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县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工作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XX市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依据《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导则(征求意见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征求意见稿)》,全面推进我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以“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为遵循,以“东有龙井·西有XX”品牌形象为统揽,按照“全域景观化、景区内外一体化、市场秩序规范化、旅游服务精细化”要求,融合“景区上级、宾馆上星、精品上线”的发展目标,建设全景XX,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构建“全景式打造、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全季节体验”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做靓“禅茶瑜伽·养生XX”旅游名片,努力把XX打造成为全国知名茶旅一体休闲区。
二、工作目标
以全域旅游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产业集聚和融合发展为动力,以满足大众化、多样化需求为导向,以景区提质升级为基础,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建立健全综合的旅游管理体制,建设全面的旅游公共服务,建立融合的、开放的旅游产业体系。
推动旅游引领的多规合一、完善共建共享的利益机制。
努力提升“东有龙井·西有XX”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力争如期达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条件,确保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验收。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党政主导”体制机制持续发力。
一是深化党政主要领导抓旅游的领导机制,加强综合协调和统筹旅游产业发展的职能,把强化党委、政府对旅游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
成立旅游规划委员会,建立健全适应XX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多规融合机制督查考核机制。
二是充分发挥县文体旅游局职能作用,加强旅游资源开发监管、涉旅项目审查,强化全旅游行业指导,利用好县凤逸旅投公司对接社会资本及市场主体的纽带作用,为景区景点开发建设融资、引资助力增效。
三是深化全域旅游改革创新,从旅游市场监管、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产业促进、产品旅游开发、旅游管理体制和基础制度方面推进综合改革,继续深化茶海之心景区管委会改革实验,为全县景区景点建设与管理探路破题,激发旅游发展活力。
(二)深化“东有龙井·西有XX”品牌形象。
以省委对XX定位为重要遵循,以“东有龙井·西有XX”统揽XX旅游形象宣传,从产业升级、形象包装、品牌塑造、文化创新等方面做文章,引领XX全域旅游快速发展。
继续深化“东有龙井·西有XX”品牌内涵,通过品牌共建、节庆会展、文化交流、商务活动等方式,搭建东西合壁、龙凤联姻、抱团借力的宣传推广平台。
加强与西湖区全面合作,推进“东有龙井·西有XX”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实现面向黔中、融入成渝、连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格局,全面展示XX锌硒茶独特魅力和精品旅游景区景点。
(三)加强规划执行与一二三产业发展有效融合。
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普查成果,突出旅游规划引领作用,编制《XX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融合,围绕“一城一心两翼两区”进行空间布局。
以县城规划区为核心,突出旅游集聚功能,规划建设旅游要素齐全、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县旅游集聚中心;以茶海之心为重点,突出锌硒茶特色,按照《茶海之心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彰显“禅茶养生”为特色的“茶旅一体”个性,突破基础与服务环境,全面提升景观品位,打造国家旅游度假区;以太极生态文化园为南翼,突出太极文化,按照《太
