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化学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化学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化学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
初中常见化学式:H2SO H2SO HCl、 HNO H2S。

化学式指的是以元素符号表示纯净物组成以及原子个数的式子。

分子晶体的化学式叫做分子式,用于表示这种物质的分子构成。

初中化学定义: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主要在分子和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及其变化规律。

初中化学必背的知识点很多。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用途、制备方法和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化学与工业、农业、日常生活、医学和材料密切相关。

以下是对初中化学中的26个元素的详细介绍:氢(H):化学符号为H,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它是原子序数为1的元素,是最轻的元素。

氢通常以气体形式存在,广泛应用于氢能源和工业化学反应中。

条初中化学重要知识点.pdf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

世界由物质组成,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

OH)3↓+3NaCl 溶液黄色褪去、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CuSO4+5H2O= CuSO4·H2O 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

1CuSO4·H2OΔ CuSO4+5H2O 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水。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B.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C.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2.正确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B.苯的实验式为C6H6C.Cl-的结构示意图为:D.NaCl的电子式:3.科学家将含有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种纳米材料的水溶液在低温环境下冻干得到“全碳气凝胶”,该固态材料的密度仅是0.16mg·cm-3,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全碳气凝胶”可用作处理海上原油泄漏的吸油材料B.“全碳气凝胶”与石墨互为同位素C.“全碳气凝胶”中含有碳碳双键,属于烯烃D.“全碳气凝胶”的性质稳定,能在热的浓硫酸中稳定存在4.科学家制得一种新型分子O4。

关于O4和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互为同素异形体B.等质量的O4和O2所含原子数相同C.它们的摩尔质量相同D.等物质的量的O4和O2所含原子数之比为2:15.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一氯甲烷的结构式CH3ClB.正丁烷的结构简式CH3(CH2)2CH3C.氯化铵的电子式:D.CH4分子的球棍模型:6.过氧化钠常用作供氧剂:2Na2O2+2H2O=4NaOH+O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a2O2的电子式:B.Na+的结构示意图:C.7.8gNa2O2中含有阴阳离子总数为0.4N AD.H2O的比例模型:7.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等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f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第3周期ⅢA族。

初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从实验学化学一、化学实验安全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四.除杂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常考题》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常考题》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短周期元素M的原子核外有n个电子层上排布了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n+1。

下列有M的说法中,不一定正确的是A.M是非金属元素B.M的气态氢化物不一定是电解质C.M的常见单质在常温下为气态D.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2.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

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Z>W>X>YB.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X>Y>W>Z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D.化合物XY与 ZY2中均含有共价键3.五种主族元素X、Y、Z、M和N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YZ M N……Y,也可形成Z2Y22C.X2M的热稳定性比X2Y强D.M和N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均为强酸4.已知X、Y、Z、W、R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只有Z是金属元素,X的简单氢化物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Y与W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X<Y<W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 X<W<RC.WY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D.Z与Y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5.已知X、Y、Z、W四种元素中,X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W元素原子K层和M 层电子总数等于其L层电子数。

下列回答不正确的是A.X2Z常温下为液态B.Y的一种单质可导电C.W的一种氧化物可形成酸雨D.YZ2为碱性氧化物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离子键只能存在离子化合物中B.共价化合物中只能含有共价键C.化学键可以存在于原子之间也可以存在于分子之间D.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7.五种短周期元素X、Y、Z、W、Q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元素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X、W同族,Z、Q同族,X、Y两种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代数和均为0,由上述五种元素中的某几种元素组成的两种化合物均可在一定条件下洗涤含硫的试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酸性:H2YO3<H2QO3,所以非金属性Y<QB.X与W形成的化合物中各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C.X与Y形成的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D.由Z、W、Q三种元素形成的盐只有两种8.下列对结构与性质的大小排序不正确的是A.键角:NH3>H2O>P4B.阴离子配位数:CsCl>NaCl>CaF2 C.第一电离能:Se>As>Ge D.酸性:H2SO4>H2SO3>HClO9.银铜合金广泛用于航空工业,从切割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铜化工产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Al(OH)3和Cu(OH)2开始分解的温度分别为450 ℃和80 ℃]。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笔记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笔记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笔记标题: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笔记正文:化学必修一涉及到基本概念和理论,以下是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1. 原子结构了解原子的构成,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习原子核的构成和核电荷,了解电子的分布和轨道结构。

