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由来、兴起和发展趋势
家庭教育学--第三章 家庭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二、平民的家庭教育
平民即个体农民和手工劳动者,其子 女一般无权进学校,一生只能在家庭中 接受父兄的教育,弟承兄业或子承父业, 其家庭教育带有浓厚的职业教育色彩。
三、奴隶主的家庭教育
1、奴隶主阶级的子弟在入学前普遍接受严 格的家庭教育;
2、奴隶主阶级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造就 统治阶级的接班人;
3、世界各地的奴隶制国家,奴隶主阶级的 家庭教育具有明显的民族性。
第三节 封建社会的家庭教育
一、外国封建社会的家庭教育(476年——14世纪末) (一)中世纪的家庭教育:骑士教育 目的:培养身体健壮、虔信上帝、忠君爱国的武夫。 内容: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 下棋、吟诗) 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0—7、8岁,家庭教育阶段) 第二阶段(7、8岁—14、15岁,礼文教育阶段) 第三阶段(14、15岁—21岁,侍从教育阶段)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家庭教育
特征: 1、形成了终身教育的体系; 2、教育内容相当广泛、丰富; 3、具有优良的传统。 时代特点: 1、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突出强调“孝”。 2、普遍实行封建家长制。 3、灌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 4、灌输乐知天命,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 5、贯穿男尊女卑的思想。
2、家庭的物质生产职能逐步削弱,但仍然 承担着消费、抚育和赡养、娱乐和休息, 特别是教育子女的职能。
二、社会主义社会家庭教育的特点
1、家庭关系和睦,生活稳定、幸福,子女从小就生活在 温暖的家庭里,享受着真诚的父母之爱;
2、重视子女教育,逐步形成普遍的社会舆论,越来越多 的家长自觉地承担这一义务;
3、新型的家庭关系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家长自觉地用 民主的态度对待和教育子女,儿童、青少年的合法权 益受到法律的保护,他们的人格在家庭里受到尊重, 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家庭教育的现代化与发展

家庭教育的现代化与发展第一章:家庭教育的定义和意义家庭教育是指家长通过言传身教、情感交流、行为示范等方式对子女进行育人活动,是儿童教育和个性发展的重要环节。
它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更是现代家庭对子女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以使孩子保持心灵健康,全面地发展身体和智力。
家庭教育对社会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一个好的家庭环境能够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同时,家庭教育也能够传承家族文化,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促进家庭和谐发展。
第二章:现代化家庭教育的特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代化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家长角色的转变:以前家长的教育方式大多是“训诫”、“批评”,但现在家长更多地充当着“引导者”和“榜样”的角色,既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又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行业内知识来影响孩子。
2. 个性化教育: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兴趣和天赋,现代化家庭教育注重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教育方案,培养他们的特长和个性。
3. 开放和互动:现代化家庭教育重视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和互动,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4. 科学化和信息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家庭教育越来越科学化,家长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教育信息,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第三章:促进家庭教育发展的措施1. 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政府应该加强家庭教育的宣传教育工作,鼓励家长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提高儿童保护意识。
2. 加强家庭教育培训:政府应该加大对家庭教育师资的培训力度,为家长提供更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战技能,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3. 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为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比如,推广优秀家庭教育案例,评选优秀家庭教育者等。
4. 增强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政府应该引导家长和教育机构在教育理念、方法和师资等方面不断更新和改进,力求家庭教育的科学化和专业化。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根源探索-精选文档

xx 传统家庭教育的根源探索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对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产生进行研究,可以为我们今天研究家庭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一.家庭教育活动的产生与发展(一)家庭教育活动的产生原始社会是人类的第一个社会形态,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原始人类只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
人们依血缘关系聚族而居,一起捕猎野兽、采集野果、抓鱼。
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劳动产品有了剩余,人们在劳动中形成了一定的生产关系,积累了生活经验。
为了使人们的生活得以延续下去,使年轻人更好地进行生产劳动,大家庭里的年长者需要把生产生活经验传授给年幼者。
在原始大家庭里,出于生存的需要,年长者在劳动过程中,将劳动技能、生活经验等向年幼者传授,如此代代传递并不断改进,原始大家庭的教育活动具有社会性、终身性,也正是这种教育活动使得人们得以生存并逐渐进步发展。
(二)家庭教育活动的发展在前氏族社会,男女结成没有性别分工的原始群,成年男女都出去狩猎,老人与儿童则负责看管猎物及构建住所,由老年人指导儿童参加劳动的方法;在母系氏族社会,幼童都由母亲照管,大约到了8 岁以后,男孩由男人指导其做男子应该做的事情,女孩则由女人指导练习女子应该做的事情;到了父系氏族时期,教育小孩的责任由大家庭成员共同承担,实际上就是一种“公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社会适应能力、劳动技能、身体锻炼、符号记事等,到原始社会末期则增加军事技能的教育。
父系氏族特别是原始社会末期的这种教育,实际上就是原始形态的家庭教育,是传统家庭教育的萌芽。
“劳动即是学习,父母即是教师,猎场与牧地即是学校,教育与生活是一致的。
”富有经验的长辈对晚辈进行生产方式、生活经验等内容的教育训导,受教育的儿童、青少年只能从长辈那里学习到生存技能,这几乎是纯粹的经验传授型的教育。
二.传统家庭教育的产生(一)传统家庭教育的萌芽专偶制家庭“是在野蛮时代的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交替的时期从对偶制家庭中产生的;它的最后胜利乃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
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历程

