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干扰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NA干扰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RNA干扰( RNAinterference , RNAi )是通过小干扰RNA ( small interference RNA, siRNA ) 造成目的mRNA特异性降解, 从而使基因转录后沉默的一种现象。
这一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是生物体进化过程中抵御外来基因侵害的一种机制, 为稳定基因组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RNAi可以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代替基因剔除的遗传工具,正在功能基因组学领域掀起一场真正的革命, 并将加快这个领域的研究步伐。
1 RNAi现象的发现及发展
1995年, Guo等用反义RNA阻断秀丽新小杆线虫的part 1基因的实验中发现, 正义和反义RNA都阻断了该基因的表达,这与传统上对反义RNA技术的解释相反。
1998年2月卡耐基研究院的F i re 等将双链RNA ( double stranded RNA, ds RNA)转入细胞内,发现靶基因的mRNA发生了降解,证实高度纯化的ds RNA 可以高效特异的阻断相应的基因表达,而且效率比单链RNA至少高2个数量级,首次揭示了Guo等遇到的现象,即为RNAi。
随后研究发现, RNAi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是一种古老的重要保护机制, RNAi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大大加速了基因组学的研究进程,现已成为基因功能研究和基因治疗研究的热点。
在短短几年中,对RNAi的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许多令人振奋的报道相继出现, 2001年首次报道了在哺乳动物细胞培养中成功
应用RNAi技术抑制基因表达, 开创了RNAi技术应用于高等生物基因功能研究的先河; 2002年, K ay研究小组首次报道了应用RNAi 技术在哺乳动物整体水平进行基因表达沉默的实验研究;2004年哺乳动物全基因组范围RNAi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先后报道了用酶法构建全基因组siRNA文库新技术和应用基因组siRNA文库,从全基因组水平对高等动物基因功能进行高通量RNAi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愈来愈表明, 生物体基因转化的最终产物不仅仅是蛋白质,还包括相当一部分RNA。
2 RNAi的作用机制
细胞中ds RNA 的存在是RNAi形成的先决条件。
ds RNA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细胞核或细胞质中产生。
通过对RNAi所进行的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的研究,现已初步阐明了其作用机制。
RNAi的作用机制可分为三个阶段:起始阶段、效应阶段和级联放大阶段。
起始阶段:由RNA 病毒入侵,转座子转录,基因组中反向重复序列转录等所产生的ds RNA分子在细胞内被一双链RNA酶!型内切酶也叫Dicer酶或Dicer核酸酶同源物剪成21~ 23 nt siRNA, 3’ 端带有2个碱基突出的黏性末端, 5’ 为磷酸基团,此结构对于siRNA行使其功能非常关键。
剪切位点一般在U处, 具特异性。
效应阶段: RNAi特异性的核酸外切酶、核酸内切酶、解旋酶、辅助识别同源序列蛋白和其他一些蛋白与siRNA结合成RNA诱导沉默复合体R I SC ( RNA inducing silence complex , R I SC)识别靶mRNA,其中的反义
链与靶mRNA互补结合,正义链则被置换出来。
继而, R I SC复合物中的RNase(可能是Dicer)在靶mRNA与siRNA结合区域的中间将其切断。
级联放大: 在RNA 依赖性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mRNA 为模板, siRNA为引物,扩增产生足够数量的dsRNA 作为底物提供给Dicer酶,产生更多的siRNA, 从而使效应阶段反复发生,一个完整的mRNA被降解成多个21~ 23 nt的小片段, 从而导致相应的基因表达沉默。
在这一过程中的多个步骤都需要ATP , 如R I SC复合体的形成、siRNA与靶mRNA的配对、靶mRNA的切割。
