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相关信息

合集下载

世界上最长的古运河

世界上最长的古运河

世界上最长的古运河今天小编就向大家介绍世界上最长的古运河世界上最长的古运河京杭大运河1794公里全长179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比苏伊士运河长近十倍,比巴拿马运河长二十倍;同时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我们今天所说的京杭大运河开掘始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

京杭运河自北而南流经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贯通中国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和一系列湖泊。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公元前486年开始建造。

春秋末期,吴国为北伐齐国争霸中原,在江苏扬州附近开凿了一条引长江水入淮的运河(称邗沟),以后在这基础上不断向北向南发展、延长尤其经隋朝和元朝二次大规模的扩展和整治,基本上完成了今日京杭运河的规模。

京杭运河的许多河段是利用原来的天然河流和湖泊,部分河段是人工开挖的,运河水流主要从沟通的天然河道中得到补给。

到隋炀帝(杨广)时,据称隋炀帝为了到扬州看琼花,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

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

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是中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

肩负着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也有助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由于年久失修,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北起涿郡(今北京),南至杭州(浙江省杭州市),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

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和浙江等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河南、江苏和浙江。

江苏境内的京杭大运河,全长628千米。

北京通州大运河美景介绍

北京通州大运河美景介绍

北京通州大运河美景介绍大运河南起浙江省杭州市,北至北京市通州区的通惠河入运河而北通入北京城区,然后由京杭大运河东走,首至运河大桥处改向,经由通州区燕顺路沿线良乡桥(桥·市雅宾利)以东的通州区管辖西边,流经六环、通州区次渠、通州区番口、通黄中学、通筑高速路以东,之后连通南口地区,流经南运河,最终注入白洋淀。

大运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重要的水运贸易通道之一。

在明清时期,大运河曾扮演着中国南北各地之间的重要运输通道。

如今,大运河已成为北京市著名的旅游景区之一,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游览。

通州大运河美景自古以来就备受赞誉,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了许多赞美之词。

大运河两岸的古建筑、民俗风情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通州大运河美景的各个方面。

首先,大运河两岸的古建筑是通州大运河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运河沿岸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如桥梁、码头、古镇等,这些建筑往往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通州区的大运河沿岸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桥,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京杭大运河上的大渠桥了。

大渠桥建于明代,是大运河上的三座古桥之一,也是最大的一座。

大渠桥不仅是大运河上的交通要道,也是古代水路交通的重要标志,至今保存完好。

大渠桥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历经沧桑,现在依然可以看到当年的风采。

另外,大运河两岸还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古镇,如南运河古镇、大疃古镇等,这些古镇保存着大量的明清古建筑,如古城墙、古街巷、古庙宇等。

游客可以在这些古镇中感受到古代水乡的风情,领略传统的民俗文化。

其次,大运河两岸的民俗风情也是通州大运河美景的一大特色。

大运河沿岸居住着许多传统的水乡居民,他们依水而居,过着宁静祥和的生活。

每当清晨,大运河沿岸便会有许多居民在河边洗衣、嬉戏,场面十分热闹。

在古镇中,游客还可以看到许多传统手工艺人在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如雕刻、刺绣等,这些手工艺品体现了水乡居民的勤劳和智慧。

此外,大运河沿岸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船歌、船灯节等,这些活动代表了水乡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习俗。

北京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与建设

北京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与建设

北京运河文化的建设成效
重点文物腾退和修缮。 浮泉遗址维修升级加快推进;南锣鼓 巷雨儿胡同修缮整治提升任务完成, 重新恢复了四合院的传统规制格局; 新八里桥建设顺利竣工;完成了万寿 寺周边腾退搬迁,下一步将加强万寿 寺保护修缮;加快醇亲王府、庆王府、 会贤堂等什刹海周边文物建筑群腾退, 系统开展文物修缮。

北京运河文化的建设成效
北京运河文化的建设成效
制定北京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2012年, 北京市文物局公布《大运河遗产(北京段) 保护规划》,确认40处物质文化遗产和 4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瓮山泊(今昆 明湖)、宝塔镇河妖等。其中,通惠河北 京老城段(包括什刹海、玉河故道)、通 惠河通州段(西起永通桥,东至通州北关 闸)是世界遗产点段。
运河在历史上对北京城的影响
元大都的城市规模很大,所以对物资的需求也加大。当时郭守敬 督建了有名的通惠河漕运工程。
明清两代,北京的城市规模更大了。明宣德十年改造北京城,皇 城东墙东移,通惠河的一段河道被圈入城内,截断了船只进入积 水潭的通道。正统年间,大通桥建成,通惠河起点移至东便门外 大通桥,遂称大通河。嘉靖六年整修大通河。清代多次疏浚运河 河道和护城河,并且扩建了西湖,使漕运水源有了保证。并且清 代还对白河进行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治理,引潮白河入北运河,以 保持漕运的通畅。
国都时期。
从辽南京城一直到金中都,再到元大都城, 北京城的规模不断扩大。明清时期,北京形 城了四重城垣,宫城、皇城、内城、外城。 随着北京城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 对各种物资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所以,运河 的作用就更加突出了。
运河在历史上对北京城的影响
辽代,泃水和沽水于今宝坻县汇流,向南在宁河附近入海,形成 了蓟运河。从宝坻向西有一条运河,时称萧太后河(今北运河), 通潞水达通县。