了解原子的氧化性和化学性质。

2. 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要素,包括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

学习化学反应的类型,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消解反应。

了解反应速率和反应平衡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概念来预测化学反应。

3. 化学键了解化学键的形成和性质,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的影响。

学习原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概念,包括库伦力和氢键。

4. 元素周期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族号和化学性质。

学习如何利用元素周期表来预测新元素的性质。

5.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了解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包括纯净物和混合物、晶体和非晶体、单质和化合物。

学习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密度、熔点、沸点、溶解度、颜色和状态。

6. 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影响,包括废水、废气和垃圾。

学习如何减少环境污染,包括废物的处理和利用、清洁能源的使用和节能减排。

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政策,以及如何进行环境评估和监测。

拓展:除了上述重要知识点,化学必修一还涉及到其他主题,如纳米技术、有机化学和化学键的制备。

在高中阶段,学生将学习到更加深入的化学知识,掌握更多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

同时,还需要学习如何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如制备药品、鉴别物品和设计实验等。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高一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高一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高一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是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初中阶段打下的基础知识对于高中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性。

以下是初中化学必背的知识点,为高一学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1. 元素:由于原子序数不同而类型不同,不同元素的原子有各自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2.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元素按照固定比例结合而成,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3.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按照可变比例混合而成。

第二章:分子与常见物质1.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 分子:同种或不同种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

3. 常见物质的分子式和结构式:如H2O表示水,CO2表示二氧化碳,等等。

第三章:常见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铁、铜、铝等。

2. 非金属元素:不具备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有氧、氮、氢等。

3. 金属的性质:包括延展性、塑性、电性和热性等。

4. 非金属的性质:包括不导电、脆性、易燃等。

5. 金属氧化物:由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6. 非金属氧化物:由非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第四章:空气与燃烧1. 空气成分:主要由氧气、氮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2. 燃烧的条件:需要有可燃物、氧气和足够的温度。

3. 燃烧的类型:包括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

4. 燃烧反应:可简化为燃料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5.酸的性质:可鉴别为呈酸性、蓝色石蕊试剂变红等。

第五章: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的表示:化学方程式是以化合物或元素的化名和化学式为基础进行表示的。

2. 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在化学方程式的左边,生成物在右边。

3. 平衡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物质量比保持不变。

4. 反应的热现象: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两种。

第六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 原子量和分子量:原子量是以12C的一个原子为标准,分子量是分子中原子质量的总和。

《常考题》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常考题》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Na 2Sx 在碱性条件下可被NaClO 氧化为Na 2SO 4,而NaClO 被还原为NaCl ,若反应中Na 2S x 与NaClO 的个数比为1:16,则x 值为A .2B .3C .4D .5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单质钠与水的反应:Na+H 2O=Na ++OH -+H 2↑B .过量NaHSO 4溶液与少量Ba(OH)2溶液反应:H ++SO 24-+Ba 2++OH -= BaSO 4↓+H 2OC .含等个数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Ba 2++2OH -+NH 4++HCO 3-=BaCO 3↓+NH 3·H 2O+H 2OD .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a 2++CO 2+H 2O=CaCO 3↓+2H +3.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铁生锈B .食物的腐败C .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D .木炭的燃烧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但氯化氢是电解质B .Cu 和Cl 2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所以说Cu 和Cl 2都是电解质C .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该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D .BaSO 4 难溶于水,所以BaSO 4不是电解质5.火星大气中含有95%的二氧化碳。

某课题组研制出“Na ﹣CO 2”电池,其工作原理为:3CO 2+4Na=2Na 2CO 3+C 。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CO 2部分发生还原反应B .1molNa 完全反应失去1mole ﹣C .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3∶4D .该研究可能为火星探测提供一种潜在能源系统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CaCO 3溶于稀盐酸中:23CO -+2H +=CO 2↑+H 2OB .MgCl 2溶液与AgNO 3溶液反应:Ag ++Cl -=AgCl↓C .钠与水反应:2Na+H 2O=2Na ++OH -+H 2↑D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 2++24SO -=BaSO 4↓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Cu +Ag +=Cu 2++AgB .钠和水反应:Na +2H 2O =Na ++2OH -+H 2↑C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aCO 3+2H +=Ca 2++CO 2↑+H 2OD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Cu 2++2OH -=Cu(OH)2↓8.现有以下反应①Cl 2+2KBr═2KCl+Br 2,②KClO 3+6HCl═3Cl 2+KCl+3H 2O ,③2KBrO 3+Cl 2═Br 2+2KClO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上述三个反应都有单质生成,所以都是置换反应B.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KBrO3>KClO3>Cl2>Br2C.反应②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D.③中lmol还原剂反应则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9.锰的氧化物MnO2、Mn2O3、Mn3O4、Mn2O7在加热时均能和浓盐酸反应生成MnCl2和Cl2。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笔记遇则安啦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笔记遇则安啦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笔记一、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学科思想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

