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中β2微球蛋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小儿脑炎脑脊液C反应蛋白及β_2-微球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小儿脑炎脑脊液C反应蛋白及β_2-微球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O 0 ) 病 毒 性 脑 炎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差 异 无 P .5 ,
感 染 人 群 逐 渐 上 升 。 由于 其 临 床 表 现 多 种 多 样 , 目前 主 要 根 据
病 史 、 床表 现 和 一些 辅 助 检 查 进 行 诊 断 , 乏 特 异性 , 造 成 临 缺 易
毒性脑炎 2 例 , 龄 2 1 6 年 ~ 3岁 , : 为 1 6 1 所 选 病 例 男 女 . 8: 。
之一 , 由细 菌 、 毒 等 病 原 体 感 染 所 致 。近 年 来 , 病 以儿 童 为 主 要
l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般 资料 病 例 为 2 0 . 0 8年 7月 至 2 0 0 9年 1 O月 经 本 院 儿 科 及 感 染 科 确 诊 的化 脓 性 脑 炎 l 8例 , 核 性 脑 炎 1 结 4例 , 病
误 诊 而 延 误 治 疗 。鉴 于 脑 脊 液 对 C S感 染 性 疾 病 的诊 断 具 有 N

均 排 除 组 织 损 伤 、 肌 梗 死 、 术 创 伤 、 射 性 损 伤 及 其 他 感 染 心 手 放
定 价 值 , 文 对 1 化脓 性 脑 炎 、4例 结 核 性 脑 炎 、6例 ]本 8例 1 2
陷病 毒 感 染 筛 查 结 果 分 析 [ ] 广 西 医 学 ,0 6 2 ( 1 : J. 2 0 ,8 1 )
染 HI 男 性 向 女 性 传播 HI 的 效 率 是 女 性 向男 性 传 播 的 2 V, V

( 稿 日期 : O O 0 — 9 收 2 1 7 1 )
4 ”3。因 此 , 做 好 对 妇 女 艾 滋 病 防 治 知 识 的 宣 传 培 训 , 倍 l _ ] 应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蛋白质组学技术成为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项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一、什么是蛋白质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是一种分析蛋白质组成及其变化的方法。

该技术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等同属于系统生物学领域。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主要应用是通过研究蛋白质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方面,揭示生物机理及其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二、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指各种因神经元退行而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亨廷顿舞蹈病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众多研究表明,蛋白质异常的发生和积累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原因。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的主要应用如下:1、研究蛋白质分子的异常变化通过采用质谱分析等技术,可以精准鉴定分子量、结构,以及同位素标记蛋白质的相对量。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快速和准确地鉴定蛋白质,而且可以鉴定蛋白质的异常变化,如剪接、翻译后修饰、转移、聚合和蛋白质降解等。

2、筛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的高通量分析,可以比较不同样本中的蛋白质组,进一步识别特定蛋白质和代谢产物,筛选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这些标志物可以作为血液和尿液等生物标本的指标,用来诊断、预测和监测神经退行性疾病。

3、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是神经元细胞内信号转导和代谢途径中的关键模块。

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鉴定出有意义的蛋白质分子,并研究它们的相互作用关系、信号通路以及参与的生物学过程。

三、蛋白质组学技术未来的应用方向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单细胞蛋白组学随着单细胞技术的发展,单细胞蛋白组学成为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一个新兴的课题。

该技术可以在单个神经元细胞中鉴定出更多特定的蛋白质,揭示蛋白质的异质性和细胞类型差异。

蛋白质折叠及其在脑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探究

蛋白质折叠及其在脑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探究

蛋白质折叠及其在脑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探究引言:蛋白质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生物分子之一,承担着多种关键生物学功能。

然而,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对于其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

在某些情况下,蛋白质无法正确地折叠,导致其形成异常构象,这在许多疾病中被广泛研究,尤其是脑神经退行性疾病。

本文将探讨蛋白质折叠及其在脑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一、蛋白质折叠的基本原理:蛋白质折叠是指在合适的条件下,蛋白质从原始的、无规则的构象转变为具有特定三维结构的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到蛋白质内部的氨基酸序列,其中不同氨基酸的性质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在折叠的过程中,蛋白质通过氢键、离子键、疏水效应等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空间结构。

二、蛋白质折叠异常及其与脑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基因突变、环境因素或其他原因,蛋白质无法正确地折叠,导致其形成异常构象。

这种异常构象的蛋白质可能会聚集成聚集体,如β-淀粉样蛋白(amyloid)纤维。

这些聚集体对细胞产生毒性,导致脑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三、蛋白质聚集对脑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影响:蛋白质异常聚集对脑神经退行性疾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为典型的脑神经退行性疾病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在这些疾病中,蛋白质聚集体在脑组织中积累,并导致神经功能丧失。

四、蛋白质聚集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机制: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脑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之一是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

这些聚集体形成了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

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的聚集导致神经元突触功能的受损以及神经元死亡。

此外,这些聚集体还会引发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加速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

五、蛋白质聚集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机制:帕金森病是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多巴胺神经元的丧失和脑内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的异常沉积。

β2-转铁蛋白在神经外科颅内感染诊断中的研究

β2-转铁蛋白在神经外科颅内感染诊断中的研究

β2-转铁蛋白在神经外科颅内感染诊断中的研究杨智君;杨春娇;王振民;李朋;张国军【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7(021)004【摘要】目的探究、评估脑脊液特异的β2-转铁蛋白(β-2 transferrin,β-2Tf)在早期诊断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4例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术后的病人,根据病人的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其中感染组23例,非感染组41例,检测其脑脊液β2-转铁蛋白,并计算其与脑脊液总蛋白的比值.结果HTSS感染组β2-转铁蛋白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β2-转铁蛋白与脑脊液总蛋白比值在感染组也高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HTS S 脑脊液β2-转铁蛋白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总页数】4页(P601-604)【作者】杨智君;杨春娇;王振民;李朋;张国军【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R63【相关文献】1.脑脊液 CRP 、CHE、UA 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诊断价值的研究 [J], 曾海清;李幽然;张国军2.脑脊液、血清PCT联合检查对神经外科术后院内获得性颅内感染诊断价值的研究 [J], 王华军; 陈国忠; 周成杰; 姚丽娜; 付晔3.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颅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肖现; 何强华; 王松青; 李扬; 杨华; 张爱华; 彭玉洁; 潘宏华4.宏基因组第二代测序技术在神经外科颅内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初探 [J], 徐跃峤;齐猛;尚峰;杨昆;洪韬;曲鑫;王宁5.血清及脑脊液降钙素原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J], 武元星;郝京京;王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蛋白聚集现象机制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蛋白聚集现象机制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蛋白聚集现象机制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的疾病,其共同特点是神经细胞的异常死亡和脑组织的退化。

这些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病等,在临床中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家庭的经济负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与蛋白质聚集现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蛋白质聚集是指部分蛋白质的异常聚积形成的病理性结构,这些聚集物可以堆积在神经元或神经系统的其他细胞中,导致细胞功能的受损和神经系统退化。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阿尔茨海默病。

该疾病主要由β-淀粉样蛋白(Aβ)的异常聚集引起。

Aβ是一种在正常情况下由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通过胶原酶和淀粉样前体酶的作用而生成的。

然而,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产生Aβ的代谢过程发生了紊乱,导致Aβ蛋白的异常聚集形成β-淀粉样斑块。

这些聚集物堆积在大脑的海马回和额叶皮层,干扰了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并引发了记忆和认知功能的下降。

其次,帕金森病是由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聚集引起的退行性疾病。

在正常情况下,α-syn参与了神经细胞中突触小泡的形成和释放。

然而,在帕金森病中,α-syn蛋白会发生异常聚集形成丘脑核团,被称为Lewy小体。

这些聚集物累积在大脑中集中控制运动的区域,并影响到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导致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障碍等症状。

