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测量系统的设计 - 副本
有创血压监测设备压力测量准确性测试系统的设计

【 关键 词】有 创血压 准确性 Y Y 0 7 8 3 - 2 0 1 0
开发的控制软件 。用 户通 过上位机的 L a b Vi e w
1 引 言
有创 血压 监测 是经 动脉 穿刺 置 管后直 接 测量动脉腔 内压力 的方法 ,因其 准确性高,且 能直接 、持续 、动态地检测被测者的血压变化 , 具有很重要 的临床价值 ,因此被 广泛应用于重 症监护 、急救 、心血管外科等领域 。有创血压 监测设各测得 的血压 值将 影响医生对危重病人 生理状 况的判断,所 以对有创血压监测设备压 力测量准确性 的检测 意义重 大。
采集三部分 电路 的工作 的驱动 电路简单 ,工作可靠 。 静态 压 力调 节: 由步进 电机 调整 静态 压 步进 电机驱动 电路如 图 2 所示 。E N 为使 在 我 国医 药 行业 标 准 YY0 7 8 3 — 2 0 1 0《 医 力调节 活塞 的位置 ,来改变液体管路中的静态 能 控 制,C W 控 制 电机 转动 方 向,CK1 、C K2 用 电气 设备 第 2 . 3 4部 分:有 创血压 监测 设备 压力 。 为输入时钟 ,控制 时钟 的频率,即可控制 电机 的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 ( 以下简称 《 标 动 态 压 力 调 节 : 由 波 形 发 生 电路 产 生 正 转 动速率 。M1和 M2的值 决定 电机 的转动方 准》)中,对有创血压监测设备 的压力测量准 弦或三 角波 形,再经过功放电路驱动扬声器产 式 ,本 系统 设定 MI =I 、M2 = l ,电机按 1 / 8步 确性 有着明确的规定 , 《 标准》 中给 出了测试 生振 动,推 动活塞往复运动 ,从而在液体管路 细 分方式运转,一个脉冲周期 ,电机最 大旋 转 方法,测试过程 中需要用到液体 管路、信 号发 中产 生压力变 化,完成动态压力模拟。 O . 2 5 5 。 ,能够 满足静 态压 力调 节 中 0 . 0 l mmHg 生器、功放驱动器 、示波器 、压 力测试仪 等多 压力 信号 采集 : 由压 力传 感器 采集 液体 的要 求。步 进 电机接 口需要使 用 快恢 复二 级 种设备来实现 , 涉及仪器设备众 多,操作复杂, 管路 中的压 力值 ,经 1 6位 AD 转换器 后传 给 管 ( D 2 . D5 ),用 来 泄放 步 进 电机 的 绕 组 电 测试准确度难 以达到 《 标准》要求。有鉴于此, 嵌入式 A M ,AR R M 比较测得 的压力和预置 压 流 。 主 控 芯 片 S T M3 2 F 1 0 3与 电 机 驱 动 芯 片 本 文提 出 了一种 有创 血压 监测 设备压 力测 量 力差异来调节压力 ,精确控制压 力变 化 曲线, T A8 4 3 5 H 之 间 加 入 隔 离 电路 , 由 T L P 5 2 1 . 4和 准确性测试系 统,该系统采用上下位机结构 , 有效提高有创血压模拟 的精度准确度 。 T L P 5 2 1 . 2光 电耦合芯 片,将 S T M3 2 F 1 0 3的控 下位 机基于嵌入 式 AR M 开发 ,上 位机 为基于 制信号与步进 电机 驱动 电路进 行隔离和电平转 . 2 主 控 芯 片介 绍 L a b Vi e w 的软 件平 台,上 下位 机通 过 US B进 2 换 ,能够提高系统 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 力。 行数据传输 ,实现 了对有 创血压监测设备的压 系统采用 s T M3 2 F 1 0 3 处理器作为控制器 , 力测量准确性测试 。 2 . 4 动 态压 力调 节 电路
压力检测与控制测试系统的设计.doc

压力检测与控制测试系统的设计压力检测与控制测试系统的设计包括以下任务:1 .设计参数:上水箱尺寸:800×500×600毫米,上部水箱从地面移开,一些校准设备从国外进口到XXXX,但价格昂贵,难以推广。
本系统要设计的智能压力检测系统成本低、使用方便、精度高。
该系统的硬件设计采用压力传感器测量压力,测量信号输入放大器,然后送入模数转换器,模数转换器将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送入单片机。
单片机根据程序对压阻元件的非线性测量误差进行校正,并对校正后的数据进行处理。
同时,系统具有键盘输入、发光二极管显示和超限报警功能。
1.1压力检测与控制测试系统结构图:图11.2总体结构设计思路:步骤1:根据课程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并通过相应的理论计算选择第二步:第三步是连接控制系统电路:连接相应的电路后,根据给定值进行理论计算,用压力传感器测量设备入口处的压力,用调节器将测量值与给定值进行比较。
如果测量值导致测量误差超过压力指示值的/-1%,则产生的偏差应通过比例、积分或微分处理,然后输出调节信号控制执行器的动作,改变阀芯与调节阀阀座之间的流通面积,同时控制变频器控制水泵,调节水泵转速,使其达到合适的进水速度,使测量误差不超过压力指示值的/-1%。
1.3完整的压力检测系统完整的压力检测系统包括:压力入口。