2. 化学的基本学科思想化学的基本学科思想包括:(1)物质是由不同种类的元素组成的;(2)元素是由原子构成的;(3)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4)化学变化是原子重新排列的过程。

二、物质的分类1. 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三种类型。

2.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3.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以固定的化学组成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4.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以任意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

三、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 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2)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几乎占据了原子核的全部质量。

2. 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周期性性质排列得到的一张表;(2)元素周期表的主要构成包括周期、族、同位素等。

3. 元素的周期性规律(1)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规律,主要表现为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等性质的周期变化。

四、电子结构和化学键1. 电子结构(1)电子结构是指电子在原子或离子中的分布;(2)电子结构主要包括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等。

2. 化学键(1)化学键是原子间由电子形成的吸引力,它是维持化合物稳定性的基础;(2)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五、离子和离子化合物1. 离子(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可以是正离子也可以是负离子;(2)离子形成的主要方式包括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

2. 离子化合物(1)离子化合物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2)离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包括熔沸点高、易溶于水等,化学性质包括电离导电、在水中发生电解等。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D .D答案:B 【详解】A .除去FeCl 2溶液中少量的FeCl 3,用过量的铁粉,然后过滤,发生发的反应方程式为:Fe+2FeCl 3=3FeCl 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A 不合题意;B .除去NaCl 溶液中少量的MgCl 2,用过量的NaOH ,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进行酸化,最后加热煮沸除去过量的HCl ,所发生的反应为:MgCl 2+2NaOH=Mg(OH)2↓+2NaCl ,NaOH+HCl=NaCl+H 2O ,均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 符合题意;C .除去CO 2中的HCl ,应该将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而不是水中,C 不合题意;D .除去NaHCO 3中少量的Na 2CO 3应该在溶液通入足量的CO 2,反应为Na 2CO 3+H 2O+CO 2=2NaHCO 3,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 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 .Al NaOH 溶液−−−−−−→H 2B .CuO 2H O−−−→Cu(OH)2C .Cl 2−−−−−→Fe点燃FeCl 2 D .NaCl 溶液电解−−−−→单质Na答案:A 【详解】A .Al 能够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H 2,物质间转化能实现,故A 选;B .CuO 难溶于水,与水不反应,所以CuO 与水不能反应生成Cu(OH)2,故B 不选;C .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 3,不生成FeCl 2,故C 不选;D .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得不到Na ,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可以生成Na ,故D 不选; 故选A 。

3.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 .MnO 2−−−−−→稀盐酸ΔCl 2−−−−−→2H点燃HCl B .Fe 2Cl点燃−−−→FeCl 2()NaOH aq →Fe(OH)2C .Na 2O点燃−−−→Na 2O 2H O −−−→NaOH D .饱和NaCl(aq)−−−−−−−−−→先通氨气再通二氧化碳NaHCO 3(s)Δ−−→Na 2CO 3答案:D 【详解】A .二氧化锰与稀盐酸不反应,不能实现转化,故A 错误;B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铁与氯气反应生成三氯化铁,而不是氯化亚铁, 故B 错误;C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22Na O ,钠与氧气在常温下生成氧化钠,故C 错误;D .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为碳酸钠,故D 正确; 选D 。

化学初三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化学初三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化学初三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以下是关于初三化学必修一的主要知识点的归纳笔记,包括物质的性质、元素与化合物、物质的变化和化学反应等。

1.物质的性质-物质可以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常见的物质分类有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等。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指的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性质,如颜色、硬度、熔点等;化学性质指的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2.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

