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29.医学生物化学人卫第8版(精校修订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生物化学第8版第一章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蛋白质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成分之一,约占人体固体成分的45%左右。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分布广泛,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组织器官中。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各种生命功能的直接执行者,在物质运输与代谢、机体防御、肌肉收缩、信号传递、个体发育、组织生长与修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蛋白质的分子组成特点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编码氨基酸:自然界存在的氨基酸有300余种,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20种,且具有自己的遗传密码。
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16%。
✧每100mg样品中蛋白质含量(mg%):每克样品含氮质量(mg)×6.25×100。
氨基酸的分类✧所有的氨基酸均为L型氨基酸(甘氨酸)除外。
✧根据侧链基团的结构和理化性质,20种氨基酸分为四类。
1.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甘氨酸(Gly)、丙氨酸(Ala)、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苯丙氨酸(Phe)、脯氨酸(Pro)。
2.极性中性氨基酸:色氨酸(Trp)、丝氨酸(Ser)、酪氨酸(Tyr)、半胱氨酸(Cys)、蛋氨酸(Met)、天冬酰胺(Asn)、谷胺酰胺(gln)、苏氨酸(Thr)。
3.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
4.碱性氨基酸:赖氨酸(Lys)、精氨酸(Arg)、组氨酸(His)。
✧含有硫原子的氨基酸:蛋氨酸(又称为甲硫氨酸)、半胱氨酸(含有由硫原子构成的巯基-SH)、胱氨酸(由两个半胱氨酸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
✧芳香族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唯一的亚氨基酸:脯氨酸,其存在影响α-螺旋的形成。
✧营养必需氨基酸:八种,即异亮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赖氨酸。
恩替卡韦联合大黄蛰虫丸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恩替卡韦联合大黄蛰虫丸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观察洪海龙【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9(032)007【总页数】3页(P1003-1005)【关键词】恩替卡韦; 大黄蛰虫丸; 乙肝肝硬化; 临床疗效【作者】洪海龙【作者单位】福建省福鼎市医院感染科 355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2乙肝肝硬化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是指乙型肝炎逐渐发展至肝硬化的过程,如果及早阻断肝纤维化,即可有效抑制肝纤维化的发展,当前临床对于乙型肝纤维化肝硬化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是当前临床高度关注的内容,常规西医治疗效果一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已不能满足当前临床需求,临床有研究显示,中医在治疗乙型肝纤维化肝硬化方面具有独特效果,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常规西医治疗的不足[1-2]。
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选取2012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8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旨在为乙肝肝硬化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n=43)、对照组(n=43)。
观察组中女19例,男24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51.26±6.26)岁;病程3~18年,平均病程(10.56±2.25)年;Child-pugh分级:A级18例,B级25例;病情:轻度16例,中度20例,重度7例。
对照组中女18例,男25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51.21±6.24)岁;病程4~18年,平均病程(10.68±2.14)年;Child-pugh分级:A级17例,B级26例;病情:轻度15例,中度19例,重度9例。
诊断标准:均满足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3]中对乙肝肝硬化的诊断标准。
