。
宪法规定,公民的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未经当事人同意,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收集、使用他们的个人信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侵犯他们的个人隐私及个人信息。
二、特别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九章《律师要守的秘密》规定,律师作为受雇服务的专业人员,要求其在接受委托任务时,保护有关客户的个人隐私及两方的业务机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对保险的合同、事故处理、保险准备和费率讨论严格保密,防止保险单位或他人蓄意泄露保险事宜和客户的个人隐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保健法》第三条规定,提供和使用医疗信息应当遵守秘密原则。
各级医院、医疗机构应当实施严格的数据完整性安全措施,防止对病人信息被滥用和泄露。
三、部门规定根据《电信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和《互联网公司隐私保护规定》,电信企业、互联网公司等必须在其服务系统中保护客户的个人隐私,具体措施包括:严格要求客户提供注册信息,使用加密保护等技术措施保护客户隐私。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信息保密条例》和《卫生保健信息保密办法》均规定社会保险和卫生保健信息的保密要求。
四、政策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安全管理规定》,国家机关和工商企业要实施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保护客户的个人信息和政府机构的机密信息,研究和推行实施措施,以确保信息安全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保护客户隐私。
《国家情报管理办法》等法规规定,未经批准不得泄露国家重要情报及其它有关个人隐私信息,任何机构不得擅自收集、贩卖、泄露个人隐私信息。
以上就是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为了维护人们的隐私权,各单位都要防止和纠正蓄意的、意外的、过失的违反机密性的行为,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保护所有公民的隐私权。
刑法与侵犯个人隐私保护个人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刑法与侵犯个人隐私保护个人隐私权的法律规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个人隐私保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却也面临着被他人侵犯个人隐私的风险。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权,刑法中也对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做出了相应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从刑法角度探讨个人隐私保护的法律规定。
一、个人隐私权的基本概念和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是指个人在生活中不愿意被他人知晓的个人信息和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姓名、年龄、住址、通信记录等。
个人隐私权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其中刑法作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法律工具,也为侵犯个人隐私行为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刑法第253条,违反个人隐私权的侵犯行为被认定为非法侵入住宅罪。
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行为主要包括非法获取他人隐私信息、非法传阅他人隐私信息等。
此外,根据刑法第253-1条,制造、散布个人隐私信息的罪名也是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
二、刑法中明确规定的涉及侵犯个人隐私的犯罪行为1. 非法侵入住宅罪根据刑法第125条,非法侵入住宅罪是指未经许可就进入他人住宅或者其它居住场所的行为。
该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居住隐私,严重影响了个人的人身安全和人身自由。
对于此类行为,刑法规定了相应的刑罚,并根据情节的轻重划分了三个不同的犯罪档次。
2. 非法获取他人隐私信息罪根据刑法第253条规定,非法获取他人隐私信息罪指的是通过非法盗窃、窃取、非法获得等手段,获取他人的隐私信息。
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刑法对此类行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后果。
3. 非法传阅他人隐私信息罪根据刑法第253条规定,非法传阅他人隐私信息罪是指将他人的隐私信息传阅给他人,侵犯他人的个人隐私权。
例如,在社交媒体上无故公开他人的个人信息,或者将他人隐私信息传给他人,都构成了非法传阅他人隐私信息的犯罪行为。
三、对侵犯个人隐私行为的法律救济为了使个人隐私权得到更好的保护,刑法对侵犯个人隐私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救济措施。
侵犯隐私权罪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隐私权的保护日益受到关注。
在我国,侵犯隐私权罪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形式,其法律规定尚处于探索阶段。
本文将从侵犯隐私权罪的定义、构成要件、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二、侵犯隐私权罪的定义侵犯隐私权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规定,侵害他人隐私权,情节严重的行为。
隐私权是指个人享有的不受他人侵犯、干预的私人生活秘密,包括个人身份信息、家庭状况、通信内容、个人行踪等。
三、侵犯隐私权罪的构成要件1.客体要件: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
2.客观要件: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具有以下特点:(1)违法性:侵犯隐私权的行为违反了国家法律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
(2)侵害性: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对他人隐私造成了侵害,使他人的隐私权受到损害。
(3)情节严重:侵犯隐私权的行为情节严重,具有社会危害性。
3.主体要件:侵犯隐私权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主观要件:侵犯隐私权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仍故意为之。
四、侵犯隐私权罪的法律责任1.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侵犯他人隐私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五条,侵犯他人隐私权,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侵权人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3.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侵犯他人隐私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吊销相关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五、侵犯隐私权罪的预防与治理1.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针对侵犯隐私权罪的新特点,我国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明确侵犯隐私权罪的定义、构成要件、法律责任等。
侵犯患者隐私犯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患者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患者隐私是指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因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所涉及的个人信息、健康状况等秘密。
患者隐私权是患者基本人权之一,我国《宪法》、《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保护患者隐私权作出了明确规定。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侵犯患者隐私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本文旨在探讨侵犯患者隐私犯罪的法律法规,以期提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保护患者隐私的重视。