引压管道压力检测系统和压力检测仪表的简单原理图(下图)压力检测仪表的设备取压口引压管道图2第二章变频器是一种将工频电源(50Hz)转换为各种频率的交流电源,实现电机变速运行的装置,其中控制电路控制主电路,整流电路将交流电源转换为DC电源,DC 中间电路平滑滤波整流电路的输出,逆变电路将DC电源反相为-1。
带有设计参数的上部水箱的尺寸:800×500×600毫米,上部水箱从地面移开,一些校准设备从国外进口到XXXX,但价格昂贵,难以推广。
本系统要设计的智能压力检测系统成本低、使用方便、精度高。
压力测量系统的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压力测量系统的设计院系: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名:***学号:12894040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指导老师:***目录1设计内容及要求…………………………………………………………………………2智能电子天平的总体设计分析………………………………………………………………2.1 智能电子天平的基本结构2.2智能电子天平系统的工作原理2.3 智能电子天平设计的基本思路3硬件设计…………………………………………………………………..3.1 总体规划3.2 主控制器电路3.3 电源变换电路3.4 信号放大电路3.5信号变换电路3.6 显示电路4软件设计…………………………………………………………………4.1 系统应用程序组成4.2 主程序流程图4.3 AD采样程序块4.4 液晶显示程序块5心得体会………………………………………………………………………………1设计内容及要求设计一个智能电子天平,可以同时测量两个物体的重量并进行比较。
该系统应具有数码管显示、键盘设定、数据存储等功能。
设计要求:①测量范围:0~5kg②测量精度:正负0.1kg③测量通道:2通道(被测物体重量1通道,参照物体重量1通道)④供电电源:220V AC2 、智能电子天平设计总体分析2.1智能电子天平的基本结构所谓智能电子天平,即可以同时测量两个物体的重量并进行比较的装置。
它和电子称的原理类似,都是是利用物体的重力作用来确定物体质量(重量)。
智能电子天平可以说是电子称的改进装置,把原有的电子称压力传感器测量端换成两个,相继的数据处理等后续装置做一定的改进即可。
2.2 系统的工作原理电子天平称重系统的工作原理。
首先是通过两个压力传感器分别采集到两个被测物体的重量并将其转换成电压信号。
输出电压信号通常很小,需要通过前端信号处理电路进行准确的线性放大。
放大后的模拟电压信号分别经A/D转换电路转换成数字量通过两个通道被送入到主控电路的单片机中,单片机通过程序结合按键控制译码显示器,从而显示出某个被测物体的重量或是比较结果。
压力检测系统设计论文

目录1 压力检测系统总体方案 (2)1.1设计方案 (2)2 检测硬件系统 (2)2.1 压力的测量装置 (2)2.2 CB-68LP连接模块 (3)2.3 TDS1012示波器 (3)2.4 DH1715A-3型双路稳压稳流电源 (3)2.5 其他 (4)3 系统中的软件 (3)3.1 软件支持 (4)4 压力检测系统的设计 (5)4.1 压力检测装置前面板设计 (5)4.2 压力检测装置后面板设计................................. .84.3 测量调试 (8)5 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8)5.1 数据采集程序 (8)5.2 数据回放滤波程序及数字滤波器的设计理论 (8)5.3 对传感器的压力标定 (9)5.4 误差分析 (10)6 心得体会 (11)参考文献 (11)1 压力检测系统总体方案1.1设计方案该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主要由软件和硬件两大部分组成。
传感器先将被测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经过信号调理电路,由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进行A/D 转换和数据采集,再通过串口与计算机通信。
应用LabVIEW 虚拟仪器开发工具编写软件,实现对信号的显示、存储和分析。
1.2 实验原理在现代包括检测在内的绝大多数信息处理的思路都是将采集的信号转化为电压值(因为电压值便于处理),再将电压值转化为我们要的对象。
压力传感器测量压力也不例外。
本实验是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压力,再通过采集卡,由电脑进行数据处理,最后转化为压力值。
2检测硬件系统2.1 压力的测量装置小量程测力/称重传感器,型号:BK—3;量程:120kg;供电:12V;输出:0~5V 精度:0.2%,弹性体为三片梁、复合悬臂梁结构,结构小巧,用于拉伸力和压缩力测量。
精度高,性能稳定可靠,安装使用方便。
拉式或压式承载。
适用于建材行业的电子秤、皮带秤、小量程测力/称重的工业自动化测量控制系统。
2.2 CB-68LP 连接模块68针数字和触发I/O 接线盒垂直安装的68针连接器。
