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初中政治民族之魂教案
初中政治民族之魂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互助、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1. 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民族精神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准备:1. 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2. 相关故事、事例等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民族之魂?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二、讲解民族精神的内涵(10分钟)1. 讲解民族精神的定义和内涵。
2. 通过事例、故事等阐述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
三、分析民族精神的特点(10分钟)1. 分析民族精神的特点,如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等。
2. 引导学生思考民族精神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0分钟)1. 讲解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五、案例分析(10分钟)1. 分享一些弘扬民族精神的典型案例。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让学生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2. 学生对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事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以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将民族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
初中政治伟大民族精神教案
初中政治伟大民族精神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伟大民族精神的含义和内涵,认识到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互助、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伟大民族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重点:1. 伟大民族精神的含义和内涵。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互助、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1. 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2. 引导学生将伟大民族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视频、文章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播放PPT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历史上的伟大事件和英雄人物。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事件和人物的了解和感受。
二、讲解伟大民族精神的含义和内涵(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伟大民族精神的含义和内涵,包括爱国主义、团结互助、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
2.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三、举例说明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视频,展示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如岳飞、杨靖宇等英雄人物的事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事迹的理解和感受。
四、培养学生的伟大民族精神(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伟大民族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如关爱他人、勤奋学习、勇于担当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计划。
五、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伟大民族精神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伟大民族精神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是否能够将伟大民族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举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伟大民族精神的含义和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互助、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
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教案设计
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并不是一件易事,更是一份神圣的责任。
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缺少传统文化教育,甚至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都十分的浅显。
因此,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传承精神。
为此,本文将从教案设计的角度来讲述一下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学习并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遗产是至关重要的。
在教育过程中,掌握古代经典文化的精髓,加强文化自信心的培养,坚定中国梦的信念,是必然的正确之举。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包括民族精神、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尺八与京剧等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国学经典等方面。
这样,学生基本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渊博的文化底蕴,更容易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获得成功。
三、教学策略1.以讲解、举例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举例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2.注重课外阅读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设计诸如读书报告、绘画、演讲等多种形式的作业,从而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自身文化底蕴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
3.实践活动和体验式教育通过实践活动和体验式教育,寓教于乐,更容易让学生明白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四、课程案例针对中学生,本教案提出了一个短期课程的设计,从民族精神、优秀文化、国学经典、传统文化等方面为学生开展综合性的学习。
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介绍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让学生通过慕课等方式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帮助学生在了解其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上,明白作为一名中华儿女应该怎样去传承。
2.接下来,学习优秀的文化传承与发展通过学习当代文化名家的经验与心路历程,增强学生的文化鉴赏和领悟能力,并且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为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铺路。
3.以京剧、尺八等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通过了解尺八、京剧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悠久历史、文化价值、品牌影响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其中的文化底蕴和思想,从而形成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全局认知。
中华民族的内涵与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的内涵与中华民族精神〉教案一、【课程标准】: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中华民族的内涵;中华民族的特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2.能力目标:运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成热爱祖国,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1.中华民族的特点2.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四、【教学方法】:材料探究法自主学习法课堂讨论法、讲授法、五、【新课教学】:一、中华民族的内涵1、内涵: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是中国各民族在历史、文化、社会、共同利益等方面密切结合、相互交融的多民族共同体。
2、体现:(1)、中华民族各成员具有共同的民族认同(2)、中华民族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合作探究:怎样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点?①)“多元”是指各兄弟民族都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具有多样性。
(各民族服饰文化展示)②)“一体”是指我国各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交融、相互依存,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形成了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民族复合体。
③)“多元“以”一体“为前提,是国家和民族统一条件下的"多元“;既有中华民族整体的同一性,又有各兄弟民族平等存在、各具特点的差异性。
(3)、中华民族内部不同层次的认同相互协调(高层次和基层次认同不排斥)过渡:既然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的总称,那么中华民族发展到现在,维系这56个民族发展的纽带是什么呢?二、中华民族精神探究活动:1、什么是民族精神?2、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3面对困难和灾难时, 社会各界的行动体现怎样的精神?你知道有哪些精神,这些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结论: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文化精华。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情境探究型教案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情境探究型教案(建议配套“《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情境探究型课件”使用)一、教学目标本课主要落实了课程标准中的以下内容: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核心。
