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细化
细化教学目标落实途径的意义
![细化教学目标落实途径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cbf443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f2.png)
细化教学目标落实途径的意义
细化教学目标落实途径的意义是指将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分和明确,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法和措施,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具体而言,细化教学目标落实途径的意义包括:
1. 提供清晰明确的指导:细化教学目标可以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方向,使其能够清楚地了解学生需要达到的能力水平和知识要求,以便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
2.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细化可以帮助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 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4. 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进展:通过细化教学目标,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进展,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之,细化教学目标落实途径的意义在于提供明确的指导,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提高教学效果和提升学生学习水平。
细化小学生学科教学目标的实施
![细化小学生学科教学目标的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cd89fd3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b.png)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 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多元化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 式,如小组合作、游戏化教学等, 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鼓励参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及时反馈: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 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 成就。
实施多元化评价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等 评价主体:鼓励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主体参与 评价内容: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发展 评价反馈: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定期评估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
提供针对性。
制定教学计划: 根据教学目标、 教材内容和学生 的实际情况,制 定合理的教学计 划,确保教学目 标的顺利实施。
确定重点难点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个 性化的重点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 化重点难点
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实 际情况确定重点难点
注重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 和补充重点难点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提升教学能力:通过评价与反思,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制定具体可操作的目标
明确目标内容:确保 目标具体、明确,避 免模糊和抽象的表述。
分解目标:将总目标 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 小目标,以便于学生 逐步实现。
考虑学生差异:针对 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 求,制定个性化的教 学目标,以满足不同 学生的发展需求。
如何细化教学目标教案编写实战
![如何细化教学目标教案编写实战](https://img.taocdn.com/s3/m/b9bec59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1f.png)
如何细化教学目标教案编写实战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良好的教学目标能够明确教学的方向和内容,帮助教师精确地掌握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果。
而细化教学目标是将教学目标中的内容进一步详细化和具体化,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施。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教案编写实战中进行教学目标的细化。
一、明确教学内容细化教学目标的第一步是要明确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即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的知识、技能或者情感。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仔细研究教材,确定本节课要讲解的知识点、技能要求以及培养的情感态度。
只有明确了教学内容,才能为后续的教学目标细化提供基础。
二、分解教学目标在明确了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开始分解教学目标。
将整体的教学目标分解为几个细分的目标,每个目标都明确对应教学内容的一个方面。
例如,如果教学内容是有关植物的生长过程,可以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植物的种子结构,掌握植物的发芽过程,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
三、确定教学任务分解教学目标之后,教师需要根据每个目标确定相应的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完成的具体动作或者表现。
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目标为“了解植物的种子结构”时,教学任务可以设定为观察不同植物种子的结构并进行比较。
四、制定评估标准细化教学目标后,教师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是用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依据。
通过评估标准,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评估标准应该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确定,并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和讨论,确保学生对评估标准有清晰的认识。
五、设计教学活动在完成了教学目标的细化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各个教学目标和任务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应该既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能够帮助学生逐步达到教学目标。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示范、讨论、实验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教案设计必备技能:教学目标的明确与细化
![教案设计必备技能:教学目标的明确与细化](https://img.taocdn.com/s3/m/4170f54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9f.png)
教案设计必备技能:教学目标的明确与细化无论是中小学教师,还是培训机构的教学人员,教案设计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内容。
而教学目标的明确与细化则是教案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因为教学目标既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向,又是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尺。
所以,一个成功的教案需要首先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既然教学目标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需要十分的明确和具体。
这里所说的明确指的是教学目标要让学生明确,更重要的是要让教师明确。
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明确性教学目标必须是明确的、清晰的,有形的,可量化的,以便教师和学生都清晰地了解教学的方向和目标。
2、可观察性教学目标必须是可观察的、可衡量的。
例如,可以通过测试、作业等方式来直接验证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3、适当性教学目标应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而不是含混不清,否则会让学生面临不必要的挫折。
4、明确讲述方式教师在讲述教学目标时需要注意方法,尤其是在对学生解释的时候,应该尽量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二、教学目标的细化在确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之后,我们就需要对其进行细化。
教学目标的细化指的是将目标分解成更小的子目标,以便进行更精细的教学。
决策如何细化教学目标?1、确定主句每个教学目标通常都可以分为主句和紧接着的几个限定性条件句。
例如,“学生应该能够了解一些历史事件”的主句是“了解历史事件”。
2、确定限定性条件限定性条件指的是为了达到主句,还需要达成的子目标。