课程设计计算书1---副本

】(二)计算书1. 加药间溶液池溶液池的容积W 2417bnQ=2αWW 2:溶液池容积(m 3);Q :处理水量(m 3/h );α:混凝剂最大投加量(mg/L ),设计中取30mg/L .b :混合浓度(%),混凝剂溶液一般采用5-20,设计中采用12; n :每日调制次数,设计中取n=2;329.27m =2x 12 x 4173092x 30=W溶液池设置两个,以便交替使用,保证连续投药。
总深H =H 1+H 2+H 3=1++=。
形状采用矩形,H 1为有效高度,取1m ;H 2为安全高度,取;H 3为贮渣深度,取。
溶液池取正方形,边长为F 1/2=2=,取。
所以溶液池尺寸为长×宽×高=××=,则溶液池实际容积为池旁设工作台,宽~,池底坡度为。
底部设置DN100mm 放空管,采用硬聚氯乙烯塑料管,池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
沿地面接入药剂稀释用给水管DN80mm 一条,于两池分设放水阀门,按1h 放满考虑。
溶解池;溶解池的容积W 1321m 78.2=x9.273.0=0.3W =W 溶解池取正方形,有效水深H 1=,则 面积F = W 1/H 1,即边长a = F 1/2=,取溶解池深度H =H 1+H 2+H 3=1++=,其中H 2为超高,设为;H 3为贮渣深度,取。
溶解池形状为矩形,则其尺寸为:长×宽×高=××=。
溶解池设为两个。
溶解池放水时间为10分钟,则放水量为:s L t W q /6.4=10×601000×78.2=60=1查水力计算表得放水管管径d 0=50mm ,采用塑料给水管;溶解池底部设管径d=100mm 的排渣管一根。
《投药管投药管流量: q =S L W /21.0=60×60×241000×2×27.960×60×241000×2×2=查水力计算表得投药管管径d =30mm ,实际流速为s 溶解池搅拌设备溶解池搅拌设备采用中心固定式平桨板式搅拌机。
压力检测系统的设计概要

2014 ~ 2015学年第1 学期《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压力检测系统的设计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11电信一班姓名:指导教师:电气工程学院2014 年11月23日1、任务书课题名称压力检测系统的设计指导教师(职称)王忠良(讲师)执行时间2014~2015学年第1学期第13周学生姓名学号承担任务压力检测系统的整体设计压力检测系统的整体设计程序的设计程序的设计仿真原理图仿真原理图论文的撰写设计目的1.初步了解压力检测系统与在工业化生产当中的广泛应用;2. 压力指标在工业化生产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生产中保障安全的一项衡量指标,所以对于压力的测量是一项比较重要的过程。
总之,压力检测是一般生产过程所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按工艺要求保持压力的稳定,才能维持生产的正常进行。
所以压力准确测量在实际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要求1)设计一个测压范围在30-150pa的压力检测系统,到压力预定值时,产生报警;2)利用传感器实验台作为压力源,设计一个压力检测系统;3)将压力传感器送单片机并在LED数码显示器上显示压力值;当压力低于30pa,黄灯闪烁,闪烁周期为1秒;当压力高于150pa时,红灯闪烁;4)编写相应的单片机程序;5)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设计目的与意义、依据的原理、主要注意的方面。
在算法和软件的说明中应配有适当的流程图、注释、图片或功能框图,以便更好地说明软件设计过压力检测系统的设计摘要压力参数指标在工业化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诸类仪表中,变送器的应用最为广泛、普遍,变送器大体分为压力变送器和差压变送器。
压力测量对于保障正常的工业化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本测控电路的设计,通过智能微压力(差压)变送器将物理型号变成电信号后,在经过模数转换芯片ADC0809输送到单片机中所进行的硬件电路设计。
通过80C51单片机的编程设计,完成对硬件电路的控制作用。
ADC0809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CMOS工艺8通道,8位逐次逼近式A/D模数转换器。
测量压力分布系统方案

测量压力分布系统方案概述测量压力分布是工程和科学领域中常见的任务之一。
在许多应用中,了解物体表面上的压力分布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提供关于物体结构以及受力情况的关键信息。
本文将介绍一种测量压力分布的系统方案。
系统方案概览该系统方案是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分布式压力测量系统。