过程与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和典型例证分析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核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教学方法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学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主要采取了多媒体教学、情境探究、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认知和体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情境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方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由于本框题的内容和社会现实生活联系比较密切,还将采取案例分析法、榜样示范法、课前调查法等,让学生对本框题的认识更清晰,更深刻。
三、教学准备和教学手段教师准备:教师同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和整合其他资源,制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等渠道搜集生活中与民主监督相关的资料、正反面案例。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堂导入同学们思考下,今年为什么要进行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思考、感悟、讨论,教师引导,导入新课。
情境体验 1.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你认为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什么精神?具有什么作用?(2)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3)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思考、讨论、总结发言。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1)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优秀教案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民族精神的含义(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理解:(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2、能力目标(1)结合事例分析,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2)结合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3)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重大作用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教学难点】为什么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课时】一节【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2、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3、包容性的含义及作用新课教学:在第六课中我们学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和不竭力量之源。
而中华文化的力量又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那么,我们的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有何重要作用?在新时期如何弘扬和培育我们的民族精神?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七课的学习。
今天先来学习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堂探究P71你认为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什么精神?探究提示: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
课堂设问二: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精神?请你举实例说明?探究提示: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自强不息、勇敢、坚强等精神。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进城打工青年魏青刚三次跳进大海救人的英雄壮举。
2005年度人物感动中国人物邰丽华和舞蹈《千手观音》让我们留存在记忆中最温馨的感动。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教案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教案一、引言中国精神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
作为中华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中国精神在兴国强国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教案旨在通过深入探讨中国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自豪感和强国意识。
二、中国精神的内涵1.传统文化积淀中国精神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千年文明。
孔孟之道、儒家思想、道家精神、儒释道合一,是中国精神的根基和核心。
同时,佛教、道教、儒家等诸多思想流派相互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2.强国意识中国精神还包含着强国意识,体现在民族振兴、民族复兴的信念和行动中。
其核心是爱国主义,鼓舞着每一个中国人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3.道德伦理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伦道德,注重“仁爱”、“孝道”、“友谊”等传统美德的培养。
中国精神的伦理观念,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处世态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国精神的价值1.传承和创新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对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是中国精神为兴国强国注入新动力的重要途径。
2.团结和凝聚中国精神强调“仁爱”、“友谊”等传统美德,提倡团结协作、和衷共济。
这种价值观念有利于凝聚国家力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协助国家实现兴国强国的目标。
3.自信和自尊中国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弘扬中国精神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实现国家的强盛繁荣。
四、中国精神在兴国强国中的作用1.思想引领中国精神是一种强大的思想引领,能够激励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在中国梦的号召下,中国精神为每一个中国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2.文化自觉中国精神具有浓厚的文化自觉性,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
通过弘扬和传承中国精神,有助于增强国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营造有利条件。
3.社会凝聚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人民的强大力量,有助于增强国家的社会凝聚力和团结意识。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教案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教案一、引言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丰富的精神财富。
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需求的结合,是对人类文明进程的独特贡献。
中国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前赴后继的奋斗精神和崇高理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精神愈益凸显其时代内涵和伟大力量,成为激励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中国精神的内涵1.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人民的自觉行为,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爱国主义要求每个中国人从自身利益出发,把祖国的荣誉和利益放在首位,保持崇高的爱国热情,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民族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奋斗。
2.民族精神中国精神的民族精神主要包括团结、勤劳、友善、忍让等。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的中华民族,团结是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克服一切艰难困苦的根本力量。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表现,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友善则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与众多民族友好相处的重要原则。
3.崇德向善精神中国精神的崇德向善精神是中华民族理想道德风尚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历来倡导崇德向善,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规范。
这种精神体现了关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修身的道德理念,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创新精神中国精神的创新精神是指敢闯敢试、追求卓越、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
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品质和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
在新时代,应该继续弘扬创新精神,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社会和谐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中国精神在兴国强国中的作用和意义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的灵魂和动力,它在兴国强国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引领和鞭策作用中国精神引领人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鼓舞人们奋发向上。
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人们坚持不懈地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民族精神使人们团结一心、积极向上,崇德向善精神鞭策人们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创新精神鞭策人们不断追求卓越、勇攀科技高峰,这样一来,中国精神就能引领人们奋发向上,切实推动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共3篇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共3篇《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1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历史渊源;2. 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征;3. 培养学生爱国、团结、勇敢、自信、守纪律等优良品质;4. 感悟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二、教学重点:1.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征;2. 培养学生爱国、团结、勇敢、自信、守纪律等优良品质。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精神;2. 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历史渊源;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团结、勇敢和合作意识;3. 课堂讨论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征。