例如,“了解历史事件”还需要学生具备相关的阅读技巧,培养信息的搜索能力以及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等,《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等历史文献,都可供学生进行学习。
3、细化限定性条件对于每一个限定性条件,同样需要进行更为具体的拆分。
比如,对于阅读技巧的细化,我们可以拆分成:(1)了解常用的历史语言表达方式;(2)了解历史文献中的常用语法与用词规范;(3)了解历史文献的特定词汇。
教师工作计划——细化教学目标
![教师工作计划——细化教学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dbb00ae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f.png)
教师工作计划——细化教学目标在教育工作中,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它不仅是我们授课的方向,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需要制定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特别是要细化教学目标。
首先,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核心,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组织和实施教学,还可以指导学生的学习。
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我们才能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
其次,我们需要分析教材和学生情况。
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我们需要仔细分析教材和学生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使教学目标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
然后,我们需要将教学目标具体化。
教学目标应该是明确、具体、可衡量的。
我们需要将宏观的教学目标具体化为各个学科的具体目标,并尽可能地使用可衡量的语言来描述教学目标。
这样可以使教学目标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也更容易评价教学效果。
接下来,我们需要制定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
在确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之后,我们需要制定一份详细的计划来实施教学。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安排教学进度等。
只有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最后,我们需要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进行监控和调整。
在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如果发现教学目标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我们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同时,我们还需要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在细化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来制定教学目标。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注重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教学目标应该是有层次的,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提高。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幼儿园教学目标的分解与细化方法
![幼儿园教学目标的分解与细化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d716d7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9.png)
幼儿园教学目标的分解与细化方法教学价值幼儿园教学目标的分解与细化方法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将整体目标细化为具体而可操作的步骤和要点,帮助教师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并提供指导和支持给学生,促进他们的学习发展。
这种方法可以确保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使教学更具效果和针对性。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企图达到的教育目的以及为此所需达成的学生学习的具体技能、知识和态度。
分解与细化教学目标是将一个复杂的目标拆分为若干个小而具体的目标,以更好地指导教学过程。
在幼儿园教学中,分解与细化教学目标可以帮助幼儿逐步理解和掌握各项学习内容,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学区域教学区域是指在幼儿园内设计的用于教学活动的具体区域。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区域可以有所不同。
例如,语言和沟通能力可以在语言互动区域中培养;动手能力可以在创作和实践区域中培养;认知能力可以在探究和发现区域中培养。
教学区域的设置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合理规划,提供适合幼儿学习的环境和资源。
教学准备在进行幼儿园教学目标的分解与细化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首先,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深入理解,并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然后,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同时,教师还需要准备适当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资源,以支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教学准备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任务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实现目标。
教学介绍在进行幼儿园教学目标的分解与细化时,教师应该向幼儿进行适当的教学介绍。
教学介绍可以包括对学生进行目标解释和任务说明。
教师应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教学目标的意义和目的,使幼儿理解目标的重要性。
在任务说明中,教师可以告诉幼儿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和如何取得成功。
通过教学介绍,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目标,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在进行幼儿园教学目标的分解与细化时,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教案
![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08398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1f.png)
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教案一、引言教学目标的设定对于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一个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本文旨在探讨教学目标的精细化,以及如何编写一份精细化的教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是指将宏观的教学目标细分为更具体、更明确的小目标。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1. 提供学习的方向和导向:精细化的教学目标可以清晰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使他们知道他们需要学习什么和达到什么水平。
2. 便于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设定精细化的目标,教师可以更容易地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增加学习的挑战性和动力:精细化的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挑战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编写精细化的教案编写一份精细化的教案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宏观目标: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整个教学单元或课时的宏观目标。
例如,如果是一堂语文课,宏观目标可能是“学习诗词鉴赏”。
2. 细分为小目标:根据宏观目标,教师可以将其细分为几个更具体的小目标。
例如,“了解古代诗词的特点”、“学习分析古诗的技巧”等。
3. 确定评价标准:针对每个小目标,教师需要设定明确的评价标准,以便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
例如,“能够正确解读并分析一首古诗”。
4. 编写教学活动和资源:根据小目标和评价标准,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实现目标。
例如,进行诗词鉴赏的分析讨论、小组合作编写古诗等。
5. 灵活调整和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并提供反馈。
如果学生在某个目标上表现出困难,教师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或练习。
四、实施和评估教学在实施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教案中设定的小目标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观察、问答、作业批改等方式及时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设定的目标。
学前教育教案设计中的教学目标的分解与细化
![学前教育教案设计中的教学目标的分解与细化](https://img.taocdn.com/s3/m/0edfea0a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1e.png)