最后,亨廷顿舞蹈病是由一个异常的蛋白质扩散引起的遗传性疾病。

在正常情况下,亨廷顿蛋白在人体的各个组织中都有存在。

然而,亨廷顿舞蹈病患者携带的突变基因会导致亨廷顿蛋白扩散过程中出现异常,形成斑块和链状结构的聚集物,并堆积在神经系统中。

这些异常聚集物的存在破坏了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最终导致神经系统的退化和运动、认知能力的丧失。

对于这些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蛋白聚集现象的机制,研究者提出了一些解释。

首先,蛋白质的异常折叠被认为是聚集现象的关键因素之一。

正常的蛋白质折叠对于其功能的正常发挥至关重要,然而,突变、环境压力和年龄等因素会导致蛋白质折叠异常。

神经退行性疾病新药

神经退行性疾病新药

神经退行性疾病新药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以神经系统功能逐渐丧失为特征的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症等。

这些疾病的病因复杂,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因此新的药物研发成为了缓解病症、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向。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新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分析其机制、临床试验结果以及对未来治疗的影响。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新进展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记忆丧失、认知功能下降和行为改变。

近年来,针对AD的新药研发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靶向治疗。

1. 淀粉样蛋白抑制剂淀粉样蛋白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近年来,几种针对淀粉样蛋白的抗体药物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

例如,亚利桑那大学研发的药物Aducanumab成为全球首个获得批准用于AD治疗的淀粉样蛋白单克隆抗体。

早期研究显示,对于早期患者,该药能显著降低淀粉样沉积,并延缓认知能力下降。

2. Tau蛋白靶向疗法除了淀粉样蛋白外,tau蛋白异常也被认为与AD密切相关。

Tau 蛋白作为微管的稳定因子,其异常磷酸化会导致神经元死亡。

因此,开发针对tau蛋白的小分子抑制剂成为另一个研究热点。

例如,一些正在进行中的临床试验针对tau磷酸化的特异性抑制剂显示出良好的前景,为AD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帕金森病的治疗创新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主要影响运动控制的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震颤、刚性和运动缓慢。

传统上以多巴胺替代疗法为主,但由于长期使用产生耐药性,新疗法迫在眉睫。

1. 基因疗法近几年,基因疗法在PD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一项研究通过将生产多巴胺的基因直接导入患者的大脑中,有效提高了多巴胺水平。

这种方法突破了传统药物疗法局限,能够针对疾病根源进行干预。

尽管这一技术仍处于实验阶段,但其治愈希望可观。

2. 新型多巴胺激动剂新一代多巴胺激动剂如P2B001和AP-356等,将在刺激多巴胺受体同时,尽量减少副作用。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士)(临床化学)模拟试卷1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士)(临床化学)模拟试卷1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士)(临床化学)模拟试卷1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1.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是A.白蛋白B.球蛋白C.纤维蛋白原D.铜蓝蛋白E.血红素结合蛋白正确答案:A解析:白蛋白(ALB)由肝实质细胞合成,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总蛋白的40%一60%。

知识模块:临床化学2.在急性时相反应中,以下哪项蛋白不增高A.HPB.CRPC.AAGD.CERE.ALB正确答案:E解析: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血浆浓度在炎症、创伤、心肌梗死、感染、肿瘤等情况下显著上升,另外有三种蛋白质即前清蛋白、清蛋白和转铁蛋白相应低下。

知识模块:临床化学3.下列哪项可导致血清总蛋白增高A.营养不良B.消耗增加C.脱水D.肝功能障碍E.丢失过多正确答案:C解析:急性失水时,血清总蛋白浓度可明显升高。

知识模块:临床化学4.下列哪种蛋白不是由肝细胞合成的A.白蛋白B.纤维蛋白原C.凝血酶原D.前白蛋白E.免疫球蛋白正确答案:E解析:免疫球蛋白不是由肝细胞合成的,而是由B细胞合成的。

知识模块:临床化学5.以下哪种情况可引起结合珠蛋白含量明显下降A.血管内溶血B.恶性肿瘤C.严重感染D.严重肝病E.组织损伤正确答案:A解析:血管内溶血(如溶血性贫血、输血反应、疟疾、输血反应)时结合珠蛋白含量明显下降。

知识模块:临床化学6.人体内主要运输铁的蛋白质是A.铁蛋白B.转铁蛋白C.细胞色素类D.肌红蛋白E.血红蛋白正确答案:B解析:转铁蛋白是血浆中主要运输铁的蛋白质,负责运载由消化道吸收的铁和由红细胞降解释放的铁。

知识模块:临床化学7.某蛋白的等电点为4.80~4.85,它在pH值为8.6的缓冲液中A.带正电荷B.带负电荷C.不带电荷D.电中性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解析:等电点为4.80一4.85的蛋白在pH值为8.6的缓冲液中应带负电荷。

知识模块:临床化学8.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依据之一是血清蛋白电泳图谱中出现A.a2-球蛋白↑B.a1-球蛋白↑C.β-球蛋白↑D.γ-球蛋白↑E.γ或β区带中或γ和β之间有一条密集和深染的区带正确答案:E解析:M蛋白血症主要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大量单克隆蛋白质,主要是IgG或IgA,电泳时可在γ或β之间出现一条狭窄的区带,称M区带。

血清胱抑素C、β_(2)微球蛋白与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血清胱抑素C、β_(2)微球蛋白与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血清胱抑素C、β_(2)微球蛋白与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丁联斌;方麒林;刘团结;王博;沈滔;毛蕾;徐玉萍;吉莉;苏云楠【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生》【年(卷),期】2024(62)11【摘要】目的探究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beta-2微球蛋白(beta-2 microglobulin,β_(2)-MG)水平与缺血性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及其亚组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笔者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CSVD患者234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同年龄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正常的体检者92例为对照组。

研究组进一步分为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组、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组及LI+WML组,分别比较各组患者Cys C、β_(2)-MG水平;并进行危险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缺血性CSVD 组与对照组比较,CYS-C、β_(2)-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危险因素分析显示:WML及LI+WML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ys C、β_(2)-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YS-C、β_(2)-MG是WML亚组与WML+LI亚组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Cys C、β_(2)-MG是缺血性CSVD人群尤其WML和WML+LI人群的独立危险因素。

【总页数】4页(P32-35)【作者】丁联斌;方麒林;刘团结;王博;沈滔;毛蕾;徐玉萍;吉莉;苏云楠【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相关文献】1.胱抑素C与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分析2.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1和抑胱素C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3.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胱抑素C的变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4.血清胱抑素C与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5.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甘油三酯与脑微出血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放射免疫学杂志 2 0 1 3年 第 2 6卷 第 5期 J o fR a d i
.-


6 47 ・ ・ — —
在进行牙周病基 础性研究 时应 选择应用 。
C O L . I I 的生物学作用是通 过 降解 胶原 导致 炎症组 织 的
展 。表明该 因子是 c P病 理进展过程 中重要 的炎 性介 质。同
5 8 1- 5 8 5.
[ 4 ] A r mi t n g e G G, Wu Y, Wa n g HY, e t a 1 . L o w p r e v a l e n c e o f a p e r i —
o d o n i f i f s a s s o c i a t e d i n t e r l e u ki n- - 1 c o mp o s i t e g e n o t y p e i n i n d i v i d u a l s o f C h i ・ -
牙周袋形成 。文献 研究并 阐 明, 在 C P患者 的 G C F中可检 测到 K G F . 1 , 其浓度 明显高于健康对 照组 , 经有效 的牙周基础
参考 文献
[ 1 ] 高静 , 朱声荣 , 刘 贤, 等.慢性牙周炎 与口腔幽门螺杆菌 的相关
性研究 [ J ] . 1 临 床 口腔医学杂志, 2 0 1 1 , 2 7 ( 1 ) : 5 - 7 .
组织修复可能有潜在的价值 。然确切的生物学反应机制尚待
今后 的基础研究进一步阐明。
特异 性免 疫反 应 的一 种重 要特 征 ; 而C O L - I I 水平 显著 升高 是牙周 结缔 组织 破坏程 度 的一项 直接生 物学标 志 。文献 也 载文 表明 , C O L — I I 水平 与炎症 程度 和结缔 组织 破坏有 关 , C P患者 C O L 一 Ⅱ与健康 者相 比有显 著差 异 , 各 临床 指标 均 与 酶活性 高度相 关 。成 功 的牙 周病 治疗后 , 酶 活性 明显 降低 , 认 为可将 C O L 一 Ⅱ用 于临床 牙周 病 的诊 断 。本文 也认 为 , C P 患者 G C F中 C O L — I I 水平 的测定 除用 于炎症 程度 的评估 外 , 可直接 反映牙周 组织的破坏程度 , 对 于牙周炎病情 判断价值 不可小视 。建议 临床选择 应用 。 K G F - I 是一种具有肝素结合特性的成纤维细胞生长 因子 家族 中的一员 , 由间质 细胞产生 , 参 与上皮 细胞增殖 、 迁移 和 侵入 , 牙周炎症始发 时, 上皮细胞增 殖、 钉 突形成并 伸入结缔 组织 , 发展到晚期时 , 上皮沿着根面 向下增殖 、 迁移, 最终 导致

