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及答案版
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古人还常以“丝竹〃代表音乐。
B.我国古代表示自我谦称的词有:“愚、鄙、敝、卑、仆〃等。
帝王自我谦称的词有:“孤、寡、不谷〃等。
C.古代的别称都很固定,如桑梓指家乡,社稷指国家,伉俪指朋友,布衣指百姓等。
D.骈文,文体名,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
【答案】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伉俪指夫妻,不是朋友。
其它别称都对。
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王维,字摩诘,唐朝诗人。
其诗多咏山水田园。
王维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B.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会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如"浣溪沙〃"水调歌头〃都是词牌名。
C."婵娟〃形容月色明媚,常用来指代明月。
明月的别称还有蟾宫、广寒、望舒等。
D.司马迁是西汉文学家、史学家,他撰写的《史记》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答案】D【解析】【分析】ABC.正确;D.有误,《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不是编年体通史。
故选:D。
故答案为:D o【点评】文学常识浩如烟海,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
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
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
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
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
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网络。
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呐喊》中的人物。
B. “扑朔迷离”“刮目相待”“醉翁之意不在酒”分别出自《木兰诗》《孙权劝学》《醉翁亭记》。
C. “豆蔻枝头二月初”中的“豆蔻”现在也称“豆蔻年华”,指的是少女十三四岁的年龄。
D. 古时,用“令郎”“令爱”尊称对方的儿子,用“令尊”和“令堂”尊称对方的父亲。
【答案】 D【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
D“令爱”是称对方女儿的敬词。
“令堂”是称对方母亲的敬词。
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古代常用皇帝的年号来纪年,如“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也有用干支来纪年,如“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B. 古人常用伯、仲、叔来表示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如孙权在兄弟中排老二,故字仲谋。
C. 《论语》中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四十岁为“不惑之年”,五十岁为“花甲之年”,六十岁为“知天命之年”,七十岁为“古稀之年”。
D. 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
如“觥筹交错”中的“觥”,“衔觞赋诗”中的“觞”,“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都是“酒杯”的意思。
【答案】 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五十岁为知天命之年”,六十岁为“花甲之年”。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积累。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
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现代汉语中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三十而立”出自《孟子》,“一鼓作气”出自《左传》。
初中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 爱国是一种无上的情怀,不过表现的形式会有所不同。
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流露出的是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杜甫在《春望》中表现出的是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祖国的黯然神伤;《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为亡了国不能使用祖国的语言而哽咽。
B. 《醉翁亭记》一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伟抱负和高远志向。
C. 小说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又让我们认识了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菲利普夫妇。
D. 劝说是一门艺术。
晏子以退为进,运用类比,挫败楚王污蔑齐人为盗的阴谋;邹忌以家庭琐事设喻,委婉规劝齐王纳谏除弊;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恳切的言辞,反复规劝刘禅继承先帝遗志,修明政治,忠言而不逆耳。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错误,《醉翁亭记》一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
答题时应注意,文学常识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以确定最终选项。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他的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重点塑造了夏洛克这个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B. 杜甫被誉为“诗圣”,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春望》都是他的作品。
C.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其笔下的《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D. 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
中考语文(完整版)文化常识练习题含解析
中考语文(完整版)文化常识练习题含解析一、初中语文试卷文化常识1.八年级(3)班开展“遵义旅游资源调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把以下遵义市旅游文化资源按照一定标准归类,并阐述归类理由。
(每一类只需选择2至3项,并填写序号。
不能与示例重复。
)①贵州茅台酒②赤水丹霞地貌③凤冈锌硒茶、循潭翠芽、正安白茶④沙滩文化遗址⑤乌江小三峡⑥娄山关⑦海龙屯军事古堡⑧遵义会议会址答题示例:分类①③理由:按照地区特产分类(2)在小组活动交流会上,语文老师把上述资源的某一项用谜语形式展示了出来,请你写出谜底,并简述你猜出谜底的方法。
谜面:起楼不要木,有人便是仙。
天上两滴雨,残阳铺满天。
(打一遵义旅游景点)(3)老师准备儿童节开展本次主题的交流展示活动,要求全班同学参加。
下面是语文小组写的一则通知.请找出三处错误。
通知全班同学:请大家于6月1日下午到学校礼堂参加语文老师开展的活动,望大家做好准备,准时参加。
2018年5月30日八(3)班语文小组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 中国地名中有“山阴”“江阴”,因为“山南水北”为阴,所以“山阴”在山的南面,“江阴”在水的北面。