京杭大运河的简介

京杭大运河的简介

京杭大运河的简介京杭大运河全长171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长度是苏伊士运河(190千米)的9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中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

背负了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也有助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由于年久失修,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

大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途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其部分河段依旧具有通航功能.京杭大运河与扬州的渊源京杭人运河的开凿,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

当时吴王阖闾为了向西扩张势力范围,下令开凿自太湖直达长江的胥溪。

到隋炀帝(杨广)时,据说炀帝为了到扬州看琼花,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

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

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阴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阴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

扬州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便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京杭大运河的意义及其发挥的作用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

京杭大运河简介

京杭大运河简介
● 北运河
● 长约180公里,集水面积5.11万平方公里,由天津注入海河。除屈家店至天津段15公里可供小船 作季节性通航外,其余河道均不能通航。
● 南运河
● 又名御河,长414公里。四女寺至临清段称卫运河,长94公里。天津至四女寺段航道窄狭弯曲, 底宽15~30米,水深约 1米,建有杨柳青、独流、北陈屯、安陵4座船闸。由于上游水库拦蓄, 两岸农田灌溉,加之年久失修,现已处于断航状态。卫运河底宽30米,水深约10米,建有四女寺、 祝宫屯船闸,可通航100吨级船舶。由于上游岳城水库蓄水,截走水源,尤当卫运河进行了扩大 治理后,航道情况骤然恶化。
● 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邗沟,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 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 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 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 京杭运河的流向、水源和排蓄条件在各段均不相同,非常复杂,流向总体概括为四个节点、两种 流向:节点1天津(海河)以北的通惠河、北运河向南流;节点1与节点2东平湖之间的南运河、 鲁北运河向北流;节点2与节点3长江(清江)之间的鲁南运河、中运河、里运河向南流;节点3 与节点4长江以南的丹阳之间河段向北流;丹阳以南河段(江南运河)向南流。
京杭大运河简介
京杭大运河
● 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 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 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 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主要水源为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 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介绍

京杭大运河介绍

京杭⼤运河介绍京杭⼤运河介绍京杭⼤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民创造的⼀项伟⼤⼯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

想知道更多关于京杭⼤运河的知识吗?随来看看吧!京杭⼤运河:京杭⼤运河,⼜称京杭运河或⼤运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与长城、坎⼉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程,并且使⽤⾄今,是中国古代劳动⼈民创造的⼀项伟⼤⼯程,是中国⽂化地位的象征之⼀。

运河北起北京,南⾄杭州,流经天津、河北、⼭东、江苏和浙江四省⼀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系,全长1794公⾥。

历史上,京杭⼤运河在隋、唐、元、明、清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延伸、扩宽,这很⼤程度上是因为江南⼀带在全国农业发展地位不断加强、物流需求⽇益加⼤所导致的。

中华⼈民共和国成⽴后,政府也对京杭⼤运河进⾏过多次疏浚。

京杭⼤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作⽤。

京杭⼤运河:景点简介京杭⼤运河全长1794千⽶,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条“黄⾦⽔道”,价值堪⽐长城。

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条⼈⼯河道,长为苏伊⼠运河(190千⽶)的9倍,巴拿马运河(81.3千⽶)的22倍。

京杭⼤运河流经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沧州市、衡⽔市、邢台市,⼭东省德州市、临清市、聊城市、济宁市、枣庄市,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锡市、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湖州市、杭州市20个市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系。

京杭运河的流向、⽔源和排蓄条件在各段均不相同,⾮常复杂,流向总体概括为四个节点、两种流向:节点1天津(海河)以北的通惠河、北运河向南流;节点1与节点2东平湖之间的南运河、鲁北运河向北流;节点2与节点3长江(清江)之间的鲁南运河、中运河、⾥运河向南流;节点3与节点4长江以南的丹阳之间河段向北流;丹阳以南河段(江南运河)向南流。