检测脑脊液β2微球蛋白在小儿脑炎中的临床意义

检测脑脊液β2微球蛋白在小儿脑炎中的临床意义
WA a—h i H NG Y u ,Z ANG G i h n u —z e
(T eF hC ii l dcl o eeo ab dcl nvr t h i l c i l g t f n a Me a C l fH ri Mei i sy,D qn 63 6 hn n a U ei a i 1 3 1 ,C i g a)

受到重视 。但 一M G在脑脊 液( S ) C F 中的代 谢过程 及意 义 尚不完全清楚 , 我们就其在小儿脑 炎中的临床价值进行 了研
究 。现 报 道 如 。
MP V的大小反映血小板 所含 颗粒和血小 板活性 物质 的 多少 , 着 MP 随 V增 大 , 小 板 的聚 集 和 释 放 功 能 明 显 增 血 强L 。根据 Bse a 血小板 数量减少进行 的 肿 和 M V 3 J esm n对 P 检测 , 发现免疫作 用对 血小板破 坏增 多时表现为 肿 减少而 M V变 大 , 骨 髓 抑 制 使 血 小 板 减少 时表 现 为 P T减 少 P 若 L M V亦变小 L 。本 文 中 M V在各 组问 并无显 著差异 , P 4 J P 可能 是 以上多方面原因对血小板共 同作用 的结果 。另外 , 在病 理 情况下 , 血小板可 以很 小 , 也可 以呈巨 型, 能缺乏颗 粒 , 可 或 呈 串珠样 等 【 , 5 这也 造 成 了 本 文 中血 小 板体 积 大小 不 等 , ]
Ke r s: 一 M G; En e h l s a1 y wo d c p ai ; i t F
n rg o i . t pon s f o s
M G是 一种 低分 子蛋 白质… , 由瑞典人 Br a eg r g d和 Ba em于 16 98年首先从 肾小 管功 能不 全患 者 的尿液 中分离 出来 , 而后广泛应用于 肾脏疾病 的诊断 。近 几年来 , 一M G 在许多疾病发病 中的临床价值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 日益 并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与应用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剧,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已成为困扰全球卫生领域的严重问题之一。

这类疾病主要是由于神经细胞(neurons)或神经元(neurons)周围的支持细胞(support cells)的死亡和萎缩引起的。

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亨廷顿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等。

它们疾病特征各异,但具有一个共同点,即致残且无法治愈,具有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影响。

本文将探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一、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因目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因还不是非常清楚,现有的研究已经确定了许多可能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蛋白质聚集、细胞凋亡、炎症以及氧化应激等等。

以阿尔茨海默症为例,研究者认为该疾病可能与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和清除失衡,以及突触损伤有关。

在Huntington’s disease 中,发现被损害的神经元中,聚谷氨酸(polyglutamine)多聚化是造成神经元失调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Parkinson’s disease 则与多巴胺神经元的死亡以及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的聚集相关。

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通常需要一系列的检查,包括神经学的检查、神经成像技术、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等等。

其中神经学检查是最常见的检查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运动、感知、认知等方面的表现来确定何种类型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另外,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神经成像技术成为神经退行性疾病诊断中的一种常见手段。

如 computed tomography (C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的成像和分析。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前沿研究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前沿研究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前沿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一大健康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这些疾病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亨廷顿病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所以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一直是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这些疾病与神经系统的相关性非常密切,因此诊断和治疗所需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通过不断努力和探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前沿研究的成果。

第一,研究帕金森病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帕金森病是一种由于多巴胺神经元受损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以前,医生们通常采用药物治疗方法来缓解症状。

但是,药物治疗有时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并且可能失去疗效。

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注重研究非药物治疗方法,如运动疗法、物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

他们发现这些方法同样可以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甚至比药物治疗更好。

第二,研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的基因。

科学家们已经确定了一些与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的基因。

例如,阿尔茨海默病与ApoE基因有关,亨廷顿病与HTT基因有关。

科学家们希望通过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探索他们与疾病发展的关系,进而找到新的治疗方案。

目前,目前的研究正在加紧进行中。

第三,研究干细胞治疗的应用。

干细胞治疗是一种生物制剂,可以在体外培养干细胞并进行转化,然后将其移植到受损组织处,以恢复其功能。

干细胞治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

科学家们对于干细胞在治疗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虽然目前干细胞治疗还面临着多种技术和伦理难题,但是其应用前景广阔。

第四,研究人工智能在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当前,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仍存在很多困难。

例如,阿尔茨海默病通常通过脑部扫描和认知测试等手段进行诊断,但这些手段通常较为繁琐且有一定误判率。

脑脊液β2-微球蛋白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意义

脑脊液β2-微球蛋白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意义

脑脊液β2-微球蛋白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意义张静;任世英;魏林风;孟锰意【期刊名称】《人民军医》【年(卷),期】1989()6【摘要】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临床表现复杂,有时确诊有一定困难。

近年来国内已有测定体液β<sub>2</sub>-微球蛋白(β<sub>2</sub>-m),对判定多种疾病的诊断及预后颇有价值。

关于脑脊液β<sub>2</sub>-m测定,对结脑诊断的意义,尚未见报道。

本文无选择地对不同病期、病型的结脑30例,取住院后首次脑脊液,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测定β<sub>2</sub>-m,探讨其在结脑诊断中的意义。

材料与方法(一)对照组:为我院1986年9月至1988年2月住院患者,因怀疑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而腰穿,取脑脊液做一般检查及β<sub>2</sub>-m测定后综合判断,并除外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共30例。

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7岁,平均33岁。

(二)结脑组:为我院同期住院患者,依病史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确诊为结脑的住院患者30例。

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总页数】3页(P43-45)【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结脑;脑脊液检查;神经系统疾患;微球蛋白;同期住院患者;器质性病;放射免疫测定;中枢神经系统;病型【作者】张静;任世英;魏林风;孟锰意【作者单位】260医院内科;251医院结核科;251医院临床实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2【相关文献】1.脑脊液乳酸脱氢酶及β2-微球蛋白检测在鉴别小儿化脓性脑炎与病毒性脑炎中的意义 [J], 曾丽;连炬飞;江演珠;赖有行2.脑脊液β2-微球蛋白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意义 [J], 林子其3.颅内肿瘤诊断中血清和脑脊液β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J], 陈燕;黄泽玉;王苏平;王雅杰;康熙雄4.研究颅内肿瘤诊断中血清和脑脊液β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J], 关东锋5.脑脊液中β2-微球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铁蛋白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王文静; 高文婷; 李梦雪; 唐瑶; 郑佳欣; 曹凌欣; 张晨阳; 徐涧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脊液中β2微球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脑脊液中β2微球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文 章编号 :10 5 7 (O 7 O 0 4— 7 5 2O )4—06 —0 25 2
I v sig t eP o r s n t eRoe o r b o ia l i s n et a i r g e so h l fCe e r p n l u d’ n v F
p o uno et l ev fco i ae 2Gl l f nr reI et nDs ss bi C aN n i e
维普资讯
第 3 卷 1 2O O7年第 4期