B.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C.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即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其中上元节指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D.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水浒传》又称《水浒》,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B. 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用了比喻的修辞。
C. “狂澜”“沉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情色彩不同)D. 古时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
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面四个称谓均出自《范进中举》,其中是谦称的一项是()A. 宗师B. 高邻C. 贤婿D. 晚生【答案】 D【解析】【分析】D项是谦称。
晚生是谦辞,后辈对前辈自谦之称,是旧时文人在前辈面前的谦称。
其它三项都是敬辞。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敬辞和谦辞的文化常识。
答题时应注意,敬辞又叫尊称,一般指比较尊敬的称呼,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
针对不同的对象,称呼可有多种。
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谦称自己不聪明,学识浅薄,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身份低微,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等。
“ 宗师、高邻、高邻”都是敬辞,“晚生”是谦辞。
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古代常用皇帝的年号来纪年,如“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也有用干支来纪年,如“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B. 古人常用伯、仲、叔来表示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如孙权在兄弟中排老二,故字仲谋。
C. 《论语》中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四十岁为“不惑之年”,五十岁为“花甲之年”,六十岁为“知天命之年”,七十岁为“古稀之年”。
D. 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
如“觥筹交错”中的“觥”,“衔觞赋诗”中的“觞”,“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都是“酒杯”的意思。
【答案】 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五十岁为知天命之年”,六十岁为“花甲之年”。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积累。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
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3.下列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艺术成就较高,鲁迅称“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丽”。
中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1 小题,每题3 分,共计63分,)1.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唯一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B.庄子,名周,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15篇、外篇7篇、杂篇11篇。
C.《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东汉经学家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D.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2. 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
按照音乐的不同,分编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用于贵族宴享,共160篇,是诗的精华;“雅”,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共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是些歌功颂德之作,共40篇。
B.《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山水游记,本文是他《永州八记》的第四篇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成为“韩柳”。
C.《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如何教育孩子,曾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奖。
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
D.《最后一次演讲》是闻一多在李公朴追悼会上的演讲。
在讲演中闻一多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当天下午闻一多就遭到了国民党特务的暗杀。
其代表作《红烛》《死水》《唐诗杂论》《楚辞校补》等。
3. 下列关于诗人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子昂:字伯玉,初唐诗文革新人物,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B.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尊为“诗圣”,作品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有《杜工部集》传世。
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题及答案(Word版)
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其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B. “扑朔迷离”“刮目相待”“醉翁之意不在酒”分别出自《木兰诗》《孙权劝学》《醉翁亭记》。
C. “豆蔻梢头二月初”中的“豆蔻”现在也称“豆蔻年华”,指的是少女十三四岁的年龄。
D. 古时,用“令郎”“令爱”尊称对方的儿子,用“令尊”和“令堂”尊称对方的父亲。
【答案】 D【解析】【分析】D项“令爱”是称对方女儿的敬辞,“令堂”是称对方母亲的敬辞。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和辨析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认真的判断。
2.对下列文学常识、语法知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更定”指每晚八时左右。
B. 中国“酒”文化中,“射”是宴饮时的一种游戏;“觥”是酒杯;“筹”是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C. “我坚信:虽然道路坎坷泥泞,但是曙光就在前方。
”这个句子是单句。
D. “我要感谢成功,更要感谢每一次的失败。
”这个句子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答案】 D【解析】【分析】“我要感谢成功,更要感谢每一次的失败。
”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选项“并列关系的复句”错。
故选D。