⾄2012年,京杭运河的通航⾥程为1442千⽶,其中全年通航⾥程为877千⽶,主要分布在⼭东济宁市以南、江苏和浙江三省。

京杭大运河的简介资料

京杭大运河的简介资料

京杭大运河的简介资料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最终形成了连接京城(今北京)和杭州的运河系统。

京杭大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横跨中国六个省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

它起于北京的通州,经过天津、河北的保定、德州、济南,然后进入山东的泰安、济宁、临沂等地,最后穿越江苏的淮安、扬州,终至浙江的杭州。

运河的建设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但真正形成规模的是在隋朝。

隋炀帝下令修建大运河,经过多年的努力,大运河于隋朝末年竣工。

隋朝的大运河起于今天的北京,终点在扬州。

大运河的修建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成为了中国北方地区和长江流域的重要交通枢纽,方便了水路运输,促进了商品流通和文化交流。

大运河的开通,使得京城与南方的经济中心相连,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南方地区的控制力。

大运河的沿线也是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事件的发生地。

例如,北宋皇帝赵匡胤曾率军经过大运河北上,最终建立了宋朝的统一政权。

元朝时,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曾在大运河上旅行,并留下了关于中国的宝贵记录。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交通工具的进步,大运河的重要性逐渐减弱。

特别是随着铁路和公路的发展,水路运输逐渐被取而代之。

在20世纪初,大运河的一些河段开始淤塞,航道逐渐不能通行。

到了20世纪中叶,大运河的运输功能已经基本丧失。

然而,近年来,大运河再次受到重视,并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大运河沿线的城市开始重视保护历史遗产和发展旅游业。

一些河段的航道已经恢复通行,人们可以乘船游览大运河的景点,领略古代运河文化的魅力。

京杭大运河的建设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工程史上的伟大成就,也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

如今,大运河的保护和开发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目的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精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宝贵的历史遗产。

北京大运河的来历

北京大运河的来历

北京大运河的来历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纵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将这五大水系联结起来。

下面整理了北京大运河的来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大运河(Grand Canal,亦作Ta Yun-ho或Da Yunhe)又名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古代伟大工程,北起北京,南到浙江杭州,全长1747公里。

大运河途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4省2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水系(元代以前通钱塘江,现仅通至杭州)。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筑邗城(今扬州),并掘邗沟,沟通江淮水道。

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和安徽8个省、直辖市,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

至今大运河历史延续已2500余年。

隋大业元年(60 5)拓宽开深山阳渎(今里运河),又开通济渠,连结洛、黄、汴、泗诸水达于淮河。

大业六年(610)拓宽浚深江南运河以达杭州。

同时由洛阳附近凿永济渠通卫河,经临清转今天津,全线沟通,长约2,700公里。

元朝定都北京(当时称大都),自公元1283年起以10年时间先后挖通济州河、会通河,并建设闸坝,渠化河道,航程缩短为1,794公里。

就是今大运河的前身。

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

大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途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其部分河段依旧具有通航功能。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杭州,北到北京,隋朝开凿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经过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北京七个省市,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作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京杭大运河船的介绍

京杭大运河船的介绍

京杭大运河船的介绍
京杭大运河,简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人工运河,连接了北京(当时的京城)和杭州,贯穿了多个省份,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

它起源于春秋时期,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成为连接北方和南方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经济带。

大运河全长约1,794千米,纵贯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等六个省市。

它分为京杭段和济南段,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河段和水域:
1. 北京段:大运河的北端起点是北京的永定门,沿途经过了许多古老的运河码头和建筑。

在北京段,大运河自南向北流入通州区,然后向东流入天津市。

2. 天津段:天津是大运河的重要节点,沿途有多处古老的码头和建筑,如南运河街和古文化街。

大运河穿越天津市区,继续向南流入河北省。

3. 河北段:在河北省,大运河通过了广宗、邢台、宁晋等地,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水道系统,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和交通发展做出了贡献。

4. 山东段:在山东省,大运河流经济旺盛的地区,如济南、泰安、德州等。

泰山景区附近的大运河段,曾是古代重要的运输通道。

5. 江苏段:江苏省境内的大运河分为南北两段,北段经过徐州、连云港等地,南段则是重要的江苏沿海水运通道,连接扬州、南京等城市。

6. 浙江段:大运河最终进入浙江省,经过绍兴、杭州等地,最终与钱塘江交汇,终点是美丽的杭州市。

大运河在古代扮演了重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角色,连接了中国北方和南方的主要城市,促进了商品、文化和技术的交流。