V0 . 1 N . 13 . 0 4
H IL G J G DIAL J U NA E ON L ME C O R L
Ap.O 7 2 5 r2 O 6
脑 脊 液 中 l 微 球 蛋 白在 中枢神 经 系统感 染性 疾病 中的研 究进 展 3 2
王亚慧 综述; 郝艳秋 审校
(. 1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五临床 医学院 , 黑龙江 大庆 13 1 ;2 哈尔滨 医科大学第二 临床 医学院 , 636 . 黑龙江 哈尔滨 108 ) 500
摘要: 近年 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上取得 了较大进展。本文综述 了脑脊 在 液中 f微球蛋 白的结构, i 2 分布, 检测的方法, 及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诊断意义。 关键词 : 中枢神经系统 ; 感染性疾病 ; 脑脊液;2 f 微球蛋 白 i 学 科分 类代码 :3 0 5 2 .4 中图分 类号 :R 4 72 文 献标识码 :A
Ke r s C n a ev ytm;Ifciu i ae e e rpn l ud; y wo d : e u ln re sse n e t s ds s ;C r bo ia i o e l f mirgo ui eo lb l n

β2-微化球蛋白

β2-微化球蛋白

更准确诊断
β2-微化球蛋白可用于多种疾病的 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疾病风险预测
检测β2-微化球蛋白可预测某些疾 病的发生风险,有助于早期预防。
疗效动态监测
β2-微化球蛋白水平可反映治疗效 果,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
预后判断
β2-微化球蛋白可预测某些疾病的 发展趋势,为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β2-微化球蛋白检测的临床解释注意事项
1960年代
多项研究发现,β2-微球蛋白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蛋白相关,对免疫 功能有重要作用。
1970年代
β2-微球蛋白被证实是一种可靠的免疫指标,可用于检测机体免疫状态。
1980年代
β2-微球蛋白被发现在肾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肿瘤等疾病中浓度升高,可作 为诊断和预后指标。
β2-微化球蛋白的结构特点
β2-微化球蛋白概 述
β2-微化球蛋白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指标,在诊断和监测多种疾病中扮演 关键角色。它可以反映机体是否存在免疫活性,为医生提供诊治依据。 了解β2-微化球蛋白的作用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非常必要。
by
β2-微球蛋白的发现史
1959年
β2-微球蛋白首次被发现,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广泛存在于人体细胞表面。
肾脏疾病中β2-微化球蛋白的应用
1 肾小球滤过障碍
β2-微化球蛋白能够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状态,用于筛查和 监测肾功能异常。
2 慢性肾病评估
β2-微化球蛋白可以监测慢性肾病进展,为制定治疗策略提 供依据。
3 肾移植预后预测
β2-微化球蛋白水平变化可以预测肾移植排斥反应发生和 预后。
4 肾不同疾病鉴别
代谢性疾病中β2-微化球蛋白的应用
糖尿病
在糖尿病患者中,β2-微化 球蛋白水平通常升高。这 反映了糖代谢紊乱导致的 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监 测β2-微化球蛋白有助于 评估肾功能,指导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中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中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中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标签:脑脊液;中械神经系统;感染;蛋白质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病变时,血脑屏障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受损,导致通透性发生变化,进而出现脑脊液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出现变化。

脑脊液中蛋白成分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

本文对近年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脑脊液蛋白质水平变化的有关进展作一综述。

1 总蛋白质(TP)脑脊液总蛋白质浓度的测定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在临床上最常用于判断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同时蛋白质增加的量也与炎症的类型有关[1]。

CSF中TP测定是CSF生化分析的常规指标,主要用于鉴别感染性及非感染性脑膜炎[2]。

脑脊液中的总蛋白的浓度随年龄的变化有所不同。

2 白蛋白(ALB)脑脊液中的蛋白质80%以上是通过超滤来自血浆的白蛋白(10~30 mg/L)。

白蛋白既不在神经系统合成,也不参与神经系统代谢,CSF-Alb/血清Alb是反映BBB通透性的最好指标[3]。

由于白蛋白既不在中枢神经系统合成,也不在中枢神经系统代谢,不随机体组织的损伤、炎症等应激反应而波动,因此可以作为一种指示性蛋白,CSF总的水平可以较早地反映出脑损伤的程度。

3 免疫球蛋白(Ig)免疫球蛋白是一类抗原物质对抗体刺激后形成的,是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蛋白质。

正常脑脊液中Ig含量甚微,迄今所有研究中,正常CSF中未测出IgM[4],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CSF中免疫球蛋白水平将发生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其变化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体液免疫情况。

4 S-100蛋白和NSE蛋白近年来,S-100B作为神经损伤的生物化学标志物蛋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5]。

它具有分子量低、溶解度高的特点,在神经细胞损伤后释放入血,是脑组织损伤的标志物。

5 MBP髓鞘碱性蛋白(MBP)是组成中枢神经系统髓鞘的主要蛋白质,约占髓鞘蛋白质总量的30%。

MBP是中枢神经系统有无实质性损害,特别是髓鞘脱失的诊断指标。

神经退行性疾病新药

神经退行性疾病新药

神经退行性疾病新药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以神经细胞的死亡和功能丧失为特征的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病等。

这些疾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也对社会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

目前,尽管已有一些治疗手段,但仍然缺乏有效的治愈方法。

因此,寻找新的药物治疗策略成为了当前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的重要课题。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机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其中,蛋白质异常聚集、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神经元突触损伤等被认为是常见的发生机制。

在阿尔茨海默病中,β-淀粉样蛋白在大脑中异常聚集,形成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导致神经元死亡和认知功能丧失。

帕金森病则主要由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丧失,导致运动障碍和非运动症状的出现。

亨廷顿舞蹈病则是由于HTT基因突变引起的蛋白质聚集,导致神经元死亡和运动、认知功能的损害。

神经退行性疾病新药的研发策略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药研发,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期找到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1. 抑制异常蛋白质聚集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异常蛋白质聚集的特点,可以通过开发抑制蛋白质聚集的药物来减少其对神经细胞的损害。

目前已有一些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一定的抑制效果,但仍需进一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2. 促进线粒体功能恢复线粒体功能障碍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开发能够促进线粒体功能恢复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调节线粒体生物合成、清除异常线粒体等途径,可以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过程。

3. 保护神经元突触神经元突触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重要的结构,其损伤与认知和运动功能的丧失密切相关。

因此,保护神经元突触的药物也是新药研发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促进突触形成和稳定、抑制突触损伤等途径,可以减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变化。

神经退行性疾病新药的临床前研究在新药开发过程中,临床前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新药的临床前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的药理学研究通过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评估新药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分子靶点的作用,确定其药理学特性。

