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客运站设计
客运站工程施工设计(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客运站工程位于我国某城市,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包括站房、停车场、辅助设施等。
工程预计工期为24个月,建成后将成为该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二、设计原则1. 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2. 适应城市交通发展需求,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3. 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环保。
4. 经济合理,便于运营管理。
5.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三、总体布局1. 站房设计:站房采用上进下出式,分为地上三层和地下两层。
地上三层为候车厅、售票厅、商业区等;地下两层为停车场、设备用房等。
2. 停车场设计:停车场位于站房下方,采用地下停车库形式,设有出入口、电梯、楼梯等设施,方便旅客进出。
3. 辅助设施设计:包括卫生间、休息室、茶水间、售票窗口、商业设施等,满足旅客基本需求。
四、站房设计1. 建筑风格:站房建筑风格采用现代简约风格,线条流畅,色彩鲜明,体现出现代交通枢纽的特点。
2. 功能分区:站房内部功能分区合理,包括候车厅、售票厅、商业区等,满足旅客不同需求。
3. 候车厅设计:候车厅宽敞明亮,设有座椅、空调、照明等设施,保证旅客舒适候车。
4. 售票厅设计:售票厅设有多个售票窗口,方便旅客购票。
同时,设置自助售票机,提高售票效率。
5. 商业区设计:商业区位于站房一层,设有餐饮、购物、休闲等设施,满足旅客多样化需求。
五、停车场设计1. 停车场规模:停车场设有停车位1000个,满足旅客停车需求。
2. 停车场结构:停车场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两层,设有出入口、电梯、楼梯等设施。
3. 停车场照明:停车场内设有照明设施,保证夜间停车安全。
4. 停车场通风:停车场设有通风系统,保证空气质量。
六、辅助设施设计1. 卫生间:设置男女卫生间,满足旅客基本需求。
2. 休息室:设置休息室,为旅客提供短暂休息场所。
3. 茶水间:设置茶水间,为旅客提供饮用水。
4. 售票窗口:设置多个售票窗口,提高售票效率。
客运中心设计
2.总平面设计 总平面设计即客运站的总体布局。应处理好站前广场、 主站房、停车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布置紧凑、流畅。要求 如下: • 充分利用地形特点,根据工艺要求合理分区。方便使用, 明显突出主站房的位置。 • 应根据城市规划及交通管理要求,单独分设客车进站口与 出站口,进出口的宽度不应小于4m。依据我国车辆右行 的交通规则,汽车进站口宜设在站房的右侧,出站口宜设 在站房的左侧。
• 它应为城镇的重要景点之一。
1)站前停车场: 为公交车、出租车、接送客专车及非机动 车等提供临时停车。停车位可分组设置,每组停车数量少 于5O辆,组与组之间防火间距不小于6m.
2)道路:包括人行通道和车行通道,应分开设置,各行其道 。人旅客活动地带:主要指旅客活动平台与站前平台,公共汽 车停靠站台及安全岛。 4)绿化场地:绿化面积应占站前广场面积的l0 一l5% 。利用 绿化组织交通,分隔场地,绿化小区可供旅客休息活动, 同时也可美化环境.
停车场设计 • 停车场的停车数大于50辆,其汽车疏散口不应少于两个,停车总数 不超过50辆时可设一个疏散口。 • 停车场内的车辆宜分组停放,车辆停放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0.80m, 每组停车数量不宜超过50辆,组与组之间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 发车位和停车区前的出车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2m。 • 停车场的进、出站通道,单车道净宽不应小于4m,双车道净宽不应 小于7m,因地形高差通道为坡道时,双车道则不应小于7m。 • 停车场应合理布置洗车设施及检修台。通向洗车设施及检修台前的通 道应保持不小于10m的直道。 • 停车场周边宜种植常绿乔木绿化环境及降低周边环境噪声。 • 停车场必须宽敞平整,其侧向坡度不宜大于2 %,以免产生车辆自动 滑溜,同时该坡度亦不宜小于5‰ ,以利场面排水.排污。
•分区明确,使用方便,流线便捷,避免旅客、车辆及行包流线交叉。 •为防止进出站客车与城市干道过境车辆互相交叉干扰.在进出站口应设 置必要的引道,引道长度不应小于客车最小转径.客车的进出口与旅客 的主要出入口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井设置隔离措施,以保证旅客安 全与行车安全。 •应重视车站绿化区的分布与设计,并与当地的环境相协调. •应处理好站区内排水问题.从方便旅客乘车与站内卫生考虑.通常采用 有组织排水,排水坡度不小于5‰ 。
汽车站设计调研报告_2
明确,流线简洁,工作人员流线、旅客流线、行包流线等互不干扰,其中工作人员的工作区域主要围绕着候车及售票大厅,员工流线须避开旅客流线,另设置出入口等。
而旅客流线须简洁方便,一目了然,直线平行。
