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教授授课资料(珍藏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新闻写作:有关现有新闻媒体各种新闻传播形式文稿写作规律、原则和方法的学科;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新闻行业的主业课、基础课,也是奠定新闻专业学科的基础课;而且,新闻写作是我系的最大优势,也是我系与其他系科的根本区别。

2.新闻报道的三项基本要求:坚持真实性;注重时效性;用事实说话,三项基本要求是构成新闻写作理论与实践的基石。

3.新闻与新闻报道:a、“陆式定义”-新闻学上的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b、新闻定义的发展:新闻是正在发生、新近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与阐述;c、新闻与新闻报道的区别:狭义新闻—消息,是各种媒体出现得最多的新闻体裁;广义新闻—泛指各种载体和体裁形式的新闻;d、新闻报道:系指所有新闻媒体的各种新闻表现和传播形式;又泛指媒体及从业者所进行的新闻活动的总称。新闻写作学是研究各种媒体的不同

写作体裁、写作方式和写作原理与方法的;E 、新闻定义中包含的三个要件:事实、发生、

报道;

4.“事实”与“报道”的关系:a、“事实”—是指在一定时空中的“客观存在”,它是不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的,即是说,存在的事实不管其大小或好坏,也不管报道者对其印:象如何,你不能否认、漠视或纂改它;所以事实是第一性的;b、“报道”是人的作为,是一种“主观行为“,因此具有主动性、随意性、可变性;报道是笫二性的;c、新闻报道中的“事实”,“必须”是已经“发生” 、正在或必将发生的,而且还必须是和经过“选择”的“有价值”的事实;d、满足新闻报道的三个条件:只有客观世界真实发生的事物才具有报道价值;只有满足受众的某种需要才符合报道的要求;只有报道者的主观与事实的客观相统一,才能进行新闻报道。

5.新闻真实与真实性:a、真实:客观事物的原有状况与面貌﹙内在与外在统一的真实﹚;b、表征真实与本质真实:前者指人或物外表形态的真实;后者指事物内在属性、功能、特征等具为真实;c、真实性:人的主观感受到的真实;

6.新闻时效性的价值:a、时效性是构成新闻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b、时效性与宣传价值成正比。c、时效性是新闻工作者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体现新闻人职业素质的主要指标之一;d、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是提升媒体竞争力和权威性,扩大复盖面和影响力,增强综合实力与实效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7.用事实说话:a、所谓“事实”,指新闻报道内容中﹙新闻主体﹚涉及到的全部客观的人物和事件及时空等要素;b、“说话”,指每项新闻报道中所包含的媒体(新闻人)所持的观点、立场与态度,并且,这些媒体的主观行为最好要用大量客观事实来表现;

8.新闻报道为什么要“说话”?a、新闻报道是党的思想舆论阵地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宣传党的主张、决策、路线、方针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是代表党和政府“发声”的“喉舌” ,因此需要说话﹙政府需要﹚;b、新闻报道善于“说话”,是媒体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也是实行舆论引导之所在。舆论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媒体是党和政府的代言人,应该说话时要理直气壮地大胆发声﹙媒体需要﹚;c、受众需要从新闻报道的“说话”中得到有价值的收获—受到启发、教育、认知、功利、娱乐;尤其是重大事件发生或历史的紧要关头,社会大众急需从

媒体上听到官方的声音和态度﹙市场—受众需要﹚d、“说话”是追求新闻报道社会功效,新闻业者实现行业价值、自身价值和行为价值的需要;而且,新闻记者亲临新闻现场,耳闻目睹事实真相,感触良多,往往有话可说;记者对报道事实发表意见,可以拉近受众与新闻的距离,他们也喜欢听,从而增加报道的影响力﹙自己需要﹚;

9.新闻报道三项基本要求的关系:a、三项基本要求是构成新闻报道的完整要素,缺一不可,不能厚此薄彼;而且这是必须遵循的新闻规律之一;b、事实是新闻报道的前提、基础和