脑脊液中β 2-微球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铁蛋白检测在中枢神经系

脑脊液中β 2-微球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铁蛋白检测在中枢神经系

作者简介:王文静,男,主管技师,主要从事门诊和急诊检验方面的研究.㊀ә㊀通信作者,E Gm a i l :175754608@q q .c o m .本文引用格式:王文静,高文婷,李梦雪,等.脑脊液中β2G微球蛋白㊁超氧化物歧化酶㊁铁蛋白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5):592G595.论㊀㊀著脑脊液中β2G微球蛋白㊁超氧化物歧化酶㊁铁蛋白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王文静1,高文婷1,李梦雪1,唐㊀瑶1,郑佳欣1,曹凌欣1,张晨阳1,徐涧腾2ә(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病理与检验中心,江苏南京211100;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江苏南京210019)㊀㊀摘㊀要:目的㊀探讨脑脊液中β2G微球蛋白㊁超氧化物歧化酶(S O D )㊁铁蛋白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 N S L )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㊀将2014年11月至2018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确诊的138例白血病患者纳入研究,其中C N S L 患者70例(C N S L 组),非C N S L 患者68例(非C N S L 组).将同期该院收治的65例血液系统正常的脑外科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上述3组人群脑脊液中β2G微球蛋白㊁S O D 及铁蛋白水平,并分析单独或联合检测脑脊液中β2G微球蛋白㊁S O D ㊁铁蛋白对C N S L 的诊断效能.结果㊀与对照组比较,白血病患者脑脊液中β2G微球蛋白㊁S O D ㊁铁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且C N S L 组患者脑脊液中β2G微球蛋白㊁S O D ㊁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C N S L 组患者(P <0.05).铁蛋白㊁β2G微球蛋白㊁S O D3项指标联合检测灵敏度㊁特异度㊁准确度最高,此时R O C 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㊀联合检测脑脊液中β2G微球蛋白㊁S O D ㊁铁蛋白水平能明显提高C N S L 的诊断准确度㊁灵敏度及特异度,该方法值得推荐.关键词:β2G微球蛋白;㊀超氧化物歧化酶;㊀铁蛋白;㊀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㊀诊断价值D O I :10.3969/j .i s s n .1673G4130.2020.05.018中图法分类号:R 446.14文章编号:1673G4130(2020)05G0592G05文献标识码:A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v a l u e o f c o m b i n e dd e t e c t i o no f β2Gm i c r o g l o b u l i n ,s u p e r o x i d e d i s m u t a s e a n d f e r r i t i n i n c e r e b r o s p i n a l f l u i d i n t h e d i a g n o s t i c p r o c e s s o f c e n t r a l n e r v o u s s ys t e ml e u k e m i a WA N G W e n j i n g 1,G A O W e n t i n g 1,L IM e n gx u e 1,T A N GY a o 1,Z H E N GJ i a x i n 1,C A OL i n g x i n 1,Z HA N GC h e n y a n g 1,X UJ i a n t e n g2ә(1.C l i n i c a lP a t h o l o g y a n dL a b o r a t o r y C e n t e r ,S i rR u nR u n H o s p i t a l ,N a n j i n g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j i n g ,J i a n g s u 211100,C h i n a ;2.B e n Q M e d i c a lC e n t e r ,T h eAf fi l i a t e dB e n Q H o s p i t a l o f N a n j i n g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j i n g ,J i a n gs u 210019,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㊀T o s t u d y o n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v a l u eo f c o m b i n e dd e t e c t i o no f β2Gm i c r o g l o b u l i n ,s u p e r Go x i d e d i s m u t a s e (S O D )a n d f e r r i t i n i n c e r e b r o s p i n a l f l u i d i n t h ed i a g n o s t i c p r o c e s so f c e n t r a l n e r v o u s s ys t e m l e u k e m i a (C N S L ).M e t h o d s ㊀F r o m N o v e m b e r 2014t oN o v e m b e r 2018,138p a t i e n t sw i t h l e u k e m i aw e r e d i a g Gn o s e d ,w h ow e r e e n r o l l e d a s s t u d y o b j e c t i nS i rR u nR u nH o s p i t a l ,N a n j i n g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T h e r ew e r e 70c a s e s o f C N S L (C N S L g r o u p )a n d 68c a s e s o f n o n GC N S L (n o n GC N S L g r o u p ).A t t h e s a m e t i m e ,65b r a i n s u r Gg i c a l p a t i e n t sw i t hh e a l t h y b l o o d s y s t e mi n t h eh o s p i t a lw e r e e n r o l l e da s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n =65).T h e β2Gm i c r o g l o b u l i n ,S O Da n d f e r r i t i n i n c e r e b r o s p i n a l f l u i d i n t h e a b o v e t h r e e g r o u p sw e r e c o m p a r e d a n d a n a l y z e d .A t t h e s a m e t i m e ,t h e d i a g n o s t i c e f f i c a c y o f β2Gm i c r o g l o b u l i n ,S O Da n d f e r r i t i n i nc e r e b r o s p i n a l f l u i da l o n eo r i n c o m b i n a t i o n d e t e c t i o nw a s a n a l y z e d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R e s u l t s ㊀C o m p a r e dw i t h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t h e l e v e l s o f β2Gm i c r o g l o b u l i n ,S O Da n d f e r r i t i n i n c e r e b r o s p i n a l f l u i d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l e u k e m i a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h e r t h a n t h o s e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P <0.05).T h e l e v e l s o f β2Gm i c r o g l o b u l i n ,S O Da n d f e r r i t i n i nc e r e b r o s p i n a l f l u i d i nC N S L g r o u p 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o s e i nn o n GC N S L g r o u p .T h e s e n s i t i v i t y ,s p e c i f i c i t y a n da c c u Gr a c y w e r eh i g h e s tb y c o m b i n i n g d e t e c t i o no f β2Gm i c r o g l o b u l i n ,S O Da n df e r r i t i ni nc e r e b r o s p i n a l f l u i dc o m Gp a r e dw i t hs i n g l e d e t e c t i o n .W h a t i sm o r e ,t h e a r e au n d e r t h eR O Cc u r v ew a s t h e l a r g e s tw h e n c o m b i n i n g de G295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年3月第41卷第5期㊀I n t J L a bM e d ,M a r c h 2020,V o l .41,N o .5t e c t i o no fβ2Gm i c r o g l o b u l i n,S O Da n d f e r r i t i n i n c e r e b r o s p i n a l f l u i d.C o n c l u s i o n㊀I t c a n i m p r o v e t h ed i a g n o s t i c a c c u r a t e l y,s e p c i f i c i t y a n d s e n s i t i v e l y b y o fC N S Lc o m b i n e dd e t e c t i o no fβ2Gm i c r o g l o b u l i n,S O Da n d f e r r i t i n i n c e r e b r o s p i n a l f l u i d,a n d t h i sm e t h o d i sw o r t h y o f r e c o mm e n d a t i o n.K e y w o r d s:β2Gm i c r o g l o b u l i n;㊀s u p e r o x i d e d i s m u t a s e;㊀f e r r i t i n;㊀c e n t r a l n e r v o u s s y s t e ml e u k e m i a;㊀d iGa g n o s t i c v a l u e㊀㊀由于人体血脑屏障以及药物自身脂溶性原因,临床上大部分药物难以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致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 N S L)易复发并伴较高病死率[1].因此,早期诊断并治疗C N S L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该疾病早期诊断方案有多种,大多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常规脑脊液检查进行诊断,结果表明,上述方案仅在脑膜受白细胞浸润时具有可行性[2].然而,在患者早期病变时,多数脑脊液检测指标不明显.因此,仅单独依靠脑脊液检测并不能发现并确诊C N S L.寻找具有高灵敏度与特异度的C N S L 诊断方法是当前临床医务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脑脊液中β2G微球蛋白㊁超氧化物歧化酶(S O D)㊁铁蛋白检测在C N S L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将2014年11月至2018年1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确诊的138例白血病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按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3]确诊.