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公开课教案
初三数学教案(优秀5篇)
初三数学教案(优秀5篇)九年级数学全章教案篇一1.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了解旋转对应点的概念及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复移、轴对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从生活中的数学开始,经历观察,产生概念,应用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旋转的基本性质。
重点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旋转的基本性质。
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面各题。
1.将如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平移,使点B的对应点为点D,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2.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请你画出△ABC关于l的对称图形△A′B′C′.3.圆是轴对称图形吗?等腰三角形呢?你还能指出其它的吗?(口述)老师点评并总结:(1)平移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2)如何画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并口述它具有的一些性质。
(3)什么叫轴对称图形?二、探索新知我们前面已经复移等有关内容,生活中是否还有其它运动变化呢?回答是肯定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
1.请同学们看讲台上的大时钟,有什么在不停地转动?旋转围绕什么点呢?从现在到下课时针转了多少度?分针转了多少度?秒针转了多少度?(口答)老师点评:时针、分针、秒针在不停地转动,它们都绕时钟的中心。
从现在到下课时针转了________度,分针转了________度,秒针转了________度。
2.再看我自制的好像风车风轮的玩具,它可以不停地转动。
如何转到新的位置?(老师点评略)3.第1,2两题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共同特点是如果我们把时钟、风车风轮当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些图形都可以绕着某一固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下面我们来运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
例1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三角形OAB,它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EF,在这个旋转过程中:(1)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角是什么?(2)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解:(1)旋转中心是O,△AOE,△BOF等都是旋转角。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深入推进和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紧紧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教学,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的复习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加压、增效的目的,力求中考取得好成绩。
二、教学目标: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使学生懂得数学****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
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1) 认真备课。
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上好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0分钟的效率,让每一位同学都听的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使每个学生能有所收获。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初级中学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公开课教案_图表信息题
94x y O PD初三数学公开课教案《中考专题复习—图表信息题》教学过程:一、图象信息题1.解题策略:此类题目以图象的形式出现,有时用函数图象的形式出现,有时以统计图的形式出现,解决图象信息题的关键是“识图”和“用图”。
通过观察图象,挖掘有用的信息,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选择相应的函数和统计等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2.考题精选(1)如图,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与坐标轴交于A 、B 两点,则使函数值y >0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x>0B.x>-3C.x>2D.-3<x<2(2)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D 的面积为4,顶点D 在双曲线。
(3)如图,在矩形ABCD 中,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BC 、CD 、DA 运动至点A 停止,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ABP 的面积为y ,如果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ABC 的面积是( )A.10B.16C.18D.20(4) 下表为抄录北京奥运会官方票务网公布的三种球类比赛的部分门票价格,某公司购买的门票种类、数量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如下图.依据上列图、表,回答下列问题:①其中观看男篮比赛的门票有 张;观看乒乓球比赛的门票占全部门票的 %②公司决定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把门票分配给100名员工,在看不到门票的条件下,每人抽取一张(假设所有的门票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且充分洗匀),问员工小亮抽到足球门票的概率是 ; ③若购买乒乓球门票的总款数占全部门票总款数的81,求每张乒乓球门票的价格。