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前提下开展本研究。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分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分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是一类紧密参与肿瘤发展和进展的细胞群体,其在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和治疗抵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成纤维细胞是一种基质细胞,主要分布在结缔组织中,具有合成胶原蛋白、细胞外基质和调节炎症反应等功能。
在肿瘤发展过程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能够与癌细胞相互作用,促进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血管生成,同时也能够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降低机体对肿瘤的抵抗能力。
随着对肿瘤微环境的研究不断深入,对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
成纤维细胞的异质性和功能多样性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可以分为多个亚型,根据其表型、功能和来源等特征进行分类。
通过对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分类和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其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并为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对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分类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总结。
首先,将介绍成纤维细胞的定义和功能,为后续内容的理解奠定基础。
然后,将重点探讨成纤维细胞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包括其对肿瘤增殖、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等方面。
最后,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分类方法,并探讨其在肿瘤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意义和潜力。
通过对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分类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通过针对特定类型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干预,可以实现对肿瘤微环境的调控,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因此,对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分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依次介绍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分类。
首先,引言部分将提供一个概述,简要介绍成纤维细胞在肿瘤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阐述文章的目的。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将定义和说明成纤维细胞的功能,包括其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的作用,以及在肿瘤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之所以有促进生长作用,含有“ 生长因子” 乃是首要的因素。
所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者和经销者,大多将宣传商品含有“ 生长因子” 作为提高商品知名度的条件之一。
但“ 生长因子” 实质是什么,多年来一直是养殖界的一个迷团。
笔者经多方查阅资料,生长因子已初现端倪,现知含有“ 生长因子” 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简介如下:1 “ 生长因子” 的概念和种类“ 生长因子” 不是一种而是多种有促进养殖的动物整个或器官生长发育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总称。
目前已知的有:神经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胰岛素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乳蛋白源活性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以及异戊酸、乙-甲基丁酸、异丁酸等。
在常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中,除初乳和常乳中所含有的“ 生长因子” 有具体种类和名称外,大多因未进行深入探讨,不知具体名称和种类,而只笼统地含蓄地称为生长因子、促生长因子或未知生长因子等。
2 含“ 生长因子” 的饲料2.1 苜蓿是多种养殖动物都适用的优良牧草,有“ 牧草之王” 之称。
据翟桂玉报道,苜蓿(干草)除含有17%~22%的粗蛋白质、1 05%~1 38%的赖氨酸及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活性多糖外,尚含有丰富的“ 未知促生长因子” 。
喂牛、羊、猪、兔、禽,有促进生长、提高增重、提高产奶量、提高产蛋率、提高蛋黄色级、增强抗病力等作用。