学前教育教案设计中的教学目标的分解与细化学前教育教案设计的关键之一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学生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在教学目标中,分解和细化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本文将讨论学前教育教案设计中教学目标的分解与细化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一、教学目标分解与细化的重要性教学目标分解与细化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指导学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学目标的分解与细化有利于教师明确课堂教学内容。
通过将教学目标分解成细致的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组织,同时有助于培养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全面把握能力。
其次,教学目标的分解与细化有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通过准确地分解和细化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和任务,教师可以更好地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教学目标的分解与细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将目标分解成多个小目标,学生可以逐步实现每个小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积极参与和投入,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分解与细化的方法和技巧1. 教学目标的分解教学目标的分解是将教学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可操作的小目标。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分解:(1) 将整体目标分解为几个主要的子目标;(2) 将主要的子目标进一步细分成几个具体的小目标;(3) 将小目标进一步具体化为单个的学习任务或活动。
2. 教学目标的细化教学目标的细化是在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目标的具体表现形式和要求。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细化:(1) 确定每个小目标所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2) 明确每个小目标的表现形式和能力要求;(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适当调整目标的细化程度。
3. 教学目标的评估教学目标的分解与细化需要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反馈。
教师工作规划的目标细化与具体措施
![教师工作规划的目标细化与具体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7af605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9.png)
教师工作规划的目标细化与具体措施一、明确教学目标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追求考试成绩的提高。
例如,我们可以设定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社交沟通等方面的目标,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来达到这些目标。
二、分解目标 into 细分目标将教学目标细化为具体的细分目标是教师工作规划的关键。
细分目标需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的特点为基础,具体而明确,能够指导教学实施。
例如,针对阅读理解的目标,我们可以将其细分为提高学生识别关键信息的能力、理解隐含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个方面,这样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三、制定教学计划明确了教学目标和细分目标后,教师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应包含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估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对于阅读理解的教学计划,我们可以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安排合理的教学活动,同时规划好不同层次的评估方式,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入真实或有趣的案例进行教学、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等。
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提升了,他们就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五、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因此,教师工作规划中应包括个性化教学的措施。
例如,针对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辅助工具,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此外,通过与学生的个体交流,了解他们的特长和兴趣,并在教学中加以利用,也是个性化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现代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因此,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作为教学目标,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教师教学计划的细化指南
![教师教学计划的细化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ddb61911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82.png)
教师教学计划的细化指南一、引言教师教学计划的制定对于教学的高效进行至关重要。
一个良好的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成绩得到进一步提升。
本文将提供一些指导,帮助教师细化教学计划,提升教学质量。
二、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的第一步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教学要求,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且符合学生能力水平。
三、分解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细化是教师教学计划中的核心。
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不同的知识点、技能和概念,并制定时间表,确保每个内容都能得到充分的覆盖。
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对于理论性的知识,可以采用讲授、讨论等方法;对于实践性的技能,可以采用实验、演练等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设立评估标准教学计划的细化还需要设立评估标准,以便教师能够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估,确保他们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评估标准应该明确、可行并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六、确定教学资源教学计划的实施需要相应的教学资源支持。
教师应该确定需要的教材、教具、参考书籍等,并做好储备工作,以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七、考虑学生的多样性教学计划的细化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多样性。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最好的学习成果。
八、制定详细的教学日程表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日程表。
教学日程表应包括每节课的具体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安排等,以便教师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
九、持续反馈和调整教学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通过持续的反馈和调整,教师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计划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引入案例分析、开展实践操作等方式,增加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教学计划细化方案
![教师教学计划细化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bf3fa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7.png)
教师教学计划细化方案引言:教师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的基石,它的细化方案对于课程教学的有序进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分别展开回答,探讨教师教学计划的细化方案。
一、教学目标的细化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计划的核心,对于实现高效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化教学目标包括明确学科知识的涵盖范围和层次,明确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培养目标。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水平,确立词汇、语法、阅读、听力、口语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并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的细化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内容,必须有针对性、有序性和完整性。
