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28bb05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4.png)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66-2008)。
(1)主要症状:心悸、胸闷或痛。
(2)次要症状:气短、乏力、心烦、头晕、纳差、口干等。
(3)发病前多有病毒感染。
(4)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下。
具备2个主症,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诱因、年龄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中国循环杂志-2001年4月)。
症状与体征:在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心脏表现,如出现能用一般原因解释的感染后严重乏力、胸闷头晕、心尖第一心音明显减弱、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擦音、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阿-斯综合征等。
(二)证候诊断(1)邪毒犯心证:心悸气短,发热咽痛,胸闷不舒,纳差乏力,舌红苔白,脉浮数或促。
(2)湿热侵心证:心悸胸闷,寒热起伏,全身肌肉酸痛,肢体乏力,恶心呕吐,腹痛泄泻,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结代。
(3)气阴两虚证:心悸不安,胸闷或痛,或咽红,自汗倦怠,疲乏无力,口干少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弦细弱。
(4)心阳不足证:心悸怔仲,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头晕多汗,甚则肢体浮肿,呼吸急促,舌质淡胖或淡紫,脉缓无力或结代。
(5)气虚血瘀证:心悸不安,胸闷或心痛,气短,神疲乏力,舌质淡或青紫,舌苔薄白,脉沉缓、沉涩、缓滑或结代。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中成药(1)邪毒犯心证治法:清热解毒,佐以活血。
推荐方药: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山栀子、牛蒡子、丹皮、竹叶、桔梗、赤芍、丹参、甘草等。
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冲剂、板蓝根冲剂等。
(2)湿热侵心证治法:清热化湿,宁心安神。
推荐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葛根、陈皮、石菖蒲、茯苓、郁金、苦参、黄芩、黄连、板蓝根等。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疗进展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0f2625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5.png)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疗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认识和诊疗也在不断发展。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症,在心肌细胞受到病毒感染的同时,身体的免疫系统也会对心肌细胞进行攻击,导致自身免疫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化,从轻度症状到心肌功能不全,甚至心衰均有可能。
由于其病理、生理和信号变化复杂多样,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
为了更好地诊疗病毒性心肌炎,我们需要对其病理机制有更深刻的认识,并运用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
以下是目前对病毒性心肌炎诊疗的一些进展:诊断方法:1.磁共振显像(MRI): 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可以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心肌炎程度,还可以检测心肌纤维化和浆液间隙增生等。
2.心肌活检:心肌活检是确诊病毒性心肌炎最直接的方法。
它通过穿刺心肌组织来获取心肌细胞和组织样本,以便进行病理学和免疫学检测。
3.心电图(ECG):心电图是便捷、可靠的诊断方法,可以监测心肌炎的进展和变化。
ECG检测心肌病患者时,可以检查R波幅度、S-T段、QT间期等指标,这些指标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通常会有变化。
治疗方法:1.支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支持治疗包括安静卧床、补液、电解质的平衡,以及心律失常、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治疗。
2.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针对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进行的治疗。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干扰素、利巴韦林和奈米化疗药物等,但长期使用会产生多种副作用,需要严格监测。
3.免疫调节治疗:免疫治疗旨在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来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免疫治疗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较好。
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取决于病毒类型、免疫状态、感染程度以及治疗方法等多种因素。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病毒性心肌炎在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情况下,预后较好。
但对于已经发展到严重状态的患者,预后较为严重。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肌功能、电生理指标和生物化学指标等有助于判断患者的恢复情况。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6985cbe559eef8c75ebfb3e5.png)