它利用多个传感器节点和数据处理单元来测量物体表面上的压力,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央处理单元进行分析和可视化。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组成部分。
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是系统中的关键组件。
它们位于物体表面上,负责测量压力并将数据传输给中央处理单元。
每个传感器节点包含一个压力传感器和一个微控制器。
压力传感器负责测量物体表面上的压力,并将数字信号发送给微控制器。
微控制器负责处理传感器数据,并通过通信模块将数据传输到中央处理单元。
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是系统中的控制和数据处理中心。
它接收来自传感器节点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存储和可视化。
中央处理单元由一台计算机组成,配备了适当的界面和软件。
该计算机应具备足够的计算能力和存储容量以处理大量的数据。
数据传输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是通过无线通信实现的。
传感器节点与中央处理单元之间的通信是基于某种无线协议,如Wi-Fi或蓝牙。
传感器节点通过通信模块将测量数据发送给中央处理单元。
中央处理单元接收到数据后,可以对其进行实时分析,并根据需要存储数据以供后续分析和可视化使用。
数据分析和可视化中央处理单元接收到传感器节点发送的数据后,可以对其进行各种分析。
例如,可以计算压力分布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
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数据来获得更详细的压力分布信息。
中央处理单元还可以将数据可视化,以便用户对压力分布有更直观的理解。
可视化可以采用图表、热力图等形式。
系统特点•分布式测量:由于系统中有多个传感器节点,可以同时测量多个位置的压力分布。
•实时性:传感器节点将数据实时传输给中央处理单元,使得实时分析和可视化成为可能。
•灵活性:传感器节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布置和配置,以适应不同的测量任务。
设计一个压力测试系统选择传感器设计方案框图设计依据和原理

设计一个压力测试系统选择传感器设计方案框图设计依据和原理
设计一个压力测试系统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 测量范围:确定需要测量的压力范围,系统的传感器选择和设计就需要基于这个确定。
2. 精度要求:确定测量的精度要求,例如要求测量误差小于1%或更小,这也将决定传感器选择和设计方案的要求。
3. 工作环境:需要确定测试系统将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工作,例如温度,湿度,气压等,这也会影响传感器的选择和设计方案。
4. 费用:传感器的价格相差很大,需要考虑到系统预算。
根据以上考虑,可以选择压力传感器、波形压力传感器和应变测量传感器等作为测试系统的传感器类型。
在设计方案框图中,需要将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卡、程序编制和显示系统相连,以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需要由数据采集卡进行转换、放大和滤波等处理,转换成数字信号并送入程序编制和显示系统,进行数据显示和分析。
在原理上,这个系统的主要原理是通过传感器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数据采集卡采集,处理和转换成数字信号,最后通过程序编制和显示实现数据的显示和分析,从而实现对不同压力范围和精度的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压力测量系统的设计院系: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姓名:王彩红学号: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指导老师:王桂英目录1设计内容及要求…………………………………………………………………………2智能电子天平的总体设计分析………………………………………………………………2.1 智能电子天平的基本结构2.2智能电子天平系统的工作原理2.3 智能电子天平设计的基本思路3硬件设计…………………………………………………………………..3.1 总体规划3.2 主控制器电路3.3 电源变换电路3.4 信号放大电路3.5信号变换电路3.6 显示电路4软件设计…………………………………………………………………4.1 系统应用程序组成4.2 主程序流程图4.3 AD采样程序块4.4 液晶显示程序块5心得体会………………………………………………………………………………1设计内容及要求设计一个智能电子天平,可以同时测量两个物体的重量并进行比较。