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历程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而家庭教育则是塑造个体品质的重要手段。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家庭教育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发展。
古代的家庭教育注重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传承。
一方面,父辈们通过口头传统和行为规范,将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经验代代相传。
从古代盛行的儒家思想到佛教和道教的影响,这些思想体系都以家庭为基础,强调孝道、仁爱和忍耐等美德。
另一方面,家庭也是孩子们认识社会、培养道德观念的重要场所。
父母往往是孩子们的第一个学习对象,他们以身作则,通过实际行动教导子女遵守道德准则。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家庭教育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是家长责任的转变。
在过去,父母的责任主要是供养和保护孩子,现在则更加强调培养孩子的个性和综合素质。
家长们逐渐认识到,孩子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学习成绩,在社交能力、情商、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同样重要。
因此,家庭教育的目标也开始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全面发展。
二是教育方式的改变。
在过去,家长们往往采用强制性的方式来约束孩子的行为。
然而,随着人们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教育专家们提倡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注重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
现代家庭教育更加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互动,为孩子提供一种宽容和理解的成长环境。
三是教育资源的提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对家庭教育的资源投入也有所增加。
除了常规的学校教育,家长们还愿意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学习资源。
各种培训机构、学习网站和在线教育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家长们也更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通过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开拓孩子的视野和能力。
四是媒体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媒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家庭教育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媒体的普及使得家长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到各种教育方法和理论,从而选择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方式。
同时,媒体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现象和问题,如过度依赖互联网、拜金主义和焦虑等,这也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家庭教育的现代化趋势

家长与孩子一同学习,成为孩子的学习伙伴,促进共同成长。
家庭与学校、社会的协同教育
家校合作
家庭与学校建立紧密的联系,共 同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形成教
育合力。
社会资源的利用
家庭教育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如博 物馆、图书馆等,丰富孩子的学习 体验。
社区参与
家庭与社区合作,参与社区活动, 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
04
家庭教育现代化挑战与对策
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
1 2
家庭教育观念的落后
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理解仍停留在传统的教育 模式上,缺乏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家庭教育资源的匮乏
一些家庭由于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导致孩子在 家庭教育中无法获得充分的学习支持。
3
家庭教育方式的单一
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过于强调知识传授 和应试能力,忽视了对孩子全面素质的培养。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融合
家庭教育将更加注重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融合,形成教育合力 ,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现代化的意义与价值
01
02
03
促进教育公平
家庭教育现代化可以弥补 学校教育的不足,为每个 孩子提供更加平等的教育 机会。
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 方法,家庭教育可以更加 科学、有效地促进孩子的 成长和发展。
家庭教育方式的变革
互动式学习
家庭教育方式越来越注重互动式学习,家长和孩子共同参 与学习活动,通过游戏、讨论等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和主动性。 Nhomakorabea数字化教育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 重要的角色。家长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数字化工具为孩子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试述家庭教育的发展历史