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見病毒(1)
很多能引起周身感染的病毒都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不 同型別病毒親心臟性不同,而受感染者的易感性也不相同, 因而導致心肌炎的機率和輕重亦有異。已知目前能引起 心肌炎的病毒有30餘種。最常見的病毒有柯薩奇B組2-5 型和A組9型病毒。其次是艾柯病毒1、3、5-9、11-14、 16、17、19-22、25、29、31、33型及腺病毒,還有流感 病毒、腦、心肌炎病毒、風疹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 腮腺炎病毒、皰疹病毒、麻疹病毒、副流感病毒、登革 病毒、肝炎病毒、黃熱病病毒、狂犬病病毒、天花病毒 等。國內報導柯薩奇B感染的人中占33-40%,小兒更為明 顯 , 占 43.6%, 其 次 是 腺 病 毒 占 21.2%, 再 為 Echo 病 毒 占 10.9%。
診斷標準---次要參考條件
1.超聲心動圖檢查: Mirlzek等報導有67%的超聲心 動圖檢查異常,心肌收縮力減弱或局灶性或節段性運動 減低或LVEF減低,或有少量心包積液,一般1-2周可吸收, 最快3-9天可吸收。心臟擴大如數周或一年以上心臟持 續擴大,可轉為慢性或擴張性心肌病。
2.X線胸片:病情嚴重者在急性期可有肺淤血, 心臟 擴大,LV擴大或LV、RV均擴大,心胸比增大,經治療一 般3-7天恢復正常。
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見病毒(2)
患者感染病毒後,不是100%均發病,如遇 合適的條件因數,則心肌炎易發病。主要的條 件因數有:細菌感染、發熱、劇烈運動或過度 勞累、精神創傷、缺氧、受冷、過熱、長期 受放射線、輻射、營養不良、分娩或外科手 術等均可激發病毒性心肌炎。
發病機制---病毒直接作用
楊英珍等對病毒感染後心肌細胞進行同位素示蹤發 現,培養心肌細胞鈣離子內流通透性增高,提示病毒 感染可以直接導致心肌細胞損傷。近年來應用原位雜 交等分子生物學技術手段發現,心肌炎患者或實驗動 物心肌組織中可以檢測到病毒核算。Kandoly等證明柯 薩奇B組病毒B3(B3)核酸(RNA)定位於心肌細胞內,受累 的心肌呈多灶性及隨機性分佈,可見受感染的心肌向未 受感染的心肌擴展。心肌細胞感染後1-2天,心肌酶增加 並提示心肌受損。病毒核酸存在與否和受感染細胞的 量與心肌炎的病程有一定的關係。鏡下可見細胞壞死 的徵象,心肌中可分離出病毒。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0233e2a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5e.png)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病理改变和心肌炎症状。
心力衰竭可表现为心悸、气短、乏力、头晕等;心律失常可表现为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室性逸搏、房室传导阻滞等;心肌病理改变可表现为心肌炎、心肌病变、心肌坏死等;心肌炎症状可表现为发热、乏力、胸痛、心悸等。
2.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可以检测心肌炎的发作,它可以检测心肌损伤的程度,以及心肌炎是否发生。
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心肌炎的特征,如ST段改变、T波改变和心肌梗死等。
此外,心电图检查还可以检测心脏的功能状况,以及心肌炎的活动性。
血清学检查可以检测出肌酐、肌钙蛋白、乳酸脱氢酶、肌红蛋白等可能与病毒性心肌炎有关的指标。
此外,也可以检测出C反应蛋白、白介素6和白介素10的水平,以及血清抗体水平,以确定是否存在病毒感染。
心肌酶学检查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检查方法。
它可以检测出心肌细胞内的特定蛋白酶,以及两种主要的心肌酶:肌钙蛋白(CK)和淀粉酶(LDH)。
此外,还可以检测出其他蛋白酶,如肌红蛋白(MB)、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Cr)。
心肌酶学检查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因为它可以检测出心肌细胞内的特定蛋白酶,以及心肌细胞内的损伤程度。
此外,心肌酶学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并且可以用来监测治疗的效果。
:5. 心脏彩超检查:心脏彩超检查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检查方法,可以发现心肌炎的病变,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变部位,从而确定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
心脏彩超检查还可以检测心脏的功能,以及心脏的大小、形状和结构等,以便进一步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护理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8788d8a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e.png)
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方法,以及临床病史、 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诊断。
治疗措施
休息、营养心肌、控制心律失常等对症治疗,以及针对不同病因的 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等。
案例二:老年人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及护理
01
老年人病毒性心肌炎症状
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心脏不适症状,以及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症状
患者可出现心悸、胸闷、胸痛、 呼吸困难、晕厥、猝死等症状,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
病因和病理生理
病因
病毒性心肌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流 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
病理生理
病毒感染导致心肌细胞直接损伤,细 胞通透性改变,细胞内物质外流,导 致心肌炎症和心肌细胞坏死。