2、立面设计:汽车客运总站的立面颇具现代建筑的特点,采用点支式玻璃幕墙作为主立面,大胆的裸露钢骨架。
且立面的设计采用一定的弧度,使立面具有一定的流动感觉,但这种感觉不是很强烈.立面看似简单,但钢结构与玻璃的运用增强了建筑内外的通透感,使车站的内外空间相互交融。
3、细部处理:通过售票厅进入候车厅都要经过安检,同时两个分区之间也会设置服务台,方便管理跟旅客咨询;并利用栏杆将发车区与候车区隔离;站台与停车位以缓坡相连,满足无障碍需要:同时设排水沟防止积水进入候车室;室内要布置景观小品,景观小品在室内的使用使得室内更加丰富,增加趣味性。
为了方便服务游客,对于空间很大的候车厅还需设有指示牌引导旅客。
汽车站设计重难点1、功能组织:汽车站设计的重点是如何合理的安排各个功能之间的衔接和组织人流线以及车流线的交叉和分流。
在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上才能更好的去考虑问题。
2、建筑的地域特色:地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是自然要素与人文因素作用形成的综合体。
车站作为一个城市的门户,建筑的形象是对一个地区地域特征最直接的表达更应该坚持地域性的设计方法。
车站建筑特别是火车站首先是现代建筑和现代化的功能对地域文化的表达不是地域元素的堆砌。
地域性建筑设计是对特定的地域资源的发掘和利用资源概念包括建筑环境、自然环境、气候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环境范畴对这些有形或无形资源的汲取产生出本土建筑。
地域性建筑设计不是对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而是对地域文脉的尊重,对既有环境的整合。
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响应并基于当代技术的创新最终地域性建筑将成为记载这个时代信息的建筑文脉的有机组合。
3、建筑节能:建筑节能一直被人们所重视,然而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却面临极大的阻挠,因为建筑节能的探索多是以建筑材料为主,昂贵的建材使人们对建筑节能敬而远之。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原理
安全性
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人员安全和消 防安全,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和 减少事故的发生。
环保节能
建筑设计应贯彻环保节能的理念, 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降 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
经济性
建筑设计应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 下,合理控制建设成本,提高建筑 的经济效益。
02
汽车客运站建筑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的基本要素
明确的功能分区
将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候车区、售票区、安 检区、车辆停放区等进行明确划分。
合理的空间尺度
根据使用人数和频率,合理确定各功能区 域的面积和空间尺度。
高度的流线组织
确保乘客、车辆、工作人员等流线的简洁 、明确和高效。
灵活的布局
考虑未来可能的变化和扩展,采用灵活的 布局设计。
乘客流程设计
明确的候车区域
安全的疏散设计
根据建筑规模和容纳人数 ,设计合理的疏散通道和 出口,确保在紧急情况下 能够快速疏散人员。
03
汽车客运站建筑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功能性原则
立面设计应满足汽车客运 站的使用功能要求,包括 车辆出入、旅客进出站等 。
安全性原则
立面设计应考虑安全因素 ,如材料的选择、构造的 稳固性等,确保旅客和车 辆的安全。
立面虚实关系与光影效果
虚实结合
立面设计中应考虑虚实结合,通过开窗、开洞等方式形成虚实对比,增强立面的 层次感和立体感。
光影效果
合理利用光影效果,能够突出建筑物的立体感和质感,增强建筑的美感。
04
汽车客运站建筑剖面设计
剖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空间组织能力
汽车客运站剖面设计应考虑空 间的有效利用,组织好室内外
剖面组合与利用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首先,对于汽车客运站的选址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交通便利性,尽量选择靠近主要交通路线和公共交通设施的地方,方便旅客的出行。
其次是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比如与城市规划相符合,不会对周围居民和商业区造成较大的影响。
最后是空间利用的合理性,要考虑到未来扩建和交通组织的可能性。
在建筑外观方面,汽车客运站应该注重与城市形象的协调,体现当地的地域文化和特色。
可以考虑采用当地传统建筑风格或者现代风格与传统元素的结合,如利用当地材料和建筑手法,或者在建筑外墙上加入当地特色的图案和装饰。
此外,还可以通过景观设计来提升建筑的美感,如绿化带、喷泉、雕塑等。
在内部布局方面,汽车客运站应该考虑旅客的流线和舒适度。