2.2 酒糟鲜白酒糟含有“ 促生长因子” ,日本学者在肉仔鸡饲料中添加0.05%的白酒糟的醚提取物,发现增重与饲料效率明显优于未添加提取物的对照组。
2.3 鱼粉是含蛋白质较多的优良动物性饲料,大多数养殖动物都可应用。
质量随原料不同而异,优质鱼粉含粗蛋白质60%、赖氨酸、蛋氨酸含量丰富,富含碘、钙、磷等矿物质及VA、VD 及VB族维生素,并含有大量“ 未知促生长因子” 。
2.4 乳汁指健康哺乳动物的乳汁,包括初乳和常乳,是含已知“生长因子” 最多最全面的动物性饲料,含有表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乳蛋白源活性生长因子、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胰岛素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是新生哺乳动物及需人工哺养的养殖动物维持生命、促进生长发育保持健康的重要饲料。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及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及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血管疾病,其特征是脂质和复合病变在动脉内膜和中膜的积聚,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
这一过程涉及多种因素,包括脂质代谢异常、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因此,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的研究以及对治疗药物的开发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脂质代谢、内皮功能、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关键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本文还将对动脉粥样硬化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包括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炎药物、抗氧化药物等的发展和应用。
通过综述这些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其发生机制主要包括脂质代谢异常、内皮细胞损伤、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平滑肌细胞增殖等。
脂质代谢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脂质代谢密切相关。
当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升高时,过量的LDL会沉积在动脉内膜下,经过氧化修饰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这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早期事件。
内皮细胞损伤:内皮细胞是血管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抗血栓、抗炎和维持血管稳态的作用。
内皮细胞损伤后,其功能会发生变化,促进单核细胞粘附、迁移和转化为巨噬细胞,进而促进泡沫细胞的形成。
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
内皮细胞损伤后,会释放多种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等,这些炎症因子会进一步促进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的聚集和活化,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氧化应激:氧化应激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失衡,导致活性氧(ROS)的产生过多。
生物化学第三节 生长因子
第三节生长因子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s)是一类由细胞分泌的、类似于激素的信号分子,多数为肽类(含蛋白类)物质,具有调节细胞生长与分化的作用。
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相当复杂,与细胞生长、分化、免疫、肿瘤、创伤愈合等多种生理及病理状态有关,因而受到科学家们极大的重视。
一、生长因子的分类和功能细胞增殖、生长需要一系列营养物质,如各种氨基酸、维生素和无机盐等。
然而在体外培养细胞时,即使含有所有营养成分,如果不添加胎牛血清,细胞则不能继续生长。
只有在加入新鲜血清条件下,细胞才能生长、增殖。
后来,人们认识到,血清中含有一系列生长因子,它们通过质膜上的特异受体,将信息传递至细胞内部。
(一)生长因子的分类目前已发现的肽类生长因子有数十种,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生长因子可以根据其来源分类及命名,也可以依据其作用方式分类。
生长因子可来源于多种不同组织,其靶细胞亦各不相同(表23-3)。
有的生长因子作用的细胞比较单一,如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分别主要作用于红细胞系和血管内皮细胞;也有的生长因子作用的细胞谱型比较广,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对间充质细胞、内分泌细胞和神经系统细胞都有作用。
表23-3 常见生长因子举例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最早被发现的生长因子。
1948年,E.Bueker等发现将小鼠肉瘤组织植入胚胎体壁可使移植区神经节增加。
随后,R.Levi-Montolcini等发现肉瘤组织的植入不仅可使局部神经节增加,而且可使远隔部位的神经节增加。