(5) 某瓜果基地市场部为指导该基地某种蔬菜的生产和销售,对往年的市场行情和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提供了如下两个信息图,如甲、乙两图.注:甲、乙两图中的A ,B ,C ,D ,E ,F ,G ,H 所对应的纵坐标分别指相应月份每千克该种蔬菜的售价和成本(生产成本6月份最低,甲图的图象是线段,乙图的图象是抛物线的一部分).请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说明:①在3月份出售这种蔬菜,每千克的收益是多少元?(收益=售价-成本)②哪个月出售这种蔬菜,每千克的收益最大?说明理由二、表格信息题1.解题策略:解决表格信息题,既要注重对题目已知条件的理解,又要从表中获取信息,并根据问题对所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2022年初中数学《立方根》精品教案(公开课)
6.2 立方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初步学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2.了解立方与开立方互为逆运算,会用立方运算或计算器求某数的立方根.3.能用类比平方根的方法学习立方根及开立方运算.【过程与方法】用类比的方法探寻出立方根的运算及表示方法,并能总结出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异同. 【情感态度】开展学生的求同存异思维,使他们能在复杂的环境中明辨是非,并能作出正确的处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立方根的概念及求法.【教学难点】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课前准备无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填写,并探求交流立方值与平方值的不同.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表述各自总结的结论.【教学说明】求立方运算时,当底数互为相反数,其立方值也互为相反数,这与平方运算不同,平方运算的底数为相反数时,平方值相等.故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值,但一个正数的立方根只有一个值.引出立方根定义:假设x3=a,那么x为a的立方根,记为3a.根据上述定义,请学生口述以下问题的结果,并推广到一般规律.【教学总结】由教师汇总得出以下结论:1.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2.33a a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例1 求以下各数的立方根.分析:依据立方根的定义,先写出这四个数分别是由哪个数的立方得到的,从而求出立方根.【教学说明】被开方数是带分数时,先将其化成假分数. 例2 求以下各式的值.分析:先要分清符号的实际意义,如3512表示求-512的立方根,而-3512表示求512的立方根的相反数.解:(1)-8;(2)29;(3)-0.2;(4)6. 【教学说明】以上两例中可总结得到:(1)任何数的立方根只有一个,而且被开方数的符号与立方根的符号相同;(2)被开方数是算式,可先算出结果.例3 求以下各式中的x.分析:可根据立方根的定义求得x 的大小.(2)(3)(4)中分别把(x+2),(x-1),(2x+3)看作一个整体.【教学说明】此题实质是解关于x的三次方程,两边同时开立方是解题的根本思路.3,小华又将铁块从水中提起,量得水杯中的水位下降了0.62cm,请问烧杯内部的底面半径和铁块的棱长各是多少?(用计算器求结果,结果精确到0.1cm).3的水的体积,是铁块的体积,也是高为0.62cm烧杯的体积.【答案】烧杯内部的底面半径约是4.6cm,铁块的棱长约是3.4cm.【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完成上述问题后,指导学生用计算器求立方根,并用实际训练形成应用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2.某金属冶炼厂将27个大小相同的立方体钢铁在炉火中熔化后浇铸成一个长方体钢铁,此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160cm,80cm和40cm,求原来立方体钢铁的边长.3.有一边长为6cm的正方体的容器中盛满水,将这些水倒入另一正方体容器时,还需再加水127cm3才满,求另一正方体容器的棱长.4.假设3x+16的立方根是4,求2x+4的平方根.【教学说明】通过上述几道题目的练习,可进一步稳固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按以下问题顺序让学生表达,并补充完善.1.立方和开立方的意义.2.正数、0、负数的立方根的特征.3.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异同.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从教材“〞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教学反思本课时教学要突出表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平方根的知识类比学习立方根的知识.1.4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1.通过探索,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会用二次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重点)2.通过研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难点)一、情境导入小唐画y=x2-6x+c的图象时,发现其顶点在x轴上,请你帮小唐确定字母c的值是多少?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类型一】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情况的判断以下函数的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的是()A.y=x2+2x-3 B.y=x2+2x+3C.y=x2-2x+3 D.y=x2-2x+1解析:选项A中b2-4ac=22-4×1×(-3)=16>0,选项B中b2-4ac=22-4×1×3=-8<0,选项C中b2-4ac=(-2)2-4×1×3=-8<0,选项D中b2-4ac=(-2)2-4×1×1=0,所以选项D的函数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应选D.