另外,在dsRNA 复制过程中,两条链的分离可能也需要一个依赖ATP的RNA解旋酶。
dsRNA可通过细胞微管在细胞间传递, 实现dsRNA在整个个体中的散布。
RNAi在植物、线虫、果蝇等低等模式生物中,都可由dsRNA诱导,在哺乳动物细胞中, > 30 bp的dsRNA会引起干扰素效应和非特异性基因抑制, 导致mRNA非特异性降解,是医疗上应用RNAi的一大障碍,随后发现合成双链的只有19~ 21 nt的siRNA却可以避免这种效应, 特异性发挥RNAi作用, 并发现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转入双链RNA ( dsRNA )后导致转录后基因沉默比用核酶或反义RNA更彻底、更有效。
E lbash i r等通过瞬时转染体外合成的21 nt 双链siRNA成功诱导出了哺乳动物细胞的RNA , i且避免了ds RNA引起的非特异性反应,这为RNAi技术在基因治疗领域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3 RNAi的作用特点
3 . 1 高特异性 RNAi是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机制,有高度的序列特异性, 19 nt的dsRNA几乎可以完全抑制基因的表达,而其中的1 n t突变后, 它对基因的抑制作用就消失了, 这种高度的序列特异性能够使ds RNA非常特异地诱导与之序列同源的mRNA降解, 避免降解与目的mRNA同家族的其他mRNA,从而实现对目的基因的精确沉默。
因此, RNAi具有重大的医学价值。
3 . 2 高效性 RNAi存在级联放大效应, 由于Dicer酶切产生的siRNA 与同源mRNA 的结合并降解后者,产生新的siRNA;新产生的siRNA可再次与Dicer酶形成RISC复合体,介导新一轮的同源mRNA降解的多次利用,如此循环,使相对很少量的dsRNA分子(数量远远少于内源mRNA的数量)就能产生强烈的RNAi效应(每个细胞仅需几分子siRNA就可产生RNAi效应) ,并可达到缺失突变体表型的程度。
相比普通的siRNA, 具有短发卡结构的双链RNA产生的RNAi效应更强。
3 . 3 高稳定性 ds RNA 可被细胞内的特异性核糖核酸酶家族成员Dicer酶切割为21~ 23 nt的siRNA。
切割后的siRNA由于3’端悬垂TT或UU 碱基, 化学性质稳定,使其不再需要进行任何的修饰就能避免细胞内核酸酶类降解而较稳定的存在。
3 .
4 浓度时间依赖性 RNAi效应存在时间、浓度双重依赖性: 干扰效应常出现注射ds RNA的6 h后,在注入ds RNA的2~ 3 d后的作用最强,可持续效应72 h以上; 而其干扰强度则随着浓度的增高
而增强。
只有连续注入ds RNA, 沉默效应才能持续下去, 否则将产生短暂的沉默效应, 而且这种效应的强度与初始dsRNA的浓度有关。
另外, RNAi还具有对靶mRNA的切割位点确定性高、对细胞调控系统无影响、作用快速、穿透性高及操作简便等优点。
3 . 5 可传播性 Fire等观察到将dsRNA注射入线虫体内,这些ds RNA可以从注射处的细胞扩散到体内其他细胞, 引起其他细胞的基因沉默, 表明了RNAi作用的可扩散性。
3 . 6 可遗传性 siRNA介导的RNAi具有一定的可遗传性。
Fi re 等将dsRNA注射入秀丽新线虫的性腺后,在其第1代中也诱导出了同样的基因抑制现象, 即证明了它的遗传性。
3 . 7 靶基因位点的高选择性 外源性dsRNA的传入只对成熟mRNA产生作用,对mRNA前体没有或很少具有影响,以内含子或启动子构成的外源ds RNA无法引起RNAi效应。
4 RNAi的应用
4 . 1 基因功能的研究 人类已经进入后基因组时代, 需要大规模高通量的研究基因的功能, RNAi技术具有高效特异阻断基因的表达等特征, 也就责无旁贷地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的强大工具, 已有若干实验室运用RNAi技术进行大规模的基因组筛选。
其基本原理就是针对一基因组不同的部分设计对应的ds RNA,构建dsRNA文库,分别导入不同个体细胞内, 通过蛋白表达的改变来筛选基因并确定基因功能。
有研究利用离体和活体RNAi方法来沉默根节线虫的编码一种保守的RKN (根节线虫)分泌肽基16D10 ,并且证实这种寄生基因在根
节线虫的植物寄生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目前, 哺乳动物中非特异性RNAi效应的克服和新型表达载体的问世,为哺乳动物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一种高效的途径, 其与基因芯片等技术结合,可高通量分析各基因的功能。
4 . 2 基因表达调控 在基因组学的研究中, 基因表达调控是研究基因功能的一个重要部分, 而基因功能缺失策略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
RNAi技术对于建立基因剔除动物模型具有相当大的应用前景。