由此设想肉瘤组织释放了一种可扩散因子作用于远隔部位。
后来证实这种因子就是神经生长因子,它有刺激神经元生长以及神经纤维延长的功能。
1959年S.Cohen又发现了EGF。
生长因子成分
生长因子成分生长因子成分生长因子是一类能够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和修复的蛋白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
在医学领域,生长因子成分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再生医学、肿瘤治疗等方面。
本文将从来源、种类、作用机制等方面详细介绍生长因子成分。
一、来源1.自然来源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种类的生长因子,如人体内产生的表皮生长因子(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等。
此外,动物和植物组织中也含有多种生长因子。
2.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的生长因子可以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或化学合成方法得到。
这些人工合成的生长因子具有高度纯度和活性,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制。
二、种类1.表皮生长因子(EGF)EGF是最早被发现的一种生长因子,它能够促进表皮细胞增殖和修复受损组织。
EGF主要由胃肠道上皮细胞和唾液腺等分泌,也可以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合成。
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FGF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生长因子,包括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等。
FGF家族成员有22种,其中FGF-1和FGF-2是最常见的两种。
FGF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分泌,也可以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合成。
3.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PDGF是一种由血小板释放的生长因子,能够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分化和修复受损组织。
PDGF主要由血小板分泌,也可以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合成。
4.神经生长因子(NGF)NGF是一种神经元特异性的生长因子,能够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发育和再生。
NGF主要由目标器官分泌,如皮肤、肝脏等,也可以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合成。
5.骨形态发生蛋白(BMP)BMP是一类能够促进骨形态发生和骨再生的蛋白质。
BMP家族成员有20多种,其中BMP-2和BMP-7是最常见的两种。
BMP主要由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分泌,也可以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合成。
6.衍生物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生长因子外,还有一些衍生物也具有类似的生物学功能。
例如,人工合成的肝素类化合物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修复受损组织。
重组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重组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重组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技术产品,它可以促进血小板的生成和释放,从而提高血小板数量,帮助治疗血小板减少的疾病。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主要功能是参与血液凝固和止血。
当人体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情况时,就会出现易出血、皮肤瘀斑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血小板减少的疾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治疗。
重组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就是一种可以促进血小板生成和释放的生物技术产品。
它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人体内自然存在的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基因进行重组,制造出来的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因子。
这种生长因子可以刺激骨髓中的干细胞分化为血小板,同时也可以促进已经形成的血小板释放到血液中。
重组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主要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如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等。
