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二

合集下载

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但是,大可不必就此认定ChatGPT是某些行业的“终结者”。目前,机器对于各类问题的理解,并非真正的“理解”,而是基于海量素材的整理归纳。例如,有人用杜撰的学术概念“镜像等离子规范场”提问,结果发现人工智能不懂装懂地卖弄“学识”。而在回答一些社会问题时,尽管人工智能输出了看似结构完整的文章,但不少答案依然“驴唇不对马嘴”,或者充满了“正确而无用的废话”。
总结:两则材料都运用了事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
依据材料二“巴黎政治大学已宣布,禁止使用ChatGPT等一切基于AI的工具,旨在防止学术欺诈和剽窃;外国专家表示ChatGPT将增加虚假信息风险;斯坦福团队推出DetectGPT,阻止学生用AI写作业”可知,为了保证学术研究的原创和创新性,说明ChatGPT使用情况的做法合理。
A.范围失当,“大学生”前面应该还要加上“美国”一词。
B.“实际上只是无意识的表现,没有思考能力”错误,材料二“这意味着ChatGPT能够形成具备一定逻辑的‘思考’结果”可知,认为ChatGPT能够形成具备一定逻辑的“思考”结果。
D.“最终将会破解”说法绝对,原文“基于这份清醒,人工智能的不断迭代发展就有望保持平衡,算法‘黑箱’也最终有望破解”可知,是“有望破解”。
C.作为一款更为先进的人工智能产品,ChatGPT不仅能与人类进行互动,还能够按照人类预设的道德准则加强学习,以此来识别恶意信息并拒绝给出有效回答。
D.始终保持独立冷静思考的人类,最终将会破解人工智能的算法“黑箱”,把控人工智能和科技发展的方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ChatGPT的诞生,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要原因是它搜集了海量素材,能够更加灵活地回答用户的高难度问题。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其中,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

②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孕育了丰富的乡土文化,如宗族文化、节庆文化、耕读文化、祭祀文化等。

这些文化元素相互交织形构了朴素的乡村价值观和认知体系,进而构建了乡村社会的行为规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乡土文化蕴含的礼俗秩序开始在乡村社会中消解,乡村出现了内核“空心”。

重塑乡土文化,建设乡村精神家园,对筑牢乡村振兴之根,确保乡村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③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记录了乡村历史、信仰、习俗和生活方式,成为维系乡村社会深层情感的集体记忆。

重视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好古树、古桥、古村落、古建筑等蕴含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且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留代表性乡村公共记忆景观。

积极推进剪纸、捏面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育乡村文化的传承人,延续和发展历史遗留的珍贵精神财富。

鼓励年轻人学习传统技艺和表演,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和了解地方乡村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在保护和传承中寻根溯源,从而在中国传统式的“乡愁”中滋养乡土文化归属。

④涵养乡风文明可以为乡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效地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精神层面的需要,提升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同时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尊重乡村本位和农民主体地位。

围绕农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务,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

⑤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方向保证,是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坚实保障。

涵养乡风文明,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担当,推进改革创新,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

2020湖南百校联考职高高一语文答案

2020湖南百校联考职高高一语文答案

2020湖南百校联考职高高一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赋与汉代①文学与时代紧密相连,汉赋也是如此、除文学内部发展因素外,汉代社会对汉赋的生产、消费等有重要的影响。

②汉赋生产与两汉社会的兴衰基本同步、汉初基本上是汉代社会的休养生息阶段,汉赋生产也处于初期阶段、现存的赋作,最有代表性的是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这些作品体制上继承楚辞传统,抒情言志,篇幅短小,而且内容上明显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

③汉赋生产的繁荣期是武帝以后到东汉中期、大一统的天下,文人心向中央,盛世激发了作家的情怀,于是,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这是时代的产物、典型代表如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这些大赋采用对话体,以状物为主,风格上呈现出“全”而“大”的特点、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两汉整个思想界成为经学的天下,大赋所体现的正统思想以及形式上的“劝百讽一”,就是这种思想的真实写照。

④东汉和帝以后社会走下坡路,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党锢之祸使文人与社会逐渐疏远,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地震、蝗灾、水灾、瘟疫等随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文人士大夫内心世界发生了重要变化,深感人生迷茫、此期经学衰落,道家思想又占据了重要位置。