极生态文化园旅游总体规划》,彰显“农旅一体”特色和美丽乡村、奇特山水风貌,立足地质地貌、秀美丘陵、农业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发展山地特色旅游,打造XX南部旅游新区;以玛瑙山景区为北翼,突出古夷州文化,充分挖掘玛瑙山古军事文化、民俗民间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结合官田古寨风貌,加快凤务公路建设,推进玛瑙山古军事营盘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规划建设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新区;以九道拐片区至中华山一线为东区,突出“近山亲水”,依托九道拐片区、中华山沿线资源,按照《六池河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水上运动、佛教文化及休闲娱乐旅游度假区;以万佛峡谷为主,进化响水岩古银杏群、蜂岩仁孝文化长廊为辅的东南区,突出“神秘和险奇”,规划建设峡谷探险、户外体育运动、乌江画廊观光旅游。
(四)核心引领梯次推进景区(景点)建设。
集中力量打造茶海之心景区,建设集温泉小镇、茶心谷文化主题酒店、观光索道、茶园栈道骑行道电瓶车道、度假营地、民俗风情街、过境公路改道、景区连接高速的快捷通道、标识标牌、垃圾污水处理等,把长碛古寨融入茶海之心进行高品位策划规划,深度展示古寨风情风貌、山水奇观、花海创意,为茶海之心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增色添彩。
同步推进太极生态文化园建设,对九龙生态农业园进行包装打造,提升改造知青茶山、开发太极洞景区、改建永兴高速至烟草园区旅游公路等,打造XX南部旅游新区。
完善茶海之心休闲业态和产品开发,申报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
玛瑙山围绕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标准,整体规划,划定红线、蓝线和绿线,建立核心保护区、过渡建设区和整体包装开发区,力争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创建名录。
九道拐、万佛峡谷围绕资源特色优势,做好前期规划和项目策划,通过招商引进市场主体进行整体开发。
落实全市“湄凤余”片区东部崛起规划,强化区域联动,深化战略合作,以比肩瑞士的眼光规划大景观,建设大环线,形成大产业,使XX成为XX东部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五)建设县城旅游中心区打造特色旅游集镇和村寨。
提升县城旅游中心集聚功能,稳步推进龙潭河湿地公园建设,提升改造县城高速路口,加快游客集散中心、夜郎古甸大酒店建设,保障君德大酒店正常运营。
从规划设计、棚户区改造、河道水系、景观打造、文化包装、旅游休闲、游购娱乐、功能布局上下功夫,建设和展现XX新的城市形象和名片。
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立足各地文化和自然资源,打造主题突出、特色各异的魅力集镇。
聚力建设永安“中华茶旅第一镇”,重点打造古韵琊川、秀美进化、古镇绥阳、人文新建、仁孝蜂岩等“旅游特色城镇”。
加大对传统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保护力度,加快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大行动,打造一批村容整洁、风情自然、记得住乡愁的“风情村寨”。
按照景观化、市场化要求,提升杭瑞高速、鄢松线、凤务线等新农村示范带建设。
(六)实施旅游利益连接精准扶贫。
围绕《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规划》,制定XX旅游精准扶贫措施,支持适合开展旅游扶贫的28个特色村寨利用人文历史、民风民俗和自然旅游资源,开设精品客栈,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旅游业就地脱贫致富。
开展旅游智力扶贫计划,争取旅游政策资金,实施贫困户子女免费进入旅游职业院校学习旅游专业,掌握旅游从业技能,资助其进入旅游行业实现转移就业。
开发贫困地区特色旅游产品和民俗民间工艺品,拓宽旅游扶贫渠道,增加旅游扶贫造血功能,促进贫困地区同步小康进程。
(七)构建全域旅游交通体系。
加快全县交通建设五年专项规划的实施,尽快形成快进慢游的交通体系。
完成杭瑞高速、326国道XX段、永安大道、凤务公路景观美化工程。
力争启动鄢松线永安大道与道瓮高速路联接线建设。
推进省道、县道、景区道路景观美化,使每条道路都成为生态通道、彩色走廊、文化长廊。
加快中国茶海湄凤余旅游大环线公路建设。
将“一城一心两翼两区”区域内连接景区(点)公路和旅游环线公路建设优先纳入交通规划并组织实施。
积极争取湄石、南务高速在县内增设互通,规划建设XX—石阡(XX段)、XX —王寨二级公路。
依托乌江航运和《XX乌江旅游带总体规划》,将万佛峡谷、中华山、六池河作为连接乌江旅游开发的纽带,建设具有旅游服务功能的河闪渡、坪头溪码头,形成方便快捷、功能完善的旅游交通网络。
(八)创新旅游产品和开发全域旅游精品线路。