首先,要设置明确的旅客通道,以便旅客可以方便地找到候车区、售票处和候车室等功能区域。
其次,应该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的空间,以提供给旅客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比如可以设置多个候车区域,为旅客提供更多的座位选择和不同的候车体验。
另外,要设置明确的指示牌和标识,方便旅客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和服务设施。
在功能设置方面,汽车客运站应该满足旅客的各种需求。
除了基本的售票、候车和上车功能外,还可以考虑增设其他服务设施,如餐厅、商店、洗手间、儿童乐园等,以满足旅客在站点停留期间的各种需要。
此外,汽车客运站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以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措施,如利用太阳能发电、雨水收集利用等。
同时,也要注重对残疾人的友好设计,如设置无障碍通道和设施,方便他们的出行。
综上所述,汽车客运站的建筑设计应该兼顾功能需求、城市形象和文化特色。
在选址、建筑外观、内部布局和功能设置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旅客的需求和当地的特点,以便为旅客提供便利舒适的出行体验。
同时,还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和对残疾人的友好设计。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汽车客运站可以成为城市的亮丽名片和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八章 汽车客运站设计
小件(行包)服务处
●
●
★
★
治安室
●
●
★
★
医疗救护室
★
★
★
━
饮水处
●
●
★
★
汽车客运站设施配置表 表8-1
汽车客运站设施配置表 续表8-1
设施类别与名称
一级车站
二级车站
三级车站
便捷车站
建筑设施
站房
站务用房
盥洗室与旅客厕所
图8-2 进站旅客流线图1-售票处;2-托运行包处;3-小件寄存处;4-门厅;5-候车厅;6-发车位
图8-3 出站旅客流线图1-行包提取;2-售票厅;3-候车厅
图8-4 发送行包流线图1-发送行包;2-托运厅;3-托运作业;4-发送行包库;5-组装;6-装运;7-发出车停车位;8-车辆离站
图8-5 到达行包流线图1-到达车;2-到达车停车位;3-卸运;4-到达行包库;5-提取作业处;6-提取厅;7-提取行包
四 车站设备及配置要求1 车站设备 车站设备包括基本设备和智能化系统设备,见表8-2。2 配制原则(1)适用性(2)可靠性(3)通用性(4)经济性(5)有效性(6)可行性(7)先进性3 基本要求(1)车站设备的数量与类别应根据车站生产能力和作业量的大小确定,主要设备尽可能地选用国家定型的标准设备。 (2)主要基本设备的配置要求见表8-3,智能化系统设备视车站实际情况按需配置。
二 汽车客运站的分类1 按车站规模分类(1)等级车站 具有一定规模,可按规定分级的车站。(2)便捷车站 以停车场为依托,具有集散旅客、停发客运车辆功能的车站。 (3)招呼站 在公路与城市道路沿线,为客运车辆设立的旅客上落点。
二 汽车客运站的分类2 按车站位置和特点分类(1)枢纽站 可为两种及两种以上交通方式提供旅客运输服务,且旅客在站内能实现自由 换乘的车站。(2)口岸站 位于边境口岸城镇的车站。(3)停靠站 为方便城市旅客乘车,在市(城)区设立的具有候车设施和停车位,用于长途客运班车停靠、上下旅客的车站。 (4)港湾站 道路旁具有候车标志、辅道和停车位的旅客上落点。
汽车客运站设计教案
汽车客运站设计教案汽车客运站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客运站的设计原则和标准2、掌握汽车客运站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流程3、能够设计出一个合理的汽车客运站方案二、教学内容1、汽车客运站概述1、汽车客运站的定义和作用2、汽车客运站的分类和特点2、汽车客运站设计原则和标准1、人流和车流的组织原则2、建筑美学原则3、环保和节能原则4、安全和舒适原则3、汽车客运站设计要素和流程1、站场选址和总平面布置2、主入口空间设计3、候车厅空间设计4、售票厅和办公空间设计5、公共厕所和无障碍设施设计6、景观和绿化设计4、设计案例分析1、国内外优秀汽车客运站设计案例介绍2、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互相交流和学习5、学生实践操作1、根据给定的场地条件和功能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汽车客运站设计,并展示方案。
三、教学方法1、讲授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2、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3、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四、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2、设计方案的质量和创意性3、与同学合作和交流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不断改进教学策略。