试述家庭教育的发展历史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进行的教育活动,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早、最重要的一部分教育。
家庭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起源。
本文将从史前时代、古代、现代三个时期来探讨家庭教育的发展历程。
史前时代是家庭教育的起源时期。
在史前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主要是以狩猎和采集为主,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亲身经验的传授来进行的。
父母将自己的生活技能和知识传授给子女,教会他们如何狩猎、采集食物,如何制作工具和武器。
这种教育方式以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和技能。
古代是家庭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古代,随着农业的兴起,人们开始定居下来,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方式。
家庭教育开始注重道德教育和知识传授。
父母教育子女要守规矩、尊敬长辈,传承家族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同时,父母还会教授孩子一些基础的知识,如文字、数学和历史等。
这种教育方式以言传身教为主,培养孩子的品德和智慧。
进入现代社会后,家庭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更加注重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
父母不仅要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知识,还要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培训和活动。
此外,父母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
现代家庭教育也更加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倡导平等、民主和理解的家庭教育方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家庭教育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现代家庭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教育资源,如在线课程、教育软件等,为孩子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同时,家庭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如亲子关系紧张、教育观念不合等。
因此,家庭教育需要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家庭的需求,探索出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在史前时代就开始萌芽,并在古代和现代不断发展和演变。
家庭教育从最初的实践传授,逐渐发展为注重道德教育和知识传授,再到现代更加注重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
家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 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 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 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 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 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 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 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 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 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 友爱中成长的孩子常能感到关怀。
7.内省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 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 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 会吸收他人的长处。会从各种回馈管 道中了解自己的优劣,常静思以规划 自己的人生目标,爱独处,以深入自 我的方式来思考。喜欢独立工作,有 自我选择的空间。这种智能优秀的政 治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教师等人 员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现。
目前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方式不科学,重教不会教 1.过分保护型 2.过分干涉型 3.严厉惩罚型 (二)隔代教育多,父亲参与不够 (三)家庭教育目标缺乏理性 (四)家庭教育内容不合理 (五)家庭教育学校化 1.重视身体素质,忽视心理素质 2.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培养 3.重知识灌输,轻品德培养 4.重专长训练,轻平衡发展
这不种同智 的能人主会要有是不指同认的识智到能自组己合的,能例力如,:正建确筑把师握及自雕己塑的家长的处空和间短感处(,空把间握智自能己)的比情较绪强、意运向动、员动和机 芭、蕾欲舞望演,员对的自体己力的(生肢活体有运规作划智,能能) 自较尊强、自公律关,的会人吸际收智他能人较的强长、处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 鼓身励体中 -运成动长(B的o孩dil子y/K学in会es自th信et;ic) 加(德四纳 )从家研庭究教脑育部内受容创不伤合的理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 家你庭的教 孩育子是,基其础实,不学是校你教的育孩是子主,导他,们社是会生教命育对是于依自托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成这才种有 智多能种在途作径曲,家不、是指只挥有家一、条歌路唱家、乐师、乐器制作者、音乐评论家等人员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现。 自(然四探 )索从家(N庭at教ur育ali的st,方加法德看纳,在从1经99验5性年走补向充科) 学化 不①要组让 织孩能子力成,为包你括的群复体制动员与协调能力。 ①友组爱织 中能成力长,的包孩括子群常体能动感员到与关协怀调。能力。 自然探索 (Naturalist,加德纳在1995年补充) 家庭教育目标探讨—假设你已为人父母,你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
家庭教育发展历程

家庭教育发展历程一、古代家庭教育古代家庭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在原始社会,家庭教育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父母通过言传身教,传授给孩子狩猎、采集等生存技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的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涵盖了礼仪、道德、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
古代家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父母的经验和知识来传授给孩子,强调的是基本的生活技能和道德规范。
二、近代家庭教育近代家庭教育随着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而发展。
在这个时期,家庭教育逐渐受到重视,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家长开始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发展。
近代家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变得多样化,包括知识教育、道德教育、礼仪教育等方面。
同时,家庭教育的方法也得到了改进,如采用奖励和惩罚相结合的方式,以更好地引导孩子的行为。
三、现代家庭教育现代家庭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演变。
在这个时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现代家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等方面。
现代家庭教育注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鼓励孩子自主发展和创新。
同时,家庭教育的方法也更加科学和有效,如采用游戏化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方式,以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
四、当代家庭教育当代家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代家庭教育更加注重孩子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家长不再仅仅是教育者,而是成为孩子的引路人和支持者。
当代家庭教育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包括科技素养、全球视野、创新思维等方面。
同时,当代家庭教育也更加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发展,帮助孩子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未来家庭教育未来家庭教育将朝着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将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
家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课件

