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土地储备地前世今生

合集下载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变革方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变革方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变革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指国家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城市规划、建设之前通过土地储备方式占有和管理成片土地并控制使用权的制度。

本文将探讨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演进逻辑和变革方向。

1. 早期阶段。

1950年代以前,中国实行的是“公共土地所有制”政策,即国家拥有全部城市土地。

此时期,政府对土地的占用主要靠强制征收,没有出现土地储备制度。

2. 填权阶段。

1980年代,中国开始逐步放宽土地使用购买、出让和租赁等手段,出现了城市土地市场,此时期被称为填权阶段。

为了规范土地市场,1988年,国务院发出《城市土地使用权出让暂行条例》,明确规定城市土地使用权应通过拍卖或者招标等方式来实现,同时也开始试行土地储备制度。

3. 多元化阶段。

19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土地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更好地控制城市土地供应和保障土地市场运转正常,我国逐步深化土地市场改革并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同时,城市土地的管理也从单一的国家行政手段转变为市场化、法制化、社会化多元化管理。

目前我国的土地储备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行政划拨制度行政划拨制度是我国早期实行的土地配置方式,即由政府对土地进行划拨,将该块土地划归特定的部门或单位使用。

该制度虽然存在长期性以及适应市场调节的优点,但也有不足,如一方面市场调节力度弱,公平性不高,另一方面极易出现腐败和非法的利益输送等问题。

2、招标拍卖制度招标拍卖制度强化市场调节,使土地价格真实反映市场供需情况。

但土地市场虚高、实低的情况也随之出现。

此制度需要政府强有力的监管。

3、预留制度预留制度让政府将一部分土地预留出来用于建设公共设施或者特殊用途。

对于土地需求量较大、土地市场较为火爆的城市而言,政府预留土地成为解决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

4、收储制度收储制度是指政府用货币等价格手段,向市场购买土地并占有、管理,是土地储备制度的主要形式之一。

收储制度配合“招标拍卖”以及“预留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变革方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变革方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变革方近年来,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逐渐成为城市土地管理和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促进城市发展和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城市规划和土地使用方面,我国推行了土地储备制度。

本文将从演进逻辑和变革方案两个方面,探讨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一、演进逻辑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演进逻辑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初期建立阶段、规范化发展阶段和创新改革阶段。

1. 初期建立阶段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初期阶段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前夕。

当时,经济建设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为保障城市发展和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出台了一系列土地管理和利用政策文件。

在这个阶段,我国建立了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基本框架。

2. 规范化发展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逐渐规范化发展。

从1990年代开始,我国建立了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法律和制度体系。

土地储备目录、储备地块的规划和管理、土地储备收益的管理等各个环节都得到了明确规定。

各地政府也建立了土地储备中心,负责土地储备工作的统筹规划和资源配置。

3. 创新改革阶段当前,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亟需进行创新与改革。

一方面,土地储备制度设立的初衷是为了保障和完善土地资源的供给,但由于土地储备规模不断扩大,土地闲置和浪费问题凸显。

土地储备与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着错位和不协调的问题,导致土地征收、集约化利用和城镇化进程的难以顺利推进。

为此,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需要进行创新与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二、变革方案为解决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推动其进一步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变革。

1. 完善土地储备规划和管理需要完善土地储备规划和管理。

城市土地储备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确保土地储备的合理布局和稳定供应。

应加强对土地储备的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储备用地规模,防止土地闲置和浪费。

2. 推动土地储备与农村土地征收的衔接需要推动土地储备制度与农村土地征收制度的衔接。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变革方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变革方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变革方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扩展区开发、城镇化发展等需要保留的土地,通过政府购置、统一安排、集中管理,为今后城市发展提供保障的土地资源管理制度。

这一制度在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历史演进、问题与困境和变革方向三个方面,分析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I. 历史演进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我国城市扩张的加速,土地市场逐渐繁荣,各地政府通过拍卖、出租、流转等方式将大量土地用于城市建设。

但是,土地市场的繁荣并没有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足够的保障。

为了避免城市化进程中出现重重困难,也为了保证城市在将来的持续发展中有足够的土地储备用于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004年,国务院发布了《城市土地使用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推出了城市土地储备制度。

此制度由城市选择土地、政府统一购置和管理,建成后不得转让,只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用途,并在相应的财政预算中列明土地储备专项经费,从而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地保障。

II. 问题与困境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推出至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保障,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境。

其中最突出的是土地储备缺乏效率,扰乱了市场秩序,导致了成本的上升。

具体表现为:(一) 土地储备缺乏效率土地储备的规划和建设往往缺乏系统性和全局性,存在重复和浪费的问题,导致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压力。

同时,由于城市土地储备大多为政府购置,其价格往往高于市场价格,导致房企继续用高于市场的价格获取土地,成本进一步加大。

(二) 扰乱市场秩序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对于土地市场造成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增加了企业的开发成本,从而使得房价不断上涨,特别是在一线城市。

此外,由于土地藏量有限,土地储备的存在也是一种“潜在垄断”,对于未来的土地供应以及市场定价也可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III. 变革方向为了解决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推进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深化和完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提升土地利用效率需要实现“节约用地、集约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理念。

