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风险评价_图文

合集下载

环境风险评价教学课件.ppt

环境风险评价教学课件.ppt

料,统计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及概率。
四、环境风险评价的工作内容
模 块
• 1.风险识别
九 • 1.3风险识别工作内容

环 • (2)对所涉及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风险识别,筛选环境

风险评价因子。




四、环境风险评价的工作内容
模 块
• 1.风险识别
九 • 1.3风险识别工作内容

环 • (3)计算各功能单元中环境风险评价因子贮(积)存量,
境 对各功能单元进行风险识别。




四、环境风险评价的工作内容
模 块
• 1.风险识别
九 • 1.3风险识别工作内容

环 • (4)分析潜在事故的类型、可能的危害及向环境转移的

途径。




四、环境风险评价的工作内容
模 块
• 2.源项分析

: • 源项分析包括确定最大可信事故发生概率和估算危险化学
环 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作为评价工作重点。





三、环境风险评价的工作程序
模 块 九 : 环 境 风 险 评 价
四、环境风险评价的工作内容

块 • 1.风险识别

: • 2.源项分析
环 境
风 • 3.后果计算

评 • 4.风险计算和评价

• 5.风险管理
四、环境风险评价的工作内容
模 块


四、环境风险评价的工作内容
模 块
• 1.风险识别

: • 1.2风险识别范围

第五章-环境风险评价标准(应用举例PPT课件

第五章-环境风险评价标准(应用举例PPT课件
但现实的行业风险值缺乏,且与环境风险存在差异。 ➢ 可接受风险水平 RL 在环境风险评价中应指环境风险水平阈值,
而不应是常规风险(安全事故风险)水平阈值(行业可接受风 险水平)。
10
第五章 环境风险评价标准(存在问题)
➢ 行业的管理水平、行业本身危险特性共同决定了行业风险高低 程度,行业风险仅仅与行业本身的业务性质有关(客观因素) 以及生产设备、管理水平、防范措施有关(经济和管理水平, 主观因素),因此,通过提高管理水平等可以降低其风险。或 者说风险可接受水平具有时限性,并且通常是针对的行业(企 业)内部。
6
第五章 环境风险评价标准(应用举例)
评价结果 根据当地近 5 年的气象资料统计、评价过程中预测该地区全年
出现最高频率的大气稳定度 D 级(占 43 % ) ,风速选取代 表性的静风( 0.5m/s )、小风( 1.5m/s )和年平均风速( 2.5 m/s )下(设定液氨持续泄漏 30 min),液氨贮罐爆炸、泄漏 事故的风险值在事故发生 30 min 内 LC50 (半致死浓度)范 围内的最大影响人群数量预测结果汇总于表 5 。因篇幅有限, 这里只列出 12 mm 圆孔泄漏情况下的结果:
9
第五章 环境风险评价标准(存在问题)
风险可接受分析采用最大可信灾害事故风险值Rmax 与同行业可 接受风险水平 RL 比较:若Rmax≤ RL ,则认为评价项目的建设 风险水平可以接受;若Rmax > RL,则列该项目需要采取 可接受的。即是说,同行业可接受风险RL就是标准。
第五章 环境风险评价标准(应用举例)
合成氨企业环境风险评价
湖北某公司合成氨分厂采用 shell 公司的 SCGP 煤气化技术, 生产过程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种类较多、使用量大,潜在事故风 险概率高,应进行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ppt课件

环境风险评价ppt课件
• 最大可信事故:在所有预测的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 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
• 危险物质:一种物质或若干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 的化学、物理或毒性,使其具有导致火灾、爆炸或 中毒的危险。
• 功能单元:指一个(套)危险物质的主要生产装置、 设施(贮存容器、管道等)及环保处理设施,或同 属一个工厂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 产装置、设施。每一个功能单元要有边界和特定的 功能,在泄漏事故中能有与其它单元分割的地方。
• 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着火罐的 消防冷却水供水强度为0.8L/s·m,供水范围按罐 周全长计;邻近罐的消防冷却水供水强度为 0.2L/s·m,供水范围按罐周全长计。
• 围堰可利用的储水容积=围堰容积-最大储罐容 积
•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厂房、仓库以体积 计消防用水量,液体储罐以罐周长、罐壁表面积 计消防用水量,不同场所规定不同火灾延续时间。
环境风险评价技术专题讲座
1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
• 对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 预测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 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 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 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 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 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 施。
于生产设备集中布置、厂房 建筑相互贯通,导致火灾发生后,火势向立体性 火灾方向发展,增加扑灭的难度。
• (4)爆炸导致燃烧,燃烧中引发爆炸。
12
化学品爆炸特点
• (1)爆炸的突发性强。 • (2)爆炸发生后的连续性大,由于生产设备
密集布置,相互贯通,发生火灾或爆炸后极 易引发连续性爆炸事故。 • (3)系统性爆炸危险性大,由于工艺过程中 各种设备或装置相互关联,某一设备或装置 爆炸,会迅速波及到相邻设备乃至整个生产 系统。