流行病学与预防
流行病学
并发症。
02
诊断方法
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方法,以及临床病史、体征
、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诊断。
03
治疗措施
休息、营养心肌、控制心律失常等对症治疗,以及针对不同病因的抗病
毒治疗、免疫治疗等。同时需要注意老年人病情变化快,需要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案例三: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体会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优势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护理
汇报人:
2023-12-05
CONTENTS
• 病毒性心肌炎概述 •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 •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 •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 • 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与控制 • 病毒性心肌炎的案例分析
01
病毒性心肌炎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病毒感染引 起的心肌炎症性疾病。
病毒性心肌炎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好发于年轻人和儿 童。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a23f7a79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16.png)
病毒性心肌 炎临床症状
及体征
病毒性心肌炎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症状或呈亚临 床发病,重者发生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猝死、心动过 速、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包炎。成人病毒性心肌炎多较 新生儿及儿童轻,急性期死亡率低,大部分患者预后 良好。爆发型与重型患者,少数可于急性期后转为持 续。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谱包括局灶性或弥漫性,病情轻 重和感染病毒的量及个体差异有关,感染后临床表现和 预后不尽相同。大致分为以下5型:
病毒复制期:感染 的病毒吸附于心肌 细胞膜上的该病毒 受体,开始脱衣壳, 进入细胞复制及释 放病毒,于受染后 6-7天达高峰。
细胞介导免疫损伤 期:自然杀伤细胞 等激活,并攻击感 染的心肌细胞。
发病机制--脂质过氧化
物学说
心肌炎患者血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降低,血浆脂质过 氧化物增多。80年代国内动物实验证明,小鼠感染 柯萨奇病毒后细胞内外脂质过氧化物明显增高,硒元 素缺乏,细胞凋亡可能参与病毒性心肌炎发生与发 展。静脉推维生素C,3-4小时后明显降低。
引起病毒性心 肌炎的常见病
毒(1)
很多能引起周身感染的病毒都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不同型 别病毒亲心脏性不同,而受感染者的易感性也不相同,因而导致 心肌炎的机率和轻重亦有异。已知目前能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有 30余种。最常见的病毒有柯萨奇B组2-5型和A组9型病毒。其 次是艾柯病毒1、3、5-9、11-14、16、17、19-22、25、29、 31、33型及腺病毒,还有流感病毒、脑、心肌炎病毒、风疹病 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腮腺炎病毒、疱疹病毒、麻疹病毒、副 流感病毒、登革病毒、肝炎病毒、黄热病病毒、狂犬病病毒、 天花病毒等。国内报道柯萨奇B感染的人中占33-40%,小儿更 为 明 显 , 占 43.6%, 其 次 是 腺 病 毒 占 21.2%, 再 为 Echo 病 毒 占 10.9%。
病毒性心肌炎ppt【28页】
![病毒性心肌炎ppt【28页】](https://img.taocdn.com/s3/m/7aaf99b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f1.png)
护理
1.急性期患者应 卧床休息,限制 探视。病情恢复 后3—6个月逐渐 恢复轻体力劳
2.给予高热量、 高蛋白、富含维 生素的饮食,促 进心肌细胞的恢 复。
3.严密监测心律、心 率急性期给予持续心 电监护。尽早发现心 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并发症。一旦发生并 发症,按其相应的护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病原学
1.在急性期从心内膜、心肌、心 包或心包穿刺液中检测出病毒、 病毒基因片段或病毒蛋白抗原 2.病毒抗体
心肌炎的确切诊断需要病理组
织学的证据,主要是心内膜心肌 活检的结果,因其对治疗的指导 意义有限而且有一定的操作风险, 临床并不常规进行。
爆发型心肌炎的诊断比较困难,主要根据患 者的临床表现进行临床分类。爆发性心肌炎 的患者均出现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并且 病史中常常有发热、明显心衰症状以及2周内 有病毒感染的病史
1、心力衰竭患 者,按常规的纠正 心力衰竭措施治疗, 但洋地黄用量偏小
2、Ⅱ°以上房 室传导阻滞、病态 窦房结综合征患者, 使用临时体外起搏 器
3.体外循环
预后
01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理改变及
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因此其 转归和预后也很不一致
02
病毒性心肌炎80%能痊 愈,5%~20%可遗留心
脏扩大及心电图异常
㈢ 免疫抑制剂治疗
免疫抑制剂可使病毒复 制加剧,即使小心应用糖皮 质激素也可加重心肌炎的组 织学变化。多数学者主张在 病程早期不宜常规使用激素; 对于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 休克、心脏扩大伴心力衰竭 等严重并发症者可以短期应 用激素;在病程后期证实心 肌病变是由免疫反应引起时 可以试用激素。
治疗
㈣ 对症治疗