变式训练:见《》本课时练习“课后稳固提升〞第1题【类型二】利用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情况确定字母的取值范围(2021·武汉模拟)二次函数y=kx2-6x+3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那么k的取值范围是()A.k<3 B.k<3且k≠0C.k≤3 D.k≤3且k≠0解析:∵二次函数y=kx2-6x+3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方程kx2-6x+3=0(k≠0)有实数根,即Δ=36-12k≥0,k≤3.由于是二次函数,故k≠0,那么k的取值范围是k≤3且k≠D.方法总结:二次函数y=ax2+bx+c,当b2-4ac>0时,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当b2-4ac=0时,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当b2-4ac<0时,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变式训练:见《》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类型三】利用抛物线与x轴交点坐标确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2021·苏州中考)假设二次函数y=x2+bx的图象的对称轴是经过点(2,0)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那么关于x 的方程x 2+bx =5的解为( )A.⎩⎪⎨⎪⎧x 1=0,x 2=4B.⎩⎪⎨⎪⎧x 1=1,x 2=5C.⎩⎪⎨⎪⎧x 1=1,x 2=-5D.⎩⎪⎨⎪⎧x 1=-1,x 2=5 解析:∵对称轴是经过点(2,0)且平行于y 轴的直线,∴-b2=2,解得bx 2-4x =5,解得x 1=-1,x 2D.方法总结:此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不知道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关系导致无法求解.变式训练:见《 》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 探究点二: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x 2+2x -3=-8的实数根(精确到0.1). 解析:对于y =-x 2+2x -3,当函数值为-8时,对应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二次方程-x 2+2x -3=-8的实数根,故可通过作出函数图象来求方程的实数根.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作出函数y =-x 2+2x -3的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方程-x 2+2x -3=-8的根是抛物线y =-x 2+2x -3与直线y =-8的交点的横坐标,左边的交点横坐标在-1与-2之间,另一个交点的横坐标在3与4之间.(1)先求在-2和-1之间的根,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索:x y因此x ≈-1.4是方程的一个实数根. (2)另一个根可以类似地求出:x yx ≈3.4是方程的另一个实数根.方法总结: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满足精确度的实数根的方法:(1)作出函数的图象,并由图象确定方程解的个数;(2)由图象与y =h 的交点的位置确定交点横坐标的取值范围;(3)利用计算器求方程的实数根.变式训练:见《 》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 探究点三: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在运动轨迹中的应用某学校初三年级的一场篮球比赛中,如图,队员甲正在投篮,球出手时距地面209米,与篮框中心的水平距离为7米,当球出手后水平距离为4米时到达最大高度4米,设篮球运行轨迹为抛物线,篮框距地面3米.(1)建立如下列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问此球能否准确投中? (2)此时,假设对方队员乙在甲面前1米处跳起盖帽拦截,,那么他能否获得成功?解析:这是一个有趣的、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应用题,由条件可得到出手点、最高点(顶点)和篮框的坐标,再由出手点、顶点的坐标可求出函数表达式;判断此球能否准确投中的关键就是判断代表篮框的点是否在抛物线上;判断盖帽拦截能否获得成功,就是比较当x =1时函数y 的值与最大摸高3.1米的大小.解:(1)由条件可得到出手点、最高点和篮框的坐标分别为A (0,209),B (4,4),C (7,3),其中B 是抛物线的顶点.设二次函数关系式为y =a (x -h )2+k ,将点A 、B 的坐标代入,可得y =-19(x -4)2+4.将点C 的坐标代入上式,得左边=3,右边=-19(7-4)2+4=3,左边=右边,即点C在抛物线上.所以此球一定能投中;(2)将x =1代入函数关系式,得y =3.因为3.1>3,所以盖帽能获得成功. 变式训练:见《 》本课时练习“课后稳固提升〞第7题 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通过观察二次函数与x 轴的交点个数,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转化和相互联系.。
初三数学-圆讲解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连结圆上任意两点旳线段叫做弦。
A
如图,弦有 AB、BC、AC
B O●
直径是圆中 最长旳弦
C
弦心距:圆心到弦旳距离叫做弦心距。
A
曲作线:BC、BBA⌒CC、都是B⌒A⊙CO旳弧分别记
B⌒C、B⌒AC有什么区别?
A
B
一种比半圆大一种比半圆小!
不小于半圆旳弧叫做优弧,不
O●
不小于半圆旳弧叫做劣弧
劣弧有: A⌒B B⌒C
这个以点O为圆心旳圆叫作“圆O”,记为“⊙ O”.
B
C
rr
· r O r
r
A E
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旳距 离都等于定长(半径r)
2.到定点(圆心O)旳距离都等于定
D
长(半径r)旳点都在同一种圆上。
圆心为O,半径为r旳圆能够看成是全部到定点旳距 离等于定长r旳点旳集合。
我国古人很早对圆就有这么旳认识了,战国时旳《墨 经》就有“圆,一中同长也”旳记载.它旳意思是圆 上各点到圆心旳距离都等于半径.
• 课后作业: “学生用书”旳“课后作业”部 分.
C
半圆有 : 优弧有: A⌒CB
A⌒BC
B⌒AC
等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完全重叠旳弧。
注意:
①线段OA所形成旳图形叫做圆面,而圆是一种封
闭旳曲线图形,指旳是圆周. ②在平面内画出圆,必须明确圆心和半径两个要
素,圆心拟定位置,半径拟定大小.
③以点O为圆心旳圆,记作“⊙O”,读作“圆 O”.那么以点A为圆心旳圆,记作⊙O,读作圆O.
思索:
①“直径是弦,弦是直径”这种说法正确吗 ?直径是圆中最长旳弦吗?
②“半圆是弧,弧是半圆”这种说法正确吗 ?③面积相等旳两个圆等圆吗?周长相等旳 两个圆呢?