社会的剧变带来汉赋的新变,文人鸿篇巨制形式的大赋作品逐渐减少,代之而起的是以抒情为主的小赋、这种赋继承屈原、贾谊的传统,代表人物和作品如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等,他们突破汉大赋的创作模式,由外部世界的描绘转向内心世界的抒写,由体物转入写志,个人的思想、感情成为作品的主要内容,这是东汉后期社会带来的影响,而且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⑤由以上可以看出,汉代社会影响着汉赋生产。

首先影响辞赋生产者,如辞赋作家的地位、遭遇、追求、情怀等、汉代经学盛行,辞赋家的地位低下,被视为倡优一类人物,亦可见地位之低下、就作家的追求、情怀而言,当社会处于鼎盛时期,辞赋家就有很强的自豪感,主动与时代靠拢;当衰世时,辞赋家更多关心的是自我内心、其次,时代影响辞赋作品,包括思想、体制、风格、内容等。

山东省济宁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活着的手艺王往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

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

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

他就用这木碗吃饭。

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

面子要多大,腿要多高,他都说了尺寸。

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

他就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

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

他的眼力就这样厉害。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

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

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

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

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

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

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

他雕的蝴蝶、鲤鱼,让那要出嫁的女孩看得目不转睛,真害怕那蝴蝶飞了,那鲤鱼游走了。

树,死,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

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

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我要细致而完美地再现我想象的艺术境界……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

但是,这个木匠,他,在我们村里人缘并不好。

村里人叫他懒木匠。

他是懒,除了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外,请他做一些小活儿,他不干。

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他都回答:没空儿。

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

吉林省部分学校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II(含答案)

吉林省部分学校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II(含答案)
天空传来刺耳的嗡嗡声。
“同学们!同学们!隐蔽隐蔽!”国文老师张志炫回头大声喊,“日寇飞机!”
同学们慌慌张张地往路边的林子里钻。
抬前手的同学张志良赶忙往林子里走,走得急,路边又是坡地,不平,脚步有些跌跌撞撞。班长谢润发忙喊:“志良,小心,志良,小心,稳住稳住!”
话还没说完,张志良“啪”一声往前扑,跌倒了,担架也往前摔,一部分压在了他身上。还好,谢润发强壮,死命稳住,担架才没有侧翻。担架跌落的重力几乎把谢润发的手腕扯到脱臼。
吉林省部分学校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现代文阅读II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友好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秋天的梨花
赵淑萍
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是最受父母宠爱的孩子。
那一年,一个秋日的黄昏,难得度假的父母在老家的田野里散步。突然,母亲看到梨树上,有几朵梨花开着,洁白无瑕的小花,在绿叶间,如此清新,如此明媚。
接下去我要讲一讲人物。小说就是要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我觉得小说还有一点就是它偏爱小人物和边缘人物。还有一点呢,我要说这个文学当中的人物,你一定要把他刻画得非常生动。至于他到底是好人坏人,你不要去纠结这个。我觉得作家的使命就在于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极鲜活,这就可以了。至于读者怎么去看,是读者的事情。作家给读者留下的空间越大,说明他的小说越是成功。如果说他写的这个人,符合以上特点并且能够引发一场争议的话,说明他这个小说人物塑造是最到位的。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写了跌宕起伏,曲折离奇的情节,通过片段性的镜头展现故事的发展,这也是本小说的特色之一。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主流文学一般而言更加关注现实和历史,而科幻文学关注的是未来。

所以在文学手法上,科幻更多的不是去反映、隐喻或批判现实,而是把作家的思考投射到未来。

此外,在读者群上,主流文学背靠学院正统,在其身后存在一个庞大而悠久的评价体系。

相比之下。

科幻文学则更依赖于市场和读者的肯定。

在科幻界还有一种说法,即“科幻是最大的一种现实主义”。

因为所谓“未来”,正是必将到来的“现实”,是现实在靠前的时间轴线上的投影。

科幻文学同样可以带入问题意识,去探讨主流文学正在涉及或未曾涉及的领域,并通过在时空上拉开距离形成陌生化的效应。

其实科幻文学也和中国梦产生了莫大关联。

有人认为,科幻是唯一可以直接描写出中国梦的文学题材——因为其他文学类型都只能聚焦于未完成的当下,科幻小说却可以直接描摹出中国梦成为现实的绚烂图景。

在这种意义上讲,科幻文学的确是一种最具现代感和现实性的文学类型。

不仅主流文学,任何文学类型的创作都要求作家足够洞悉世界、生活和人本身,科幻也不例外。

但对于科幻文学,只深入生活是不够的。

还需要作家了解科技前沿,寄托思考和想象,尤其要发挥创新能力。

我认为,科幻文学是创新意识最强的一种文体。

科幻文学的兴盛,将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幻文学是一种让想象力得到驰骋与磨砺的文学体裁,无论创作还是阅读,都是对想象力的锻炼,而它与科技的内在关系,也使我们能够重新审视科技在当代社会的地位。