2、反思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问题,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
3、反思案例分析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六、教学资源1、教材和参考书:汽车客运站设计原理与实践、汽车客运站设计标准等。
2、教学视频和PPT:提供相关的教学视频和PPT,辅助教学。
3、设计软件:提供AutoCAD、SketchUp等设计软件,帮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前往当地的汽车客运站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实际运营情况。
七、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周:介绍汽车客运站的定义和作用,以及设计原则和标准。
2、第二周:介绍汽车客运站的设计要素和流程,学习如何进行方案设计。
3、第三周:进行案例分析,探讨优秀的设计案例,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第四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根据给定的条件和要求进行设计。
5、第五周:学生完成设计方案,进行展示和讨论,教师进行评估和反馈。
公路汽车客运站总平面设计-
汽车客运站选址要求较严, 在确定站址前, 必须对详细 的地质、地貌以及城市现状和发展规划进行分析研究后再 考虑其可行性, 汽车客运站对周围环境要求比较高, 在建成 后同样给周围环境也会造成影响, 这些方方面面的问题, 在 选址时必须摸清、吃透、论证、定案。
汽车客运站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总平面布置应包括站前广场、站房、停车场、附属建 筑、车辆进出口及绿化等内容;(如图2-6,图2-7,图2-8)
图2-6 总平面分析(一)
图2-7 总平面分析(二)
图2-8 总平面分析(三)
(二)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汽车客运站是城镇中的重要公共建筑, 也是城镇的门户之 一。不仅在选址时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选择, 同时 还要考虑城镇详细规划对车站的布局、流线组织、旅客和车 辆出入口的设置, 以及建筑造型和外观处理等各方面的要求, 如西安市解放路汽车站(图2—9)用地北面是火车站广场, 东临 解放路, 是火车站和汽车站连接市区的城市主要交通干道, 西 临尚德路, 南临西八路。汽车站站房面向广场布置, 与火车站 共同形成铁路与公路客运交通中心。站房的旅客入口与出站 口也都面向广场布置, 使进出站旅客在广场上集散, 并与火车 站旅客共同使用广场上的交通及服务设施。既节省了城市用 地面积和建设资金, 又方便了旅客。车辆的进出站口设在城市 次要道路尚德路与西八路上, 这样可减轻广场和解放路的交通 负荷以及广场交通组织的复杂程度, 避免了人流与车流、市内 交通车辆与长短途客运班车之间的交叉。也与城市规划的要 求相一致。
2. 客运区 客运区由站房、站台和到发车位组成。旅客来站
办理各种旅行手续如购票、托取行车出站等活动都在 这里进行。所以说客运区是客运站的中心场所,而站 房又是客运区的主体建筑。因此,站房的位置既要面 临广场,又要与站台和发车位有直接的联系,以保证 进出站旅客流线通畅、简捷。同时还应争取良好的自 然条件,满足通风、采光和对朝向的要求,为旅客创 造舒适、安静的候车环境。站房中还应设置问询、邮 电、小卖等各种服务设施,为旅客提供食品、纪念品、 地方土特产品、报刊杂志等旅行物品和各种方便。为 了使旅客在站房和整个客运区内有秩序和有规律的活 动,避免旅客错乘和漏乘,应设置具有导向性的明显 的标志系统。此外,还要为行包的装卸提供方便的设 施。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a(31页)
3、站台雨棚
1. 雨棚长度:应使车门置于雨棚垂直投影区内。 2. 雨棚构造:
+ 支承雨棚 :单柱支承 双柱支承
+ 悬挑雨棚: 一般结构体系应与候车厅、行包装卸廊一起整体考
虑,不设支承柱,整个有效发车区域内场地宽敞,进出车方 便,,可用板式悬挑,也可用筒壳、网架等结构形式。
2.1概述
公路运输是最基本的运输方式,随着汽车工业的 发展,公路运输的能力不断提高。汽车客运的方式同 铁路客运不尽相同。铁路客运一次输送量大,而每一 次相隔的时间较长,旅客在站内停留的时间较长。而 汽车则是分散运输,每辆汽车的载客量不大,车辆在 相隔较短的时间内陆续发出,旅客陆续集中在站内, 一般在站内停留的时间也较短,所以汽车客运站的候 车面积不会很大,但流线通畅、空间组织明确简单。
+ 高差处理: 将售票室地坪抬高 300~350mm + 局部照明 + 语音传导 + 窗口构造
2.3.3行包业务
行包业务一般由托取厅、行包房和行包装卸廊组 成 1、行包房的设置及其流线
+ 三、四级站行包房可合并设于站房一侧 + 一、二级站行包房的托运处和提取处按旅客进出站流线可分设于
站房两端 + 托运处和提取处按旅客流线分设,但集中在一端
2. 7.2疏散
1、候车厅内安全出口不得少于两个,每个安全出口的平 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
2、候车厅安全出口必须直接通向室外,室外通道净宽不 得小于3米。