它可以有效地提高血小板数量,减少出血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除了治疗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外,重组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还可以用于手术前的预防性应用。
在某些手术中,患者需要接受术前准备,其中包括提高血小板数量,以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风险。
重组人血小
板源生长因子可以在手术前注射,提高血小板数量,从而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风险。
重组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技术产品,它可以有效地治疗血小板减少的疾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重组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在未来会有更广泛的应用。
四大造血生长因子功能大全
四大造血生长因子功能大全造血生长因子是机体产生的作用于造血初始细胞而影响造血过程的生长因子,在肿瘤治疗后造血功能的恢复和干细胞移植后造血功能的动员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篇为大家盘点归纳下四类造血生长因子:GCSF、IL-11、rhTPO、EPO 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提升粒细胞的数量开始使用:多文献报道化疗后 24~48 小时开始应用 GCSF 最佳。
在下次化疗前停药,尽量不在化疗当天用。
使用周期:连续 2~3 日结束使用:用药结束后隔日复查白细胞> 5.0 × 109/L注:如果出现了粒细胞缺乏性发热,就要再下一周期前预防升白细胞再给化疗。
使用剂量和方法不良反应1. 肌肉骨骼系统:肌痛、骨痛2. 肝功异常3. 全身不适反应:发热、乏力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1(IL-11):提升血小板的数量开始使用:化疗结束后 2 日或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后,对于不符合血小板输注指征的血小板减少的实体瘤患者,应在血小板( 25~75)×109/L 时应用使用周期:一天一次连续 1~2 周结束使用:用药结束后隔日复查血小板> 100 × 109/L,在下一个周期化疗开始前 2d 及化疗中不得用药。
使用剂量和方法:25~50 ug/kg 皮下注射不良反应1. 注射局部反应:疼痛、红肿;2.结膜充血;3.全身不适反应:水肿、心悸;重组人血小板生长因子(rhTPO):提升血小板的数量开始使用:恶性肿瘤化疗时,预计药物剂量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及诱发出血需要升高血小板时,可于给药结束后 6~24 h 皮下注射使用周期:连续 1~2 周结束使用:用药结束后隔日复查血小板> 100 × 109/L使用剂量和方法:300 U/kg·d 皮下注射不良反应1.肌肉骨骼系统:肌痛、头痛;2.结膜充血;3.全身不适反应:发热、乏力;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提升红细胞的数量开始使用:尤其适用肾功能有损害或对输血相关风险顾虑过多的患者使用周期:每周 3 次,连续 4 周;使用的同时应该补充铁剂和维生素 B12 、叶酸结束使用:当血红蛋白> 80 g/L 或红细胞压积> 40% 后应停药使用剂量:每周 3 次150 U/kg·d 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少见1.肌肉骨骼系统:肌痛、头痛;2.血液高凝状态;3.全身不适反应:发热、乏力;。
第七章生长因子类药物1、细胞因子的概念:由机体各种细胞
第七章生长因子类药物1、细胞因子的概念:由机体各种细胞第七章生长因子类药物1、细胞因子的概念:由机体各种细胞分泌的具有调控细胞生长分化、调节免疫功能和生理活性并参与病理反应的小分子蛋白质。
2、细胞因子的种类:白细胞介素(IL):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迄今发现IL-1至IL-26;集落刺激因子(CSF):刺激造血细胞形成细胞集落,参与造血功能的细胞因子,如GM-CSF,G-CSF,M-CSF,EPO,TPO等;干扰素(IFN):抵抗病毒的感染,干扰病毒复制的细胞因子,包括IFN-α,IFN-β,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可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细胞因子,包括TNF-α,TNF-β;TRAIL(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FAS配体等;趋化因子: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能吸引免疫细胞到免疫应答局部,参与免疫调节和免疫病理反应。
分为CXC,CC,C,CX3C亚家族。
生长因子:对各种细胞具有促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
3、细胞因子结构和功能特点:小分子蛋白,单链或双链,多含糖基;量微而活性强;通过与细胞因子受体结合而发挥效应。
第一节生长因子概述1、生长因子概念:是一类调节细胞生长增殖的可溶性多肽类物,是导致细胞增殖效应的信息分子,又称为多肽生长因子。
2、生长因子的作用方式:生长因子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生长因子受体特异性结合而发挥作用。
生长因子受体可位于细胞膜、细胞质或细胞核。
大部分生长因子受体位于细胞膜上。