环境风险评价ppt课件

环境风险评价ppt课件
23/36
故障树分析(FTA)
故障树是一种演绎分析,用以 描述能导致一个过程达到“顶事件” 的一种特定危险状态的所有可能故 障关系。
“顶事件”也是风险评价的目标
事件;它可以是一个事故序列,也 可以是风险评价中认为重要的任一 事故状态。通过故障树分析还能估 算事件的发生概率。
24/36
故障树分析的程序 a. 调查原始资料,以满足系统分析
环境风险评价
1/36
主要内容:
1、环境风险系统 2、环境风险评价 3、环境风险评价的过程
2/36
1 环境风险系统
1.1 风险 “风险” (R)是由不幸事件发生的
可能性及其发生后将要造成的损害所 组成的概念。这里,“不幸事件发生的 可能性”称为“风险概率”(P,也称风险 度);不幸事件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害 称为“风险后果”(D)。风险(R)就是 两者的积。
q1
力超过设 计限值
E2
放空阀 S2
控制系统 失灵
安全水池
无水 q5
(接下张幻灯片) 图 挥发性有毒物质泄入大气的故障树
27/36
贮存罐的温度 上升到设计限值
E4
安全阀
不能开启 q4
S1
冷冻自
动控制失效
手动制冷失效 E5
安全水管 阻塞
q2
操作者 失误
q3
图 挥发性有毒物质泄入大气的故障树
28/36
技术 选择
基础 顶事 暴露
事件

剂量
结果
发展
比较
个人 社会
接受
核 冷却塔 毒物 风 失效 泄露
呼吸 反应
选择
皮肤
反馈过程
标准 心理

22/36

试论环境风险评价课件演示(21张)

试论环境风险评价课件演示(21张)


5.第一种方法是不提及纠纷的具体内 容,晓 以大义 。这种 调解法 就是告 诉纠纷 的一方 或双方 ,个人 的事再 大也是 小事.

6.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约定俗 成的语 法规则 ,并随 着社会 的发展 而进行 必要的 更新; 其中, 尤以某 些词语 在词性 、词义 和用法 的变化 ,新词 汇的不 断涌现 最为显 著。

2.人类社会是有组织的。这种组织性 决定了 人类活 动的秩 序性、 规则性 ,导致 人类活 动的领 导与被 领导、 权威与 服从关 系的确 立。

3.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从这三方 面来说 ,人类 社会从 其诞生 开始, 就有了 领导活 动。

4.是若干 领导者 按照一 定的原 则、制 度科学 地排列 组合起 来的, 彼此间 相互作 用、相 互影响 的具有 高度组 织性和 能动性 的有机 整体。 这一集 体,由 其中的 最高层 的领导 者负责 和统领 ,次级 领导者 充当集 体成
人群死亡概率的可接受程度(来源于 VAn Kuijen,1988年)
综合判断环境风险可接受程度的案例
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与范围
风险评价的边界
– 根据引起不利的危害事件的类型来确定 – 根据接受风险的人群来判断 – 根据工程材料流程的不同阶段来确定 – 根据评价的地理边界来确定 – 根据项目进行的不同阶段来确定 – 根据风险存在的可能时间来确定
▪Hale Waihona Puke 7.磁砖是 一种陶 瓷,但 许多人 并不知 道,陶 是陶而 瓷是瓷 ,陶瓷 是对它 们的合 称,实 际上指 的是两 回事。

8.在历 史上, 陶器比 瓷器的 出现要 早得多 ,比如 我国彩 陶时期 ,距今 约有七 千年左 右,而 到了商 代才有 原始青 瓷,可 以说瓷 器是在 陶器的 基础上 发展起 来的。

第十章 环境风险评价

第十章 环境风险评价

第十章环境风险评价莆田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扩建项目,建设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1500吨/日,设三条生产线,一次性规划,工程分两阶段建设。

我院已于2015年5月编制了《莆田市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前阶段)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下称在建项目),在建项目组成包括2台500t/d焚烧炉(1#、2#)+1台15MW 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

莆田市环保局已批复前阶段环评报告书,项目于2015年6月动工。

企业考虑到“一、二期工程技改”期间的过渡,现有三期(前阶段)扩建项目的焚烧炉实际建设规模为“2台600t/d焚烧炉(1#、2#)+1台15MW 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为此,本评价对三期(前阶段)扩建项目变更内容进行同步评价。