③心律失常 型; ④心力衰竭 型 ⑥慢性心肌 炎 ⑦后遗症 型:患者心 肌炎虽已基 本痊愈,但 可遗留不同 程度心律失 常或症状。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https://img.taocdn.com/s3/m/a70c26156edb6f1aff001f40.png)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脏中心 Company Logo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进展
免疫调节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
目的:减轻心肌炎症,减少瘢痕形成,抗休克,改 善心肌功能和机体一般状况 临床仍有争议, 一般不宜常规应用,尤其早期 多用于重症病例 心源性休克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重症心力衰竭其他治疗无效 暴发型VMC
非酶类蛋白血清标志物 心肌肌钙蛋白 T 或 I (特异性较CK-MB高) 心肌肌球蛋白 肌红蛋白: 敏感性高而特异性差,可为阴性 指标 心源性脂酸蛋白: 微小心肌损伤指标,敏感
性高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脏中心 Company Logo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关注的几个问题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脏中心 Company Logo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确诊依据
(四)应除外:
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 结缔组织病以及代谢性疾病的心肌损害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原发性心肌病、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β受体功能亢进及药 物或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心电图改变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脏中心 Company Logo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进展
免疫调节治疗
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 减弱免疫反应,直接清除病毒,改善左室功能, 提高生存率
典型用法:1g/kg/d(12h 缓滴)X 2d
美国(1990始)为VMC常规用药 确切疗效有待更多病例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关注的几个问题
放射性核素的诊断价值
99锝单光子断层扫描(SPECT)
可观察室壁运动 能直观表现病变心肌的部位,形态,范围和程度 正电子发射扫描(PET)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3f6512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0.png)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症,临床表现多样,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因其诊断难度大、病情进展快的特点,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一、临床表现。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者仅有轻度乏力、心悸等症状,重者可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等严重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伴有发热、乏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心脏疾病相似,因此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清标志物,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升高,提示心肌细胞损伤。
同时,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也常常升高。
2. 病毒学检查,采用PCR技术检测病毒核酸,可发现心肌组织中的病毒感染情况,包括腺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等。
3. 免疫学检查,测定抗心肌抗体、抗病毒抗体等,有助于判断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性。
三、影像学检查。
1. 心电图,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电图可出现ST段改变、T波倒置、传导阻滞等异常表现。
2.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情况,如心肌收缩功能减弱、室壁运动异常等。
四、心肌活检。
心肌活检是确诊病毒性心肌炎的“金标准”,通过心内膜心肌活检可直接观察心肌细胞的病理改变,如炎症细胞浸润、坏死、纤维化等。
但心肌活检具有创伤性和局部性的缺点,且存在取材偏差的可能性,因此临床上并不常规进行。
综上所述,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心肌活检作为确诊手段。
临床医生在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时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治疗进展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4d09ff0b9f3f90f76c61bf0.png)
的改变(30±8%),而急性心肌炎却无法
改变(19±7%)。
作者认为通过超声心动图区别急性或暴发型 心肌炎,同时亦可能对判断预后有一 定的 意义。 国内1999年在昆明召开了全国小儿心肌炎、 心肌病学术会议,对1994年5月在山东威 海会议制定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进行了修订。新的诊断标准如下
(2)同时具备病原学诊断依据之一,可确诊为 心肌炎,具备病原学参考之一,可临床确诊为病 毒性心肌炎。
(3)凡不具备确诊依据,应给予必要的治疗
或随访,根据病情变化,确诊或除外心肌炎。
(4)应除外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