五、教学步骤:Step 1:引入1.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讨论与分享,梳理中华民族精神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教师引导:教师通过引导小组讨论,解释中华民族精神的概念和内涵,并介绍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
Step 2:学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征1. 教师讲解:教师根据教材和课件,向学生讲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征。
2. 学生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课堂讨论,深入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征。
Step 3:培养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优良品质1. 学生展示:学生通过小组展示,展示如何通过具体实践活动来培养自己中华民族精神的爱国、团结、勇敢、自信、守纪律等优良品质。
2. 教师点评:教师通过点评和评论,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Step 4:总结和反思1. 教师总结:教师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和回顾,并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
2. 学生反思: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六、教学效果评估:1. 学生参与情况: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口头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情况。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必修三 第七课 第一框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把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2)识记、理解中华民族的内涵(3)深刻的理解爱国主义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2能力目标1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树立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2联系历史和现实,使是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理性爱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爱国主义。
难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
三、新课教学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曾经辉煌过,也曾经衰落,中华民族在一次次跌倒中又一次次的站起来,一场逐梦的奔跑,奔跑了五千年,中华民族依然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是什么在支撑着我们中华民族在一次次跌倒中站起来的?导入——视频我们的自信文化篇(中华之魂)学生回答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板书)1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板书)那么什么是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的含义:P72过渡(师)中华文明是唯一绵廷不绝的古老文明,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与我们刚刚感受到的民族精神有什么关系?哪位同学来告诉我们大家它们有什么关系?生: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优秀的传统中华文化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板书)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板书)师:那么中华民族精神到底具有这样的作用呢?(3)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①是维系中华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师;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这就告诉了我们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因为它本身就是人们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同样的我们中华民族也不例外。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教案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教案【导言】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精神支柱。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深入挖掘中国精神的内涵,将其融入教学和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具有弘扬中国精神的意识和行动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本教案将围绕中国精神的内涵、培养中国精神意识的方法和引导学生弘扬中国精神展开。
【第一部分】中国精神的内涵1.1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是在实现民族繁荣、国家富强的同时,为全人类谋福祉的中国精神核心。
中国梦激励着每个中国人为之奋斗,它蕴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连接着每个中华儿女的心。
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树立对中国梦的追求和信念。
1.2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脊梁,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工作者要透过学习爱国主义先烈的英勇事迹和爱国家、爱人民的情怀,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能力。
1.3创新精神中国精神中的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独特品格和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创新发展的大势,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品格。
【第二部分】培养中国精神意识的方法2.1课程融合教学通过融入中国精神的教学内容,例如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故事等,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悟中国精神的内涵,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2.2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应注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举办各类展览、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感受中国精神的魅力。
2.3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情境模拟等方式来感受、理解中国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力。
【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弘扬中国精神3.1以身作则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中国精神观念和品德风范,引导学生从师生关系中感受和学习中国精神,让中国精神影响和感染学生。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政治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3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一、课程分析本框题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3第七课第二框,。
本框题主要阐述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以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与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以及第三单元的综合探究《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完整的小知识体系,分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本框题在这个知识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重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使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
确立依据:因为这一框题的内容思想教育性较强,因此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教育作为重点。
(2)难点: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确定为难点。
确立依据:这是因为这个问题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概括性,学生缺乏高度概括的能力,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此前学生学习了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有所了解,而对于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理解的还不是很深,那么通过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对这个问题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三、设计思路本课以诱思探究教学思想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打造高效课堂。
本课围绕着中华民族精神展开探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节课的设计总体思路是:首先是“创设情境,探索感知”其中,在“情境创设”上,先让学生说出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以加深理解;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先通过课件设影展示导向性问题,引导学生去自学课本,通过自学、探究、计论,得出结论,教师再总结归纳相关知识点,明确答案;再通过理论联系学生们所列举的事例引导学生去思考,掌握所学知识。
其次,“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在学生对教材的整体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一步的解读,以便深入地理解教材的主旨。
最后是“迁移深化,有效训练”,在学生对教材基本知识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手基础上趁热打铁,精心设计迁移性的练习,通过迁移,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得提高,并增强竞争合作意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教案:第3单元第7课第1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1.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2.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3.把握当今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难点: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基础·初探]一、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1)地位:中华民族之魂。
(2)作用①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3.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它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核心:爱国主义。