加快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体育运动、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与旅游活动有机融合。
以山地运动、健康养生、茶文化为主题,策划山地自行车骑行、马拉松等体育赛事,举办瑜珈、太极养生等健康大会,开展花开长碛、祭茶大典、茶文化节等文化节会活动,形成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节会赛事品牌,助力XX全域旅游发展。
加大旅游产品包装开发力度,着力开发生态旅游、康体旅游、温泉度假旅游、农业观光及农事体验旅游、探险旅游、文化创意旅游、水上游乐、山地户外等旅游产品。
依托高效农业园区,建设旅游景区+产业园区+生活社区,实现景区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景观化。
开展旅游区域合作,优化旅游线路设置,打造无障碍旅游。
县域内重点打造“太极生态文化园—玛瑙山—长碛古寨—茶海之心旅游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十大精品线路,增强与周边知名旅游景区合作,把XX旅游融入重庆—梵净山—凤凰古城、重庆—武隆—黔东南等精品旅游线路。
(九)培育城乡生态环境。
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牢固树立绿色、生态、低碳、环保理念,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目标,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完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控制农村面源污染。
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加快河流综合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大气水质监测,改善城乡生产生活环境,保障天蓝地绿水清气净,为绿色发展筑牢生态屏障。
实施添彩工程,推进城乡环境景观化、色彩化、意境化,重点抓好杭瑞高速、326国道、凤务公路、鄢松公路、永安大道和乡镇集镇、主要河流两岸绿化美化,实现城乡交通、景区道路、街道院落、古寨村落、山体丘陵、茶园果林、景区景
点全覆盖,形成四季有花、色彩斑斓、层林尽染的全景域旅游格局。
(十)优化全域旅游配套设施。
加快推进县城规划区内星级酒店、游客集散中心和核心景区特色茶庄、精品客栈、花园式酒店建设进程。
采取政企合作、财政奖补、招标管理等方式,逐步在核心旅游景区建设游客服务中心。
以企业为主体,结合政府奖励补助,实施厕所革命,合理布局A级旅游厕所,完善旅游景区生态停车场、旅游栈道步道、休闲长廊、自驾游基地、自行车通道、旅游公路标识标牌、医疗救援、环卫设施等配套设施,保障游客旅程畅通舒适。
(十一)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推动农业、工业与旅游商品开发融合发展,依托茶叶、大米、莲藕、金银花、畜禽、大鲵以及荞麦制品等优势产品加工项目,深度开发特色食品、茶酒系列健康饮品和美容保健用品等旅游商品。
利用XX传统工艺和各民族生活习俗,开发竹编工艺品、民族民俗用品等旅游商品。
利用植物多样化优势,培育根雕、花卉、盆景等旅游商品。
继续开展“XX十大旅游商品”评选活动,促进旅游商品不断创新升级,通过旅游商品的深度开发,提高旅游产品附加值,延伸旅游产业链,扩张产业规模,提升农业,带动农村,致富农民。
(十二)加大宣传营销力度。
统一宣传口径,统一景区解说文本,积极推介XX乡土风情和旅游产品。
在周边重要机场、高速公路沿线、高铁车站及公交车、出租车上设置“东有龙井·西有XX”广告牌,重点宣传“东有龙井·西有XX”旅游品牌形象。
充分运用微博、微信、旅游网等新媒体,大力实施“十个一”旅游宣传营销工程,即叫响一个“东有龙井·西有XX”品牌,塑造XX新形象;制作一部旅游形象宣传片,展示XX新面貌;唱响一首脍炙人口的茶乡主题歌,唱出XX好愿景;包装一场旅游文艺演出,描述XX美丽传说;编排一台茶乡印象歌舞剧,反映XX好风情;拍摄一批微电影、影视剧,讲好XX好故事;注册一批旅游商标,保护知识产权;承办一届茶文化节,提升锌硒茶对外知名度;创作一套旅游丛书(图册),积淀XX文化旅游内涵;开发一桌锌硒特色茶宴,包装有机美食,推介
舌尖上的XX。
积极宣传“锌硒茶乡·醉美XX”“生命的起源、心灵的故乡、养生的天堂”“禅茶瑜伽、养生XX”等旅游名片,不断深化“东有龙井·西有XX”品牌形象内涵。
支持旅游企业开展各种旅游推介、商品展销活动,扩大影响面,增强影响力。
加强与省内外知名旅行社的合作,鼓励其在目标客源地设立营销中心,开发和拓展客源市场。
(十三)全面推进智慧旅游。
利用省、市发展大数据产业契机,整合交通、公安、旅游、通讯等资源,建设涉旅数据信息共享平台。
积极融入省、市智慧旅游平台,开发手机旅游APP,便捷旅游者入凤自助旅游。
加快实施茶海之心景区智慧旅游项目,同步做好全县智慧旅游发展规划。
逐步实现旅游景区、星级饭店、购物中心等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
建立“东有龙井·西有XX”旅游网站,推进与阿里巴巴、携程、途牛等电商平台的深度合作,大力实施互联网+旅游+特色商品行动计划。