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试题及答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试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期末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绿叶上的雾气飞鸟刚过9点,夏村就像蒸了半天的笼屉,突然被打开,热气四散。

七月的阳光干净又毒辣,箭般射下,发出破空的噗噗声。

绿叶上升腾起闪烁的雾气。

春花望着绿叶上的雾气,感觉耳边隐隐响起一支曲子,曲调不很清晰,她断不准是当年庆民牵着她的手走进县城一家商场时,电器柜台传来清溪般音乐的曲调,还是大儿子结婚那天轰鸣的音响曲调,又像二儿子哼出的曲子。

她又想,这曲子,很像孙子的第一声啼哭呢。

春花个子不高,圆脸盘,双颊被日头晒成黑红。

她的眼睛很像她的名字,眼波有着春花的美好。

嘴角微微上翘,含着无限笑意。

庆民干巴瘦小,笑起来找不到眼睛。

当年春花看上庆民,是因庆民下河救了俩小孩,春花认定庆民是真正的男子汉。

昨天春花和庆民微信聊天。

庆民说:“花,不中就请人,八九亩地你自己咋忙过来?”春花说:“能忙过来。

你吃好,不要挂念家,看你又瘦了。

”庆民忙调整了角度,说:“哪瘦了,是手机的事?我让你种懒庄稼,你不听,嫌玉米、豆子收入少,非种辣椒和棉花,累垮了咋办,身体重要哩。

”春花眼里有了泪。

庆民跟着老表在北京干室内装修,一天一百多块,管吃管住。

上大专的二儿子,暑假回来待两天就跟着同学去郑州干活挣钱了。

二儿子说:“妈,你和爸不用操我的心,我自己挣钱办自己的事。

”春花说:“小鹏,当父母的要一碗水端平,不想亏欠任何一个,你哥办事加上盖房子,约莫花了二十五六万。

我和你爸得给你挣够这个数。

”春花把喷药筒子的盖子拧好,天太热了,剩下的两桶药,下午再打吧。

她用手捶着腰站起来。

热气暴雨般泻下来,天气预报说今天38呢。

绿叶上的雾气愈加浓重了,幻化出千般光彩,熠熠闪烁。

春花一阵眩晕,胸口也有些发闷。

她慌忙坐下,拿起塑料水壶灌了几大口凉白开。

心头松快些。

她把喷药筒子放进辣椒丛,回家了。

走几步,拖鞋袢子断了。

她捡起来,看一会儿,从路边黄瓜架上解根铁丝,把袢子捆扎在鞋帮上。

她想,等会儿上街买菜,顺便买双拖鞋。

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28分)(一)现代文阅读I(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一部杰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因而,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并且形成一门学问——“红学”。

《红楼梦》研究源远流长,虽然在历史上可以划分出几个时期,出现过几个高潮,但是红学一直没有间断,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历史特色。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红学研究的主流依然是自胡适以来的考证派,以红学大师周汝昌、冯其庸为代表,以专家、教授、学者为骨干,几乎囊裹了红学研究的全部精英。

翻开这一时期的《红楼梦学刊》,基本是他们的文章。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持反对意见的如戴不凡、欧阳建先生,虽然在观点上不一样,但其论证方式也是考证派一路。

考证派确定了曹雪芹的著作权,以自传说代替其他假说,以写实说代替影射说,并试从作者的有关史料来释解作品研究。

其主要方向是,曹雪芹的家事,《红楼梦》的成书过程,《红楼梦》版本、作者,脂砚斋批语以及《红楼梦》诗词、典故、医药、典章等细节。

其次是文本研究派,以台湾的余英时、香港的梅节、大陆的李希凡等为代表,近年来许多教授、研究生也都加入了这个行列。

文本研究包括《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人物、诗词、文学比较、文化背景等。

在这些方面也有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这与在几次红学研究会上大家的呼吁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就是异军突起的索隐派,索隐派的手法是把《红楼梦》中的故事说是隐喻历史上的真事,真正使红学再次出现高潮的正是索隐派的再次崛起。