K i m等将siRNA运用于鼠卵母细胞和植入前胚胎中, 利用针对内源性的Oct3 /4和cmos基因的siRNA, 成功地清除了内源性的O ct3 /4和Mos产物, 结果产生了与Oct3 /4和cmos基因剔除相类似的表型,证明了siRNA对小鼠早期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Dubouzet等在2005年报道了用RNAi技术抑制黄连中异喹啉生物合成途径中金黄紫碱甲基转移酶基因,使该酶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A llen 等用RNAi技术一次性抑制罂粟中可待因酮还原酶基因家族中所有基因的表达,结果也产生了预期的效果。
RNAi转基因小鼠的出现,使得在哺乳动物整体水平研究基因的剔除成为可能。
4 . 3 基因治疗 siRNA的特异性有效保证了哺乳动物细胞中RNAi效应的特异性,结合已有的高效基因导入系统,使得RNAi在那些由于基因表达异常增高而引起的疾病(如肿瘤、病毒感染)中的作用优于目前以抑制基因表达为目的而采用的反义技术和核酶等方法。
人们正在探索利用siRNA 来治疗肿瘤、病毒感染核免疫缺陷等重
大疾病, 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
Z immermann等针对为猕猴的阿朴蛋白B编码的基因施用siRNA, 成功降低阿朴蛋白B、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
这是首次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有关RNAi 的全身用药, 是RNAi在药物治疗方法上重要进展。
研究人员首次通过利用siRNA能够有选择地抑制PI 3K路径的成分并抑制实验动物中移植的人类结肠癌细胞的扩散。
RNAi可以特异性的抑制基因表达,所以可用于基因病, 病毒感染、癌症的治疗。
同一基因家族的多个基因具有一段同源性很高的保守序列, 设计针对这一区段序列的ds RNA 分子引发RNAi,那么只注射一种dsRNA即可以产生多个基因同时剔除的表现, 也可以同时注射多种ds RNA而将多个序列不相关的基因同时剔除。
Turner等针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基因组的LTR ( long ter m i nal repeate , LTR )、v i f和nef设计了siRNA,将siRNA转染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这些基因的水平降低了95 %。
运用RNAi方法对比观察了低氧诱导因子1 和低氧诱导因子2 ,均有一定程度的调节血管生成基因的作用。
4 . 4 药物筛选 RNAi还应用于鉴定药物靶位和筛选药物方面。
RNAi的应用明显地缩短了从鉴定到认识药物靶基因功能的时间, 有助于药物开发过程中对已知靶基因功能的高通量分析。
利用RNAi 技术使丘脑下部一种豚鼠相关肽的表达量减少了50 %。
豚鼠相关肽使代谢率提高而不减少摄食量,从而减轻肥胖,为肥胖的治疗提供了一个靶点。
5 结 语
虽然人们对RNAi的研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但进展却极为迅速。
可以认为RNAi是个以小分子RNA为中心的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系统,它可以在多个层面调节基因表达和细胞的增殖分化,通过对RNAi的研究将会使人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更加深入。
但siRNA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如对靶mRNA以外同源序列的非特异性抑制, 各种载体和siRNA本身所诱导的免疫反应。
此外, 过量导入siRNA 可能干扰细胞内其他正常RNAi介导途径,甚至诱导体内原癌基因异常表达, 导致肿瘤发生。
目前siRNA技术的疗效及安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大多数研究工作仅限于基础领域,临床应用仅有少量报道。
有理由相信,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日臻完善, siRNA技术将为基因功能和基因治疗的研究开辟新的领域。
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是一种小RNA分子(21-25核苷酸),由Dicer (RNAase Ⅲ家族中对双链RNA具有特异性的酶)加工而成。
SiRNA是siRISC的主要成员,激发与之互补的目标mRNA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