患者排除标准[4]:(1)患脑膜炎㊁脑炎和多发性神经炎的患者;(2)患三叉神经痛㊁脑外伤㊁脑囊虫疾病㊁出血性脑卒中㊁急性脑梗死㊁脑出血㊁蛛网膜下腔出血㊁颅脑损伤的患者;(3)结核性脑膜炎㊁病毒性脑膜炎㊁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㊁阿尔兹海默病㊁脑瘤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C N S L,将其分为C N S L 组(n=70)和非C N S L组(n=68).同时纳入同期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收治的血液系统正常的脑外科患者作为对照组(n=65).在C N S L组中,男40例㊁女30例,患者年龄20~72岁㊁平均(43.13ʃ7.06)岁.在非C N S L组中,男35例㊁女33例,患者年龄21~71岁㊁平均(44.09ʃ7.65)岁.在对照组中,男33例㊁女35例,年龄22~70岁㊁平均(45.06ʃ7.54)岁.各组人群性别㊁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㊀方法㊀脑脊液标本使用常规腰椎穿刺采集,以3500r/m i n离心15m i n取上清液,分装于3个试管中.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脑脊液β2G微球蛋白水平(β2G微球蛋白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为北京普尔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检测仪器为北信科仪分析仪器公司生产的B X S05GS NG6105型放射免疫分析仪;使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脑脊液中铁蛋白水平(铁蛋白定量测定试剂盒为天津中新科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检测仪器为西门子公司生产的A D V I A C e nGt a u r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脑脊液中S O D水平(S O D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为南京比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检测仪器为雷杜公司生产的R TG6100型全自动酶联免疫检测仪.所有操作均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方案如下:(1)所有相关检验人员需经操作培训,能独立熟练地操作,并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2)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分析仪校准:将装有校准液的量杯放置于混匀器中,混匀30s,按常规测试方法用分析仪测量,连续测量6次,舍去第一个测量值,其余填入原始记录,并计算平均值,判断其结果是否符合标准生化试剂证书中的靶值要求;(3)委托公司对离心机进行校准,每年1次.冰箱㊁水浴箱用校准合格的温度计测量温度,并做好记录;(4)加样器㊁温湿度计须经计量部门校准,每年1次;(5)严格执行仪器和试剂的标准操作程序,不得擅自修改.最后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上述指标检测结果,同时比较C N S L组患者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㊁特异度㊁准确度㊁阳性预测值㊁阴性预测值㊁约登指数等.1.3㊀统计学处理㊀采用S P S S19.0统计学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 ʃ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 S DG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各指标的诊断价值使用R O C曲线下面积进行评估.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㊀结㊀㊀果2.1㊀3组间脑脊液β2G微球蛋白㊁S O D㊁铁蛋白水平比较㊀3组间β2G微球蛋白㊁S O D㊁铁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组间比较, C N S L组脑脊液中β2G微球蛋白㊁S O D㊁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非C N S L组(P<0.05),见表1.2.2㊀3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用于C N S L诊断的比较㊀在单独检测中,铁蛋白的灵敏度㊁特异度㊁准确度395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年3月第41卷第5期㊀I n t J L a bM e d,M a r c h2020,V o l.41,N o.5最高;联合检测中,铁蛋白+β2G微球蛋白+S O D3项指标联合检测灵敏度㊁特异度㊁准确度最高,且明显高于单独检测.见表2.表1㊀㊀3组人群中脑脊液β2G微球蛋白㊁S O D㊀㊀㊀铁蛋白水平比较(xʃs)组别n β2G微球蛋白(m g/L)铁蛋白(μg/L)S O D(U/m L)对照组651.21ʃ0.54265.58ʃ40.75576.87ʃ58.19非C N S L组682.09ʃ0.65ә∗360.58ʃ57.64ә∗706.64ʃ68.23ә∗C N S L组703.17ʃ0.74ә540.43ʃ140.57ә978.65ʃ195.59әF5.1433.3978.179P0.0060.0130.002㊀㊀注:与对照组比较,әP<0.05;与C N S L组比较,∗P<0.05.2.3㊀3项指标联合检测用于C N S L诊断的R O C曲线分析㊀铁蛋白㊁β2G微球蛋白㊁S O D3项指标联合检测用于C N S L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09,其检测的灵敏度为95.99%,特异度为97.42%,准确度为94.90%,见图2.图2㊀㊀铁蛋白㊁β2G微球蛋白㊁S O D联合检测用于C N S L诊断的R O C曲线表2㊀㊀3项指标单独与联合检测用于C N S L诊断的比较检测项目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铁蛋白74.8478.3476.0976.7076.410.566β2G微球蛋白67.3472.3469.8470.7668.010.461S O D64.8459.8462.3461.8662.870.291铁蛋白+β2G微球蛋白84.8487.3486.0986.9685.270.766铁蛋白+S O D79.8483.3781.0978.8380.390.676β2G微球蛋白+S O D77.3479.8578.5679.3178.870.616铁蛋白+β2G微球蛋白+S O D95.9997.4294.9097.0994.630.8983㊀讨㊀㊀论㊀㊀随着医学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急性白血病患者存活率日益提高,但C N S L发病率不断增加[5].由于人体血脑屏障存在,化疗药物难以到达白血病患者脑脊液,即使一部分患者病情缓解,大多数患者仍会复发.C N S L主要由白血病细胞侵犯蛛网膜或其邻近神经组织而产生临床症状和体征,是白血病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早发现和治疗C N S L可以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存率和治愈率[6].临床尸检研究结果表明,C N S L实际发病率不低于85%,然而临床上仅通过该疾病临床症状及其体征诊断率却不超过50%[7].相比较尸检结果,临床诊断率明显更低,其主要原因多与C N S L早期无明显症状有关[8],寻找C N S L早期诊断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当前诊断C N S L实验室检测手段主要为采集脑脊液检测白血病细胞,然而该方法单一,特异度与灵敏度较低[9G10].因此,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诊断C N S L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脑脊液参与机体营养代谢,完成神经细胞与体液间物质代谢交换.一旦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脑脊液成分及特性也随之发生变化,分析其有形成分与免疫化学成分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预后判断[11G12].作为小分子蛋白之一,β2G微球蛋白主要来源于有核细胞,其合成量与体内D N A合成密切相关[13].通常情况下,由于该蛋白合成与释放相对稳定,体内β2G微球蛋白水平趋于恒定.β2G微球蛋白产生于淋巴细胞,临床上,脑脊液检测β2G微球蛋白多用于肿瘤等疾病的诊断[14G15].本文通过对70例C N S L 患者进行研究发现,相较对照组,C N S L组脑脊液中β2G微球蛋白水平明显增加,其水平达到(3.17ʃ0.74) m g/L.分析其原因,C N S L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内肿瘤细胞增殖过度,且细胞呈无限制自主增殖,致β2G微球蛋白合成明显增强.另外,细胞无限制自主增殖是肿瘤细胞产生与发展的基本特征,故脑脊液中β2G微球蛋白升高能反映出中枢神经系统中有肿瘤生长,为C N S L的诊断提供依据.因此,脑脊液中β2G微球蛋白水平增加,说明中枢神经系统中肿瘤增殖与生长加快,肿瘤生长迅速.脑脊液中该指标的检测有利于C N S L的诊断.S O D是一种机体内的重要抗氧化酶.目前肿瘤与氧自由基之间的关系已受到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495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年3月第41卷第5期㊀I n t J L a bM e d,M a r c h2020,V o l.41,N o.5视,有研究表明,脑肿瘤患者血清中S O D水平明显增高[16].通常情况下,体内氧自由基产生与其清除系统保持动态平衡,一旦失衡,则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S O D是机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之一,脑肿瘤患者血清中S O D水平增高.WO Z N I A K等[17]研究表明,15例星型脑膜瘤患者红细胞S O D水平平均值较9例成胶质细胞瘤患者水平平均值明显升高.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一致,C N S L患者脑脊液S O D水平明显高于照组.结果表明,C N S L患者氧自由基产生增加, S O D水平增加,动态失衡,致肿瘤的发生,也提示S O D水平的改变可能与C N S L发病有关.铁蛋白作为含铁蛋白质之一,是机体内贮存铁的主要来源.研究发现,人体内血清与体液,以及网状内皮细胞中,均含有少量铁蛋白[18].铁蛋白是一种肿瘤标志物,广泛存在于肝㊁脾等脏器的储铁蛋白中,在许多恶性肿瘤时均可明显升高,如肝癌㊁胃癌等[19].通常用血清中铁蛋白水平来反映体内铁水平.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而言,外周血铁蛋白水平明显增高.这主要与患者白血病细胞大量合成铁蛋白有关.同时,由于白细胞对其周围组织的侵袭作用致其损伤,使铁蛋白大量进入血液中,致其血清水平增高.在本研究中,单独检测铁蛋白诊断C N S L的灵敏度㊁特异度㊁准确度最高,分别为74.84%㊁78.34%㊁76.09%,明显高于β2G微球蛋白㊁S O D单独检测.同时,C N S L 组相较于对照组和非C N S L组,铁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可能由于白血病细胞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时,脑脊液中白血病细胞合成铁速度增快,分泌或破坏时释放较多的铁,以及白血病细胞浸润蛛网膜后,使脑脊液循环障碍,铁清除减少.该结果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受白血病细胞浸润致周围组织继发性破坏,最终导致铁蛋白大量释放[20G21],同时也说明铁蛋白水平的检测能为C N S L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白血病细胞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时,脑脊液中白血病细胞合成铁速度增快,分泌或破坏时释放较多的铁,以及白血病细胞浸润蛛网膜后,使脑脊液循环障碍[22].体内氧自由基产生与其清除系统动态失衡, S O D水平增加,致继发性破坏周围组织,自发溶解增加,铁清除减少,而使铁蛋白水平增高.此时,肿瘤细胞合成㊁分泌增加,肿瘤细胞迅速增殖,脑组织和细胞损坏,引起大量β2G微球蛋白从细胞表面脱落.本研究也表明,铁蛋白㊁β2G微球蛋白㊁S O D联合检测的灵敏度㊁特异度㊁准确度分别为95.99%㊁97.42%㊁94.90%,且此时R O C曲线下面积达到0.909.联合检测脑脊液铁蛋白㊁β2G微球蛋白㊁S O D有助于C N S L的诊断㊁治疗及预后判断.