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用情教文育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于漪语录】
1.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2.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所谓合格,就是不负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嘱托。

3.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

4.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

5.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要做“高人”——思想的深刻,要做“情人”——痴情于教育。

二、【教学风格】
1.思想性→“教文育人” →“文道统一”
2.重学性→“目中有人”→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3.情趣性→情感教育
4.智能性→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

三、【怎样上好一堂课】
第一,“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揭示其寓含的深意”;
第二,“重锤敲打关键词句,使它们溅出耀眼的火花”;
第三,“变换提问的角度,选择最佳入口处,激发学生的感情”;
第四,“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使他们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第五,“联系、扩展,增添感情浓度,形成余音缭绕”。

四、【主要教育思想】
(一)对学科性质的思考与探索
→→明确提出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一,语言是什么?语言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信息的载体。

这种工具、外壳、载体非常特殊,是跟人紧密联系的,是只有人类才拥有的符号。

(工具性)
第二,语言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西方学者不仅视语言为一种文化现象,而且称它是文化和社会的产品,是文化建设的一种力量。

比如说高铁,它是社会的产品,我们马上就有“高铁”这个名词了。

语言在创造文化,文化也在创造语言,二者相互塑造,相互渗透,相互从属,语言是文化创造的力量。

(人文性)
第三,语言和思想、情感同时发生。

语言不仅仅是对思想的翻译,不仅仅是思想的载体,它本身就是意识、思维、情感、人格的组成部分。

(工具性+人文性)→防止两个偏向:种种弊端告诉我们,语言文字是“体”,人文内涵是“魂”,二者要融为一体,“魂”要附“体”,“体”中要有“魂”。

硬要剥离开来,语言文字就变成僵死的符号,“魂”就无处安身。

只是“训练”与“实用”,远不能适应培养语文素养的要求。

至于脱离语言文字,空讲内容,无限拓展、延伸,不是对人文的误解,就是故作高深,哪还是什么语文课!
→“语言文字是工具,人们用它来表情达意。

既然是表达情意,用它来组缀而成的作品总有一个思想性问题,总寓含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思想感情为里,语言文字为表,这就决定了语文课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思想性。


→“我们进行的是母语教学,语言和文化不是两个东西,而是一个东西,是一个整体。

说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绝对不是排斥它的科学精神;说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也绝不是削弱它的人文精神。

不存在限制这一个,张扬另一个问题,二者不能割裂,更不能偏废。

所以我强调要准确而完整地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

工具性和人文性沟通交融,互渗互透。


(二)“教文育人”:于漪的语文教育目的
1.“目中有人”的思想
→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要随着学生的变化而变化。

学生是第一立场
→→教学有三忌:
→一忌让学生做听众和旁观者
→二忌空讲大道理
→三忌让学生没有满足感和成就感。

→→比如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语。

导入语要新奇、有趣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有知识含量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可以调用一切积极手段,比如说把其他学科的东西结合进来。

→我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用化学实验导入,教《核舟记》时让学生根据课文画核舟,学生被调动起来,文章也就落实了。

→→比如问题设计须有坡度,让各层面的学生均有展示机会,有满足感。

除了要设计好针对大多数学生的主要问题外,教师还要设计一两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让语文水平比较薄弱的学生也能回答;而对于优秀的学生,也要设计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让他们的学习充满挑战性和成就感。

2.“教文育人”思想
→“目中有人”的思想孕育了“教文育人”的思想。

→→教文是语文老师的天职,须千方百计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他们听、度、说、写的能力。

→→“教文”不忘“育人”,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困生”,巧妙处理课堂预设外的“生成”。