细化教学内容包括拆解知识点,明确教学要点,确定学习顺序和时间分配。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数的四则运算拆解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具体步骤,并明确每个步骤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便有序地进行教学。
三、教学方法的细化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对于教学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
细化教学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例如,针对不同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讲授、示范、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手段的细化教学手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工具和资源,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细化教学手段包括选择合适的教具、教材和教辅资料,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
例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提供相关的实验操作指导和实验效果验证,以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的细化教学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反馈和评判的过程,对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起到关键性作用。
细化教学评价包括明确评价标准,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提供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
例如,在语言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明确写作评分维度和标准,设计评分表和评价模板,以便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和指导。
教师教学计划细化实施
![教师教学计划细化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01109f6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a.png)
教师教学计划细化实施教学计划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的计划。
教师教学计划的细化实施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师教学计划的细化实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计划的核心,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教师教学计划细化实施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的特点,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同时,教学目标应当具体、明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是教师教学计划细化实施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当根据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生的学习进度,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并进行有机的组织和整合。
教师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将知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教学内容。
三、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是教师教学计划细化实施的具体操作过程。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步骤。
在教学步骤的安排中,教师应当注意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当注意教学过程的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计划细化实施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可以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辩论法、案例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是教师教学计划细化实施的重要条件。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材、参考书、多媒体教学等各种教学资源。
同时,教师还应当积极利用学生的学习资源,如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课外阅读等。
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教师教学计划细化实施的重要依据。
教师应当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教师应该如何细化教学目标有效编写教案
![教师应该如何细化教学目标有效编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68dc5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b4.png)
教师应该如何细化教学目标有效编写教案有效编写教学计划是教师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分析和细化教学目标也是教学计划的基础。
因此,教师应该如何细化教学目标,以确保他们编写的教案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果呢?一、教学目标的定义教学目标是指一个教师设定的教学期望结果。
它描述了学生在学习课程时应该从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应该与课程内容、学生水平以及教学环境相适应。
二、为什么细化教学目标?细化教学目标可以使教师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所教授的内容以及学生应该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课程,并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同时,细化教学目标也确保了教学计划的目标更加明确,便于教师和学生评估学习进度和结果。
三、如何细化教学目标1. 先确定大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从宏观层面考虑,例如在整个学期中,学生需要获得哪些主要的知识和技能。
这可以根据学科的课程标准和课程大纲来确定。
2. 分解大的教学目标一旦大的教学目标被确定,接下来的步骤就是分解这些目标。
将主要目标分解成更小的目标,这些更小的目标在学生完成学期结课时来组成完整的大目标。
3. 定义精细详细的目标对于每个小目标,都需要定义更为精细的子目标。
教师应该将这些子目标定义得非常明确,以便能够确保学生理解和完成任务。
4. 测试目标测试是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关键环节。
测试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
因此,在细化教学计划的目标时,教师应该确定哪些目标是可以被测试的,以评估学生成果。
四、结论细化教学目标是有效编写教学计划的基础。
教师应该首先确定大的教学目标,然后将这些大目标分解成更小的目标。
教师应该确保每个小目标都被定义得非常明确,并测试目标以确保学生达到理解和完成目标的程度。
分析和细化教学目标是一个时间和功夫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将确保教师最大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目标分解如何将大目标细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解如何将大目标细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21f3db6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69.png)
教学目标分解如何将大目标细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所追求的学生预期表现,是教学的导向和依据。
在教学设计中,将大目标细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本文将介绍教学目标分解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如何将大目标细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分解的基本原则1.可量化原则:教学目标应当可以被量化或观察到。
即,教师和学生能够明确地知道何时目标已经达成。
例如,学生能够回答特定的问题、解决具体的问题等。
2.明确性原则:教学目标应当清晰明确,不容产生歧义。
避免使用模糊的词语,要求学生能够做什么、说什么或者展示什么。
3.可操作性原则:教学目标应当能够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
要求学生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完成特定的任务,并给出明确的评判标准。
二、教学目标分解的方法1.按认知层次分解:根据学科性质和学科认知层次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大目标可以是“学会阅读理解”,小目标可以是“理解主题句”、“掌握关键词”、“分析课文结构”等。
2.按行为动词分解:使用行为动词明确具体的操作要求。
例如,大目标是“学习写作”,小目标可以是“使用恰当的词汇和语法编写句子”、“组织文章结构合理”、“展示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等。
3.按学习任务分解:将大目标分解为一系列有序的学习任务,逐步达到大目标。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大目标可以是“掌握概率计算”,小目标可以是“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学习计算概率的方法”、“应用概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