目前,临床上C N S L早期诊断依靠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而且只有在白血病细胞浸润脑膜时呈阳性才可明确诊断.但是,早期浸润实质和周围神经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改变不明显,甚至表现为阴性.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不可否认,研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本文为回顾性研究,判断预后方面存在一定缺陷,需要进一步行前瞻性研究,且需要更大的样本量以证实本文研究结论;(2)入选病例时可能存在偏移,一些较轻或较重的病例没有纳入,影响代表性;(3)未对各病理类型C N S L患者脑脊液中β2G微球蛋白㊁S O D㊁铁蛋白水平进行检测,无法判断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在不同病理类型C N S L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因此,文中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证实.4㊀结㊀㊀论㊀㊀联合检测脑脊液中β2G微球蛋白㊁S O D㊁铁蛋白水平能明显提高C N S L诊断的准确度㊁灵敏度及特异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席晓平,刘华胜.纳米微泡载药靶向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4,22(3):879G882.[2]张同华,于淑文.脑脊液检查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3):114G115.[3]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11.[4]孙艳花,陈子兴,江淼,等.急性白血病患者脑脊液中可溶性C D44的测定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32(1):57G58.[5]田文洪,王晓燕,蔡艳霞,等.P 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 N S L早期脑脊液蛋白标志物的筛选[J].现代医学,2016,6(6):816G818.[6]何静,严晗,胡豫,等.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诊断和处理[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7,30(3):28G30.[7]吕海容,邓琦,李玉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浸润临床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7,20(2):113G114.[8]张春燕,程昱璇,赵振宇,等.基于代谢组学评价血液生物标志物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诊断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7,24(6):601G605.[9]张之芬,张健,王嘉.脑脊液细胞学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诊治中的应用[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18(4):308G310.[10]谭畅,李凤,蒲泽晏,等.脑脊液M R D联合乳酸脱氢酶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6):2190G2192.[11]黄秀,关明.基于脑脊液的液体活检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治中的作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41(7):554G558.(下转第599页)595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年3月第41卷第5期㊀I n t J L a bM e d,M a r c h2020,V o l.41,N o.5定期对S A耐药性进行长期的动态监测,及时了解其耐药变迁情况,及时给临床提供有效药敏监测结果[12].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做好感控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院内感染防控意识,对烧伤科㊁儿科等高危科室的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监测,采取有效的消毒㊁隔离㊁防护措施[7,10G11].4㊀结㊀㊀论㊀㊀通过对医院S A和M R S A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可以及早发现其易感高危人群及危险因素,及时准确地掌握其分布和耐药性变化,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延缓其耐药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参考文献[1]张晓兰,李晓辉,张芳,等.医院2016年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J].医学综述,2018,24(2):409G412.[2]樊芙蓉,王华,张亚妮,等.2012-2015年某院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8,45(6):1105G1108.[3]樊芙蓉,王华,张亚妮,等.2012-2015年宝鸡市人民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8,25(9):1128G1130.[4]葛玉梅,俞燕,周永列,等.2008-2016年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率与耐药性变迁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8(5):520G523.[5]王杉,董剑,杨静,等.2013-2017年某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17):2143G2146.[6]谢筱莉,林群英,涂建兰.2015-2016年我院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及耐药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8,36(3):376G377.[7]李琼琼,孙智勇,王亚炜.某军队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8,39(1):9G11.[8]廖凤慧,王鹤,刘学佳,等.近10年我院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8,47(1):42G47.[9]谢俊杰,孙恒彪,潘祖汉,等.124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8,12(1):89G93.[10]周小海,吴劲松,卢月梅,等.深圳市人民医院近五年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8,30(5):556G559.[11]王伟勇,赵敏,孙智勇,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J].人民军医,2018,61(8):737G740.[12]赵德军,付维婵.某综合医院2012-2015年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动态监测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8,43(10):1238G1242.[13]金亮,李达,王勇雁,等.2016年某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8,25(4):491G494.[14]胡秀梅.2014-2016年院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和药敏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8,19(5):382G384.[15]臧志梅.2015-2017年邳州市人民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22):193G194.[16]张静,张琪,耿静.2012-2017年住院患者M R S A流行病学变化趋势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9):3033G3036.[17]温伟洪,黄宝珍,廖志玲,等.2016年清远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监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17):2147G2151.[18]罗斌,杨丽玮,李娟.2014-2016年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分析[J].新疆医学,2018,48(9):1002G1004.(收稿日期:2019G07G21㊀修回日期:2019G12G11)(上接第595页)[12]K O P K O V A A,S A N AJ,F A D R U SP,e ta l.C e r e b r o s p i n a lf l u i dm i c r o R N A sa sd i ag n o s t i cb i o m a r k e r s i nb r a i nt u m o r s[J].C l i nC h e mL a bM e d,2018,56(6):869G879.[13]李发菊,周玉萍,徐宁.血液病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J].白血病 淋巴瘤,2017,8(6):355G356.[14]王瑶,金刚.99T c mGM I B IS P E C T/C T联合外周血β2G微球蛋白对脑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8,8(3):300G302.[15]罗敏琪,张宏斌,许珏,等.联合检测血清尿酸㊁β2微球蛋白和尿液轻链在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8,34(14):142G145.[16]刘志杰,石强,吕斌,等.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且无颅内转移患者脑脊液肿瘤标志物的含量[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6,38(5):539G542.[17]WO Z N I A K B,WO Z N I A K A,K A S P R Z A K H A,e ta l.L i p i d p e r o x i d a t i o na n da c t i v i t y o fs o m ea n t i o x i d a n te nGz y m e s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g l i o b l a s t o m a a n d a s t r o c y t o m a[J].JN e u r o o n c o l,2007,81(1):21G26.[18]苏强,张曼.铁蛋白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19(6):378G379.[19]王丽,马永杰,张金波.尿中铁蛋白测定诊断肿瘤的实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12):4G5.[20]万里新,吕晓东,辛雅萍,等.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㊁β2微球蛋白和铁蛋白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诊断的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7):20G22.[21]F U R U Y A A,K AWA HA R A M,K UMO D E M,e ta l.C e n t r a l n e r v o u ss y s t e mi n v o l v e m e n to f a c u t e p r o m y e l oGc y t i cl e u k e m i a,t h r e ec a s er e p o r t s[J].C l i n C a s R e p,2017,5(5):645G653.[22]钱瑛,陈国千.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脑脊液胱抑素C㊁β2G微球蛋白及乳酸脱氢酶水平观察[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4):412G413.(收稿日期:2019G07G25㊀修回日期:2019G11G30)995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年3月第41卷第5期㊀I n t J L a bM e d,M a r c h2020,V o l.41,N o.5。