→→她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写作文,一个标点符号也没有。

于漪老师请他到办公室,个别辅导,讲了逗号、句号、分号、冒号等等,问他“懂了吗?”他笑了笑。

于漪老师认为他懂了,会心的微笑嘛!可是他下次交上的作文,仍然没有标点符号。

于漪老师又请他到办公室,问他上次讲了那么多,这次怎么还不用,他竟冲了于漪老师一句:“你讲那么多,我怎么记得?!”于漪老师想:“对的,我的教学是倾盆大雨,十几种标点符号一齐讲下去怎么行呢?”于是说:“老师不对。

今天只讲两种,一种是逗号,一种是句号;你的作文只要用了这两种,就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他点点头。

再交上来,标点是有了,但很不规范,于漪老师继续给他讲道理……
(三)“情感教育”:于漪的语文教学方法
1.兴趣激发求知欲
(1)让课堂具有新鲜感,用新奇的刺激引起学生的定向探究活动。

中学生具有好奇好胜的特点,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

→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更新与变化
(2)让课堂具有趣味性,让学生迷恋。

(3)带着情感去教学,用思考咀嚼的心态去挖掘课文中的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和高尚的情操。

(4)课要有时代的活水,使学生有所感奋。

→在服从于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根据课文的内容,有机地插入一些新信息,启发他们思考。

2.情感熏陶塑心灵
→于漪善于把教师情、学生情和教材情这“三情”合一,使它们相互交融。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

(1)披文入情,进入角色
语文教师要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首先在备课时,要做到“披文以入情”→→即认真研读教材,发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在,做到“文脉、情脉双理清”;进入角色,即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传达的情和意,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知识进行再创造,对作品中的形象进行丰富和补充,真切地体验作品中寓含的情感。

(2)以情激情,情感交融
教师上课时带着感情去教学,学生的心田得到滋润,学生内心的情感得到激发,主动学语文的劲头就会倍增。

(四)“德、才、识、能”:于漪的语文教师素质论
“德”实际上是指语文教师的品德素养,“才、识、能”指语文教师的业务素质。

→“才、识、能”→具体体现在教师的知识底蕴、教师的语言修养(优美生动、词汇丰富、幽默风趣)、教师的教育机智和教师的创新素养等四个方面。

五、【于漪: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一)追根溯源---梳理脉络
1.对语文发展脉络的梳理→→两条线索
(1)一条线索是百年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
①→→“癸卯学制”→语言文字独立设科→注重实用和训练,根据文辞的训练,达到实用的目的。

②→→语文工具论是叶圣陶先生几十年语文教育思想的结晶。

→叶老的“工具论”正是在反对“八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的,强调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面向实际、贴近生活的能力,强调要学以致用。

③→→→所以说,“训练”和“实用”这两个关键词一直贯穿百年中小学语文现代发展史,其影响之深远不可估量。

(2)另一条线索是千年语文教育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①→→千年的积淀里有“四个注重”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需要我们关注。

→其一是注重读书感悟,
→其二是注重整体把握,
→其三是注重熏陶感染,
→其四是注重积累沉淀。

②→→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是语文素养,是人的整体素质在语文方面的体现,而不只是局限于过去所说的知识和能力。

③→→而今,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把语文素养具体化为四个方面: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

(二)切实落实---如何做好一名语文教师?
(1)心中要有准绳----语文是什么?语文教育是什么?
①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根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中最优良内容的结晶,实施语文教学,我们实际上是在传递民族精神,是在孩子心中栽种中华民族文化的根。

②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
通过母语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人文精神的熏陶下,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观念、人格塑造均能获得提升,这是为做“中国人”打精神底子,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深广,乃至终生,这是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如果只注重物质层面的工具性就很难达成。

③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要有历史眼光和批判精神
①课程理念、课程实施要适应时代要求而发展
②教师要有批判精神
→→批判性思维是思维中最高级也是最核心的能力。

→→“权威”并非全都是无可非议的,关键在尊重事实,尊重真理。

→不盲从,就会有自我的独特认识,故而我们要独立思考,择善而从,见贤思齐,而不是照单全收。

(3)学生是第一立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