源泉;没有事实的发生,新闻报道就没有合理的借口和依据;c、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挖掘事件的真象,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和本质,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职业操守和永恒的追求!虚假报道是新闻的癌症、毒药和毁灭!d、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道惯用的表现技

巧,是表达立埸、用意和实现报道思想的有效方法;e、时效性是实现新闻报道价值、媒体效益价值和新闻工作者职业价值的重要途径;f、新闻报道要在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保证报道主体与程序完全真实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地用最快的速度,将从社会生活中发掘、加工而成的新闻讯息传播出去。这就是三项基本要求的关系;

10.短小性原则的特点:a、内容短小精练。篇幅短、段落短、句式短;用语干净利落,惜墨如金,如发电报;b、信息丰富充实。浓缩精华,突出重点,抓住要害,一语破“的”;c、主题明确具体,意蕴表达清楚,新闻要素齐全,读者一目了然。d、结构简单利索,逻辑线索清楚。

11、新闻写作运用短小性原则的现实意义:(为何要求短小)a、是顺应信息快速传播的要求:信息传播的速度越快、越广,实现传播价值越大。传播控制原理告诉我们,信息传播效率与传播控制程度成正比,控制越严密,其穿透力越强;信息越精短,越容易穿透时空隧道。b、是适应传播竞争的需要:当今社会新闻媒介云集,信息渠道众多,信息传播竞争十分剧烈,

彼此重迭,相互涵盖,大量资讯掩没在汪洋大海中,新闻报道越长,生存力越差;c、是适应受众接受方便的要求:现代社会发展节奏不断加快;冗赘哆嗦的长篇大论,势必被生活、

工作全面提速的社会大众所唾弃;d、是适应信息存续的需要:新闻信息一边传播,一边不淘汰与更新;信息传播数量与信息寿命存活成反比;社会信息传播数量越大,其平均存活寿命越短;e、是扩大传播容量,提高媒体效益的需要:媒体传播信息越丰富、更新信息越快,所获得的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越多;而且,短信息传播成本低,获取、加工、传播时效快、

效益高;时下这场由电讯行业刮起的短信传播风暴,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所有媒体的信息生产、传播观念和传播形态,纷纷争相效法和扩展;短信业务已经形成多一种新兴的信息产业,仅2009年除夕之夜,中国电讯全行业收转短信达90余亿条!

12.新闻写作实践应用“短小性”原则的途径:a、从报道题材上下功夫:如一事一报、一事多报;一问一答、一人一则,等;b、从报道角度上下功夫:如找准焦点(众人关注)、抓住重点(事件中起主导作用)、突出要点(简略反映事件本质)、攻克难点(注重关键性疑虑之处);c、从报道写作文体结构上下功夫:避免“二元”,遵循“单线”,缩短“过程”;d、从报道写作文字运用上下功夫:重介绍、轻描写、少铺陈、慎用形容词之类,惜字如金;

13.可读性原则:1、“可读性”的界定:指有思想内容,信息丰富,形式新鲜活泼,文字优美动人,情节生动感人、细节真实可信,表现手法别具一格、有血有肉的新闻文字作品,读

起来有兹有味,人们喜闻乐见,爱读、爱看;2、新闻报道作品怎样实现“可读性”?a、用心找准题材:从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寻找到领导关心、大众关注、时局需要、有效价值的报道题材是增强报道作品可读性的首要条件和关键所在;b、精心组织内容:“内容为王”。新闻作品内容有思想性、情节性、趣味性,接近性,即有实际价值,有情调,自然吸引人、打动人、感柒人,让他非欣赏不可;“短小”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言之无物,味同嚼蜡,无论长短,皆不可取;长短以内容需要为准;宜短则短,宜长则长;c.善于捕捉细节—体现事物本质特征的最小单位,它是组成事物的细胞;细节是文章的血肉;d、巧妙运用词语:文章不但要有内容,还要有文采;文字优美,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清楚具体,明白晓畅,引人入胜,必然为内容增色添彩,使人看得下去;