β2—微球蛋白的研究进展

β2—微球蛋白的研究进展

β2—微球蛋白的研究进展
任师颜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年(卷),期】1993(014)002
【摘要】β_2m 广泛存在于血液、脑脊液、初乳、羊水、精液及尿液内。

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一些恶性肿瘤,以及AIDS 和肾脏疾患等疾病,体液中
β_2m水平明显升高。

尽管β_2m 的变化无特异性,但体液中β_2m 的检测,对于一些疾病的筛选、诊断,以及疾病程度、治疗效果和预后的评估,不失为一项有用的辅
助指标。

本文介绍了β_2m 的特性、检测措施及其在某些疾病检测中的应用。

【总页数】3页(P67-69)
【作者】任师颜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
【相关文献】
1.α1微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魏雁虹
2.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研究进展 [J], 王晗;罗向霞;冯玉沛;杨敏;王自立
3.脑脊液中β2微球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J], 王亚慧;郝
艳秋
4.α1-微球蛋白的研究进展 [J], 莫明发
5.血清β2微球蛋白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J], 袁凯晴;姜晓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脊液中β2微球蛋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摘要: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一项热门课题。

研究发现,β2微球蛋白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有关。

本文对脑脊液中β2微球蛋白的结构特点、检测方法及其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β2微球蛋白;脑脊液;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指的是一大类的老年性疾病,其中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等。

然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升。

不仅严重降低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非常沉重的负担。

因此,为了降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科学家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β2微球蛋白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相关,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

β2-MG是瑞典Berggard教授于1968 年从尿液中发现的一种低分子蛋白质1。

近年来,β2-MG 与很多疾病的发病有关。

它不仅与肾脏的疾病相关,还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及肿瘤等密切相关。

但β2-MG 在脑脊液中的代谢过程及意义尚不完全清楚,其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意义,国内外研究的较少。

本文对β2 -MG 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1.β2 -MG 的结构和分布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又被称为人体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复合体。

HLAⅠ类分子又称Ⅰ类抗原,是经典HLAⅠ基因的编码产物,编码HLA –A、B、C 抗原。

β2 -MG 是细胞膜上MHC的一个重要成分。

β2-MG是MHC上的一条保守的轻链,它与另一条呈高度多态性的重链α链以非共价键连接的糖蛋白组成HLAⅠ类分子。

β2-MG 是一种由第15号染色体基因编码的低分子量蛋白质,其分子量的大小为11800,发现其电泳时位于β2区而命名。

重链α链可细分为胞外区、跨膜区以及胞内区,其中胞外区可进一步分为α1,α2 和α3 三个功能区。

α3 结构域和β2-MG 相互折叠形成免疫球蛋白样功能区2。

β2-MG与α3功能区连接,从而稳定HLAⅠ类分子结构和表达。

而重链α3 区是T 细胞CD8 分子的识别部位,为恒定区。

近期有研究显示,β2-MG在MHCⅠ类分子在细胞表面能够稳定表达和有效呈递抗原肽中起重要作用3-5,能促进抗原肽与细胞膜表面MHCⅠ类分子的相结合6,7。

β2-MG的结构与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和重链的同源区非常相似。

β2-MG广泛存在于有核细胞表面,其分离后,以游离形式存在于尿、血清、脑脊液等细胞外液中。

2.β2-MG 检测与临床意义通常来说正常人β2-MG 生成量是在一个相对恒定的范围内,大约150~ 200 mg/ d。

由于β2-MG的分子量很小并且与血浆蛋白不能相互结合,能够经顺利从肾小球滤入原尿。

然而,正常人每天从尿中排出的量是非常少的,其最大排泄量为370μg,占滤过率0.1 %。

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99.9 %的β2-MG能从近端肾小管被重吸收,最终转变成氨基酸。

近年来,临床上对β2-MG的检测力度明显加大,可检测血液及尿液中的含量。

目前对β2-MG的检测手段主要是依赖其特异性抗体和多种免疫学方法。

研究发现,β2-MG 在酸性环境中非常不稳定,极易分解破坏,所以在收集尿液标本时应注意及时检测其浓度。

如需收集标本贮存批量进行检测,我们应该将酸性尿液的PH值调到7.0左右进行冷冻保存。

在各种肾脏疾病、恶性肿瘤、各种炎性疾病等相关疾病中,血清及尿液β2 –MG的水平显著增高。

在CNS疾病中,检测脑脊液中的β2-MG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而脑脊液中的β2-MG 的生成量明显少于血清,大约为血清的三分之二。

早年有研究报道,成人在刚发生的多发性神经病及脑梗死脑炎时,检测其脑脊液β2-MG浓度显著增高。

宪莹等动态观察了伴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患儿的脑脊液β2 -MG。

发现伴CNSL患儿脑脊液β2 -MG 明显高于不伴CNSL的患儿。

2003 年吴鸣等8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脑脊液β2 -MG浓度。

从以上可以看出,我们可通过多种方法检测血清、尿液及脑脊液的β2-MG含量。

并能发现急性脑梗死、多发性神经炎、CNS感染疾病等疾病中脑脊液β2-MG明显增高。

3.β2-MG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

β2-MG 是细胞膜表面构成人类白细胞Ⅰ类抗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构成MHCⅠ类分子的亚单位。

在多种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均能生成并释放。

在人体正常代谢过程中,β2 -MG 可与HLAⅠ类抗原α链分离,继而释放入体液中。

所以在健康人的血清中的β2-MG 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体液。

当炎症反应、免疫应激、细胞变性坏死、肿瘤细胞异常代谢等情况出现在相关组织器官中时,可生成过量的β2-MG。

由于血-脑屏障的作用,正常脑脊液中β2 -MG 含量很少。

有研究报道,β2 –MG的生成跟年龄是密切相关的,老龄小鼠血液中的β2 –MG含量明显高于年轻小鼠9。

β2-MG是一种潜在的促老化因子10,在衰老过程和老年相关性痴呆中扮演重要角色9。

研究发现,在HIV相关痴呆11,12和阿尔茨海默病13患者的脑脊液中的β2 –MG显著增高。

全身或局部给予β2 –MG处理的小鼠,其认知功能明显受损9。

然而,当过量的β2 –MG被清除后,小鼠的认知功能明显改善9。

因此,β2 –MG的含量对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检测脑脊液β2-MG的含量对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Berggard,I.& Bearn,A.G.Isolation and properties of a low molecular weight beta-2-globulin occurring in human biological fluids.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43,4095-4103(1968).[2]Bjorkman,P.J.,et al.Structure of the human class I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HLA-A2.Nature 329,506-512(1987).[3]Kozlowski,S.,et al.Excess beta 2 microglobulin promoting functional peptide association with purified soluble class I MHC molecules.Nature 349,74-77(1991).[4]Otten,G.R.,et al.Peptide and beta 2-microglobulin regulation of cell surface MHC class I conformation and expression.Journal of immunology(Baltimore,Md.:1950)148,3723-3732(1992).[5]孙万军,et al.人β_2-微球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原核中的表达.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521-524(2006).[6]Shields,M.J.,Assefi,N.,Hodgson,W.,Kim,E.J.& Ribaudo,R.K.Characterization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MHC class I subunits:a systematic approach for the engineering of higher affinity variants of beta 2-microglobulin.Journal of immunology(Baltimore,Md.:1950)160,2297-2307(1998).[7]Shields,M.J.,et al.The effect of human beta2-microglobulin on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I peptide loading and the engineering of a high affinity variant.Implications for peptide-based vaccines.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73,28010-28018(1998).[8]吴鸣,金松华,张佩华,陈炳才 & 石桂枝.脑脊液β_2-微球蛋白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623-624(2006).[9]Smith,L.K.,et al.beta2-microglobulin is a systemic pro-aging factor that impairs cognitive function and neurogenesis.21,932-937(2015).[10].Villeda,S.A.,et al.The ageing systemic milieu negatively regulates neurogenesis and cognitive function.Nature 477,90-94(2011).[11]Brew,B.J.,Dunbar,N.,Pemberton,L.& Kaldor,J.Predictive markers of AIDS dementia complex:CD4 cell count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concentrations of beta 2-microglobulin and neopterin.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174,294-298(1996).[12]McArthur,J.C.,et al.The diagnostic utility of elevation in cerebrospinal fluid beta 2-microglobulin in HIV-1 dementia.Multicenter AIDS Cohort Study.Neurology 42,1707-1712(1992).[13]Carrette,O.,et al.A panel of cerebrospinal fluid 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the diagno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Proteomics 3,1486-1494(2003).基金项目: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7B573)作者简介:易毅利(1991-),男,神经内科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E-mail:yiyl-us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