土储制度沿革

土储制度沿革

土储制度沿革1. 土储制度啊,就像一个城市的大仓库。

想当年,刚开始有土储制度的雏形,就好比一个小家庭开始有了存钱罐。

那时候啊,土地管理比较松散,就像一群羊没有一个好的牧羊人。

比如说,有些土地被乱占乱用,也没人好好规划。

2. 随着时间推移,土储制度开始慢慢成长。

这就像一个孩子开始懂事了。

政府开始意识到土地得有个系统的管理方法,就像你家里东西多了,得有个架子来规整一样。

我听说啊,那时候开始把一些闲置土地集中起来管理,就像把散落的珠子串成一串,方便保管也方便利用。

3. 再后来呢,土储制度进入了发展期。

这时候啊,就像一辆汽车加足了马力。

土地储备不仅是简单的存放土地了,还开始进行前期开发。

这就好比你买了一块地,先把地平整好,水电通好,这样卖给开发商的时候就更值钱啦。

我有个朋友在房地产公司,他就说这时候的土地供应变得更有秩序了。

4. 你可别小看这土储制度的变化啊。

它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像一个精密的机器。

各种环节相互配合。

比如说土地征收这一块,就像从果农那里收购水果一样,得按照一定的规则来,给果农合理的价钱,土地征收也得给农民合理的补偿,这样大家才都满意。

5. 土储制度还像一个过滤器呢。

在土地进入储备之前,要进行严格的筛选。

就像我们挑水果,要把坏的挑出去一样。

那些不符合规划用途的土地,或者有纠纷的土地,就不能进入储备库。

我邻居以前就遇到过土地纠纷的事,后来因为土储制度的严格规定,问题才慢慢解决了。

6. 有时候啊,土储制度也面临挑战。

这就像一个人在爬山,总会遇到陡峭的路段。

比如说资金问题,土地储备需要大量的资金,就像你要盖一栋大楼,没有足够的砖头怎么行呢?但是政府也在想办法,就像找亲戚朋友借钱一样,通过多种融资渠道来解决资金难题。

7. 土储制度在城市发展中越来越重要。

这就像心脏对于人体一样重要。

城市的建设、发展都离不开土地储备。

我到过一些发展迅速的城市,看到高楼大厦林立,这背后都有土储制度的功劳。

就像厨师做菜,没有食材可不行,城市建设没有土地储备也不行。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变革方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变革方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变革方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指政府为满足未来城市发展需要预留的土地资源,其演进逻辑与变革方向如下。

首先,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的城市规划主要以战略性思考为基础,政府通过公有制土地储备来规划和管理城市土地利用。

此时的土地储备机制主要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主体,以统一规划和集中控制为特征。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迅速发展,土地储备机制也随之变革。

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我国城市土地市场开始出现,由于国家政府对土地采取限制性政策,土地市场的运作方式仍然是非正式的私人交易。

这一时期的土地储备机制更多地考虑到政府的管理能力,并试图通过权力分散和市场化手段优化土地使用效益。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土地市场可能导致价值扭曲,以及腐败和政府干预的情况。

随着经济市场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2004年我国决定进行土地市场化改革,推进土地储备制度的变革。

2004年《土地管理法》的修订,赋予了政府对土地的可调控性,包括出让的土地地块大小、形状、用途等,并在土地出让的过程中实行竞拍制度。

在这一背景下,本着“规划优先、储备为主”的原则,土地储备机制进一步偏向市场化,并将土地管理的主要职责转移到地方政府。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一步加速,土地储备机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一方面,市场化、城乡规划难以协调,导致土地储备难以得到充分利用,城市发展规划又不能很好地满足土地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土地资源存在短缺问题,政府土地储备资金难以满足发展需要。

因此,在当前环境下,需要在市场和政府监管机制之间建立平衡,对土地储备机制进行综合改革。

综上,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演进逻辑是从政府集中储备到市场化运作,然后再次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推动土地储备机制的改革,以适应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土地资源的紧张局势。

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引导市场发展,在维持土地市场正常秩序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土地储备的科学规划和管理。

土地储备的发展、实践以及新时代背景下的思考

土地储备的发展、实践以及新时代背景下的思考

土地储备的发展、实践以及新时代背景下的思考摘要:土地储备制度起源于欧洲,发展于欧美地区。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相继成立了土地储备机构,建立了土地储备制度。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土地储备有效解决了土地无偿使用制度下产生的诸多历史遗留问题,为培育和规范土地市场、有效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城市经济以及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土地储备;管理制度;土地市场;发展与实践中图分类号:F193.2文献标志码:A1国外土地储备的发展沿革1.1国外土地储备制度产生的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城市发展和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欧洲19世纪的古老乡镇被迫扩大——村庄演变为乡镇,乡镇集聚为小型城市,许多小型城市又变为大都市。

但是,这些区域都没有为应对这些历史巨变做好相应的准备,比如城市基础设施、廉价住房、清洁的环境等。

在此背景下,私人资本无法且无意愿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为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必须由政府出面,通过实施公益性的土地利用,化解住房紧张、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活环境改善等问题。

同时,随着城市规划理论与城市文化的蓬勃发展,勾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发展蓝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更加强烈了。