首先是霍国玲姐弟的《红楼解梦》,据说是找到了《红楼梦》的真谛。

其次是土默热先生的《红楼梦》作者“洪升”说,无论在网络还是出版界,现在都很热。

还有刘心武的“秦学(研究秦可卿)”,通过电视的传播和出版界的推波助澜,现在还方兴未艾。

其他如南明说、石涛说、朱琏说等等不一而足,但尚未产生较大的影响。

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份现代文阅读试题二及参考答案解析

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份现代文阅读试题二及参考答案解析

苦恼【俄国】契诃夫暮色昏暗,大片的雪花在刚刚点亮的街灯上盘旋着,然后降落在屋顶、人的肩上和帽子上,积成软薄的一层。

马车夫约纳·波塔波夫一身雪白。

他佝偻着身子,一动不动地坐在驾驶座上。

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

它的身子一动不动,而且瘦骨嶙峋,再加上它那如棍子般笔直的几条腿,近看起来活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

它多半也是心事重重。

约纳和小马已经停在这里很久了。

“车夫,去维堡区!”约纳听见有人叫。

约纳打了个哆嗦,看见一个穿着军大衣的军人。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说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去维堡区!”为了表示愿意,约纳抖了抖缰绳,马背和自己的肩膀上滑落下大片的雪花……军人坐上雪橇。

车夫咂吧着嘴唇,像天鹅似的伸长了脖子,挥动着马鞭。

马也伸直了脖子,活动活动笔直的腿,迟疑不决地向前迈步……“鬼把你往哪带啊?往右赶!”“你根本不会赶车!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一个四轮马车夫破口大骂,另一个肩膀碰到马脸的行人也在恶狠狠地瞪着他。

约纳如坐针毡。

他摇动着缰绳,眼珠乱转,不知自己身在何方,也不知缘何在此。

“这些人都是混蛋!”军人打趣地说,“他们简直是故意撞你,好像串通好了似的!”约纳回头望了望客人,微微动了动嘴唇……可喉咙里除了沙哑的咝咝声外,并没说出一个字来。

“你想说什么?”军人问。

约纳撇嘴一笑,哑着嗓子说:“老爷,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怎么死的?”约纳转过身子朝着乘客说:“谁也不知道!也许…这是天意。

”“鬼东西!赶车吧,赶车吧……”乘客喊叫道。

车夫振作起来,使劲而熟练地挥动着鞭子。

好几次他回头看看客人,那军人闭着眼睛。

到维堡区后,乘客下了车,雪把他和马又涂成了白色。

时间一小时又一小时地过去了……人行道上响起相互谩骂的声音,三个年轻人走了过来。

其中两个又高又瘦,另一个又矮又驼。

“赶车的,去警察桥!”驼子用那破锣似的声音叫道,“坐三个人……二十戈比!”约纳嘴里吧嗒了几下。

重庆市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II(含答案)

重庆市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II(含答案)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同屋的朱先生叫文嫂过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点值得一拣的东西。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照样替金先生打扫,她的扫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C. 文嫂为部分先生服务,地虽然挑拣了一些破旧衣物,但同时她也主动替他们把宿舍都打扫干净,这是一种不欠人情、不贪图小便宜性格的真实写照。
D. 文章结尾文嫂大哭一场,这哭声是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悲叹,也是对自己一辈子委屈的发泄,也是对偷了鸡的金先生的控诉。
7. 下列对本文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正是她嚎啕大哭的诱因。
16他望着眼前这只老岩羊,一阵惊怵像电流般袭过周身。天哪,他想,唯有你苍天不老,人和动物都会老去。
17他将老岩羊双眼的眵目糊擦去,老岩羊却对他视而不见。
18他心疼极了。
19你怎么会老成这样,他在心里问这只老岩羊。
20难道没有哪只狼来成全你么?
21但是他又否决了自己。
22其实,他心里清楚,狼也只吃它该吃的那点活物。只不过是背负罪名而已。哈萨克人那句话说得好,狼的嘴吃了是血,没吃也是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山东省莱芜市第二职业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莱芜市第二职业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莱芜市第二职业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文学类文本阅读乡下佬的劝告〔美〕威廉·萨洛扬有一年,我的叔父美立克从弗莱斯诺到纽约去旅行。