胞外:配体结合区;中间:跨膜区;胞内:酪氨酸激酶活性区(1)生长因子与细胞膜受体结合(2)活化的膜受体激活细胞内某些物质(3)细胞内生长信息的传递(G蛋白,磷酸肌醇,环磷酰胺)(4)某些基因的活化3、生长因子分类: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ol growth factor,EGF);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第二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是生长激素诱导靶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促生长作用的肽类物质,由两种紧密相关的小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组成。
富血小板血浆(PRP)在美容医学领域的应用
二、PRP的特点
• 1.富含高浓度血小板的血浆,血小板含量高达 1,000,000/mm3(是一般血液的2~6倍)
• 2.富含三种细胞粘合蛋白质,形成组织3D立体结构所需的大分 子的蛋白质,a.弹性纤维、b.蛋白微纤维c.内生性微纤维。
• 3.血浆的PH值6.5~6.7可抑制细菌的生长,并能促使大量生长因 子的分泌。
• 4.真皮的干细胞增殖、分化,与血小板的浓度有直接正关联性, 血浆浓度达到正常血小板浓度的4~5倍时,在优良的环境下,才 会引起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 5.含有能够促使细胞再生、修复的九种自体生长因子。 • 6.促进第三、第四型的胶原蛋白有效增生。 • 7.高浓度、粘稠的自体生物粘合胶体,可填补皱纹、凹洞、疤
子
PD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 PDGF是一种促进生长的内源性蛋白,促进皮肤细胞的生长 与更新,提升皮肤组织的生理活性与新陈代谢水平,修复 由于日光、严寒、化学物质与机械磨损伤害造成的红血丝; 其中β-β型式更能促进纤维母细胞的生长,从而修复由 于衰老和损伤造成的真皮层胶原纤维断裂与变形,促进真 皮层生长与弹性提升,并能直接促进胶原蛋白在真皮层的 生成,有效延缓衰老。
PRP 辅助自体脂肪移植方面的应用
• PRP 辅助自体脂肪移植物的目的是提高移 植物的存活率,将 PRP 用于双颞部凹陷自 体脂肪充填、自体脂肪隆胸、乳房提升术 等术后患者,随访结果表明:PRP 组创面愈 合质量显著提升、瘢痕减少,脂肪移植的成 活率显著增加
PRP的六大疗效
• 1.强力除皱:PRP富含多种生长因子,在注入真皮浅 层后,可刺激大量胶原蛋白、弹性纤维、胶质等的产 生,从而达到强力祛皱的目的!能够去除各种皱纹, 如抬头纹、额纹、川字纹、鱼尾纹、眼周细纹、鼻背 纹、法令纹、嘴角皱纹、颈纹。
各年龄生长因子参考值
各年龄生长因子参考值摘要:一、各年龄生长因子概述二、生长因子的作用与意义三、各年龄生长因子参考值详表四、如何根据生长因子调整生活方式五、总结正文:各年龄生长因子参考值是衡量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对于了解个体生长发育状况、评估健康状况以及指导科学合理的营养补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各年龄生长因子的参考范围,以及生长因子在人体中的作用与意义。
一、各年龄生长因子概述生长因子是一类对细胞生长、分化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的活性物质,存在于人体内的各种组织器官中。
生长因子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不同年龄段的生长因子参考值也有所不同。
二、生长因子的作用与意义生长因子在人体内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
生长因子水平异常可能导致生长发育异常、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因此,了解各年龄生长因子参考值,有助于预防和早期发现相关疾病。
三、各年龄生长因子参考值详表以下为各年龄生长因子参考值详表:1.儿童生长因子参考值:- 促甲状腺激素(TSH):0.5-4.0 mIU/L- 促性腺激素(FSH、LH):3-10 IU/L- 生长激素(GH):0.05-0.08 ng/mL2.青少年生长因子参考值:- 睾酮(T):3.0-10.0 ng/dL- 雌二醇(E2):50-150 pg/mL-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100-300 ng/mL3.成人生长因子参考值:- 褪黑素(MT):70-140 pg/mL- 表皮生长因子(EGF):40-100 pg/mL-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0-40 ng/mL四、如何根据生长因子调整生活方式1.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
2.均衡膳食,保证营养摄入,提高生长因子的水平。
3.适当增加运动量,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生长因子的活性。
4.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生活压力,有利于生长因子的分泌。
五、总结各年龄生长因子参考值对人体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是具有刺激细胞生长活性的细胞因子。
人体的生长发育依靠的是生长素,但科学家研究结果证明:人的脑垂体分泌的生长素在体内只能存在2分钟左右,经过血液,到达肝脏后迅速转化为生长因子。
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只能检测到血液中的生长因子,而检测不到生长素。
同时证明:生长因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人体表现出各种衰老症状。
生长因子对人体的作用1、对骨骼系统的作用:促进生成大量的成骨细胞、抑制破骨细胞。
治疗骨质酥松、股骨头坏死、关节炎、风湿病和因钙缺乏导致的疾病。
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加强胃肠功能,促进消化酶的分解,增进食欲,治疗慢性胃炎。