在现代,大运河逐渐失去了主要的交通功能,但仍然保留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和风景名胜,成为了游客观光和文化遗产的重要地点。

关于大运河叙述-解释说明

关于大运河叙述-解释说明

关于大运河叙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大运河,又称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它横跨中国的北方,连接了中国的首都北京和江南地区的杭州。

大运河的建设始于春秋时期,历时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充满了沧桑和传奇。

这条历史悠久的运河是中国古代农业、商业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水路,也是中国封建帝国统治下的经济命脉。

通过大运河,北方的粮食、纺织品、瓷器等物品能够便捷地运往江南地区,而江南地区的茶叶、丝绸、香料等也可以通过运河流入北方。

这条水路的畅通无阻促进了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的经济繁荣,也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大运河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连接了中国的两大经济中心,对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族交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运河的延伸范围非常广泛,起点在中国的首都北京,途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等省市,最终抵达浙江的杭州。

运河的总长度达到约1,794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大运河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多个时期,包括春秋时期的初步开凿、隋唐时期的大规模挖掘、元明时期的改造和清代的维修等。

特别是隋唐时期,大运河被大规模疏浚,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规划与整修,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宏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隋唐时期的大运河不仅发挥了重要的经济作用,还起到了战略军事的作用,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之,大运河是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变迁,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大运河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建设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于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变迁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民来说,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文化遗产,发展大运河旅游,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国家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向读者介绍本文的组织方式和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大运河进行概述,包括其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延伸范围,以及建设和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京杭大运河-北京广源闸遗址

京杭大运河-北京广源闸遗址

京杭大运河-北京广源闸遗址广源闸俗称豆腐闸,是元代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主持修建的白浮泉引水工程上的一座重要水利建筑物,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广源闸路,南长河河道之上,建成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

广源闸是大运河遗产的见证之一,成为研究北京漕运和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

2013年,广源闸遗址作为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的一部分,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中,2014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广源闸遗址国保碑广源闸由元代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主持修建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为元代通惠河上游的头闸,是节制通惠河(现南长河)之水的关键。

历史上广源闸不仅有调节河水流量、控制水位高低的作用,而且在闸上铺设木板,又具有桥的功能。

元代至清代帝、后们出京游玩时,常在广源闸换船。

广源闸遗址广源闸平面呈西北-东南走向,闸口宽约13米,长约6米,闸的结构分为闸基、闸门、闸墙三个部分。

两端闸墙的东西两侧的燕翅上各嵌有石雕镇水兽一只,总共四只。

闸墙石雕镇水兽广源闸自建成后,受到历朝重视,多次修缮,精心管理。

1949年后,广源闸仍为木桥(闸上铺设木板当作桥)。

1979年大修,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并设栏杆。

1998年北京市改造长河时,修缮了广源闸,将南侧的桥墩拆除1/3,重新更换了水泥桥面,增设汉白玉栏杆。

在改造中,实施了“南扩一孔”的方案,在广源闸南侧增加一孔,河水变为从两孔流过。

龙王庙(紫金观)广源闸东北侧现存有龙王庙一座,面阔一间。

自元朝开始,每逢北京东部的通惠河因天旱水浅难以通行粮船时,都会派专职官员赴广源闸畔的龙王庙祭祀水神,提闸放水。

21世纪初,该庙获得重修,庙门上悬有“紫金观”匾额,其内供奉中天北极紫微大帝塑像。

1999年,“广源闸及龙王庙”被海淀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文保碑。

京杭大运河之北京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之北京大运河

18撰文/刘景浩京杭大运河之北京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工程量最大、里程最长的运河。

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京杭大运河的成功开凿,彰显出我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技术领先世界,并且在不断的开拓下孕育了许多璀璨繁华的名城古镇,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古迹,积淀了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蕴。

京杭大运河不仅是古代北京漕粮的重要通道之一,同时也是沟通融合南北文化的重要桥梁之一,为南北的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各地文化与北京文化相互影响且融合,也造就了包罗万象又独具特色的北京文化。

本文以运河的北京段为例,阐述这一古老运河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人文魅力。

一脉碧水穿城过,两岸盛世润京城。

京杭大运河之北京大运河全长82 km,以昌平的白浮泉为起点,流经海淀、西城、东城、朝阳以及通州6个区,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的物质文化遗产共有40处,其中分布在通州的就高达18处,因为其拥有着人类共同的物质文化财富,在2006年京杭大运河被成功的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之中,并在2014年被成功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京杭大运河之北京段京杭大运河北京段河段又称为通惠河,据《元史》的相关资料记载,通惠河的开凿时间为至元二十九年,当时参加开凿的人将近两万多,由于工程量大,修建的时间长,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多,忽必烈就命令郭守敬全权负责开凿运河的事情,在一年的时间里,郭守敬在长约八十多公里的通惠河运河上建了共11处、24座桥闸,在至元三十年才得以完成,京杭大运河北京段从此诞生,通惠河的建造使得输送粮食的船舶可以逆流而上,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充满历史文怀的历史古迹。

