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复习课《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word版本
复习课《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复习课《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授课教师:黄丽如班级:高二班时间:2012年5月31日地点:新一中教学楼B205 一、教材分析: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部分。
本课的内容继续探讨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即看待认识和实践。
它围绕着“求索真理”这一主题,讲述实践观、真理观、认识过程这三方面的知识内容。
从近三年的高考题来看,每年都有涉及对本课知识点的考查,频率高,题型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二、教学设计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审视教材,并依据教材的内在知识体系对教材进行开发和整合,让学生从题中揣摩所考查的知识点,并总结出答题方法。
三、三维教学目标设计: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知识与技能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运用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运用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历程。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具有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培养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整理知识框架的习惯。
牢固树立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坚定真理的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1 四、教学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实践观;真理观;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实践的概念;真理是客观的。
作为高二年级的文科班学生,前面已学完《生活与哲学》整本书的内容,教学对象有一定的基础。
作为即将步入高三的学生,将进行高三第一轮复习,亟需学会自我复习。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授课类型自主探究法、训练法复习课教学手段多媒体平台六、教学流程:知识构图考点提示难点突破重点讲解原理归纳城方法指津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知识构图 1.让学生用三个词概括本课的内容。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6.1求索真理的历程 学案.doc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习目标:识记: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理解: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运用:例举生活实例,依据相关原理,阐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学习重点实践的三个特征。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学习难点实践的含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
【课前预习自主探究】预习范围: P42--46预习任务:(一)实践及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改造的活动。
实践是一种活动。
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的存在变为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
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他们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的过程,这个过程及结果是受制约的,也是客观的。
(2)实践具有。
实践是人的活动,在改造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中原来没有的;在改造过程中,人创造出。
(3)实践具有。
①社会性:实践不是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的人的活动。
②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各不相同的。
3、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实践活动。
二是;三是。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1)认识产生于。
实践不断产生、提出,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高日益完备的,这些工具延伸人类的,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实践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
(1)为什么?(2)如何?4、实践是认识的。
认识从来,最终还要回到中去。
【课堂活动】一、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1. 实践的含义阅读课本42页虚框及正文第一段,分析:(1)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
(2)简要分析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上述观点的不同。
点拨: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
改造客观世界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
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修行、辩论等不是实践,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
[备考精品]高考一轮复习人教新课标必修四:4.6 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doc
必修四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学案必修四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学案【高考考点明确】【课前预习案】一、基础知识回扣(要求:利用课前或课内10-20分钟,复习下列学案内容,并熟记、理解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1.实践的含义、特点(注意理解)★★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详细掌握动力、唯一标准★★3.真理的客观性(1)客观性的含义(2)如何理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4. 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5.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及方法论要求二、明辨是非1.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2.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说明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3.实践是社会性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此,实践是人们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马克思主义可以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定。
()7.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
()8.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课堂探究案】一、核心考点解读考点一实践的特点1.“世界无车日”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这说明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知识归纳:区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特点考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
”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了“蝼蛄叫,大雨到”。
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必修4)
方法:③④观点错误。
2.中国高铁在运营实践中出现的安全事故,说明高铁技 术还不完善和成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因为( )
①真理是客观的
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④真理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①②
B.①③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实践的特 点和真理的本质决定的。真理本身属于主观认识范畴, 不能用真理来检验真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 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所以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铁在运营中出现了 安全事故,说明高铁技术要进一步完善。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中国高铁从高 速、降速、再到高速,体现了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 无限性、上升性。
1.美国科研人员人工合成了一种名为蕈状支原体的细菌 的
脱氧核糖核酸(DNA),将其植入另一个内部被掏空 的、名为山羊支原体的细菌体内。经过多次失败的尝 试后,最终使植入人造DNA的细菌重新获得生命。此 举标志着人造生命形式迈出了关键一步。这表明( ) 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 ②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③认识是不断推翻已有真理的运动过程 ④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例】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从 哲学上看这句话说明了(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C.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D.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方法】“行”是强调实践,“知”是强调认识,因此 这句话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选C。