常见的元素有氧、氢、碳、氮等。

元素可以根据它们在化合物中的存在形式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具有特定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例如,水(H2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3.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指的是物质在改变条件下,仅改变其外观而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指的是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物质的相变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例如,水的沸腾和冰的融化都是物质的相变过程。

4.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化学反应的表现形式有很多,例如氧化、还原、酸碱中和等。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的变化。

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要素。

5.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进行排列,以及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是指元素在周期表中横向排列的行,周期数表示元素的能级;族是指元素在周期表中纵向排列的列,族数表示元素的价电子数。

以上是关于初三化学必修一的主要知识点的归纳笔记。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了解物质的性质、元素与化合物的组成,以及物质的变化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同时,学生还能够认识到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并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过程。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1.物质的分类-纯物质与混合物的区别:纯物质是由相同种类的粒子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粒子组成的物质。

-元素与化合物的区别: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经过化学反应组成的纯物质。

2.原子结构-电子:带负电荷的基本粒子,存在于原子的能级上。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位于原子的中心。

-质子:带正电荷的基本粒子,决定了原子的元素性质。

-中子:不带电荷的基本粒子,决定了原子的质量。

3.阳离子与阴离子-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由原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形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由原子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形成。

4.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与生成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产生的新物质称为生成物。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符号描述化学反应的过程。

-平衡状态: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达到一定数值时,称为化学反应达到平衡。

5.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组成:横行称为周期,竖列称为族。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周期表按着元素的原子数递增排列,相邻元素的性质有一定的相似性。

6.化学键-金属键:金属元素间的化学键,形成电子云。

-阴离子键:金属与非金属元素间的化学键,非金属元素得到电子形成负离子。

-共价键: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学键,共享电子形成分子。

-离子键: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学键,通过阴离子针对阳离子的相互吸引形成。

7.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还原:指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会从氧化剂转移给还原剂。

8.酸碱理论-酸:产生H+离子的化合物。

-碱:产生OH-离子的化合物。

-酸碱反应:酸和碱反应会生成盐和水。

酸碱反应也被称为中和反应。

9.盐和离子溶液-盐: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离子溶液:溶解了离子的溶液,通常具有导电性。

10.反应类型-合成反应:两个或多个反应物结合形成一个产物。

(必考题)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复习(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复习(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Na 2Sx 在碱性条件下可被NaClO 氧化为Na 2SO 4,而NaClO 被还原为NaCl ,若反应中Na 2S x 与NaClO 的个数比为1:16,则x 值为A .2B .3C .4D .52.已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2R(OH)3+3C1O -+4OH -=2RO n-4+3Cl -+5H 2O 。

则RO n-4中n 的数值是A .1B .2C .3D .4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液态HCl 、固态NaCl 均不导电,所以HCl 、NaCl 均是非电解质B .NH 3、CO 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 3、CO 2均是电解质C .蔗糖、酒精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D .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0.1mol·L -1KI 溶液:Na +、K +、ClO -、OH - B .0.1mol·L -1Fe 2(SO 4)3溶液:Cu 2+、+4NH 、-3NO 、2-4SO C .lmol·L -1HCl 溶液:Ba 2+、K +、2-3CO 、-3NO D .0.1mol·L -1NaOH 溶液:Mg 2+、Na +、2-4SO 、-3HCO 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单质钠与水的反应:Na+H 2O=Na ++OH -+H 2↑B .过量NaHSO 4溶液与少量Ba(OH)2溶液反应:H ++SO 24-+Ba 2++OH -= BaSO 4↓+H 2OC .含等个数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Ba 2++2OH -+NH 4++HCO 3-=BaCO 3↓+NH 3·H 2O+H 2OD .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a 2++CO 2+H 2O=CaCO 3↓+2H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三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 3+3OH -=Fe(OH)3↓+3Cl -B .向Ca(HCO 3)2溶液中滴加盐酸:2H ++Ca(HCO 3)2=Ca 2++2H 2O+2CO 2↑C .向Na 2CO 3溶液中加入过量CH 3COOH 溶液:2-3CO +2CH 3COOH=2CH 3COOH+CO 2↑+H 2O D .向Ba(OH)2溶液中加少量NaHSO 3溶液:2-3HSO +Ba 2++2OH -=BaSO 3↓+2-3SO +2H 2O7.关于物质的类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冰水属于混合物B .烧碱属于碱C .H 2O 属于酸D .溶液、胶体、浊液都属于纯净物 8.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 .钠投入冷水中:Na+2H 2O=Na ++2OH - +H 2↑B .将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 +=Cu 2++H 2↑C .醋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2H +=Cu 2++2H 2OD .用烧碱和氯气制取漂白液:Cl 2+2OH - =Cl -+ClO -+H 2O9.工厂排放的废水呈强碱性,则可确定该厂废水中肯定不含有的离子组合是A .Ag +、K +、3NO -、 3HCO -B .4NH +、K +、3NO -、24SO -C .Ag +、4NH +、Mg 2+、3HCO -D .K +、Cl - 、Mg 2+、24SO - 10.下列各组括号内除杂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A .Cu 粉中混有Fe 粉(用磁铁吸引)B .Cu 粉中混有CuO(稀硫酸)C .CO 中混有CO 2(氢氧化钙溶液)D .CO 2中混有CO(点燃) 二、填空题11.能源危机是当前全球性的问题,“开源节流”是应对能源危机的重要举措。