西方国家的育儿观
西方国家育儿的着眼点是培养孩子成为 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 会人。基于这种观点,西方国家的很多 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 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
家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家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家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家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家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 •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 上的箭靶,他用尽力 是你的爱,却不家是庭教育的历史与气现状将你拉开,使他的
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 (一)从家庭教育的含义看,从单一的教育发展到双向互动的教育 • 父母与子女、祖父母与孙辈、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教育与影响。 • (二)从家庭教育的内容看,从片面教育走向全面教育 • 家庭教育除了教给孩子知识外,还应该发展孩子的能力,激发孩子的积极情感,
第二章 家庭教育的 历史与现状
家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家庭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西方家庭教育的发展 1.奴隶主的家庭教育 2.封建社会的骑士教育 3.文艺复兴时期的家庭教育 4.资本主义时期的家庭教育
二、中国家庭教育的历史发展 1.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 2.中国近代的家庭教育 3.中国现代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心理学 家霍华德 加德纳在1983 年提出。加德纳从研究脑 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 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 从而提出本理论。 传统 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 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 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 展。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
家庭的教育的全历史部与现。状 不同的人会有不
多元智能理论
• 1.语言 (Verbal/Linguistic)
• 2.数理逻辑 (Logical/Mathematical)
家庭教育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分析

家庭教育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分析家庭教育在社会变革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家庭教育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其作用和发展趋势也愈发引人关注。
本文将深入分析家庭教育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并探讨其中的关键问题。
一、家庭教育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在社会变革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家庭是孩子性格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其次,家庭教育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关键途径,通过家庭教育,父母可以将自己的价值观念传承给下一代。
再次,家庭是孩子情感交流和社交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交技巧。
最后,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家庭的教育方式和氛围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家庭教育的作用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家长们也在不断追求更科学、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因此,家庭教育在社会变革中扮演的作用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二、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分析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愈发明显。
首先,家庭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兴趣、特长和学习方式也各不相同。
未来的家庭教育将更加注重发掘孩子的个性特点,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的潜能。
其次,家庭教育将更加注重全面发展。
过去,家庭教育往往只注重学业成绩,忽视了孩子的综合素质发展。
未来的家庭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情商等综合素质,从而使孩子在未来社会竞争中更具优势。
再次,家庭教育将更加注重家校合作。
家庭教育不再是家长一个人的事情,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未来的家庭教育将更加注重家校合作,家长、老师和孩子之间将建立起更加紧密的教育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的历史沿革

家庭教育的历史沿革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家庭一直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角色。
家庭教育不仅仅传递着知识,更是培养和塑造个体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重要环节。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的形式和内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历史沿革。
古代,家庭教育主要以父母为主导。
在古代农耕社会中,家庭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子女承担家族经济责任的能力,如务农、织布等。
这种教育方式相对简单粗暴,注重的是行为规范和家族传统,缺乏对孩子个性特点的关注。
随着古代社会的变迁,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人们对教育的追求也越来越深入。
这时期,私塾教育逐渐兴起,家庭教育的规模和形式开始多样化。
私塾教育主要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培养孩子的才能和品德。
尽管家庭教育仍然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已不再是唯一的教育渠道。
近代,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进程加速了家庭教育的变革。
随着教育社会化的进程,学校教育逐渐取代了家庭教育在知识传授上的主导地位。
然而,家庭教育的角色并未消失,反而获得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家庭教育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逐渐多元化和个性化。
一方面,家庭教育开始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动手能力等,以适应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也越来越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独特才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家庭教育也受到了新的影响和改变。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家庭教育的信息获取更加容易,家长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的教育资源,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同时,互联网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网络游戏成瘾、网络欺凌等问题的出现,家庭教育需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网络安全和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的历史沿革表明,家庭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更能够关注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孩子提供更加个性化和贴心的教育服务。
尽管教育环境发生了改变,但家庭教育的核心使命始终是培养健康、有品德、有责任感的新一代。
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家庭教育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家庭教育的演变及其特点

家庭教育的演变及其特点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对子女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过程,是每个家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家庭教育的演变及其特点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它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在古代社会,家庭教育主要是父母传承给子女的道德观念、生活技能和职业技能等。
由于当时的社会主要以农业为主,家庭教育注重对子女的劳动教育,帮助他们掌握种地、养畜等生活技能,以便自给自足。
随着社会转型,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出现,家庭教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工业社会中,人们追求更高的学历和职业,家庭教育的重点从劳动教育转向了知识教育。
父母开始注重对子女的学习教育,鼓励他们接受正规的教育,以便能够获得工作机会,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到了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家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现代家庭教育除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和学习教育外,还注重培养子女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
父母鼓励子女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团队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此外,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和两性平等观念的提升,现代家庭教育强调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沟通和尊重,鼓励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家庭事务。
家庭教育的特点是多变的。
首先,家庭教育的内容多样化。
现代社会对子女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们不仅重视子女的学业成绩,还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因此,家庭教育的内容涵盖了知识、技能、品德等多个方面。
其次,家庭教育的方法灵活多样。
在古代,家庭教育主要通过口头传授和模仿学习的方式进行。
而现代社会,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家长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多种方式为子女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
此外,家长们还可以通过游戏、亲子活动等方式促进子女的教育。
再者,家庭教育的目标多元化。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庭教育目标,有的家庭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追求更高的学历和就业机会;有的家庭注重子女的兴趣培养,希望他们成为专业人士,如音乐家、画家等;还有的家庭注重培养子女的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最后,家庭教育的评价方式多样化。
家庭教育的由来、兴起和发展趋势