14.新闻写作实现创新的途径:a、内容创新:独辟蹊径,独特见解;新思维、新观点、新奇见闻,带给人新的惊喜和视觉震撼;b、视角创新:独特的观察角度,内部曝光,线人报料,独家专访,追踪报道,暗访,现场见闻;旧闻翻新;当地人交流习惯视角,百姓视角,等等;c、语言创新:故事形讲述,直观性表达;调侃,逗挑、俏皮、幽默、俗语、俚语、

方言、成语、对联等等的恰当运用;d、标题创新:标新立异、恰当比拟、时空措位、张冠李戴,等等手法吸眼球;

15.三项原则之间的关系:(小结)a、内容是基础。短小是方法,创新是技巧,两者都是为内容服务的,按照表现内容需要而确定和变化;b、可读性是新闻写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写作追求的重要目标,但不是最后目标;通过增强可读性,充分发挥新闻传播的效益,扩大新闻宣传的影响力,是一切新闻活动的根本目标;也是“提倡”三项原则的基本目标

16.两种信息的关系:a、事实信息是传播的“主体”、“依据”;是附着信息的载体;

b、附着信息是依附“主体”的“衍生物” ,而且是传播者对“主体”的人为延伸和扩展,它不是主体自生的产物;

c、有了附着信息对事实信息的“帮助”﹙解释、说明、论证)才使有新闻价值信息的报道具备了思想性;

d、有些报道没有附着信息,同样是“可行”的(如气象、灾难性报道);17.各类信息的区别与关系:a、事实信息与主信息:主信息是事实信息的核心部分,事实信息包括主信息和次信息;b、附带信息与次信息:二者都是为报道主信息服务与起辅助作用,但其“出身-来源”、和“成份”则不尽同:次信息的“娘家”为事实,附带信息大多来自“头脑”;附带信息中也有次信息,可能还潜藏着主信息;﹙一个从来源上界定,一个从功能上界定﹚c、功能的区别:事实信息表明事情的真实状况;主信息代表新闻人的传播意图;d、来源的区别:事实信息来自客观存在:主信息来自传播者的主观意愿与智慧对事实信息的选择或

提炼的衍生;

18.新闻报道中对两种信息的处理:1、强化主要信息:a、位置强化:如放头条、头版,

大字(粗体字)、通栏标题;加框突出、附加标题;套色;放大镜头;b、报道秩序强化:提前发布;倒金字塔结构安排;放在文章前部分;前排就座,率先出镜;c、加大信息容量:主信息份量足、声画元素多,时空量大,篇幅长;d、特别重大信息的特殊处理:新闻报

道中遇到特别重大的主信息需要用特殊方法处理:特殊重大信息:如新领导登台亮相、重大节庆(奥运开闭幕式、国庆60周年),国丧、战乱危机、特大灾难,等等;特殊处理办法:手机、网络、通讯社及时发布;电视台、电台提前播发、延长播发时段、其化节目让路(停播)、多台多套联播、并机直播;报纸重发重排、更换版面、提前开机出报,临时增发号外刊套联播、并机直播;报纸重发重排、更换版面、提前开机出报,临时增发号外刊(多种媒体、多种方式报道);e、强化对手的附带信息或次要信息;f、弱化对手的重大信息;

2、弱化次信息:与处理主信息的方法反其道而行之:同样可以在位置、秩序、容量、时空等环节上下功夫弱化次信息;

3、必要信息与冗余信息的处理:a、必要信息是次信息的组成部分,是主信息的桥梁、中介或助手;可以消除主信息的不确定性或歧见,起到衬托、补充、解释、交待等作用—如背景、旁证资料、新闻链接,等等;必要信息好比输液中的蒸镏水、润滑剂,对主信息传播有辅助和增值的作用,﹙有的称为增值信息﹚应当“恰当使用,适可

而止”;b、冗余信息:冗赘、多余之意;即可有可无的信息。冗余信息多为背景交待、过程描述或补充解释时过细、过多、过滥、过长的部分,应“尽量压缩、适当保留、因事而异”;在今天,正确处理好冗余与必要的关系,就需要在让报道内容多元,血肉丰满,增加可读信

和感染力与适应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需要之间求得平衡。﹙见教材P44、46、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