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9篇)

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9篇)

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9篇)篇1: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C、置换反应(A+BC=AC+B)D、复分解反应(AB+CD=AD+CB)(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

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篇2: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熟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危险化学品标志,如酒精、汽油——易然液体;浓H2SO4、NaOH(酸碱)——腐蚀品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分离的方法: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

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

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1.物质:物质是指组成物质世界的一切可以被人们感知的事物。

2.元素: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不能分解为其他物质的物质。

3.化合物:由两种以上元素化学结合而成的物质。

4.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分离。

5.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最小粒子。

6.原子:化学元素的最小粒子,具有元素特性。

二、化学反应1.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符号表示法。

2.反应物和生成物:进行化学反应的物质叫做反应物,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物质叫做生成物。

3.反应的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三、周期表1.周期表的构成: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元素,元素的周期性性质和元素周期律有关。

2.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表由周期和族组成。

3.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周期表上横行叫做周期,周期性质有规律地重复;周期表上竖列叫做族,具有相似性质。

四、化学键1.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的形成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转移或共用形成的。

2.离子键:离子键是指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结合形成的键。

3.共价键:共价键是指由非金属元素直接共享电子形成的键。

五、物质的量与化学计量1.物质的量:用摩尔(mol)表示的物质的量。

2.摩尔质量:一个物质的质量与它的摩尔数之间的比值。

3.摩尔体积: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与其摩尔数之间的比值。

六、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化学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2.还原:化学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3.氧化剂与还原剂:接受电子的物质叫做氧化剂,失去电子的物质叫做还原剂。

七、酸碱中和反应1.酸:能够产生H+离子的物质。

2.碱:能够产生OH-离子的物质。

3.酸碱反应:酸和碱反应所产生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水和盐。

八、气体状态及气体的性质1.气体的特性:气体具有可压缩性、扩散性和容易受温度和压力变化的特点。

2.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为压力,V为体积,n为物质的量,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1.新型冠状病毒蔓延期间,为做好自我保护,我们要减少外出,避免与表现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人密切接触,外出最重要的防护措施是佩戴符合要求的口罩。

在生活中常见的口罩一般有棉布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活性炭口罩和N95口罩。

也可以在实验室进行制备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NaClO)。

(1)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气溶胶属于分散系中的___________(“溶液”、“胶体”、“悬浊液”)。

(2)佩戴口罩预防疾病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_________操作。

(“蒸发”、“过滤”“萃取”)(3)生成N95口罩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它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4)如图是模拟84消毒液的装置,实验室先制备氯气,再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是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

(5)84消毒液和洁厕灵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化学反应2HCl+NaClO=NaCl+H2O+X↑,使消毒液失效,杀菌消毒能力减弱,易发生生命危险,X为_________。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1)碳酸氢钠的化学式是_______,其水溶液显______(填“酸”“碱”或“中”)性。

(2)碳酸氢钠可治疗胃酸(0.2%~0.4%的盐酸)过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碳酸钠稳定,受热不分解,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可用加热的方法,写出Na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

3.有相对原子质量均大于10的A、B两种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它们能形成气态化合物X和Y。

已知等物质的量的X和Y的混合物的密度是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18.5倍,其中X和Y的质量比为3:4.4,经测定X的组成为AB,Y的组成为A n B,试通过计算确定:A、B各是什么元素______________?写出X、Y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化学必修一每章总结

