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百城赋_的时代意义及创作得失_李光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卷第5期2013年10月

梧州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UZHOU UNIVERSITY

No.5Vol.23

Oct.2013“百城赋”的时代意义及创作得失

李光先

(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摘要]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展示改革成果,开放丰功,光明日报社推出了“百城赋”专栏,一城一赋。百城赋具有歌颂盛世、带动辞赋创作、促进辞赋创作研究的时代意义。它的创作之得一是展示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二是弘扬了传统辞赋;三是打造了城市文化名片。其创作之失有用韵缺失、语言过俗、有颂无讽。

[关键词]百城赋;时代意义;创作得失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35(2013)05-0091-05

The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Baicheng Fu”and

Gains and Losses in the Creation

Li Guangxian

(School of Literature,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530004,China)

Abstract: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China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its campaign of reforming and opening-up to the outside world.In order to show the achievements,Guangming Daily launched a special column called“Baicheng Fu”,which means creating an ode for each of the100cities of China.The column“Baicheng Fu”was meant to praise China’s heyday,boost the creation and research Chinese Ci Fu,which is of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The gains of the creation are showing the achievements of China’s reforming and opening-up policy,the inheri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i Fu and building a cultural card for each of the cities,and the losses of the creation lies in insufficient rhymes,plain language and lack of irony instead of praise.

Key words:Hundred Cities Fu;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gains and losses in the creation

一、“百城赋”概述

“百城赋”栏目由《光明日报》发起,新浪网、人民网提供网络支持。《光明日报》秉承“传形传神传文化,爱国爱城爱家乡”的原则,自2007年3月7日起,每周刊发一篇都邑赋,一城一赋。从首篇《西安赋》起,至《中山赋》止,满100篇。似乎《光明日报》意犹未尽,抑或是读者期盼甚殷,或者是各未入选的城市希望能宣传自己,“百城赋”满百后,光明日报还继续刊登各城市的赋,倾力打造城市名片。截至2010年10月30日《菏泽赋》发表,“百城赋”栏目共刊登169篇城市赋,在该赋的点评后,编者称:“‘百城赋’下期刊出《榆林赋》,敬请关注”,说明“百城赋”栏目还没有截止。

“百城赋”首发后,好评如潮,赞誉之声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光明日报》的读者从领导干部、

收稿日期:2013-07-06

李光先:“百城赋”的时代意义及创作得失

大学教授到各界群众、广大学生,或作诗、或填词、或撰文、或发送短信,纷纷发表评论,抒发对赋文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光明报人的肯定,情感真挚动人,令人共鸣。

许多读者专门把每期百城赋辑在一起,视如珍宝,以资观赏、研究。有的亲朋好友之间奔走相告,“奇文共欣赏”。一些地方把“百城赋”中该城市的赋作为乡土教材,有的城市甚至刻碑以增加城市文化景观,如四川宜宾市把巴蜀鬼才魏明伦撰写的《宜宾赋》镌刻在合江门长江地标广场。“百城赋”成为文化界的一大盛事及热点话题。清华大学出版社、三联书店等二十多家出版社希望与光明日报社合作出版“百城赋”文集[1]。藉此,《光明日报》提升了文化品位和自身特色,受关注度提高。

《光明日报》推出“百城赋”有几个缘由:一是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需要大放赞歌,展示改革硕果,振奋国人,《光明日报》开栏的话开宗明义地说:“又逢盛世,何妨且歌且赋?”;二是赋这一文体从其功用来讲具有“润色鸿业”的功能,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苞举宇宙,总揽人物”,信息容量大,适合歌颂盛世;三是国学复兴大背景下,光明报人具有卓识,以此复兴传统文化。这就使沉睡多年的辞赋在现代中国大放异彩,给国人带来一阵阵古风。

百城赋的产生方式有三种。

一是官方组织。市委宣传部约请名家或者组织写作班子撰稿,又或者在全市征文,择优推荐,并由《光明日报》敲定。如《南宁赋》则由南宁市委宣传部约请老作家周绍麟先生撰稿,初稿出来后会集专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定稿;《哈尔滨赋》、《中山赋》则进行全市征集。

二是报社约稿。《光明日报》社与当地有关部门协商约请名家。如《香港赋》由《光明日报》社约请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执笔。

三是来稿优选。《光明日报》社从来稿中择优

选择并经当地有关部门审定后发表[1]。

二、“百城赋”的时代意义

(一)政治意义

“百城赋”实质上是中央级主流媒体通过“赋”的形式宣传展示新中国建设成果,凝聚人心,坚定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信心。“百城赋”代表了政府声音,通过向世人展示改革开放30年以来城市的新貌,从而证明改革开放的正确性和党政领导的功绩。当代的都邑赋——

—“百城赋”不同于以往的都邑赋,而是考虑了它的新闻性,即宣传性。因此,“百城赋”栏目被放置第4版教科文新闻栏,而非副刊栏,告知世人入选城市的新貌,侧面反映当局的政绩,即汉代班固《两都赋·序》中所说的“宣上德”。

(二)文化意义

“百城赋”弘扬了传统文体——

—辞赋,带动了辞赋创作和辞赋基本知识的传播以及辞赋创作的研究,是复兴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百城赋”以其优美的文辞、恢宏的气势吸引着读者,带动了辞赋创作。一是辞赋作者大增,赋作数量可观。“百城赋”令读者感到由衷的喜爱,上至耄耋老者,下至青年学生许多人踊跃尝试作赋。一些城市向全市征集赋作,更为辞赋创作推波助澜。尽管各地作者的水平良莠不齐,但从数量而言却是很多的,有的作者作赋几百篇,有的几十篇,有的几篇。二是作赋城市增多。“百城赋”面向省会城市及中等城市征赋,而一些县级城市也不甘埋没名气而重金征赋,如山东武城县向社会重金征赋,特等奖高达10万元。三是辞赋媒体壮大。其表现有:(1)2007年10月1日,中华辞赋网继《光明日报》“百城赋”之踵,创办“千城赋”系列,增辞赋之华。(2)2008年元旦,《中华辞赋》正式创刊,向海内外发行双月刊杂志《中华辞赋》。《中华辞赋》社不仅广泛团结大家名流,也大范围地积极鼓励辞赋新人。(3)2008年4月8日《中华辞赋报》创刊,又为辞界赋坛增加了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