三、将大目标细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将大目标细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的过程,以下以英语课程为例:大目标: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1.小目标1:学生能够流利地用英语进行日常问候和交流- 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表情进行简单的问候和自我介绍- 学生能够用英语询问他人的姓名、年龄、职业等个人信息,并能正确回答- 学生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居住的地方等基本信息2.小目标2:学生能够用英语描述事物、环境和人物- 学生能够用英语描述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基本特征- 学生能够用英语描述自然风景、学校环境和个人周围的事物- 学生能够用英语描绘人物特征、外貌和个性等3.小目标3: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际和应答- 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购物、点餐和问路等实际场景对话- 学生能够用英语正确回答简单的问题,如时间、天气等常见问题- 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道别和欢迎等社交场合对话通过将大目标细化为具体的小目标,教师可以更加明确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
细化教学目标的教案设计技巧
![细化教学目标的教案设计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8055c9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f.png)
细化教学目标的教案设计技巧教案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规划和组织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有效教导学生并提高教学效果。
细化教学目标是教案设计的重要一环,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教案设计中细化教学目标的技巧。
一、明确教学目标的层次结构在教案设计中,明确教学目标的层次结构是非常关键的。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例如,知识层次、能力层次和情感层次。
在明确教学目标时,应从整体到局部进行细化,确保每个细分目标都能够清晰地指导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二、采用SMART原则SMART是指教学目标要具备的特性,即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实现(Achievable)、与现实相关(Relevant)和有时限(Time-bound)。
教案设计时,教师可以根据SMART原则来细化教学目标,确保目标具备可操作性和评估性。
具体(Specific):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阐述清楚要达到的内容和结果。
例如,不是说“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而是说“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可衡量(Measurable):教学目标应该是可以进行评估和测量的。
教师可以通过考试、作业、讨论等方式,对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进行评估。
可实现(Achievable):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可以实现的,不应过于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合理设定目标。
与现实相关(Relevant):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有时限(Time-bound):教学目标应该有明确的时间限制,例如,在一次课堂教学中完成某个目标,或在一个学期内完成一系列的目标。
三、利用行动动词描述教学目标在细化教学目标时,教师可以采用行动动词来描述目标,这有助于明确学生应该具备的技能和能力。
例如,使用“解释”、“分析”、“比较”、“评估”等动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教师教学计划全面细化安排
![教师教学计划全面细化安排](https://img.taocdn.com/s3/m/448e0696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1.png)
教师教学计划全面细化安排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计划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起到规范教学行为、明确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策略的作用。
在编写教学计划时,首要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明确性、可量化性和可评价性,能够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和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在教学计划中,需要细化具体的课程内容。
首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材要求,进行合理筛选和归纳,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其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确定适合他们的课程内容,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计划中,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关键。
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计划还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细化安排。
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材、教具、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资源的使用,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和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
五、课堂管理的策略教学计划应该包括对课堂管理的合理安排。
教师应该制定明确的纪律要求和课堂规则,确保课堂秩序的良好。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建立亲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六、学习评价的方式教师教学计划还需要明确学习评价的方式和标准。
教师应该制定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法,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评价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指导。
七、个性化教学的实施在教学计划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个性化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教学、个别辅导等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八、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教师教学计划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九、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教师教学计划中需要考虑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大学教案中的教学目标的分层与细化
![大学教案中的教学目标的分层与细化](https://img.taocdn.com/s3/m/d6201fbe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e.png)
大学教案中的教学目标的分层与细化在大学的教学过程中,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和指导手册。
而教学目标则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
在编写教案时,教学目标要进行适当的分层与细化,以确保教学过程更加科学、有针对性、有效。
本文将探讨大学教案中教学目标的分层与细化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际操作的方法与技巧。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与细化的意义教学目标的分层与细化是指将整体的教学目标进行逐步的细分,以形成教学目标的层次结构。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1. 更清晰地指导教学:通过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与细化,能够更加清晰地指导教学过程,使教师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2. 提高学习效果:分层与细化的教学目标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3. 便于评价教学效果:通过分层与细化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检测,判断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与细化的方法与技巧1. 教学目标的语言表达要明确具体:教学目标要具有明确的语言表达,以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目标的要求。
避免使用模糊的措辞,例如“了解”、“熟悉”等词语,而要使用具体的动作词,如“能够描述”、“能够解释”等。
2. 教学目标的层次结构要合理:教学目标的分层要合理,在整体目标的基础上逐步细化,形成从基础知识到高级能力的层次结构。
层次结构的建立可以参考知识的难易程度、认知能力的发展顺序等原则。