于是,具有公益性特征的土地储备制度就随之出台,最初是作为土地利用计划其中的一部分被提出来[1]。

1.2国外土地储备的主要内涵首先,从土地储备制度的产生之初,就被深深印上“公共利益”的内涵,无论是解决工人阶级住房,还是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围海造地等方面,基本服务于城市大部分人群的需求。

第二,土地储备制度作为政策性工具,体现了政府主导的内涵,在城市公共空间开发、闲置低效土地购买或收回、内城复兴、铁锈地带再开发、新城建设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角色,运作主体基本为政府公共部门、社会公益机构或者土地银行等。

第三,土地储备制度作为土地利用的先行环节,还会与其他规划政策紧密相连,尤其对空间规划的落地起到了关键性保障作用[2]。

2024年土地储备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土地储备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土地储备市场发展现状概述土地储备市场是指一种以地方政府或企事业单位为主体,通过购买或租赁土地,对土地进行统一管理、整合和储备的市场。

土地储备市场的发展对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土地储备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土地储备市场的发展历程土地储备市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

在计划经济时期,土地的分配主要由政府集中控制,存在土地使用不合理、效率低下的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国土地市场逐渐形成。

2004年,国务院提出了土地储备制度,标志着土地储备市场的正式建立。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储备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土地储备市场的主要特点1.土地供应主体多样化。

除了政府以外,企事业单位也可以成为土地储备市场的参与方,增加了市场的灵活性。

2.土地储备市场的经营方式多样化。

市场主体可以通过购买、租赁等方式获取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3.土地储备市场的政策支持。

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土地储备市场的发展,如优惠政策、土地用途转换等。

土地储备市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土地储备市场的规范性亟待提升。

目前,土地储备市场存在一些非法违规行为,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化管理。

2.土地储备市场的交易成本较高。

由于土地储备市场需要涉及土地使用权转让、流转等程序,交易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简化流程。

3.土地储备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市场参与方对于土地储备市场的信息了解不足,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

土地储备市场的发展趋势1.土地储备市场将进一步规范化。

政府将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土地储备市场的整顿和规范,提升市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土地储备市场将更加市场化。

市场主体将更加自主选择土地使用方式,市场机制将更加灵活运作。

3.土地储备市场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土地储备市场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土地利用。

土地储备制度解读20140320

土地储备制度解读20140320

二、土地储备机构的管理
2.名录审核与更新
2012年12月至今,我部审核通过了三批,共2559家土地储备机构, 以国土资厅函的形式下发至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各地各级国土部门要做好名录的传达工作:
一是传达给基层国土部门; 二是传达给进入名录的土地储备机构,包括开发区的机构; 三是及时抄送同级财政、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银监等部门; 四是及时向同级政府报告。
土地储备工作的具体实施,由土地储备机构承担。
一、背景和概念
2012年以来,国土资源部会同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三个重要文件:
2012年11月5日,《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 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 „2012‟162号) 2013年7月9日,《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核定土地储备融资规模等 问题的意见》(财预„2013‟182号) 2013年11月28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土地储备信息监测与 监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3‟1092号)
主要内容
• • • • • 一、土地储备制度的相关背景和概念 二、土地储备机构的管理 三、土地收储的管理 四、土地储备资金与融资的管理 五、土地储备监测监管系统
五、土地储备监测监管系统
(一)用户注册管理
两类用户: 1.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土地储备机构和运行的监督管理; 2.土地储备机构: 每家机构2个账户,分为基本信息和其他信息 (1)对账户的安全性负责; (2)对数据填报质量负责; (3)补充账户的“其他信息”;
土地储备相关政策解读
国土资源部 土地利用管理司 2014.3
主要内容
• • • • • • 一、土地储备制度的相关背景和概念 二、土地储备机构的管理 三、土地收储的管理 四、土地储备资金与融资的管理 五、土地储备监测监管系统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变革方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变革方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变革方引言土地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矛盾愈发凸显,土地储备制度也因此备受关注。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变革方向,将对未来城市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探讨其演进逻辑与变革方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演进逻辑1.1 制度建立初期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主要是在城市扩张和城市重建中引入了土地储备制度。

土地储备制度的初衷是为了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扩建的土地供应,有效化解城市用地供应与需求的矛盾。

这一阶段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扩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土地保障。

1.2 制度完善与拓展阶段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土地储备制度逐渐得到完善与拓展。

在这一阶段,土地储备制度逐步扩大到城市新区、产业园区等领域,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的土地储备体系。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作用也逐渐扩大,除了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扩建外,还被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和促进城市更新等方面。

1.3 制度存在问题的反思阶段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矛盾。

土地储备规模庞大,而且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导致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不高。

土地储备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制度设计,容易产生腐败和滥用的问题。

土地储备制度对土地的使用权和开发权进行了分离,容易导致多头协调困难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这些问题使得土地储备制度在实践中遭遇了一些挑战和困境,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调整。

二、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变革方向2.1 推动土地储备制度改革针对土地储备制度存在的问题,我国在推动土地储备制度改革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变革方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变革方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变革方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一个重要的土地制度,其演进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于土地的管理主要采取了计划化的方式,对于城市用地的划定和分配主要由国家计划部门负责。