1.中国高铁十余年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创 新之路,但在运营中出现许多事故,为总结教训,确 保安全,中国高铁实施全面降速。其中京津城际、沪 杭两条高铁的时速由350公里调整到300公里;合宁、 合武等高铁时速由250公里调整到200公里。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真理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求索真理的方法和途径;3.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探索精神;4.培养学生对真理的追求与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笔记本电脑和投影设备;2.打印复制《求索真理的历程》课堂笔记;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科学家发现真理的视频或案例,激发学生对真理的好奇心;2.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真理?为什么人们要追求真理?探究真理(15分钟)1.教师通过投影设备展示《求索真理的历程》课堂笔记,解释真理的概念和重要性;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才能找到真理?真理是永恒的吗?求索真理的方法和途径(20分钟)1.教师介绍几种常见的求索真理的方法和途径,如科学实验、逻辑推理、观察研究等;2.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和经验,讨论并分享其他可能的求索真理的方法和途径。
批判性思维与探索精神(2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寻找真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2.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并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案例分析与讨论(25分钟)1.教师提供一个关于真理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之前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讨论此案例中是否包含真理;2.学生展示各自的观点和论证,进行讨论和辩论。
总结(10分钟)1.教师对课程进行总结,强调真理的重要性和求索真理的意义;2.学生回答反思问题: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如何更好地追求和探索真理?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真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辩论,表现出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学生们也加深了对真理概念的理解,提高了追求真理的意识和能力。
然而,本节课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时间较短。
下次教学需要在时间控制上做出调整,并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
此外,教师可以增加更多实践活动,如真理寻找小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真理的兴趣和求索精神。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轮复习导学案
乐居中学“三课一体”教学法创新高效课堂导学案年级高三科目政治制作人高三政治教师使用班级高三文科班学生姓名年级初审(签字有效)学校终审(签字有效)编号复印份课题名称:哲学与生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学习目标:1、分清2个唯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把握3个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理解3个原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真理属性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4、掌握4个内容:实践决定认识的四方面内容。
二、自主探究及指导:考点一实践的特点[学通学透]重点关注:本考点最常见的考法是以漫画、名言警句、人类发明创造的热点事例为背景,设置体现类、原因类题型,重点围绕实践的特点展开考查,并常常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过程等结合起来进行考查,材料灵活多变,对理解能力要求较高。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试题难度较大。
正确区分实践的三个特点特点解读客观物质性强调实践的基本构成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实践的过程及其结果的客观性,强调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能动性强调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制定“计划”“方案”“规划”等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社会历史性强调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有所差异;强调“合作”等,受横向因素的影响——社会性;强调历史过程,受纵向因素的影响——历史性典型例题:(2018·北京高考)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
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新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B.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C.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D.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考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学通学透]重点关注:本考点常见考法是以国家新出台的政策、计划或者是新的科学发现、研究成果为载体,设置措施类、体现类、依据类、认识类等题型,从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两个方面进行考查,有时也可能结合实践的特点、认识的过程等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考查。
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导学案
生活与哲学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导学案【复习目标】实践观:1.以”实践”为关键词,熟记实践的含义、特点。
2.识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并运用此知识点分析材料。
真理观:3.以“真理”为关键词,熟记真理的含义,理解记忆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
4.以“认识”为关键词,理解运用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预习案】一、实践观(一)实践的含义1、实践是(主体)改造(对象)的()。
Ps:①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实践②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范围不能扩大或缩小。
③实践不是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如学生的学习不是实践。
④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实践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最基本)、、(二)实践的特点1、(1)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实践的、实践的,它们都是。
(2)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因而也具有。
2、(1)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2)在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在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和。
3、(1)社会性:实践不是的活动,而是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2)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和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1)认识的唯一来源:(2)获得认识的途径:(实践)+ (知识的学习和传递)2、实践是认识(根本动力)Ps:根本动力≠唯一动力≠普通动力(1)人们实践新问题新要求新探索和研究(2)实践的发展认识工具认识的发展(3)实践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的(1)只有把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唯一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会上的实践。
(2)通过,人们可以把自己。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新人教版必修4
【开学大礼包】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版必修41.实践的基本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有二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1)实践的主体是人,动物的本能活动不能为人的实践活动。
(2)实践的对象不是整个世界,而是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3)实践的性质是“活动”:实践是介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4)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如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制定、法律制度的实施等。
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2.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
首先,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其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提示】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
(2)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人可以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提示】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两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
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正确发挥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
(3)社会历史性。
①社会性,强调的是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②历史性,强调的是人的实践活动是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和统一,体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学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追求真理、认识论)导学案一、基础知识过关:(一)实践1.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主体:;(2)活动:;(3)对象:;(4)性质:。