本期评价项目为三期(后阶段)扩建项目,扩建项目组成包括1台600t/d焚烧炉+1台15MW 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新建1条5t/d医疗垃圾处理生产线、新建1条300t/d 污泥处理生产线。

即三期工程前阶段和后阶段的焚烧炉规模均为600t/d。

10.1风险识别10.1.1风险物质识别除了医疗垃圾具有的疾病传染性外,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04)附录A,本项目所涉及的有毒、易燃、易爆物质为二噁英类、HCl、SO2、NO2、NH3、H2S、轻柴油、NaClO、氨水等,其理化性质、毒性毒理情况见表10.1.1。

表10.1.1 本项目风险物质一览表飞灰稳定化处理采用的螯合剂为硫代氨基甲酸盐类,为白色粉状物,有轻微氨味,易溶于水,在碱性介质中稳定,遇酸性物质及高温下分解;具有盐的一般特性,可以生成一系列其他金属盐, 不属于有毒、易燃或爆炸性物质。

口服对身体有害,对眼睛有刺激作用,应避免直接接触。

10.1.2主要生产过程危险性分析根据工程分析,拟建项目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风险主要考虑以下几种情况:(1)医疗垃圾由专用汽车运入厂内,经高温灭菌处理后通过破碎机破碎后的医疗垃圾,经皮带机输出到垃圾运输车,转运至垃圾贮坑,掺入生活垃圾送焚烧炉处理。

-环境风险评价-图文(精)培训讲学

-环境风险评价-图文(精)培训讲学

(2)环境风险估计
• 环境风险估计,或称环境风险度量,是指对环境 风险的大小以及事件的后果(包括事件涉及的时 空范围、强度等)进行量测。在环境风险估计时 就应回答这个风险有多大,给出事件发生的概率 以及其后果的性质。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 先确定风险事件危害的范围,分析环境风险的途 径。确定环境风险的危险评价中, 从空间来讲有国界就足够了。
(3)环境风险决策和管理
• 环境风险决策和管理 是指根据风险分析、评估 的结果,结合风险事件的承受者的承受能力,确 定风险是否可以被接受,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减 小风险的措施和行动,如工程技术措施等等。
ERA、EIA的区别
第二节 环境风险识别
• 环境风险识别是采用一定的方法筛选、监控、诊 断等)从环境系统中找出具有风险的因素。它主 要回答以下问题:有哪些风险是重大的,并需要 进行评价?引起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要合 理地缩小风险的不确定性。
诊断
•诊断是根据症状或其后果与可能的原因关系进行 评价和判断,以找出可能的起因并进行仔细检查, 并且做出今后避免风险带来损失的方案。
• 其一称为概率风险评价(PRA,Probability Risk Assessment),它是在事故发生前、预测某设施( 或项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及其可能造成的环境( 或健康)风险。
• 其二为实时(Real-time)后果评价,其主要研究 对象是在事故发生期间给出实时的有害物质的迁 移轨迹及实时浓度分布,以便作出正确的防护决 策,减少事故的危害。主要象征之一是国际原子 能机构(IAEA)于1988年10月与美国利物莫国立实 验所联合召开的第一届实时剂量评价国际研讨会 。
环境风险作出主观定量测量。
二、幕景分析法
• 幕景分析方法是一种能帮助识别关键因素的方法。一个幕景就是 一项事业或组织未来某种状态的描述,可以在计算机上计算和显 示,也可用图表曲线等简述.主要做法是通过有关数字、表格、曲 线、图件等,将项目的未来状态描绘出来,以分柝导致风险的条 件及因素。

9的环境风险评价

9的环境风险评价
h——流体的静压差(高度差),m; P1——容器内部压力,N·m-2; Pa——大气压力,N·m-2。
化学工业出版社
9.3 环境后果分析
假设有害气体的排放是在理想气体的绝热可逆膨胀过程条件下 进行的,其排放速率可根据Crane(1981)提供的公式计算:
1
12
QYArCd1RMT1 211
式中:Y——泄漏系数,当时,Y=1~0;
A、可接受的风险水平
B、尽量客观、公正地分析风险
2020/3/18
(3)工艺过程的危险性识别
安全检查表
故障模式影响 度分析
初步危险性分 析
化学工业出版社
9.2 环境风险识别
9.2.5 风险的定量分析
(1)火灾、爆炸危险指数
F (F)IM F110 0 P 0 0110 0 S 00
式中:F(FI)——火灾、爆炸危险指数;
MF——单元中重要物质的物质系数; P——一般工艺危险系数之和; S——特殊工艺危险性系数之和。
反应所需的剂量来表示。常采用以下指标:
01 绝对致死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
02 半数致死量或浓度(LD50或LC50)
03 最小致死量或浓度(MLD或MLC)
04 最大耐受量或浓度(LD0或LC0)
化学工业出版社
9.2 环境风险识别
(2)化学反应的危险性识别
化学反应分为普通化学反应和危险化学反应。危险化学反应包 括爆炸反应、放热反应、生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反应和生成有害物质 的反应,这些反应若控制不当,有可能产生事故危险。
(3)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也称事故风险评价,是对环境风险可能带来 的损失进行评估,并以此进行环境管理和决策的过程。
9.1 概述