所有的土地都归国家所有,程序化地进行流转和分配。

储备土地主要用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而且是由国家提供资金,由国家行政部门执行土地的征用和拆迁。

此时,土地储备制度的特点是由国家主导,自治较少,市场因素较少。

第二阶段为改革开放后的市场化时期,国家决策和行政力量逐渐削弱,土地市场在公有制和私有制间转换。

此时,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目的不再是仅仅为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需要,而是更多地为了市场经济的需要。

储备土地的范围扩大到整个城市,包括市政设施,公共用地等。

同时,储备土地的管理也由国家计划部门转交到地方政府层面。

此时,土地储备制度的特点为地方政府主导,市场化程度加强。

市场经济的举措开始显现,比如土地拍卖和出让。

第三阶段为新型城镇化时期,国家加强土地管控,调控和约束。

政府仍保持对于土地储备制度的影响和干预,既要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也要保证国家的发展战略。

此时,土地储备制度的目的更多地体现为实现公共利益和市场经济的平衡,储备土地不仅仅是维护市场秩序,也要实现城市环境,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变革方向,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维护公共利益,注重社会管理和文化因素的整合。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为整个社会提供优质的城市公共服务。

因此,在制定城市储备土地政策时,应注重社会管理和文化因素的整合,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并使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更加符合市民的需求和喜好,为其提供服务。

2. 逐步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进行转换。

近年来,在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和运作中,政府的主导作用体现得较为明显。

政府应当逐渐减少干预,规范土地市场竞争,加强市场监管,向市场经济进行转型,推动土地储备制度实现更高效,公正和透明。

一文看懂土地储备的前世今生

一文看懂土地储备的前世今生

一文看懂土地储备的前世今生一文看懂土地储备的前世今生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一文看懂土地储备的前世今生土地储备的流程主要包括:(1)征购,(2)储备,(3)供地。

土地储备机构制度规范的变迁:2016年4号文规定,每个县级以上(含县级)法定行政区划原则上只能设置一个土地储备机构,并要求土地储备工作只能由纳入名录管理的土地储备机构承担,各类城投公司等其他机构一律不得再从事新增土地储备工作。

土地储备机构与城投公司的合作:按照2016年4号文以及2017年87号文,土地征收、收购、收回涉及的拆迁安置补偿服务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合作,土地前期开发需要通过政府采购工程或PPP。

财政部印发《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管理办法(试行)》(财预[2017]62号),土地储备机构资金来源正式开放了“地方专项债”开门。

而同样是今年,5月份,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司法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六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7]50号),要求“地方政府不得将公益性资产、储备土地注入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承诺将储备土地预期出让收入作为融资平台公司偿债资金来源”;6月份,财政部发布《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财预[2017]87)号文,严禁将“储备土地前期开发”作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两大文件共同封住了土地储备机构融资的“后门”。

7月14日,首批土储专项债由北京市政府成功发行,我们认为有必然再次回顾一下土地储备的前世今生,了解清楚什么是土地储备,土地储备融资的历史,以及现有政策潜在的影响。

土地储备的基础知识什么是土地储备根据62号文:“土地储备,是指地方政府为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依法取得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储存以备供应土地的行为。

土地储备由纳入国土资源部名录管理的土地储备机构负责实施。

我国土地储备相关政策及问题研究

我国土地储备相关政策及问题研究

我国土地储备相关政策及问题研究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供给越来越受到关注。

土地储备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一直是我国土地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我国土地储备政策愈发完善,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对我国土地储备相关政策及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完善土地政策和加快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土地储备政策的发展历程我国的土地储备政策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我国开始提出土地储备的概念,并通过土地管理法对土地储备进行了初步规定。

2000年,我国制定了《城市用地储备条例》,其中明确规定了城市用地的储备和管理制度。

此后,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要求》、《城市规划法》等,对土地储备政策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

在我国的土地储备政策中,最重要的是政府对土地资源的储备和管理。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府根据国土资源利用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对一些用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土地进行储备,并在适当的时候向社会发布供地计划,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出让。

这样的政策安排,保证了城市用地资源的合理供给,对于促进城市规划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尽管我国的土地储备政策已经有所完善,但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储备规模不足。

虽然我国政府明确规定了土地储备的原则和程序,但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在实际操作中对土地储备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土地储备规模不足。

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土地储备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城市化进程。

2. 土地储备质量不高。

在一些地方,由于土地储备的程序和标准不够严格,导致了土地储备的质量不高。

一些土地储备项目的用地条件不理想,甚至出现了大量的闲置土地。

这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也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3. 土地储备规划不够科学。

在我国的土地储备政策中,很少有地方法规的具体规定,只有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法的规定。

土地储备制度的起源、演变及挑战

土地储备制度的起源、演变及挑战

土地储备制度的起源、演变及挑战摘要:土地储备制度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一大创新,我国于1996年引进土地储备制度并根据国情进行改善,使之成为我国制度的一大创新。

