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身也是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学生教育的本身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与学生共成长
乌苏一中黄国进
这学期以来,我们的学生进行了大课间跑操的训练。每位班主任都亲自跟上了,并且较为近距离地指导和要求。然而,其中有一部分的学生是心存不快的,甚至有些抵触情绪还相当激烈。作为班主任我则严声厉语,甚至用到了更有“威力”的语言。可是就在片刻的宁静之后,学生却又出现了厌倦和懈怠。我的无名业火又再一次像被浇上了汽油,虽无三丈之高却也已是口鼻生烟、目眦尽烈之状了。在一番训斥及“精神”搏弈后,又出现了“宁静”的迹象。可是这种现象中却深含着一种积蓄的态势,是在等待下一个爆发的态势。
当然,这种积蓄的态势有时是很容易被融化了的。比如:一个笑话、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等,都会使他们几近边缘的心理得以放松和回归。也恰恰在这里我看到了他们是可爱的是鲜活的、是跳动的,对于身心俱疲的老师来说那可是一种无比的幸福和快乐。
在一段时间的跑操适应后,我将心比心地反思我们的学生,他们始终在接受着一种以成人经验为主线的教育方式。我们甚至会主观地认为他们今天接受的教育就是为明天的幸福生活而准备的。如果仅仅是这样考虑,我们将会忽略学生现阶段在学校中生活的鲜活的历程。
假如我们从一个家长的角度来观察和认识学生的话,当你一个月或更长时间后看到自己的小孩从学校到了家里,你会问的第一句话是
什么呢?是你学习夺了第一名?还是你长高了?长胖了?等生活方面的内容呢?将心比心,现在有一部分家长并不认为自己的小孩在学校校园内犯的错是真正意义上的错误。所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也并没有更多的想去承认自己小孩的错误根源。即便是家长来到学校解决问题,在老师面前批评学生,多数也只是隔靴搔痒或者是声高气大地一顿喝斥。最后又把问题还给了班主任。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我们不应当将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其自身成长过程的生活割裂开来。这样只会让我们看到了眼前的树叶,却看不到远方的树叶。
在塑胶场地的跑步让家长参观,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他们以最快的方式齐聚到了塑胶场地上,并以整齐列队、步伐整齐的队列引起了家长的鼓掌。由于初次参与这种活动,操场上的学生甚至体现出了一些激动和期待。当班主任带队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并站在他们队列中一起跑步时,他们从内心里也在关注着你。虽然四周充满呐喊声明,学生熙熙攘攘到处涌动着,可他们都会以自己的方式听着你的每一句话,或是一个指令。在那一刻只有你是帮他们驱赶孤独、自卑和恐惧的人,而此时班主任老师也体现出了特有的亲和力,就像护自己的小孩一样。这种教育就是将学生的成长教育和日常生活教育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说明学生在我们单纯进行教育的同时,更需要的是生活化的关怀和帮助。
在他们跑操结束后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也使学生的神经得到了刺激,他们情绪空前的高昂,动作敏捷、队列变化干净利落,完全出乎预料了。在场地中间行走的我也听见他们在谈论自己的喜悦。当然
我那时也已经沉浸在这种奋发的喜悦中,这是一种活力的点燃,这是一种信心的燃烧。向其他人也证明了他们也是具有拼搏的勇气,飒爽的豪气和意气风发的状态的。当在下场时满头的大汗和气喘吁吁胀红了脸的样子,完全证明他们也有不服输的心。随着时间的延长学生的情绪有些不稳定的变化也是正常的,此时,班主任应耐心地组织和引导。看的出来学生们还是比较理解和支持的,从这些状况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学生的自觉意识、整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是需要提高的。难道我们就因此而再否定他们吗?
我想大家应该报以更多的是理解和思索,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会有这样的起伏和变化?也许有些同志会说这样的学生是天生的,是家庭教育造成的,是学生的个性怪异造成的等等。。。。
实际上我思索这个问题也已经是很久了,当初我们将学生从家长手中接过来时,似乎我们只接过了学生的知识灌注权,而对于学生的身体成长,心理成长的接管似乎慢了许多拍。当然有些班主任也会说,从第一天管理开始,就没有停止过对学生的全方位的照料和关注呀。然而在说这句话的同时我们就已经将自己和学生的共同成长共同完成教育这一漫长事业任务的伙伴关系对立了起来。实际上我们总是想让自己的已有知识武装他们;认为自己的知识是最有用的利器;认为自己的经验会带给他们将来生活中最需要财富。
大家知道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尔》中的教育思想是强调教育以培养自然人为目标,尊重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快乐施教。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和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生活本位论”把教育目的
与受教育者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提出教育要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准备生活说”,或以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提出“教育适应生活说”。这似乎印证了大家的这种良苦用心是应该的,是我们要大力提倡的。可是“生活预备说”体现的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希望通过教育而获取个人幸福的现实要求。所以后来杜威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的著名观点。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杜威到了中国,促进了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具体教育的作用;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
而我想说的是实施教育手段的我与接受教育的学生,我们共同完成的教育过程才是我们大家真实的和不可忽视的生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是不断的成长的,学生也在变化着。
在跑操锻炼中我们的团队是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我真的把学生的参与每一个过程,当成学生成长生活的过程看成是最大心得。老师与他们共同努力来将此次活动进行下去,成为他们的一员,会让他们心里上得到平衡和信任的满足。从而,在智力上有所提高,在整个团队的活动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位置。学会了承担、容忍、奉献等。做为老师的我也从中学会了很多,也不断地获取了成长的知识和经验。这些都源自于我认为我和我的学生之间的教育过程是我们生活的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份工作与我天天相伴,学生在教育中天天与老师随。所以这两个方面不是对立
的而是天天相互生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去抱怨、挑剔,而要将真诚与热心投放在这段历程中。学生才会信任你,你也才可能真的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实现吧!
最后,我想说:做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不要轻易地将自己置身于那种每天的烦扰之中,我们的学生原本都是可爱的,这需要我们真的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待他们。从师长的角度来扶持他们。从同学的角度来羡慕他们。这也许会使我们的心境更加洒脱些。
不论怎样,一轮又一轮的学生从我们的眼前毕业,随着岁月的流转,时光在我们脸上留下了一道道年轮,这虽不是我们成长的印记,却也是我们生活历程所留下的证时候明。当这些都过去后,我们会在学生的心中画上了什么样的年轮呢?我们定是希望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绽放出每一个阶段的最美丽的花朵,而不是只会在最后才有的那种昙花一现吧!!!
201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