化学必修一每章总结

化学必修一每章总结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分类以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在学习这一章节时,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根据其组成和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物质又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混合物又可分为均质混合物和非均质混合物。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主要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组成和化学性质的情况下发生的变化,如熔化、冻结等。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产生新物质的过程,如燃烧、腐蚀等。

第二章:分子构造与化学键第二章介绍了分子构造与化学键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在学习这一章节时,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有电子对形成的一个电中性的结构。

分子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参与单位,不同的分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分子式和分子量:分子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一个分子中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量的组合式。

分子量是一个分子中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用于表示分子的质量大小。

•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是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的一种力的作用,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通过共用或转移电子形成化学键。

化学键的种类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第三章: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学习这一章节时,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的变化。

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要素。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中各种原子的数量必须相等,即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可以通过调整系数来实现。

•化学计量的计算:化学计量是指利用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其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计算物质的质量和摩尔数。

化学必修一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化学必修一第一章总论化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以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和规律为主要内容。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而物质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的总称。

以化学为基础的学科包含了无数领域,如药物、材料、能源、环境科学等。

化学的基础概念包括:物质、元素、化合物、分子、原子等。

1.物质所有具有质量和体积的物体都可以称之为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2.元素元素是由于具有相同原子核中的质子数而具有相同化学性质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个。

3.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计量比例结合形成的纯物质。

4.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以上原子按照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化合物纯物质。

每个分子包含有原子核、核外电子和化学键。

5.原子原子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中性子数的一组电子组成,它是最基本的化学单位。

原子基本粒子包括质子、中子、电子和中微子等。

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原子结构原子是化学最基本的单位,而原子结构是描述原子的最基本的概念。

有关原子结构的内容包括了:原子模型、原子核、元素周期表、价电子等。

1.原子模型原子模型描述了原子的基本构造形态,最初的原子模型是由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提出的,被称为“鸢尾花模型”,这个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负电荷的电子云和带正电荷的原子核组成的。

这个模型之后被改良和发展,现在常用的原子模型主要有玻尔模型、量子力学模型等。

2.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最中心的部分,其质量非常大,同时也带有极强的正电荷。

原子核由核子构成,核子包括质子和中子。

质子是带正电荷的亚原子粒子,个数就是元素的原子序数。

而中子是不带电的亚原子粒子,其个数不同的元素中中子的个数也不同。

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描述元素周期性规律性的一张表格,列出了所有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化学符号、元素名称和原子结构等。

基于元素周期表的组织方式,我们可以比较方便地确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4.价电子价电子是指原子中最外层发生化学键形成时参与进来的电子,它是描述分子中化学键类型的主要因素。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一《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一《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1.某“84消毒液”瓶体局部标签如下图,该“84消毒液”通常稀释100 倍(体积之比)后使用。

请答复以下问题:84 消毒液有效成分NaClO规格1000mL质量分数25%密度 1.19g/cm 3(1)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mo1⋅L-1 。

(取整数)(2)某同学取100mL 该“84消毒液”,稀释后用于消毒,稀释后的溶液中c(Na+ ) =mo1⋅L-1 。

(3)该同学参阅该“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mL 含NaClO质量分数为25% 的消毒液,需要称量NaClO固体的质量为,应选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

(4)“84消毒液”与稀硫酸混合使用可增加消毒力量,某消毒小组人员用98%(密度为1.84g ⋅cm-3 )的浓硫酸配制2L2.3 mo1⋅ L-1 的稀硫酸用于增加“84消毒液”的消毒力量。

①所配制的稀硫酸中,H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1⋅L-1 。

②需用浓硫酸的体积为mL 。

③假设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偏高,则以下可能的缘由分析中正确的选项是。

A.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B.量取浓硫酸时,仰视液体的凹液面C.未冷却,马上转移至容量瓶定容D.定容时,仰视溶液的凹液面2.同温同压下,容器A 中布满CO2 气体,容器B 中布满N2,假设V(A):V(B)=3:2,则两容器中的气体密度比为。

3.试验室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响制备氯气:2KMnO4+16HCl(浓)=5Cl2↑+2MnCl2+2KCl+8H2O(1)用双线桥法标出上述反响方程式中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