家庭教育是我们日常提到的一个词,但作为概念,学术界有众多的定义和界说。
《教育大辞典》对家庭教育解释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通常多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儿女辈进行的教育”。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定义家庭教育为:“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
有的学者则认为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在家庭中所受的终身教育。
狭义的家庭教育则指“小孩在儿童期所接受到的父母管教的活动或生活的训练,借以滋长其日后为人处事的良好态度和人品”。
有日本学者则认为家庭教育“与其说是教育,毋宁说是一种社会化更贴切”。
从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看,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形态,同一夫一妻的个体家庭一起诞生。
恩格斯将人类家庭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概括为四种形式:排除祖孙夫妻亲子夫妻,但允许兄弟姊妹间性关系的初级群婚制的家庭——血缘家庭;排出兄弟姊妹间性关系的高级群婚制的家庭——普那路耶家庭(即伙婚家庭);一个较固定的男子和一个较固定的女子共同生活形成的脆弱的婚姻关系——对偶家庭;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的一夫一妻制家庭。
群婚制社会对儿童的教育还属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诞生随着严格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家庭诞生而诞生。
从一夫一妻制家庭产生的时候起,人类便有了家庭教育的实践,通过长期家庭教育实践,人们逐渐积累经验,认识了规律,不断的更新,以致构建一定的理论体系,形成新的学科。
中国的家庭教育源远流长,《周易》中的《家人》、《渐》、《蛊》、《节》等卦,是最早讲到家庭问题,包括家庭教育问题的。
如以《周易》之作在殷周为据,则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家庭教育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了。
我国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了一系列“家训”,“家诫”,“家教”,“家范”,等专门论述家庭教育的著作或专供家庭教育用的读本。
北齐颜之推写的《颜氏家训》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家训。
他提出家庭教育必须遵循威严而有慈,戒溺爱,重早教,重熏陶影响,爱子当均等原则。
在教育内容上,总的要求是“德艺同厚”,即对子女进行“增益德行”和“修以学艺”的教育。
家庭教育的风雨历程

家庭教育的风雨历程家庭教育,作为人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在默默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既是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形式,也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重要因素。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家庭教育也经历了一番风雨历程。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剖析家庭教育的风雨历程,以期引起更多人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和重视。
一、传统家庭教育模式的形成与变迁在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他们通过言传身教,向孩子传授生活经验、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这种模式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强调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改变,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父母为了让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往往会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忽视其他方面的培养;另一方面,家庭结构的变化也使得家庭教育变得更加复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微妙。
二、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与重塑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家庭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与重塑。
人们开始意识到家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因此,家庭教育逐渐从传统的单一知识传授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社交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家长也开始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爱好。
三、家庭教育方式的创新与变革为了适应新的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与变革。
一方面,家长们开始尝试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如正面管教、游戏化学习等,以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家长也开始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孩子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
这些创新和变革不仅提高了家庭教育的效果,也使得家庭教育更加便捷、高效。
四、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尽管家庭教育在不断发展和变革中取得了许多进步,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家庭教育的发展

家庭教育的发展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一直被视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它是孩子性格、道德价值观和基本生活技能的塑造者。
家庭教育不仅影响孩子的个人发展,还对社会和国家的未来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健康、自信、有爱心和具有责任感的下一代。
通过合理的家庭教育,父母可以向孩子传授道德准则、人际交往技巧、学习方法和智力开发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家庭教育还能够给予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挑战。
只有通过正确的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拥有坚定的内心和正确的行为方式。
二、现代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家庭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
现代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父母需要学会与孩子进行平等而开放的沟通,了解和尊重孩子的需求与意见。
传统的家长思维方式在现代家庭教育中需要转变。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而不是过度控制和干涉他们的发展。
家庭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家庭中感受到爱和尊重,从而形成积极的家庭教育环境。
三、促进家庭教育发展的途径1. 提供优质的家庭教育资源:社会需要共同努力,为家庭教育提供丰富而优质的资源,如家庭教育指导书籍、亲子活动场所和专业的家庭教育机构等。
这样可以帮助父母了解更多关于家庭教育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教育技能。
2. 建立家庭教育支持体系: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当共同建立家庭教育的支持体系,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帮助和指导。
这包括提供家庭教育咨询服务、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和组织家庭教育交流活动等。
3. 强调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密切合作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应当与家庭共同肩负起培养孩子责任,并提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支持和指导。
四、家庭教育的未来展望家庭教育在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家庭教育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家庭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而是可以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和智能教育设备来进行辅助。
家庭教育的历史沿革