设计师之一郭守敬说到通惠河,自然的就想到郭守敬。

出生于河北邢台县的他,精通天文、水利工程等多门学科,因此被忽必烈任命修治通州段大运河。

当年元大都刚建立时,急需要大量的粮食供应,而解决运输的难题便是开凿河流,但是有足够的的源头提供水源才是开道的关键要素。

郭守敬在20年里反复的研究和勘察,最终决定以白浮泉为河道水源起点,中间则通过截取河水进行补给。

京杭大运河的信息

京杭大运河的信息

北京提速大运河文物保护
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随着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大运河北京段沿线遗产的保护修缮进一步加强。

北京第二批运河遗产点将陆续公布,目前有38处待选。

作为大运河的北端城市和漕运终点,大运河北京段共有两处河道、两处遗产点入选申遗名单:通惠河北京旧城段(包括什刹海和玉河故道)、通惠河通州段和西城区澄清上闸(万宁桥)、东城区澄清中闸(东不压桥)。

2012年,北京市文物局编制了大运河北京段遗产保护规划,确认了40处大运河遗产。

按照申遗要求,北京市投入3000多万元对玉河故道参观栈道等进行了环境整治。

下一步,将修缮通州区大运河古建筑群等,对东城区玉河南区进行考古和文化景观恢复的研究,争取分批分期将这些遗产点、段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北京市域范围内存留的运河遗产,以元、明、清京杭大运河遗产为主。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称,运河文化遗产与生态环境改善、沿岸民生紧密结合,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文物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

北京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介绍

北京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介绍

北京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介绍
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规模最大的古代运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使用时间最长的古代运河。

大运河在北京段全长83.5公里,被誉为“京杭大运河的精华”。

大运河文化旅游区位于北京市通州区,以京杭大运河为依托,以文化旅游为主体,以休闲度假为核心。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重要组成部分,将着力打造成集运河文化体验、城市休闲观光、生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北京运河文化旅游区。

大运河文化旅游区由四个功能区组成,分别是运河风貌展示区、运河休闲度假区、运河艺术交流区、运河产业集聚区。

在运河风貌展示区内,将展现京杭大运河悠久历史文化;在运河休闲度假区内,将打造城市会客厅和休闲养生目的地;在运河艺术交流区内,将成为展示国际先进水平的文化交流平台;在运河产业集聚区内,将发展特色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 1 —1 —。

大运河北京段文化遗产点介绍

大运河北京段文化遗产点介绍

大运河北京段文化遗产点介绍《大运河北京段文化遗产点介绍》嘿,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好好唠唠大运河北京段的文化遗产点,那可都是充满故事的宝藏地呢!咱先来说说什刹海。

这地儿啊,可不仅仅是个普通的湖,那是大运河北京段的重要遗产点。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我那几个哥们儿,大夏天的就奔什刹海去了。

刚到那儿,就感觉一阵清凉的风扑面而来,那风里还带着点水汽的味道,特舒服。

湖边儿柳树的枝条就像小姑娘的辫子似的,垂在水面上,随着微风轻轻晃悠。

我们沿着湖边儿走,就看到好多人在划船。

那船有那种古色古香的摇橹船,也有脚踏船。

我就听见旁边一对小情侣在那儿争论呢。

男的说:“咱就坐摇橹船呗,多有感觉啊,就像回到古代似的。

”女的撇撇嘴说:“哎呀,摇橹船太慢了,脚踏船多自在,还能自己控制速度。

”最后啊,还是男的妥协了,跟着女的上了脚踏船。

看着他们俩在船上有说有笑的,虽然争论了一下,但是那甜蜜劲儿啊,都快把湖水给融化了。

这什刹海周围啊,还有好多老北京的胡同。

我们就钻进了一条胡同里,那胡同窄窄的,两边的四合院墙都透着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走着走着,碰到一个老大爷,坐在门口晒太阳呢。