之后,全国土地储备制度发展迅速,各地区不断引进并加以创新。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不断发展完善的成功衍生物,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本文在研究国外土地储备制度的基础上,探析我国土地储备制度借鉴、发展国外土地储备制度的过程;在分析我国现今土地储备制度内容的前提下总结出我国现今土地储备制度对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与重要意义;同时,在归纳总结我国范围内当今土地储备制度运作的三种典型模式的基础上,阐述杭州模式的优越性;再者,立足于实际操作角度系统讲述杭州地区土地储备制度三阶段的具体运作程序与模式;另外,通过分析杭州土地储备制度深入挖掘杭州土地储备制度的现存缺陷与不足,并重点提出完善对策。

最后,在研究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集体经济体制土地制度改革的决定的同时,讨论集体经济土地转让方式的变化对我国现今土地储备制度的影响与挑战。

关键词:土地储备制度问题对策研究集体经济AbstractAbstract: Land reserve system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in 1996, when exogenous land reserve system was introduced into Hangzhou in 1997 after first land reserve agency established in Shanghai in 1996. Since then, it took more than ten years to develop and perfect. In June, 1999, Land and Resources announced 《The measur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ndacquisition in Hangzhou》. Owing to the restriction and cooperatio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land reserve system developed so fast in nationwide scale and regions kept introducing and innovating. Urban land reserve system is a successful derivative, which results from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reform of urban land use system. It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current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ety in China.This paper is focused on analyzing the procedure of learning from foreign land reserve system, based on studying foreign land reserve system; Under the premise of analyzing current land reserve system of our countr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at our country’s current land reserve system has a great promoting and meaning on development of society, economy and culture.Meanwhile,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superiority of Hangzhou model in generalizing our country’s current three typical operation models of land reserve system. What’s more, this paper illustrates specific operational procedures and models systematically, of three stages of Hangzhou land reserve system. In addition, this paper comes out a strategy to perfect the system by deeply analyzing the defects and shortcomings of Hangzhou land reserve system. Lastly, while studying the decision of the reform of the land system of collective economy by The eighteen session of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iscuss the influences of our country’s current land reserve system caused by the changes of collective economy land transfer mode and come up with issues of development of landreserve system we may face in the future.Keywords: land reserve system, issues, strategy study, collective economy一、绪论(一)国内外土地储备发展与背景1、我国土地制度的形成与演变我国于1996年于引入土地储备制度,并随着同年上海成立的第一家土地储备机构之后杭州也于1997年外生型引入土地储备制度,此后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与完善。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变革方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变革方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变革方近年来,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一直是颇受关注的话题,其演进逻辑和变革方向也备受关心。

土地储备制度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在城市规划范围内划定一定范围的土地用于储备,以便将来进行重大城市建设项目。

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城市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不断探索和改进土地储备制度已成为当前的热点。

1. 早期土地储备体制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建立的。

早期的土地储备体制主要是以国有土地为主,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统一划拨和管理。

城市土地储备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城市建设用地需求的不足,以及促进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有序进行。

2. 演进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迅速,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土地储备的规划和管理不够科学规范,导致了一些储备土地被滞留,难以实现有效利用;储备土地的管理与处置不透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制约机制,容易出现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

3. 演进逻辑的调整为了解决早期土地储备体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国对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

主要包括建立城市土地储备中心和完善市场化的土地储备管理体制,提高土地储备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公开透明程度;加强土地储备规划和管理,实现土地储备与城市规划的有机衔接,确保土地储备能够更好地为城市发展和建设服务。

二、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变革方向1. 推动市场化管理当前,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推动市场化管理。

市场化管理可以更好地激发土地储备的潜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促进土地的有效配置和开发利用。

市场化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土地储备出让机制,完善土地出让程序和条件,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储备中的资源配置作用,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利用。

2. 加强社会监督和参与另一个重要的变革方向是加强社会监督和参与。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改革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监督机制,确保土地储备的使用和处置合法合规,有效遏制腐败和权力寻租现象。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变革方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变革方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变革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土地的使用和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控土地利用、促进城市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亟待进行变革和完善。

本文将从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发展演进逻辑和变革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未来城市土地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初期建立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起源于改革开放初期,当时城市土地使用主要依靠集体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征地拆迁。

这种方式在城市化进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土地资源的浪费、土地征收过程中的冲突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开始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即通过政府统一收储土地,统一规划利用,从而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土地利用需求的增长,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也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在1990年代初,我国开始建立了城市用地预留制度,即为城市未来发展预留一定数量的土地,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城市用地需求。

我国还建立了城市发展边界控制制度,限制城市向外扩张,从而促进城市内部空间资源的充分利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方面,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在土地供给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土地供给不足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在土地使用和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土地规划不合理、土地征收过程中的权益冲突等。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亟需进行变革和完善。

二、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变革方向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缺乏有效法律依据的问题。

需要完善城市土地储备的法律制度体系,明确土地储备的范围、程序和方式等,从而确保土地储备制度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2. 加强土地供给和规划管理当前,我国城市土地供给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需要通过加强土地供给和规划管理来缓解。

一方面,可以通过扩大城市土地储备规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可以通过完善土地规划管理制度,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我国土地储备相关政策及问题研究

我国土地储备相关政策及问题研究

我国土地储备相关政策及问题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土地储备作为国家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城市化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土地储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解决。

一、我国土地储备政策的历史演变1964年我国开始实行土地储备制度,一直到1988年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统一实行土地储备政策。