(2)上述反响中,氧化剂是(填化学式,下同),氧化产物,浓盐酸表达了性和性,当有4mol 水生成的时候,转移的电子有mol。

(3)试验完毕清洗仪器时,为了削减烧瓶中残留氯气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向烧瓶中参加的溶液是(填写化学式),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响的原理。

(4)假设在标准状况下,将一个布满HCl 气体的集气瓶倒扣于盛水的水槽中,水布满整个集气瓶,(假设HCl 全部留在集气瓶内),则该集气瓶内溶液中H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4BaSO 不溶于水,其水溶液的导电能力极弱,所以4BaSO 是弱电解质 ②2SO 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2SO 是电解质 ③液态HCl 不导电,所以HCl 是非电解质④硫酸氢钠电离出的阳离子有氢离子,所以硫酸氢钠是酸⑤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A .①②④⑤B .①②③④⑤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2.做实验时不小心粘了一些高锰酸钾,皮肤上的斑很久才能消除,如果用草酸的稀溶液洗涤马上可以复原,其离子方程式为:MnO 4-+C 2O 24-+H +→CO 2↑+Mn 2++□,关于此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C 2O 24-B .该反应右边方框内的产物是OH -C .该反应中生成1molCO 2电子转移总数是5N AD .配平该反应式后,H +的系数是163.磷元素的最高价为+5价,次磷酸(H 3PO 2)是一元中强酸,具有较强还原性,下列有关次磷酸及其盐的说法正确的是A .次磷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 3PO 2=H ++-22H PO B .NaH 2PO 2是次磷酸的酸式盐C .利用(H 3PO 2)进行化学制银反应中,1个H 3PO 2分子最多还原4个Ag +离子D .白磷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得次磷酸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 4+9NaOH=3Na 3PO 2+PH 3↑+3H 2O 4.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 .AB .BC .CD .D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三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 3+3OH -=Fe(OH)3↓+3Cl -B .向Ca(HCO 3)2溶液中滴加盐酸:2H ++Ca(HCO 3)2=Ca 2++2H 2O+2CO 2↑C .向Na 2CO 3溶液中加入过量CH 3COOH 溶液:2-3CO +2CH 3COOH=2CH 3COOH+CO 2↑+H 2OD .向Ba(OH)2溶液中加少量NaHSO 3溶液:2-3HSO +Ba 2++2OH -=BaSO 3↓+2-3SO +2H 2O 6.200mL 某水溶液中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 +、Cl -、Ca 2+、Ba 2+、CO 2-3、SO 2-4,现将其分成两等份进行下列实验:(1)第一份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的BaCl 2溶液后,得到6.27g 沉淀,经足量的稀硝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变为2.33g ;在所得滤液中继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沉淀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从实验学化学一、化学实验安全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四.除杂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六、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 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一、物质的分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1 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 NaCl、蔗糖溶液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 Fe(OH)3胶体浊液大于100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二、物质的化学变化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C、置换反应(A+BC=AC+B)D、复分解反应(AB+CD=AD+CB)(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

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书写方法: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3)、离子共存问题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 +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 O 32-,HCO3-,SO32-,OH-和NH4+等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

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

三、A1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五、Na2CO3和NaHCO3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色态白色晶体细小白色晶体水溶性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热稳定性较稳定,受热难分解受热易分解2nahco3 na2co3+co2↑+h2o_初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与酸反应 CO32—+H+ H CO3—H CO3—+H+ CO2↑+H2OH CO3—+H+ CO2↑+H2O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与碱反应 Na2CO3+Ca(OH)2 CaCO3↓+2NaOH反应实质:CO32—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 NaHCO3+NaOH Na2CO3+H2O 反应实质:H CO3—+OH- H2O+CO32—与H2O和CO2的反应 Na2CO3+CO2+H2O 2NaHCO3CO32—+H2O+CO2 H CO3—不反应与盐反应 CaCl2+Na2CO3 CaCO3↓+2NaClCa2++CO32— CaCO3↓不反应主要用途玻璃、造纸、制皂、洗涤发酵、医药、灭火器转化关系六、.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特点;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

是一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

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 对比 C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

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

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

(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4HF == SiF4 ↑+2H2OSiO2+CaO ===(高温) CaSiO3SiO2+2NaOH == Na2SiO3+H2O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酸(H2SiO3)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