我就好奇地凑上去问:“大爷,您在这儿住了多久啦?”大爷慢悠悠地说:“我啊,在这儿住了一辈子喽,这胡同里的一砖一瓦我都熟悉得很呢。

”我又问:“大爷,您知道这什刹海和大运河有啥关系不?”大爷一听就来了精神,眼睛一亮说:“嘿,小伙子,这你可就问对人了。

这什刹海啊,以前可是大运河的一部分呢,当年那船啊,都能从大运河直接开到这儿来,热闹得很。

”从什刹海再往南走,就是玉河故道了。

玉河故道现在经过修复,也是美得不像话。

我有一回傍晚去那儿,夕阳的余晖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的,就像铺了一层金子。

我看到有几个孩子在河边拿着小网兜捞鱼呢,虽然那些小鱼都机灵得很,根本捞不着,但是孩子们的笑声在河边回荡,那场景可欢乐了。

旁边有个大妈在遛狗,那小狗看到孩子们在捞鱼,也兴奋得不行,一个劲儿地往河边凑。

详细介绍京杭大运河(图文)

详细介绍京杭大运河(图文)

大地史诗——京杭大运河(图文)2006-7-9,17:53:48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纵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将这五大水系联结起来。

流经北京、河北、天建、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目前通航里程只剩883公里。

是世界上开凿最早、工程最大、航线最长的人工河。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为发展南北交通,沟通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它比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开凿于1859年,1869年通航,全长170公里)长十倍,比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开凿于1881年,1920年通航,全长81.3公里)长二十多倍。

京杭运河又叫京杭大运河,简称大运河或运河。

它历经2000多年的沧桑,命运从繁华到衰落。

它曾是国家的生命线,维系着封建王朝的兴盛;它更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展现着古人的聪明才智;它又是一条血泪之河,浸透着无数黎民百姓的苦难。

今天,著名的水利专家郑连第先生将带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从多个角度对京杭大运河进行客观的解读。

京杭运河,是一项华夏儿女都为之自豪的伟大工程。

京杭运河的生命之路曲折漫长,它多次扩建和改建,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

它像时代的记录者,见证了过去的绚烂与平淡。

今天的大运河,基本是清乾隆年间最后一次疏浚的河道。

自隋代开始到清末民初,大运河始终是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不过到了民国时期,纵贯南北的津浦(从天津到南京的浦口)铁路通车之后,大运河就渐渐失去了南北交通的重要性,下降成为区域性的交通网。

不少河段出现淤塞,一到枯水季节即告断航,在某些时期,甚至造成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用煤告急。

近年来,大运河又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中,大运河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对大运河重新整治的工程正在展开,清淤疏浚已初见成效。

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

北京市郊铁路S1线 通州大运河旅游攻略

北京市郊铁路S1线 通州大运河旅游攻略

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S1线)旅游线路通州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世界上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且使用至今;更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是古代中国连接南北方的大动脉,与长城并称为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京杭大运河北京段全长82公里,是连接北京中心城区与副中心的纽带。

通州东濒北运河,西距京城咫尺之遥,是在京杭大运河的滋养下而发展起来的历史名城,历史上为交通要脉和漕运仓储重地,是出入京城的东大门。

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建设,古老的运河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成为市民和游客向往的文化旅游胜地。

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的开行,不仅缓解了城市道路交通压力,也为市民和游客出行提供了新的选择,从北京西站、北京站、北京东站都可以直达通州,不仅方便了北京市民,更方便了广大游客。

让我们一起畅游通州,感受大运河的无穷魅力!乘坐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S1线)从乔庄东站出站沿运河东大街过运通桥右拐沿紫运西路到大运河森林公园东一门。

乘坐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S1线)乔庄东站出站沿运河东大街过运通桥左拐沿北运河东滨河路、芙蓉西路到达运河文化广场。

游览线路:第一站:大运河森林公园潞河桃柳景区——月岛闻莺景区——银枫秋实景区——丛林活力景区——明镜移舟景区——高台平林景区第二站:大运河文化广场用餐推荐:南门涮肉第一站大运河森林公园大运河通州森林公园位于北京通州新城北运河两侧,北起六环路潞阳桥、南至武窑桥,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构建有“一河、两岸、六园、十八景”。

一河是以北运河为中心,沿岸建有5个功能各异的码头,作为水上游览的停靠地,便于游人上岸观赏。

两岸堤路起伏变化,景致优美。

两岸绿化与运河风景交相辉映。

树木复合种植,四时均有可观赏的树木、花草和植被,一路悠然地穿行于树林之中,还可以赏花,非常惬意。

六大景区分布在河道两侧,有潞河桃柳景区、月岛闻莺景区、银枫秋实景区、丛林活力景区、明镜移舟景区、高台平林景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相关信息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一项堪与长城并称的宏伟工程,也是世界上修建最早、里程最长、工程量最大的运河之一。