3、候车厅安全出口净宽不得小于 1.40米;太平门应向疏散 方向开启,如设踏步应距门线1.40米处起步,如设坡道,坡 度不得大于1/12,并应有防滑措施。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
汽车客运站建造设计规范JGJ60-99第1 章总则第2 章术语第3 章站址和总平面3.1站址选择3.2总平面设计第4 章站前广场第5 章站房设计5.1普通规定5.2候车厅5.3售票厅5.4售票室和票据库5.5行包托运处、行包提取处和小件行包寄存处5.6站台、行包装卸廊和发车位5.7其他用房5.8驻站用房5.9附属建造第6 章停车场第7 章防火设计7.1防火7.2 疏散第8 章建造设备8.1 给水排水8.2 采暖通风8.3 电气附录一本规范用词说明第1 章总则为保证汽车客运站建造设计的质量,使汽车客运站符合安全、卫生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合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汽车客运站的建造设计。
一级20~24 10000~25000二级13~19 5000~9999三级7~12 1000~4999四级 6 以下1000 以下当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超过25000 人次时,宜另建汽车客运站分站。
汽车客运站建造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第2 章术语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Average Passenger DeliveryVolume Perdiem In A Year。
指车站统计年度平均每天的旅客发送量。
旅客最高会萃人数Maximum Gather Passenger指一年中旅客发送量偏高期间,每天最大的同时在站人数的平均值。
发车位Seat of Delivery Passenger Vehicle指符合旅客上车条件的停车位。
站前广场Plaz Before The Station供旅客进出车站集散用的广场。
停车场Coach Parking Lot车站内停放待发客车的场地。
站房Station指车站内候车、售票、行包、业务和驻站办公等主要建造用房的总称。
行包装卸廊Package Transportation Corridor指用于装卸行包的廊道。
站址和第3 章总平面3.1 站址选择汽车客运站站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交通要求;与城市干道联系密切,流向合理及出入方便;地点适中,方便旅客集散和换乘其他交通;具有必要的水源、电源、消防、通信、疏散及排污等条件。
客运站设计讲义
其中: 托运厅面积=25.0 ㎡/托运单元×托运单元
数
受理作业室面积=20.0㎡/托运单元×托运单 元数
行包库房面积=0.1㎡/人×设计年度旅客最 高聚集人数+15.0㎡
托运单元数:一级车站2~4个; 二级车站2个; 三、 四级车站1个。
行包提取处面积按托运处面积的30%~50%计算。
行包装卸廊的面积为行包装卸廊之最小宽度3.60m ×有效发车位中距 ×有效发车位数。
➢ c.公用电话亭:除四级站以外,应设供旅客使用的公用 电话亭。面积应以当地客流量为计算依据。其位置在 设计时应以方便明显为主,同时注意避免管线的交叉。
行包托运
行包流线 行包业务 用房面积 行包装卸廊 托运口及提升设施
行包托运的流线
旅客购票
办理托运手续
行包被分检至 当班车的待装货位
行包进入 行包装卸廊
2.一、二、三级站的一般候车形式:
这种候车形式,可以多条通道同时检票,适应多班次 客车同时检票进站台的操作程序。这种形式可以形成较大 面积的候车厅,不仅适应了更大的客流量,还使候车空间 变得宽敞明亮,同时也便于管理,使候车厅秩序井然。
3.一、二、三级站的二次候车形式:
二次候车形式的优点,是在节省人力的同时,又创造了 一个井然有序的候车环境,但是由于其面积上的浪费较大, 人流在一次候车时也显得比较拥挤,所以现在很少采用。
售票厅不能兼作过厅,就是为了保证人们在售 票厅内能够正常的购票;
售票室
➢ 或是玻璃窗分隔开;
➢ 售票室室内地面至售票口窗台面不宜高于0.80m; ➢ 通常设有卷柜存放文件或私人物品,宽度在0.5~
0.6米为宜;之间还应保持有2.4米左右的自由活 动空间; ➢ 按照售票室内家具以及人体活动尺寸需要,整个 售票室的总体进深不应小于4米。
汽车客运站设计
对于汽车客运站,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或气体灭火系统,以实现快速、有效的灭火
。
消防疏散系统设计
消防疏散系统是保障人员安全撤离的关键设施,设计 时应结合建筑布局和规模,制定合理的疏散方案。
系统应包括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等设 施,以确保人员能够迅速、有序地撤离火灾现场。
消防排烟系统设计
位置便利
卫生间位置要便于旅客使用,一般设置在显眼且容易到达的地 方。
卫生条件
注重卫生间卫生条件的改善,提供清洁、舒适的如厕环境。
无障碍设施
考虑残疾人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设置无障碍设施。
03
汽车客运站室内环境设计
室内环境设计概述
汽车客运站的室内环境设计是整个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旅客 的舒适度,还体现了汽车客运站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汽车客运站的建设和运营对当地经 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增加 了就业机会,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