该系统应具有数码管显示、键盘设定、数据存储等功能。
设计要求:①测量范围:0~5kg②测量精度:正负0.1kg③测量通道:2通道(被测物体重量1通道,参照物体重量1通道)④供电电源:220V AC2 、智能电子天平设计总体分析2.1智能电子天平的基本结构所谓智能电子天平,即可以同时测量两个物体的重量并进行比较的装置。
它和电子称的原理类似,都是是利用物体的重力作用来确定物体质量(重量)。
智能电子天平可以说是电子称的改进装置,把原有的电子称压力传感器测量端换成两个,相继的数据处理等后续装置做一定的改进即可。
2.2 系统的工作原理电子天平称重系统的工作原理。
首先是通过两个压力传感器分别采集到两个被测物体的重量并将其转换成电压信号。
输出电压信号通常很小,需要通过前端信号处理电路进行准确的线性放大。
放大后的模拟电压信号分别经A/D转换电路转换成数字量通过两个通道被送入到主控电路的单片机中,单片机通过程序结合按键控制译码显示器,从而显示出某个被测物体的重量或是比较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为提高数据采集的精度并尽量减少外界电气干扰,还需要在传感器与A/D芯片之间加上信号调整电路。
2.3 系统设计基本思路按照设计的基本要求,系统可分为四大模块,电源转换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控制器模块、显示器模块。
其中数据采集模块由压力传感器、信号的前级处理和A/D转换部分组成。
转换后的数字信号送给控制器处理,由控制器完成对该数字量的处理,驱动显示模块完成人机间的信息交换。
此部分对软件的设计要求比较高,系统的大部分功能都需要软件来控制。
3、硬件电路设计3.1 总体规划按照本设计功能的要求,系统由5个部分组成:控制器部分、两个相同的测量部分、数据显示部分、键盘部分和电路电源部分,系统设计总体方案框图如图1所示。
图一:系统总体框图其中,本设计采用SP20C-G501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其最大量程为5Kg.称重传感器由组合式S型梁结构及金属箔式应变计构成,具有过载保护装置。
由于惠斯登电桥具诸如抑制温度变化的影响,抑制干扰,补偿方便等优点,所以该传感器测量精度高、温度特性好、工作稳定等优点,广泛用于各种结构的动、静态测量及各种电子秆的一次仪表。
该称重传感器主要由弹性体、电阻应变片电缆线等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
图3 称重传感器原理图本设计的测量电路采用最常见的桥式测量电路,用到的是电阻应变传感器半桥式测量电路。
它的两只应变片和两只电阻贴在弹性梁上,测量电阻随重力变化导致弹性梁应变而产生的变化。
其测量原理:用应变片测量时,将其粘贴在弹性体上。
当弹性体受力变形时,应变片的敏感栅也随同变形,其电阻值发生相应变化,通过转换电路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
由于内部线路采用惠更斯电桥,当弹性体承受载荷产生变形时,输出信号电压可由下式给出:上式说明电桥的输出电压V和四个桥臂的应变片感受的应变量的代数和成正比。
3.2主控器电路本设计中主控制器采用AT89C51单片机,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FPEROM—Falsh Programmable and Erasable Read Only Memory)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
该器件采用ATM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
由于将多功能8位CPU 和闪烁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ATMEL的AT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
此外,AT89C51设有稳态逻辑,可以在低到零频率的条件下静态逻辑,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掉电模式。
在闲置模式下,CPU停止工作。
但RAM,定时器,计数器,串口和中断系统仍在工作。
在掉电模式下,保存RAM的内容并且冻结振荡器,禁止所用其他芯片功能,直到下一个硬件复位为止。
其中主控电路图如下:3.3 电源转换电路设计:由于本设计中要求用220V电源供电,而设计中用到的芯片大多工作电压为5V,因此需要将220V交流电变换为5V直流电。
具体实现电路如下:220V交流电变换成5V直流电电路图3.4 信号放大电路由于称重传感器输出电压振幅范围0~20mV。
而A/D转换的输入电压要求为0~2V,因此需要一定的放大环节,且增益为100倍左右。
这里采用专用仪表放大器,如:AD620,INA126等。
此类芯片内部采用差动输入,共模抑制比高,差模输入阻抗大,增益高,精度也非常好,且外部接口简单。