(十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普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XX“道德讲堂”品牌,深入推进“五大环境整治”攻坚战,持久开展“多彩XX·文明行动”,传播文明风尚,增强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塑造XX良好对外形象。
加强旅游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贯彻落实《旅游法》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培训提升涉旅行业服务水平,强化旅游安全设施建设和行业监管,建立旅游投诉处置和旅游救援反应机制,实现旅游规范化、法治化管理。
加快推进国家旅游标准化创建工作,成功创建一批国家级旅游休闲品牌。
发挥旅游行业协会自律和约束管理机制,督促旅游企业诚信经营,促进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保障措施
(十五)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相关县领导任副主任、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XX县全域旅游发展委员会,统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和市场营销等工作。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XX
全域旅游发展重大问题,形成旅发委统揽、部门协同、县乡联动、社会参与的发展机制。
(十六)深化市场运作。
成立旅游协会,培育旅游中介,对普查中具有开发价值的优质旅游资源,按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逐级报批,以特许经营、转让、承包、参股等方式,引进大型旅游企业投资我县旅游业,推进景区经营管理市场化、资本化、企业化。
对传统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森林公园等公益类旅游项目,充分发挥县旅投公司职能,整合旅游资源资产,理顺权属关系,统筹旅游项目开发,进行多元化投资。
(十七)突出旅游招商。
做好项目前期策划包装工作,加快旅游项目库建设。
在核心景区推出旅游地产、生态湿地公园、温泉疗养、汽车露营、户外探险等具有特色和优势的旅游项目,实现精准招商,开发旅游精品项目。
制定招商激励政策,鼓励民间和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
制定旅游项目PPP融资操作指南和项目库,把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列入PPP项目开发计划。
制定旅游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并提供精准的基础配套、项目调度等服务工作。
(十八)保障项目用地。
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将列入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项目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对重点旅游景区和文化旅游产业的用地优先予以保障。
鼓励和支持利用荒山荒坡、森林、滩涂等未利用地发展旅游项目。
加强景区项目和农村建房用地监管,避免批而未建、乱批乱建现象,严厉打击景区及公路沿线“两违”建筑。
(十九)出台激励政策。
出台支持全域旅游发展相关补助政策,完善酒店、茶庄、汽车露营地等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
对社会投资并成功创建为国家AAA级以上旅游景区、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FICC(国际露营总会)三星级以上汽车营地、三星级以上特色茶庄和精品客栈的,视其投资额度和社会效益给予一定奖励。
每年对组团入境旅游的旅行社开展评优活动并进行奖励。
积极支持
乡镇定期举办乡村旅游主题文化活动。
(二十)强化人才兴旅。
建立完善全域旅游行政管理队伍、旅游业从业者、志愿者队伍“三位一体”的旅游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
重视景区导游、酒店服务、景观园艺、茶艺茶道表演等专业人才引进培养。
加强与高职院校的校地合作,拟定并实施旅游行政和企业管理人才中长期培养规划和定期培训计划。
县职校要围绕旅游发展战略,拟定发展目标和实施计划,增设旅游专业,建立与地方旅游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并在田坝建立旅游、制茶专业实训基地。
(二十一)严格督查考核。
由县文体旅游局牵头,根据本方案作好任务分解,并把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情况纳入重点督查督办内容,定期进行通报。
同时,把旅游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纳入相关部门和乡镇的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