02
汽车客运站总体规划设计
总体规划概述
明确设计理念
以人性化、生态化、现代化为设计理念,注重功 能分区、流线组织和环境营造。
确定规模与布局
根据客运站的实际需求,确定各功能区域的面积 和位置,形成合理的布局。
风能利用
在场地内设置风力发电系统,为客运站提 供辅助电力,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水资源利用设计
要点一
雨水收集
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用于 绿化灌溉、洗车等用途,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要点二
中水回用
将客运站内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后再次利用,如用于冲 厕、浇灌植物等,降低对新鲜水源的消耗。
进站口设计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
Bus Station Design 成熟的设计 是将整体场地设计与建筑造型设计 统一考虑
Bus Station Design
合理布局、明确分区 站前广场区 客运区--站房、站台、到发车位 停车区--行车道、停车场、加油站、洗车台、车辆维修保养 生活区
停车区布置在客运区的后面,与站台和发车位前后毗邻设置
01
主要营业用房分别布置在候车厅两侧— 行包部分集中设置,与售票厅分设在候车厅两侧
02
Bus Station Design
03
主要营业用房分别布置在候车厅两侧--行包发送和到达部分分设在候车厅的两侧
售票与行包发送部分布置在候车厅的一侧,售票厅、托运厅、候车厅仍根据进站旅客流程依次毗联布置,并各自设出入口与广场联系。行包到达部分布置在候车厅的另一侧,将旅客出站口与行包提取厅合并或相毗连设置。(对于大型客运站)
进站与出站旅客流线组织(垂直组织交通流线)
Bus Station Design
发车位形式的选择应与车辆的行驶方向相适应 Bus Station Design
车辆进出站口的设置
(四)车辆进出站口的设置 一、二级车站,进站口、出站口应分别独立设置。 三、四级站宜分别设置 。 汽车进站口、出站口宽度均不应小于4m,当进出站口设在建筑物底层时,其净高不应低于4m。 汽车进站口、出站口与旅客主要出入口应设不小于5m的安全距离,并应有隔离措施。 为了避免与城市交通有过多的交叉,一般出站口安排在次干道上右转弯上路好些。
Bus Station Design
旅客出站口的设置要与车辆进站口、到达车位和站台、行包提取厅联系方便,以缩短旅客的出站行程。同时还应与站房入口保持适当距离,避免进出站人流相互干扰。出站口也应与广场上的停车场有方便的联系。
汽车客运站设计规范(最新整理)
1 总则1.0.1 为保证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的质量,使汽车客运站符合安全、卫生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汽车客运站的建筑设计。
1.0.3 汽车客运站的建筑等级应根据车站的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划分为四级,并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表1.0.3 建筑等级划分等级发车位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人次)一级20~2410000~25000二级13~195000~9999三级7~121000~4999四级6以下1000以下1.0.4 当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超过25000人次时,宜另建汽车客运站分站。
1.0.5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Average Passenger Delivery Volume Perdiem In A Year指车站统计年度平均每天的旅客发送量。
2.0.2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Maximum Gather Passenger指一年中旅客发送量偏高期间,每天最大的同时在站人数的平均值。
2.0.3 发车位Seat of Delivery Passenger Vehicle指符合旅客上车条件的停车位。
2.0.4 站前广场Plaz Before The Station供旅客进出车站集散用的广场。
2.0.5 停车场Coach Parking Lot车站内停放待发客车的场地。
2.0.6 站房Station指车站内候车、售票、行包、业务和驻站办公等主要建筑用房的总称。
2.0.7 行包装卸廊Package Transportation Corridor指用于装卸行包的廊道。
3 站址和总平面3.1 站址选择3.1.1 汽车客运站站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交通要求;2 与城市干道联系密切,流向合理及出入方便;3 地点适中,方便旅客集散和换乘其他交通;4 具有必要的水源、电源、消防、通信、疏散及排污等条件。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
31
Bus Station Design