关于初中数学的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5篇
关于初中数学的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5篇关于初中数学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理解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和相关的性质。
3、弄清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4、掌握直线的平移法则简单应用。
5、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构建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体系。
难点:对直线的平移法则的理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过程: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一般地,若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那么y是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对于y=kx+b,当b=0,k≠0时,有y=kx,此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k为正比例系数。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1)从解析式看:y=kx+b(k≠0,b是常数)是一次函数;而y=kx(k≠0,b=0)是正比例函数,显然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推广。
(2)从图象看: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而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y=kx平行的一条直线。
基础训练:1、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点(1,—3)的函数解析式为:2、直线y=—2X—2不经过第象限,y随x的增大而。
3、如果P(2,k)在直线y=2x+2上,那么点P到x轴的距离是:4、已知正比例函数y=(3k—1)x,,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k是:5、过点(0,2)且与直线y=3x平行的直线是:6、若正比例函数y=(1—2m)x的图像过点A(x1,y1)和点B(x2,y2)当x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7、若y—2与x—2成正比例,当x=—2时,y=4,则x=时,y=—4。
8、直线y=—5x+b与直线y=x—3都交y轴上同一点,则b的值为。
9、已知圆O的半径为1,过点A(2,0)的直线切圆O于点B,交y轴于点C。
(1)求线段AB的长。
(2)求直线AC的解析式。
数学公开课教研记录初三
一、教研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为了提高初三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决定开展一次初三数学公开课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观摩、评课、研讨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初三数学教学水平。
二、教研时间及地点时间: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下午2:00-5:00地点:我校初三(1)班教室三、教研主题本次教研主题为“初三数学公开课教学策略研究”。
四、教研流程1. 课堂教学观摩2. 评课环节3. 研讨环节4. 总结与反思五、教研内容1. 课堂教学观摩本次公开课由我校初三数学教师张老师主讲,课题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张老师以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清晰的教学思路、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评课环节(1)优点1. 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张老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张老师运用了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3. 教学手段先进。
张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4. 教学评价及时有效。
张老师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2)不足1. 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部分教学内容讲解时间过长,导致课堂进度较慢。
2. 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更多关注。
3. 课堂练习设计不够丰富。
部分练习题难度较大,不适合全体学生,教师应设计更多层次、类型的练习题。
3. 研讨环节(1)针对课堂时间分配问题,教师们提出以下建议:1. 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确保课堂进度。
2. 提前了解学生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教学内容。
3. 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初三数学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大班
初三数学教案大班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整数的概念和特征;- 掌握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运用整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分数的概念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运用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比例与比例的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整数的概念和特征;-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分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 比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 整数的概念和特征的理解;-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比例与比例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 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整数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整数的特征。
2.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求解:- 学生通过实例和练习,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并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3. 分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 讲解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含义;- 提供练习,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4. 比例与比例的计算方法:-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讲解比例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通过练习和实例,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5. 总结与归纳:- 对整堂课的重要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6. 课堂练习与反馈:- 在课堂上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
四、教学辅助工具和资源:1. 教学辅助工具:- 桌面和黑板;- 整数和分数的示意图。
2. 教学资源:- 整数和分数的教材;- 相关练习题和实例。
五、教学评估:1. 过程评估:- 课堂练习及实例的表现;- 学生对概念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结果评估:- 统一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学生的学科成绩。
初三数学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小班
初三数学教案小班一、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初三数学课程的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整数的四则运算。
2. 分数的四则运算。
3. 数量关系和函数。
4. 代数式和方程式。
5. 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6. 数据和统计。
三、教学重点1. 整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
2. 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四、教学难点1. 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运用。
2. 数据和统计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演示教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六、教学步骤1. 整数的四则运算(1)探究整数相加减的规律,并总结归纳。
(2)学习整数相加减的运算法则,做一些练习题。
(3)整数相乘和相除的运算法则,做一些练习题。
2. 分数的四则运算(1)探究分数相加减法的规律,并总结归纳。
(2)学习分数相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做一些练习题。
(3)分数相乘和相除的运算法则,做一些练习题。
3. 数量关系和函数(1)学习数列和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做一些练习题。
(2)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做一些练习题。
4. 代数式和方程式(1)学习代数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做一些练习题。
(2)学习方程式的概念和求解方法,做一些练习题。
5. 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学习点、线、面的概念和性质,做一些练习题。
(2)了解线段、角、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做一些练习题。
6. 数据和统计(1)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做一些实际例题。
(2)学习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分析方法,做一些实际例题。
七、教学评价1. 通过平时作业和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交流和讨论,检验学生的合作能力。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孤长和扇形面积
l 2R 2
4.1°圆心角所对弧长是多少?