2.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意义: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1.地位: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2.作用: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特点:是具体的。
(1)与爱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2)新时期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预习·提升]1.判断(1)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3)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之中。
(.)(4)中华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的核心。
(.)(5)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6)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答案】.(1)×.(2)×.(3)×.(4)×.(5)√.(6)×2.思考: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提示】.一个重要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等核心价值观。
2. 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精神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新时代下的体现。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特点2. 中华民族精神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3. 新时代下的中华民族精神4.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历史作用和新时代下的体现。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历史人物和事件,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和历史作用:通过历史案例,阐述中华民族精神在不期的体现。
3. 分析新时代下的中华民族精神:结合时事,展示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特点。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心得体会。
2. 调查身边的人物和事件,找出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例子,下节课分享。
3. 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出具体措施。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在历史中的作用和新时代下的体现的认识。
3. 学生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识和行动。
七、教学资源1. 历史案例资料:关于中华民族精神在不期的典型人物和事件。
2. 视频资料: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宣传视频或纪录片。
3. 参考书籍: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研究著作和教材。
八、教学难点1. 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深入理解。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标导学一.知识目标1.识记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涵义。
2.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
3.结合事例分析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结合历史和现实,分析说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二.能力目标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及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高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含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问题探究1.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模式固然最终由其生产方式决定,但其精神力量那么来自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一经形成,就会成为该民族共同的、普遍的价值判断原那么并以之为标准去评价事物,指导实践,为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
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模式,使中华文明传承不辍,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使中华民族饱经沧桑而不亡,历经磨难而新生。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2〕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的原因是什么?〔3〕为什么要高扬中华民族精神?2.怎样理解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教材预览一.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_______________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________________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___________,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_____________,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_____________,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伟大的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_____________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当前建设______________的事业之中。
文化生活第7课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案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56 253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②④5.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民族发展和进步的精神动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今天,通过文化创新来培育民族精神,发展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这段话①回答了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关系②看到了文化创新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③指出了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文化④认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是民族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A. 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④6.“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艾青这句话主要体现出 A.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C.中华民族爱好和平 D.中华民族自强不息7.《老子•三十三章》说“自胜者强”;《论语•子罕》说“为仁由己”;《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
得天下者,先自得也”。
上述引文共同体现了中华民族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8.“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我国,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主要是因为它A.中华民族之魂B.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C.贯穿和渗透在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D.具有极大地稳定性和民族性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No.10——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编写:赵长荣 审核:邰杰 时间:2013.9.6 使用时间:_________【预习案】【学习目标】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全面准确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知识自主探究】一.中华民族之魂【预习提示:阅读课本71页,完成以下填空或问题,并把问题在课本上标明】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______________的力量。
伟大民族精神初中教案
伟大民族精神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互助、勇敢坚强、诚信友善等优秀品质。
3. 引导学生践行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1. 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互助、勇敢坚强、诚信友善等品质。
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
2. 引导学生将民族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2. 提问:为什么说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包括热爱祖国、团结互助、勇敢坚强、诚信友善等。
2. 通过事例、故事等形式,展示民族精神在历史上的体现,如岳飞抗金、林则徐禁烟等。
3. 分析民族精神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如抗震救灾、抗击疫情等。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民族精神的理解和体会。
2. 每组选代表进行发言,其他组同学进行评价、补充。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呈现一些有关民族精神的案例,如感动中国人物、优秀志愿者等。
2. 学生分小组分析案例中人物是如何践行民族精神的,并总结他们的优秀品质。
五、实践行动计划(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民族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如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等。
2. 学生制定个人实践行动计划,明确自己在短期内要培养的民族精神品质。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提出自己在践行民族精神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 教师给予鼓励和建议,引导学生继续努力,践行民族精神。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的积极性。
3. 学生制定和实践行动计划的认真程度。
最新整理高二政治教案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docx