进站与出站旅客流线组织(垂直组织交通流线)
2021/8/5
32
Bus Station Design
2021/8/5
33
Bus Station Design
发车位形式的选择应与 车辆的行驶方向相适应
2021/8/5
34
(四)车辆进出站口的设置
一、二级车站,进站口、出站口应分别独立设置。
55
三.站房建筑布局形式
Bus Station Design
1.综合候车厅的布局形式
将候车、营业服务、交通联系三个部分共同组织在一个空
间内,形成一个具有候车、购票、托运行包等多种功能的
综合性空间,通常称为综合候车厅
2021/8/5
56
根据功能进行分区,把不同活动的旅客 分别组织在三个分区之中,即候车区、 营业服务区和交通联系区,以避免和减 少旅客之间的相互交叉和干扰
Bus Station Design14
(二)合理布局、明确分区
Bus Station Design
站前广场区
客运区--站房、站台、到发车位
停车区--行车道、停车场、加油站、洗车台、车辆维修保养
生活区
2021/8/5
15
Bus Station Design
停车区布置在客运区的后面,与站台和发车位前后毗邻设置
汽 车 客 运 站 建 筑 设 计
2021/8/5
Bus Station Design
1
参考书籍
Bus Station Design
2021/8/5
2
Bus Station Design
汽车
2021/8/5
汽车客运站设计规范
1 总则1.0.1 为保证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的质量,使汽车客运站符合安全、卫生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汽车客运站的建筑设计。
1.0.3 汽车客运站的建筑等级应根据车站的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划分为四级,并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1.0.4 当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超过25000人次时,宜另建汽车客运站分站。
1.0.5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Average Passenger Delivery V olume Perdiem In A Year指车站统计年度平均每天的旅客发送量。
2.0.2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Maximum Gather Passenger指一年中旅客发送量偏高期间,每天最大的同时在站人数的平均值。
2.0.3 发车位Seat of Delivery Passenger Vehicle指符合旅客上车条件的停车位。
2.0.4 站前广场Plaz Before The Station供旅客进出车站集散用的广场。
2.0.5 停车场Coach Parking Lot车站内停放待发客车的场地。
2.0.6 站房Station指车站内候车、售票、行包、业务和驻站办公等主要建筑用房的总称。
2.0.7 行包装卸廊Package Transportation Corridor指用于装卸行包的廊道。
3 站址和总平面3.1 站址选择3.1.1 汽车客运站站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交通要求;2 与城市干道联系密切,流向合理及出入方便;3 地点适中,方便旅客集散和换乘其他交通;4 具有必要的水源、电源、消防、通信、疏散及排污等条件。
3.2 总平面设计3.2.1 汽车客运站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总平面布置应包括站前广场、站房、停车场、附属建筑、车辆进出口及绿化等内容;2 布局合理,分区明确,使用方便,流线简捷,应避免旅客、车辆及行包流线的交叉;3 布置紧凑,合理利用地形,节约用地,并留有发展余地,与周围建筑关系应协调;4 应处理好站区内排水坡度,防止积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整体环境目标—— 体现生态特征的有机整体:自然、环境、人的和 谐统一。
(3)人本主义目标—— 体现对人的关怀:满足人的多层次需要。
(4)规划系统目标—— 注重城市交通枢纽的系统效益与整合:土地的综 合利用、交通组织的合理安排。
现代大中型城市旅馆有用地紧、高层化、多功能的特点。除了提 供高标准的食宿之外.还设可供社会活动的场所.如多功能厅可承担 会议、报告、演出、展览、宴会等多种活动,各具特色的餐厅、酒吧, 各种商店、健身设施使现代城市旅馆宛如包罗万象的城中之城。旅馆 成了信息中心、会议中心、娱乐保健中心。
① 根据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通过全国30多个车站的调查,初步拟定
的同时在站人数的平均值; 有效发车位:符合旅客上车条件的停车位; 站前广场:旅客进出站集散用的广场; 站房:候车、售票、行包、业务、驻站办公的总称; 站场:客运车辆停放的内部场地; 行包装卸廊:用于装卸行包的廊道。
授课目录
一、汽车客运站概述 二、汽车客运站等级与指标 三、汽车客运站总平面设计及外部交通组织 四、汽车客运站内功能组合及内部流线设计 五、其他设计要点 六、外部空间形体设计 七、发展趋势 八、案例
站前广场“车”的流线
车的流线有三条: 1、公交车车流 2、出租车车流 3、社会车流
站前广场“人和车”的流线组织原则:
1、人车分流; 2、站前广场的要做绿化景观设计,以供人休憩;并具有当地文化性,