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例如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3.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叙述错误的是()A. “是日更定”,旧时晚上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更定。
B. “故自号曰醉翁”,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生前有谥号,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C. 下面称呼按年龄从小到大的排序为:垂髫、豆蔻、及笄、弱冠、而立。
初中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题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岳阳楼记》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谪”指“因罪贬官”,同样表示官员罢免降职意思的还有:迁、谪、除、罢、免、黜、陟。
B. 《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皇帝年号纪年,“壬戌”是天干地支纪年。
C.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作者欧阳修,自号醉翁,北宋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 “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人记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记”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
【答案】 A【解析】【分析】A.“陟”是“提拔,奖赏”,不是表示官员罢免降职。
故答案为A。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文体知识、文学常识及古文化常识的把握,注意古代官职的知识。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对联“失马真成福,移山未必愚”取材于韩愈的《马说》与《列子》,化用了“伯乐相马”“愚公移山”的典故。
B. 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C. 古人常言“二十加冠、三十而立、四十知天命、五十不惑、六十耳顺”。
D.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范仲俺。
【答案】 B【解析】【分析】A错误,典故不是出自于“伯乐相马”,而是出自于《塞翁失马》。
C错误,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D错误,稼轩是辛弃疾。
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新闻稿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其中背景和结语是必要部分。
初中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作品《童年》中,外祖母、小茨冈、格里戈里等人,都曾经给予阿廖沙力量和支持,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常用“赋”“比”“兴”,句式上常用四言短句。
C. 清代吴敬梓笔下的范进、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作为读书人,虽然他们最终的命运不同,但这两个人物形象都能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D. 我国戏曲剧中人物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来充任。
我国古代的年龄也有特定的称谓:总角和垂髫代指童年,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答案】 B【解析】【分析】ACD表述正确。
B.“从西周初年到战国时期”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
故答案为:B【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2.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称颂,如柳宗元的《醉翁亭记》、欧阳修的《小石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B. “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农事,“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C. 冰心和穆旦都是现代诗人,代表作分别为《繁星》和《我爱这土地》。
D. 古人把山的北向、水的南岸叫作“阴”,山的南面,水的北岸叫作“阳"。
初中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练习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成语“教学相长”“宁静致远”“三顾茅庐”分别出自《礼记》、诸葛亮的《诫子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B.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儒家经典《论语》。
C.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里经常使用比、兴手法。
比,即比喻;光,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D. 古人讲究礼节,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用敬称,如“令郎”“家君”“贤弟”,对自己一方则用谦辞,如“尊君”“舍妹”“小儿”等。
【答案】 D【解析】【分析】D项中“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父亲,并非对对方亲属的敬称。
“尊君”是对对方父亲的敬称。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考文化、文学常识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考生要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对选项的内容要逐项审读,运用知识去辨析理解。
2.下列不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是()A. 张孝祥B. 辛弃疾C. 苏轼D. 柳永【答案】 D【解析】【分析】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创作《羊脂球》《项链》《漂亮朋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B. “以诗为词”指的是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
C. 乡试是明清科举制中省一级的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到第三名称亚元。
D. 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其中辰时指的是上午七时至九时。
【答案】 C【解析】【分析】C.有误。
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面有关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儒家经典《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凝结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
B. 明清的科举制度中,全省的考试一般称为“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参加的就是乡试。
C. 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塑造了一些足智多谋的军师形象,如《水浒传》中人称“智多星”的吴用、《三国志》中号称“卧龙”的诸葛亮。
D. 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往往在最后突然揭示故事的谜底,呈现出人意料的结局,被称作欧·亨利式的结尾。