在他上火车之前,他的叔父迦洛看望了他一次,告诉他旅行上的种种危险。

“你上了火车,”那老人说道,“仔细拣定你的座位,坐下来,不要东张西望。

”“唔,叔叔。

”我叔父说道。

“几分钟之后,火车开动了,”那老人说道,“两个穿制服的人会从夹道上走过来,向你要车票。

不要睬他们,他们会是骗子。

”“我怎么会知道呢?”我叔父说道。

“你会知道的。

”老人说道,“你不再是小孩子了。

”“唔,叔叔。

”我叔父说道。

“你旅行了不到二十英里,一个讨人喜欢的年轻人会走到你跟前来,递给你一支香烟。

告诉他你不抽烟,香烟上会有麻药的。

”“唔,叔叔。

”我叔父说道。

“在你到餐车去的路上,一个很美丽的女郎会故意和你撞个满怀,而且差不多抱住你,”老人说,“她一定极其陪小心而且动人,你自然的冲动便是要和她做朋友。

抛撇了你那自然的冲动,一直进餐车去吃东西;那女人会是女冒险家。

”“什么?”我叔父说道。

“婊子!”老人喊道,“一直进去吃东西,点最好的食品。

如果餐车人满了,那美丽的女人坐在你同桌的对面,不要对着她的眼睛看。

如果她讲话了,装做聋子罢。

”“唔,叔叔。

”我叔父说道。

“装做聋子,”老人说道,“这是唯一摆脱的方法。

”“摆脱什么?”我叔父说道。

“摆脱全部邪恶的花把戏,”老人说道,“我旅行过的,我懂得我谈着的问题。

”“唔,叔叔。

”我叔父说道。

“这我们不要多谈了。

”老人说道。

“唔,叔叔。

”我叔父说道。

“我们不要再讲这问题了。

”老人说,“这完结了。

我有着七个小孩子,我的生活一向是圆满正经的生活。

我们不要再想到它罢。

我有着地呀,葡萄呀,树木呀,牛羊呀,和钱呀。

人是不能一切齐备的——除非什么时期有一天两天是如此。

”“唔,叔叔。

”我叔父说道。

“在你从餐车回到你的座位的路上,”老人说道,“你会经过吸烟间。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姓名:分数:卷I(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24年1月5日,第40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如约而至,透骨的寒冷和暖心的激情在这一刻交汇,碰撞出充满希望的火热。

哈尔滨的冷,与生俱来。

作为我国最北边的省会城市,这里冬季漫长,动辄出现零下3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因此哈尔滨有了响亮的名号——“冰城”。

冷是阻碍,对发展构成制约。

粮食作物只能种一季,基建工程也因低温、冻土等面临重重困难。

由于室外寒冷,东北人曾有宅在家里“猫冬”的习惯。

冷也是资源,别具特色优势。

每年12月,松花江上的冰冻了,太阳岛上的雪厚了,“冰豆腐”和“大雪垛”在能工巧匠手中“华美变身”,成为美丽的冰雪胜景,吸引着不远千里络绎而来的游客大军。

以高寒为气候特质的哈尔滨,成为当下社交媒体上最热的文化符号。

这座地处北疆的东北城市,正在把制约发展的“冷”转化为吸引游客的“热”,在聚光灯下焕发无限生机。

今日的哈尔滨,寒冷不变,热度却“只增不减”,背后是这座城市深挖冰雪资源禀赋,突出地方特色文化,推出各种“有求必应”举措,从量变走向质变的主动作为。

让哈尔滨在这个冬天“走红”的,还有中外文化在哈尔滨碰撞、交融带给这片土地独特的魅力。

“东北大花”主题与火车、汽车融合,将冻梨改刀、切块、摆盘,用勺子吃烤红薯,路边新增温暖驿站,东北大汉学会“夹子音”,哈尔滨的建筑、饮食、洗浴文化以及市民的热情好客,也被大家津津乐道。

“土”与“洋”的对话与融合,使哈尔滨更添奇妙丰富的色彩。

中西合璧的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映衬着白雪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很多国外游客驻足欣赏货架上的传统手工艺品。

一家铺着浓浓东北风的大花布的摊位上,摆着多款俄式“大列巴”。

哈尔滨,曾经是松花江边默默无闻的小渔村。

来自山东、河北、山西等地的百姓,带着开天辟地的豪迈,历尽千辛万苦“闯”到这里,成为重要的开发建设者。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下)期末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下)期末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下)期末统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先秦”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所贯穿的一个总思潮、总倾向,便是理性主义,正是它的承先启后,一方面摆脱原始巫术宗教的种种观念传统,另一方面开始奠定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

就思想、文艺领域说,这主要表现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则作了它的对立和补充。

儒道互补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思想一条基本线索。

汉文化思想来由应追溯到先秦孔学。

孔子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礼乐”。

他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

所谓“实践理性”,是说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

继孔子之后,孟、荀完成了儒学的这条路线。

这条路线的基本特征是: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对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它以心理学和伦理学的结合统一为核心和基础。