家庭教育的历史沿革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家庭教育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家庭教育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起源,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变革。
本文将从古代、近现代以及当代三个方面对家庭教育的历史沿革进行论述。
古代家庭教育古代家庭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
在这个时期,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族长或家长对后代的言传身教来传递价值观和技能。
原始社会的家庭教育注重生存技能的传承,如狩猎、采集和制作工具等,以确保家族的生存和繁衍。
随着城市文明的出现,古代家庭教育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根据子女的性别和地位,教育内容开始分化。
男子更多地接受军事和政治方面的教育,而女子则接受家庭管理和礼仪方面的教育。
这种分工旨在使后代能够胜任不同的社会角色。
近现代家庭教育近现代家庭教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下发生了巨大变革。
这个时期的家庭教育由传统的家庭教育向形式化的学校教育转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机会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家庭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子女送入学校受教育。
然而,虽然学校教育成为主流,但家庭教育在近现代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父母对子女的道德、性格和社交能力的培养仍然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
此外,家庭也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长通过课外辅导和丰富的家庭活动来提供更全面的教育。
当代家庭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当代家庭教育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家庭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父母角色,也涉及到其他亲属、老师、社区和媒体等因素的影响。
这种多元化的家庭教育模式旨在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和个体需求。
当代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庭倾向于为孩子提供更开放的环境,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
家庭教育也更加关注孩子的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注重培养积极心态和自信心。
总结家庭教育的历史沿革经历了古代、近现代和当代三个阶段。
古代家庭教育注重技能传承和社会角色的培养,近现代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的背景下强调道德培养和全面发展,当代家庭教育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特点课件

四、我国家庭早期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幼儿期望值偏高 (二)对幼儿实施过于超前的教育 (三)对幼儿实施过度教育 (四)家长对幼儿过度关爱 (五)早期教育内容片面化
五、家庭教育的特点
(一)家庭教育的优点 1、家庭教育的早期性和奠基性 2、家庭教育的全面性与广泛性 3、家庭教育的复杂性与渗透性
(二)家庭教育的局限性
1、家庭教育的部分功能移向社会,家庭教育地位凸 显
2、家庭教育与社会密切联系
3、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手段逐步科学化、规范化
4、家庭教育趋向民主化,儿童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 地位逐渐确立
三、中国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一)第一阶段,我国进入“少子时代”,家庭教 育处于开拓性阶段 (二)第二阶段,家庭教育普及与发展并重时期 (三)第三阶段,家庭教育问题研究时期
第二节: 2、血婚制家庭 3、伙婚制家庭 4、偶婚制家庭 5、一夫一妻专偶制家庭
二、家庭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原始社会是家庭教育的萌芽期 1、社会教育是最原始的教育形式 2、私有制出现,家庭教育萌芽
(三)现代社会是家庭教育的发展深化期
家庭教学学知识点总结

家庭教学学知识点总结一、家庭教学的起源与发展家庭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由于没有遍布的学校,孩子们经常由家长或家庭长辈进行教育。
这种教学方式通常是基于生活和实践的经验,并且着重于培养孩子的家庭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然而,现代家庭教学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由于一些学校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家长对于传统教育方式和课程并不满意,因此家庭教学逐渐成为了一种教育选择。
在美国,1977 年,俄亥俄州的一个教育家开始了一场家庭教学运动,提倡家长可以选择在家教育他们的孩子,从而开启了现代家庭教学的机遇。
由于家庭教学的灵活性、个性化和独特性,它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逐渐的普及和发展。
家庭教学不再是传统学校教育的替代方案,而是一种与传统学校教育并存且相辅相成的教育选择。
二、家庭教学的特点和优势1. 灵活性:家庭教学可以根据孩子自身的兴趣、学习效果和家庭日程进行灵活安排。
对于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没有严格的限制。
2. 个性化:家庭教学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能力、兴趣和特长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从而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3. 家庭氛围:在家庭环境下进行教学,孩子可以在亲密和温馨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并且能够更好地进行教育引导和支持。
4. 教育质量可控:对于家长来说,他们可以更好地监督孩子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学习计划,从而提高教育的质量。
5. 自主学习:家庭教学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性,他们可以更好地学会自我管理,并且为未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6. 轻教育:在家庭教学中,家长对孩子的教学会更加注重引导和激发兴趣,减少了过多的考试和功课的负担,使孩子能够更加快乐地学习。
家庭教学在很多方面具有一些显著的优势,但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要求,才能更好地实施。
三、家庭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条件1. 家长的教育观念:家庭教学需要家长对于教育有正确的认识和观念,了解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为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第一节我国家庭教育发展的历第一节我国家庭教育发展的历史第一节我国家庭教育发展的历史第一节我国家庭教育