《礼物》一文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答案】 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三国志》不是文学名著,它是一部史书,应该为《三国演义》。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的是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
文学和文化常识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记忆也比较难,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平时可将这些知识积累成册,经常复习,增加记忆的牢固性、准确性,这样考试时才能准确答题。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鱼我所欲也》选自法家经典著作《孟子》。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濂全集》,作者宋濂,宋代散文家,字景濂。
B.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腐儒的典型是周进、范进;贪官污吏的典型是汤奉、王惠;八股迷的典型是马静、鲁编修。
C. 中国古代的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D. “这个会议被他搅得不欢而散”和“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这两个句子都是被动句。
【答案】 A【解析】【分析】A.《鱼我所欲也》选自儒家经典著作《孟子》。
宋濂是元末明初散文集,不是宋代的。
BC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还考查主动句和被动句。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初中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题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有些古文其标题就表明了文章的体裁。
如《陋室铭》《醉翁亭记》《出师表》《马说》等题目中的“铭”“记”“表”“说”都表明了该文的文体。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春秋到秦汉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主要有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C. 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D.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范仲淹为范文正,王安石为王文公等。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表述错误,《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故答案为:B【点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要熟知牢记。
对于作家作品、古代文体、称谓等要记忆。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如“觥筹交错”中的“觥”,“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
B. 《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中的“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六更。
C. 《沁园春▪雪》中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D. 《无题》中“青鸟殷勤为探看”里的“青鸟”是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现指信使。
【答案】 B【解析】【分析】ACD表述正确。
B.一夜分为五更,不是六更。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3.下面选项中不是“酒杯”名称的一项是()A. 樽B. 白C. 觥D. 筹【答案】 D【解析】【分析】ABC三个词语都是酒杯的意思,D.“筹”,是计数的用具,多用竹子制成。
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04:文学文化常识(附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04:文学文化常识(附答案)一、选择题1.(2023·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种类多样,如春联、寿联、名胜古迹联等。
B.古人常用“加冠”“而立”“不惑”“耳顺”“耄”等词语表示不同的年龄。
C.赠序有别于书序,它作为临别赠言,在赠人以言的同时,也可抒发作者的情志。
D.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林立。
张仪是道家代表人物。
【答案】D【详解】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D.有误,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并非道家代表人物。
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列子、庄子、鬼谷子等;故选D。
2.(2023·辽宁本溪·统考中考真题)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B.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
《虽有嘉肴》《富贵不能淫》均出自《孟子》。
C.《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元代文学家。
山坡羊,曲牌名。
D.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是《登飞来峰》的作者。
【答案】B【详解】考查文学常识。
B.《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故选B。
3.(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端午节到了,人们通过插艾叶、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来重温传统习俗。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寒舍”“惠存”都是谦辞,“赐教”“垂问”都是敬辞。
C.《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黄发”用来指老人,“垂髫”用来指小孩。
D.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有雍容华美的京剧、典雅精致的昆曲、轻柔灵秀的越剧、活泼风趣的川剧、淳朴明快的黄梅戏等。
【答案】B【详解】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惠存”意思是请保存。
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是敬辞;故选B。
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化常识练习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
B.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着重叙述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
C. “是日更定矣”中的“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D. 我国古代的年龄大都有特殊的称谓,例如男子二十岁称“弱冠”,三十岁称“而立”,四十岁称“知命”。
【答案】 D【解析】【分析】D错误,四十岁称“不惑”。
故答案为:D【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他的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重点塑造了夏洛克这个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B. 杜甫被誉为“诗圣”,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春望》都是他的作品。