3、对血液系统的作用:加强骨髓造血功能,促进干细胞生成,进而生成大量红细胞和白细胞。
加强左心室厚度,增强心肌弹性力,高效治疗心脏病。
有效清除血液中低密度蛋白,防止在血管壁沉积,治疗血栓。
细胞生长因子的产生生长因子是人体自身细胞产生的。
人体内各种各样的生长因子能够促进细胞的生长、修复并补充营养。
当人体组织由于受伤、疾病或衰老的原因而遭受损害时,人类生长素即刺激生长因子产生,这些生长因子即像消防队一样赶去“救火”。
浙江大学生物学院孔德华博士比喻说:“人类生长素是将军,生长因子就是基层的士兵,在组织内本土进行战斗”。
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多功能强力细胞因子,对促进成纤维细胞的代谢和胶原蛋白的形成发挥着重要功能。
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皮肤组织的生长繁殖,它通过与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结合,调控皮肤上皮,内皮和基质细胞的分裂、繁殖和生长分化,促进细胞代谢,增强氧化作用;能促进与皮肤损伤有关细胞的迅速生长繁殖,并调节细胞间基质的合成、分泌及分解;能促进角质层细胞的再生,加速皮肤角质层和基质层的修复,促进人体皮肤细胞的生长;能增强皮肤细胞的蛋白质的合成和细胞代谢,具有延缓皮肤细胞衰老、促进表皮细胞的修复和生长作用,使皮肤光滑丰润。
细胞生长因子其PH值为5.8,与人体皮肤的酸碱度一致,能有效保持皮肤的微酸性环境,防止细菌生成。
2020NCCN造血生长因子指南解读(强烈推荐)
药物经济学的确定:FN高风险阈值为>20%
高危化疗方案 (方案FN风险
>20%)
单因素敏感分析显示,FN风险越高,总支出越高, 当FN风险约在20%以上时,CSF预防更有利
➢ 第二周期和后续周期化疗前评估患者,当前一周期出现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或其他剂量限制性粒细胞减少事件时,前一周
期已经在用G-CSF的患者考虑化疗减量或更换化疗方案。 前一周期没有使用G-CSF的,考虑使用G-CSF(二级预防)。
➢ 第二周期和后续周期化疗前评估患者,前一周期未出现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或其他剂量限制性粒细胞减少事件,应在后续 每次化疗周期前重新评估。
既往FNe或剂量 限制性粒细胞减 少事件k
预防使用 G-CSFsh
未预防使用 G-CSFsh
无FNe或剂量限制 性粒细胞减少事件k
二级预防
考虑降低化疗剂量 或更换化疗方案 考虑GCSFsk
后续周期继续评估
剂量限制性粒细胞减少事件:因中性 粒细胞计数过低或CSF治疗天数不够 导致影响化疗给药剂量和时机的事件
存在感染相关并发 症风险p
继续使用G-CSFs 不追加使用G-CSFsq 不使用MGFs治疗 考虑使用MGFs治疗o,r,s
因放射性/核辐射导致的放射相关骨髓抑制患者(急性放射综合征造血异常H-ARs)n
使用MGFs治疗o,t
➢ 接受短效G-CSF预防性的患者发生FN,应继续使用G-CSFs。 ➢ 接受长效PEG-rhG-CSF预防性治疗的患者发生FN,无需额外使用G-CSF。 ➢ 未接受G-CSF预防性治疗的患者属于低风险患者,发生FN时,没有感染相关并发症风险因素存在,则无需治疗性应用
CSF预防优于 不预防
OR=0.38 P<0.001
各年龄生长因子参考值
各年龄生长因子参考值
【实用版】
目录
1.引言
2.生长因子的定义和作用
3.不同年龄段的生长因子参考值
4.如何理解生长因子参考值
5.结论
正文
生长因子是一类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蛋白质,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长因子的参考值是指正常人群中,某一生长因子水平的参考范围。
不同的年龄段,生长因子的参考值会有所不同。
在儿童期,生长因子的主要参考值是 IGF-1 和 IGFBP-3。
IGF-1 是一种促进生长的蛋白质,主要由肝脏产生。
IGFBP-3 是 IGF-1 的结合蛋白,主要由肝脏和肌肉产生。
在儿童期,IGF-1 和 IGFBP-3 的水平可以反映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在成人期,生长因子的主要参考值是 IGF-1 和 IGFBP-3。
在成人期,IGF-1 和 IGFBP-3 的水平可以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
一般来说,IGF-1 和IGFBP-3 的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如何理解生长因子参考值呢?生长因子参考值只是正常人群中某一生长因子水平的参考范围,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标准。
每个人的生长发育情况都不同,因此,生长因子参考值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不能作为评价生长发育的唯一标准。
生长因子参考值对于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成人的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何处理危重患者的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的数量正常成年人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为(100-300)x10*9/L。
正常人血小板计数可有6%-10%的变动范围。
通常午后较清晨高,冬季较春季高,剧烈运动后和妊娠中、晚期升高,静脉血的血小板数量较毛细血管血液高。
血小板的功能血小板有助于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
临床实践中早已观察到,当血小板数降至50x10*9/L 时,患者的毛细血管脆性增高,微小的创伤或仅血压升高即可使之破裂而出现小的出血点。