2.基本形式:、、。
3.特点:、、。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1);(2);(3);(4)。
(二)认识1.真理(1)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点:真理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特点):认识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二、重难点突破:1、实践(1)含义:【提示】※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实践。
※实践外延不能扩大或缩小,不能认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整个世界/自然界/社会的活动。
※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活动,即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2)实践的基本形式:①生产实践(改造自然界,人与物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社会实践(改造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
如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斗争);③科学实验(自然科学实验、社会科学实验如改革试点)。
(3)实践的特点(注意区别于意识的特点):①客观物质性(基本要素、应遵循的规律都是客观的。
强调实践受客观因素的影响);②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创造。
关键词:“计划”“方案”“规划”,强调实践受主观因素的影响);③社会历史性(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强调“合作”等,横向;受当时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纵向)。
【提示】※盲目的实践是错误认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教案
第六课求索真谛的历程一、【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识记:(1)实践(2)真谛◇理解;(1)实践拥有三个基本特色(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4)真谛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5)真谛是详细的有条件的(6)认识拥有频频性(7)认识拥有无穷性(8)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谛,在实践中查验和发展真谛◇剖析:(1)列举历史上对实践看法的不一样理解,剖析说明辩证唯心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以上观点的不一样(2)联合有关名言,剖析实践是认识的根源(3)联合适用主义者对于真谛看法的理解,剖析说明什么是真谛(4)联合欧几里得定理,说明真谛其实不是在任何状况下都合用,剖析真谛是详细的有条件的(5)联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出事事件,剖析追求真谛是一个过程2、能力目标(1)经过对实践看法的学习,特别是与旧唯心主义对于实践含义理解的比较中,培育和提升学生的比较剖析能力和理解能力(2)联合实践三个基本特色的学习,培育学生的剖析能力和归纳综合能力(3)在叙述实践对认识的作用时,注意指引学生学习辩证思想的能力,提升综合剖析问题的能力(4)联合真谛的看法,培育学生的比较剖析能力和理解能力(5)在叙述真谛详细的有条件的及认识真谛是一个过程这一知识点时,培育学生详细问题详细剖析的能力及用发展的看法看问题的能力3、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1)联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看法的学习,指引学生理解实践第一的看法,充足发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联系真谛是详细的有条件的这一看法,弓 I 导学生学会在必定的条件和范围内认识真谛(3)经过对认识拥有频频性和无穷性看法的学习,使学生建立在实践中不停认识、丰富和发展真谛的思想二、【要点、难点】:1、要点:(1)、实践的基本特色(2)、实践是认识的根源2、难点:真谛是详细的有条件的三、【整体感知】:经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认识实践的含义、特色及作用,理解在实践在追乞降发展真谛。
四、【方法点津】:(1)在教材中对实践的含义除了给出含义外不过略作解说。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强化学案 新人教必修4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最新考纲 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和谬误。
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上升性。
本课概览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概念(1)实践是人们改造______世界的________活动。
提醒人类的基本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不是实践;改造世界分为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实践。
(2)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__________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________活动。
2.实践的特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______。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______。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__________。
4.实践是认识的______和归宿。
提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从无到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浅入深”。
三、真理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________。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提示“有用即真理”、“拳头即真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否认了真理标准的客观性。
2.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______和______,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3.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______的______的统一。
4.真理和谬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______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人的认识同客观事物不相符合的就是谬误。
四、认识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________到________,再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三必修4政治学案
求索真理的历程【使用说明】1.以学案为线路复习知识、提升能力。
遇到的疑难问题填写在【我的疑问】栏。
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
3.学案要求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一、考点点击 实践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真理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二、构建知识体系三、易错点剖析1、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2、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4、创造性思维能检验和发展真理。
5、着眼于整体的认识就是真理性的认识。
探究一:(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III 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
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
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
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
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doc
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复习目标1.两个概念:实践、真理2.两对关系:实践与认识、真理与谬误3.三个特点:实践的特点、真理的特点、认识的特点4.四个表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表现二、复习要点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及其特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授课过程考点精析考点一实践的概念和特点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1)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温馨提示:(1)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实践。
(2)实践不是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如学生的学习不是实践。
(3)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范围不能扩大或缩小。
(4)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①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
它们都是客观的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①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②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社会历史性①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②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温馨提示:(1)盲目的实践是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
(2)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