3. 教学目标的分层要考虑学生的背景和能力:在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与细化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背景知识和能力水平。
分层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教学目标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
4. 教学目标的分层要考虑知识的关联与延伸:分层与细化的教学目标应该考虑知识的关联与延伸,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延伸应用。
5. 教学目标的分层要兼顾结果导向与过程导向:分层与细化的教学目标既要注重结果的达成,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幼儿园教学教案的细化学习目标
![幼儿园教学教案的细化学习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59373a1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f2.png)
幼儿园教学教案的细化学习目标在幼儿园教学中,制定教案并确定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教学教案的细化学习目标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教学教案的细化学习目标。
一、教学价值制定教学教案的细化学习目标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学习导向,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目标对幼儿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教案的细化学习目标需要具体明确。
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例如,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中,教学目标可以是提高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其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其对语言的兴趣并培养正确的语言态度等。
三、教学区域教学教案的细化学习目标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区域进行设计。
幼儿园的教学区域包括语言区域、科学区域、数学区域、艺术区域等。
教学目标与区域之间要有明确的衔接关系,确保幼儿在各个区域中全面发展。
四、教学准备制定教学教案的细化学习目标需要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
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确定适合的教学资源和教具,编写教学材料。
同时,教师还要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和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五、教学介绍在教学教案中,要进行适当的教学介绍,让幼儿了解学习的目标和意义。
通过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和实践等方式向幼儿传达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六、教学重点教学教案的细化学习目标中需要明确教学重点。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突出重点,通过重点内容的讲解和演示,引导幼儿深入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师要注意与幼儿的互动和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七、教学方法制定教学教案的细化学习目标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演示、激励、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
教师教学计划细化实施方案
![教师教学计划细化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8a9c26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56.png)
教师教学计划细化实施方案一、引言教师教学计划的细化实施方案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所制定的实施计划,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介绍教师教学计划细化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和要点。
二、课程设置在制定教师教学计划细化实施方案时,首先要确定课程设置。
这包括了教学的科目、教材、学科特点等。
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规划每个学期的课程安排,确保学科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目标教师教学计划的细化实施方案应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能够体现学科内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能够让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内容在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丰富多样,与学科要求相符,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兴趣,进行灵活的教学内容调整。
五、教学方法教师教学计划的细化实施方案应明确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合理选择,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讲解,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可以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地考察等。
通过合理选择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七、教学材料教师教学计划的细化实施方案需要明确教学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教学材料应该既贴近学生的实际,又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教师可以通过教科书、课外读物、多媒体等教学材料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八、教学评价教师教学计划的细化实施方案应明确教学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既要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运用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考试、作业、小组讨论、实践报告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九、教学效果教师教学计划的细化实施方案应关注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细化CHAPTER 1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hat Creates Value Central Focus and Learning ObjectivesThis chapt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field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After studying this chapter,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1. Understand and exploi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financi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2. Understand how the organization’s strategy drives the need for different types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formation.3. Recognize the type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hat will be useful in a given organization.4. Understand how financi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provides an overall measure of an organization’s performance.5. Realize how management accountants can develop nonfinancial information that can predict and explain financial results.6. Appreciate the behavioral and ethical issues faced by management accountants.CHAPTER 2 Cost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Cost BehaviorCentral Focus and Learning ObjectivesThis chapter outlines the fundamentals of cost management concepts, cost classifications, and cost behavior. After studying this chapter,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1. Explain why the appropriate derivation of a cost depends on how the cost will be used Sta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lexible costs and capacity-related costs and why the difference is important.2. Use cost behavior information to compute the organization’s break even sales level.3. Show why the concept of opportunity cost is used in short-run decision-making and