先天性心脏病、结缔组织性疾病及代谢性疾病 的心肌损伤、原发性心肌病,原发性心内膜弹 力纤维增生症、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自 主神经功能异常,B受体功能亢进或药物引起 的心电图改变。
刺激第二信使。在这些复合因子及抗原存
在的情况下,细胞毒T淋巴细胞才被激活,
并且能够溶解病毒感染的心肌细胞。
为了达到有效的溶解作用,细胞与细胞必须
充分接触,这种接触是通过感染心肌细胞
表面上的粘附因子上调介导而产生的。以
上作用的产生是由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
素或者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和抗病毒抗体的增加,加快病毒的清除。
20%是由心肌炎所致。在回顾或前瞻性研
究中发现,死后常规尸解VMC的患病率为
1-7%。心内膜活检变异数差异很大,可从
0-80%不等。
1993年8月至1999年6月,欧洲一个多中心
流行病学3055例心内膜活检资料显示:经
组织学或免疫组化法能证实为急性或慢性
心肌炎为526例。射血分数小于45%为182
床 可考虑心肌炎系病毒引起:
心血管系统疾病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疗技术
![心血管系统疾病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疗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3ef9144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3.png)
心血管系统疾病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疗技术病毒性心肌炎(VMC)系指嗜心性病毒感染对心脏的直接损伤和随后发生的免疫损伤,造成心肌细胞变性、溶解、坏死的病理过程。
病变可以同时累及心脏起搏传导系统,也可以累及心包膜。
部分患者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DCM)。
由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程中部分表现为慢性心肌炎,部分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有学者统称为病毒性心肌病。
特发性心肌病多数指病毒性心肌炎。
国内外均缺乏病毒性心肌炎确切发病率的详细报道,原因在于多数成人轻型病毒性心肌炎呈亚临床型,能自行恢复而未就医,即使就医也因确诊困难常被漏诊或误诊,一般认为约5%的病毒感染可累及心脏。
近年来我国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特别是柯萨奇B组病毒致心肌炎的发病率增加更明显。
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B组及A组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心肌炎在夏秋季多发,流感病毒引起的心肌炎冬季多发,单纯疱疹及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心肌炎全年散发。
病毒性心肌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其中40岁以下发病的占80%左右。
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比例为(1.2~1.6):1。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病情进展与转归的影响因素:病毒种类、流行季节、年龄、性别、妊娠、健康状态、遗传因素、药物等。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几乎各种病毒都可引起心肌炎。
目前已证实能引起心肌炎的病毒包括:①小核糖核酸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鼻病毒;②虫媒病毒黄热病毒、登革热病毒、白蛉热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③肝炎病毒——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④狂犬病病毒;⑤流感病毒;⑥副粘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⑦风疹病毒;⑧天花病毒;⑨腺病毒:⑩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
柯萨奇B组病毒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病毒(约占50%),其中以2、3、4型最易引发。
柯萨奇A组病毒(约占23%)的4、16型,埃可病毒6、8、9、22、30型及脊髓灰质炎病毒也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病毒。
病毒性心肌炎的鉴别诊断、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的鉴别诊断、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4273dcd3f7ec4afe05a1df52.png)
心肌缺血改变:ST段、 T 波、Q波
• V1、V2、V3 • V4、V5、V6 • Ⅱ、Ⅲ、aVF
• V7、V8、V9 • Ⅰ、aVL、V5 • V5、V6
左室前间壁 前侧壁 下壁 后壁 高侧壁 心尖
心肌缺血
多源频发室性早搏
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辅助检查-血生化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一、临床诊断依据 ❖临床: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影像: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改变: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传导阻滞、
早搏、异位性心动过速、低电压及异常Q波 ❖心肌酶:CK-MB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增高
二、病原学诊断依据 自患儿心内膜、心肌、心包或心包穿刺 液检查发现以下条件之一: 1. 分离到病毒 2. 用病毒核酸探针查到病毒核酸 3. 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
三、确诊依据
1. 具备临床诊断依据两项,可临床诊断为心肌炎。