360
l B
.no
5.2°圆心角所对弧长是多少?
l 2R 2 360
教
6归如实练.n果习例纳°⊙探:1圆:O究弧心的制长角半造的所径弯计对为形算弧管R公长道,式是时n多°,少的经?圆常心要角先所按l 对中23的心6R0弧线长计n 为算“l 展23直6R0长度n ”A ,再l 下。on 料R,B
B 教
A
o
M
C
A
B
A
?
A
o
学
C
1图
D 4图
5图
二.不同跑道的起跑点是不一样的,这就涉及到计算弯道的“展
直长度”,即弧长
l 程 弧长一般用字母 或 来表示
A
C=2π R
2.圆的半径为 R,则周长是多少?
3.圆的周长可以看作是多少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弧? 360°
做一做
1.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 120°,半径为 3,则这个扇形的面积=
.
2.已知半径为 2 的扇形面积为 ,则它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
探究活动 3
1.弧长与扇形面积的关系
l 2R n 360
S R2 n 360
2.如何用弧长( l )来表示扇形的面积( S )呢?
S
R 2 360
S扇形
1 2
lR
1. 用作业本完成课本 P113 1 ,P115 1.2.4 题。
2.课外作业:如图、水平放置的圆柱形排水管
道的截面半径是 0.6cm,其中水面高 0.9cm,
A
求截面上有水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 )
C
D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初三数学公开课教案
——孝泉中学龙跃辉
课题: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目标:
1、理解直角三角形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2、选择简便解法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锐角三角函数是在直角三角形的基础上加以定义的,在学习概念之后又用于解直角三角形,不仅是知识的循环,还突显出三角函数在实际测量中的重要作用,在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之后,就是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的。
本节课内容就是介绍解直角三角形知识,是三角函数知识运用的最基础部分。
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教学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问题;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 6 个,三个角,三条边)
2、中(),除了直角外,还有几个元素?(5个,a、b、c、A、B)
3 、a、b、c、A、B 这 5 个元素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三边之间的关系:
(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
(互余)
(3)边、角之间的关系:
思考;对于锐角B,也有上面的边角关系吗?
4、有了上面的关系,可以发现,如果知道了五个元素中的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边)
就可以求出其余的三个元素,为什么至少有一个是边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因为已知两个锐角的直角三角形不是唯一确定的,而是一系列的相似三角形。
5、如果对一个直角三角形(除了直角外),知道两个元素(至少有一条边),这个直角三角形就唯一确定,那么如何求出其余元素?有哪些关系式可以运用呢?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探讨的课题:解直角三角形。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解直
角三角形。
提问:已知两个元素有几种情况?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回答
教师点评:有两种情况:①已知两边②已知一边、一角
例1:在中,,,C=287.4,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精品文档
问题:1、本题已知什么?所求的元素有哪些?
2、求哪一个未知元素最简单?(另一个锐角A,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3、边a、b 与边 c 和 B 有什么关系?如何求?
问题:1、上述是利用B来求边a、b,能否利用A求a、b呢?
2、求出a后求b还有哪些方法?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①在计算时应尽量使用原始数据,这样可减小误差,防止错误扩大化。
②应避免开方运算,使求解简便。
3、完成本题后,请小结“已知一边一角,如何解直角三角形?” 点评:先求另外一个角,然
后选取恰当的函数关系式求另两边。
巩固练习:P103练习1,找学生完成
问题:利用练习第1 题、第2小题请小结“已知两边,如何解直角三角形?” 点评:先求另外一条边, 然后选取恰当的函数关系式求另两角,或先求一角,利用互余求另一角。
教师总结:
事实上, 解直角三角形在很多方面都有应用, 下面我们再来探讨如何利用它求三角形面积。
例2:如图,在中, ,求三角形面积S 。
问题:1、本题已知什么?待求什么?
2、如何作高线?
3、在所作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什么?求什么?属于哪一类解直角三角形,是否要求出所有其余
元素?
点评:此例得出即的面积
猜想:的面积是否可以用a、c以及夹角B或a、b及夹角A表示呢?课后请同学们验证你的猜想。
三、课堂小结,巩固所学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归纳,教师点评:
(1)如何利用直角三角形(除直角外)两个已知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去求其余的元素,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简单应用。
(2)要多观察、多归纳,去总结、去发现一般的解题规律。
四、布置作业
P92,练习2、3题
附:板书设计
25.3 解直角三角形
一、概念;二、例题
解直角三角形例 1 例2
精品文档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