拓展升华正确区分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是指实践的基本要素、过程及其结果是客观的,强调实践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能动性是指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强调实践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社会历史性社会性——是指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突出“合作”等,强调实践受横向因素的影响历史性——是指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突出历史过程,强调实践受纵向因素的影响联系三个特点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复习课《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第六课“探寻真理的历程”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部分。
本课的内容稳步深入探讨如何正确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即为对待重新认识和课堂教学。
它紧紧围绕着“探寻真理”这一主题,讲诉课堂教学观、真理观、重新认识过程这三方面的科学知识内容。
从近三年的高考题来看,每年都存有牵涉对本课知识点的考查,频率低,题型存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二、教学设计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从宏观上检视教材,并依据教材的内在科学知识体系对教材展开研发和资源整合,使学生从题中琢磨所考查的知识点,并总结出来答题方法。
三、三维教学目标设计:(1)认知课堂教学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2)认知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科学知识与技能(3)认知重新认识具备反复性、无限性。
(4)运用表明课堂教学就是重新认识的基础。
(5)运用表明人类崇尚和发展真理的历程。
(1)培育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备正确区分和推论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看待真理和谬过程与方法讹,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3)培育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整理科学知识框架的习惯。
(1)稳固践行课堂教学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键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践行爱好真理、追求真理、始终如一真理的信念,相信追求真理必须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重新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做为我们坚持不懈的崇尚和永恒的历史使命。
四、教学分析:教学重点课堂教学观;真理观;重新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教学难点实践的概念;真理是客观的。
作为高三年级的文科特长班学生,前面已学完《生活与哲学》整本书的教学对象内容,有一定的基础。
作为步入高三的学生,进行高三第一轮复习,亟需学会自我复习。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课类型独立自主探究法、训练法备考课教学手段多媒体平台六、教学流程:考点提示难点突破重点讲解原理归纳方法指津知识构图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师生设计内容活动1.让学生用三个词概括本课的内容。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通用3篇)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通用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通用3篇)《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篇1XX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一体化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目标导航】一、课标要求1.内容目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4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doc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目标:1、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复习重点、难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基础知识复习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
(2)实践具有。
(3)实践具有。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
(4)实践是认识的和归宿。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真理(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①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②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2.认识过程(1)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①认识的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的过程。
(2)认识的前进性和上升性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但这并不表明从实践到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答案:客观世界;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客观;具体的;认识;永无止境;波浪式。
重点难点知识梳理1、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高三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高三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前言本教案主要适用于高三政治教学,旨在让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的同时,深入探讨求索真理的历程。
希望通过本教案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政治科学的本质,并且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教学目标1.了解政治科学的内涵和特点;2.理解真理的概念和特点;3.探究人类求索真理的历程;4.掌握如何在实践中寻求真理的方法。
教学安排第一节课:政治科学的内涵和特点本节课主要讲解政治科学的内涵和特点,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政治科学领域内的一些重要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政治科学本质的认识。
课堂讨论在课前,老师可以为学生分配相关阅读材料,并在课堂上开设一个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政治科学的理解。
讲解政治科学的内涵和特点在学生分析自己的理解后,老师可以同学们一起探究,什么是政治科学,它的本质是什么?政治科学具有哪些特点?有什么实际意义呢?第二节课:真理的概念和特点在这一节课上,老师将学生的注意力转向另一个重要议题:真理。
学生将探讨真理的概念、特点等重要问题。
课堂讨论在本节课的讨论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探讨:1.什么是真理?或者说,真理的概念是什么?2.真相和真理有什么区别?3.真理具有什么特点?课堂实践讨论结束后,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堂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真理的概念和特点。
第三节课:人类求索真理的历程在第三节课上,老师将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历史上对真理的追求,来认识和探究人类求索真理的历程。
课堂讨论在课堂上,老师可以以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子,来引导学生探讨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内的求索真理之路。
总结本节课的最后,老师将总结学生们对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探究,并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反思。
第四节课:如何在实践中寻找真理在第四节课上,老师将让学生探究如何在实践中寻找真理。
案例分析老师可以以科学实验、社会调查等为例,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在实践中来获取和寻找真理。
实践活动结合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体验如何寻找真理。
《求索真理的历程》(六)88
高三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一轮复习教案之六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实践含义:课本42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践决定认识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和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识的关系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含义:课本47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真理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尽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但当一个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时,他就获得了真理,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因此真理是绝对的。
特点:②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使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果真理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因此真理是相对的。
真理基本属性:客观性①认识具有反复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轮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一、实践1、实践的概念:2.实践的特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误区1:真理是有用的,有用的就是真理。
点评:①真理是有用的。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由于真理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因此,它对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在此意义上,真理是非常有用的。
(肯定题目中的可取观点并分析)②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