以 INA126为例,接口如下图所示:图2.7 INA126仪表放大结构图3.5 信号转换电路要想利用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进而达到各种控制功能,必须先把传感器测得的模拟信号通过INA126芯片放大后,再通过A/D芯片进行转换,得到数字信号才能够送达单片机进行处理。
本设计中利A/D0805进行数据转换,具体电路如下:图8 1602液晶模块的读操作时序4 软件设计图10 程序结构4.2 主程序流程图系统程序固化在STC12C5A60S2内部的flash存储器中,分为主程序和若干子程序。
主程序的功能是系统初始化,管理和调用各个子程序。
本设计的程序流程图如图11所示。
图11 程序流程图4.3 AD采样程序块本文设计的STC12C5A60S2片内AD程序如下:#include "config.h"//---------------------------------------------------------------------// SPEED1 SPEED0 A/D转换所需时间#define AD_SPEED 0x60 // 0110,0000 1 1 90 个时钟周期转换一次,// CPU工作频率21MHz时 A/D转换速度约 300KHz//#define AD_SPEED 0x40 //0100,0000 1 0 140 个时钟周期转换一次//#define AD_SPEED 0x20 //0010,0000 0 1 280 个时钟周期转换一次//#define AD_SPEED 0x00 //0000,0000 0 0 420 个时钟周期转换一次//---------------------------------------------------------------------unsigned int get_AD_result(unsigned char channel){unsigned char AD_finished=0; //存储 A/D 转换标志ADC_RES = 0; //A/D 转换结果高8位ADC_RESL = 0; //A/D 转换结果低2位channel &= 0x07; //0000,0111 清0高5位ADC_CONTR = AD_SPEED;_nop_();ADC_CONTR|=0xE0; //1110,0000清ADC_FLAG,ADC_START位和低三位ADC_CONTR |= channel; //选择 A/D 当前通道_nop_();ADC_CONTR |= 0x80; //启动 A/D 电源delay(1); //使输入电压达到稳定ADC_CONTR |= 0x08; //0000,1000 令 ADCS = 1, 启动A/D转换AD_finished = 0;while (AD_finished == 0 ) //等待A/D转换结束{AD_finished = (ADC_CONTR & 0x10); //0001,0000 测试A/D转换结束否}ADC_CONTR &= 0xE7; //1111,0111 清 ADC_FLAG 位, 关闭A/D转换return (ADC_RES<<2|ADC_RESL);//返回转换后的结果}4.4 液晶显示程序块本文设计的1602液晶操作程序如下:/*****************************************************函数名:WriteDataLCD()功能:向1602写数据说明:入口参数:WDLCD返回值:无*****************************************************/void WriteDataLCD(unsigned char WDLCD){ReadStatusLCD(); //检测忙LCD_Data = WDLCD;LCD_RS = 1;LCD_RW = 0;LCD_E = 0; //若晶振速度太高可以在这后加小的延时LCD_E = 0;LCD_E = 0; //延时LCD_E = 1;}/*****************************************************函数名:WriteCommandLCD()功能:向1602写指令说明:入口参数:WDLCD,BuysC返回值:无*****************************************************/void WriteCommandLCD(unsigned char WCLCD,BuysC) //BuysC为0时忽略忙检测{if (BuysC) ReadStatusLCD(); //根据需要检测忙LCD_Data = WCLCD;LCD_RS = 0;LCD_RW = 0;LCD_E = 0;LCD_E = 0;LCD_E = 0;LCD_E = 1;}/*****************************************************函数名:ReadDataLCD()功能:从1602读数据说明:入口参数:无返回值:LCD_Data*****************************************************/unsigned char ReadDataLCD(void){LCD_RS = 1;LCD_RW = 1;LCD_E = 0;LCD_E = 0;LCD_E = 0;LCD_E = 