血小板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一般认为,血小板还可释放具有稳定内皮屏障的物质和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生长因子,有利于受损血管的修复。
循环中的血小板一般处于“静止”状态,当血管损伤时,血小板可被激活而在生理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血小板是直接参与血块形成和炎症调节的血细胞,血小板减少是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指南比较英国指南:认为10×10*9 /L这一阈值与更高的阈值(如20×10*9 /L 或30×10*9 /L )相比,不会使出血的风险增高,且在血小板的输注量方面呈明显减少的现象。
美国指南:认为输注更大量的血小板并不能带来更多获益,输注低剂量(1.1×10*11/m2 )也同样有效。
ICTMG 指南:推荐使用低剂量(1.1×10*11/m2)、标准剂量(2.2×10*11/m2)的血小板。
在临床中也将10×10*9 /L 作为预防性输注的阈值,输注剂量为一个单位单采血小板。
存在发热这一血小板破坏增加的危险因素时,临床中通常采用降温措施使体温下降后再给予输注血小板。
各国指南未提及此措施。
对于侵入性操作,临床中骨髓活检、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拔除中心静脉导管不需要常规预防性输注血小板,仅给予局部加压止血,与英国指南推荐一致。
对于大手术时的推荐意见英美两国存在差异,临床中血小板计数要求需达100×10*9 /L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是一种可刺激结缔组织增生的常见肽类调节因子,由骨髓巨噬细胞合成,贮存于血小板Q颗粒中。
PDGF是碱性糖蛋白,分子量为28~35kD,是由两亚基(A链和B链)通过二硫键结合而成的两条多肽链的二聚体。
PDGF 是一种重要的促细胞分裂剂,能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胶质细胞等多种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对个体发育、细胞分化具有调节作用,在创伤愈合中作用突出。
二家族及受体1.家族
PDGF家族有两个主要成员:PD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二者有相似的结构,但结合不同的受体,产生不同的作用。
PDGF主要作用于间质细胞如成纤维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而VEGF则作用于内皮细胞。
(1)PDGF最初是从血小板分离的,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激活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均能产生PDGF,由两条不同的多肽链组成,由二硫键连接成二聚体,二聚体不同的组合形成三个异构体即PDGF-AA、PDGF-BB、PDGF-AB。
(2)VEGF是一种肝素结合蛋白,由二硫键连接的相同亚基构成二聚体,由培养的垂体细胞分泌,是促血管生成剂,也是创伤修复中的重要因子之一,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选择性刺激、具有结合肝素的能力和促血管生成作用。
2.受体
PDGF有两种不同的受体称为α和β,是跨膜的糖蛋白,在细胞外受体结合区共有5个免疫球蛋白样的区域,在细胞质区域有酪氨酸蛋白激酶。
受体α识别PDGF-AA和PDGF-BB,所以可以高亲和力地结合3种PDGF异构体。
受体β识别PDGF-BB,只能高亲和力地结合PDGF-BB,低亲和力地结合PDGF-AB,不结合PDGF-AA。
受体结合PDGF后形成二聚体形式,会出几种不同的情形,两种受体介导的细胞效应也不同,所以结合后的效应由受体的类型决定。
三生物学功能PDGF是血清中很强的间质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生长刺激因子,在体内诱导血管增生是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合成bFGF和TGF-β,再作用于内皮细胞。
在体外一般认为PDGF 不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
PDGF对多种细胞有趋向活性,是炎性细胞的有力趋向因子,但不是其生长刺激因子。
对中性粒细胞的最大趋向浓度为1~5ng/ml,对单核细胞趋向浓度为20ng/ml。
在20~40ng/ml的高浓度下,PDGF激活人中性粒细胞产生超氧化物,颗粒成分释放和中性粒细胞聚集,这一浓度也激活人的外周单核细胞。
在人体外内皮成纤维细胞实验中,PDGF-AB和PDGF-BB都表现出同样的促生长作用和促迁移作用。
四临床意义PDGF对个体发育、细胞分化具有调节作用,在创伤愈合中作用突出。
在动脉粥样硬化处,血小板和损伤的血管壁接触,释放出PDGF,促使局部结缔组织及平滑肌增殖,引起管腔狭窄,因此PDGF在心肌梗死的发病上也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寄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身体健康是人最基本的,也是很难达到的目标。
今天,你能开口说话,能用眼睛、耳朵、鼻子去感知身边的一切事物,能正常地用双腿行走,无病无痛……这些看起来是很轻而易举的,但是你是否想过这些却是极度重要且来之不易的,如果某一天你失去了,怎么办?看到街上那些失明失聪、断手少腿的残疾人,你是否在想:幸好我没有像他们那样,你错了,生命充满意外,谁能保证你明天不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呢?那你又是否因此更加懂得珍惜健康呢?那就请不要透支自己的身体健康,赶快行动起来,锻炼身体,让身心健康吧!要清楚意识到自己目前的健康状况是稍纵即逝的,明确健康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本钱,要懂得珍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