孔子答宰我“三年之丧”,把这一点表现得非常明朗。

三年丧制把传统礼制归结和建立在亲子之爱这种普遍而又日常的心理基础和原则之上。

把礼仪制度予以实践理性的心理学的解释,从而也就把原来是外在的强制性的规范,改变而为主动性的内在欲求,把礼乐服务和服从于神,变而为服务和服从于人。

孔子不是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宗教三要素)引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相反,而是把这三者引导和消溶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使情感不导向异化了的神学大厦和偶像符号,而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心理—伦理的社会人生中。

这也正是中国艺术和审美的重要特征。

与“礼”一样,“乐”也被重新作了一系列实践理性的规定和解释,使它从原始巫术歌舞中解放出来。

在这里,艺术已不是外在的仪节形式,而是(一)它必须诉之于感官愉快并具有普遍性;(二)与伦理性的社会感情相联系,从而与现实政治有关。

这种由孔子开始的对礼乐的理性主义新解释,到荀子学派手里,便达到了最高峰。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作品。

完成14~17题。

活着的祖先马国福①祖先的坟静静地卧在山坡上、河滩旁。

白云从头顶掠过,向大地微笑致意,他们看不见;飞鸟从旁边飞过,翅膀划过气流的声音,他们听不见;风在草尖上奔跑,脚步轻柔,仪态万方,他们感受不到;野花藏在草丛间悄悄私语,释放出一缕淡淡的芬芳,他们闻不见。

祖先是寂寞的。

②祖先们活着的时候,彼此牵连在血缘的纽带下,像一棵藤蔓上的瓜,沿着家族的根系,分享不同屋檐下有着相同温度的阳光,。

也承担着屋檐外不同方向吹来的风风雨雨。

他们曾经荣耀,也曾经坎坷,曾经争斗,也曾经和睦。

他们老了,累了,病了,一个个最后或安顺或无奈地辞别人世,谁也没能走出生命无常、枯荣自守、顺道而去的宿命。

③祖先们走了,(1)从此,家族的家谱上多了一个亡者的姓名以及他在村庄里的功过口碑;从此,家族的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和一串串断断续续的咳嗽。

从此,村庄的土地上,少了一个俯向大地劳作的身影。

他们把所有的恩怨情仇风光荣辱全部带到了土里,带进时间深处,最终成为泥土的一部分;生前的种种如意、不是、斗争和计较,统统化为尘埃,化为子孙后代奠念他们时的一把把香火、一场场祭祀。

④在传统的节日里,尤其是家族里举办红白喜事的时候,当后代们把一炷炷香裱在坟前点燃,当一缕缕青烟从坟茔升起,一滴滴酒水、奠茶瞬间渗入泥土,一张张燃尽的纸灰随风飘远,当感恩的叩拜、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的祷词自心间涌起,祖先们复活了。

祖先们不再寂寞。

⑤一系列奠祭仪式结束后,子孙们从坟头经过田头,最后回到自家的檐头。

或许,祖先们思谋着,以何种方式沿着子孙白天留下的脚印回家。

白天,祖先们幻化为一只鸟,回到曾经的家门前,站在高高的大树上,俯视曾经居住了一辈子的房子,哪里少了一片瓦,哪里多了一块砖;晚上,祖先们幻化成一阵风,乘着夜色,潜入依旧留有自己气息的院落里,抚摸曾经烙有自己掌纹的农具,哪里多了一片锈,哪里多了一个豁口,心微微作痛。

2022-2023学年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月考测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月考测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曼德拉效应”通常用来描述大众的集体记忆与现实不符的现象。

最先发现这一现象的是美国学者菲安娜·布梅,她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早在1980年就死于狱中,但现实情况是曼德拉死于2013年。

在解释这一现象时,她认为这种大规模的集体失忆可能涉及“平行宇宙”“多维空间”等相对科幻的概念。

但目前尚无完整的科学依据为这一解释提供理论基础。

事实上,“曼德拉效应”所代表的大众集体失忆现象广泛存在于以新媒体传播为主的当代社会。

从传播学语境去分析信息传播时可以得知,人是信息传播最有可能出现错误的地方。

首先,信息接收者的自身情况会影响到信源所传播的信息。

如接收一则新闻时,高级知识分子可能在完全理解新闻本身所要报道内容的同时,分析出新闻背后所隐藏的社会发展趋势;一般受众则可能理解新闻本身要报道的内容;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甚至都不能理解新闻本身的含义。