二、侵犯患者隐私犯罪的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侵犯他人隐私,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因下列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一)违反法律规定,侵犯他人隐私;(二)违反法律规定,泄露他人隐私;”3.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尊重患者隐私,保守患者秘密。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尊重患者隐私,保守患者秘密。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护士在执业活动中,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尊重患者隐私,保守患者秘密。
”三、侵犯患者隐私犯罪的表现形式1. 泄露患者隐私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经患者同意,擅自向他人泄露患者个人信息、健康状况等隐私。
2. 非法收集患者隐私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非法收集患者个人信息、健康状况等隐私,用于不正当目的。
3. 伪造、篡改患者病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伪造、篡改患者病历,造成患者隐私泄露。
侵犯隐私权判多少年(刑法关于侵犯个人隐私罪量刑标准)
侵犯隐私权判多少年(刑法关于侵犯个人隐私罪量刑标准)侵犯隐私权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尊严和自由。
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包括拍摄、录像、公开他人隐私等,这些行为不仅会造成名誉损失,还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
因此,我国刑法对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制定了一系列的量刑标准。
侵犯个人隐私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欺骗或其他手段获取他人的秘密或者侵入他人住宅、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侵入他人个人信息系统或者其他方式侵犯他人个人隐私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侵犯个人隐私罪的最高刑罚是有期徒刑七年。
那么,根据具体情况,侵犯个人隐私罪的量刑究竟该如何判断呢?首先,必须考虑到犯罪的性质和情节。
如果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仅涉及到个人隐私的保护,而且没有造成实质性的损害,那么量刑应该是较轻的。
但如果侵犯的隐私涉及到他人财产权和人身安全等方面,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那么量刑就应该比较重。
其次,需要考虑到犯罪的转化和后果。
如果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转化为贩卖信息、勒索、敲诈或其他犯罪行为,造成了更大的损害和危害,那么量刑也要加重。
同时,如果受害人因此遭受了经济上和心理上的严重创伤,对其生活、工作和家庭造成巨大的影响,那么量刑也会相应地增加。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犯罪人的主观动机和犯罪手段。
如果犯罪人的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是出于个人好奇或其他非恶意的动机,而且犯罪手段比较简单,那么量刑应该偏轻。
但如果犯罪人的行为是出于故意或恶意的动机,而且采用了高科技手段或其他危害性较大的手段,那么量刑就应该偏重。
最后,要考虑到犯罪人是否有自首和悔罪情节。
如果犯罪人在犯罪前能够自行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并且能够积极表现出对自己罪行的悔过之心,那么在量刑时可以适当减轻刑罚。
同时,如果犯罪人能够赔偿受害人的损失,补救受害人受到的伤害,那么也可以在量刑时予以考虑。
总之,侵犯个人隐私罪量刑时需要综合考虑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主观动机和犯罪手段以及犯罪人的悔罪情节等多个因素。
侵犯个人隐私怎么判(严重侵犯个人隐私怎么判)
侵犯个人隐私怎么判(严重侵犯个人隐私怎么判)1、侵犯他人隐私一般具体看严重程度定罪。
侵犯他人隐私权,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在中国大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五条规定,情节严重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法律主观:侵犯个人隐私行为属于民事侵权,不涉嫌犯罪的情况下适用治安处罚。
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4、泄露别人隐私的判三年。
具体如下: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5、一般的侵犯隐私权的行为是作为民事侵权案件进行外理的不需要判刑,但如果是一些特殊情况或者造成了严重后果的话,有可能迫突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侵犯他人隐私罪怎么判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依照法律规定将会对其处于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如果侵犯隐私罪情节严重的话,将会依法处以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且可以处罚500元以下罚款。
泄露别人隐私的判三年。
具体如下: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主观:侵犯他人隐私的,一般不会构成犯罪,但是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如果侵犯的是个人隐私,则根据侵权情节轻重判罚不同。
具体判决需要根据案情、证据、法律规定等多方面考虑。
侵犯他人隐私权,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小编希望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是一种侵权行为,此时侵权人需要对受害者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而这责任主要就是民事责任。
同时,我国关于侵犯隐私权也是进行了很多规定,制定了不少法律法规的。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一、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采取变通的方法,规定对侵害他人隐私权,造成名誉权损害的,认定为侵害名誉权,追究民事责任。
其第140条规定:“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这是最高司法机关对于公民隐私权保护的第一次司法解释。
二、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重申这一原则。
该《解答》第七条第三款规定:“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这一司法解释继续沿用1988年司法解释的原则,对隐私权仍然采用间接保护的方式。
三、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两部法律中,对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妇女的隐私权,都作了明文规定。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
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妇女的名誉权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禁止用侮辱、诽谤、宣扬隐私等方式损害妇女的名誉和人格。
”在《残疾人保障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都设置了保护残疾人、消费者和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条文,在这些关于合法权益保护的条文中,都包含隐私权保护的内容。
四、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都规定了对隐私权保护的条文。
1979年《刑事诉讼法》、1982年的《民事诉讼法(试行)》,都规定对涉及隐私(阴私)内容的案件不公开审理,这同样是对隐私权的保护。
在新修改的这两部法律中,同样强调了这样的原则。
除此之外,2002年12月23日,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首次提请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
在这部草案里也提到了自然人享有隐私权,即:
1、隐私权的范围包括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
2、禁止以窥视、窃听、刺探、披露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
3、自然人的住宅不受侵扰。
自然人的生活安宁受法律保护。
4、自然人、法人的通讯秘密受法律保护。
禁止以开拆他人信件等方式侵害自然人或法人的通讯秘密。
5、收集、储存、公布涉及自然人的隐私资料,应当征得本人同意,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