1990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务院关于土地储备的若干规定》,并规定了土地储备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办法。

2004年和2008年,我国又分别颁布了《城市用地储备管理办法》和《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政府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关于完善土地储备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土地储备政策。

我国土地储备政策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国家统一规划、公益为先、适应城市化和保障食品安全。

具体内容包括:1. 规划先行。

国家对土地储备实行统一规划,加强对土地储备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土地储备的利用和开发符合国家发展规划。

2. 公益为先。

土地储备应优先用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3. 合理使用。

土地储备应根据城市化进程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避免浪费和滥用。

4. 保留制度。

土地储备不得随意转让和变更用途,必须按照规划和需求合理保留。

5. 环境保护。

土地储备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1. 土地储备规划与城市化不匹配。

我国土地储备规划往往滞后于城市化进程,缺乏对城市化发展趋势和需求的准确把握。

导致土地储备使用不能满足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2. 土地储备管理制度不完善。

土地储备使用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机制,储备土地往往被滥用和乱用,严重浪费国家资源。

3. 土地储备开发利用不科学。

部分地方在土地储备开发利用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导致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土地储备制度建设历程及思考

土地储备制度建设历程及思考

土地储备制度建设历程及思考土地储备制度,说白了就是相关部门把土地收回来,储存起来,准备日后再利用。

听起来很简单,但要从头说起,那就有点“井底之蛙”了。

这事儿一开始其实也没那么复杂,只是想给城市发展腾出空间,不再让那些“烂尾楼”占着地儿不动。

要知道,城市建设没有土地,一切都是空谈。

那时候土地在市场上流动得还不算频繁,很多地方相关部门也就是按部就班地卖地,但它也有一个大难题:卖地的钱虽然赚了,可一不小心,就把地卖得太快了,城市的发展却跟不上了。

这就有点儿像“贼喊捉贼”,表面上赚了一些小利,实则隐患丛生。

但说实话,这个问题也不是谁能一夜之间解决的。

土地储备制度的雏形,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会儿,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社会上充满了各种新的可能性。

那时候,地方相关部门发现,很多城市规划一开始没想清楚,结果到了后期,土地严重供不应求。

土地有点儿像人生中的“后宫佳丽”,本来没觉得什么,突然发现没有了,开始慌了。

这才逐渐出现了土地储备这个东西——相关部门提前拿下土地,存储起来,等到市场需要了,再释放出来,既可以调控市场,又能保持城市建设的有序性。

可别小看这看似简单的“存土地”操作,实际上要把它做得好,难度可不小。

它不仅要应对城市化进程中各种“突发事件”,还得掌握好节奏。

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有“过热”的风险——你不放地,土地涨价,群众闹事,老百姓心里不爽;一放地,市场又容易过于饱和,造成开发商买地不过瘾,反而陷入恶性竞争。

这就像一个天平,得小心掌控。

土地储备的目的,不就是让这块天平在合理的范围内保持平衡嘛。

随着时间推移,相关部门也慢慢摸索出一套更成熟的办法。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土地储备开始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比如像“出让”模式的土地储备,就是相关部门通过购买土地、储存土地,再通过拍卖的方式来出售,这样的操作不仅能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还能保证城市发展不至于“卡壳”。

至于怎么出让、怎么控制,相关部门得拿捏得当,不能盲目跟风。

一文看懂土地储备地前世今生

一文看懂土地储备地前世今生

一文看懂土地储备地前世今生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

而土地储备地,作为土地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发展历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经济和社会背景。

在过去,土地的使用和管理相对较为简单和粗放。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于土地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

土地储备地的概念应运而生。

早期,土地储备地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需要。

政府通过征收、收购等方式,将一些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的土地集中起来,以便进行统一规划和开发。

这一阶段,土地储备地的规模相对较小,目的也比较单一,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储备地的功能和作用不断拓展。

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土地储备地成为了调节土地市场供需关系、稳定土地价格的重要手段。

当土地市场过热、价格过高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土地储备地的供应,来平抑市场价格;反之,当市场低迷时,可以适当减少供应,以维持市场的稳定。

同时,土地储备地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通过提前储备土地,可以更好地规划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布局,预留出足够的生态空间、公共空间和产业发展空间。

例如,一些城市在进行新区开发时,会提前储备大量土地,以便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规划进行建设,避免出现无序开发和重复建设的问题。

在土地储备地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土地征收和收购过程中的权益保障问题。

在一些情况下,土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可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导致社会矛盾的产生。

其次是土地储备地的管理和运营问题。

如何确保储备土地的合理利用,避免闲置和浪费,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此外,土地储备地的资金来源也是一个难题。

土地储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何筹集足够的资金,并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土地征收和收购方面,加强了法律法规的建设,规范了征收和收购程序,保障了土地所有者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申诉权。

土地资源的保护

土地资源的保护

土地资源的保护一、土地资源保护的起源与发展(一)土地资源保护的历史起源土地资源保护行动是伴随着土地退化现象而产生的,土地资源保护实践先于土地保护理论而出现。

我国自古就有进行土地保护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古代先人在满足生存的基础上,总结出易经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提出的“阴、阳”、“八卦”以及“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等朴素的唯物的物质认识,都是从土地利用的实践中产生的,通过“堪天舆地”,产生了“风水”的认识论,并将这些朴素的认识应用到皇城、村落、城市的选址和房屋空间布局的安排。