1;return(LCD_Data);}/*****************************************************函数名:ReadStatusLCD()功能:读取1602状态说明:如果为忙,则一直等到非忙为止入口参数:无返回值:LCD_Data*****************************************************/unsigned char ReadStatusLCD(void){LCD_Data = 0xFF;LCD_RS = 0;LCD_RW = 1;LCD_E = 0;LCD_E = 0;LCD_E = 0;LCD_E = 1;delay_18B20(200);// Delay5Ms(); //检测忙信号 proteus仿真时,延迟5MS,关闭while循环while (LCD_Data&Busy) //硬件使用时,不延迟,打开while循环return(LCD_Data);}/*****************************************************函数名:LCDInit()功能:1602初始化说明:入口参数:无返回值:无*****************************************************/void LCDInit(void){LCD_Data = 0;WriteCommandLCD(0x38,0); //三次显示模式设置,不检测忙信号Delay5Ms();WriteCommandLCD(0x38,0);Delay5Ms();WriteCommandLCD(0x38,0);Delay5Ms();WriteCommandLCD(0x38,1); //显示模式设置,开始要求每次检测忙信号WriteCommandLCD(0x08,1); //关闭显示WriteCommandLCD(0x01,1); //显示清屏WriteCommandLCD(0x06,1); // 显示光标移动设置WriteCommandLCD(0x0C,1); // 显示开及光标设置}/*****************************************************函数名:DisplayOneChar()功能:按指定位置在1602显示一个字符说明:X为列,Y为行,DData为字符入口参数:X,Y,DData返回值:无*****************************************************///按指定位置显示一个字符void DisplayOneChar(unsigned char X, unsigned char Y, unsigned char DData) {Y &= 0x1;X &= 0xF; //限制X不能大于15,Y不能大于1if (Y) X |= 0x40; //当要显示第二行时地址码+0x40;X |= 0x80; //算出指令码WriteCommandLCD(X, 0); //这里不检测忙信号,发送地址码WriteDataLCD(DData);}/*****************************************************函数名:DisplayListChar()功能:按指定位置在1602显示一串字符说明:X为列,Y为行,*DData为字符串入口参数:X,Y,DData返回值:无*****************************************************/void DisplayListChar(unsigned char X, unsigned char Y, unsigned char code *DData) {unsigned char ListLength;ListLength = 0;Y &= 0x1;X &= 0xF; //限制X不能大于15,Y不能大于1while (DData[ListLength]!='\0') //若到达字串尾则退出{if (X <= 0xF) //X坐标应小于0xF{DisplayOneChar(X, Y, DData[ListLength]); //显示单个字符ListLength++;X++;}}}/*****************************************************函数名:Delay5Ms()功能:5ms延时说明:入口参数:无返回值:无*****************************************************/void Delay5Ms(void){unsigned int TempCyc = 5552;while(TempCyc--);}/*****************************************************函数名:Delay400Ms()功能:400ms延时说明:入口参数:无返回值:无*****************************************************/void Delay400Ms(void){unsigned char TempCycA = 5;unsigned int TempCycB;while(TempCycA--){TempCycB=7269;while(TempCycB--);}}4 心得体会首先,这篇课程设计就我而言还是有很大难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