C.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其笔下的《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D. 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
她的作品《老王》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良知,呼唤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答案】 B【解析】【分析】B.表述错误,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
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如“觥筹交错”中的“觥”,“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
B. 《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中的“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六更。
C. 《沁园春▪雪》中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面四个称谓均出自《范进中举》,其中是谦称的一项是()A. 宗师B. 高邻C. 贤婿D. 晚生【答案】 D【解析】【分析】D项是谦称。
晚生是谦辞,后辈对前辈自谦之称,是旧时文人在前辈面前的谦称。
其它三项都是敬辞。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敬辞和谦辞的文化常识。
答题时应注意,敬辞又叫尊称,一般指比较尊敬的称呼,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
针对不同的对象,称呼可有多种。
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谦称自己不聪明,学识浅薄,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身份低微,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等。
“ 宗师、高邻、高邻”都是敬辞,“晚生”是谦辞。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创作《羊脂球》《项链》《漂亮朋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B. “以诗为词”指的是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
C. 乡试是明清科举制中省一级的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到第三名称亚元。
D. 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其中辰时指的是上午七时至九时。
【答案】 C【解析】【分析】C.有误。
乡试中举第二到第十名称为亚元,并不是第二到第三名。
故答案为:C。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了解。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能筹交错”“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觥”“白”都有酒杯的意思。
B. 成语“心旷神怡”“气象万千”“峰回路转”均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C. “年少万兜鍪”中的“兜鍪”本意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这里指代士兵。
D.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中考 语文 文学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简·爱》中,简·爱的经历是:在舅妈家,简·爱直斥骄横凶暴的表哥,她的刚烈令人敬佩;在慈善学校,简·爱深夜去看望病重的海伦,她的善良令人感动;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大胆表白自己的爱恋,她的勇敢令人赞叹。
B. 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分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别,其中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
C. 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桃李”指学生,“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婵娟”“嫦娥”指月亮,“汗青”指历史,“须眉”指男子,“手足”指同学,“伉俪”指夫妻等。
D.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用寓言阐述道理是其一大特色。
《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都选自此书。
【答案】 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文学和文化知识的掌握能力。
其中C项是考查古代的一些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词,现在一般变成一种特殊称谓,“手足”应该指“兄弟”,不是指同学。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文学和文化知识的掌握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求学生把握作品的人物及故事情节;对一些文学及文化常识要了解。
如:宋词的按照词风分的派别豪放派、婉约派;古代因运用借代而逐渐演化而来的一些特殊称谓等。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
B. 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都侧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美好感受,处处洋溢着对大好春光的欣赏、赞美之情。
C.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这位既有“千古诗才”又“一身傲骨”的诗人是李白。
D.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
初中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题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成语“门庭若市”、“无人问津”、“咏絮之才”,分别出自《战国策》《桃花源记》《世说新语》。
B. 契诃夫,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变色龙》等,他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都是俄国作家。
C.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而立”、“始龀”、“不惑”、“弱冠”、“耄老”。
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答案】 C【解析】【分析】C项有误,年龄的称谓:垂髫:三四岁八九岁;“始龀”,指小孩七八岁换牙期;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弱冠:20岁;而立:30岁;不惑:40岁;知天命:50岁;花甲:60岁;古稀:70岁;耄耋:80岁、90岁;期颐:100岁。
所以从小到大的排列应该是:“始龀”、“弱冠”、“而立”、“不惑”、“耄老”。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字形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台湾诗人郑愁予的《乡愁》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托物寄意,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B. 古代文体“记”以记事为主,如《小石潭记》;“说”则多就事、物、现象抒发感想,常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如《爱莲说》。