在“风水”朴素的思想指导下,通过对于村落朝向、方位、空间位置等的选择,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土地资源保护的文化模式,这种模式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化中,使中国的文化能够在这片土地上源远流长,并形成了“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财”等朴素的土地保护思想。

而国际上的土地利用与保护,自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来,各国都十分重视环境(包括土地)保护。

1977年,联合国荒漠化会议提出了土地荒漠化这一当今世界上的重要环境问题。

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召开的国际环境与发展大会把它作为全球重要的环境问题而列入《21世纪议程》第十章。

近年来,美国、日本、瑞士、意大利、葡萄牙、瑞典、波兰、捷克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土地保护研究,并通过了类似“耕地保护法”、“地力增进法”的国家级法规。

目前,土地质量研究已被土地科学研究领域中最为活跃的几大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FAO和UN-DP确定为优先研究项目,其核心问题就是土地退化和土地保护等问题。

(二)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发展特点1.土地保护与土地利用相伴相生人类在发现“万物土中生”的同时,也发现了连作会使作物的产量越来越低,并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以保护地力。

在我国表现为施粪、耕、锄、耙、耱等一整套耕作技术,并形成了间作、套作、轮作等土地利用方式;而在西方则表现为休闲、轮作等技术,土地利用与保护相伴相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看懂土地储备的前世今生土地储备的流程主要包括:(1)征购,(2)储备,(3)供地。

土地储备机构制度规范的变迁:2016年4号文规定,每个县级以上(含县级)法定行政区划原则上只能设置一个土地储备机构,并要求土地储备工作只能由纳入名录管理的土地储备机构承担,各类城投公司等其他机构一律不得再从事新增土地储备工作。

土地储备机构与城投公司的合作:按照2016年4号文以及2017年87号文,土地征收、收购、收回涉及的拆迁安置补偿服务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合作,土地前期开发需要通过政府采购工程或PPP财政部印发《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管理办法(试行)》(财预[2017]62号),土地储备机构资金来源正式开放了“地方专项债”开门。

而同样是今年,5月份,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司法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六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7]50号),要求“地方政府不得将公益性资产、储备土地注入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承诺将储备土地预期出让收入作为融资平台公司偿债资金来源”;6月份,财政部发布《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财预[2017]87 )号文,严禁将“储备土地前期开发”作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两大文件共同封住了土地储备机构融资的“后门”。

7月14日,首批土储专项债由北京市政府成功发行,我们认为有必然再次回顾一下土地储备的前世今生,了解清楚什么是土地储备,土地储备融资的历史,以及现有政策潜在的影响。

土地储备的基础知识什么是土地储备?根据62号文:“土地储备,是指地方政府为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依法取得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储存以备供应土地的行为。

土地储备由纳入国土资源部名录管理的土地储备机构负责实施。

”其中,前期开发涉及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讯、照明、绿化、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按照有关规定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工程实施单位。

这也是87号文中,政府购买服务负面清单中所涉及到的“储备土地前期开发”相关事项。

什么是土地储备机构?土地储备这一行为,只能由土地储备机构负责实施,同时按照62号文,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募集资金,必须交由土地储备机构使用。

2001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发[2001]15号),提出了“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要对建设用地试行收购储备制度”。

2007年由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出台的《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7]277号)对土地储备机构进行了明文规定:土地储备机构应为市、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隶属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一承担本行政辖区内土地储备工作的事业单位。

土地储备的运作流程土地储备的流程主要包括征购、储备和供地三个环节。

征购:土地储备机构获取土地的过程征购环节是土地储备机构取得土地的过程。

根据《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可以纳入土地储备范围的土地主要包括:(1)新增城市用地的征用征收的新增城市用地主要是已办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批准手续的集体土地。

土地征收方案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

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到公告指定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

(2)依法收回的国有土地依法收回的国有土地,主要包括到期收回、违法使用收回、闲置收回等。

市、县人民政府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无偿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应由当地土地登记机关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

(3)收购的国有土地收购的国有土地,主要是指因实施旧城区改建或落实城市规划而需要调整使用土地时依法取得土地的情况。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必须对原土地使用权人给予合理补偿后,才可以收回剩余期限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土地储备机构须与原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补偿标准由土地储备机构与土地使用人根据土地评估的结果协商后确定。

对政府有偿收回的土地,应由当地土地登记机关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

(4)优先购买的国有土地对于城市房地产交易中存在明显价格与价值不符的情况,即低于市场正常交易价格进行房地产买卖的,当地政府可以行使优先购买权收回该土地的使用权,由此收回的土地需要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

后三种土地收储可归总为存量城市土地的收购、置换、回收在收购的过程中,土地储备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对收储地块实地踏查,进行收储成本核算,并在最后根据协议支付补偿款。

储备:土地前期开发相关的三种土地在储备环节,土地储备机构将收购集中起来的土地(生地或毛地)进行开发和再开发,通过拆迁、平整、归并整理和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又称为“一级开发”),形成可供出让和出租的“熟地”。