最新整理高二政治教案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框有三目,第一目从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为切入点,引发出中华民族精神,并重点分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作用,第二目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别讲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中华民族身上的表现,第三目以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核心地位为切入点,讲了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历史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因此,它回答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2、教材编写的意图和该部分的地位从教材编写的意图来看,该部分知识是在讲了我们的中华文化之后,将我们的民族精神,因此,不难看出,这体现了我们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而本课的第二框与综合探究,讲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和如何弘扬,它回答的是为什么和怎么办。
因此,本框的内容可以说是第六课的深入,又是第二框和综合探究的基础,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历史、政治生活等科目的知识储备,需要我们我们充分挖掘这部分资源。
2、由于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我国在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工作上的欠缺,我们的部分学生民族观观念国家观念淡漠。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基本内涵、核心,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
能力目标:从历史和现实的事例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感受爱国主义的精神支柱作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弘扬民族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确定的依据:学生只有理解了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为第二框和综合探究打下基础五、教学难点从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确定的依据:如何使学生真正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把爱国主义思想贯彻到具体行动中六、教学方法:采取多媒体教学,讨论、阅读、分析归纳法七、教学的整体思路通过情景导入,引发学生在情感态度上的共鸣,进而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过程中展示、识别、确认、提炼观点,从而形成正确的理念,最后落实到行动中。
政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必修3)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一、概述·此为高二政治必修③《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第三单元一共有2课,4个框题,主要是认识我们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为第四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铺垫。
·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本框题是第三单元的第一框,同时是第三单元的引入·二、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识记:文字的作用、意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原因是文字和史书典籍;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分析: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能力目标:·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结合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联系实际分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表现(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征·通过让学生课前收集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广泛吸收外域文化的材料(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见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理解包容性,通过讨论与分析相结合和探究法,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通过讨论分析,了解中华文化近代衰微的原因,让学生树立重塑中华文化辉煌的信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和特点的了解,感悟文化的力量,增强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三、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学生通过前面两个单元的学习,对文化的基本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就是有了一些共性的认识;·在语文和历史科的学习当中,学生对我国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加深对我国的中华文化的特点和民族精神的理解,使学生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教案
高二(1)班吴建川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民族精神的含义;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识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3.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4.能结合事例,分析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能结合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能力目标
1.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及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2.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2.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3.结合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典型案例导入
(课件播放背景音乐《我的中国心》。
)
师:听了这首歌曲,同学们有什么感触?
生:听了这首歌,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有一种精神在鼓舞着我们。
师:每当我们唱响这首歌时,爱国情感便会油然而生。
这种精神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板书课题: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时: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板书课题:第一课时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推进新课
问题情景1
(课件展示字幕)
世界历史上,曾经有过四大文明古国,但,只有中华文明走到了今天,其他三大文明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湮灭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也不是一帆风顺,我们无数次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特别是近百年的历史中,西方列强几乎把中国变成了他们的殖民地,日本几乎奴役了
半个中国,但,我们最终取得了胜利,中华民族重获生机;新中国的成立,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今天,人民共和国走过了并不平坦的61年,这61年中,我们医治了战争创伤,经历了大跃进、文革、改革开放,我们振奋过,我们跌倒过,我们迷茫过。
61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
问题探究1
是什么让中华民族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生: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师: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伟大的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那么,什么是民族精神呢?
【知识拓展】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
它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过渡)师:每个国家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都形成自己的民族精神。
我们今天所要谈的民族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其基本内容是什么呢?
板书: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问题情景2
问题探究2:抗震救灾的视频中,社会各界的行动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体现什么样的中华民族精神?
师:在抗震救灾中我们能看到爱国主义精神在他们心中燃起了熊熊的火焰。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
问题情景3
(课件展示材料)
在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碑亭里,竖立着《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这块巨大的石碑。
碑文记叙了土尔扈特蒙古部族在远离故土一百四十多年之后,经过万里跋涉,重返祖国的过程。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史册中,展现民族凝聚力的光辉篇章。
问题探究3
请你说说“土尔扈特东归”所展示的是什么精神?这种精神是如何形成的呢?有什么作用?说说它的表现。
生1:土尔扈特在远离故土一百四十多年之后,经过万里跋涉,重返祖国,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希望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团结统一精神的形成源于先民生存和发展的实践。
中华民族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这种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成为团结统一精神。
生2: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
这种团结统一精神不仅表现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也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板书:团结统一
板书: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问题探究:今天,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行动来“爱国”?
生1:捍卫国家主权,反对外来略。
生2:投身建设全面小康事业,贡献自己力量。
生3:抵制日货,反对日本入常。
……
师:同学们的热情很高,观点也很鲜明。
但我们要知道,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作为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既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爱我们的国家,就要爱社会主义。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明确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我们要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在实际行动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把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