10环境风险评价69页

10环境风险评价69页

10 环境风险评价西气东输管道输送的天然气是易燃易爆物品,而且输送压力高(10MPa)输送距离长(4000km),沿线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环境多样,输气管线和工艺站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因管道腐蚀、材料和施工缺陷、误操作(包括第三者人为破坏)、各类自然灾害因素等引发事故的可能,可能发生的最为严重的事故是管线和容器破裂,有可能造成大量天然气泄漏,遇明火发生燃烧和爆炸,造成人员、财产及环境损失。

本章在统计分析国内外同类输气管道事故次数和事故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工程自身特点,对其可能存在的自然风险因素、社会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识别,运用管道风险评价法对全线管道进行了风险评价,使用道氏七版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对典型工艺站场和管线发生火灾爆炸的后果进行了预测,并计算了发生火灾热辐射和爆炸冲击波时的最大危害距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管道事故对环境的危害,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事故防范措施、应急组织结构和应急预案,以期对西气东输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10.1 国内外输气管道事故统计与分析10.1.1 国外输气管道事故统计与分析1) 国外输气管道概况管道运输因其输送能力大、安全系数高、经济性强,已成为石油和天然气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大规模的输气管道建设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输气管道有140×104km,美国和前苏联的管道建设一直处在领先地位,美国已建成输气管道42×104km,前苏联有13×104km。

在美国、前苏联、加拿大和欧洲,天然气管道已连接成国际性、全国性或地区性管网,形成了庞大的供气系统,不仅保障了本地区、本国的天然气供应,而且解决了国际间的天然气贸易,提高了整个管道系统的效率。