C. 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精品】初中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
【精品】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赠序,即临别赠言。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
B. 《天下第一楼》是何冀平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话剧,每一幕都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没有密切联系。
C. 中国“酒”文化中,“射”是宴饮时的一种游戏;“觥”是酒杯;“筹”是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D.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雨果的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答案】 B【解析】【分析】ACD表述正确。
B.错在“每一幕都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没有密切联系”,正确的说法是每一幕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前一幕情节成为下一幕内容的铺垫,下一幕也会提及或解决前一幕中未解决的矛盾冲突。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及名著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的瑰宝,词又称长短句,源于唐,盛于宋。
词有婉约、豪放之分,豪放词创于苏轼,到辛弃疾发扬光大。
B. 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其中十二地支不仅对应了十二生肖,也与每天的二十四小时对应。
《智取生辰纲》中说“辰牌起身”,“辰牌”对应的是上午七时到九时的时间。
C. 《水浒传》中,劫取生辰纲之事败露后,晁盖等人投奔梁山,梁山大头领王伦不肯接纳,这让林冲十分气愤,他火并王伦,尊晁盖为山寨之主。
D. 鲁迅的《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回忆性散文。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及答案
【精品】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对人的年龄有特殊的表达,如“黄发垂髫”中“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既加冠”中“加冠”指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B. 《送东阳马生序》中“今诸生学于太学”中,“太学”是古代学校名称,一般设在州府所在地,是州府的最高学府。
就读于此的学生由朝廷供给粮食。
C. “往来无白丁”“臣本布衣”中的“白丁”和“布衣”都是对普通老百姓的特称。
除此外,还有“氓”“黎民”“庶人”“黔首”等称呼。
D.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中“矜”指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有残疾不能做事的人。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
一般设立在在京师。
故答案为:B【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2.下列不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是()A. 张孝祥B. 辛弃疾C. 苏轼D. 柳永【答案】 D【解析】【分析】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能筹交错”“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觥”“白”都有酒杯的意思。
B. 成语“心旷神怡”“气象万千”“峰回路转”均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C. “年少万兜鍪”中的“兜鍪”本意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这里指代士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小巷传来戏文“就是我家小九妹,不知梁兄可喜爱?”唱腔醇厚柔美,婉转细腻,此戏最有可能()A. 京剧B. 秦腔C. 越剧D. 昆曲【答案】 C【解析】【分析】京剧,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秦腔: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
越剧:长于抒情,唱腔俏丽多变,跌宕婉转,富有表现力,表演充沛,细腻有神,有感人以形、动之以情的魅力。
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
结合“唱腔醇厚柔美,婉转细腻”分析得出是“越剧”。
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例如戏曲、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2.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
下列选项中所用的纪年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庆历四年春(《岳阳楼记》)B.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记承天寺夜游》)C. 崇祯五年十二月(《湖心亭看雪》)D. 己亥之二月也(《满井游记》)【答案】 D【解析】【分析】D项与其它三项不同。
此项属于干支纪年。
“己亥”中“己”为天干之一,“亥”为地支之一。
其它三项都是皇帝的年号纪年。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对文中出现的文化常识加以识记和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理解辨析。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
如“觥筹交错”中的“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白”,“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都是“酒杯”的意思。
B. 明清时期,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发展到了顶峰,产生了众多不朽的名著。
如《西游记》《镜花缘》《水浒传》等。
C. 古代的很多诗文都是作者遭贬谪时所作,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后给侄儿孙湘以示勉励之意的一首诗;《岳阳楼记》是北宋范仲淹被贬谪巴陵郡时写给朋友藤子京的一篇文章。
虽是被贬,他们却是共同表达出一种对理想、志节的执着和持守。
D. 句子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这是并列复句。
【答案】 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B. 梁启超在《新史学》中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
”这里说的“二十四史”指的是从《史记》到《清史》等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C. 欧阳修,字水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
D. 我国古代,三十岁称“而立”,六十岁称“花甲”,七十岁称“古稀”。
【答案】 B【解析】【分析】B.有误,《二十四史》指《史记》至《明史》二十四部史书;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傅雷家书》中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100多封家信。