这种因人与人自身对信息接受程度的不同而产生的对信源所要表述信息的错误传播是最多的。

另外,认知心理学领域的“重建记忆”概念指出,记忆的重建过程受到其他认知干预因素的影响,如个人感知、社会影响等,这些都可能导致重建过程中的错误。

如著名的《爱我中华》歌词事件,正确的歌词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而95.6%的大众记忆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

从作为传播活动中个体的人入手,记忆错误从一开始也许是大家潜意识认为的我国有56个民族,所以顺理成章的就将歌词记成“五十六个民族”。

这种潜意识行为影响了正确信息的接收,从而导致了信息的误记,最终造成错误传播。

另一个可能导致歌词记忆错误的因素是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两首歌的相似导致了个体受众产生了对错误信息的重合,不同的信息得到了嫁接,从而得到了两条相似但不相关信息的结合体。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南阳市2024年秋期高中一年级期中质量评估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生价值论,它注重精神蕴涵的指导作用,重视人文思想的建构。

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方式的精神形态,它不仅体现着人类普遍的精神追求,而且体现着民族特有的价值关怀和时代属性。

生命意识是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典诗歌既有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咏叹,也有对世事飘忽、功名蹉跎的感慨,更有对人格理想、功业抱负的抒发。

这种博大深沉的生命意识与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渗透到怀古诗、饮酒诗、山水诗等诗歌类型中,形成鲜明的中华人文精神特色。

作为一种人文精神的中国古代生命意识,它不仅眷恋于个体生命独特的存在和完满,而且善于发掘个体生命浑融于人类群体中的价值和意义。

诗人屈原曾在《离骚》中写道“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老冉冉其将至,恐修名之不立”,可见他的生命意识是多么地细敏和真切,但这种感觉给他带来的,决不仅仅是无可奈何的缕缕忧伤,而更多的浸透着珍惜时光、热爱生命的积极进取精神,也就是通过人格的自我完善来达到永恒的生命境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时不我待、分秒必争的急切心情。

中国古代诗人总有一种悲天悯人之心,他们的忧患早已从个人的生死穷达扩展到对民生疾苦的人文关怀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

忧患意识是指人们从忧患境遇的困扰中体验到人性的尊严和伟大及其人之为人的价值,并进而提升主体人格和精神境界,以自身内在的生命力量去突破困境,超越忧患的心态。

继《诗经》《离骚》之后,表现种种忧患心理,成为诗人、文学家创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这种忧患心理包括对人生悲剧境遇、民生疾病痛苦以及国家前途命运等种种忧患,其中既有诗人们对于个体在生存发展过程中陷入困境时的自我关怀,也有基于无限的悲天悯人的同情之心的群体关怀,更有一种关注国家、民族命运,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自觉意识,从而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浓郁的现世情怀和高尚的人文精神。

2024年部编版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年部编版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年部编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原文】《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第一奇书”。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群人物的命运。

本文将从《红楼梦》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和主题思想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人物塑造《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个性鲜明。

作者通过丰富的生活细节和个性化的对话,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1.贾宝玉:贾宝玉是小说的主人公,他生性纯真,热爱自然,与封建礼教格格不入。

他身上有着许多矛盾的性格特点,既同情弱者,又反对封建统治。

作者通过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感情纠葛,展现了宝玉的性格魅力。

2.林黛玉:林黛玉是贾宝玉的表妹,她才情出众,性格敏感多疑。

她与宝玉的爱情充满了悲剧色彩,体现了封建社会女性命运的悲惨。

3.薛宝钗:薛宝钗是贾宝玉的另一位表妹,她贤良淑德,端庄大方。

她与宝玉的婚姻是封建礼教的代表,体现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

二、情节安排《红楼梦》的情节安排错综复杂,跌宕起伏。

作者巧妙地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与主人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使故事更具吸引力。

1.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故事:宝玉与黛玉的相识、相知、相爱,充满了浪漫色彩。

然而,封建礼教的束缚使得他们的爱情无法走到一起,最终以悲剧告终。

2.宝玉与宝钗的婚姻:宝玉被迫与宝钗成婚,这场婚姻是封建礼教的代表,也是宝玉对封建统治的反抗。

3.四大家族的兴衰:小说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没落。

三、主题思想《红楼梦》的主题思想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对爱情的赞美以及对人性的探讨。

1.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小说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描绘,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2.对爱情的赞美:宝玉与黛玉、宝钗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封建社会女性命运的悲惨,同时也表达了对真爱的赞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

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

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裤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

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yè)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13.解释词语(2分)可怜:纨绔与膏粱:14.对“顽愚怕读文章”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贾宝玉无能又顽皮,一见读书就害怕。