how opportunity cost relates to conventional accounting costs.4. Explain why management accountants have developed the notions of long-run andshort-run costs and how these different costs are used in decision making.5. Explain the modern approach to cost classifications based on activity levels.6. Explain the notion of life cycle cost and how that idea is used in new product and product purchasing decisions.CHAPTER 3 Traditional Cost Management SystemsCentral Focus and Learning ObjectivesThis chapter presents fundamental concepts relating to basic product costing systems. After studying this chapter,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1. Understand job order costing systems.2. Understand how using job bid sheets is effective for estimating product costs in a job order costing system.3. Use cost driver rates to apply support activity costs to products.4. Discuss why using cost systems with multiple cost driver rates gives different estimates of product costs than cost systems with a single rate.5. Evaluate a cost system to understand whether it is likely to distort product costs, explain the importance of recording actual costs, and compare them with estimated costs.6. Appreciate the importance of conversion costs and the measurement of costs in multistage continuous-processing industries.7.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ces between job order costing andmultistage-process costing systems.8. Understand the two-stage allocation process and service department allocation methods.CHAPTER 4 Activity-Based Cost Management SystemsCentral Focus and Learning ObjectivesThis chapter presents fundamental concepts relating to activity-based cost systems. After studying this chapter,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1. Understand how traditional cost systems, using only unit level drivers, distort product and customer costs.2. Describe why companies producing a more varied and complex mix of products have higher costs than companies producing only a narrow range of products.3. Design an activity-based cost system by linking resource costs to the activities performed, and then to cost objects, such as products and customers.4. Appreciate the role for choosing appropriate activity cost drivers when tracing activity costs to products and customers.5. Use the information from a well-designed activity-based cost system to improve operations and make better decisions about products and customers.6.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measuring the practical capacity of resources and the cost of unused capacity7. Assign marketing, distribution, and selling expenses to customers8. Analyze and manage customer profitability.9. Appreciate the role for activity-based cost systems for service companies.10. Discuss the barriers for implementing activity-based cost systems and how these might be overcome.CHAPTER 5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for Process and Activity DecisionsCentral Focus and Learning ObjectivesThis chapter looks at many factors related to process and activity decisions. After studying this chapter,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1.Explain why sunk costs are not relevant costs.2. Analyze make or buy decisions.3. Demonstrate the influence of qualitative factors in making decisions.4. Compar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facilities layouts.5. Explain the theory of constraints.6. Demonstrate the value of just-in-time manufacturing systems.7. Describe the concept of the cost of quality.8. Calculate the cost savings resulting from reductions in inventories, reduction in production cycle time, production yield improvements, and reductions in rework and defect rates.CHAPTER 6 Cost Information for Pricing and Product PlanningCentral Focus and Learning ObjectivesThis chapter introduces a number of issues relating to pricing and product mix decisions. After studying this chapter,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1. Show how a firm chooses its product mix in the short term.2. Explain the way a firm adjusts its prices in the short term depending on whether capacity is limited.3. Discuss how a firm determines a long-term benchmark price to guide its pricing strategy.4. Evaluate the long-term probability of products and market segmentsCHAPTER 7 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Control Systems: Assessing Performance Over the Value ChainCentral Focus and Learning ObjectivesThis chapter presents the basic concepts underlying 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control systems. After studying this chapter,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1. Apply the concept of control.2. Ident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ell-designed 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control systems (MACS).3. Describe the total-life-cycle costing approach to managing product costs over the value chain.4. Explain target costing.5. Explain Kaizen costing.6. Identify environmental costing issues.7. Apply the process of benchmarking the best practices of other organizations CHAPTER 8 Motivating Behavior in 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Control SystemsCentral Focus and Learning ObjectivesThis chapter emphasizes many of the behavioral issues involved with MACS system design and change management. After studying this chapter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1. Discuss the four key behavioral considerations in MACS