2) 美国输气管道事故和原因分析美国是世界上建设输气管道最早、最多也是距离最长的国家,目前天然气输送管道大约有42×104km。

美国能源部曾对1970年~1984年间运行的天然气管道事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0.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其三为事故后后果(Over-event或Post Accident) 评价,主要研究事故停止后对环境的影响,其主 要象征是1988年至1994年由IAEA及欧盟共同发 起主持的有20多个国家参加的大型长期国际协调 研究项目“核素在陆地、水体、城市诸环境中迁 移模式有效性研究”(简称“VAMP”)。主要研究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停止后对中、西欧 的影响后果。
• 印度博帕尔市农药厂事故后,世界银行环境和科 学部颁布了关于“控制影响厂外人员和环境的重 大危害事故”的导则(world Bank1985a)和指南 (world Bank1985b)。此外,联合国环境保护署 (UNEP)制定了阿佩尔(Apell)计划,即“地区 性紧急事故的意识和防备”。1987年,欧盟进行
小资料: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摄魂取魄的“核魔”
• 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凌晨一点,切尔诺贝利 核电站,工作人员开始准备在第四号发电机组上 进行切断反应堆保护装置的试验。由于违章操作 而使电源突然中断,主要冷却系统停止了工作, 反应堆失控!堆芯温度迅速增高,进而被熔化。 凌晨一时二十三分四秒,反应堆工艺管道内的载 热体沸腾起来,水被强辐射立即分解成氢和氧, 浓度过高的氢和氧随即发生了大爆炸。
• 博帕尔农药厂主要生产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西维因。 生产的原料、产品及中间体中有多种有毒物质, 其中包括剧毒的光气和MIC等。政府各部门对博 帕尔农药厂的潜在威胁一无所知,工厂的管理人 员也无相关的毒物救治知识。事件发生时人们完 全处于无助的状态,也是损失如此惨重的原因之 一。
• 光气是德国人首先发现并在战争中使用的一种战争毒剂,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杀死许多士兵。MIC的毒性比光 气还强,对人体的毒性表现为:眼和上呼吸道的刺激; 低浓度引起咳嗽、流泪,高浓度致角膜溃烂,失明;可 致上呼吸道感染及嗅觉丧失; 高浓度的MIC可通过无损 的皮肤吸收,引起皮肤水肿,组织坏死;可引起严重的 急性肺水肿而致人死亡,并继发感染、肺功能损伤及肺 纤维化。MIC 的长期影响有失明、不育、智力迟钝等。
• 光气:二氯化碳酰,又称碳酰氯,无色气体,有腐 草臭味,剧毒,微溶于水,较易溶于苯、甲苯等。 光气遇水会分解成为一氧化碳和盐酸。
• 环境风险评价常称事故风险评价,它主要考虑与 项目联在一起的突发性灾难事故包括:易燃易爆 和有毒物质、放射性物质失控状态下的泄漏、大 型技术系统(如桥梁、水坝等)的故障。发生这种 灾难性事故的概率虽然很小,但影响的程度往往 是巨大的。
• 狂风把放射性烟云刮到数百英里外,结果造成南乌拉尔 三千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核污染。区内草木不生,成千上 万的人受辐射影响。由于当地许多医生不懂放射性核医 学,不知道如何根据患者所受到的辐射剂量对症治疗, 结果造成数百患者立即死亡。一年之后,死亡人数上升 到几千,三年后共有几万人死于这场核事故。其中还有 铯要一百年才能衰变。至今遗患未除。
• 关于事故风险(或事故后果评价),国际上是沿着 三条线发展的:
• 其一称为概率风险评价(PRA,Probability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Risk Assessment),它是在事故发生前、预测某设施 (或项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及其可能造成的环境 (或健康)风险。
• 其二为实时(Real-time)后果评价,其主要研究 对象是在事故发生期间给出实时的有害物质的迁 移轨迹及实时浓度分布,以便作出正确的防护决 策,减少事故的危害。主要象征之一是国际原子 能机构(IAEA)于1988年10月与美国利物莫国立实 验所联合召开的第一届实时剂量评价国际研讨会。
• 核废物中心的钚是一种不易溶解的元素。乌拉尔 地区核废物中的钚,大部分被土壤所吸收。当它 与水作用后,触发了链式反应。水被迅速加热成 水蒸汽,水蒸汽压力增大而产生的强烈爆炸,造 成了这场骇人听闻的核灾难。强烈的气浪如同火 山爆发把放射性尘埃和各种核物质喷洒到天空中。 据说其威力相当于一九四五年美国投放在日本广 岛的原子弹的一百倍。
• 小城里空无一人……一片凄凉的景象 • 五十年内……不得耕作和放牧。 • 损失……达数千亿美元!
印度博帕尔市农药厂
异氰酸酯泄漏
• 1984年12月3日凌晨,位于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发生 甲基异氰酸酯(MIC)储罐泄漏,近40吨MIC及其反应 物从博帕尔农药厂冲向天空,顺着每小时4海里的西北 风向东南方向的市区飘去。霎时间,毒气弥漫,覆盖 了25英里的市区范围。比重超过空气的高温MIC蒸汽 迅速凝结成雾状,贴近地面飘逸,迅猛吞噬人、畜的 生命。数十万人在茫茫的黑夜中奔逃,咳嗽声、呼喊 声、哭叫声响成一片。博帕尔市顿时成了一座恐怖之 城。天亮后,看到的是满街人、畜及飞鸟的尸体。这 次人类有史以来最惨重的中毒事件共导致了2500余人 丧生,20余万人中毒。
环境风险评价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环境风险识别 第三节 环境风险的度量 第四节 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
第一节 概 述
• 一、风险的概念 • 二、国内外风险评价概况 • 三、环境风险评价程序
一、风险的概念
1风险就是发生不幸事件的概率,是“生命与财产损失或 损伤的可能性”。也有定义风险为“不确定危害的度 量”。比较通用的定义是:风险是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 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即:
重点关注的有:有毒的化学物质危害;易燃易爆物质危 害;危及生命财产的机械设备故障;构造物(例水坝)故 障;生态危害(例富营养化、土壤腐蚀)。
二、国内外风险评价概况
• 20世纪80年代发生的印度博帕尔市农药厂异氰酸 酯毒气泄漏与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由此人 们逐渐认识并关心重大突发事故造成的环境危害 的评价问题。
• 我国于1989年至l 992年开发了我国第一套(秦山) 核电厂事故应急实时剂量评价系统。 目前,国
内正以国家计委核应急办公室牵头开展“核事故 应急专家支持系统”的研究工作,引入欧盟于90 年代开发的“RODOS,Real-time on line Decision on support system”(实时在线决策支持系统)系 统并使其适用于我国的秦山、大亚湾核电厂(九 五国家攻关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