B.贾宝玉愚笨、贪玩,不肯读书。

C.贾宝玉不肯读《四书》、《五经》,因此愚笨、顽劣。

D.贾宝玉不肯读《四书》、《五经》,被看作愚笨、顽劣。

15.作者借黛玉之眼来描写宝玉,黛玉眼中的宝玉是个怎样的人?(2分)16.《西江月》采用了什么手法?实际上写出了宝玉的什么性格特征?(4分)(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0—13题。

①这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寂寥。

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皱褶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

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

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②红柳通常都长在沙丘上。

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它的根像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③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这样生存中也好少些艰辛。

老兵说,你本末倒置了,不是红柳在沙丘上,而是因为有了这棵红柳,固住了流沙。

随着红柳的渐渐长大,被固住的流沙越来越多,最后便聚成一座沙山。

红柳的根有多广,那沙山就有多大。

④啊,红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

⑤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火。

它们在灶膛里像闪电一样,转眼就释放完了,炊事员说它们一点后劲也没有。

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

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富有韧性,与沙砾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

一旦燃烧起来,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烈焰,好像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出来。

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长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傲然不屈的英魂。

⑥把红柳根从沙丘掘出,蕴含着很可怕的工作量。

红柳与土地生死相依,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将大半个沙山掏净。

这样,红柳就枝丫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

这时需请来最有气力的男子汉,用利斧,将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

10. 请找出文中描写红柳生长环境的词语。

(4分)11.“这样生存中也好少些艰辛”句中的“艰辛”指的是(2分)12.请找出第3自然段文字的中心句。

(2分)13.对红柳“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的含义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 这是点题,也点明红柳的生长环境与众不同,令人肃然起敬。

B 这是歌颂,红柳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雪域高原吐露唯一的绿色,给人类带来希望。

C 这是巧合,两者都能吐出热量,色彩又近似,都能给高原带来生机。

D 这是表明红柳如同太阳一样奉献于人类,人类应珍惜它。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1—14题。

①善良与凶恶相对的时候,前者显得是多么稚弱而后者显得是多么强大呀。

凶恶会毫不犹豫地向善良伸出毒手,而善良却处于不设防乃至不抵抗的地位。

凶恶是无所不为的,凶恶因而拥有各种各样的武器。

而善良是有所不为的,善良的武器比凶恶少得多。

善良常常败在凶恶手下。

②然而人们还是喜欢善良、欢迎善良、向往善良。

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

③这就是善良的力量。

善良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人的。

它属于人,它属于历史属于文明属于理性属于科学。

它属于更文明更高尚更发展得良好的人。

它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

④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因为它宣告了自己的丑恶。

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因为它宣扬了自己的光明。

⑤善良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精神的平安,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乐观。

11.本段文字是从、两个角度来论证善良这种品质的。

(2分) 12.为论证观点,作者主要采取了对比论证方法,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 . (3分)13.第③小节划线句子中,短语中间不加顿号是为了第④小节为“战胜”加引号的原因是。

(2分)14.“善良也是……..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这句话的意思是 (3分)(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0—14题。

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

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

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挎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贾母因笑道:“外客末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

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妖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干胜三分。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①潦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纨绔与膏粱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作者借林黛玉之眼来描写宝玉,黛玉眼中的宝玉是个怎么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西江月》采用了什么手法?实际上写出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上文写宝黛初会。

黛玉见宝玉,细写宝玉的服饰;宝玉见黛玉,只写黛玉的“形容”,对服饰不着一字,对其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为了行为简洁。

B.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C.在贾府上下黛玉的服饰显得最平常,没有什么特点。

D.在宝玉眼中,衣裙妆饰是不屑之物,所以视而不见。

14.对“愚顽怕读文章”一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贾宝玉无能又顽皮,一见读书就害怕。

B.贾宝玉愚笨、贪玩,不肯读书。

C.贾宝玉不愿读《四书》《五经》这些孔孟之道的文章,因此愚笨,顽劣。

D.贾宝玉不愿读《四书》《五经》这些孔孟之道的文章,被看做愚笨、顽劣。

(五)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0—13题。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

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子去。

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推说手推车进去不方便。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

我坐在院子当中,喝着东家的茶,吃着西家的瓜。

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又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推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

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盘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

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

第三年,喝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

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

又过了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能开花。

再过一年,我们般了家,悲痛弄的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

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

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

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

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

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

我问起那棵合欢树。

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

这么说,我再也看不见它了。

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

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