2. 发病同时或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证据支持诊 断者,同时具备病原学确诊依据之一,可确诊为 病毒性心肌炎
3. 恢复期血清同型抗体较第一份血清升高或降低4倍 以上,早期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可临床诊断病毒 性心肌炎。
鉴别诊断
➢风湿性心肌炎 ➢中毒性心肌炎 ➢先天性心脏病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原发性心肌病 ➢代谢性疾病引起的心肌损害
按时间分期: 急性期(acute stage) 恢复期(recovery stage) 迁延期(lag stage)
辅助检查-ECG
多样性: ✓ 严重的心律失常:
各种期前收缩 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 房颤和室颤 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 心肌缺血改变:T波降低、ST-T段改变 ✓ 异常Q波 ✓ 动态改变
《病毒性心肌炎》PPT课件
![《病毒性心肌炎》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5a9f9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d4.png)
9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
2024/1/26
心电图
01
常见ST-T改变,包括ST段轻度移位和T波倒置。可出现各种心
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缩和房室传导阻滞最常见。
超声心动图
02
可显示心腔大小变化及心功能情况,有助于诊断心肌炎及其并
发症。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
03
心肌肌酸激酶(CK-MB)及肌钙蛋白(T或I)测定有助于心肌
8
鉴别诊断与误区
风湿性心肌炎
有风湿热病史,且多在活动期发生心 肌炎,可有特征性皮疹,皮下小结等 改变。
克山病
先天性心脏病
多数患者有心悸、胸闷等症状,但先 天性心脏病患者多有先天畸形,可通 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进行鉴别。
有地区流行特点,心电图表现为ST-T 改变或QRS波群低电压等。
2024/1/26
发病机制
病毒直接侵犯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细胞溶解、坏死、变性和肿胀,引起心肌间 质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此外,病毒还可通过免疫反应导致心肌损害 。2024/1/26 Nhomakorabea4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较 高,尤其在儿童和青少年 中较为常见。
2024/1/26
季节分布
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多在冬春季节发病。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 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 。
5
临床表现与分型
2024/1/26
临床表现
患者可出现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分型
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型。其中急性型最为常见,起病急骤,病 情较重;亚急性型起病较缓,病程较长;慢性型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易漏诊 。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及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及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a4c0110c4693daef5ff73d6c.png)
51特别关注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及治疗唐婧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641000)1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1.1 前驱感染史例如胸痛、头昏、胸闷等临床症状,在18 d 之内出现过病毒感染,比如急性肠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等。
1.2 心肌损伤的参考指标病毒感染后18 d 内,部分指标增高,包括CK-MB、外周血心肌坏死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 或T(强调定量),为将冠脉病变排除,应采用冠脉造影或冠脉CT 对患者进行检查。
1.3 心脏表现第一,心电图发生改变。
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窦房阻滞、窦性心动过快,交界性与自主性房性、非阵发性与阵发性室性心动过快、心室和心房纤颤;第二,检测核素心功能。
舒张功能以及左室收缩明显变弱,第三,超声心动图。
左室收缩功能低下、室壁出现变化、新发生的心腔增大,第四,临床表现。
患者在发生感染之后,会出现一些不良情况,比如头昏、胸闷、乏力等,主要是因为心脏排血量低下。
1.4 病毒依据在紧急时期,利用组织病原学检测心包穿刺液和心内膜心肌,比如病毒蛋白抗原、病毒基因片段等。
针对条件好的单位,可实行CMR(心脏磁共振成像)、EMB (心内膜心肌活检)等进行相关检查,包括病原学检查、免疫组化和心肌病理等,在此情况下,一般会获得正确的病因和病理结果。
对患者血清急性反应物病毒特异性I gM 抗体进行检查,比如腺病毒、人类巨细胞病毒、柯萨奇B组病毒等;抗心肌抗体检查,包括抗心肌肌球蛋白重链抗体、抗β1-受体抗体、心肌线粒体ADP/ATP 载体抗体,监测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
1.5 排除其他急性心肌损伤尤其要除外急性冠脉综合征,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β-受体功能亢进、心脏瓣膜病、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结缔组织病、代谢性疾病等合并心肌损害。
2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2.1 心力衰竭的治疗可分为药物及(或)机械辅助治疗两方面。
根据现行心衰药物治疗方案,需依据NYHA 功能分级应选用以下药物:β受体阻断剂、利尿剂、ACEI、ARB 等。