这本书信集出版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C. 古人的年龄常用特定称谓来表达,如垂髫、始龀、加冠、不惑、古稀、耄耋等。
D.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答案】 B【解析】【分析】ACD表述不正确。
B四书:《论语》、《中庸》、《孟子》、《大学》。
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B.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春》和《背影》均是他的作品。
C. 普希金,俄国诗人、小说家,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著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
D.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会试、乡试、殿试三级,会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
【答案】 D【解析】【分析】D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
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考中的称举人。
会试考中的称贡士。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识的掌握情况。
选择前,最好先理顺清楚科举考试中的各种考试制度和名称。
7.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下列选项所用的纪年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一项是()A. 庆历四年春(《岳阳楼记》)B.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记承天寺夜游》)C. 崇祯五年十二月(《湖心亭看雪》)D. 己亥之二月也(《满井游记》)【答案】 D【解析】【分析】ABC中的“庆历”“元丰”“崇祯”都属于用皇帝的年号纪年,D“己亥”属于用干支纪年。
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 中国地名中有“山阴”“江阴”,因为“山南水北”为阴,所以“山阴”在山的南面,“江阴”在水的北面。
B.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C.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即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其中上元节指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D.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答案】 A【解析】【分析】A.“山阴”应是山的北面,“江阴”应是水的南面。
BCD说法正确。
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通常情况下,一篇说明文只能用一种说明顺序。
B. “唐宋八大家”中,唐代有两位,他们是韩愈、杜牧。
C. “岩石在最初形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
”该句的主干是:书页平卧。
D. “诗经六义”中的“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答案】 D【解析】【分析】A项,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空间和逻辑。
有时候会综合运用以上三种说明顺序。
B项,唐宋八大家里面有两位是唐代的,他们是韩愈和柳宗元。
C项,该句的主干是:岩石平卧。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10.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社日是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春秋两祭,同时也借以开展敲社鼓、饮社酒等诸多活动,陆游《游山西村》中“箫鼓追随春社近”描写的就是这一场景。
B. 帝王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纪年方法。
“晋太元中”“庆历四年春”“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崇祯五年十二月”都以年号纪年。
C. 鲁迅的作品有小说、杂文,课文《社戏》《故乡》《孔乙己》,选自小说集《呐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D.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变色龙》作者契诃夫、《列夫·托尔斯泰》作者茨威格、《谈教养》作者利哈乔夫,他们都是俄罗斯诗人、作家。
【答案】 D【解析】【分析】D 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
《列夫·托尔斯泰》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
《谈教养》作者利哈乔夫是苏联学者、作家。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级古文化常识的把握,注意作者、作品及作品内容的理解。
1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为了区别晚唐诗人杜牧,世称杜甫为“老杜”,杜牧为“小杜”,《泊秦淮》《赤壁》就是“小杜”的诗歌。
B. “世家”是《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陈涉世家》中的陈胜因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
C. 古代用铜壶滴水方法计时,两小时为一个时辰,如辰时相当于上午七时至九时,申时相当于下午三时至五时。
D. 古代以总角、豆蔻代指童年,以垂髫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以及笄来表示女子成年,以弱冠来表示男子成年。
【答案】 D【解析】【分析】D.“以总角、豆蔻代指童年,以垂髫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是错误的,应是“以总角、垂髫代指童年,以豆蔻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古代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敬辞谦称、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习俗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
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知识和常识,找到关键词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词句,比照辨析正误。
12.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分别对应的节气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关睢》和《蒹葭》是其中歌咏纯真爱情的名篇。
C. 我国古代有许多词语具有特定的代称:桑梓指故乡,须眉指男子,玉兔指月亮,布衣指平民,汗青指史册。
D.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是欧洲文学史上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课文《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悲剧。
【答案】 D【解析】【分析】D.有误。
《威尼斯商人》是他的著名的戏剧作品,这是一部喜剧、多幕剧。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13.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音乐的发展有悠久历史,古乐曲是五声音阶,这“五音”就是宫、商、角、徵、羽。
B. 古代女子成年是十五岁,称为及笄;男子成年是二十岁,称为弱冠。
C. 我国古代以右为尊,所以古代官员被贬称为“左迁”,升职称为“右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