京杭大运河北京段有是怎样的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相关信息,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京杭大运河北京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春秋至清代运河古建筑。

京杭大运河从北京起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至浙江杭州。

全长1794公里,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有很高的航运、灌溉、排涝价值,为历代糟运要道,对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曾起重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工程,是中国古代文明重要标志。

通州运河城市段作为京杭古运河的终点和新北京城市发展重地,其景观设计直接影响城市区域发展,"大景观"的理念在此项目中得到实践和体现,景观设计师通过运河两岸滨水空间的景观规划与设计直接参与主导了城市的区域规划设计,并运用了尊重地方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的设计手法。

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工作绝不是某个地方和部门的事。

政协委员们建议,应从战略高度,立即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成立由相关部委、有关专家、沿岸政府参加并鼎力支持的研究机构,摸清大运河“家底”,尽快制定大运河整体保护规划,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的历史意义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

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

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

保护好京杭大运河,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改变,河道、沿河风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又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严重挑战。

如果再不加强保护,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真实性和完整性就会不复存在,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对大运河进行抢救性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京杭大运河北京段上的历史遗迹京杭大运河已于2014年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它在北京的一段通称为通惠河,今年恰逢郭守敬开凿京杭大运河“最后一公里”通惠河750周年。

据《元史》记载,通惠河正式批准开工日期是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忽必烈命令“丞相以下皆亲操畚锸倡工”,仿效汉武帝塞瓠子决河的仪式,参加通惠河开凿的共有两万多人。

因工程浩大,“通惠河道所都事”全权由“咸待公(郭守敬)指授而后行事”。

通惠河工程经一年施工,于至元三十年(1293年)秋天竣工,漕船可直接驶入城内的积水潭,实现了京杭运河的全线通航。

郭守敬在长约80公里的通惠河河道上,共建有11处24座桥闸,使漕运船舶逆流而上,为都城输送了粮食物资,也留下了很多乡愁轶事和历史遗迹……郭守敬巧引“十泉水”《元史》记载通惠河“自昌平县白浮村开导神山泉”京杭大运河“北京段”通称为通惠河,《元史》记载,总长一百六十四里一百零四步。

“自昌平县白浮村开导神山泉,西南转,循山麓,与一亩泉、榆河、玉泉诸水合,自西水门入都,经积水潭为停渊,南出文明门,东过通州至高丽庄入白河。

”这条河由十泉、二湖、五河段组成。

十泉是上游的十处水源,二湖是瓮山泊(今颐和园昆明湖)和积水潭(又名海子),五河段是瓮山泊以上的白浮堰渠、瓮山泊至紫竹院的长河、紫竹院至积水潭的高梁河、城中的玉河和大通桥至通州李二寺进入北运河(白河)的通惠河。

提到通惠河,一定要说郭守敬,他是京杭大运河“最后一公里”的设计师和开创者。

郭守敬于1231年出生于顺德府邢台县(今河北邢台市邢台县),他师从元大都规划者刘秉忠,精通天文、历算和水利工程,曾被忽必烈任命为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

侯仁之教授称他是“天文历算及水利工程一代宗师”。

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元大都建成后,面临着调运南方粮食物资入都的大量需求,循运河北上运输是最便捷经济的通道,而源头供水则是必须解决的关键。

之前虽然尝试过从永定河引水的金口河和由温榆河引水筑坝的坝河调水入都,但都不能保证上源供水需求。

郭守敬经过20年的反复勘察测量,终于确定了由白浮泉为引水起点,修筑堰渠,中间截取十大泉流注入瓮山泊为运河补水的方案。

白浮泉在今昌平以北白浮村的龙山下,又名神山泉。

为了截取泉水,堰渠先反向由东而西,再折而南下,最后截取了玉泉之水注入瓮山泊,共长约32公里,地形高差仅7米余,必须借助精准的测量技术才能保证渠水通畅。

但是这条堰渠在明代即已湮毁干涸。

于是,当地人在泉水源头修筑了一处纪念地,有九个并列石刻龙首口中喷水入池,号称“九龙喷玉”,又在对面龙山上建了一座龙王庙,但后来也都荒芜。

直至1989年,北京市第一商业局投资对这里进行环境治理,以九龙池为核心建成一座园林景观。

九龙池上建仿元式碑亭,中立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教授撰写的《白浮泉遗址整修记》石碑,给运河之源留下了真实的记忆。