有用的事物是指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东西,不一定是真理。
(指出题目中的不足之处)③“有用即真理”是一种实用主义真理观,以主观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非常有害的。
(小结题中观点的实质)误区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说法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点评: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
因此,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②所谓客观真理是指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
③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误区3:真理永远都是正确的。
点评:真理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它就会变成谬误。
误区4: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点评: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的界限,不能混淆,更不能相互包含。
但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误区5: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说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点评: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而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三、真理: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1)真理的含义:P47(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这是因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疑点】有用的就是真理吗?真理作为正确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是有用的。
“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就是真理”以主观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是错误的。
(3)真理的唯一性(一元性):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个真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它不因权力、地位而改变。
黑板是什么颜色的呢?是绿的,它不会说胡锦涛来了,黑板就会变成红色的了。
这本来是一个常识,但正如童话《皇帝的新衣》所寓:我们往往因为对权力、名利的畏惧或崇拜,而忽视了什么是判断真理的标准。
分析说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解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可以出现的,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正确。
因为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惟一的,不存在反映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相互矛盾的真理。
例题: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 D )A.真理的具体性 B.真理的绝对性 C.真理的条件性 D.真理的客观性【原理小结】真理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只有一个。
〖方法论〗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的条件性(真理的相对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和,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
【提示】这里的条件和范围从空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只是对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层面的正确认识。
3、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相对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与、与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离开这一特定的过程,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提示】这里的特定过程从时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之是对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正确认识。
【原理小结】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错误。
4、真理和谬误(1)区别:二者概念不同。
认识是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
认识有正确的,有错误的,而真理是正确的认识。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
(2)联系:真理、谬误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二者就其形式来说都是主观的,就其内容来说都是客观的。
二者相伴而行,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练习题:1.(2008年广东高考政治)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 C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2. (2011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
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2)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
(6分)37答:①真理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分)②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2分)③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
(2分)四、认识的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1)含义(认识反复性的过程):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到,再从到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原因(为什么认识具有反复性?)2、认识具有无限性(1)含义(认识的无限性的过程):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原因(为什么认识具有无限性?)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式的循环运动。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式的前进或式的上升。
【原理小结】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练习题:1、2《世纪金榜》P149 5、73:(2008年广东高考政治24)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D )A.一概而论 B.三人成虎 C.百感交集 D.千虑一得4:(2010•全国卷Ⅰ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
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
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
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A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答案:A ③说法错误,应该是对已有理论进行辩证的否定。
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故④错误。
选A。
板书设计:课后练习:1.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闭幕大会上,2500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天文学代表对四个关于确定太阳系行星身份的草案进行投票表决后决定,冥王星失去“行星”地位,被划为“矮行星”。
这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太阳系九大行星论被修改了。
辨题:真理是可以被人为修改的。
【参考答案】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因此,人们不能随意修改真理。
②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对太阳系行星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是可以修改的。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答案要点: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尽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但当一个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时,他就获得了真理,而且不容怀疑,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因此真理是绝对的。
②但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如果超过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或者不顾条件的推移、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而且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并不断向前发展。
因此。
真理又是相对的。
③总之,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在真理观上我们既要反对夸大绝对性的形而上学,又要反对夸大相对性的相对主义。
3、比较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区别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含义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相对于物质而言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相对于实践而言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科学理论是将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性质属于主观范畴,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属于主观范畴,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是客观的、正确的属于主观范畴,是正确的联系形式上主观,内容上客观;都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