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一主观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主观题
一生活与消费
1.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重要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我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做法提高了人民币的信誉,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吸引了外商投资。
2.价值规律:
生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3.价格变动对企业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单纯的价格调控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2)提高劳动生产率:依靠科技、加强管理、提高员工素质
(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物美价廉”,树立企业信誉、品牌、形象
4.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完
善分配政策,增加居民收入。
(2)受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大小有密切联系。
(4)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5)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
5.消费心理及消费观念:
(1)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2)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期间节约艰苦奋斗。
6.正确的金钱观:
(1)要取之有道
(2)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二.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
(2)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生产
(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是生产得以真正地完成
(2)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节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3)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会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3.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1)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2)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3)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完善制度)
(4)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4.国有经济的地位
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这一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平稳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5.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各种经济形式的作用:
(1)国有: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集体:可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累计和国家税收。
(3)个体: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
(4)私营: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为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
(5)外资: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吸纳进生产技术、学习境外的现金管理经验、扩大就业。
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7.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所要求的
(2)是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3)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以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8.企业兼并的意义:
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是新阿姨有待列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9.就业的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是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在生产;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0.我国就业形势
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
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11.如何解决就业: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②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③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④A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环境
B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
C加强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
⑤树立四个就业观
⑥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⑦发扬艰苦分动自强不息的精神
⑧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努力扩大就业
12.劳动者维权:
①自觉履行劳动义务是劳动者维权的基础
②依法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是劳动者维权的依据
③劳动者要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但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以合法的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
④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的途径维权
三.收入与分配
1.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非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2.怎样实现社会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
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制度。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
⑤发挥财政和税收的作用
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处理?
①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②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是分配的结果促使人们奋进,是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③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4.影响财政的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②财政收入还收分配政策的制约。
国家应知地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有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5.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民生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宏观调控的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实行宏观调控的原因:
(1)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③仅有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发展精尽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2)加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又要综合运用行政手段,法律,经济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实现共同富裕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③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3.我国的经济目标: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
模式。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4.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②坚持夸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
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③有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
④有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
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
(4)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5.全球化的影响:
利:它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内的流通;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弊: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日益相互依赖、相互渗透。
这就使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震荡可以迅速波及全球,也就说明经济全球化意味着"风险全球化"。
态度:
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