虽然通惠河是郭守敬的业绩,可是在《元史》中却把功劳记在一个名叫高源的高官名下。

因为他的官位是“都水监”(水利部长),而郭守敬只是他的副手“少监”。

好在历史是由后人写的,如今在什刹海西海北岸的汇通祠建有郭守敬纪念馆,可以通过大量历史资料看到郭守敬的巨大贡献。

清乾隆时期瓮山泊更名为昆明湖慈禧太后在高梁河岸边建起西洋楼“畅观楼”瓮山泊成为运河的补水源头后,在清乾隆时进行了整修,兴建了万寿山清漪园,瓮山泊更名为昆明湖。

接着于湖东筑坝,在绣漪桥下设闸控制水量。

由此引水向东,其中至紫竹院的一段后来称为长河,在其下游建造广源上、下闸,形成了一处调节水流的湖泊。

临河有万寿寺,旁为行宫,前设码头。

明代在湖泊周边已有一些寺庙酒肆茶楼,乾隆时从长河引水建造了一处仿苏州水乡式样的“苏州街”;又改造了明代古刹“紫竹院”,在其西侧建了一座行宫,苏州街、紫竹院、万寿寺成了皇家游览胜地,长河成了皇帝独享的游览河。

紫竹院往东通称高梁河,利用蜿蜒曲折的河道,建了一座皇家御园,名“乐善园”,慈禧太后循河游览,在主河道边建造了一座名为“畅观楼”的西洋楼。

1906年乐善园改为“农事试验场”,后来叫万牲园,就是今天的北京动物园,园内房屋全部仿洋,大门砖雕更是精美别致,成为京师一景。

而当年皇家专用的游览河高梁河,今天仍是一条可以行船的游览河。

积水潭的繁华与玉河的耻辱《大都赋》称积水潭“百廛悬旌,万货别区”通惠河修成后,南方粮食、货物源源进入大都,货船都停泊在积水潭码头,一时百舸云集,在其南岸专门辟出一个丰储坊为仓储之地。

沿岸开设了许多酒肆、茶楼、勾栏(剧场)、妓寮,灯红酒绿,彻夜笙歌。

元代黄文仲曾写过《大都赋》形容当时元大都商业之盛:“华区锦市,聚四海之珍异,歌棚舞榭,造九州之秾芬”; 与黄文仲同时代的李洧孙也作《大都赋》称:“凿会通之河,百廛悬旌,万货别区”。

在兴盛的商业中,大都又出现了蜚声全国、流芳百代的戏曲名家,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和王实甫的《西厢记》等名剧都产生在大都。

表演艺术家珠帘秀、顺时秀、忠都秀等不仅在大都演出名剧,还组班赴外地演出,在山西洪洞县元代水神庙中就留下了一幅横额为“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的壁画。

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军攻入大都,拆平了元宫,缩入了北城。

从此运河不再入城,积水潭北部一片水域被隔至城外,成为一潭死水(即后世的太平湖)。

明正统三年(1438年),在后来的东便门外修建了大通桥,成为漕运终点,城内河道闸桥淤塞废弃,近年经过考古发掘,才使得个别河段重见天日。

海子的大部分水分流进入皇宫西苑三海,所余湖面被分隔成积水潭、什刹海前海和后海三部分。

河渠虽泯,但什刹海周边依旧延续了昔日风光。

明代以来,沿湖兴建了不少寺庙和酒肆茶楼,延续至今天仍是餐饮人流麇集之地,环境拥挤不堪,以致不得不进行疏解整治。

应该铭记的是,京城“运河”还曾经历过一场巨大的国耻。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次年与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以玉河故道为纵轴,东江米巷为横轴,划出一块外国人占据的禁地,名“使馆区”。

这条玉河开始被外国人称为“玉石运河”(Jade Canal),沿岸建造了英国、日本、意大利使馆,两侧街道命名为“运河街”(Canal Street),但只是一条终年干涸的污水沟。

后来禁地开放,改名为“御河桥”街,上世纪50年代填平改为绿地,街道命名为“正义路”。

发生在这段运河上的八里桥之战也是应该永远铭记的一段历史。

运河从东便门外大通桥至通州李二寺进入北运河,清代仍能通航,在通州城以西八里,跨河建有三券石桥永通桥,俗名八里庄桥。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自大沽口登陆直逼京师,在经过张家湾血战后,侵略军进至通州。

这时驻防的是蒙古亲王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古骑兵,人数远不敌侵略军。

仓促间又从京城和圆明园驻军中招募了五千八旗步兵。

这些士兵只有少数落后的火炮和火绳抬枪,多数还是冷兵器。

9月21日清晨两军开战,战至中午异常激烈。

战斗中三位主帅两逃一伤,五千士兵在八里桥拼死抵抗,直至全部战死。

五千壮士没有留下姓名,至今骸骨不知何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