design.2. Explain the human resources model of management.3. Discuss task and results control methods.4. Apply the ethical control framework to decisions.5. Understand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nd its applications.6. Discuss the links between different incentive systems and performance.CHAPTER 9 The Balanced ScorecardCentral Focus and Learning ObjectivesAfter studying this chapter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1. Understand why managers need a Balanced Scorecard to measure and manage intangible assets for value creation.2. Appreciate the role for strategy maps to visualize the cause-and-effect linkages between outcomes in the financial and customer perspectives and the drivers of those outcomes: the value proposition, critical internal processes, and human, information, and organization capital.3. Translate mission, vision, and strategy statements into a Balanced Scorecard.4. Understand how to develop a coherent set of Balanced Scorecard objectives, measures, targets, and initiatives.5. Explain why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scorecards are not necessarily Balanced Scorecards.6. Design a Balanced Scorecard for nonprofit and public sector organizations.7. Describe how to use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implement strategy and explain the five principles that assist the transition to a strategy-focused organization.8. Recognize common pitfalls in implement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nd suggest ways to avoid the pitfalls.CHAPTER 10 Using Budgets to Achieve Organizational ObjectivesCentral Focus and Learning ObjectivesThis chapter focuses on many types and aspects of budgeting. After studying this chapter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1. Identify the primary role of budgets and budgeting in organizations.2.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each element of the budgeting process.3. Explain the different types of operating budgets and financial budgets an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m.4. Describe the way organizations use and interpret budgets.5. Know how to use what-if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 budgeting tools used by budget planners.6. Compute and interpret common variances used by management accountants.7. Identify the role of budgets in service and not-for-profit organizations.8. Recognize the behavioral effects of budgeting on an organization’s employeesCHAPTER 11 Capital BudgetingCentral Focus and Learning ObjectivesThis chapter is devoted to a discussion of 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for investment in capital assets. After studying this chapter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1. Recognize the nature and importance of long-term (capital) assets.2. Understand why organizations control long-lived assets and short-term assets differently.3. Use the basic tools and concepts of financial analysis: investment, return on investment, future value, present value, annuities, and required rate of return.4. Use capital budgeting to evaluate investment proposals and recognize how the concepts of payback, accounting rate of return, net present value, internal rate of return, and economic value added relate to investing in long term assets.5. Incorporate the effect of taxes and inflation in evaluating investments in long term assets.6. Use what-if, sensitivity, and basic options analyses to deal with decision making and uncertainty issues that arise in evaluating investments in long term assets.7. Recognize what, and how to include, strategic considerations in long term investment decisions.8. Use post-implementation audits to evaluate past long term investment decisions.CHAPTER 12 Financial ControlCentral Focus and Learning ObjectivesChapter 12 covers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control. After studying this chapter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1.Understand the nature and scope of financial control and its important role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organizations.2. Understand why organizations decentralize decision-making responsibility, the control and motivation issues that arise from this choice, and how organizations approach these control and motivation issues.3. Understand why organizations use responsibility centers, when each type of responsibility center is appropriate in a given setting, the limitations of the responsibility center approach to evaluating performance, and what performance measures senior management uses to evaluate responsibility center performance.4. Be able to design and interpret appropriate performance measures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for each type of responsibility center.5. Understand why organizations use transfer-prices and the types of transfer prices that organizations use.6. Be able to determine and compute the appropriate transfer price in a particular setting.7. Understand the nature and scope of return on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value added approaches to evaluating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be able to compute return on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value added measures.8. Understand the nature, scope, and limitations of financial ratio analysis and be able to compute the financial ratios to evaluate various elements of organization performance and sit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