体现汽车站的交通门户展示作用。 3、考虑“进站”与“出站”人流尽量不交叉。
站场区“车”的流线
车辆出口
认识交通建筑
供人们出行代步使用的公共交通枢纽建筑。
可分为:汽车站、火车站、航空港、客运码头。
另外还有:高速公路服务站、地铁站、轻轨站、高铁站、游 客集散中心等等。
汽车客运站设计
Feb. 2012
术语
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车站统计年度平均每天旅客发送量;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一年中旅客发送量偏高期间,每天最大
➢ 根据级别,一、二、三级站售票厅需要单独设置,而四、五级站因为 旅客较少,可以将售票厅与候车厅合用较为经济。
➢ 售票厅的面积是由售票窗口的数量决定的,售票窗口的个数的多少以 客源站候车最高聚集的人数为依据。一般其使用面积应按每个售票口 15㎡计算;
一、汽车客运站概述
汽车客运站是汽车运送旅客的转运站.在这个站内 车辆的运行、停放,旅客的售票、侯车、进出站、 休息及行包的托运、提取等活动构成了完整的工艺 流程过程。
设计目标
设计中要针对现代型汽车客运站特色,结合地域环境人文特征,提出了 公共空间、环境、人本主义、系统四大目标,以此为基础展开全面分析。
2.合理布局,分区明确;
总平面设计即客运站的总体布局。应处理好站前区、站房区、站场区三 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工艺要求合理分区,布置紧凑、流畅。方便使用, 明显突出站房的位置。要求如下:
a、站前区:进出站人流聚散用的广场。 b、站房区:等候及调度、行政用房。 c、站场区:内部交通枢纽。
站场区
站房区
站前区
(不含停车场用地) 数字折算各级汽车站占地面积如下: 一级站 1.67公顷-2公顷以上;二级站l公顷.-1.67公顷;三级站 0.67 公顷-l公顷;四级站0.53 公顷 。 ② 站前广场面积:按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每人1平方米计算。 ③ 停车场及行车道路面积:按客车投影面积*4*驻站客车数。 ④ 发车位占地面积:按客车投影面积*2发车位数。
二、汽车客运站等级和指标
1.汽车客运站等级划分
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发车位 20-24 13-19 7-12 6以下
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人次) 10000-25000 5000-9999 1000-4999 1000以下
当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超过25000人次时,宜另建汽车客运站分站。
2.汽车客运站面积指标
三、汽车客运站总平面设计及外部交通组织
1.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合理选址;
汽车客运站属城市大型公共建筑,且为陆路交通门户,不仅在选址 时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选择,同时还要考虑城镇详细规划对 车站的布局、流线组织、旅客和车辆进出口的设置,以及建筑造型和外 观处理等各方面的要求。
a、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交通要求; b、与城市干道联系密切,流向合理及出入方便; c、地点适中,方便旅客集散和换乘其它交通; d、具有必要的水源、电源、消防、通信、疏散及排污条件。
3.流线简洁,各功能流线明确
汽车客运站属城市交通型公共建筑,功能流线多且复杂,分类来说 主要有“车”和“人”二大类交通。。
a、站前广场的“人”的流线; b、站前广场“车”的流线; c、站场区“车”的流线;
站前广场“人”的流线
人的流线有四条: 1、进站候车人流 2、售票厅人流 3、托运提取行李人流 4、出站人流
建筑设计原理Ⅲ
2012年11月
▪ 课程学习主要内容:
课程介绍
第一讲: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旅馆设计 第二讲:建筑消防设计—无障碍设计 第三讲:建筑形式与内容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 第四讲:功能与空间 第五讲: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汽车站设计 第六讲:空间与结构 第七讲:形式美的规律—主从与重点,均衡与稳定;对比与微差 第八讲:形式美的规律—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度
发
站场的流线有二条:
送
车
1、进站流线
位
2、出站流线
卸 客 区
车辆进口
加油站
停
保
车
养
场
场
地
洗车台
站场区“车”的流线组织原则:
1、单方向逆时针循环,流线不交叉; 2、“卸客区”要有足够的空间,并不得干扰后面进站客车的运行。 3、停车场布置尽量紧凑合理,灵活运用侧向停车及地下停车,以减少
交通面积和停车面积。
四、汽车客运站内功能组合及内部流线设计
业
务 用
旅客用房
房
管
旅
理
客
用
用
房
房
行
行
政
政
用
用
房
房
售票处
➢ 不同等级的售票 处的组成部分也不 尽相同,按照客运 站的等级划分,主 要由售票厅、售票 室、票据库以及办 公室四部分组成。
售票处 组成
售票厅 售票室 票据库 办公室
售票厅
售票厅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