·二、我国古代社会的家庭教育
· (一)我国古代社会家庭教育的概况
· 先秦时期,宗族的家庭教育主要由宗子负责,教育 内容包括生产、生活、军事、祭祀等方面。此时的 宗族家庭教育有比较明显的等级区别。随着封建制 度和家庭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家庭教育的阶级 性和等级性日益明显。
· 及至隋唐、宋时期,家庭教育由于科举制度的确立, 更加强调封建纲常伦理,而且越来越与科举考试结 合在一起。
· (3)数量: · 先秦儒家经典中关于女教的论述多是零碎片断,且多为
行为规范一类的条规。
· 独立的女教文本出现在汉朝。 · 刘向《列女传》:为古代105名妇女立传,以正统封建
道德观念为准绳,提出妇德善恶标准和女子教育导向, 倡导贞顺节义、宽容去忌、循法守礼等妇德和妇节。
· 班昭《女诫》:以母亲谆谆教女的形式撰述,启迪妇女 自觉认同社会规范,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行为 模式。
· (1)教育要及早进行 · 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应从胎教开始,纵然作不到胎教,
也要及早从幼儿开始,越早越好。他说:“古者,圣 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 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 生子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 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 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 (2)内容: · 儒家的礼书中规定妇女所应具备的四种德行:妇道、妇
言、妇容、妇功。
· 郑玄注:“妇道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 功谓丝枲。”
· 各种女教读物即以“四德”为基本内容,系统地阐明儒 家的“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等封建道德思想和为 妇之道,并把“四德”具体化,规定出妇女要遵守的各 种条规或戒条。
· 第一,确定进行儿童蒙养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家庭教育。 · 第二,规定要大力向家长传播家庭教育的知识。 · 第三,特别规定对女子进行教育,但只接受家庭教育。 · 第四,规定了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是:针对儿童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历史变迁与展望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历史变迁与展望教育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未来的希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家庭教育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历史变迁以及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历史变迁1.古代家庭教育在古代,家庭教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父母亲以及长辈们都会对孩子进行传统的文化教育。
在中国,教育的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注重家风、家训的传播,重视道德和品德的培养。
同时,在农村地区,孩子们还需要学会生活的基本技能,如农耕、烧饭、制衣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家庭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代家庭教育注重学科的教育,例如语言、数学、科学等,且形式更加多样化。
父母们开始使用印刷材料、电子产品和互联网等广泛的资源,以促进孩子们的学习和发展。
同时,现代家庭教育也更加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以及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3.国际化家庭教育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家庭教育正面临着更广阔的挑战和机遇。
家长们开始注重培养孩子的全球意识和多元文化认知,以便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国际化的社会。
同时,国际化家庭教育也强调在教育中要注重环保、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公民参与等问题,以培养更有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下一代。
二、展望未来1.个性化教育未来的家庭教育趋势是个性化的,家长将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偏好和天赋,以更好地发掘和开发孩子的潜能。
同时,教育也将更加注重以孩子为中心,以孩子的需求为出发点,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实现一个人一个教育。
2.数字化教育在数字化的趋势下,未来的家庭教育将更加依赖于互联网、移动设备和其他数字化资源。
家长将使用这些资源来提高孩子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并为孩子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教育体验。
社交化教育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未来的家庭教育将更加注重孩子的社交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交意识和社交能力,为未来的社交环境做好准备。
总之,家庭教育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演变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教育是我们日常提到的一个词,但作为概念,学术界有众多的定义和界说。
《教育大辞典》对家庭教育解释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通常多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儿女辈进行的教育”。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定义家庭教育为:“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
有的学者则认为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在家庭中所受的终身教育。
狭义的家庭教育则指“小孩在儿童期所接受到的父母管教的活动或生活的训练,借以滋长其日后为人处事的良好态度和人品”。