土地储备机构将已完成开发的“熟地”进行储备,等待出让。

在该过程中,由土地储备机构为实施主体,通过授权委托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定实施企业。

(1)什么是生地?生地是指国土局尚未出让、拍卖、戈攒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土地储备管理办法》规定,对纳入储备的土地,经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土地储备机构有权对储备土地进行前期开发、保护、管理、临时利用及为储备土地、实施前期开发进行融资等活动。

(2)什么是毛地?毛地是指在城市旧区范围内,尚未经过拆迁安置补偿等土地开发过程、不具备基本建设条件的土地。

实行毛地出让的一般实施步骤可总结如下:首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向政府提出收回出让地块原国有土地使用权并进行公开出让的请示;其次,组织实施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原《国有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作为拆迁补偿安置的凭证,不得再行转让、出租、抵押;最后,受让人按照当地拆迁安置办法和出让合同约定,完成拆迁安置工作后,市、县国土资源部门收回拆迁人的《国有土地使用证》,房屋管理部门收回原《房屋所有权证》,受让人按规定申请办理土地登记,领取《国有土地使用证》。

(3)什么是熟地?熟地主要是指经过征地、拆迁和市政基础设施投入,可直接用于建设的土地。

前文已经提到,所谓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讯、照明、绿化、土地平整等。

但是,生地或者毛地要成为熟地,需要达到一定的条件(可以用于建设),比如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和土地平整)、五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气、土地平整)或者七通一平(通给水、通排水、通电、通讯、通路、通燃气、通热力、土地平整),其中三通一平是最基本的要求。

供地:招拍挂供地环节又称为土地交易环节,土地储备机构根据社会发展、城市规划和供地计划,有计划地将储备土地出让和出租,获取收入。

在出让方式上一般采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招标、拍卖和挂牌方式。

总的来说,土地储备运作的核心机构是围绕着土地资源整合专门设立的土地储备机构,其本质是一个土地中介,把城市国有土地(毛地)或乡村集体土地(生地)进行统一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并进行适当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使该区域范围内的土地达到“三通一平”、“五通一平”或“七通一平”的建设条件(熟地),再对熟地进行有偿出让或转让。

V 1: 土地储备的运柞流程土地储备机构职能征购* 助豐寒用地轼用、 ±«征收批進手蹄 集体土地*依沬收冋的国有士地• 收创的国禅土地 实施企业落御来沖;番爸珠办诜肌丟规证弄球昴土地储备机构制度规范的变迁从1996年设立的上海土地发展中心开始,我国的土地储备机 构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逐步规范的过程, 目前全国已经有2000多 个土地储备机构,对土地储备机构的制度规范也同样是逐步的发 展和完善。

(1)《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发[2001]15 号)2001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 知》(国发[2001]15号),规定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要对建设用地 试行收购储・草砒谟施暉设(迫旅“ 供水.供电,供耳捋水、通讯.㈱取、 绿化、十地平整瘴)• 三11—平・五II-平* 七通一平 ・JB 标 ・柏菱 ・挂牌•优先购买的罔订土地-生地备制度,提出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试行建设用地收购储备制度。

(2)《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7]277号)2007年11月,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发布《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7]277号),正式确立了土地储备机构作为土地储备工作的具体实施主体的地位,并规定土地储备机构需经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

(3)国土资源部“两整治一改革”目标的通知2010年9月,国土资源部下发通知,明确要求2011年3月底前,土地储备机构必须与其下属和挂靠的从事土地开发相关业务的机构彻底脱钩,各地国土资源部门及所属企事业单位都不得直接从事土地一级市场开发。

(4)关于加强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62 号)2012年12月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62号)提出了建立土地储备机构名录,加强土地储备机构管理,土地储备机构名录的建立表明了土地储备机构逐步往规范化发展。

(5)规范土地储备和资金管理等相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16]4 号)2016年2月,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四部委联合发布规范土地储备和资金管理等相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16]4号),进一步对土地储备机构进行规范,规定每个县级以上(含县级)法定行政区划原则上只能设置一个土地储备机构,并要求土地储备工作只能由纳入名录管理的土地储备机构承担,各类城投公司等其他机构一律不得再从事新增土地储备工作。

4号文正式剥离了地方融资平台的土地储备职能,比如曾被列入土地储备机构名录的重庆地产集团,在2016年4号文之后,也开始剥离土储职能,重庆市成立专门的重庆市土地储备整治中心,2017年发布的《土地储备机构名录》(2016版)中,储备中心正式成为土地储备机构名录单位。

土地储备机构的融资规范梳理土地储备机构在征购和储备的过程中均会出现融资需求,由于土地储备机构是事业单位,在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出台之前,并不具备债券发行和上市融资的基本条件,直接融资较为困难,并且土地收储的成本相对较大,仅靠政府财政拨远远不够,因此,土地储备机构以储备土地为抵押资产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成为其早起最主要的融资方式。

根据对土地储备机构融资规范政策的梳理,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阶段一:初步确立金融机构可为土地储备机构融资200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发[2001]15号)规定市、县人民政府可划出部分土地收益用于收购土地,金融机构要依法提供信贷支持,明确了金融机构可以为土地收储提供融资,这应该包含了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