有日本学者则认为家庭教育“与其说是教育,毋宁说是一种社会化更贴切”。
从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看,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形态,同一夫一妻的个体家庭一起诞生。
恩格斯将人类家庭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概括为四种形式:排除祖孙夫妻亲子夫妻,但允许兄弟姊妹间性关系的初级群婚制的家庭——血缘家庭;排出兄弟姊妹间性关系的高级群婚制的家庭——普那路耶家庭(即伙婚家庭);一个较固定的男子和一个较固定的女子共同生活形成的脆弱的婚姻关系——对偶家庭;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的一夫一妻制家庭。
群婚制社会对儿童的教育还属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诞生随着严格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家庭诞生而诞生。
从一夫一妻制家庭产生的时候起,人类便有了家庭教育的实践,通过长期家庭教育实践,人们逐渐积累经验,认识了
规律,不断的更新,以致构建一定的理论体系,形成新的学科。
中国的家庭教育源远流长,《周易》中的《家人》、《渐》、《蛊》、《节》等卦,是最早讲到家庭问题,包括家庭教育问题的。
如以《周易》之作在殷周为据,则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家庭教育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了。
我国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了一系列“家训”,“家诫”,“家教”,“家范”,等专门论述家庭教育的著作或专供家庭教育用的读本。
北齐颜之推写的《颜氏家训》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家训。
他提出家庭教育必须遵循威严而有慈,戒溺爱,重早教,重熏陶影响,爱子当均等原则。
在教育内容上,总的要求是“德艺同厚”,即对子女进行“增益德行”和“修以学艺”的教育。
《颜氏家训》既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的奠基之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家庭教育专著。
此后,唐代无名氏的《太公家教》,南宋司马光的《家范》,宋代袁采《袁氏世范》,明代姚牧顺《药言》,明代庞尚鹏的《庞氏家训》,明代吴麟征的《家诫要言》,明代温以介《温氏母训》,明代高攀龙《高子遗书》,清初朱伯庐的《治家格言》,清代孙奇逢的《教子家训》,清代李毓秀的《弟子规》,清代蒋伊所作《蒋氏家训》以及《曾国藩家书》等。
据《中国丛书综录》所列数目记载,此类著作、读本共有117部之多。
其中,司马光的《家范》,以儒家经典理论“齐家”之道理
为主线,广集历史人物故事来阐述各项道德准则和治家方法。
宋以后的家教著作往往采用此体例。
朱伯庐的《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仅506字,在清代几乎成为家庭教育的专科书。
纵观这些家庭教育的范本,从对子弟的人品、志向培养到人际交往的朋友情谊;从日常生活消费习惯的养成到生活情趣的熏陶;从行为处事、工作态度到对职业的选择;从幸福观的培养到如何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无不饱含父辈对子孙后代生活各个方面的谆谆教诲和告诫。
也有如《曾国藩家书》通过家书来传递中国文化中的家训思想和为人处世之道,使之成为一种传统,生生不息。
中国古代,尤其在明清两朝,大量有关家庭教育的格言、家训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家庭教育遗产,这是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比拟的。
如果说家庭教育在中国古代处于各种理论的探索阶段,那么家庭教育作为一门学科真正从教育学分化出来,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与近代大批有关家庭教育论著的出现是分不开的。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在广泛深入研究儿童心理的
基础上,对自己的儿子和别人的子女所受的家庭教育进行系统的观察、试验,写成了《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一书,其内容包括儿童的心理、学习的性质及原则,并提出了101
条家庭教育的教导原则,陶行知先生在读过此书后深慨“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
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彭立荣所著的《家庭教育学》出版于1993年,书中体现了时代对家庭教育理论的迫切需要,提出符合当时的国情需求的一些理论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具有当代教育科学新理论的学科特点。
由吴奇程、袁元编著的《家庭教育学》作为师范大学的教材,较为深入系统地探讨了家庭教育的一些主要理论,进一步构建了家庭教育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学术性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
《大教育视野中的家庭教育》一书中,杨宝忠教授以大教育观观念的引导下,用系统的观点考察家庭教育,丰富和发展家庭教育的理论,更是对终身教育思想的传承和发扬。
家庭教育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崭新的学问,脱胎于教育学;家庭教育作为“社会细胞”——家庭的基本职能,又受到了家庭和家庭之外众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家庭教育的研究需要借鉴各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人类学、生态学都与家庭教育的研究密不可分,对家庭教育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是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书目:
《大教育视野中的家庭教育》杨宝忠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家庭教育学》吴奇程、袁元编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家庭教育学》彭立荣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家庭教育》陈鹤琴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中国古代家庭教育选萃》潽卫忠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曾国藩7种治家教子智慧》天野编著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